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应用ABCD2评分法预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进展为脑梗死的临床研究

    作者:刘春洁;张茁

    目的 评估ABCD2评分法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短期内进展为脑梗死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择TIA患者120例,依据是否发展为脑梗死,分为脑梗死组32例和非脑梗死组88例,采用ABCD2评分标准对患者进行评分,并分为低危组(0~3分,38例)、中危组(4~5分,71例)和高危组(6~7分,11例),观察患者7 d内脑梗死的发生率.结果 低危组、中危组和高危组患者7 d内发生脑梗死的比例分别为2.6%、32.4%和72.7%,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非脑梗死组比较,脑梗死组年龄≥60岁、入院时血压≥140/90 mm Hg(1 mm Hg=0.133 kPa)、出现肢体无力、脑缺血症状持续时间≥10 min、有糖尿病史患者比例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BCD2评分标准是临床预测TIA短期内进展为脑梗死比较有效的一种方法.

  • 吸烟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血浆组织因子水平的影响

    作者:拱忠影;柳忠兰;耿建红;刘伟

    目的 观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吸烟者血浆组织因子(TF)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分析29例TIA吸烟者(TIA吸烟组)和29例TIA不吸烟者(TIA不吸烟组)血浆TF水平变化,并选用24例健康吸烟者(健康吸烟组)和24例健康不吸烟者(健康不吸烟组)作为对照,同时从TIA吸烟者和健康吸烟者中选出12例戒烟者作为戒烟组.血浆TF水平检测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分析法.结果 TIA吸烟组血浆TF水平明显高于TIA不吸烟组(P<0.05)和健康不吸烟组(P<0.01),健康吸烟组血浆TF水平明显高于健康不吸烟组(P<0.05);血浆TF水平随着吸烟程度的加重而增高,吸烟者血浆基础TF水平与吸烟指数呈正相关(r=0.450,P<0.001),吸烟2 h后血浆基础TF水平明显升高,而戒烟2周后血浆基础TF水平恢复至近正常水平.结论 长期吸烟致TIA患者血浆TF水平增高可能在脑血栓形成中发挥重要作用.

  • 90天复发风险评估量表和艾森脑卒中风险分层量表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复发风险预测价值

    作者:焉双梅;王伟英;桑文文;洪渊;张欢;杨旭

    目的 探讨90 d复发风险评估量表(RRE-90)和艾森脑卒中风险分层量表(ESRS)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1年复发风险的预测价值.方法 建立前瞻性队列研究,连续纳入2012年12月1日~2014年6月8日在我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AIS患者483例,收集患者临床基线资料,进行ESRS及RRE-90评分,对患者或家属进行电话随访1年,将患者分为复发组56例和未复发组427例.以复发作为金标准,收集患者的临床终点事件等指标.绘制ESRS和RRE-90评分的ROC曲线,应用Hosmer-Lemeshow法判断模型的拟合优度.结果 随访1年时,脑卒中复发率11.59%,死亡45例,死亡率9.32%.RRE-90、ESRS评分预测AIS患者1年复发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588(95 %CI:0.542~0.632)、0.587(95 %CI:0.542~0.632).2个量表预测AIS复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应用Hosmer-Lemeshow法x2检验分别为5.855、3.271 (P>0.05).结论 RRE-90与ESRS对AIS患者1年复发具有相同的预测效能.

  • 踝肱指数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继发脑梗死的诊断价值

    作者:熊小平;张艳芳;闵丽

    目的 探讨踝肱指数(ABI)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继发脑梗死的诊断意义.方法 通过对本院105例患者行ABI、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及ABCD2评分检查,并对所有患者随访2个月,了解TIA患者继发脑梗死的发生情况,评估ABI对TIA患者的诊断价值.结果 TIA患者颈动脉IMT为(0.92±0.14)mm,ABI0.95±0.20,随访2个月后TIA患者发生脑梗死16例(15.2%).TIA无脑梗死患者与TIA伴脑梗死患者比较,颈动脉IMT、AB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8,P=0.001).颈动脉IMT增厚的TIA患者与颈动脉IMT正常的TIA患者相比,ABI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BCD2评分、颈动脉IMT、ABI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4(0.62~0.86)、0.77(0.65~0.89)、0.72(0.60~0.84).结论 ABI为动脉粥样硬化的诊断指标,对TIA患者继发脑梗死的风险评估有意义.

  • 老年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的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异常与临床特征分析

    作者:张荣伟;禹红梅;张惠敏;王慕一

    目的探讨老年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的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异常改变与其临床特征的关系.方法63例老年TIA患者分为DWI正常组(38例)和DWI异常组(25例),并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进行比较,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获得老年TIA患者DWI异常改变的独立相关因素.结果63例TIA患者中,TIA症状持续时间≥30min、临床表现为失语和(或)运动障碍以及冠心病及心房颤动病史的患者在DWI多见异常改变,两组差异显著;年龄、性别、TIA发作次数及其他危险因素与DWI异常改变未见相关.结论老年TIA患者的DWI异常改变与TIA症状持续时间及临床表现为失语和(或)运动障碍以及冠心病及心房颤动病史有关.

  •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血压变异性与颅外段颈动脉狭窄及狭窄程度的相关性

    作者:冯千伟;吴小坤;刘斌;王雅楠;任伯

    目的 探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血压变异性与颅外段颈动脉狭窄及狭窄程度的关系.方法 选择TIA患者300例,行颈动脉彩色超声和24 h动态血压监测.根据颈动脉超声结果分为颈动脉狭窄组212例,无颈动脉狭窄组88例.颈动脉狭窄组又按照颈动脉狭窄程度分为轻度狭窄组85例,中度狭窄组70例,重度狭窄组57例.分析TIA患者血压变异性与颅外段颈动脉狭窄及狭窄程度的关系.结果 颈动脉狭窄组24 h收缩压标准差(24 h SSD)、24 h舒张压标准差(24 h DSD)、昼间收缩压标准差(dSSD)、昼间舒张压标准差(dDSD)和夜间收缩压标准差明显高于无颈动脉狭窄组(P<0.05,P<0.01).颈动脉狭窄组杓型节律比例明显低于无颈动脉狭窄组(30.2% vs 50.0%,P<0.01),非杓型节律比例明显高于无颈动脉狭窄组(40.6% vs 27.3%,P<0.05).中度狭窄组和重度狭窄组24 h SSD、24 h DSD、dSSD、dDSD明显高于轻度狭窄组,重度狭窄组上述指标明显高于中度狭窄组(P<0.05).中度狭窄组和重度狭窄组杓型节律比例明显低于轻度狭窄组,非杓型节律比例明显高于轻度狭窄组(P<0.05).结论 TIA患者血压变异性与颅外段颈动脉狭窄有关,血压变异性越大,颈动脉狭窄程度越重.

  • 脑微出血与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任海燕;陈旭

    目的 探讨脑微出血(cerebral microbleeds,CMB)与认知功能障碍的关系.方法 选取我院神经内科320例连续住院的无神经科症状体征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及腔隙性脑梗死的患者,将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26分作为正常组,将MoCA评分<26分作为异常组,患者行T2加权梯度回波扫描,评价其认知功能,并进行相关危险因素登记,采取logistic回归分析法比较2组的临床危险因素和MRI表现.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异常组CMB阳性及数量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CMB阳性和数量是MoCA评分的影响因素.结论 CMB对半球认知功能的影响是独立于其他神经系统疾病,与其他脑血管病危险因素并存.

  • 老年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健康相关生命质量及影响因素调查

    作者:戴若以;顾小红

    目的 分析老年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基本情况和健康相关生命质量(HRQOL)结果,并研究患者HRQOL的影响因素.方法 连续选择2013年7月~2015年7月在我院健康管理科住院的236例老年TIA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并记录相关资料.共发放问卷236份,回收有效问卷211份,使用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估TIA患者抑郁状况,使用36项简明健康状况调查问卷测量TIA患者的HRQOL分数,并使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多元逐步线性方法对HRQOL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SDS评分为(57.45±11.33)分,其中无抑郁27.0%,轻度抑郁37.0%,中度抑郁24.6%,重度抑郁11.4%.HRQOL评分与二级预防、锻炼、男性呈显著正相关.影响HRQOL评分的5个主要因素为二级预防、糖尿病、高血压、吸烟、饮酒.结论 老年TIA患者大部分患有抑郁,教育患者戒烟、戒酒、积极接受二级预防,积极治疗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加强锻炼.

  • 北京地区缺血性脑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二级预防的研究

    作者:张茁;王力;何晓芬;楼小琳

    目的 对入院的缺血性脑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采取ABCDE策略治疗,分析患者出院后能否维持高水平药物治疗的符合率.方法 选择2007年8~12月连续收入北京地区21家医院神经内科病房的缺血性脑卒中和(或)TIA患者1166例,记录患者二级预防中抗血小板、降压、降糖及调脂药物等治疗情况,出院后对患者进行随访,分析出院后90 d、6个月和1年二级预防中抗血小板、降压、降糖和调脂治疗的符合率.结果 1166例患者中,复发性脑卒中541例,其抗血小板治疗比例为58.4%,降压、降糖和他汀类药物治疗比例分别为82.3%、85.3%和14.2%.出院后,完成90 d、6个月及1年随访的患者分别为1012例、1012例和981例,其二级预防中抗血小板、降压、降糖和调脂治疗的符合率维持在较高水平.结论 复发性脑卒中二级预防现状不容乐观,采取ABCDE策略治疗,对入院的缺血性脑卒中或TIA患者进行规范干预后,明显缩小二级预防循证证据与临床实践的差距,患者出院后,二级预防治疗的符合率维持在较高水平.

  •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二级预防中抗血栓药物使用现况调查

    作者:吴敌;王伊龙;马锐华;包华;王春雪;王拥军

    目的调查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二级预防中抗血栓药物的使用情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本研究为现况调查,其对象为在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内科门诊就诊既往诊断明确的脑梗死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发病后4周~5年),调查其近两周内的抗血栓药物使用情况及相关影响因素.依据患者是否使用抗血栓药物,将入选患者分为两组:即治疗组与未治疗组.结果符合入选标准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共计669例,后共有607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进入本研究结果分析中.其中未接受抗血栓药物治疗者163例(26.9%).使用阿司匹林的患者中438例,其中剂量25~40mg/d的患者152例(34.7%).在抗血栓药物的影响因素方面,较好的日常生活能力OR=1.009,95%CI:1.002~1.017、医疗保险OR=1.822,95%CI:1.123~2.956、高血压OR=1.533,95% CI:1.030~2.282是脑卒中患者接受药物治疗的促进因素.结论缺血性脑卒中幸存者均应给予抗血小板药物或抗凝药物,除非预计患者不久将死亡或有严重的禁忌证,其用药剂量应遵循临床指南.

  • 应用血栓弹力图预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进展为脑梗死的临床研究

    作者:王全懂;秦佩媛;李松;杨华

    目的 通过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患者进行血栓弹力图(thromboelastography,TEG)分析,探讨TEG参数与TIA后进展为脑梗死的相关性,评价其预测价值.方法 选择首次诊断TIA患者114例,行TEG检查,检测反应时间、凝固时间、凝固角、大凝固振幅等参数指标.随访3个月,根据随访结果分为无脑梗死组78例和脑梗死组36例.比较2组参数并分析其与TIA后短期发生脑梗死的相关性.结果 脑梗死组反应时间[(4.58±0.91)min vs(5.03士0.86)min,P=0.007]、凝固时间[(1.61±0.52)min vs (1.86±0.54)min,P=0.017]明显低于无脑梗死组,凝固角[(73.96±3.37)°vs (71.99±6.18)°,P=0.037]、大振幅[(62.90±5.20)mm vs (60.09±6.39)mm,P=0.011]明显高于无脑梗死组.相关性分析显示,反应时间、凝固时间与脑梗死发生呈负相关(r=-0.418,r=-0.314,P<0.01);凝固角和大振幅与脑梗死发生呈正相关(r=0.188,r=0.361,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反应时间、凝固时间越大,大振幅越小,脑梗死发生风险越小.结论 TEG参数对TIA后短期进展为脑梗死风险有重要预测价值.

  •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对后续脑梗死影响的临床分析研究

    作者:林傲蕾;徐艳炜;王宁;肖沉;梁浩;孙莉;程焱

    目的 探讨前循环同侧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对后续脑梗死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 选取113例前循环脑梗死患者,分为单纯脑梗死组87例和进展脑梗死组26例,分别比较2组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ND)、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3个月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脑梗死体积、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及其他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与单纯脑梗死组比较,进展脑梗死组发生END比例1j(11.5% vs 31.0%)、出院NIHSS评分[(1.85±2.31)分vs (3.30±3.65)分]、3个月mRS评分[(0.90±0.83)分 vs(1.78±1.77)分、hs-CRP[(2.52±3.23)mg/L vs (6.21±32.23)mg/L]、脑梗死体积[(3.92±8.05)cm3 vs(9.15±15.07)cm3均明显减小(P<0.05);脑梗死前7~14 d TIA发生2~3次、TIA持续时间>10 min的患者上述指标的变化为显著;hs-CRP与END(r=0.311,P=0.014)、入院NIHSS评分(r=0.455,P=0.000)及脑梗死体积呈正相关(r=0.524,P=0.000).结论 TIA对后续脑梗死具有缺血预处理作用,其作用可能与hs-CRP水平下降有关.

  • 老年患者肢体抖动性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临床分析

    作者:韩新生;许予明;裘丽红;张洪阳;张军鸽;韩苗;黄咏

    目的 分析肢体抖动性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特点,优化检查和治疗,减少误诊.方法 选择肢体抖动性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5例,分析其临床特点,所有患者均进行经颈部血管超声、头颅MRI和磁共振血管成像检查,其中2例行头颈部联合CT血管造影检查、1例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1例行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摄像检查,3例行脑电图检查,并进行分析.结果 3例表现为发作性肢体抖动,2例表现为肢体力弱合并肢体抖动,抖动肢体对侧有不同程度的血管狭窄或闭塞,给予扩容、抗血小板聚集治疗后,症状好转.结论 临床遇到发作性肢体抖动、特别是在肢体力弱的基础上合并肢体抖动,要考虑到肢体抖动性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可能,该类患者常常存在严重的颅内外血管狭窄,扩容、抗血小板聚集治疗有效.

  •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ABCDIS评分的前瞻性研究

    作者:苑斌;陈娟;赵卫生;孙永安

    目的 利用ABCDIS评分对24 h内进入急诊室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进行前瞻性的研究,从而发现高危的TIA患者,为TIA患者提供个体化处理方案.方法 在12个月期间,所有进入山东菏泽昆仑脑血管病医院、菏泽市第三人民医院、菏泽市疾控中心3家医院急诊室的329例TIA患者根据8分制ABCDIS评分进行分层.结果 在329例患者中,7天内发生缺血性脑卒中12例(3.6%),30天内发生缺血性脑卒中18例(5.5%).ABCDIS评分可预测7天和30天的脑卒中风险.7天时对各评分点发生脑卒中的风险为3.6(P=0.004 3),30天时为5.5(P=0.000 3).结论 ABCDIS评分的前瞻性研究证实了其预测价值,有助于在急诊室迅速得到每例患者可靠易得的风险预测信息,有助于指导患者的个体化处理.

  • 颅内外血管狭窄增加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早期的危险

    作者:聂亚雄;杨弘文;高帆;阳纲要;林百喜

    日的 探讨颅内外血管狭窄对首次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后早期预后的影响.方法 对196例首次发作TIA的患者行脑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检查,根据是否有颅内外狭窄,将其分为颅内外血管狭窄组(狭窄组)142例和无颅内外血管狭窄组(正常组)54例,比较两组3个月内的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率,TIA再发率和病死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危险因素,Kaplan-Meier生存曲线估计生存率.结景狭窄组发生TIA 22例、脑梗死21例、死亡6例、合计发病49例,正常组发生TIA 4例、脑梗死2例、死亡0例、合计发病6例.在脑梗死和合计发病率方面,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01);TIA再发率、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Kaplan-Meier生存曲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结论 颅内外血管狭窄是TIA后早期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 轻型脑卒中患者脑微出血的观察与分析

    作者:严江志;吴秀美;郭婷婷;仇建婷;王玉洁

    目的 观察急性轻型脑卒中患者脑微出血情况及其与TOAST病因分型的关系.方法 入选急性轻型脑卒中患者136例,根据磁敏感加权成像上有无脑微出血分为微出血组58例和无微出血组78例.观察脑微出血数量和部位分布,比较2组患者临床资料和TOAST病因分型差异,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脑微出血的影响因素.结果 入选的136例患者中,脑微出血发生率为42.65%,其中脑微出血≥5个25例(43.10%),纯脑叶13例,纯幕下/深部13例,混合型32例.2组TOAST病因分型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67).与无微出血组比较,脑微出血组高血压比例、尿酸水平、腔隙性脑梗死分级和脑白质疏松分级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尿酸水平(OR=1.009,95%CI:1.002~1.016,P=0.011)、腔隙性脑梗死分级(OR=2.118,95%CI:1.017~4.408,P=0.045)和脑白质疏松分级(OR=3.142,95%CI:1.740~5.676,P=0.000)与脑微出血独立相关.结论 轻型脑卒中患者脑微出血发生率较高,脑微出血与TOAST病因分型无关.

  • 用ABCD2评分预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近期脑卒中的风险

    作者:李卫媛;钱希红

    目的 探讨ABCD2评分在预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后7 d进展为脑卒中风险的价值.方法 选择TIA患者114例,根据7 d内是否进展为脑梗死分为脑梗死组28例和非脑梗死组86例.同时采用ABCD2评分,将患者分为高危组13例(6~7分),中危组69例(4~5分),低危组32例(0~3分),观察7 d内脑梗死的发生率.结果脑梗死组ABCD2评分各项指标均较非脑梗死组明显升高(P<0.05).低危组、中危组和高危组7 d内发生脑梗死的比例分别是3 1%、28.9%、53.8%,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BCD2评分是临床上预测TIA短期进展为脑梗死的一种比较有效的方法.

  •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早期脑血管造影评价

    作者:经屏;张临洪;徐武平

    目的 通过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分析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脑动脉狭窄程度和分布,探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与脑动脉狭窄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符合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诊断标准的患者101例,1周内行主动脉弓上造影及双侧颈总动脉、颈内动脉、锁骨下动脉和椎动脉造影,明确有无脑动脉狭窄、狭窄程度及分布.结果 101例患者中有82例137支血管狭窄.其中血管狭窄程度≥70%为70支,占51.1 %,血管狭窄程度50%~69%为40支,占29.2%,血管狭窄程度<50%为27支,占19.7%;颅外段狭窄占46.7%,颅内段占53.3%,颅内、外病变血管比例为1.14:1;颅外段狭窄动脉中以颈内动脉颅外段常见,占25.5%,而颅内段狭窄则以大脑中动脉常见,占29.2%;颈内动脉系统短哲性脑缺血发作患者以大脑中动脉病变常见,占40.2%,椎基底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以椎动脉颅外段病变常见,占28.0%,结论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可以确定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是否存在血管狭窄及狭窄程度,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治疗方案的选择起重要作用.

  • 核素显像与灌注磁共振成像在短暂性脑缺血中的对比研究

    作者:何洁;许英路;翟勇;卢洁;张人玲

    目的 通过比较脑葡萄糖代谢显像、脑血流灌注显像及灌注加权磁共振成像(PWI),了解3种检查方法在诊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中的价值.方法 对33例TIA患者(按发病时间分为A、B、C 3组,按双、单侧血管受累分为D、E组)的脑葡萄糖代谢显像、脑血流灌注显像及PWI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所有TIA患者经上述3种方法检出的阳性率分别为87.88%、84.85%和51.52%,经比较脑血流灌注显像与PWI、脑葡萄糖代谢显像与PWI结果均有显著差异(P=0.001,0.004).3种方法检出病变的阳性率与发病时间及血管受累情况有关.结论 对于TIA的诊断,脑葡萄糖代谢显像、脑血流灌注显像较PWI敏感.

  • 应用ABCD3评分法预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后3个月内抑郁风险

    作者:殷益宏;汤芳;任明山

    目的 探讨ABCD3评分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后3个月内抑郁风险的预测价值.方法 按照ABCD3评分测定157例TIA患者,并分为低危组51例(0~3分)、中危组91例(4~6分)和高危组15例(7~8分),比较3组90 d抑郁发生率.结果 低危组、中危组和高危组90 d抑郁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9% vs 33.0%vs73.3%,P<0.05).ABCD3评分预测TIA后抑郁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79,敏感性为87.7%,特异性为79.0%(95%CI:0.735~0.877).结论ABCD3评分是临床预测TIA后3个月内抑郁风险的一种较有效的方法.

639 条记录 4/32 页 « 12345678...313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