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糖尿病患者与非糖尿病患者全髋关节术后感染情况的短期随访研究

    作者:周隆

    目的 比较糖尿病患者和非糖尿病患者行全髋关节术后的短期感染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8月~2014年8月接受全髋关节手术治疗的372例(411髋)患者,其中非糖尿病组患者331例(364髋),糖尿病组患者41例(47髋),分别观察两组患者术后泌尿系感染、肺部感染、切口感染发生率,以及因深部感染行翻修手术的比率.结果 术后随访时间为4 ~ 36个月,平均18个月,共有361例(399髋)完成随访.糖尿病组的泌尿系感染发生率为11.36%、肺部感染发生率为9.09%、切口感染发生率为11.36%,分别高于非糖尿病组的2.82%、1.97%、2.25%,且各组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因深部感染行二次手术的发生率方面,糖尿病组是2.27%,非糖尿病组是0.56%,两者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糖尿病患者在全髋关节术后,更容易发生肺部感染、泌尿系感染和切口感染,所以临床医生仍应特别注意糖尿病患者全髋关节术后感染的预防.

  • 23例股骨颈骨折内固定治疗失败患者的再手术体会

    作者:杨凯;彭昊;廉凯;张良;方洪松

    目的 探讨股骨颈骨折内固定后失败的原因及其再手术的方式和疗效.方法 笔者收集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及湖北襄阳市中心医院2007年3月~ 2015年5月行空心加压螺钉内固定后失败的23例患者进行原因分析,其中男性9例,女性14例;年龄41 ~67岁,平均(52.6±8.9)岁.根据不同情况选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空心螺钉再固定、内固定联合股方肌骨瓣移植、股骨近端空心钉锁定板内固定进行再治疗;比较不同处理方式的临床疗效.结果 所有患者均恢复良好,其中3例行空心钉内固定、2例行内固定联合股方肌骨瓣治疗,1例行股骨近端空心钉锁定板固定,此6例均获临床愈合;17例改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随访期限内未出现不良并发症.结论 内固定治疗后失败的原因较多,正确的术中和术后处理能够减少失败的发生.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不同的再治疗方式,可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

  • 半髋置换加钢丝环扎术在高龄不稳定粗隆间骨折的应用

    作者:刘潮坚;蔡拉加;石昭宏;林剑雄

    目的 分析半髋关节置换术加钢丝环扎术治疗高龄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2015年2月40例高龄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采取骨水泥半髋置换加钢丝环扎术治疗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17例,女性23例;年龄75~90岁,平均(82.2±4.8)岁.统计分析患者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切口长度、术后下地时间、术后引流量、骨折愈合时间和完全负重时间,评估髋关节功能.结果 本组40例患者均成功完成手术,切口均达到甲级愈合;术后随访时间为9~12个月,平均(11.3±1.2)月.手术时间(128.4±17.4)min,手术出血量(309.3±43.2)mL,切口长度(14.2±2.4)cm,术后下地时间(13.5±2.9)d,术后引流量(296.8±98.4)mL,骨折愈合时间(4.1±0.7)个月,完全负重时间(4.6±0.5)个月.末次随访时,髋关节功能优14例、良16例、可8例、差2例,优良率达到75.00%.结论 半髋关节置换术加钢丝环扎术治疗高龄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效果可靠、并发症少,但是手术时间长、出血量大,部分高龄患者可能不适宜采用该手术.

  • 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骨折手术方式选择及疗效观察

    作者:姚仕奋;谢惠缄;陈民

    目的 探讨不同手术方式的选择对于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骨折的疗效.方法 以56例髋关节置换术后的假体周围骨折患者为对象,手术方式根据Vancouve分型标准确定,骨折类型参照Vancouver分类标准分为A、B、C3型(组)并观察术后疗效.结果 三组治疗后的疼痛模拟评分(VAS)低于治疗前(=6.630、10.756、5.738,P=0.000);三组治疗后的Harris评分高于治疗前(t=36.290、57.814、33.164,P=0.000);三组VAS评分、Harri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 =13.581,P=0.012;F=8.632,P=0.006),A型优于B、C型(P<0.05);三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13.186,P=0.011;F=8.0722,P=0.0094;F=9.835,P=0.009);A型短于B、C型(P<0.05或0.01);三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532,P=0.465).结论 根据假体周围骨折分型及患者体质选择具体的手术治疗方式,能够获得佳的治疗结果.

  • 高龄髋部骨折患者术后谵妄的高危因素分析

    作者:胡维;周明全;谭祖键;贾小林;甘强

    目的 探讨高龄髋部骨折患者发生术后谵妄的高危因素.方法 75岁以上老年髋部骨折手术患者122例纳入研究.术前采用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评价患者认知功能水平,术后7d内每日采用精神错乱评估方法对患者进行术后谵妄诊断,6项因素被选作术后谵妄的危险因素加以分析:年龄>85岁、术前认知功能障碍、全麻、是否在伤后72h内手术、术后低氧血症、使用静脉镇痛泵.结果 52例(42.6%)患者在手术后7d内发生谵妄,其中活动过度型26例(50.0%),活动减退型14例(26.9%),混合型12例(23.1%).单因素分析谵妄与非谵妄组间具有统计学差异的因素有术前认知功能障碍(OR=3.02,95% CI1.28 ~9.32)、全麻(OR =2.55,95% CI 1.07 ~8.12)、受伤72h后手术(OR =2.31,95%CI 1.05~7.82)和术后低氧血症(OR=1.83,95%CI 1.02 ~6.49).多因素回归分析得到具有统计学意义的相关因素有术前认知功能障碍(RR=2.68,P=0.026)、全麻(RR=2.30,P=0.031)和受伤72h后手术(RR=2.14,P=0.041).结论 高龄髋部骨折患者术后谵妄发生率高,术前存在认知功能障碍、全麻和受伤72h后进行手术是发生术后谵妄的高危因素.

  • 髋关节置换术后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的分型及治疗的研究进展

    作者:刘恒;王建伟

    随着人工髋关节假体设计不断完善,人体髋关节置换术( THA)逐渐增多,医生必须面对股骨假体周围骨折并发症的治疗。术后股骨假体周围骨折一般是由创伤、患者老龄化等导致,复杂性更强,发生率逐渐增高。受到患者活动量和生存期的限制,在治疗中存在很多困难,术后股骨假体周围骨折治疗失败率也很高,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安全,因此在治疗中需要全面分析骨折类型,选择合理治疗方法,提高治疗效果。本文主要综述髋关节置换术后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的治疗进展,为治疗提供参考。

  • 中老年脑功能障碍股骨颈骨折的髋关节置换

    作者:胡波;涂洪波;孙红振;杜全印;吴思宇;王爱民

    目的 探讨中老年伴有脑功能障碍的股骨颈骨折患者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治疗的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本科于2000年1月~2008年12月收治的伴有脑功能障碍的股骨颈骨折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治疗的43例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有38例在术后3~21天扶拐下地活动,平均8天,有5例在住院期间未能恢复下地活动;术后1例死亡,3例髋关节假体在术后4周内脱位,2例出现假体周围骨折.本组病例有20例得到随访,随访时间为6个月~6年,平均2年7个月,术后2~6个月患肢功能逐渐恢复至近似于术前的功能状态.结论 伴有脑功能障碍的股骨颈骨折患者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是可行的,是恢复髋关节功能、减少卧床并发症的较好治疗方法;但其并发症、不满意度、死亡发生率均比一般人群要高,髋关节的功能会随着患者脑功能障碍的进展而逐渐减退,临床治疗上应作好充分评诂.

  • 全髋关节置换术后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的治疗

    作者:赵光荣;兰秀夫

    目的 探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发生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的原因和治疗方法.方法 2002~2008年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骨科共收治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股骨假体周围骨折16例.骨折发生时间为全髋关节置换术后3个月~5年,按Vancouver骨折分型为:A型2例,B1型6例,B2型3例,B3型3例,C型2例.非手术治疗3例,切开复位记忆合金环抱器内固定治疗8例,行长柄假体柄翻修联合记忆合金环抱器固定术2例,骨水泥长柄假体翻修术1例,长柄股骨假体柄翻修联合同种异体皮质骨板、形状记忆合金环环抱器固定术1例,单纯钢板钢缆系统固定1例.术后定期拍摄X线片观察骨折愈合情况,并采用髋关节功能评分标准(Harris评分)观察关节功能.结果 除1例B2型患者术后第4天发生肺栓塞死亡外,其余15例均得到1~4年随访.术后半年X线片检查骨折均愈合良好,无感染、无内固定物及关节假体移位、断裂发生.术前Harris评分35分,术后1年评分>80分9例,70~80分7例.结论 应针对股骨假体周围骨折不同Vancouver类型采取个体化手术治疗.

  • 微创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效果及对运动功能的影响

    作者:张剑;杨俊峰;刘耀辉;王蜜;韩芳芳

    目的 探讨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应用微创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对患者运动功能影响.方法 2013年1月—2017年1月武汉市第九医院骨科治疗72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男性29例,女性43例;年龄60~85岁,平均74.9岁.患者随机分为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组(置换组)和微创髋关节置换术组(微创组),各36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地活动时间、髋关节功能评分、SF-36和Harris评分(HHS评分).结果 微创组患者手术时间(54.97±10.26)min、术中出血量(151.07±36.68)mL、术后下地活动时间(4.53±1.09)d,明显优于置换组(P<0.05);微创组患者术后1周髋关节功能评分(66.23±3.59)分、术后1个月(77.83±3.51)分、6个月(83.19±3.99)分显著优于置换组(P<0.05);微创组患者SF-36生理功能(52.91±9.52)分、身体疼痛(55.16±7.83)分、HHS评分(88.71±5.39)分,同置换组比较显著提高(P<0.05).结论 微创髋关节置换术可有效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具有疗效显著、创伤小、关节稳定性好、易于运动功能恢复等特点,值得推广应用.

  • 人工髋关节置换与空心钉内固定在高龄股骨颈骨折中的对比研究

    作者:宋宏阁;陈莉;韩冰;张勤安

    目的 探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与空心钉内固定术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2015年6月—2017年6月郑州市第六人民医院手术治疗198例高龄(≥60岁)股骨颈骨折患者,按患者手术方法的不同分为关节置换组和内固定组,其中关节置换组102例采用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治疗,内固定组96例采用空心钉内固定手术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手术进行情况、术后恢复情况、手术前后髋关节功能评分、手术并发症发生率等进行评价比较.并对患者进行为期1年的随访,统计对比两组患者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结果 关节置换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下地活动时间均长于内固定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患者的Harris髋关节功能各项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关节置换组患者术后1个月时Harris髋关节功能各项评分均高于内固定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关节置换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2.54%(23/102),内固定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7.71%(17/96),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关节置换组患者随访期间不良事件发生率为6.86%(7/102),内固定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8.75%(18/96),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和空心钉内固定术均能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但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在患者术后功能恢复和远期疗效中更具优势,可作为首选手术方式在临床加以应用推广.

  • 髓内固定与髋关节置换治疗高龄逆转子间骨折的临床效果对比

    作者:王罡

    目的 对比髓内固定与髋关节置换治疗高龄逆转子间骨折使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2016年4月因逆转子间骨折于河南省许昌市中心医院行手术治疗的132例高龄患者,男性39例,女性93例;平均年龄81.36±7.8岁.根据手术方式分髋关节置换组(A组,72例)和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组(B组,60例),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下地完全负重时间、住院时间、术后不同时间的Harris评分和相关并发症,随访6个月并观察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结果 A、B组患者术前平均Hgb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A组Hgb值为(82.49±6.52)g/L显著低于B组的(91.52±7.41)g/L(P<0.05);B组平均手术时间为(67.23±6.42)min,明显少于A组的(82.12±8.56)min(P<0.05),A组患者平均下地完全负重时间为(21.52±3.54)d,显著低于B组的(38.41±7.68)d(P<0.05).A组患者在术后2周和3个月Harris评分显著高于B组(P<0.05),随访6个月,两组生理功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总体健康、精力活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和精神健康等各项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髓内固定对比髋关节置换治疗高龄逆转子间骨折早期临床效果相当,具有术中失血少、手术时间少的优点,更适合高龄逆转子间骨折患者.

  • 氨甲环酸围手术期小剂量给药对非骨水泥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失血量影响的临床观察

    作者:汪清华;袁杰;胡广平;唐久阳;赖俊成

    目的 探讨小剂量氨甲环酸注射液对非骨水泥全髋关节置换术(THA)患者失血量的临床效果.方法 本研究以2014年1月~2015年12月深圳市龙华新区人民医院收治的行单侧非骨水泥THA的患者62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就诊顺序并结合随机数字表法,将受试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31)与对照组(n=31).观察组在术前及术后分别给予氨甲环酸注射剂10mg/kg,对照组仅给予0.9%氯化钠注射液.研究者比较两组患者术中的出血量、术后3d内的出血量、绝对失血量、隐性失血量以及术后第3天的血红蛋白(Hb)、红细胞比积(Hct)、血小板计数(PLT)、出血时间及活化的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结果 观察组术中的出血量、术后3d内的出血量、手术隐性失血量及手术绝对失血量分别为(297.64±65.52)g、(179.45±40.47)g、(136.83±46.49)g、(625.26±106.08)g,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57.55±65.41)g、(221.47±47.30)g、(194.26±33.10)g、(714.75±89.72)g(P<0.05);术后第3天,观察组的血红蛋白浓度及红细胞比容分别为(92.54±12.66)g/L和(0.26±0.0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2.26±11.57)g/L和(0.23±0.02)%(P<0.05);两组术后的平均住院时间分别为(16.48±3.23)d,和(15.84±2.91)d,均未发现明显并发症的发生(P>0.05).结论 氨甲环酸注射剂围手术期小剂量给药可显著减少非骨水泥THA后患者的失血量且不增加血栓栓塞等并发症的发生率.

  •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针与人工关节置换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对比分析

    作者:郝兴哲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针( PFNA)及人工髋关节置换(半髋及全髋)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疗效对比。方法笔者回顾分析2010年~2013年间分别予PFNA及人工髋关节置换治疗的126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性57例,女性69例;年龄65~92岁,平均74.5岁。对比分析该两种手术方法创伤大小、术后并发症、关节功能等方面优缺点。结果 PFNA治疗组患者切口小、深部组织损伤小、手术出血少,但有防旋刀片切割股骨颈情况出现;人工髋关节置换组术后下床时间早,但有人工关节脱位、感染出现;两组术后早期关节功能恢复并无明显差异,但术后1年PFNA组优于髋关节置换组。结论 PFNA治疗老年转子间骨折优于髋关节置换,但患者适应证选择较为重要。

  • 全髋关节置换术中髋关节偏心距重建对临床效果的影响

    作者:王贤芳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 THA)术中偏心距的恢复和重建在髋关节软组织张力平衡中的作用,分析重建髋关节偏心距与术后双下肢不等长以及髋关节功能恢复的关系。方法随机选择2008年1月~2012年5月收治的单侧THA患者98例,采用髋关节后外侧入路。全部使用Depuy (强生)公司( Pinnacle Acetabular System )髋系统和Corail人工关节柄。手术前后影像学检查:骨盆前后位X线片,髋关节三维CT扫描,双下肢全长X线片;测量双下肢全长、股骨偏心距的长度、髋臼偏心距的长度、髋关节外展肌力矩关节偏心距和其他指标的相关性。结果(1)髋关节偏心距与髋关节外展肌力矩有正相关性(r=0.558,P<0.001);(2)髋关节术后的活动度Harris评分与髋关节偏心距具有明显的回归相关关系( r=0.439,P<0.001);(3)髋关节偏心距的重建对双下肢长度的影响存在着显著的意义(χ2=4.83,P<0.01)。结论 THA术中偏心距的重建,可增加髋关节外展肌力矩和髋关节的活动度,与功能的改善及稳定性增加呈正相关。

  • 相对干燥骨髓腔对骨水泥-骨界面结合强度影响的研究

    作者:尹一然;张德祥;鲁晓波

    目的 骨水泥在髋关节置换术中用于固定假体柄,效果良好,但后期骨水泥-骨界面结合强度降低是导致假体固定失败的重要原因.髓腔环境是影响骨水泥-骨界面结合强度的重要因素,本文通过创造相对干燥的骨髓腔环境,观察其能否提高骨水泥-骨界面的结合强度,为下一步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将10月龄,平均体重122kg的16头活猪的32根股骨随机分为6组:抗拉力实验组(A1)、对照组(A2)和抗压力实验组(B1)、对照组(B2),每组各6根;影像学实验组(C1)和对照组(C2),每组各4根.实验组猪股骨扩髓后干燥髓腔;对照组仅用高压脉冲冲洗髓腔,后皆用骨水泥枪将骨水泥加压注入髓腔.24h后将实验组与对照组分别进行力学、影像学分析,比较实验组与对照组骨水泥-骨界面的结合强度.结果 当对各受测试模型施加拉力或压力达到一定强度时骨水泥柱被整体拉移或发生松动时记录各组标本数据分别为A1组(2.17±0.10)KN,A2组(1.81±0.08) KN,B1组(3.22±0.08)KN,B2组(2.85±0.12)KN,两两配对t检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CT横扫可见干燥组界面结合率为86.46%,对照组界面结合率为66.67%,经x2检验得P<0.01,认为C1和C2具有显著差异性.镜下观察发现两组标本的骨水泥及骨小梁表面的情况有明显不同.结论 相对干燥的骨髓腔环境可显著增加骨水泥-骨界面抗拉力和压力的力量,并可以明显提高骨水泥-骨小梁之间的微嵌合程度,提高骨水泥-骨界面间的稳定性.

  • 髋关节置换术后异位骨化的蛋白质组研究

    作者:庄颖峰;张旭鸣;许玮;林世水;邱美光;林志毅

    目的 使用蛋白质组方法,通过比较髋关节置换术后并发异位骨化与未并发异位骨化患者血清蛋白,寻找差异表达蛋白,筛选蛋白质标志物.方法 收集2009年8月~2012年3月14例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血清,以髋关节置换术后并发异位骨化(heterotopic ossification,HO)记为HO组,以未并发异位骨化为正常组,蛋白质芯片联合表面增强激光解析离子化飞行时间质谱(SELDI-TOF-MS)技术检测分析两组蛋白质表达谱,寻找差异蛋白.对每个质荷比峰值进行Wilconxon秩和检验,筛选P<0.05的差异蛋白质峰.结果 检测到154个高质量质谱蛋白质峰,其中质荷比为2748的蛋白点的峰值较正常组明显下凋,匹配蛋白质为α-2-HS糖蛋白B链(Alpha-2-HS-glycoprotein chain B,AHSG B-链).结论 AHSG B-链的低表达与髋关节置换术后并发HO密切相关,可能为HO的敏感蛋白质标志物.

  • 综合康复训练在老年股骨颈骨折髋关节置换术后的应用价值研究

    作者:张明凤

    目的:研究综合康复训练在老年股骨颈骨折髋关节置换术后的应用价值。方法:将老年股骨颈骨折给予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随机分为术后进行综合康复训练的观察组和常规干预的对照组;分别采用HSS膝关节评分系统判断患者的膝关节功能,采用Harris髋关节评分判断患者的髋关节功能,观察两组患者术后膝关节功能、髋关节功能和生活质量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HSS评分、Harris评分以及躯体、心理、社会、认知功能和生活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结论:综合康复训练能够改善髋关节和膝关节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具有积极的临床价值。

  • 老年患者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的治疗对策

    作者:史志勇;张雪云;陈丰;腾宇;王飞;郭智

    目的:回顾性分析及文献评阅老年患者人工髋关节置换后假体周围感染的原因,为临床提供有效的诊治方案.方法:选取20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感染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其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感染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及预后,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对所有患者进行6~36个月随访,平均随访19.4个月,20例患者发生人工髋关节置换后感染的病原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6例,表皮葡萄球菌5例,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4例,铜绿假单胞菌3例,阴沟肠杆菌1例,溶血性链球菌1例.治疗根据药敏选用敏感抗生素,行关节I期或Ⅱ期翻修,并行翻修后随访,终18例临床治愈,2例死亡.结论:明确人工髋关节置换后假体周围感染的病原菌非常重要,适当的外科治疗和抗生素治疗可以达到良好的临床效果.

  • 老年患者髋关节置换手术麻醉护理配合体会

    作者:柳琴

    目的 探讨老年髋关节置换手术中的有效手术室护理配合内容,分析麻醉护理配合要点.方法 对2012年1~10月收治的40例老年人工髋关节手术患者的手术室护理内容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其中护理要点及老年患者麻醉护理配合的关键.结果 40例患者手术均成功,术间无明显不良反应.其中20例患者疗效优秀,20例疗效良好.结论 老年髋关节置换手术患者由于机体功能较差,合并症多,因此需要不断提高护理质量,尤其注意麻醉护理配合.

  • 人工全髋置换术后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的7例治疗体会

    作者:刘柱文

    随着全髋关节置换数量的急速攀升,假体周围骨折的发生率也迅速增加,我院在2008年4月-2013年1月期间共收治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股骨假体周围骨折7例,根据其骨折类型分别采取固定、翻修或固定加翻修术治疗,通过术后随访,均取得满意疗效。通过复习文献,结合工作中治疗体会,其临床疗效取决于患者骨质量和手术方法的选择。手术医生应对假体周围骨折的分型和治疗有充分的了解,并结合患者及家属对治疗结果的需求和期望,才能合理的决策治疗方案。

1347 条记录 62/68 页 « 12...59606162636465...6768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