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乌头类毒剧药的炮制研究
中药来源于自然界的植物、动物、矿物,绝大多数要经过加工炮制后才能应用,毒剧中药在临床上对某些疑难病症具有较好的疗效,但不经过炮制或炮制不当,不但不能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反而还能引起中毒,甚至有生命危险.随着医药技术的发展和对中药性能的认识愈加深刻,近年来,人们已广泛应用、药理学、免疫学、生物化学等近代科学技术对毒剧药炮制的工艺、原理、药理等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大大推进了毒剧药炮制研究工作的进程.本文就乌头类毒剧药的炮制研究综述如下:
-
中药乌头类过量使用引发中毒1例报告
1临床资料患者,男,36岁,因腰腿痛及周身不适,取中药5付,处方:制川乌15g,制草乌15g,当归12g,川芎12g,丹参15g,红花15g,羌活12g,独活12g,附子10g,千年健15g,海风藤30g,川断12g,秦艽12g,牛膝12g,威灵仙12g,乳香6g,没药6g,鸡血藤30g,桑寄生15g,桂枝10g,防风10g.
-
附子总碱提取物的急性毒性实验研究
附子生品毒性较大,其中的乌头类双酯型生物碱既是主要毒性成分,也是附子抗炎镇痛作用的主要有效成分[1].目前文献中多是对乌头碱单体毒性的报道,尚无生附子总生物碱提取物毒性的研究报道,我们进行了总碱提取物的急性毒性实验.
-
对乌头类有毒中药研究的文献定量分析
笔者对1990年以来的乌头类有毒中药研究文献进行统计分析,从而揭示乌头类有毒中药研究的热点与薄弱环节,为从事中医药的科研、教学人员提供情报学数据,为科管部门提供情报学参考[1].
-
乌头类中药痹证应用的传统处方规律研究
乌头类中药痹证应用历史悠久、疗效确切,该文以乌头(川乌、草乌)、附子为例,挖掘其传统痹证处方用药规律,为临床用药提供思路与依据.检索东汉至清朝20余部医学、药学及综合类典籍,获得乌头类中药治疗痹证的处方1 106首,运用频次统计、百分位数、关联规则Apriori算法等对处方用药规律进行分析.结果显示,附子应用比例约为60.76%,明显高于川乌、草乌,乌头类中药叠加应用占17.63%.70.34%处方主要用于风寒湿痹证,还可见肝肾两虚型、痰瘀痹阻型、风湿热痹型.在剂量明确的处方中,80%附子用量在0.29 ~2.14 g·d-1,乌头(川乌、草乌)用量0.14~1.01 g·d-1.且受证型分类、剂型、炮制等影响,乌头类中药在风寒湿痹证分类中用量高,汤剂、酒剂用量明显高于丸、散剂型,93.11%处方使用炮制品入药,制品剂量高于生品.临床应用中,川乌、草乌多与防风、甘草、没药、麻黄等配伍,附子与肉桂、牛膝、防风、川芎等同用,共奏祛风除湿、止痹痛之功.乌头类中药广泛应用于痹证的治疗,起到除痹止痛的功效.
-
走进四川布拖附子GAP种植生产基地
日前,由《首都医药》杂志“传统中医药”栏目组成员中药专家以及五家中药饮片生产企业负责人一行来到了好医生药业集团——攀西中药材附子GAP种植基地.该基地位于四川省的布拖县,年产量超过1000吨,约占全国总量的60%,该企业严格按GAP标准种植附子,为全国大的附子种源基地,也是全国大的川乌种植基地.其独特的高原地理气候正好与川乌耐寒、耐湿等特性相吻合,非常适合川乌的生长.在高寒地区,川乌生长周期较长,所产乌头类药材如附子、川乌、草乌等有效部位总生物碱含量高于其他地区所产相应药材.
-
68例乌头碱中毒的心电图分析
乌头碱是川乌、草乌、雪上一枝蒿、附片、附子等乌头类植物所含的有毒成分.民间常用来泡酒或炖鸡服食.治疗跌打损伤,关节疼痛、腰痛等风湿疾病.该类药物使用不当造成中毒多见.中毒后主要引起循环系统、神经系统、消化系统功能异常,严重者导致死亡.
-
乌头类药物抗肿瘤作用研究
恶性肿瘤是当前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尽管发达国家肿瘤的发病率已经以每年2%左右下降,而我国肿瘤的发病率仍逐年上升.2007年我国卫生部公布城乡居民恶性肿瘤为死亡原因之首,严重威胁人民的健康和生命.虽然近半个世纪以来,恶性肿瘤的治疗取得了极大的进展,但现代医学仍面临着严峻的考验.
-
血液灌流联合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抢救 乌头碱中毒致心搏骤停患者1例
?乌头碱是乌头类植物的主要毒性成分,有剧毒,成人口服200?μg即可导致中毒,3?000~5?000?μg即可致死,其主要机制除兴奋性氨基酸与抑制性氨基酸失衡造成脑损伤[1]外,还可通过兴奋迷走神经引起各种恶性心律失常等[2]。目前对于乌头碱中毒尚缺乏特异性有效解毒药物及治疗方法。血液净化不仅可以快速清除体内有毒物质,还能纠正及维持内环境稳定等。2016年6月本科收治1例乌头碱中毒致心搏骤停患者,现将治疗经过及救治体会报告如下。
-
邓氏温胆汤治疗乌头碱中毒后毒热症状
乌头碱中毒临床屡见不鲜,随着抢救经验的积累和抢救技术的提高,临床病死率已明显降低。然而纵观文献,治疗多着眼于中毒的早期救治,却忽视了乌头类植物大辛大热的特点,过量则属热毒之邪,患者中毒经抢救后仍可表现为一派气阴两虚或痰瘀互结之证候,临床鲜有针对此类中毒后症状的理论探讨及治疗报道,故亟待提出新见解以飨同道。
-
乌头类药物抗炎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乌头类药物在中医治疗风湿、类风湿关节炎中发挥重要作用,这与其祛风除湿、温经止痛、抗炎、镇痛的功效密不可分。本文分别从乌头类药材化学成分、乌头类药材及其炮制品、乌头类药材配伍用药、乌头类复方中药制剂的抗炎作用机制研究进展等方面做一概述,为寻找选择性高、作用强、不良反应小的抗炎组分及组方提供临床用药参考。
-
乌头碱中毒36例急诊救治临床分析
乌头是毛莨科植物,乌头全株有毒,主根即乌头,支根为附子.同科野生有草乌头,一枝蒿等.乌头类主含乌头碱(C34H47O12N),乌头次碱,川乌头碱甲和乙,及塔拉地胺(Taltaisamine)等生物碱.临床用于治疗风湿性关节炎、顽固性头痛、小便不利、肢体水肿、慢性炎症、不孕症及恶性肿瘤等.每因炮制、煎煮不当或用量过大而中毒.中毒症状主要为神经和心血管系统,临床表现危重,如救治不及时将危及生命.为了探讨更有效的急救方法,现将我院近10多年来收治的36例患者分析如下.
-
中药不良反应的发生原因及发生机制
1 发生原因1.1 药物的固有毒性中药里许多药物有强烈的毒性,如乌头类、砒霜、雄黄、红娘子等.这些药如果使用不慎或用量超过安全范围均可使人中毒或导致死亡.中药注射剂中含有有害物质、杂质、植物蛋白,外用制剂辅料,如白酒、酒精、醋等使用不当,均可出现毒性反应.
-
急性乌头碱类药物中毒的急救及护理
乌头碱类药物中毒是比较少见的中毒种类,常发生在相信民间偏方治病患者,多因使用不当而发生中毒.乌头碱是附子、川芎、草乌、一枝篙、落地金钱、搜山虎等乌头类植物所含有毒成分,口服0.2mg即可中毒,口服3~4mg即可致死[1],其死亡原因主要为心律失常和呼吸衰竭.我科自1998年1月~2003年12月共抢救乌头碱类药物中毒患者26例,经积极有效的救护,全部治愈,现将救护体会总结如下.
-
急性乌头类药物中毒的护理对策
我科自1990年1月~2000年10月共抢救乌头类药物中毒22例,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1 一般资料 22例中,男17列,女5例。年龄23~70岁,其中40岁以上者16例。文化程度:文盲10例,小学程度5例,初中程度7例。均自诉有风湿性关节炎病,服用含一枝蒿药酒12例,川乌及草乌药酒7例,吞服生草乌5~10 g 3例。服药及症状出现短5 min,长7 h。2 临床表现2.1 就诊时的表现:22例中21例有口舌麻木,18例有心悸、胸闷,15例有头昏眼花及恶心呕吐,2例有意识障碍,4例有四肢僵硬,3例有低血压休克,4例有腹泻。2.2 心律失常表现:入院后30 min内均行心电图检查,22例中除1例正常外,异常21例,其中房室传导阻滞4例,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2例,窦房传导阻滞1例,多源性室早11例,其中伴有短阵室速6例,房早伴室差2例,室性并行性心律室性融合波1例。 3 治疗及结果 22例均采用常规的催吐、洗胃、输液,促进排泄及对症处理等治疗,其中21例心律失常者均采用静脉推注阿托品0.5~1 mg,每0.5~2 h 1次,至心律失常纠正或患者瞳孔散大、皮肤干燥为满意剂量,阿托品用量为0.5~14 mg,平均4.3 mg;6例因多源性室早、室速或单用阿托品不能纠正心律紊乱而应用了利多卡因静脉推注100 mg,每10 min 1次,至缓解后改为静滴维持,剂量为100~1 050 mg,平均450 mg,心律恢复正常的时间为40 min~6 h,22例病人均痊愈出院。4 典型病例 例1:患者,女,45岁,服一枝蒿药酒50 ml后即感口舌麻木,头昏,四肢乏力,活动不灵而摔倒。体查:神清,BP 130/84 mmHg,心率86次/min,律不齐。四肢呈软瘫,以下肢为重,肌力1~2级,四肢末梢冰凉并呈手套、袜套样感觉障碍。ECG为多源性室性心律失常。入院后即给阿托品1 mg静注,每1 h 1次,3次后心律恢复正常,改为每4 h 1次静注,四肢肌力及感觉逐渐恢复正常,2 d后出院。 例2:患者,男,70岁,生吞草乌10 g 40 min就诊,呼之不应,躁动不安,呕吐,继之全身抽搐,呼吸表浅,24次/min,双肺闻及中小水泡音,心率116次/min,律不齐,ECG为多源性室早、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即给阿托品1 mg静注,15 min后效果不明显,给利多卡因100 mg静注,约1 h后神志转清安静,然后用10% GS 200 ml+利多卡因200 mg静滴维持至心律失常恢复正常,3 d后痊愈出院。5 护理对策5.1 立即催吐、洗胃及导泻。反复用清水冲洗,洗胃管选择管腔粗大之28号管,洗胃液温度好控制在25~28℃,既可避免毒物吸收又可避免发生寒战等副作用。5.2 迅速建立静脉通路。必要时可建立两侧,选择上肢静脉或离心较近的静脉,使药物尽快达到疗效。5.3 心电监护。纠正心律失常,遵医嘱对症处理。5.4 严密观察生命体征,保持呼吸道通畅,吸氧,注意保暖。5.5 健康宣教。向病人宣传药物的性能及泡制方法,乌头类药一般应水煎3~4 h以上,乌头碱即可完全破坏而不含毒性,再进行泡制。使用方法及药量应严格遵医嘱。
-
2例急性乌头类药酒中毒的救治与护理
乌头碱类中草药是民间治疗风湿痛,跌打损伤腰腿疼,关节炎的常用药物,常因炮制时间不足,服用不当而引起中毒.乌头碱具有神经毒性,可使感觉神经运动神经和延髓呼吸中枢,心血管神经先兴奋后抑制,并直接作用于心肌,引起心肌应激性增强从而出现一系列中毒症侯群,可因呼吸衰竭或心力衰竭而死亡[1].此药酒中毒本地临床少见,我科已成功救治2例,现报道如下.
-
常用有毒中药的毒性成分与炮制原理
对有毒中药的炮制应“依法炮制”“修制合度”,建立中药不良反应的临床报告制度,同时还要深入系统地研究有毒中药的毒性成分和毒性机理,加强对毒性中药的化学成分、药效学、药理学、安全性评价和药代动力学研究,建立质量可控的有毒中药炮制规范,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
炮制对中药理化性质和功效的影响
中药材必须经炮制后才能入药,这是中医用药的特点。中药材经水处理、火制、水火共制,加辅料制后,其所含成分发生一系列变化,理化性质和功效也发生相应改变。故同一药材不同炮制品,或同一方法炮制不同药材,其作用是不同的[1]。临床用药时,须选用合适炮制品对症治疗。下面是笔者对中药炮制后理化性质和药效变化的几点认识:1 水处理 是指干燥药材切成饮片须经过水处理使其软化的过程。由于药材的质地种类,所含成分的水溶性不同,须选用合适的水处理方法,并严格控制水量、温度、时间,使药材软化适中而不影响药效。含水溶性成分的药物如地榆、虎杖有效成分为鞣质,易流失,不宜久浸;含芳香性成分的药材如荆芥、香薷宜用水喷淋润法;有效成分易水解的药材如南沙参含皂苷易水解宜用抢水洗润透法;含毒性成分药材如乌头类、半夏、南星等可用漂法减毒。
-
急性乌头碱中毒20例
我院1998年8月~2005年6月救治20例急性乌头碱中毒患者,现报道如下.临床资料20例中毒患者中,男12例,女8例;年龄30~65岁,平均48.5岁.全部因为腰腿疼和颈肩部疼痛口服乌头类中药中毒.其中14例服川、草乌煎药水,5例口服附子药酒,1例口服一枝蒿煎药水.3例进食过程中,7例进食后30 min,8例30~120 min内,2例120 min后出现中毒症状;从出现中毒症状到就诊时间15 min~4 h,平均1.6 h,0.5~2h内就诊者12例.
-
雪上一枝蒿中毒3例
雪上一枝蒿属野生乌头类剧毒中草药 , 主产于云南、贵州及四川、甘肃等地的山区 , 江南少见 . 该药常被中医临床用于祛风镇痛 , 其支根附子被民间当作传统 " 补药” , 而毒性可能为病家所忽视 . 近本地区连续发生游医使用该药致人中毒、甚至死亡的案件 , 现报道 3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