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重度烧伤患者并发ARDS的临床分析

    作者:余刚;谢卫国;王德运;杨仁刚

    目的 分析重度烧伤患者并发ARDS的病因,治疗及预后.方法 总结2006年3月至2008年3月武汉市第三医院烧伤重症监护室(BICU)收治的201例重度烧伤患者中19例并发ARDS的临床资料,包括致伤因素,入院前后的治疗措施及预后.所有病例入院后均采取补液抗休克、抗感染及维护重要脏器功能及营养支持治疗,同时监测中心静脉压、呼吸频率、SpO2、PaO2/FiO2、血气分析和X线胸片,一经ARDS诊断成立及早应用呼吸机治疗,我们采用保护性肺通气策略,呼吸模式采用SIMV+PEEP模式.结果 重度烧伤患者201例中并发ARDS的病例19例,11例存活,死亡8例.其发病率为9.5%,病死率却高达54%.结论 重度烧伤患者并发ARDS预后差,为重度烧伤患者的主要死因,应该早预防早治疗.

  • 普胸术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诱因与对策

    作者:倪斌;马海涛;赵军;李畅

    普胸术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是严重的术后并发症之一,病死率高,治疗棘手.我们2000年1月至2008年12月共行普胸外科手术5265例,开胸术后并发ARDS 44例,发生率0.84%,现探讨ARDS的诱因和对策报道如下.

  • 足月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血气特点及临床评估

    作者:张胜;陈宇明;谢广清

    目的 探讨足月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首次血气分析特点及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血气分析检查及PaO2/PAO2,QS/QT,PaO2/FiO2,A-aDO2,RI等多项血气指标,对2001~2005年期间在我院NICU住院明确诊断ARDS并行呼吸机治疗的20例患儿进行监测.结果 首次血气分析时60%的患儿提示低氧血症(PaO2<50 mm Hg),RI、QS/QT、A-aDO2、PaO2/FiO2、PaO2/PAO2等参数的均值分别为:3.32±4.18,10±9.85,149.06±159.54,94.96±50.47,0.12±0.05.经呼吸机辅助通气,PS的应用,及保持气道通畅等对症治疗,72 h撤离呼吸机时以上参数的变化分别为0.84±0.66,4.95±3.45,62.90±44.62,233.82±90.20,0.44±0.14,有显著性差异(P<0.05).全部20例患儿均顺利撤机.结论 应用这些呼吸参数指标对ARDS进行临床评估,对及早争取呼吸机治疗,判断病情及估计预后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新生儿 ARDS 血气分析
  • 作者:

    关键词:
  • 右美托咪定对肺内源性ARDS患者氧合指数及外周血炎性因子的影响

    作者:秦绍杰;刘小军;董铁立

    目的 探索右美托咪定对肺内源性ARDS患者氧合指数(OI)及外周血炎性因子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间收治于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ICU的肺内源性ARDS患者为研究对象.终纳入76例受试者,右美组(P组)39例、丙泊酚组(C组)37例.两组患者插管后分别给予右美及丙泊酚维持Ramsay镇静评分3~5分.测量插管后(T0)、镇静6 h(T1)、12 h(T2)、24h(T3)各时点OI、全程C反应蛋白(全程CRP)、降钙素原(PCT).采用SPSS 2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①两组患者OI值时间与处理效应间存在交互作用(F =5.722,P=0.001),单独效应分析表明T2时点出现组间差异(t=2.952,P=0.004).两组OI值整体呈下降趋势,但P组下降较缓;②两组全程CRP整体分析存在交互作用(F=10.344,P=0.000),单独效应分析表明T1时点出现组间差异(t=-2.556,P=0.013),两组全程CRP整体呈上升趋势,但P组上升较缓;③两组PCT整体分析均存在交互作用(F=22.440,P=0.000),单独效应分析表明T2时点各指标出现组间差异(t=-4.561,P=0.000),且两组各指标整体呈上升趋势,但P组上升较缓.结论 右美托咪定可延缓肺内源性ARDS患者肺部氧合情况的恶化及外周血中炎性因子合成及释放.

  • 急性肺损伤患儿血肿瘤坏死因子和IL-6 IL-8水平的研究

    作者:侯新光;王群思;沈照波

    目的探讨急性肺损伤(ALI)与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之间的关系.方法ALI患儿30例(其中包括4例ARDS)、同期危重患儿34例、门诊患儿30例进行血液TNF-α和IL-6、IL-8检测.结果细胞因子均随急性肺损伤程度增高而增高,不同危重症评分患儿的细胞因子亦随危重症评分的降低而增高.结论TNF-α、IL-6、IL-8等多种细胞因子协同构成炎性细胞因子网络,参与ALI/ARDS炎症性疾病的病理过程,与急性损伤的严重程度有相关性.

    关键词: ALI ARDS 细胞因子
  • 胸部外伤并发ARDS11例救治体会

    作者:郑成德;杨宁伟

    目的 回顾136例胸外伤并ARDS的诊治.方法 对136例胸外伤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136例胸外伤并发ARDS11例,占8.1%,其中2例死亡,占18.2%,9例存活,占81.8%.结论 胸部钝挫伤、挤压伤合并ARDS可能性大,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是抢救ARDS成功的关键.

    关键词: 胸部外伤 ARDS 治疗
  • 不同卧位通气对ARDS患者氧合、血流动力学及痰液引流的影响

    作者:潘春香;胡祥坤;孙如坤;王艳杰

    目的 探析俯卧位与仰卧位通气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氧合、血流动力学及痰液引流影响.方法 选择本院2012年6月-2014年6月收治95例ARDS患者,随机分为A组(n=48)与B组(n=47),A组采取俯卧位通气,B组采取仰卧位通气,比较两组氧合指数、心率、平均动脉压、中心动脉压等血流动力学指标及痰液引流量.结果 A组通气2、24h时的PaO2/FiO2均大于B组,二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通气开始、通气2、24h的MAP与CVP的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A组通气24h时HR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通气24h、24h时痰液引流量均高于B组,二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俯卧位通气利于提高ARDS患者氧合指数并促进引流,对血流动力学影响轻微,为ARDS理想辅助治疗方法.

    关键词: 卧位 通气 引流 ARDS 氧合
  • N-乙酰半胱氨酸在ARDS中的应用评价

    作者:鲍洁

    目的 探讨N-乙酰半胱氨酸在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临床治疗中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2年10月-2014年12月就诊的ARDS患者38例,随机分为两组,其中16例患者采用常规的综合治疗(机械通气、抗生素及原发疾病治疗等),设为对照组,22例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N-乙酰半胱氨酸辅助治疗,设为观察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弹性蛋白酶活性较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患者的病死率小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 <0.05.结论 在ARDS的常规治疗方法中,辅以适量的N-乙酰半胱氨酸雾化治疗,可显著提高临床疗效.

  • 高呼气末正压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臧金萍;于洪涛;贾金广;张丽君

    随着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病理和对机械通气相关性肺损伤(V ILI)认识的加深以及对V IL I的高度重视,近年来不再主张以前以追求正常血气为目的采用大潮气量(VT)、低呼气末正压(PEEP)的通气策略,发展到提倡能限制肺泡跨壁压和尽量减少呼吸周期中肺泡内压和容积变化的保护肺的通气策略,以及保证达到合适血气值前提下,避免V IL I或减少其程度.肺保护性通气策略改善ARDS预后已得到证实,其机械通气方案主要有小潮气量、低气道平台压、容许性高碳酸血症、控制性肺膨胀、呼气末正压通气、高频通气、气管内吹气、部分液体通气、俯卧位通气等.

    关键词: 机械通气 ARDS 呼吸机
  •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34例抢救分析

    作者:温健文

    目的 探讨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的发生、诱因、诊疗及死因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分析34例DKA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31例救治成功,死亡3例,死亡率8.9%.方法 各年龄组均有发生,多为1型糖尿病(82%),一半以上DKA病人(53%)无糖尿病史,有7例以昏迷(2l%)及5例以腹痛(15%)就诊,所以对昏迷及腹痛的患者要除外DKA,避免漏诊和误诊.DKA的主要诱因为感染(73%).在补液、胰岛素使用、纠正酸中毒及电解质紊乱救治过程中要动态观察和及时调整,通过规范治疗,大部分病人(91%)代谢紊乱得到纠正,对急性脑水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等主要死因要及早预防处置.

  • 腹部手术术后合并ARDS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作者:黎艳;陈小琼;林瑞燕

    目的 通过对腹部术后并发ARDS的患者进行病情分析和合理积极护理,降低腹部术后并发ARDS的发生率,提高治疗效果;方法做好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着重抓好严密观察、早期呼吸道护理、并发ARDS后呼吸机及人工气道护理、营养支持等护理;结果本组17例患者中,13例恢复通气功能,占76.5%;结论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针对腹部术后并发ARDS的原因进行有针对性的严密观察、早期呼吸道护理、并发ARDS后呼吸机及人工气道护理、营养支持等护理,能降低腹部术后并发ARDS的发生率,提高治疗效果.

  •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34例抢救分析

    作者:温健文

    目的 探讨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的发生、诱因、诊疗及死因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分析34例DKA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31例救治成功,死亡3例,死亡率8.9%.结论 各年龄组均有发生,多为1型糖尿病(82%),一半以上DKA病人(53%)无糖尿病史,有7例以昏迷(21%)及5例腹痛(15%)而就诊,所以对昏迷及腹痛的病人要除外DKA,避免漏诊和误诊.DKA的主要诱因为感染(73%).在补液、胰岛素使用、纠正酸中毒及电解质紊乱救治过程中,要动态观察和及时调整,通过规范治疗,大部分病人(91%)代谢紊乱得到纠正,对急性脑水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等主要死因要及早预防处置.

  • N-乙酰半胱氨酸在呼吸系统疾病中的应用

    作者:张智健

    目的:评价N-乙酰半胱氨酸(NAC)在呼吸系统疾病中的应用.方法:通过查阅国外近期相关文献进行综述.结果:(1)NAC能减少COPD患者急性发作的发生率,改善临床症状,可能有助于肺功能的改善;(2)初步临床试验结果表明,长时间大剂量的NAC治疗有助于肺间质纤维化患者肺功能的改善;(3)NAC可以通过抗氧化作用,保护急性肺损伤及ARDS肺组织免受氧化作用损伤,从而减轻临床症状,改善氧合.结论:NAC是一种具有广泛前景的治疗急性和慢性呼吸道疾病的药物.

  • 不同吸气流速下机械通气对ARDS患者气道平台压的影响研究

    作者:黄振飞;黄慧;张红;朱华勇;朱运林;张胜睿

    目的 探讨不同吸气流速下机械通气对ARDS患者气道平台压的影响研究.方法 选取60例已机械通气的ARDS患者,按随机表法分为3组进行机械通气治疗.均采用6~8 mL/kg小潮气量通气及允许高碳酸血症策略.均采用容量控制ACV模式,流速波形均选用恒速波.3组采用不同吸气峰值流速(A组40 L/min、B组60 L/min、C组80 L/min).测定并记录通气时的气道峰压(Ppeak),气道平均压(Pmean),气道平台压(Pplat),动态顺应性(Cdyn),并记录治疗后的第1个24 h人机对抗的发生例数、机械通气的时间及停留于重症监护室的时间,比较两组患者呼吸力学、血气分析及血流动力学各指标的变化.结果 B组和C组在调整吸气流速之后的Ppeak,Pplat,Cdyn有明显上升(P<0.05).C组在调整吸气流速之后同时段比较Ppeak和Pplat,Cdyn明显高于A组(P<0.05),Pmean稍高A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组Ppeak和Pplat,Cdyn,明显高于B组(P<0.05).在人机对抗的对比分析中:C组与A组及B组相比,例数明显增加(P<0.05).且B组多于A组(P<0.05).在机械通气时间与停留ICU时间的对比分析中,C组较A组和B组,显著延长(P<0.05).3组在通气2 h,4 h及第1个24 h监测患者血气分析及血流动力学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小潮气量基础上,降低吸气流速,对损伤的肺组织可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更利于维持机协调.

  • 大剂量甲强龙在重症急性胰腺炎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梅海信

    目的 探讨大剂量甲强龙在重症急性胰腺炎中的疗效.通过甲强龙治疗重症胰腺炎,力图降低重症胰腺炎并发症及死亡率,改善其预后.方法 将38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综合治疗组(12例)和大剂量甲强龙联合治疗组(26例),对其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本组ARDS发生7例,死亡2例.对照组ARDS发生8例,胰性脑病2例,死亡4例.结论 早期大剂量甲强龙运用能明显降低重症胰腺炎病人ARDs发生率及死亡率,提高重症胰腺炎病人综合治疗效果,改善预后.

  • "减少"吸痰次数对ARDS患者预后转归的影响

    作者:侯春怡;刘丽琴

    目的 探讨减少吸痰次数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预后转归的影响,从而对ARDS患者采取合适的吸痰次数. 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3年6月至2008年6月收治的95例ARDS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95 例ARDS患者,治愈61例,治愈率70%,28d存活率为78%,死亡34例,病死率为30%.肺不张发生2例占2.1%,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发生4例占4.2%.结论 ARDS 患者急性期减少吸痰次数不会增加患者肺不张和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

    关键词: ARDS 吸痰 预后转归
  • 乌司他丁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救治中的临床应用

    作者:莫增茂

    目的:探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救治中乌司他丁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整群选取该院ICU于2013年7月—2016年3月收治的ARDS患者共81例,采用双盲法进行分组,其中40例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另41例给予乌司他丁治疗(观察组);比较两组血气分析结果、呼吸频率、平均动脉压、心率等,并统计对比两组死亡率。结果治疗前两组各项指标无差异,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均较治疗前存在显著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氧分压、血氧饱和度、呼吸频率、心率等指标分别为(98.6±9.7)mmHg、(97.4±3.4)%、(18.5±3.4)次/min、(76.5±9.4)次/min,显著优于对照组(74.5±6.9)mmHg、(78.5±4.2)%、(21.8±2.8)次/min、(87.8±9.7)次/min,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死亡4(9.75%),对照组死亡13(32.5%),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救治中,乌司他丁临床疗效显著,可大幅降低死亡率,值得推广。

  • 重症肺炎相关ARDS的预见性护理

    作者:杜厚倩

    目的:探究预见性护理在重症肺炎相关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中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05年3月-2012年3月在该院进行治疗的重症肺炎合并ARDS患者52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对照组患者和观察组患者分别按照一般性的护理和一般护理结合预见性护理的方法,观察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患者痊愈、好转、死亡的例数分别为14和20、7和6、5和0,治疗有效率分别为80.77%和10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53,P<0.05)。结论对于重症肺炎合并ARDS的患者来说,在一定的基础护理的基础上,可以使患者更加积极配合治疗,临床效果也比较确切,值得在临床推广。

  • 急诊抢救各种类型的创伤患者ARDS的预防和护理

    作者:张艳辉;孙敬霞;孟静懿

    目的 探讨急诊抢救各类创伤患者ARDS的预防和护理.方法 对该院2008年8月-2011年9月进行抢救的各类创伤患者且有ARDS发生危险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0例患者症状都有不同程度的好转,无一例演变成ARDS.结论 早期给予积极的预防及护理,可以有效避免或减少ARDS的发生.

547 条记录 4/28 页 « 12345678...2728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