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腓肠肌磁刺激脑诱发电位在迪谢内肌营养不良的改变
探讨腓肠肌磁刺激脑诱发电位产生的机制及临床应用价值.资料和方法:10例患者均为男性,年龄6~17岁,平均9.7±3.1岁,病程2~11年,平均5.6±2.3年.均经病史、临床表现、肌电图和血清肌酶谱测定确诊为迪谢内肌营养不良.对照组为年龄匹配的正常男性儿童.受试者均行腓肠肌磁刺激脑诱发电位及胫后神经电刺激躯体感觉诱发电位(SEP)的测定.磁刺激时将刺激线圈置于腓肠肌肌腹处,刺激频率为1次/s;磁刺激量为大输出的30%,叠加50~100次,记录电极置于Cz',参考电极置于Fpz,地线置于帼窝.测定N33、P38、N48及P55各波潜伏期和P38~N48峰-峰波幅.SEP的测定采用常规的检测方法,刺激电极置于内踝处,记录和参考电极的放置同磁刺激.两组各波潜伏期和波幅的比较用t检验方法行统计学处理.
-
黄芪与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儿童病毒性心肌炎
目的 观察黄芪与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儿童病毒性心肌炎的疗效.方法 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均予综合治疗.治疗组加用黄芪注射液0.5~lml/(kg-d)+复方丹参注射液0.5~1mf/(kg·d)加入5%葡萄糖液中静滴,每天一次,7天为一疗程.两组治疗前后分别做心肌酶谱测定.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比较差异均具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 黄芪与复方丹参注射液能显著改善儿童病毒性心肌炎的心肌损坏.
-
浅谈心肌酶谱测定与抽血时间的关系
急性心梗病人的诊断除可借助医疗器械诊断外,血清酶学测定作为一种较特异、准确的方法,对急性心梗的诊断亦有很重要的价值,但其测定结果与抽血时间有很密切关系,亦是影响测定结果的重要因素,下面就此浅谈如下:
-
氟乙酰胺中毒患者血清心肌酶谱的改变
我们对急性氟乙酰胺中毒患者进行心肌酶谱测定,并与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的心肌酶谱进行了比较,结果如下.
-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所致心肌损害的心肌酶谱测定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ACOP)是常见的急性中毒之一,占急性中毒死因的首位.临床上传统的治疗方法多注重脑的损害,而心肌损害常被忽视.为了及早诊治ACOP所致心肌损害,减少心肌损害的严重后果,我们对2000年5月~2003年6月在我院住院的ACOP患者疑似或确诊有心肌损害的102例患者进行心肌酶谱和心电图(ECG)动态监测,以评价其临床意义.
-
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心肌酶谱测定及其临床意义
我们对137例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AOPP)患者进行心肌酶谱—肌酸激酶(CK)及其同工酶(CK-MB)、天冬氨酸转氨酶(AST)、乳酸脱氢酶(LDH)和a-羟丁酸脱氢酶(HBDH)测定,观察各酶活力的增高与中毒严重程度之间的关系及其演变规律,以探讨其临床意义。一、对象与方法1.对象:137例AOPP患者,男38例、女99例,年龄17~69岁,平均36.5岁;服毒量10~250 ml;中毒后就诊时间20min~14 h,平均4.2 h;中毒途径:皮肤接触中毒34例、口服中毒101例、吸入中毒2例;毒物种类:氧化乐果20例、对硫磷27例、甲胺磷18例、敌敌畏36例、甲拌磷22例、辛硫磷14例。依据文献[1,2]进行诊断及分级,轻、中度中毒58例,重度中毒62例,中间综合征17例。另选35例健康查体者为正常对照组,男¨例、女24例,年龄18~65岁,平均38.2岁,两组年龄及性别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两组均排除心肌病、心肌梗塞、肝病及慢性肌肉、结缔组织疾病。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低氧血症患者血清心肌酶谱测定的临床意义
已有大量研究肯定了血清心肌酶谱活力变化在急性心肌梗死、心肌炎等诊断中的临床价值,但对血清心肌酶谱改变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低氧血症之间的关系研究不多.本文对明显缺氧的96例COPD患者同时测定动脉血氧分压(PaO2)和血清心肌酶谱的变化,旨在探讨低氧血症与心肌酶谱活力改变的临床意义.
-
婴幼儿静脉血标本留取方法的探讨
传统的婴幼儿静脉血标本通常采用一次性针筒(5ml)在婴幼儿股静脉、颈外静脉等处抽取,难度大,对护士及家长心理压力大.近年来,我们儿科护士在抽取晨血标本时,采用改装后的一次性针筒静脉取血80例, 传统取血法取血90例,经对照比较,认为改良后的静脉取血法成功率高于传统法,现作如下介绍: 1 临床资料本文170例均为我院1998年9月至2001年8月住院婴幼儿,年龄从出生不足1d的新生儿至5足岁的儿童.男60例,女130例.其中血生化检查92例,血培养20例,血C-反应蛋白及肺炎支原体Igm测定30例,抗"O"及心肌酶谱测定18例,其它共10例,一次采血少1.5ml,多5ml. 2 方法将一次性针筒(5ml)的包装打开,先检查针筒有无漏气,针筒与针筒活塞是否配套,然后取下一次性针头,接上5.5号头皮输液针头,准备好用物,选择静脉,包括肘静脉、足背、大隐静脉,如四肢表浅静脉难以辨认,也可选择头皮静脉.将患儿置于操作台上,全身约束,给以制动,然后与输液法相同.常规消毒后,进针,见回血,用胶布固定针头.如在四肢抽血,松开止血带,抽吸血液.如抽出量少,可在抽血处上方5cm处轻挤压肢体,可得到较满意的血量.如头皮静脉抽血,多因小儿哭吵,血管比四肢处充盈,较易获得满意的血量,等抽足预定的血量后,该处还可接静脉输液.
-
心肌梗死疑似患者100例心肌酶谱测定结果分析
心肌梗死(AMI)是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伴有粥样斑块、出血、血栓形成或冠状动脉痉挛所致血管急性闭塞,血流中断,引起局部心肌的缺血性坏死。坏死心肌收缩力减弱,心肌收缩力不协调,心搏量、心排出量减少,血压下降,出现心力衰竭或心源性休克。缺血及坏死心肌发生电生理改变,出现各种心律失常和心电图的特异性变化。心肌细胞含大量的酶,当心肌细胞坏死时,细胞内的酶释放入血液引起血清心肌酶升高。尤其是急性心肌梗死时,当临床症状不明显或心电图未出现典型改变时,血清酶测定不失为一种有效的辅助诊断手段。
-
黄芪联合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冠心病心绞痛36例
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选择我院2000年1月-2003年12月急诊科、内科就诊的病人,均符合中医常见病证诊疗常规标准,临床表现均有不同程度的心前区憋闷疼痛,常伴有心悸气短,自汗,甚则喘息不得卧.胸闷疼痛几秒到几十分钟而缓解,严重者出现汗出肢冷,面色苍白,唇甲青紫,心跳加快或心律失常等危象,可发生猝死.根据病人体征查心电图、动态心电图、心肌酶谱测定,确诊为冠心病、心绞痛.入选病例7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6例.
-
两种型号的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心肌酶谱的比对试验结果分析
心肌酶谱的测定,是临床医生常常用来诊断和观察心脏病患者病情进展及预后的一个重要检测指标,而且心肌梗死后进行溶栓治疗的患者要进行连续的心肌酶谱测定,一般要经历24 h以上,用来观察溶栓治疗的效果,标本将会在2台分析仪上交替进行测定,所以要求在2台仪器上的测定结果要有很好的一致性.Olympus Au4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每年均参加室间质评,而新购置的AU27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将通过比对实验,明确其检测结果与AU400检测结果的差异有无统计学意义,两检测系统的检测报告是否会引起临床诊断的混乱.
-
脑出血患者心肌酶谱测定及意义
脑出血又称脑溢血,是一种发病率和病死率都很高的疾病.脑出血患者可致全身内脏器官的功能改变,心脏是首先的衰竭器官.特别是一部分脑出血患者的猝死,几乎无一例外与恶性心律失常有关,而心肌损害是一个重要的原因.我们对35例脑出血患者进行了心肌酶谱测定,现报告如下.
-
60例儿童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期心肌酶谱测定
我科于1999年4月~12月对60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病程在5天内)患儿进行心肌酶谱测定,其中男28例,女32例;年龄5个月~14岁;周围血白细胞计数(3.5~6.0)×109/L;胸部X线未见心脏扩大,无肺炎表现;心电图示窦速3例,房室传导阻滞2例,Holter记录运动后室早2例.所有患儿近2个月均无呼吸道、消化道感染史,既往无心、肝、肾、肌肉疾病史.心肌酶活性检测结果:AST升高28例(46.7%),其中升高达2倍以上者8例,其含量为(52.17±24.49)U/L;LDH升高28例(46.7%),其含量(218.23±78.56)U/L;CK升高36例(60.0%),其含量为258.5±191.7U/L;CK-MB升高31例(51.7%),升高达2倍以上者12例,其含量为(12.75±7.38)U/L.4项检查均升高者14例占23.3%,3项升高14例占23.3%,2项升高10例,1项升高13例.心肌酶活性测定是直接反映心肌损害程度的指标,AST、LDH心肌中含量为丰富,当心肌细胞损害时两者在血清中含量升高,AST急性期大多数升高,但恢复较快;LDH特异性较差,但其同功酶在心肌损害早期多增高;CK早期多增高,以其同功酶CK-MB为主,是一种特异性酶,当心肌损害时测定CK-MB,其阳性诊断率达97.5%.检测结果表明,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期时即有部分患儿心肌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
-
心肌酶谱测定与临床意义
磷酸肌酸肌酶(CK)、乳酸脱氢酶(LDH)、α-羟丁酸脱氢酶(α-HBDH)、谷草转氨酶(GOT),这4项同时测定,简称心肌酶谱测定或心肌酶测定。……
-
溶血对心肌酶谱测定的影响
儿童尤其是婴幼儿由于抽血困难以及标本在血清分离过程中操作不慎,都可导致不同程度的溶血,影响血清中某些酶活性测定结果的准确性[1].本实验的目的在于探讨不同程度的溶血对血清心肌酶活性测定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
37例麻疹患者心肌酶谱检测结果
近几年麻疹又有流行趋势且临床表现多样化,我院自2000年2月~2001年2月对37例麻疹作心肌酶谱测定,发现麻疹患者出疹期心肌酶谱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高,而心电图变化不大,现报告如下.
-
麻疹患者血浆心肌酶谱变化的临床意义
麻疹患者绝大多数预后良好,仅极少数重型麻疹患者有心肌炎并发症出现.我们对470例麻疹患者作心肌酶谱测定发现,几乎所有麻疹患者血浆心肌酶谱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高,而心电图一般没有明显异常改变.现将有关资料分析如下.
-
室性心动过速伴房室、心室内干扰并房室分离1例
患者女性,19岁,因受凉后咳嗽10天,突发心悸、胸闷2h入院.体检:T36.8 ℃,BP 90/65mmHg,HR 220次/min.心律不齐,各瓣膜区检查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血清电解质、血沉、心肌酶谱测定均正常.
-
婴儿捂热症患儿血清心肌酶谱测定及其意义
婴儿捂热症患儿多见于农村,而随着农村卫生知识的普及,近年来本地区该病有下降趋势,为探讨婴儿捂热症患儿血清心肌酶谱与临床、预后的关系,我院儿科对1992年12月至1999年3月收治的57例捂热症患儿作血清心肌酶谱测定,现报道如下.
-
心肌酶检测在毛细支气管炎心肌损伤中的价值评估
毛细支气管炎是一种多发生在2岁以下小儿的特殊类型的肺部感染,呼吸道合胞病毒为其主要感染原,常发生重要器官功能损害.为探讨心肌酶水平与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心肌损害程度及与临床的关系,我们对118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心肌酶谱测定并进行动态观察,总结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