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多发性大动脉炎的多层螺旋CT诊断

    作者:平学军;孟淑萍;汪芳

    目的 分析总结多发性大动脉炎(TA)的多层螺旋CT检查方法及CT 征象,提高TA的CT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20例TA的多层螺旋CT检查资料,总结CT 检查方法及CT 表现并结合文献进行分析讨论.结果 按照Lupi-Herrea分类法,包括Ⅰ型5例,Ⅱ型3例,Ⅲ型12例.受累血管48支. CT 表现包括:受累血管管壁增厚48支、管腔狭窄46支、闭塞2支,2例并有血管瘤样扩张.结论 正确选择多层螺旋CT检查方法, 能够为TA的正确诊断提供可靠信息.

    关键词: CT 多发性TA 血管成像
  • 肝脏多层螺旋CT成像及其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迪理木拉提·巴吾东;刘文亚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对肝脏血管的显示能力和测量肝脏体积的准确性.方法:40例患者行肝脏MSCT双期增强扫描,并对所有病例进行MSCT肝脏血管重建,采用阈值法和层切法对全肝、肝叶体积进行测量,其中19例与手术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结果进行对比.结果: 肝动脉、门静脉、肝静脉血管变异发生率分别为25.0%、2.5%、12.5%;层切法测量全肝及肝右叶平均体积分别为(1 269±345)ml、(726±199)ml,阈值法测量全肝及肝右叶体积分别为(1 250±346)ml、(713±198)ml,2种方法测量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肝右叶切除患者MSCT测量与实际肝右叶体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SCT可准确评价肝脏血管和肝脏体积,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多层螺旋CT肝脏血管成像技术的应用研究

    作者:楼俭茹;刘文亚;温浩;王海涛;杨文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MSCT)肝脏多期扫描及肝动脉、门静脉及肝静脉3期血管成像的可行性,不同后处理技术显示肝脏血管的能力及其临床应用.方法: 对97例患者行肝区多层螺旋CT 3期血管成像扫描.重建方法为大密度投影法(MIP)、容积再现技术(VR).同期21例患者行肝动脉DSA成像.结果: 肝动脉期血管成像可清晰显示扫描范围内的腹主动脉,腹腔干动脉及其分支走行与变异.MIP及VR技术显示肝动脉分级多为2级以下,DSA显示肝动脉均达3级以上.门、肝静脉期血管成像能清晰显示门静脉系统及肝静脉系统情况.MIP及VR均多能显示门静脉及肝静脉达3级以上.两种技术显示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MIP法显示细小血管清晰、真实,类似血管造影,VR立体感强于MIP. 结论: MSCT肝脏3期血管成像是了解肝脏动脉及门、肝静脉系统情况的无创、安全、方便的检查方法,可为临床提供更多的有关肝动脉和门、肝静脉方面的信息.MIP与VR结合使用是较好的重建方法.

  • 16层螺旋CT血管成像扫描技术及图像后处理的临床应用

    作者:王皓;杨善华;王红;马景旭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血管成像扫描技术及各种图像后处理技术(MPR、CPR、MIP、VR)在血管成像中的临床应用.方法:收集我院178例CTA患者的影像资料,对所有病例扫描技术及各种图像后处理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68例可清晰显示各部位血管主干及其2、3、4级分支,符合诊断要求.结论:智能跟踪峰值的测定及循环时间测定确定扫描时间比较准确,经验值法对肝脏、颅脑血管成像简单易行.结合CT横断面图像及重建图像,16层螺旋CT血管成像能显示全身各部位血管及血管相关病变,是一种安全、简便、可靠、无创的检查方法.

  • 头颅CT血管成像虚拟现实技术在神经外科颅底肿瘤手术入路教学中的应用体会

    作者:付强;陈培培;刘波;柳琛;周庆九

    1神经外科临床教学现状
      当今神经外科迅猛发展,神经外科手术迈入高精尖手术行列,对于手术高精确度和高成功率要求的同时,也对神经外科专科医师掌握神经系统解剖知识及手术技能的熟练临床应用有了更高的要求。如何系统和精确地掌握神经外科解剖知识,如何制定优手术方案以减少手术创伤并获得大限度的神经功能保存,如何开阔思维创新手术方案使颅脑禁区迎刃而解,如何带教并培养神经外科专科医师成长,如何能够薪火相传而又青出于蓝胜于蓝,……,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严峻课题。传统的神经外科教学主要由老师亲身示范、指导学生操作到学生独立操作这样的师徒带教式方法[1,4,5]。随着医疗环境的日益复杂,临床教学资源日益短缺限制,实体培训的模式已经不能完全适应现有的医疗环境[9],低年资医生操作实践的机会较以往明显减少,更多以“旁观者”角色待命,缺乏亲身体验,缺乏深刻印象,而等待他们的将是一锤定音的实战。因此,以上现实矛盾促使我们迫切需要寻找和研发创新型教学方法来促进神经外科临床教学的可持续发展[1,4,5]。

  • 双源Flash CT血管成像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诊断中的临床应用

    作者:程明斌;张久轩;徐冰

    目的:评价双源Flash CT在诊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04例行Flash CTA且同时行冠状动脉造影患者的影像学资料。结果共检测1352支冠状动脉分支,冠脉CT显示轻度狭窄86支,中度狭窄68支,重度狭窄100支;冠脉造影显示轻度狭窄100支,中度狭窄56支,重度狭窄98支。以冠状动脉造影结果作为标准,冠脉CT检测冠状动脉狭窄的敏感度为84.3%,特异度为95.7%,阳性预测值为89.7%,阴性预测值为93.2%,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冠脉CT对冠状动脉狭窄的诊断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 以头痛、动眼神经麻痹为首发症状的鼻咽癌1例

    作者:张作文;史树贵

    1 病历简介患者,男,50岁.因“头痛2个月,加重伴右侧眼睑下垂、复视1个月”于2010年5月30日入院.患者于2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头痛,初为全头部疼痛,以右侧颞部及右眼眶部为重,疼痛呈间歇性发作,以胀痛为主,无眼前闪光,无恶心、呕吐,程度尚可忍受,未诊治,1个月前头痛明显加重,并出现右侧眼睑下垂,双眼视物模糊,呈双影,就诊于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头颈部CT血管成像示:①左侧椎动脉起自椎动脉弓,起始段轻度狭窄,左侧椎动脉较对侧细小;②右侧颈动脉窦部点状钙化斑形成,头颅部其余血管未见明显异常.

  • CT血管成像和MR血管成像在颅内创伤性动脉瘤中的诊断价值

    作者:杨运俊;陈伟建;殷薇薇;吴恩福;钟鸣;黄杨见;王美豪;王智廷

    颅内创伤性动脉瘤(traumatic aneurysm,TA)国内外报道较少,其检查方法多采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SA)[1,2],而CT血管成像(CTA)和MR血管成像(MRA)及其临床诊断价值尚未见系统报道.笔者收集近期6例TA患者资料,并对这两种检查方法进行初步探讨.

  • 钝性创伤致肠系膜上动脉分支假性动脉瘤一例

    作者:方河清;李江涛;刘颖斌;唐喆;晁明;伍建军;许俊;李斌;彭淑牖

    1 病历资料患者女,46岁,2个月前因交通伤致腹部受伤,于当地医院腹腔穿刺抽出不凝血,行保守治疗后出现腹胀、腹痛、左下腹渐增性肿块.体检:贫血貌,左下腹可见一20 cm×15 cm包块,边界不清,有触痛,无搏动及血管杂音,肠鸣音弱.辅助检查:血红蛋白56 g/L, 红细胞2.3×1012/L.B超见左下腹有一不规则囊实性肿块,内部回声不均.彩色多普勒超声提示瘤腔内呈涡流的彩色血流信号,破口约0.8 cm.CT提示左下腹包块,强化期包块内含造影剂血溢出,向下蔓延形成洋葱层样外观.CT血管成像(CTA)提示肠系膜上动脉分支假性动脉瘤.

  • 左侧双头臂静脉变异1例及相关文献复习

    作者:贺友才

    左侧头臂静脉变异情况少见,相关文献报道较少,主要见于注入部位及行程的变异,还有头臂静脉与纵隔大血管、心脏结构的异常交通等部位[1-2]。左侧双头臂静脉变异尚未见报道。本文介绍经CT增强扫描诊断1例左侧双头臂静脉变异,并复习头臂静脉变异的相关文献,现报告如下。

  • 斜向腰椎椎间融合术手术窗的影像解剖学研究

    作者:刘列华;王杰;梁勇;赵斌;赵晨;吕应文;任周奎;兰阳军;周强

    目的:观测L1~L2斜向腰椎椎间融合术( OLIF)手术窗的应用解剖,为OLIF手术提供应用解剖学评估依据。方法60例成年人行腹部血管成像检查及T12~S1 CT三维重建。观测L1~L2 OLIF手术窗:血管窗、裸露窗、腰大肌肌窗、理想手术窗及实际手术窗;计算各手术窗占理想手术窗的百分比,实际手术窗按大于和小于1 cm进行统计;观察左侧肾动脉、肾静脉在L1~L2 OLIF裸露窗前方的走行。结果实际手术窗有2例(3.3%)小于1 cm;其余58例(96.7%)实际手术窗均大于1 cm,且男性大于女性,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8)。血管窗、裸露窗、腰大肌肌窗分别占理想手术窗的45%、43%、12%,实际手术窗占理想手术窗的55%。左侧肾动脉、肾静脉多走行于L1中1/3至L2上1/3区域。在裸露窗前方,左侧肾动脉位于肾静脉后方走行31例(占51.7%)。结论 L1~L2 OLIF手术窗的局部解剖有其特殊性,并不是所有L1~L2节段都适合OLIF手术。左侧肾血管多走行于L1~L2前方, OLIF术前应通过影像学检查进行解剖学评估。

  • 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评估PCI术后疗效的可行性研究及临床价值

    作者:吴宝金;于红;汤连志;李延皎;刘志鹏

    目的:探讨双源CT(DSCT)冠状动脉成像对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疗效评估的可行性及临床价值.方法:选取PCI术后行DSCT冠状动脉成像及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的50例患者,分析比较DSCT诊断支架内再狭窄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结果:①DSCT能清楚显示全部支架,95%支架图像达到良好以上;②DSCT对支架内再狭窄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以及准确率分别为92.3%、94.45%、89.5%、94.2%及77.95%,与SCAG结果比较无显著差异;③DSCT对直径≥3.0mm支架的再狭窄检出阳性预测值、特异性及敏感性均优于直径<3.0mm支架.结论:DSCT冠状动脉成像是评价PCI术后较好的影像检查方法,可为临床提供更多的信息.

  • 双源CT血管成像在主动脉病变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吴宝金;汤连志;茅亭;刘志鹏;李延皎

    目的:评价双源CT(DSCT)在主动脉病变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57例经DSCT血管成像诊断的各种主动脉病变资料,利用多层面重建(MPR)、大密度投影(MIP)及容积再现(VRT)技术重组图像,判定主动脉病变情况,并与其他影像学检查对照。结果:双源CT血管成像良好的显示了主动脉瘤、主动脉夹层和主动脉其他病变。14例主动脉夹层,MPR较好地显示夹层和血栓范围以及弓部血管受累情况;表面覆盖显示(SSD)见内膜片螺旋状剥离,可以区分真假腔,20例主动脉瘤,SSD清晰显示动脉瘤的范围和周围血管的关系;MPR显示壁内血栓的范围;MIP则显示了血管壁的钙化和血管内支架的位置及支架周围情况。MPR较好显示了假性动脉瘤与管腔的关系及动脉破口,主动脉壁内血肿4例,大动脉炎3例,主动脉缩窄3例,主动脉粥样硬化7例,正常6例。与其他影像学检查进行对比,结果基本相近。结论:双源CT血管成像是评价主动脉病变较好的影像检查方法,可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多的信息。

  • 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对脑动脉瘤的诊断价值

    作者:闵晓黎;和国祥;何敬;万启南;万春平;吕红玲;李潇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对脑动脉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5例患者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CTA)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DSA)的检查图像,以DSA检查结果为标准,对图像进行综合评价。计算两种检查方法的灵敏度、特异度、约登指数、似然比及Kappa值等指标,并进行准确率判断。结果:55例病例中,CTA发现47例48个动脉瘤,DSA发现49例50个动脉瘤;CTA诊断的脑动脉瘤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率分别为95.8%、100%和96.3%。结论:本研究揭示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对脑动脉瘤的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率高,可用于筛查脑动脉瘤和指导治疗,但检查仍有一定的假阴性,不能完全取代DSA。

  • 血管可视化技术在外周静脉穿刺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胡金敏;严嘉伟

    在日常护理操作中,护理人员会因各种客观因素使患者静脉不易评估,从而导致穿刺失败或者反复穿刺.通过总结患者静脉穿刺失败的原因及危害,并对中科微光vivo系列投影式红外线血管成像仪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进行分析,阐述血管可视化技术在外周静脉穿刺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利用投影式红外线血管成像仪所具有的小巧、可移动、投影处静脉清晰可见等特点,在其引导下的患者外周静脉穿刺成功率高,降低护士穿刺难度,解决穿刺过程中血管难找的难题,有望取代传统的肉眼识别穿刺方案,带来医护领域的一场变革.

  • 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吴宝金;汤连志;茅亭;刘志鹏;于红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100例临床诊断可疑冠心病患者进行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男性65例,女性35例,年龄35~78岁,平均年龄56.5岁。回顾性心电门控增强扫描,利用多层面重建(MPR)、大密度投影(MIP)及容积再现技术(VRT)重组图像,判定冠状动脉病变情况,并与DSA对照。结果:100例患者中,左前降支、左旋支、右冠状动脉重组像评价图像质量,在心率〈70次/min时,左前降支、左旋支、右冠状动脉显示较好且能满足影像学评价。MPR、MIP及VRT重组像能显示冠状动脉的所有1级、大部分2、3级以及部分4级分支。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评价≥50%,冠状动脉狭窄的敏感性为94.0%,特异性为94.0%,符合率79.0%。结论: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是一种无创、快速的成像方法,在多数情况下能较好地显示冠状动脉,可以做为冠状动脉病变的筛选方法。

  • CT肿瘤血管成像对周围型肺癌的诊断价值分析

    作者:王德志

    目的::探讨CT肿瘤血管成像对周围型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6月至2014年6月的148例肺部孤立性结节患者予以 MSCT扫描,并使用多平面后处理技术,将病灶肿瘤血管作为诊断恶性肿瘤的直接证据,并分析其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以及精准度.结果:研究中,有106例患者被确诊为肺癌,CT表明有肿瘤血管征患者为46例,显示率达到了43.40%,统计显示肿瘤血管成像的敏感性为43.30%,特异性100%,阳性预测值100%,阴性预测值41.18%,准确率为100%.结论:将肿瘤血管征作为诊断周围型肺癌的直接证据切实、有效,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 不同碘浓度对比剂在MSCT肝脏动脉期血管成像中的作用对比及临床应用

    作者:夏振营;祁征;张爱东;李宏军;宋文艳

    目的:评价不同碘浓度对比剂在多层螺旋CT (MSCT)肝脏动脉期血管成像中的作用对比及临床应用.方法: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不同碘浓度对比剂进行腹部增强扫描:A组对比剂为碘海醇300 (300 mgI/mL),B组对比剂为优维显370 (370 mgI/mL).注射速率均为3.0 mL/s.分别测量动脉期轴位扫描腹腔干水平、肾动脉水平、髂动脉分叉水平腹主动脉CT值,并进行比较.图像后处理采用容积再现(VR)法,分析不同浓度腹主动脉及其分支的增强显示情况,并对图像质量进行评价.结果:B组腹主动脉各水平的CT强化平均值较A组高(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用VR法行肝动脉血管成像,B组对比剂对腹主动脉及其分支显示效果更佳(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MSCT进行肝动脉血管成像时,在注射速率相同的情况下,B组注射的对比剂总量少于A组,但动脉显示效果好于A组,即采用低剂量、高浓度对比剂可以获得满足诊断需要图像.

  • 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在子宫动静脉畸形中的应用

    作者:夏红;易建华;徐燕;杨丽;何援利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在子宫动静脉畸形(UAVM)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例UAVM患者64排螺旋CT数据,所有扫描图像均采用冠状多平面重组(MPR)、大密度投影(MIP)及容积再现(VR)技术进行三维重建.结果:2例患者64排螺旋CT三维成像均能清晰显示骨盆、髂总动脉、髂外动脉及其分支、髂内动脉及子宫动脉等,可以确定UAVM血管团的位置、大小、供血动脉、引流静脉的情况及与毗邻血管、骨盆的立体空间关系.结论: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能准确诊断UAVM,为临床诊治提供清晰及立体的影像资料.

  • MSCTA腹部血管成像对肝脏肿瘤介入治疗的指导价值

    作者:高云;胡道予;李震;孟令山;张卫民

    目的:探讨MSCTA腹部血管成像对肝脏肿瘤的介入治疗操作的指导价值.材料和方法:对于37例介入手术病例进行术前常规MSCTA腹部血管成像检查,术前多平面、多角度分析腹腔干开口位置;肝脏及肿瘤血管各分支开口部位、走行方向;肿瘤供血动脉和变异等细节,进而指导介入手术中的插管操作.结果:术前MSCTA清晰显示正常解剖腹腔干动脉及肠系膜上动脉开口16例,开口位置偏移9例,腹腔干动脉及肠系膜上动脉开口共干4例,腹腔干动脉闭锁2例.32例清晰显示腹腔干动脉,肝总动脉,肝固有动脉分支及走行方向.29例显示了肿瘤供血动脉,2例显示出变异肿瘤血管.结论:由于术前有MSCTA指导肝脏相关血管的分支走行信息,使介入操作能更准确地控制导管进入到靶血管中,明显减少了插管的时间,提高了肝脏肿瘤TACE介入治疗的成功率,TACE术前常规对患者进行MSCTA腹部血管成像对介入操作有很高的指导价值.

1020 条记录 49/51 页 « 12...434445464748495051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