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老年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与尿白蛋白排泄率等关系探讨

    作者:陈敏;胡湘明;朱筱

    目的 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危险因素.方法 55例老年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增殖期(C组)与55例老年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单纯期(B组)及55例老年2型糖尿病无视网膜病变(A组)进行临床和生化等指标的检测.结果 C组与A组相比,SBP、UAER、病程、BMI、UA高于A组(P<0.05),Fc-p、HDL-ch、ApoA低于A组(P<0.05);C组与B组相比,CR、UAER、年龄、病程,UA高于B组(P<0.05);B组与A组相比,UAER高于A组(P<0.05),年龄、病程,ApoA低于A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尿白蛋白排泄率升高是糖尿病患者视网膜病变的危险因素.影响力度依次为尿白蛋白排泄率>BUN>年龄>病程.结论 为预防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必须严格控制血压、血糖、血脂、降低尿白蛋白排泄率.

  • 玻璃体切割手术治疗视网膜疾病的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谢洪涛;张慧莉

    目的:探讨在视网膜疾病中应用玻璃体切割手术治疗的临床价值,为医院提高视网膜疾病的整体治疗水平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抽取2010-2013年我院收治的128例(132眼)视网膜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入选患者均行23G微创玻璃体切割手术治疗,结合其手术效果、裸眼视力及术后并发症等临床治疗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比较.结果:本组128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治疗后1d患者的平均裸眼视力、眼压分别为(0.46±0.13)、(2.53±0.79) kPa[(19.2±5.7) mmHg],与治疗前的(0.11±0.07)和(1.53±0.62) kPa[(11.4±3.7) mmHg]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本组患者未有1例出现严重并发症,仅10例(10眼)于拔管期间出现轻微结膜下出血,占7.81%,术后3d自行恢复正常.结论:给予视网膜疾病患者行玻璃体切割手术治疗,能够帮助患者尽早恢复视力,并且具有微创、安全性高的特点,值得进一步在临床推广.

  • Flk-1在早产儿视网膜病大鼠模型中的表达和作用

    作者:罗先琼;聂川;柳国胜;赖日权;吴坤河;张江宇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flk-1)的表达与早产儿视网膜病(ROP)视网膜血管变化的关系. 方法: 86例新生未成熟SD大鼠随机分为高氧组和对照组,各组再随机分为1、3、7及14 d 4小组.高氧组吸入75%的氧(7 d后置入空气中饲养)建立ROP大鼠模型,对照组则在空气中饲养.取视网膜组织制作标本,HE染色及CD34标记血管内皮细胞观察视网膜血管改变,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测定flk-1在视网膜的表达. 结果: ①随着天数的增加对照组毛细血管密度指数(RCDI)呈逐渐上升(P<0.01),7 d时高氧组RCDI低,停氧7 d(即14 d)时增加(P<0.01);②7 d时flk-1在对照组视网膜中表达强,与第1 d和第14 d比较,表达强度均具有显著差异(P<0.05);高氧组7 d时与对照组比较, flk-1的表达明显减弱,统计学处理具有显著差异(P<0.05);而高氧组14 d flk-1的表达增强,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 结论: 当未成熟的视网膜处于高氧状态时,flk-1表达减弱,视网膜血管减少;当视网膜处于相对低氧状态时, flk-1表达增强,视网膜血管出现了明显的增生.flk-1在视网膜血管发育和ROP的血管改变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血浆内皮素的检测及其与眼底视网膜血管病变的关系

    作者:陈昌;方林彬

    目的 观察血浆内皮素(ET)在妊娠高血压综合征(PIH)眼底视网膜血管病变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双抗体夹心法(ELISA)检测35例住院PIH患者(轻度10例、中度11例、重度14例)和20例正常足月妊娠待产产妇产前和产后血浆ET水平,同时专人检查PIH患者产前、产后眼底视网膜病变情况;对比分析PIH患者与正常足月妊娠待产妇血浆ET水平的差异以及PIH患者产前、产后血浆ET水平变化与眼底改变之间的关系.结果 重度、中度、轻度PIH组产前及产后的血浆ET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妊娠组,重度、中度、轻度PIH组之间无论是产前还是产后其ET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正常妊娠组的产后ET水平比产前明显下降(P<0.05),重度、中度、轻度PIH组则产前产后无明显变化.眼底视网膜病变各期产前血ET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随着眼底病变的加重,其血浆ET水平也相应增高.结论 血浆ET水平与PIH的病情和眼底病变有密切关系,ET可能在PIH眼底视网膜病变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ET可能是反映PIH和视网膜病变程度的良好指标.

  • 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在白内障患者术前检查中的应用

    作者:祁勇军;杨旸;梁凤鸣;邓建华;刘婉君;谢晓燕

    [目的]探讨新一代频域光相干断层扫描(SDOCT)在白内障术前检查中的作用和成效.[方法]随机选取2009年6月至2010年6月在我院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及人工晶体植入手术患者共计454例,实验组使用海德堡公司生产的Spectralis HRA-OCT,采用标准快速OCT检查模式,对白内障患者进行术前视网膜检查,获取OCT图像,判断视网膜疾病.对照组采用KOWA眼底相机采集视网膜图像,判断视网膜疾病.对比两种检查方法对视网膜疾病的检出率.[结果]实验组共有312例成功获取OCT图像,占总数67.8%,检查出白内障术前病例共有37例存在不同类型的视网膜疾病,检出率为8.15%,其中有各期黄斑裂孔6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8例、视网膜前膜与高度近视性视网膜病变各4例、黄斑玻璃体牵拉症3例、老年性黄斑变性、视网膜色素变性、黄斑囊样水肿各2例、陈旧性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视网膜色素上皮脱离、结晶样视网膜病变、黄斑下疤痕增殖、视网膜劈裂及视网膜下出血各l例.对照组通过眼底彩照可检查出阳性病例12例,阳性率2.64%,其中有糖尿病视网膜病变8例、视网膜色素变性2例、视网膜结晶样变性1例、视网膜下出血1例.两种方法对视网膜疾病检出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与传统的眼科影像学方法相比,SDOCT可以有效提高白内障术前视网膜疾病的检出率,有利于对白内障预后效果的综合判断.

  • 促红细胞生成素对神经以及视网膜保护作用的研究进展

    作者:唐承业;何剑峰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视网膜脱离、视乳头水肿、视神经损伤等均为眼科的常见疾病,其共同病理机制是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光感受器细胞等神经元的损伤及凋亡,导致视力下降甚至丧失.因此,在视网膜疾病中采取神经保护措施对患者视力恢复具有重要意义[1].近研究表明,缺血、缺氧可以导致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及其受体(EPOR)在神经细胞的表达及上调,EPO与红细胞表面的EPOR二聚体结合,通过一系列复杂的分子信号转导通路,从而诱导红细胞生成、分化及凋亡.EPO、EPOR在神经对损伤的应答中表现出重要的保护作用.因而又被当成一种重要的神经营养因子[2].

  • 神经生长因子对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的保护和修复作用

    作者:郑建龙;唐宝丰;朱益华

    视神经作为中枢神经系统一部分,由于其在损伤后缺乏神经修复和再生所需的微环境,因此视神经损伤后的治疗和功能的恢复是临床上的一大难题.而神经再生潜能是在适宜的微环境条件下发生轴突侧支出芽和突触重建和在周围神经系统提供的微环境适宜条件下中枢神经才会再生.若将周围神经移植到受损的中枢神经局部,改变中枢神经的微环境即能显著促进中枢神经再生.新近研究表明,神经生长因子(NGF)能促进轴突切断和缺血后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GCs)的存活以及损伤后部分轴突的再生和保护变性疾病中的光感受器.它不仅是神经细胞增殖和分化的重要调控因子.而且可以成为变性视网膜疾病、缺血性视神经病变、视网膜脱离复位术后视功能差者以及视神经损伤后有效的治疗剂.

  • 复方血栓通胶囊治疗缺血性视网膜病变疗效观察

    作者:王炜;陈一兵;王雪菁;翟楠

    目的观察复方血栓通胶囊治疗缺血性视网膜病变的疗效.方法将56例缺血性视网膜病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8例)和观察组(28例),观察组口服血栓通胶囊每次3粒,3次/d,连服4周为一疗程.对照组口服复方丹参片每次3片,3次/d,连服4周为一疗程.两组病例均给予口服维生素B1、复方芦丁片、ATP、肌苷等辅助药物,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原发病的患者同时在内科医师指导下治疗原发病.两组治疗前各项主要指标具有可比性(P>0.05).结果观察组有效率为82%,对照组有效率为57%,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复方血栓通囊治疗缺血性视网膜病变无明显不良反应,疗效完全可靠,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 视网膜疾病 血栓通
  • 复方樟柳碱治疗缺血性视神经视网膜脉络膜病变

    作者:于强;欧杰雄;胡兆科;李绍珍

    目的通过临床对照研究,观察复方樟柳碱注射液对原发和继发性眼部缺血性视神经视网膜脉络膜病变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对照方法将患者分入对照组和治疗组各22例,开放组8例. 对照组采用妥拉苏林注射液,治疗组及开放组采用复方樟柳碱注射液,作患眼侧颞浅动脉旁皮下注射,疗程均为21 d.以视力、视野、眼底为疗效指标,以眼压、血压、心电图、血肝肾功能等检测作为安全性指标.结果治疗组的有效率(73%)与对照组(23%)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 (χ2=11.002,P=0.000 9),开放组的有效率为75%,除患者有短暂口干外,各安全性指标均在正常范围内.结论复方樟柳碱注射液对治疗缺血性视神经视网膜脉络膜病变是有效和安全的.

  • 辛伐他汀合用缬沙坦治疗高血压的疗效及对视网膜病变的逆转

    作者:吴迺淞

    目的:观察辛伐他汀与缬沙坦合用治疗高血压的疗效及对视网膜病变的逆转作用.方法:将66例高血压伴视网膜病变且需要联合用药的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辛伐他汀与缬沙坦合用组(观察组),于用药前和服药后6、12、24个月分别测定血压,用药前和服药12、24个月分别检查眼底视网膜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血压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或P<0.01),观察组视网膜病变明显减轻(P<0.05),对照组则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辛伐他汀与缬沙坦合用能有效控制血压,并能减轻视网膜病变.视网膜小动脉痉挛缓解,渗出吸收,视盘水肿逐渐消退.

  • 联合用药治疗实验性外伤性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

    作者:招志毅;彭燕一

    目的:观察玻璃体腔注射曲安奈德和阿霉素治疗外伤性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VR)的效果.方法:建立外伤性PVR动物模型.随机分为生理盐水组、曲安奈德组、阿霉素组、联合用药组.直接眼底镜观察PVR程度;酶联免疫吸附法(ELlSA)测定玻璃体腔白介素-1β(IL-1β)、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浓度.结果:联合用药组PVR程度、玻璃体腔IL-1β、TGF-β1浓度低于生理盐水组.结论:玻璃体腔注射曲安奈德和阿霉素可降低PVR形成程度,下调玻璃体腔IL-1β、TGF-β1浓度.

  • 妊娠合并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研究进展

    作者:张玉娴;刘颖;杨叔禹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 DR)是糖尿病慢性并发症之一,妊娠是DR加重的危险因素之一.妊娠期间血液流变学、代谢、激素、心血管及免疫系统的改变可促使视网膜疾病的发生或恶化[1]. 其中,DR是目前常见的受妊娠影响的视网膜疾病[1].然而,目前临床上对于糖尿病合并妊娠及妊娠期糖尿病 ( 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 , GDM)患者并未进行规范的DR筛查与监测.NICE、AAO等指南对于糖尿病合并妊娠的患者在妊娠前3个月进行眼底筛查已形成共识,但后面的随访频率各指南并没有达成共识,而国内尚未建立相关指南, 也并未以现有指南指导临床实践.

  • 神经元DNA修复的研究进展

    作者:张晶;陈水莲;吴奕辉;邱谨;余克明;庄菁

    各种因素引起的神经元DNA损伤不易修复,持续损伤堆积将诱导突变,从而影响基因组稳定性,损害线粒体功能甚至促进细胞死亡.神经元DNA损伤与多种疾病的病情发展联系紧密,因此神经元DNA的修复一直是神经研究领域的热点.该文对神经元DNA修复机制、相关疾病及促进DNA修复的因素进行了归纳,为将来科研及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及研究方向.

  • 年过40应每年查次眼底

    作者:刘宏伟

    眼底疾病是目前常见的导致不可逆性视力丧失的主要眼病。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剧、糖尿病患病率的升高和眼外伤的频发,老年黄斑变性、糖尿病引起的视网膜疾病、眼底疾病已经成为我国中老年人群致盲的主要原因。但眼底疾病有着诊断难、发现难、治疗难的特点,所以,从40岁开始,应每年检查1次眼底,“三高”患者、高度近视者及青光眼患者更要定期检查眼底。

  •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治疗方法的研究进展

    作者:赵俊华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entral serous chorioretinopathy,CSC,简称中浆)是一种常见的黄斑病变,病情发展对视功能有不可逆的影响.早期积极有效的治疗非常重要,该文对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治疗方法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吸压法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7例玻璃体切除术后白内障

    作者:梁晟崎;杨帆

    目前玻璃体切除术被广泛应用于玻璃体视网膜疾病,取得较好效果,但术后部分有晶体眼患者发生白内障或者原有的白内障加重,尤其是玻璃体切除联合气体/硅油填充术后白内障发生率几乎高达100%[1].白内障的发生使患者术后功能视力下降,又影响了眼底的检查,玻璃体切除术后并发白内障摘除术中往往存在低眼压问题,因此其治疗已成为眼科医师所关注的问题,笔者自1998年6月至2003年6月收治7例玻璃体切除术后并发白内障患者,在前房维持器作用下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折叠式人工晶体植入术,取得较为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 OCT与FFA在视网膜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白海琴

    目的 探讨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与光学相干眼底断层扫描(OCT)对视网膜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采用OCT与FFA对96例(158只眼)患者视网膜病变的状况进行检查,并比较分析两种方法的检查结果.结果 患者OCT图像清晰显示视网膜不同层次结构,并能对视网膜的细微结构进行客观、定量分析;FFA检查虽然能清晰可见病灶的形态和范围,但不能发现微小的病灶,也不能定量测定病灶形态的改变.结论 FFA虽然在动态追踪病情变化等方面不及OCT,但先行FFA检查,以确定病灶的形态和范围,再行OCT检查,可扬长避短、互为补充.

  • 血府逐瘀汤治疗视网膜震荡伤疗效观察

    作者:罗社安

    目的:研究血府逐瘀汤治疗眼球钝挫伤及视网膜震荡伤的可行性及效果.方法:眼球钝挫伤及视网膜震荡伤26例、28眼入院后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第2~4天开始用血府逐瘀汤治疗.结果:视力恢复到受伤前水平22例、23眼,视力较治疗前显著提高4例、5眼,治愈率82.1%,总有效率100%.结论:血府逐瘀汤对治疗视网膜震荡伤有很好的疗效.

  • 葛根素治疗挫伤性视网膜病变的疗效观察

    作者:邱莎莎;邓晓

    目的:探讨葛根素治疗挫伤性视网膜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56例(58眼)挫伤性视网膜病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0例患者给予葛根素注射液400 mg,对照组28例患者给予复方丹参注射液20 mL,两组均加入0.9%生理盐水250 mL中静脉点滴,每日1次,15 d为1个疗程,连续2个疗程.观察记录所有患者用药前及用药后第15天、30天的视力、眼底病变情况,并进行荧光眼底造影.比较两组患者病变改变的差异性.结果:①治疗组综合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②治疗组患者的视力改善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葛根素治疗挫伤性视网膜病变的疗效显著,是治疗该病的有效的选择药物.

  • 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与血浆纤溶相关因子的相关性

    作者:杜振亚;陈茜;王苑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血浆中纤溶相关因子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关系.方法:临床对照实验研究连续106例2型糖尿病患者,其中有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es retinopathy,DR)者51例(DR组),无DR者55例(无DR组),正常对照组47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浆中可溶性血栓调节蛋白(soluble thrombomodulin,STM)、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tissue plasminogen-activator,TPA)、纤溶酶原激活抑制物(plasminogen-activator inhibitor,PAI)和纤溶酶-a2-抗纤溶酶复合物(plasmin-a2-antiplasmin complex,PAP),用发色底物法检测蛋白C(protein C,PC).结果:2型DR患者血浆中纤溶相关因子明显高于无DR组和正常对照组(P<0.01),在DR组和无DR组STM与PC呈负相关(r=-0.49,-0.45),STM与PAP呈正相关(r=0.47,0.46).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血浆纤溶相关因子增高,参与凝血和纤溶系统活化,与DR的形成、发生和发展有密切关系.测定血浆中纤溶相关因子对于DR的早期诊断、预防和治疗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334 条记录 13/17 页 « 12...91011121314151617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