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门静脉癌栓形成与肝脏供血特性的关系

    作者:吴志全;樊嘉;邱双健;周俭;沈忠培;马爱英;汤钊猷

    目的:探讨肝细胞癌易伴门静脉癌栓形成与肝脏供血方式的关系.方法:1998-01/2001-12疑有门静脉癌栓形成的肝癌患者231例行肝动脉DSA血管造影,造影全程录像,分析门静脉癌栓与瘤内外动静脉漏、门静脉反流,有无肝硬化等关系,结果用x2检验进行统计处理.结果:全部231例都发现瘤内存在肝动脉-门静脉漏(HAPVF).伴门静脉癌栓形成201例,其中伴有肝硬化184例,无明显肝硬化17例.伴有明显瘤外HAPVF者31例门静脉主干均在动脉造影早期显影,无门静脉主干癌栓.肝内肿瘤单发占94%,肝外转移占9.7%.无明显瘤外HAPVF者170例门静脉主干癌栓占22.5%,肿瘤多发占21%,肝外转移占3.5%.结论:肝脏的特殊血供是HAPVF形成的基础,瘤内HAPVF是门静脉从肿瘤供应血管之一变为出瘤血管从而形成门静脉癌栓的重要原因,肝硬化重者常伴明显瘤外动静脉漏、与无硬化者相比肝内转移率高而肝外转移率低.

  • 肝癌中基质金属蛋白酶-9表达的临床意义

    作者:蔡阳;封光华;吴志全;樊嘉;贺斌;刘银坤;叶胜龙;汤钊猷

      已有资料表明,肿瘤细胞能分泌大量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 metalloproteinase, MMP),且具有高转移倾向的肿瘤细胞分泌的金属蛋白酶的含量亦高,对肿瘤的侵袭和转移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1〕。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E.C.)是金属蛋白酶类的主要成员之一。我们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和明胶酶谱法检测肝细胞癌(HCC)组织、癌栓组织和癌旁组织中MMP-9 mRNA的表达水平和酶活性表达,以探讨其在HCC侵袭和转移过程中的意义。  1.资料与方法:7例正常肝组织,47例手术切除并病理证实的癌及癌旁组织,其中8例有门静脉主干癌栓。有包膜者25例,无包膜者22例。大肝癌24例(>5 cm),小肝癌23例(≤5 cm)。所有病例均无肝外转移征象。方法:(1)RT-PCR:使用Trizol溶液一步提取mRNA,条件为94℃ 1 min,65℃ 1 min,循环30次。扩增条带特异性经酶切分析证实。PCR产物经2%琼脂糖电泳,VDS扫描。以MMP-9和内标β-actin扫描值的比值作为MMP-9 mRNA的表达相对值,半定量分析MMP-9 mRNA表达水平。(2)明胶酶谱法:制备蛋白抽提液,行SDS-PAGE电泳后,将凝胶分别置于洗脱液、漂洗液、孵育液、染色液、脱色液中处理,后拍照。(3)统计学处理:MMP-9 mRNA表达相对值以±S,两组间均数采用t检验,两组间率采用χ2检验。

  • 肝移植治疗肝细胞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一例报告(附视频)

    作者:王博;刘学民;于良;刘昌;吕毅

    患者男,55岁.以右上腹不适伴发热10 d于2010年2月26日入院.患者10d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上腹不适、恶心、呕吐、腹痛等症状,伴发热.患者发病以来饮食尚可,大小便正常,体重未见明显变化.既往有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病史10年.体格检查:体温38℃,皮肤、巩膜无黄染,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心、肺检查未见异常.腹部平、软,右上腹轻压痛,无反跳痛.肝、脾肋下未及.辅助检查示丙氨酸转氨酶(ALT)77 U/L、天冬氨酸转氨酶(AST)91 U/L、总胆红素(TB)30 μmol/L、血清白蛋白(ALB)32 g/L,肾功能、凝血功能无明显异常,甲胎蛋白(AFP)768 μg/L.超声检查示肝右叶有一直径为10 cm的低回声包块,考虑肝细胞肝癌(肝癌)合并门静脉主干癌栓.上腹部计算机体层摄影术(CT)示肝右叶巨块型肝癌,门静脉癌栓及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图1).胸部CT未见明显异常.入院诊断:肝右叶巨块型肝癌,门静脉癌栓及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

  • 双介入法治疗肝癌门静脉癌栓

    作者:郭旻;肖金成;赵晶

    目的 探讨双介入法治疗肝癌门静脉癌栓的疗效.方法 对25例不能手术的肝癌并门静脉癌栓的患者于TACE治疗5~7d后,在CT引导下经皮门静脉穿刺向癌栓内注射无水酒精碘化油乳液.结果 25例中PVTT消失率24%(6/25),缩小率48%(12/25),有效率72%(18/25).肿瘤缩小率88%(22/25).AFP转阴率80%.治疗后门脉情况发生明显改善:DSA间接门静脉造影见门静脉延迟显现时间明显缩短、门脉主干或分支充盈缺损减小或消失,与治疗前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患者1、2、3年生存率76%(19/25)、40%(10/25)、24%(6/25).结论 TACE联合经皮门静脉穿刺注射无水酒精碘化油乳液治疗肝癌门静脉主干癌栓可降低患者门静脉压力,预防肝内转移,提高疗效,改善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期.

  • 介入结合基因治疗原发性肝癌门静脉癌栓

    作者:高鹏

    目的 探讨介入结合基因法治疗肝癌门静脉癌栓疗效.方法 对25例不能手术的肝癌并门静脉癌栓患者于TACE治疗5~7 d后,在超声引导下经皮门静脉穿刺向癌栓内注射p53基因.结果 25例中PVTT消失率24% (6/25),缩小率48% (12/25),有效率72% (18/25).肿瘤缩小率88% (22/25).AFP转阴率80%.治疗后门静脉情况发生明显改善:DSA间接门静脉造影见门静脉延迟显现时间明显缩短、门脉主干或分支充盈缺损减小或消失.结论 TACE联合经皮门静脉穿刺注射p53基因治疗肝癌门静脉主干癌栓可降低患者门静脉压力,预防肝内转移,提高疗效,改善患者生存质量,延长患者生存期.

  • 原发性肝癌伴门静脉主干癌栓介入治疗疗效观察

    作者:牛慧玲

    肝癌伴门静脉主干癌栓是临床治疗的难题,单纯HAI治疗效果差,此类患者多短期内因食管胃底静脉破裂大出血、肝功能衰竭、肝癌结节破裂出血而死亡,部分专家因担心加速肝功能衰竭而不主张栓塞治疗。我们与河大一附院合作自2002年4月始,在74例肝癌伴门静脉主干癌栓患者中,随机对25例肝癌伴门静脉主干癌栓患者,采用肝细胞动脉导管化疗栓寨(TACE)及白细胞介素-2(IL-2)肝动脉局部灌注治疗,发现未明显加重肝功能衰竭,使患者的生存期延长,现总结如下。

  • 营养支持加肝动脉及腹腔化疗对晚期肝癌的治疗作用

    作者:徐鹏远;许世才;谭晶;陈嘉勇;甘平;孙敏;张家骅;王兴贤

    手术是治疗肝癌有效的方法,但就大部分病人来讲,就诊时已失去机会,对此怎样采取有效的方法,既能更多的杀灭癌细胞使肿瘤缩小,又能改善机体的营养和免疫状态,延长病人生命或获得二期手术切除是人们关注的焦点.我们采用营养支持(PN)加肝动脉栓塞化疗(TAE)及腹腔内热灌注(IPHP)化疗治疗晚期肝癌15例,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本组15例,男12例,女3例.年龄平均49岁(31~58岁).均经血清AFP、B超、CT和血管造影等诊断为肝癌.大体病理分型:结节型9例,巨块型4例,弥漫型2例.大肿块为16cm×1 2cm,AFP阳性者12例,HBsAg阳性10例,肝癌合并门静脉主干癌栓4例,伴腹水2例,伴上消化道出血1例.

  • 血管内近程放疗与序贯三维适形放疗治疗门静脉主干癌栓的疗效对比

    作者:余天柱;罗剑钧;颜志平

    目的 比较血管内近程放疗(EVBT)与序贯三维适形放疗(3-DCRT)治疗门静脉主干癌栓(MPVTT)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 对2012年5月至2014年6月接受支架植入和TACE治疗的176例肝细胞肝癌合并MPVTT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123例(A组)同期在门脉主干内植入125I粒子条,余53例行序贯3-DCRT(B组).比较两组患者的生存期、疾病无进展生存期、支架通畅期及治疗相关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结果无严重治疗相关不良事件发生.平均随访(11.7±8.3)个月,A组及B组的平均生存期分别为(11.7±1.2)和(9.5±1.8)个月(P=0.002),平均疾病无进展生存期分别为(5.3±0.7)和(4.4±0.4)个月(P=0.010),平均支架通畅期分别为(10.3±1.1)及(8.7±0.7)个月(P=0.003).结论 相对序贯3-DCRT,EVBT联合支架植入和TACE能显著延长HCC伴MPVTT患者的生存期.

  • 栓塞肝动脉-门静脉瘘在TACE联合门静脉支架治疗肝癌伴门静脉癌栓中的临床意义

    作者:钱晟;刘嵘;王建华;颜志平;罗剑钧;龚高全;刘清欣;瞿旭东;程洁敏

    目的评价肝动脉-门静脉瘘(APVS)栓塞对肝癌伴门静脉主干癌栓(MPVTT)患者采用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联合门静脉支架治疗中的临床意义。方法26例肝癌伴MPVTT且有明显APVS行TACE联合门静脉支架治疗的患者,采用经皮穿肝门静脉支架植入,门静脉支架植入后使用合适栓塞剂对APVS所属的肝动脉分支进行栓塞。分别于门静脉支架植入前、植入后以及APVS栓塞后行门静脉造影并测量门静脉压力。结果所有患者门静脉支架植入和APVS栓塞均获得成功。支架植入前肝动脉和门静脉造影显示16例患者门静脉为双相血流,10例为离肝血流。16例门静脉双相血流患者14例门静脉支架植入后门静脉向肝血流明显恢复,2例门静脉双相血流和10例离肝血流患者APVS栓塞后门静脉主干向肝血流恢复。支架植入前、后以及APVS栓塞后门静脉压力分别为(50.1±6.3)cmH2O、(43.5±7.5)cmH2O和(36.9±8.2)cmH2O,门静脉支架植入后门静脉压力较支架植入前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PVS 栓塞后门静脉压力较门静脉支架植入后进一步下降(P<0.05)。结论对肝癌伴MPVTT和明显APVS患者,植入门静脉支架能有效复通门静脉血流,降低门静脉压力;APVS栓塞则进一步降低门静脉压力,从血液动力上使门静脉双相或离肝血流恢复为向肝血流。

  • 125I粒子串近程放射治疗兔植入性门静脉主干癌栓实验研究

    作者:陶赟;李文会;刘清欣;罗剑钧;张雯;马婧嶔;杨敏捷;瞿旭东;颜志平;刘凌晓;王建华

    目的 评估125I粒子串近程放射治疗兔植入性门静脉主干癌栓(MPVTT)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对32只新西兰大白兔门静脉主干植入VX2肿瘤细胞株,随机分为治疗组(T组,n=16)和对照组(C组,n=16).治疗组、对照组兔MPVTT中分别植入出I粒子串、无放射性粒子串,术后定期监测兔一般情况、体重、实验室检查变化,术后2周治疗组、对照组各处死8只兔,作病理学检查.余下兔饲养至死亡作尸检,对比两组多层螺旋CT检查结果、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Ki-67标记指数、凋亡指数,并以此为基础评估该疗法的有效性.结果 近程放射治疗后每个观察时间点均表明,对照组兔体重下降更加明显,两组兔肝功能、血细胞计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对照组平均MPVTT体积为分别为(565.4±220.9) mm3、(2 269.9±437.0) mm3,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1);Ki-67蛋白指数分别为(4.14±1.84)%、(33.82±6.07)%,凋亡指数分别为(6.51±1.92)%、(0.91±0.26)%,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1);平均生存时间分别为(39.50±2.37)d、(27.38±1.22)d,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125I粒子串近程放射治疗兔植入性MPVTT安全有效.

  • 125I粒子植入联合TACE治疗肝癌合并门脉主干癌栓的护理探讨

    作者:徐阳;孙巧琳;赵娜;李晓蓉

    目的 探讨碘125I粒子联合TACE治疗原发性肝癌合并门脉主干癌栓的护理措施.方法 收集原发性肝癌伴门脉主干癌栓的患者54例,分为治疗组(n=28)和对照组(n=26).治疗组给予患者门脉主干癌栓125I粒子植入术及TACE治疗,对照组进行传统的TACE治疗,对出院患者随访半年.将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实验室检查、治疗和护理进行总结分析.提示护士术中应于穿刺门静脉植入粒子时加强巡回,重视患者主诉,做好急救准备;术后加强患者的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注意放射防护,结合患者检验结果和具体治疗实施预见性护理;对出院患者给予个性化的延续性护理.结果 治疗后半年的影像资料统计显示两组肝内病灶及门脉主干癌栓的客观缓解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为P<0.05和P<0.01.两组患者术后主要不良反应均为肝区疼痛和发热,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术前1~3 d及术后2个月的血常规及肝功能状况等实验室检查,两组患者均在正常值范围内.治疗组1例发生胆道出血,经过积极对症处理无其他并发症发生.结论 125I粒子血管内植入联合TACE对肝癌合并门脉主干癌栓进行治疗安全有效,而综合护理及预见性护理能够保障治疗的顺利进行.

  • 肝细胞癌门静脉主干癌栓uPA和uPAR基因表达

    作者:孟春城;陈孝平;刘安重

    目的探讨uPA、uPAR基因表达和肝癌转移、肝细胞癌门静脉主干癌栓(Tumor thrombosid of the main trunk of the portal vein,PVTT)形成的关系.方法采用原位杂交等技术检测uPA、uPAR表达.结果癌栓(A1组)和其原发癌(A2组)uPA、uPAR mRNA阳性表达率均高于无转移肝癌(B组)(P均<0.01);A1组表达强度均高于A2组(P<0.01).A2组小血管内可见癌细胞群落,A1组多见,B组无此现象.A1组、A2组uPAR和uPA蛋白质阳性表达率均高于B组(P均<0.01),A1组表达强度均高于A2组(P<0.01).uPA、uPAR mRNA和其蛋白质表达存在良好相关性(P均<0.01).结论 uPA、uPAR在肝癌的侵袭和转移中起重要作用,其过度表达是PVTT形成和肝癌转移的重要因素.

  • 肝细胞癌门静脉主干癌栓中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的表达及其意义

    作者:孟春城;陈孝平;刘安重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与肝细胞癌门静脉主干癌栓(PVTT)形成的关系.方法采用原位杂交等技术检测16例肝癌PVTT(A1组)中及其原发癌(A2组)和20例临床无转移的肝癌(B组)组织中的VEGF表达.结果 A1组和A2组VEGF mRNA及其蛋白表达阳性率均高于B组(P<0.01),A1组细胞平均光密度高于A2组(P<0.01).A1组的微血管密度高于A2组,A2组又高于B组(P<0.01).在A1组和A2组,VEGF mRNA及其蛋白表达和微血管密度之间呈良好的相关关系(P均<0.01).结论 VEGF在肝癌的侵袭、转移中起重要作用,是PVTT形成的主要因素; 微血管密度和肝癌的进展密切相关.

  • 肝癌肝移植术后复发介入治疗1例报告

    作者:韩瑞旸;张洪新;郭卫平;王义清;王执民;倪代会;关彦

    患者男,35岁,"乙肝"病史10年,于1999年因右上腹痛,经B超、CT、MRI等检查发现肝左叶占位病变,临近第一肝门部,大小约5 cm×6 cm,伴肝硬化、脾大.后在我院经进一步检查确诊为原发性肝癌,行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5次.2000-07因肝动脉-门静脉瘘、门静脉主干癌栓、反复上消化道出血,于2000-08在外院行同种异体原位肝移植术,切除肝脏经病理检查诊断:低分化肝细胞肝癌.术后常规器官移植后抗排异治疗,定期复查.

  • 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内科护理

    作者:马巍

    我院消化科收住的肝硬化合并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共51例,在抢救中,由于及时发现病情并准确作出判断,采取相应的护理抢救措施,有效地提高了抢救成功率。
      1临床资料
      在我院消化科住院的肝硬化合并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共51例,男31例,女20例,年龄42~75岁,平均55岁。均经胃镜或钡餐证实,其中重度食道胃底静脉曲张11例,中度曲张31例,轻度曲张9例,3例合并门静脉主干癌栓。肝硬化病史5年以上者33例,5年以下者18例;首次肝硬化合并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住院者37例,2次以上出血住院者4例,6次以上出血住院者1例;估计出血量在50~70ml者29例,250~300ml者16例,500~1000ml以上者6例。住院治疗3 d以内出血停止者28例,1w以内出血停止者16例,10 d以上出血停止者6例,死亡1例。

  • 125I粒子条植入治疗原发性肝癌伴门静脉主干癌栓的近期疗效

    作者:武京鹏;何东风

    目的:探讨125I粒子条植入治疗原发性肝癌伴门静脉主干癌栓的安全性及近期疗效。方法15例原发性肝癌伴门静脉主干癌栓患者行门静脉125I粒子条植入术,手术操作在超声及DSA引导下进行。术后对肝功能、血常规及凝血功能的变化、癌栓的改变、不良反应进行评价。结果所有患者均成功植入放射性125I粒子条,门静脉主干癌栓的有效率为40.00%(6/15),疾病控制率为86.67%(13/15)。术后2个月复查所有患者的肝功能、血常规、凝血功能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未出现与粒子条植入相关的严重并发症。结论植入125I粒子条治疗肝癌伴门静脉主干癌栓是安全、可行、有效的。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