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头孢布烯治疗细菌性感染
头孢布烯(头孢布坦,ceftibuten;商品名:先力腾,Cedax)为第三代口服头孢菌素,具有广谱抗菌活性,对革兰氏阳性细菌如化脓性链球菌、肺炎链球菌及其他链球菌属的MIC(90)为0.5~4mg/L,对嗜血流感杆菌、大肠杆菌、肺炎克雷白菌、变形杆属、奈瑟菌属、沙门菌属有较强抗菌作用。头孢布烯对β—内酰胺酶稳定,对临床β—内酰胺酶致病菌有较强抗菌作用,它口服方便,血药浓度较高,半衰期较一般头孢菌素长,有抗生素后效应,服药期间血药浓度始终保持在MIC以上。 Schito等比较了头孢布烯和其他头孢菌素对呼吸道和泌尿道常见病原菌的药物敏感性,发现头孢布烯对呼吸……
-
等温扩增荧光法(IAFT)快速检测食品中沙门菌方法的建立
沙门菌属一类革兰氏阴性杆菌,是引起人类食物中毒的常见细菌之一。传统的沙门菌检测方法主要是经过增菌培养,分离琼脂平板培养等步骤后,通过形态学和染色法和各种生化指标,如硫化氢气体、赖氨酸脱羧酶、氧化酶、靛基质尿素和KCN等加以鉴定。
-
手术切口感染危险因素的调查分析
目的:调查我院胆囊切除+胆总管探查手术切口感染情况,探讨控制手术切口感染的对策.方法:回顾性调查2010年期间手术切口感染状况.结果:对可疑切口感染的109例病人进行细菌学调查,发生切口感染9例,感染发病率8.26%.9例切口感染患者创面细菌学调查:大肠埃希菌5例,葡萄球菌3例,沙门菌属1例.单因素分析发现手术医师、切口分类、手术时间、抗菌药物使用等可能是发生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开展胆囊切除+胆总管探查手术切口感染危险因素调查,针对危险因素进行监测与控制,可降低手术后切口感染发病率.
-
两种基因分析法在口岸沙门菌检测中的应用评价
目的 评估以沙门菌属肠毒素基因(Salmonella enterotoxin gene stn)为靶基因建立的环介导恒温扩增(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LAMP)沙门菌快速检测方法在口岸卫生检验中的作用.方法 收集河南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检测的肉、蛋、奶、水产品、饮料等样本共计165份,采用沙门菌属stn基因LAMP技术、实时荧光PCR与沙门菌显色培养基培养法同时检测,比较沙门菌属stn基因LAMP技术与实时荧光PCR的符合率和一致性,并以显色培养基培养结果为标准评价这两种基因分析方法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 165份检验样本检测结果,LAMP检测方法与实时荧光PCR检测结果对比,一致率97.6%,阳性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10,P>0.05);与显色培养基检测结果对比,一致性强(kappa=0.964),优于实时荧光PCR(kappa=0.952).结论 沙门菌属stn基因LAMP技术较实时荧光PCR敏感性强、特异性高,简便快速,对仪器设备要求不高,是一种适合口岸检验检疫部门使用的沙门菌快速检测方法.
关键词: 沙门菌属 环介导的恒温扩增技术 实时荧光PCR 沙门氏菌显色培养基 -
2007年江苏省食源性致病菌监测分析
目的 监测江苏省主要食源性致病菌污染状况,确定本地区高危食品.为预防控制食源性疾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依据GB/T 4789-2003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方法,对样品分别进行沙门菌、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大肠杆菌O157:H7、空肠弯曲菌和副溶血性弧菌进行分离,生化及血清学鉴定.结果 共监测生畜禽肉、熟内制品、生食蔬菜、水产品8类样品共804件,检出致病菌113株,总检出率14.1%(113/804).其中沙门菌检出33株,检出率为4.1%(33,804),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检出41株,检出率5.6%(41/738);副溶血性弧菌检出13株,检出率为11.2%(13/116);金黄色葡萄球菌检出率15.9%(24/151);大肠杆菌O157:H7检出2株,检出率0.41%(2/493);空肠弯曲菌和阪崎肠杆菌未检出.33株沙门菌经血清型鉴定.分离出9种血清型,主要是德尔卑沙门菌,其次为罗米他沙门菌和鸭沙门菌.结论 江苏省地区食品存在食源性致病菌污染,其中水产品和生肉是主要污染食品品种,而熟肉和生食水产品导致食源性疾病的风险较高.
-
一种有效检测沙门菌的显色培养基的研究
目的 研究一种显色培养基分离筛选沙门菌.方法 合成一种c8酯酶的显色底物研制检测沙门菌的显色培养基CSA,采用116株标准菌株试验以及按照ISO方法(ISO 6579:2002)对342份样品进行检测,对比该显色培养基CSA与传统选择性培养基的选择性.结果 研制的显色培养基能有效检测包括伤寒、甲型副伤寒在内的沙门菌,且灵敏度与特异性分别达到100%和98.8%,均明显高于传统沙门菌分离筛选的培养基.结论 研制的沙门茵显色培养基较传统选择性培养基在检测的灵敏度和特异性上均有很大的提高.
-
PCR技术检测动物源性食品中沙门菌的应用研究
为快速准确检测动物源性食品中的沙门菌,将建立并优化的沙门菌PCR检测试剂盒应用于动物源性食品的检测,并于国标法进行了比较.对上海地区238份鸡蛋、685份原料牛奶、283份猪肉、314份牛肉和58份虾仁样品的沙门菌检测表明,PCR法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均为100%,与国标法的符合率亦为100%,且检测时间仅为2 d,较国标法大为缩短.该方法可用于动物源性食品中沙门菌的检测,并具有快速、特异、敏感等优点.
-
丹东口岸2003-2005年进口海产品中3种致病菌的检验
目的 掌握丹东口岸进口海产品中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沙门菌和副溶血性弧菌污染情况. 方法 对丹东口岸2003-2005年进口的海产品3种致病菌的检验结果进行了分析. 结果 1 965批进口海产品中检出不合格产品44批(2.24%).其中32批(1.63%)检出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6批(0.31%)检出沙门菌和6批(0.31%)检出副溶血性弧菌.不合格产品主要为冻章鱼、冻海螺、冻紫石房蛤、活河螺、冻河螺肉等. 结论 从丹东口岸进口的海产品3种致病菌的污染比较严重,特别是被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的污染严重,海产品中冻章鱼和冻海螺被这3种致病菌的污染比较普遍.
-
2002年北京市市售鲜鸡蛋和生鸡肉的沙门菌污染情况调查
为了了解北京市市售鲜鸡蛋、生鸡肉的沙门菌污染情况,并为建立食物污染及中毒的预警系统提供数据基础,2002年7、8和9月从北京市四个区的集贸市场、超市、商场和街边小商店共采集鲜鸡蛋100件,生鸡肉100件,进行了沙门菌的定性、定量检测及血清分型.结果表明:鲜鸡蛋蛋液中未检出沙门菌,生鸡肉的沙门菌阳性检出率为30%,沙门菌在生鸡肉中的污染情况与销售温度有关.因此,控制沙门菌的污染来源和生鸡肉销售的温度条件是控制沙门菌污染的手段之一.然而,还需要进一步研究的是:鲜鸡蛋外源性污染情况的调查;销售温度与污染情况之间相关性的进一步证实.
-
舟山市2006-2008年食源性致病菌污染状况分析
目的 了解舟山市市售食品中食源性致病菌污染状况及分布和高危食品种类.方法 参照国家食源性疾病监测网工作手册进行.结果 检测生畜肉、生禽肉、非定型包装熟肉制品、动物性水产品、蔬菜、海水鱼、淡水鱼、冷菜、鲜榨果汁等共511件,检出沙门氏菌3株,检出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5株,检出空肠弯曲菌3株,副溶血性弧菌68株.结论 舟山市居民主要消费食品存在食源性致病菌污染,其中水产品和熟肉制品污染较重,应引起有关部门重视,并加强监督、检查力度,加大对食品卫生安全的宣传教育工作.
-
广东省江门市区2004-2008年食源性致病菌的监测
目的 了解江门市区2004-2008年食品中沙门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副溶血性弧菌及肠出血性大肠肝菌(EHEC)O157:H7的污染状况,确定上述致病菌可能污染的高危食品,为食源性疾病监测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依据国标方法,并按<广东省食源性致病菌监测计划>检测技术要求,对采集的食品样本分别进行沙门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副溶血性弧菌及EHEC O157:H7分离、生化及血清学鉴定.结果 从9类626份食品中,5年共检出致病菌54株,总检出率为8.63%.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3年检出14株,检出率高为4.83%;其次为沙门菌5年检出23株,检出率为3.67%;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5年检出16株,检出率为2.56%;副溶血性孤菌5年中仅检出1株,检出率为0.16%;未检出EHEC O157:H7.以非定型包装熟肉、生肉类污染较为严重.结论 应加强非定型包装熟肉和生肉类食品食源性致病菌污染的监测.
-
2005-2007年宝鸡市食源性致病菌污染监测与分析
目的 了解宝鸡市食源性致病菌污染状况.方法 按照GB/T 4789-2003食品微生物检验标准方法检测.结果 2005-2007年共对302份食品进行食源性致病菌污染监测,检出致病菌86株,检出率为28.5%,其中单增李斯特菌52株,检出率为17.2%,副溶血性弧菌24株,检出率为38.1%,沙门菌8株,检出率为2.6%,出血性大肠埃希菌0157:H7 2株,检出率为0.7%.5类食品中鲜冻水产、生畜禽内、速冻食品致病菌检出率较高,分别为55.6%、30.7%、25.0%%,熬肉制品、生食蔬菜中也有检出,分别为7.8%、7.3%.结论 鲜冻水产、生畜禽肉、速冻食品是食源性致病菌污染的主要食品,存在食物中毒隐患,应引起足够重视.
-
濮阳市部分食品中3种致病菌污染状况调查
为掌握河南省部分食品污染物的污染情况,对濮阳市部分食品中的沙门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O157:H7大肠埃希菌进行污染状况调查.共采样4类261份,检出3种致病菌27株,沙门菌11株(4.2%),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9株(3.4%),O157:H7大肠埃希菌7株(2.7%).生肉类污染严重,检出率17.3%;其次为生食蔬菜,检出率14.5%;散装熟肉和生牛奶检出率较低,分别为4.3%和3.6%.11株沙门菌血清分型为:肠炎沙门菌6株,阿贡纳沙门菌3株,德比沙门菌2株.7株O157:H7均为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EHEC).监测结果提示食品卫生工作者要提高对单增李斯特菌和O157:H77的认识,加强基层防疫站的监测能力,及时发现3种致病菌的血清型变迁和污染食品的种类变化,及时采取防治措施.
-
某大学城发生肠炎沙门菌食物中毒的调查分析
目的 调查并有效控制某大学城发生的一起较大食物中毒事件.方法 通过流行病学调查、卫生学调查、实验室检验,并应用SPSS11.0对数据库进行分析.结果 206例病人(来自3所大学)出现发热、腹泻、腹痛等胃肠道感染症状.流行病学曲线显示有2个发病高峰,班级及宿舍分布没有明显聚集性,也无明显年龄倾向性.病例对照显示某大学第二食堂是引起本事件的暴发场所,白切鸡等熟食品是高危食品.食品、工用具、病人、厨工肛拭均检出肠炎沙门菌.结论 确认该食物中毒是一起由肠炎沙门菌引起的食物中毒暴发事件.
-
一起由新斯托夫沙门菌引起食物中毒的报告
2006年8月浙江省丽水市水阁工业区××企业发生一起食物中毒,从病人的肛拭中分离到2株沙门菌:1株新斯托夫沙门菌和1株德尔卑沙门菌,用病人的恢复期血清证实,这起食物中毒是由新斯托夫沙门菌引起,现将调查及检验结果报告如下.
-
食品卫生检验中LAMP法和分离培养法检测沙门菌属的比较评价
目的:探讨食品卫生检验中LAMP法检测沙门菌属的实际应用效果。方法将153份食品样品分别通过LAMP法和分离培养法检测沙门菌,比较两组阳性检出率。结果 LAMP法阳性检出率(14.38%)高于分离培养法(7.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阳性符合率为83.33%(10/12),阴性符合率为91.49%(129/14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AMP法应用于食品中沙门菌检测具有快捷、方便、阳性检出率高、结果准确等优点,值得推广。
-
2008-2010年北京市沙门菌血清型和药物敏感分析
目的 分析2008-2010年北京市沙门菌血清型及药物敏感性.方法 对2008-2010年通过WHO全球沙门菌监测系统及北京市肠道门诊监测系统分离到的沙门菌进行生化试验和血清分型,药敏试验采用Kirby-Bauer法.结果 北京市2008-2010年共分离沙门菌菌株220株,分布于39个血清型,其中肠炎沙门菌和鼠伤寒沙门菌为优势菌型,分别占35.00%(77/220)和15.45%(34/220).191株沙门菌药敏结果显示三代头孢类、二代喹诺酮类抗生素高度敏感,但有耐药菌株出现.氯霉素、四环素、氨苄西林、磺胺异噁唑、链霉素、萘啶酸出现不同程度的耐药,其中萘啶酸耐药性高,耐药率达51.83%.结论 北京市沙门菌血清型以肠炎沙门菌和鼠伤寒沙门菌为主.耐药分析提示应加强沙门菌耐药性监测,对合理选择及使用抗生素提供指导.
-
脉冲场凝胶电泳在一起慕尼黑沙门菌食源性暴发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 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在食源性疾病病原菌诊断中的应用.方法 采集19例患者和18名厨师的肛拭子、9份自制冷饮、2份井水以及5例患者的急性期和恢复期血清.同时采集未发病学生大便10份,血清5份,作为正常人对照.用传统的方法进行致病菌的分离和表型鉴定,对所分离的菌株参照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的实验方法用PFGE进行DNA分子分型,使用BioNumerics软件进行聚类分析.方法 从19份食物中毒患者肛拭子中分离出14株慕尼黑沙门菌、从9份可疑食物中分离出3株慕尼黑沙门菌、从18名厨师肛拭子中分离出7株慕尼黑沙门菌,所分离菌株生化结果一致、耐药性相同,患者恢复期血清比急性期血清对所分离的菌株抗体有4倍以上增长.23株分离株的PFGE型完全一致.结论PFGE能直观判断肠道致病菌的亲缘关系,及时确定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流行范围,是有效控制食源性疾病大面积暴发的早期预警手段.
-
2010年广东省沙门菌监测及其病原学特征分析
目的 了解广东省腹泻患者沙门菌感染情况,分析沙门菌菌株的血清型分布、耐药性和分子特征.方法 2010年对广东省广州、中山、东莞、珠海、茂名、阳江和江门等地的16家哨点医院的8405例腹泻患者进行了沙门菌监测,收集到8405份粪便标本,进行分离培养.对分离到的沙门菌进行血清分型、药物敏感试验和PFGE分子分型.应用χ2检验分析不同季节、不同地区沙门菌分离情况的差异;应用BioNumerics软件对电泳图谱进行分析,确定菌株间的相关性.结果 2010年广东省沙门菌监测阳性率为3.58% (301/8405),男女之比为1.34:1(166/124);各年龄段均可感染沙门菌,以婴儿为主,占57.48%( 173/301).春、夏、秋、冬各季节沙门菌的分离率分别为3.48%(61/1751)、4.97%(134/2695)、3.08%(73/2370)、2.08% (33/1589),不同季节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7.29,P<0.01).不同地区沙门菌分离率分别为:珠海15.43%(25/162)、茂名7.53%(18/239)、东莞6.51%( 39/599)、阳江3.64%( 14/385)、中山3.03%( 70/2309)、广州2.90%(126/4349)、江门2.49%(9/362),地区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0.75,P<0.01).除1株沙门菌未能分型外,其余300株菌分为42种血清型,以鼠伤寒沙门菌和肠炎沙门菌为主,分别占45.18%(136/301)和10.96%(33/301).沙门菌虽然对头孢类抗菌药物敏感率达85%以上,但出现ACSSuT耐药谱(对氨苄西林、氯霉素、链霉素、磺胺甲二唑和四环素多重耐药)总耐药率达34.88%(105/301),而鼠伤寒沙门菌总耐药率更高,达65.44% (89/136).136株鼠伤寒沙门菌分成51个PFGE型,表现出较大的遗传多样性.33株肠炎沙门菌分成18个PFGE型.PFGE图谱相同者可有 不同的耐药谱,反之亦然.结论 在广东省引起感染性腹泻的沙门菌主要为鼠伤寒沙门菌和肠炎沙门菌.鼠伤寒沙门菌是广东省耐药严重的血清型.沙门菌耐药谱和PFGE图谱无明显关联.
-
湖南省动物源性食品中沙门菌流行特征分析
目的 研究湖南省动物源性食品中沙门菌的分子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2010年在湖南省10个市的集贸市场和超市,按照无菌采样原则采集畜肉159份、禽肉152份,动物性水产品381份,共计692份样品,分离沙门菌,进行血清、耐药表型和PFGE分子分型.结果 692份动物源性食品中,93份样品检出沙门菌,检出率为13.4%,禽肉、畜肉和水产品中沙门菌检出率分别为23.0% (35/152),22.6% (36/159)和5.8%(22/381),水产品中沙门菌检出率低于禽肉和畜肉(x2值分别为33.86、33.29,P值均<0.05).分离菌株血清型呈多样化分布,优势血清型为德尔卑沙门菌,占35.1%(33/94).79.8% (75/94)的菌株至少对一种抗生素耐药,31.9% (30/94)的菌株对5种以上抗生素耐药,呈多重耐药性,禽、畜肉中分离菌株的多重耐药率分别为47.2% (17/36)和22.2%(8/36),禽肉分离的多重耐药菌株高于畜肉(x2=4.96,P<0.05).试验菌株对四环素的耐药率高,达62.8%(59/94).PFGE分型可以分为69个PFGE型,优势型为7型(6株)、15型(4株)和22型(6株).结论 湖南省动物源性食品沙门菌污染严重,且菌株耐药形势严峻,PFGE分型结果提示可能存在沙门菌流行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