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雾化吸入高渗盐水诱导留取痰标本的临床观察

    作者:黄凤柳;庞文广;余淑芳

    目的:探讨吸入高渗盐水诱导痰后留取痰标本的临床效果观察。方法:对82例无痰或少痰而留取痰标本困难的患者雾化吸入3%高渗盐水进行诱导痰。结果:82例患者中69例雾化诱导留取痰标本成功,成功率为84.15%。诱导痰质量方面,在69份痰标本中,不合格标本为6份,合格标本63份,合格率为91.30%。结论:正确指导患者进行雾化吸入高渗盐水诱导痰可提高痰液检查的阳性率,且临床操作安全、简单、方便、经济,对疾病的诊断和指导用药有重要意义。

  • 矽肺患者诱导痰中一氧化氮、丙二醛水平的临床意义

    作者:缪荣明;房中华;张颖轶

    目的:观察矽肺患者诱导痰中一氧化氮( NO )、丙二醛( MDA )水平,了解NO和MDA水平在矽肺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探讨检测矽肺患者诱导痰中NO和MDA水平的意义。方法以50名某酒店服务人员为对照人群,50名接触矽尘1年以上的接尘工人为接尘组,52例矽肺患者为矽肺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 )法进行诱导痰中NO和MDA水平测定。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接尘组和矽肺组NO水平明显升高,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与对照组及接尘组比较,矽肺组MDA水平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对象组与各期矽肺的NO、MDA水平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机体氧化和抗氧化系统的失衡与矽肺的发生发展有关;对氧化应激指标的监测有利于预测矽肺发病和评估预后。

  • 诱导痰检测的方法学及其在气道炎症评价中的应用

    作者:罗炜;赖克方;钟南山

    气道炎症在哮喘、慢性支气管炎和间质性肺炎等一系列疾病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而且被认为是导致气道结构改变的主要因素之一.诱导痰检测作为一种无创、安全和可靠的气道炎症评价方法正日益受到重视和利用.

  • 诱导痰的研究进展

    作者:姜晓红;李超乾

    诱导痰(induced sputum,IS)是以高渗盐水雾化吸入诱导无痰或少痰受检者产生足量痰液,以对下气道分泌物中的细胞及其它液相成分进行分析研究的一种无创的检测方法.Bicherman于1958年早将此方法应用于肺部肿瘤的诊断,之后又应用于结核和机会菌引发的肺部炎症的诊断.1992年,Pin等[1]首次将诱导痰用于哮喘的研究,扩大了诱导痰的应用范围.诱导痰具有经济、无创、精确、重复性较好等优点,能客观地反映气道状态且与气道活检的病理改变一致.能早期敏感地发现病情变化,并可借此深入研究呼吸系统疾病发病机制及治疗干预.目前,这种检测技术已较成熟,并被广泛应用.

  • 诱导痰检测在评估支气管哮喘气道炎症中的应用

    作者:薛丽萍;叶伶;黄嘉楠;金美玲

    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是一种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诱导痰检测可以用于评估哮喘气道炎症的类型及严重程度,有助于表型的分类,指导哮喘的个体化治疗.该项目具有无创、直接反映气道炎症、结果可靠等优点.

  • 非急性发作期混合粒细胞型哮喘临床特征分析

    作者:肖冠华;刘来昱;梁振宇;赵海金;蔡绍曦

    目的:探讨混合粒细胞型(Mix 型)哮喘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收集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呼吸科门诊自2012年3月至2014年2月非急性发作期的哮喘患者134例(排除呼吸道感染和其他肺部疾病)。入选患者填写一般人口学资料、哮喘控制问卷(asthma control questionnaire, ACQ-5),并收集当日肺功能检查结果以及痰标本、行痰粒细胞分类计数。将痰嗜酸粒细胞计数≥3%且中性粒细胞计数≥64%者定义为 Mix 型哮喘,其他病例定义为非 Mix 型。比较 Mix 型与非 Mix 型哮喘患者的临床特征。结果 Mix 型哮喘患者在 FEV1、FEV1%、PEF、痰巨噬细胞计数均显著低于非 Mix 型哮喘患者[分别为(1.77±0.65)L vs (2.26±0.86)L,(63.50±20.79)% vs (74.69±23.95)%,(4.13±1.70)L/s vs (5.35±2.18)L/s,7.50(4.88~13.88)% vs 29.00(14.13~47.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2.507、2.045、2.478,U =412.50,P 值分别为0.013、0.043、0.014、0.000)。Mix 型哮喘患者 ACQ-5评分显著高于非 Mix 哮喘患者(2.54±1.43 vs 1.84±1.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2.530,P =0.013)。结论 Mix 型哮喘是一类病情较重的哮喘亚型,伴有更低的肺功能和更少的气道巨噬细胞数目。

  • 重症哮喘患者治疗前后诱导痰中IL-13浓度的变化

    作者:吴峰;林挺岩;刘青;李志鹰;陈丽敏;黄峥惠

    目的 观察哮喘患者诱导痰中IL-13等细胞因子的浓度变化,探讨在哮喘发病与治疗过程中这些细胞因子的作用及其对哮喘治疗的影响.方法 27例重症哮喘患者随机分为单用激素(A)组、激素联用β2受体激动剂(B)组以及单用β2受体激动剂(C)组治疗,在治疗前及治疗开始后进行诱导痰标本采集,用ELISA法测定诱导痰中IL-13、IL-6、IL-10以及TNF-α浓度.结果 哮喘患者诱导痰中IL-13、IL-6、IL-10以及TNF-α浓度均高于对照组,A、B两组患者痰中IL-13浓度随着治疗进程、症状以及肺功能改善而显著降低.在治疗开始2周后,IL-6、IL-10浓度升高,TNF-α浓度降低,此后,没有出现显著性浓度变化.结论 IL-13有可能是哮喘发病中的关键因子,拮抗IL-13可能有助于减少激素治疗的剂量,抗IL-13治疗在哮喘治疗中的潜能不容忽视.

  • 支气管哮喘患者不同时期诱导痰及血嗜酸粒细胞水平的观察

    作者:施小山;陈香红

    目的探讨诱导痰及末梢血嗜酸粒细胞(EOS)比例、诱导痰嗜酸粒细胞阳离子蛋白(ECP)水平在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发病不同时期的变化及应用价值。方法检测哮喘发作期40例(发作组)、哮喘缓解期48例(缓解组)、40名正常健康体检者(对照组)的诱导痰及末梢血EOS占白细胞百分比,同时分别测定痰ECP。结果 ①末梢血中EOS比例:哮喘发作期高于正常对照组(t =3.685 7,P<0.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而哮喘发作期高于缓解期(t =1.836 3,P>0.05),缓解期高于正常对照组(t =1.8602,P>0.05),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②痰EOS比例:哮喘发作期高于缓解期和正常对照组(t =9.5776,18.305,P值均<0.001),缓解期高于正常对照组(t =15.463,P<0.001),差异均具有非常显著的统计学意义。③痰ECP水平:哮喘发作期高于缓解期和正常对照组(t =7.331 3,12.579,P值均<0.001),缓解期高于正常对照组(t=8.8297,P<0.001),差异均具有非常显著的统计学意义。结论①哮喘急性发作期和缓解期诱导痰EOS比例显著高于末梢血EOS比例,应用检测EOS比例评价哮喘的炎症程度,诱导痰优于末梢血;②诱导痰ECP水平和痰EOS比例在哮喘的诊断中具有同样的价值,可作为监测和指导哮喘抗炎治疗的指标之一。

  • 诱导痰嗜酸粒细胞与慢性持续期支气管哮喘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

    作者:王法霞;赖克方;陈桥丽;罗炜;陈如冲;李斌恺;钟南山

    目的 观察初诊不同病情严重程度慢性持续期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患者的诱导痰嗜酸粒细胞(eosinophil,EOS)比例变化,探讨二者之间的关系,并分析诱导痰EOS比例与肺功能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专科门诊就诊的63例初诊慢性持续期哮喘患者,根据症状分为轻度持续、中度持续、重度持续3组,分别予诱导痰和肺功能检查.观察不同病情严重程度的患者气道炎症状况.对所得数据用SPSS 15.0软件分析,各组间总体分析采用Kruskal-Wallis法,两组间分析采用Mann-Whitney U test法.结果 ①慢性持续期患者诱导痰EOS比例随病情严重程度增加呈增高趋势,重度持续患者诱导痰EOS比例显著高于轻度持续患者(41.8%vs 17.8%,P=0.033),但轻度持续与中度持续、中度持续与重度持续患者之间比较诱导痰EOS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诱导痰EOS比例与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0.111,P>0.05),与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用力肺活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0.154,P>0.05).结论 慢性持续期哮喘患者病情严重程度与诱导痰EOS比例有关,但症状不能完全反映气道炎症程度.评价哮喘患者的严重程度时应结合临床症状和气道炎症程度综合考虑.

  • 变应性咳嗽患者痰白三烯的测定及意义

    作者:向东;张方琪;杨学敏;张芳;杭天星;李辉;李志奎

    目的 研究白三烯(leukotriene,LT)在变应性咳嗽(atopic cough,AC)患者和健康成人痰液中的水平,探讨LT在AC中的发病机制.方法 选取23例确诊为AC患者,并以20例健康成人做对照,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诱导痰中白三烯C4 (LTC4)、白三烯D4 (LTD4),比较2组诱导痰LT水平有无差异.结果 AC组LTC4水平较健康对照组显著增高(t=5.212,P<0.05),而LTD4水平与健康成人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 =1.457,P>0.05).结论 LT可能在AC的发病中起到重要作用,临床常规检测痰液中LT水平可有效指导合理用药.

  • 诱导痰中白介素8和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动态变化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气道炎症的相关性

    作者:朱丹;朱景倩;应红;徐瑞龙;赵建平;李欣;陈慧;许建波

    目的 观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不同时期诱导痰中白介素8(IL-8)、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水平的变化情况,探讨两者对COPD病情评估所起的作用.方法 20名健康人为对照组,40例COPD患者,采用ELISA法检测对照组、急性加重期及治疗稳定后2周、4周、8周、12周诱导痰中IL-8、sICAM-1的水平,并常规检测肺功能.结果 COPD组治疗前、后与对照组间的诱导痰液IL-8、sICAM-1水平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7,P=0.041; P=0.016,P=0.032),治疗稳定后不同时间点间IL-8、sICAM-1水平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78,P=0.063).结论 COPD急性加重期IL-8、sICAM-1水平明显升高,可能参与了COPD气道炎症的过程,治疗稳定后2周及更长时间内炎症介质水平趋于稳定.

  • 白介素8和白介素10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诱导痰中的表达以及药物治疗对其的影响

    作者:朱峥;周奇兴;邹盈;张云凤;李敏;成青;洪梅;周春平

    目的 探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治疗前后诱导痰中白介素8(IL-8)和IL-10浓度变化及其与气流受限之间的关系;评价激素及β受体激动剂在老年AECOPD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检测132例AECOPD患者入院当日和症状缓解后诱导痰中IL-8和IL-10水平及肺功能(FVC、FVC% pred、FEV1、FEV1%pred、FEV1/FVC)指标,并进行相关忡分析;随机将患者分为4组,每组33例,分别给予不同治疗,观察各组缓解天数,比较治疗后各组IL-8、IL-10变化水平和肺功能改善程度.结果 各组COPD缓解期与加重期IL-8浓度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治疗后各组间IL-8浓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以激素+β受体激动剂治疗组浓度低;激素治疗组与激素+β受体激动剂治疗组治疗前后IL-10浓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后组变化更为显著.治疗后各组间IL-10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未发现IL-8、IL-10水平与某项肺功能指标之间存在相关性.各组临床症状缓解时间以激素+β受体激动剂治疗组短,但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IL-8和IL-10参与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的炎症过程,IL-8升高是AECOPD的主要指标,吸入激素治疗可以降低气道内IL-8水平,升高1L-10水平,激素联合β受体激动剂雾化吸入治疗AECOPD的疗效优于单一激素.

  • 高渗盐水诱导痰细胞学检查在儿童慢性咳嗽诊断中的意义

    作者:钟帼钰;陈德晖;罗炜;陈桥丽;卢慧敏;林育能;潘小安;吴上志;赖克方

    目的 探讨高渗盐水诱导痰细胞学检查在儿童慢性咳嗽病因诊断中的意义.方法 选择2007年1月至2007年12月广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儿科门诊及住院的198例慢性非特异性咳嗽患儿,参考2006年ACCP《儿童慢性咳嗽临床循证实践指南》的诊断程序进行病因诊断,所有患儿均进行高渗盐水诱导痰细胞学检查,比较不同病因的慢性咳嗽儿童诱导痰细胞学分类的差异.同时选择159名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结果 198例慢性咳嗽患儿中有175例痰诱导成功,成功率为88.4%,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1%,主要表现为咽痒、恶心、咳嗽、头晕,停止诱导后可缓解.对175例痰诱导成功的慢性咳嗽患儿病因进行分析,获得明确诊断的有164例(93.7%),分别是咳嗽变异性哮喘(CVA) 65例(37.1%)、上气道咳嗽综合征(UACS)52例(29.7%)、感染后咳嗽(PIC)37例(21.1%)、嗜酸粒细胞性支气管炎(EB)4例(2.3%)、胃食管反流性咳嗽(GERC)4例(2.3%)、肺结核(TB)1例(0.6%)、气道异物1例(0.6%),病因未明11例(6.3%).CVA、UACS、PIC是本组慢性咳嗽患儿常见的病因.按年龄分为三组,Ⅰ组(4~6岁)51例(29.1%),Ⅱ组(7~11岁)66例(37.7%),Ⅲ组(12~14岁)58例(33.1%).不同年龄组病因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病因组与正常对照组,以及不同病因组之间诱导痰细胞学分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在儿童开展高渗盐水诱导痰细胞学检查是安全和成功率较高的检测手段,对儿童慢性咳嗽病因诊断起着重要作用.

  • 稳定期间质性肺疾病经高渗盐水超声雾化的安全性与诱导率分析

    作者:邓葵淼;韩茜;梁振宇;陈妙;伍伟良;周露茜;林婷婷;罗群;陈荣昌

    目的 探讨稳定期间质性肺疾病(ILD)经高渗盐水超声雾化的安全性与诱导率.方法 对比25例稳定期ILD患者经3%高渗盐水超声雾化前后各参数的变化,包括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第1秒钟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pred)、用力肺活量、用力肺活量占预计值百分比(FVC% pred)、血氧饱和度、心率.结果 25例稳定期ILD患者经3%高渗盐水超声雾化后,有2例患者出现支气管极度收缩(FEV1%pred下降超过20%),其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0%.雾化前后△FEV1%pred为-(3.62±6.41)%,△FVC% pred为-(4.73±6.44)%.25例患者中能咳出合格足量的痰标本为18例,成功率为72.0%.结论 诱导痰应用于稳定期ILD是可行及安全、有效的方法.

  • 二硫苏糖醇可降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诱导痰中趋化因子水平

    作者:王飞;贺蓓

    目的 诱导痰分析方法 已经被广泛地应用于气道炎症的评估和研究,但有报道二硫苏糖醇(DTT)可能会影响某些可溶性介质的测定结果 .本研究将探讨黏液溶解剂DTT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诱导痰中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巨噬细胞炎症蛋白1α(MIP-1α)和白介素10(IL-10)的影响.方法 12例COPD患者经3%高渗盐水雾化吸入留取痰标本,每份标本分别应用0.1%DTT和磷酸盐缓冲液(PBS)处理,分别计数细胞总数,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 )方法 测定MCP-1、MIP-1α和IL-10浓度,比较两种方法 处理的痰标本中总细胞数、MCP-1、MIP-1α和IL-10的差异.结果 12例COPD患者均为男性吸烟者,年龄范围56~77岁.肺功能FEV1/FVC中位数为46.0(四分位间距:43.0~58.0),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的中位数是41.0(四分位间距:36.0~44.0).与PBS处理的痰标本相比,DTT处理的痰标本中总细胞数明显升高(P=0.002),MCP-1和MIP-1α水平明显降低(P=0.013;P=0.026),而IL-10浓度在两种方法 处理的标本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53).结论 与PBS相比,DTT能够使痰液均质化更充分,但可以减低MCP-1和MIP-1α的测定水平.DTT不影响诱导痰中IL-10的测定结果.

  • 以支气管哮喘为首发症状的嗜酸粒细胞性肺浸润症1例并文献复习

    作者:倪力;高稚婷;陈佳玲;陈霏;张锋英;高晓华;杭晶卿

    目的 探讨单纯性肺嗜酸粒细胞增多症的临床特征、诊断及治疗.方法 分析就诊于上海市普陀区人民医院呼吸科的1例以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为首发症状的单纯性肺嗜酸粒细胞增多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进行复习.结果 单纯性肺嗜酸粒细胞增多症为少见疾病,主要以咳嗽为主,影像学上缺乏特异性,多表现为游走性浸润影.明确诊断主要依靠病史、诱导痰或支气管肺泡灌洗检测.治疗以应用糖皮质激素为主.结论 单纯性肺嗜酸粒细胞增多症是一组以外周血嗜酸粒细胞增多、胸部X线呈短暂游走性浸润影、轻微全身和呼吸系统症状为特征的综合征,因临床症状不典型,有时可能会出现类似哮喘的表现.所以,需要临床综合分析做出判断.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诱导痰中α-防御素1-3含量与病情程度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顾洪忠;谢家政;张辉耀

    目的 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治疗前后诱导痰中α-防御素1-3(HNP1-3)含量、中性粒细胞比例(N%)与肺功能及血气分析结果的相关性,以探讨HNP1-3在COPD发病机制中的可能作用.方法 收集AECOPD患者42例(根据肺功能检测结果分为轻度组11例、中度组13例、重度组18例)治疗前后及20例急性支气管炎痊愈者(对照组)的诱导痰,分别进行痰中性粒细胞计数并计算其百分比,用ELISA方法检测诱导痰中HNP1-3的含量;测定各观察对象治疗前后的血气分析及肺功能,分析HNP1-3含量与N%、肺功能和血气分析的相关性.结果 COPD患者诱导痰中HNP1-3水平、N%、PaCO2随病情严重程度的增加而增高(P<0.01),并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FEV1% pred、FEV1/FVC、PaO2随病情严重程度的增加而降低(P<0.01),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三组患者诱导痰中HNP1-3含量分别与N%呈显著正相关(r=0.887~0.973,P值均<0.01),与FEV1%pred、FEV1/FVC、PaO2分别呈显著负相关(r=-0.721~-0.973,P值均<0.01).经治疗一周后,轻度、中度、重度患者FEV1% pred、FEV1/FVC、PaO2明显增高,诱导痰中HNP1-3含量、N%明显降低.结论 HNP1-3参与了COPD炎症的过程,此过程与中性粒细胞有关.痰中HNP1-3含量可作为COPD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指标,并有助于判断预后.

  • 广州地区诱导痰细胞学正常参考值的建立

    作者:罗炜;赖克方;陈如冲;陈桥丽;钟南山

    目的 建立广州地区正常人诱导痰细胞总数及分类的正常范围.方法 对117例正常非吸烟的自愿者进行高渗盐水雾化痰诱导,并对诱导痰液中细胞总数及细胞分类进行检测和统计分析.结果 108例自愿者(男60例,女48例)成功诱导出痰液,诱导痰成功率为94.2%,细胞总数和分类结果的x-±2SD、中位数(四分位数间距)分别为,细胞总数:2.32±3.54、2.1(1.6)%,中性粒细胞:46.9±52.3、42.9(41.2)%,巨噬细胞:51.2±52.3、55.8(41.3)%,嗜酸粒细胞:0.4±1.6、0.0(0.5)%,淋巴细胞:1.4±2.8、1.0(2.0)%.正常男女对照的各种参考值范围结果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本研究初步建立了本地区诱导痰细胞总数及细胞分类的正常参考值范围,在研究气道炎症的特征和相应患者的诊疗等方面具有一定的意义.

  • 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应用氨溴索诱导痰的安全性探讨

    作者:邹外龙

    目的 评价雾化吸入氨溴索(沐舒坦)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中应用的安全性.方法 40例老年COPD患者随机分成A组和B组,各20例.A组用沐舒坦2ml+3%高渗盐水2ml、B组用3%高渗盐水4ml分别进行压缩雾化诱导痰.比较2组呼气峰流速(PEF)、心率(HR)、呼吸频率(RR)、ST-T段距基线位置、血氧饱和度(SpO<,2>)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成功率、痰液体积、痰液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痰液合格率.结果 A组诱导痰前后PEF、RR、HR、ST-T段位置、Sp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诱导痰前后上述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A组诱导痰后上述指标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成功率、中性粒细胞比例及痰液合格率均高于B组,痰液体积大于B组,细胞总数多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沐舒坦诱导痰对于老年COPD患者是一种安全的治疗方法.

  • 氨溴索诱导痰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气道炎症中的应用

    作者:邹外龙

    目的 观察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氨溴索诱导痰的安全性及有效性和急性加重期及稳定期老年COPD患者氨溴索诱导痰中细胞组分和可溶性介质水平变化,探讨其在气道炎症中的作用.方法 将老年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40例随机分为氨溴索组和高渗盐水组,每组20例.高渗盐水组雾化吸入3%高渗盐水4ml,氨溴索组给予3%高渗盐水2ml+氨溴索2ml诱导排痰.对比2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排痰成功率、痰液中细胞组分及炎性递质含量.测定氨溴索组患者急性加重期、稳定期诱导痰中细胞总数、单核细胞百分比、中性粒细胞百分比、白细胞介素-8(IL-8)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浓度及其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结果 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排痰成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氨溴索组患者急性加重期诱导痰液中细胞总数、单核细胞百分比、中性粒细胞百分比、IL-8及TNF-α浓度与稳定期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氨溴索组患者痰液中细胞总数、单核细胞及中性粒细胞百分比、IL-8及TNF-α浓度和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呈负相关(急性加重期及稳定期r值分别为-0.728、-0.793、-0.816、-0.794、-0.605及-0.635、-0.746、-0.721、-0.658、-0.654).结论 氨溴索诱导痰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在阐明老年COPD患者气道炎症的发生、发展及病情检测中有指导意义.

368 条记录 6/19 页 « 12345678...1819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