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门奇静脉断流术后门静脉血栓患者的护理

    作者:卞丽芳;陈黎明

    门静脉系统血栓(PVT)形成是门奇静脉断流术(Hassab术)后少见但可能严重的并发症,它可以不同程度地减少肝脏血流,损伤肝功能,增加门脉压力,导致顽固性腹水.由于其发病隐匿,早期无特异性症状,医学教科书上相关知识介绍较少,临床上对该症认识不足,易使该并发症不能及时发现和治疗.

  • 肝硬化伴门静脉血栓患者肝移植术后抗凝治疗的护理

    作者:高磊青;王艳;金晶;陆晔峰

    我院2005年10月至2007年3月共有161例原发病为乙肝后肝硬化的患者在我院行肝移植术,其中合并有PVT的患者共有15例,PVT发病率为9.3%,我科通过门静脉取栓后在大网膜血管置入硬膜外导管行肝素抗凝治疗取得较好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 微小病变性肾病合并门静脉脾静脉肠系膜上静脉血栓1例并文献复习

    作者:王军;田百玲;范秋灵

    原发性肾病综合征(NS)由多种疾病组成,主要包括微小病变性肾病、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膜性肾病、IgA肾病、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等[1].NS易形成静脉血栓,多为肾静脉血栓、下肢静脉血栓等,但合并门静脉、脾静脉、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十分罕见.

  • 肝硬化原发性门静脉系统血栓27例临床分析

    作者:钟谷平;黄智铭;洪万东;陈坛舟;许世豪

    肝硬化门静脉系统血栓(portal vein thrombosis,PVT,简称门静脉血栓)形成除可继发于脾切除等手术后,多数患者无明确诱因,起病隐匿,呈慢性过程,在本文中无明确诱因的肝硬化门静脉血栓形成称为肝硬化原发性门静脉血栓形成.

    关键词: 肝硬化 门静脉血栓
  • 腹痛门静脉血栓动脉栓塞胰周积液

    作者:付祥胜;冯志松;江丰;冯迎春;黄涛

    1病历摘要患者女,38岁,农民.因上腹痛1年,加重1个月,于2004-11-13入院.入院前1年无诱因出现上腹部持续性隐痛,在当地医院作胃镜,提示慢性胃炎;肝胆胰B超未见异常,按"胃炎"治疗后症状无缓解.1个月前腹痛明显加重,阵发性痛,难以忍受,当地医院胃镜发现食管静脉轻中度曲张,B超提示门脉海绵样变性,肝脏、胰腺未见异常,为进一步诊治转入我院血管外科.既往史、个人史、月经婚育史、家族史无特殊.

  • 肝移植围手术期门静脉血栓的处理

    作者:陆敏强;陈规划;杨扬;蔡常洁;李华;许赤;易述红;汪根树;易慧敏

    目的探讨肝移植围手术期门静脉血栓的处理.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0月至2004年6月140例原位肝移植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通过彩色多普勒、螺旋CT加三维血管成像和间接门脉造影共确诊肝移植术前门静脉血栓5例.其中螺旋CT加三维血管成像(CTA)对门静脉血栓的诊断特异性为100%,彩色多普勒的诊断特异性为80%,间接门脉造影的诊断特异性为20%.肝移植术中采用门静脉血栓切除术治疗成功率为100%.结论肝移植术中门静脉血栓切除术是治疗门静脉血栓的有效方法.CTA检查能准确判断门静脉血栓的程度.肝移植术后预防性抗凝能有效预防门静脉血栓复发.

  • 肝硬化病人围手术期出血与血栓风险管理

    作者:刘连新;孟凡征

    肝硬化病人由于受多种因素如血液成分改变、感染、机体自身"高凝"状态、血清白蛋白降低、手术类型等影响,围手术期易合并出血、门静脉血栓、静脉血栓栓塞综合征等并发症.外科医生应综合评估病人病情,针对性地改善易引起出血及血栓形成的不利因素,选择个体化手术治疗方案并精细操作,做好围手术期预防出血及血栓形成工作,保护病人生命安全.

  • 门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与治疗进展

    作者:施建设;张诚华

    门静脉血栓形成发病原因复杂多样,正确认识病因对治疗和预防其并发症有重要意义.本文重点介绍了门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表现、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以及治疗方面的研究进展情况.

  • 晚期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脾切除术后发生门静脉血栓的相关因素分析

    作者:汪海洋;陈树军;刘汝斌

    目的 探究晚期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接受脾切除术后发生门静脉血栓的相关因素,为临床提供应对措施和预防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08年1月到2013年12月接受脾切除治疗的晚期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100例,对患者术前一般情况(年龄、性别、出血史、出血量、门静脉内径等)、手术方式、手术后相关临床指标等临床资料进行统计,采用Pearson单因素分析及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探讨晚期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脾切除术后发生门静脉血栓的相关因素.结果 本组患者中有血栓者45例,无血栓者55例.Pearson单因素分析显示,患者出现血栓与性别、年龄、手术方式、上消化道出血史及手术时间无显著相关性(P>0.05),然而有血栓组术中出血量≥350 mL、门静脉直径≥1.2 cm、术后血流速度<15 cm/s、术后血小板计数≥700×109/L及术后门静脉压力≥35 cmH2O的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中失血量、术后血小板计数、术后血流速度、门静脉直径大小及术后门静脉压力是晚期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脾切除术后发生门静脉血栓的相关因素.结论 术中减少患者失血量,术后积极监测患者血常规以及凝血功能,并给予积极治疗可以有效降低晚期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脾切除术后发生门静脉血栓的风险.

  • 门静脉血栓

    作者:王晶桐;赵慧颖;刘玉兰

    1868年Balfour和Stewart报道了第一例门静脉血栓,患者表现为脾大、腹水和食道静脉曲张.慢性门静脉血栓可能只表现为厌食、乏力等非典型症状,所以如果不对患者进行超声多普勒等有效的影像学检查,这些患者可能会漏诊.

  • 全身应用尿激酶溶栓结合经皮经脾双介入门静脉置管溶栓治疗中老年门静脉系统血栓形成15例临床分析

    作者:刘卓;杜建时;刘俊志;兰明阳;张静菊

    美国一项尸解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门静脉血栓(PVT)的发病率为0.05%~0.5%[1],与日本调查相近[2].在西方国家,PVT占门静脉高压的5%~10%[3],在发展中国家,门静脉高压中PVT占40%[4].肝硬化患者PVT的发生率为0.6%~64.1%.

  • 老年门脉高压性脾功能亢进患者脾切除术后并发门静脉血栓的危险因素

    作者:朱峰;侯亚峰

    目的 探讨老年门脉高压性脾功能亢进患者行脾切除术后并发门静脉血栓(PVT)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行脾切除术的46例老年肝硬化后门脉高压性脾功能亢进病例的临床资料,分为PVT组6例与非PVT组40例,分别采用单因素分析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形成PVT的危险因素.结果 门静脉直径、脾静脉直径、术后血小板计数和术后门静脉血流速是术后PVT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应积极预防门静脉直径大、脾静脉直径大、术后门静脉血流速慢和术后血小板计数高的老年门脉高压性脾功能亢进患者术后形成PVT.

  • 肝硬化合并门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

    作者:张国顺;刘斌;尚华;方正亚;孟冬梅;吴静;门秀丽

    目的分析肝硬化合并门静脉血栓(PVT)形成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5年1月在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医院和唐山市传染病医院收住院的肝硬化合并门静脉血栓形成的患者135例为病例组;随机选择同期住院的肝硬化未合并门静脉血栓形成的患者135例作为对照组。结果病例组的患者与对照组相比,在年龄、病程、白细胞(WBC)、红细胞(RBC)、肝硬化类型等方面无明显差异;在门静脉内径、肝功能Child-Pugh 分级、血小板计数及肝硬化并发症之间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门静脉内径增宽,肝功能 Child C 级,血小板计数增加及肝硬化并发症是影响肝硬化合并 PVT 形成的危险因素。

    关键词: 肝硬化 门静脉血栓
  • 导致肝硬化患者发生门静脉血栓的危险因素

    作者:肖强;杨善峰;李祥;何雁;严波;金娟;陈军;任德丽

    目的:探讨导致肝硬化患者发生门静脉血栓(PVT)的危险因素.方法:将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消化内科接诊的25例肝硬化合并PVT患者作为PVT组,另选取同期该院接诊的55例未合并PVT的肝硬化患者作为无PVT组.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从中找出导致肝硬化患者发生PVT的危险因素.结果:PVT组患者门静脉的大血流速度低于无PVT组患者,其门静脉的宽度宽于无PVT组患者,其脾脏的厚度厚于无PVT组患者,其Child-Pugh的评分、D-二聚体的水平均高于无PVT组患者,P<0.05.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的结果显示,门静脉的大血流速度较低、门静脉的宽度及脾脏的厚度增加、Child-Pugh评分和D-二聚体的水平较高均为导致肝硬化患者发生门静脉血栓的危险因素.进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的结果显示,肝硬化患者门静脉的大血流速度与其门静脉的宽度及脾脏的厚度均呈负相关(r=-0.991,P=0.000;r=-0.977,P=0.000);肝硬化患者门静脉的大血流速度与其D-二聚体的水平呈负相关(r=-0.986,P=0.000);肝硬化患者的Child-Pugh评分与其D-二聚体的水平呈正相关(r=0.979,P=0.000).结论:导致肝硬化患者发生门静脉血栓的危险因素主要包括门静脉的大血流速度较低、门静脉的宽度及脾脏的厚度增加、Child-Pugh评分和D-二聚体的水平较高等.

  • 经颈静脉介入治疗门静脉血栓的治疗与护理

    作者:王丽华

    目的:总结经颈静脉治疗门静脉血栓的治疗与护理经验.方法:术前以针对性的心理辅导为主,术中熟练地配合医生操作,周密的病情观察,正确的给药方式及严密的凝血功能的监测.术后预防感染,做好健康宣教.结果:本组病例中3例通过局部药物溶栓和(或)机械性碎栓抽吸等方法使门静脉完全再通,4例肝硬化门脉高压胃底静脉曲张的患者超选胃冠状静脉进行栓塞并建立了肝内门体分流,2例行球囊扩张和支架置入术.治疗后出现肝性脑病4例,3周内经科学的治疗和细心周到的护理均康复出院.结论:导管室护师的专科护理经验是手术成功的保证.

  • 脾切除术后再出血伴慢性门静脉血栓急性加重1例报告

    作者:黎俊

    门静脉血栓形成(PVT)是肝硬化门脉高压症行脾切除术后的主要并发症之一.我科在临床中发现1例肝硬化脾切除术后,因上消化道再出血行胃镜下食道静脉曲张多处套扎致慢性PVT急性加重的病例,现报告如下.

    关键词: 脾切除 门静脉血栓
  • 门静脉血栓置管溶栓介入治疗的护理体会

    作者:朱冬岩;杨淑华;刘扬

    门静脉系统血栓形成(Portal Vein Thrombosis,PVT)是一种深部血管阻塞性疾病,其发生率为0.6%~2.1%[1],多在某原发病基础上并发此病,尤其是门脉高压症行脾切除门奇静脉断流术后患者,且22.2%~37.5%可出现门静脉血栓[2].我科于2001年1月~2005年10月共收治门静脉血栓病人44例,其中行置管溶栓介入治疗者10例,取得了很好的临床效果.

  • 外伤性脾切除术后门静脉血栓形成和预防

    作者:董孟权;杨丽英;李海珍

    目的:探讨外伤性脾切除术后门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及早期预防。方法:将2006年1月至2012年1月收治并行脾切除手术的脾破裂患者118例随机分为两组:A组常规治疗,B组早期联合应用红花黄色素、肝素,监测血浆 D-二聚体、血小板的变化及用彩超检查门静脉系统。结果:两组患者 D-二聚体及血小板均在手术后逐渐上升,B组病例血小板和D-二聚体增高程度明显低于A组,门静脉血栓的发生率显著下降。结论:外伤性脾切除术后门静脉血栓与术后血小板增高、门静脉系统血流缓慢、血管壁损伤有关,早期联合应用红花黄色素、肝素能有效地预防门静脉血栓。

  • 门静脉系统血栓致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抢救成功1例报道

    作者:刘建平;孟霞;杨洁

    患者女,39岁,因突发上腹部持续性剧烈疼痛1.5小时于2014-06-109时急诊入院,实验室检查:肝功异常;腹部彩超:脾静脉内径1.4 cm,肠系膜静脉内径1.6 cm,门静脉主干内径2.0 cm,门静脉主干、左右支及其分支,脾静脉,肠系膜上静脉内均见低回声团。诊断:门静脉系统血栓,肠系膜静脉血栓,脾静脉栓塞。现将救治过程报道如下。

  • 肝硬化门脉高压患者脾切除术后门静脉血栓的预防

    作者:宋朝阳

    目的:探讨脾切除术治疗肝硬化门脉高压患者并发门静脉血栓的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50例行脾切除术治疗的肝硬化门脉高压患者,其中门静脉血栓形成8例的临床资料.结果:脾切除术后门静脉血栓形成8例中,治疗过程中有3例出现自发性出血,1例出现由药物引起的严重消化道症状,经治疗后全部康复出院.结论:及早行彩色多谱勒超声观察门静脉情况有助于早期诊断PVT,及早进行抗凝祛聚、溶栓治疗效果确切,有助于预防再出血,降低病死率.

261 条记录 5/14 页 « 12345678...1314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