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支气管哮喘患者诱导痰中甲壳质酶蛋白40的表达及其意义

    作者:张达成;邵金莲;肖端;王春莲;全国莉

    甲壳质( chitin)是自然界含量第二多的多糖类,并能被甲壳酶降解.CHI3L1基因是一种甲壳酶类似基因,其编码的蛋白称为人类软骨糖蛋白39或者甲壳质酶蛋白40( YKL-40).YKL-40缺少酶的特性,却可与甲壳质结合而致使其失活.异常表达的YKL-40与炎症、组织重构以及细胞异常增生等病理状态有关,如类风湿性关节炎、2型糖尿病、炎性肠病、某些恶性肿瘤等[1].

  • 非嗜酸粒细胞支气管哮喘的病理特征和对吸入糖皮质激素的反应

    作者:金建敏;孙永昌

    背景和目的:非嗜酸粒细胞支气管哮喘(简称非嗜酸粒细胞哮喘)因对糖皮质激素(简称激素)的反应性较差,很可能是一种重要的临床病理类型,但其气道免疫病理学的特点尚不清楚,通过安慰剂对照研究观察吸入激素的效果亦未见报道.法:对12例有症状的嗜酸粒细胞支气管哮喘(简称嗜酸粒细胞哮喘)患者、11例非嗜酸粒细胞哮喘患者和10例健康对照,通过诱导痰、支气管活检、支气管肺泡灌洗进行气道免疫病理学分析.

  • 对徐娟医生"关于变应性咳嗽诊断标准的探讨"的回复

    作者:林江涛

    徐娟医生提出的关于变应性咳嗽诊断标准的问题确实引起过不少呼吸专科医生的困惑,在此笔者作一简要解释.变应性咳嗽(atopic cough,AC)是日本慢性咳嗽主要病因之一,日本呼吸学会制定的变应性咳嗽简化诊断标准[1]包括:(1)干咳3周以上,无喘息或呼吸困难;(2)对支气管扩张剂治疗无反应;(3)诱导痰中嗜酸粒细胞增多,或者具有1个或更多的特应性指征:①有除支气管哮喘以外的过敏性疾病史,②外周血嗜酸粒细胞增多,③血清总IgE增高,④特异性IgE阳性,⑤过敏原皮试阳性;(4)使用抗组胺药物和(或)糖皮质激素治疗后咳嗽可缓解.

  • 高渗盐水雾化吸入诱导痰对老年人肺癌细胞学的诊断作用

    作者:罗小东;娄德剑;李勇杰;彭立明;费秀渠;廖捷;牟旭日

    痰液细胞学检查对肺癌患者的诊断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尤其对肺癌和肺部疾病的鉴别诊断有不可忽视的作用.为了提高痰标本检查阳性率,我们对高渗盐水雾化吸入诱导痰(诱导痰)、常规咳痰并结合纤维支气管镜(纤支镜)检查癌细胞的方法加以比较.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和支气管哮喘患者诱导痰中白细胞介素-17水平及其意义

    作者:沈锋;赵鸣武;贺蓓;王玉柱;姚婉贞

    目的通过检测白细胞介素(IL)-17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和支气管哮喘(以下简称哮喘)患者诱导痰中的水平,了解其与气道炎性细胞的关系.方法对30例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31例COPD稳定期患者、32例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以及14例健康自愿者进行痰诱导,计数诱导痰中细胞总数并分类,ELISA测诱导痰中IL-17、IL-8、IL-6水平.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COPD急性加重期与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诱导痰中IL-17水平增高(P<0.001).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诱导痰中IL-17水平与IL-8、嗜中性粒细胞数呈正相关(r=0.381,P=0.038;r=0.446,P=0.010);哮喘患者诱导痰中IL-17水平与嗜酸性粒细胞呈正相关(r=0.477,P=0.006).结论 IL-17可能参与COPD、哮喘的炎症过程.

  • 神经生长因子在哮喘患者诱导痰炎性细胞的表达

    作者:周敏;徐永健;熊盛道;赵建平;倪望;张珍祥

    目的通过观察神经生长因子 (NGF)在哮喘气道炎性细胞的表达,探讨NGF 与哮喘气道炎症形成的关系.方法取11例哮喘急性发作期、19例哮喘非急性发作期患者及11例健康对照者的诱导痰,其中12例哮喘非急性发作期患者予丙酸氟替卡松(ICS)治疗2周后再取诱导痰.做诱导痰炎性细胞分类计数;SP法测诱导痰炎性细胞NGF表达;ELISA测其上清中白细胞介素(IL)-5浓度.结果 (1)诱导痰巨噬细胞、淋巴细胞、粒细胞NGF表达阳性率哮喘组较健康对照组高(P值均<0.01),且急性发作期较非急性发作期高(P<0.01).急性发作期IL-5水平较非急性发作期和健康对照组高(P值均<0.01).(2)12例非急性发作期患者经ICS治疗后,诱导痰巨噬细胞、淋巴细胞、粒细胞NGF表达阳性率及IL-5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P值均<0.01).(3)巨噬细胞、粒细胞NGF表达阳性率与淋巴细胞相对计数构成比、IL-5水平均呈正相关.结论哮喘患者气道内巨噬细胞、淋巴细胞和粒细胞NGF表达增加,提示NGF可能与哮喘气道炎症的形成有关.

  • 支气管哮喘患者呼出气冷凝液和诱导痰中炎性指标检测的临床意义

    作者:谭成戊;刘春涛;吴永红

    目的 通过测定支气管哮喘(以下简称哮喘)患者呼出气冷凝液(EBC)和诱导痰中炎性指标的浓度,分析其与临床指标的关系,探讨炎性指标用于病情和疗效评估的价值.方法 选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呼吸内科门诊接受吸入糖皮质激素联合长效β2受体激动剂治疗的中重度慢性持续期哮喘患者,记录治疗前和治疗1个月后哮喘症状积分,测定第1秒钟用力呼气容积(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采集诱导痰和EBC标本,测定标本中过氧化氧(H2O2)、硝酸盐/哑硝酸盐(NO3-/N2-)和半胱氨酰白三烯E4(LTE4)浓度.结果 共有25例中重度哮喘患者按研究方案完成治疗和随访.哮喘患者经联合治疗1个月后临床症状积分和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明显改善(P<0.01);EBC和诱导痰中H2O2、NO3-/NO2-和LTE4浓度均降低,但仍高于健康对照者;H2O2和NO3-/NO2-的下降比LTE4明显;哮喘患者EBC中的H2O2和NO3-/NO2-;浓度与FEV1呈负相关(P<0.01),与症状积分呈正相关(P<0.01),LTE4与症状积分和FEV1均无相关性.诱导痰中H2O2浓度与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呈负相关(P<0.01),与症状积分呈正相关(P<0.01);NO3-/NO2-浓度与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呈负相关(P<0.01),与症状积分无相关性;LTE4浓度与症状积分和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均无相关性.治疗后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增高程度与EBC和诱导痰中H2O3、NO3-/NO2-浓度降低水平呈正相关(P<0.01).诱导痰和EBC对应的炎性指标之间有相关性(P值均小于0.01).EBC和诱导痰中H2O2浓度与NO3-/NO2-浓度呈正相关(P<0.01),与LIE4之间无相关性.结论 中重度哮喘患者联合治疗后在临床症状和肺功能改善的同时,气道炎症显著减轻.EBC的安全性和可重复性优于诱导痰,H2O2和NO3-/NO2-的敏感性优于LTE4.

  • 嗜酸性粒细胞性支气管炎和咳嗽变异性哮喘气道炎症特征初探

    作者:仲昭双;孔灵菲;李丽;李芹子

    嗜酸性粒细胞性支气管炎(EB)、咳嗽变异性哮喘(CVA)、支气管哮喘(以下简称哮喘)均是以气道嗜酸性粒细胞浸润为特征的气道炎症性疾病,其中EB、CVA仅表现为慢性咳嗽,哮喘则主要表现为喘息、气急等症状,造成这种差异的机制目前尚不清楚.有研究提出,EB、CVA、哮喘其实是同一疾病的不同阶段.本研究通过分析EB、CVA、哮喘患者诱导痰中细胞分类和P物质水平,探讨EB、CVA、哮喘的气道炎症特征.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诱导痰中的TNFα和可溶性TNF受体55水平

    作者:吴健锋;曾勉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发病的机制目前尚未清楚,可能与气道内炎性介质与抗炎介质的失衡有关.本研究通过观察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治疗前后诱导痰中TNFα和可溶性TNF受体(sTNF-R)55水平的变化,探讨COPD的发病机制.

  • 诱导痰在研究气道炎症中的应用

    作者:王曾礼

    支气管哮喘(哮喘)及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基本病理特征是气道炎症,治疗的目标在于抑制炎症。评估病情及治疗效果,亦应以气道炎症的改变为准。经支气管镜检获取的下气道组织,可直观的了解气道炎症的状态,但因有创及操作复杂而难以普及。目前通常仍仅以临床症状及肺功能的改变作为间接指标。由于使用支气管扩张剂症状得以改善,但气道炎症并未完全消除,且可能影响肺功能的检测值,甚至掩盖临床症状。有报道认为,如以临床症状及肺功能的改善情况为治疗导向,症状及肺功能虽已改善,但气道活检显示,其炎症仍持续存在。 近年来,相对无创但又能直接反映气道炎症的检测技术已引起关注。诱导痰不仅能客观地反映气道炎症状态,且与气道活检的结果基本相符,能早期、敏感地发现病情变化,客观评估抗炎平喘药物的疗效,适于连续监测及动态观察,并可藉此深入研究气道炎症的发病机制及治疗干预。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时血清和痰液中SP-D的变化和临床意义

    作者:刘双林;沈奕播;李琦;王长征

    目的 通过测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AECOPD)、稳定期患者的血清和诱导痰中肺表面活性蛋白D(SP-D)的变化,探讨痰和血清SP-D在AECOPD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随机选择我院呼吸内科住院及门诊COPD患者共50例,其中24例AECOPD患者、26例COPD稳定期患者.同时随机抽送14例吸烟非COPD和16例不吸烟者作为对照.收集患者及对照组临床资料、血清和诱导痰标本,用ELISA法测定血清及诱导痰中肺表面活性蛋白D(SP-D)水平.结果 AECOPD患者血清SP-D水平显著高于稳定期COPD和非COPD对照组(P<0.05),而痰SP-D水平则与血清水平相反,AECOPD组显著低于稳定期及对照组(P<0.05),AECOPD组血清SP-D水平与痰SP-D水平呈显著负相关性(R=-0.705,P<0.001).结论 痰SP-D水平与血清水平有较好的相关性,监测痰SP-D水平可替代血清监测作为COPD的参考生物学标志物.

  • 哮喘患者吸入表面激素减量后哮喘症状变化与诱导痰嗜酸性粒细胞比例的关系

    作者:王法霞;赖克方;陈如冲;罗炜;陈桥丽;钟南山

    目的 探讨吸入表面激素(ICS)减量后哮喘症状变化与诱导痰嗜酸性粒细胞(EOS)比例的关系.方法 选择专科门诊已使用ICS治疗的39例缓解期哮喘患者,进行诱导痰检查.根据减量时间分为两组,一组16例为缓解1个月后ICS剂量减半(减量1组16例),另一组23例为缓解3个月后ICS剂量减半(减量2组),予诱导痰检查.分别予目前使用ICS剂量减半,并于ICS减量后1个月、2个月、3个月及6个月复诊,复查诱导痰,观察气道炎症变化,对所得数据应用SPSS15.0软件分析.结果 两组患者ICS减量后3个月(43.8% vs.21.7%)及6个月(43.8% vs.43.5%)内哮喘症状复发率无显著差异(P >0.05);ICS减量后3个月复发组与未复发组患者减量前诱导痰EOS比例存在显著差异(10.3% vs.2.5%,P<0.05).ICS减量后6个月复发组与未复发组患者减量前诱导痰EOS比例也存在显著差异(11.5% vs.2.5%,P<0.05).结论 诱导痰EOS比例对判断缓解期患者ICS减量后症状复发具有重要参考价值,临床症状缓解后,参考诱导痰EOS比例进行ICS减量,有可能减少哮喘的复发.

  • 诱导痰嗜酸性粒细胞与慢性持续期哮喘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

    作者:王法霞;赖克方;陈桥丽;罗炜;陈如冲;李斌恺;钟南山

    目的 观察并探讨初诊不同病隋严重程度慢性持续期哮喘患者的诱导痰嗜酸性粒细 胞(Eos)比例变化,以及诱导痰Eos比例与肺功能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专科门诊就诊的63例初诊 慢性持续期哮喘患者,根据症状分为轻度持续、中度持续、重度持续3组,分别予诱导痰和肺功能检 查.观察不同病情严重程度的患者气道炎症状况.对所得数据用SPSS 15.0软件分析,各组间总体 分析采用Kruskal-Wallis法,两组间分析采用Mann-Whitney U法.采用Spearman rank-order法分析 Eos比例与肺功能的相关性.结果 ①慢性持续期患者诱导痰Eos比例随病情严重程度增加呈增 高趋势,重度持续患者诱导痰Eos比例显著高于轻度持续患者(41.8%VS 17.8%,P=0.033),但 轻度持续与中度持续、中度持续与重度持续患者之间比较诱导痰Eos比例均无显著差异(P> 0.05);②诱导痰Eos比例与FEV1无显著相关(r=-0.111,P>0.05),与FEV1/FVC(%)无显著 相关(r=-0.154,P>0.05).结论 慢性持续期哮喘患者病隋严重程度与诱导痰Eos比例有关,但 症状不能完全反映气道炎症程度.评价哮喘患者的严重程度时应结合临床症状和气道炎症程度综合考虑.

  • 哮喘气道中性粒细胞性炎症表型的临床意义

    作者:刘禹;李志伟;杨旭;刘湘;高瞻;陈华萍;王长征

    目的 探讨哮喘中性粒细胞性气道炎症与临床控制的关系,为哮喘临床防治提供指导.方法 选择2011年8月至2014年6月在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呼吸内科门诊就诊的中性粒细胞性哮喘患者40例,采集患者病史、ACT评分、诱导痰和肺功能等检查结果,统计分析诱导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绝对计数与ACT评分、FEV1%pred的相关性.结果 在纳入的40例中性粒细胞哮喘患者中,女性26例(65.00%),男性14例,平均年龄(42.70±13.74)岁,发病年龄>12岁31例(77.50%),病程(11.32±12.25)年,ACT(17.15 ±4.80)分,诱导痰嗜酸粒细胞比例(0.49±0.80)%,诱导痰嗜酸粒细胞计数(0.03 ±0.06)×106/g,诱导痰中性粒细胞比例(73.79 ±5.83)%,诱导痰中性粒细胞计数(5.21±2.09)×106/g,FEV1%pred(75.50±21.83)%.在中性粒细胞哮喘组中,诱导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中性粒细胞绝对计数、细胞总数、ACT评分与FEV1%pred存在相关性(P<0.05,r分别为-0.373、-0.530、-0.519、0.552).结论 中性粒细胞性哮喘其临床特征多种多样;哮喘患者气道中性粒细胞性炎症与临床控制存在相关性,提示中性粒细胞炎症可能参与了气道阻塞的发生发展;ACT是一种简易评价哮喘控制水平的工具.

  • 胃食管反流相关性咳嗽患者以中性粒细胞升高气道炎症的临床分析

    作者:刘湘;刘禹;高瞻;陈华萍;程晓明;王长征

    目的 探讨胃食管反流相关性咳嗽(GERC)气道炎症的特点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3年10月至2014年6月就诊于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呼吸内科门诊的慢性咳嗽患者76例,按照咳嗽指南推荐的方法进行病因诊断并随访,全部患者均进行诱导痰细胞学分类检查,并选取同期的健康志愿者11例作为对照.对诊断为GERC的患者进行抗反流治疗后复查诱导痰.结果 76例患者中,终共有60例患者明确诊断,其中GERC 28例(46.6%),嗜酸性支气管炎(EB) 12例(20.0%),上气道咳嗽综合征(UACS) 10例(16.6%),咳嗽变异性哮喘(CVA)10例(16.6%);将确诊的60例患者纳入数据统计,GERC组诱导痰中性粒细胞比例[(74.79±8.05)%]显著高于健康对照、CVA及EB组[(41.62±8.21)%,(56.67±15.15)%,(58.22±12.92)%,P<0.01],GERC组诱导痰嗜酸细胞比例(0.35±0.67)%与健康对照组无差异[(0.11±0.05)%,P>0.05],显著低于CVA和EB组[(10.88±11.29)%,(7.85±6.77)%,P<0.01].13例GERC患者经抑酸剂和胃动力药联合治疗2~4周后,咳嗽积分显著下降(日间:1.69 ±0.98 vs.0.92 ±0.24;夜间:0.62±0.51vs.0.15±0.38,P<0.05),中性粒细胞比例显著降低[(70.62±6.13)%vs.(60.80 ±15.76)%,P<0.05],咳嗽症状改善显著.结论 GERC患者诱导痰中性粒细胞比例显著高于其它慢性咳嗽患者,通过针对性治疗后GERC患者气道诱导痰中性粒细胞减少,咳嗽症状改善.表明GERC患者存在气道中性粒细胞性炎症,可能与GERC有关.

  • 重症哮喘患者治疗前后诱导痰中IL-13浓度的变化

    作者:吴峰;林挺岩;刘青;李志鹰;陈丽敏;黄峥惠

    目的 观察哮喘患者诱导痰中IL-13等细胞因子的浓度变化,探讨在哮喘发病与治疗过程中这些细胞因子的作用及其对哮喘治疗的影响.方法 27例重症哮喘患者随机分为单用激素(A)组、激素联用β2受体激动剂(B)组以及单用β2受体激动剂(C)组治疗,在治疗前及治疗开始后进行诱导痰标本采集,用ELISA法测定诱导痰中IL-13、IL-6、IL-10以及TNF-α浓度.结果 哮喘患者诱导痰中IL-13、IL-6、IL-10以及TNF-α浓度均高于对照组,A、B两组患者痰中IL-13浓度随着治疗进程、症状以及肺功能改善而显著降低.在治疗开始2周后,IL-6、IL-10浓度升高,TNF-α浓度降低,此后,没有出现显著性浓度变化.结论 IL-13有可能是哮喘发病中的关键因子,拮抗IL-13可能有助于减少激素治疗的剂量,抗IL-13治疗在哮喘治疗中的潜能不容忽视.

  • 吸烟对支气管哮喘患者糖皮质激素治疗的影响

    作者:张莉;杜永成;许建英;杨丽莉

    目的 通过本实验进一步探讨吸烟对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患者气道炎症的影响,了解吸烟哮喘患者对激素治疗的敏感性.方法 选取35例慢性持续期哮喘患者,根据是否吸烟,分为吸烟组14例和非吸烟组21例.所有患者给予吸入糖皮质激素(ICS)治疗,必要时可吸入β2受体激动剂,发放哮喘日记卡及峰流速仪.分别记录治疗前及治疗28 d后哮喘症状评分、哮喘控制测试(ACTTM)评分;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占预计值%)、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占用力肺活量百分比(FEV1/FVC%)、大呼气流速占预计值百分比(PEF占预计值%)、每日晨间及夜间PEF;诱导痰中嗜酸粒细胞及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并测定痰液中白介素8(IL-8)及嗜酸粒细胞趋化因子(eotaxin)水平.结果 两组患者ICS治疗后ACTTM评分有明显改善,组间ACTTM评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5.542,P<0.05).治疗后两组哮喘患者肺功能均有改善,组间比较FEV1占预计值%(t=4.740,P<0.05)、PEF占预计值%(t=5.190,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ICS治疗后组内比较嗜酸粒细胞百分比、eotaxin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中性粒细胞百分比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组间比较中性粒细胞(t=7.707,P<0.05)、IL-8水平(t=4.557,P<0.05)、嗜酸粒细胞百分比(t=4.740,P<0.05)及eotaxin水平(t=2.064,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两组患者ICS治疗28 d后,其临床症状、肺功能及痰中炎性介质均有改善,但吸烟组改善程度较非吸烟组差.吸烟组哮喘患者诱导痰中中性粒细胞及IL-8水平高于非吸烟组哮喘患者,而嗜酸粒细胞及eotaxin水平低于后者.

  • 高渗盐水诱导痰细胞学检查在儿童慢性咳嗽诊断中的意义

    作者:钟帼钰;陈德晖;罗炜;陈桥丽;卢慧敏;林育能;潘小安;吴上志;赖克方

    目的 探讨高渗盐水诱导痰细胞学检查在儿童慢性咳嗽病因诊断中的意义.方法 选择2007年1月至2007年12月广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儿科门诊及住院的198例慢性非特异性咳嗽患儿,参考2006年ACCP<儿童慢性咳嗽临床循证实践指南>的诊断程序进行病因诊断,所有患儿均进行高渗盐水诱导痰细胞学检查,比较不同病因的慢性咳嗽儿童诱导痰细胞学分类的差异.同时选择159名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结果 198例慢性咳嗽患儿中有175例痰诱导成功,成功率为88.4%,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1%,主要表现为咽痒、恶心、咳嗽、头晕,停止诱导后可缓解.对175例痰诱导成功的慢性咳嗽患儿病因进行分析,获得明确诊断的有164例(93.7%),分别是咳嗽变异性哮喘(CVA)65例(37.1%)、上气道咳嗽综合征(UACS)52例(29.7%)、感染后咳嗽(PIC)37例(21.1%)、嗜酸粒细胞性支气管炎(EB)4例(2.3%)、胃食管反流性咳嗽(GERC)4例(2.3%)、肺结核(TB)1例(0.6%)、气道异物1例(0.6%),病因未明11例(6.3%).CVA、UACS、PIC是本组慢性咳嗽患儿常见的病因.按年龄分为三组,Ⅰ组(4~6岁)51例(29.1%),Ⅱ组(7~11岁)66例(37.7%),Ⅲ组(12~14岁)58例(33.1%).不同年龄组病因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病因组与正常对照组,以及不同病因组之间诱导痰细胞学分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儿童开展高渗盐水诱导痰细胞学检查是安全和成功率较高的检测手段,对儿童慢性咳嗽病因诊断起着重要作用.

  • 基质金属蛋白酶9、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和转化生长因子β1的表达与支气管哮喘不可逆性气流阻塞

    作者:蔡仁萍;吴世满

    目的 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及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TIMP-1)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在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不可逆气流阻塞中的表达.方法 2008年6月至12月就诊于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的哮喘患者48例,根据应用β2受体激动剂后是否出现气流可逆,将哮喘患者分为可逆气流阻塞组(24例)不可逆气流阻塞组(24例)以及对照组(10名).通过盐水诱导痰液,利用ELISA方法 检测哮喘患者及对照者血清、诱导痰中的MMP-9、TIMP-1和TGF-β1浓度.结果 哮喘患者血清及痰液中的MMP-9、TIMP-1和TGF-β1含量均高于对照组,不可逆气流阻塞组含量高于可逆气流阻塞组.血清与痰液中的该三种因子有良好的相关性.哮喘组血清及痰液中的MMP-9/TIMP-1比值均低于对照组,不可逆气流阻塞组痰液中的MMP-9/TIMP-1比值比可逆气流阻塞组减小,血中无变化.结论 采用诱导痰的方法 来获取气道内的分泌物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痰液和血清中的MMP-9、TIMP-1和TGF-β1均可以作为哮喘不可逆气流阻塞的生物标记物,痰液中的MMP-9/TIMP-1的比值比血清中更敏感地预测哮喘的不可逆气流阻塞.

  • 咳嗽变异性哮喘的临床特征及其与典型哮喘的关系

    作者:席寅;赖克方;陈如冲;罗炜;陈桥丽;王法霞;林玲;许丹媛;杨业

    目的 分析成年咳嗽变异性哮喘(CVA)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其发展为哮喘的情况.探讨CVA进展为哮喘的危险因素.方法 收集2002年1月至20lO年1月于广州呼吸疾病研究所门诊就诊的cVA患者,记录患者的基本临床资料,包括咳嗽时相、咳嗽性质、诱发因素、伴随症状、过敏史、随访情况等.并行肺功能、支气管激发试验/PEF检测、诱导痰细胞学分类、皮肤过敏原点刺试验等检查.所有入选患者年龄≥18岁、符合我国<咳嗽的诊断与治疗指南>中CVA的诊断标准.同时给予规律吸人中等剂量的布地奈德或等效剂量的吸入激素,至少治疗8周.通过门诊及电话随访,若患者出现胸闷、喘息等典型哮喘症状或出现哮鸣音则确认其进展为哮喘,分为单纯CVA组和发展为典型哮喘组(哮喘组);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及实验室检查情况.结果 91例CVA患者咳嗽时相以夜间或清晨为主的发生率为74.7%,伴变应性鼻炎病史的比例为46.2%;咳嗽的主要诱发因素包括:烟雾63.5%、冷空气51.4%、上呼吸道感染47.3%、灰尘37.8%、咽喉发痒36.5%;CVA患者有74.7%诱导痰中嗜酸粒细胞(EOS)比例>2.5%.58例患者平均随访4.2(1~8.5)年,其中8例患者(8/58,13.8%)进展为典型哮喘,单纯CVA组患者使用吸入激素时间显著长于哮喘组[12(20)周vs 6(4)周,P<0.05],8例哮喘组患者中仅1例规律吸人激素12周以上,而其他50例单纯CVA患者中有33例规律吸入激素大于12周,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CVA组各项肺功能指标、痰EOS%、外周血EOS%、皮肤过敏原点刺试验阳性率与哮喘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VA主要以夜间或清晨咳嗽为临床特征,并有近一半患者合并过敏性鼻炎,长期规范吸人激素治疗可减少CVA患者进展为典型哮喘.

368 条记录 3/19 页 « 12345678...1819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