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抢救泰能致癫痫发作1例的护理
泰能(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是一种广谱β-内酰胺类抗生素,由亚胺培南与西司他丁钠按1:1的重量比制成.亚胺培南属于亚胺硫霉素类抗生素,为一种新型的内酰胺-亚胺硫霉素,由于其具有强大的抑制细菌细胞壁合成的功能,可杀灭绝大部分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抗菌谱比其他任何已研究过的抗生素更为广泛,适用于多种细菌的联合感染和需氧/厌氧菌的混合感染[1].
-
头孢哌酮钠(先锋必)与氧氟沙星存在的配伍禁忌
随着医学科学技术的发展,一些新药不断出现,而新药的配伍在静脉药物配伍"禁忌表"中查不到.先锋必与氧氟沙星在临床上是两种抗菌谱比较广的抗生素,临床上应用普遍,常联合用药用于感染比较严重的患者,先锋必的用法是:用10%葡萄糖200~300 ml加先锋必1~2 g静脉滴注,每日2次,氧氟沙星的用法是:氧氟沙星注射液成人0.2克/次,每日2次.但当输完先锋必,接输氧氟沙星约10秒后,输液管中出现混浊现象(白色糊状)甚至糊状物堵塞针头.由于条件有限,不能证明沉淀物为何化合物.建议:在临床上如病人需联合使用先锋必与氧氟沙星注射液,在两种液体之间换输其他液体过渡,如10%葡萄糖液,以避免药物配伍禁忌反应发生.
-
左氧氟沙星的不良反应及其防治
近几年,新喹诺酮类抗菌药发展非常迅速,因其有效抗阴性杆菌和阳性杆菌的抗菌谱和临床疗效较为肯定等优点,已经成为临床应用的重要药物[1].其中的代表药物左氧氟沙星因其较强的抗菌活性而被广泛应用,但其副作用也不能忽视,本文通过临床观察,对其中的常见及少见的不良反应和防治措施进行总结,并附48例临床报告分析如下.
-
六种抗真菌药物对酵母菌体外抗菌活性研究
酵母菌(尤其是念珠菌)是引起医院内血流感染的常见病原菌,因其对抗真菌药物的耐药性而致治疗失败已多有报道[1].日益增多的非白念珠菌和曲霉菌引起的系统真菌感染,使得临床经验治疗变得复杂而困难[2].传统的抗真菌药物由于副作用大或抗菌谱窄,在使用中受到限制,新型抗真菌新药如卡泊芬净、伏立康唑在抗真菌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
-
3 236株细菌对头孢美唑和其他10种β-内酰胺药敏感性分析
头孢美唑(cefmetazole)系半合成头霉菌素类,其抗菌谱广,对多种革兰阳性球菌和革兰阴性杆菌及厌氧菌如脆弱拟杆菌具有很好的活性[1~3],我们采用纸片扩散法测定头孢美唑对1993~1996年来本院住院的病人中分离的3 236株菌体外活性,并与其他10种β-内酰胺抗生素作了比较.
-
小妙招教您拌好清凉入夏的凉拌菜
炎炎夏日,糖尿病患者可以多吃凉拌菜.这种方式不仅避免炒菜的高温和油烟,还能有效控制膳食油脂摄入量,凉拌的方式避免过度烹饪,还能大限度地保存蔬菜中的营养素,而且改善食欲,是糖尿病患者清凉入夏的极好选择.夏季凉拌菜佳伴侣[大蒜] 这是凉拌菜少不了的调味料,制作凉拌莱时用一点蒜不仅能够提香,而且是杀菌的好帮手,大蒜中的含硫化合物抗菌作用很强,抗菌谱广泛,能够预防腹泻.大蒜含的大蒜素具有抗氧化、调脂、降压等功效,因此每天吃点蒜好处多.
-
蒜素联合亚胺培南对耐碳青霉烯类抗生素鲍曼不动杆菌体外抗菌活性研究
鲍曼不动杆菌是目前临床上常见的条件致病菌,其耐药性特别是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耐药性近几年来增长迅速[1],甚至出现了只对黏菌素敏感而其他抗生素均耐药的菌株[2],如何有效治疗多重耐药的鲍曼不动杆菌成为目前临床上一项重要的课题.大蒜素(allicin)又名大蒜新素,化学名为二烯丙基三硫化物,是从蒜的球形鳞茎中提取的挥发性油状物,是大蒜的主要有效成分.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大蒜素的化学性质、药理作用和临床疗效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证明大蒜素杀菌力强,抗菌谱广[3].本研究对大蒜素在抑制多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效果进行了初步探讨,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
抗真菌药物研究进展
自第一个抗真菌药物--灰黄霉素于1937年问世以来,人类与真菌之间的斗争持续了70余年.近年来,随着糖尿病、HIV感染、器官移植以及肿瘤化疗等免疫低下宿主不断增加,真菌感染,尤其是深部真菌感染发生率明显上升.早期开发的抗真菌药物,如灰黄霉素、克霉唑等,因毒性大、抗菌谱窄、穿透力差,主要用于局部用药.后期开发的新型抗真菌药物,如氟康唑、伊曲康唑、伏立康唑等,在抗菌活性、抗菌谱、安全性以及生物利用度等方面都有了明显改善,目前在临床上正广泛使用.但抗真菌药物的大量应用不可避免地引起真菌耐药性的增加,而且目前临床上可供选择的安全、广谱、高效的抗真菌药物有限.因此,开发新型抗真菌药物势在必行.本文就抗真菌药物做一简单介绍.
-
创伤后骨髓炎53例病原菌谱特点
目的 分析创伤后骨髓炎患者的病原菌谱特点及其药物敏感性,指导临床预防和治疗.方法 收集自2011-10-2016-07诊治的53例创伤后骨髓炎感染处分泌物及术中标本进行病原菌培养,阳性标本进一步完善病原菌鉴定及药敏试验.结果 53例病原菌培养结果阳性40例,阴性13例,阳性率75.47%.送检标本190个,阳性标本131个,标本阳性率68.95%.单种病原菌感染27例(67.50%),混合感染13例(32.50%).培养出病原菌18种(共88株),革兰氏阴性菌45株(51.14%),革兰氏阳性菌42株(47.73%),真菌1株(1.14%).药敏试验结果回报多重耐药菌(MDR)23株(26.14%),1株肺炎克雷伯菌存在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耐药机制,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7株.结论 创伤后骨髓炎患者以单一病原菌感染为主,检出病原菌中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数约各占一半,但MDR和耐药性均有所增加,应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合理选择抗菌药物.
-
喹诺酮类药物不良反应文献综述
1962年合成了萘啶酸,从此开启了喹诺酮类药物的研发应用大幕,近几十年来,喹诺酮类药物迅速发展,现已经研究到第4代。第1、2代因抗菌谱窄,不良反应多,疗效欠佳等原因已很少使用[1]。目前使用的大部分是第3、4代药物。喹诺酮类药物具有抗菌谱广、给药方便、抗菌效果好等优点,但是使用过程中也不断呈现一系列的不良反应[2]。本文以喹诺酮、不良反应为关键词,查找国内外近期文献资料库,将查得的文献进行整理统计,总结近期喹诺酮类药物的不良反应情况并分析探讨原因。共查得近期文献142篇,统计文献中涉及到的喹诺酮类药物的不良反应,现综述如下。
-
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的不良反应
头孢菌素类(cephalosporins)抗生素是从头孢菌素的母核7-氨基头孢烷酸(7-ACA)接上不同侧链而制成的一类广谱半合成的抗生素,按其开发年代的先后、抗菌作用特点、临床作用不同和对β-内酰胺酶的稳定性而分为1、2、3、4代头孢菌素.尽管本类抗生素具有抗菌谱广、杀菌力强、对胃酸及β-内酰胺酶稳定,过敏反应少(与青霉素仅有部分交叉过敏现象)等优点.但随着临床的广泛应用,其不良反应报道也逐渐增多而引起广泛关注.目前国内文献中有关头孢菌素类抗生素不良反应的报道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
新型甘氨酰环素类药物——替加环素
替加环素是新一代广谱活性的静脉注射用四环素类抗生素.由于在中央骨架侧链上第9位以D环甘氨酰环代替N-烷基-甘氨酰氨基的独特结构,目前已知可引起耐药的机制如β-内酰胺酶[包括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靶位修饰、四环素类抗生素相关外排以及核糖体保护作用等均对其无影响,因此具有更强的抗菌活性和更广的抗菌谱.该药于2005年6月被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批准用于复杂腹内感染(cIAI)和复杂皮肤和皮肤软组织感染(cSSSI)的治疗.
-
克林霉素磷酸酯作为急诊外伤感染预防性用药的安全性观察
医院急诊外伤感染通常起病急,严重危及患者生命,故选择一种敏感、有效、安全、不良反应少的抗菌药物致关重要。克林霉素磷酸酯注射液为半合成的克林霉素衍生物,其抗菌谱、抗菌活性及治疗效果与林可霉素相同,但脂溶性、渗透性优于林可霉素[1]。本文回顾性分析2011年3月至2012年3月本科采用克林霉素磷酸酯作为急诊外伤感染预防性用药的临床情况,现报道如下。
-
急性阑尾炎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
目的 了解医院阑尾炎围手术期使用抗菌药物情况,探讨其联合使用的合理性.方法 随机抽取2011年1月阑尾炎患者病历32份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手术病例26例,抗菌药物使用率100.0%,单联、二联、三联使用率分别为3.8%、61.5%、34.6%,病原学检查送检率为19.2%,阳性率80.0%,检出细菌有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产碱菌属、摩氏摩根菌;平均住院日为6d,抗菌药物平均使用为6d,所占药费比例平均为63.4%,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6.9%.结论 抗菌药物使用率高于医院等级晋升要求,联合用药存在抗菌谱重叠、未覆盖致病菌等不合理使用现象.
-
医院急诊处方抗菌药物使用合理性的分析
目的 了解医院抗菌药物使用的近况.方法 抽取2011年2月28日急诊处方216张,针对抗菌药物的处方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含有抗菌药物的急诊处方139张,使用率为64.8%,抗菌药物处方含有1~3种抗菌药物分别为114、23、3张,分别占抗菌药物处方的81.4%、16.4%、2.1%,静脉用药占67.1%,口服给药占30.0%,结果表明,抗菌药物使用率高,静脉给药比例高,经验性抗菌药物的使用指征不明确,联合应用抗菌谱相重叠.结论 抗菌药物的针对性应用是提高处方合格率有效的方法之一.
-
氨氯西林钠致血小板减少症4例
注射用氨氯西林钠(商品名爱罗苏,山西博康药业有限公司生产)是氯唑青霉素和氨苄青霉素的合成物,而氯唑青霉素和氨苄青霉素为β-内酰胺类半合成青霉素,它们具有抗菌谱广、抗菌作用强、副作用较小等优点,因此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各种感染性疾病,但药物的副作用也随之增多。为此,我们将氨氯西林钠所致的4例血小板减少症报道如下。
-
头孢硫脒治疗小儿急性细菌感染性疾病疗效观察
头孢硫脒(Cefathiamidine)是我国研制并应用于临床的第一代头孢菌素[1],具有抗菌谱广,抗菌作用强,血浓度高,组织分布广,临床疗效好,副作用少等优点.2001年7月~11月,由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组织北京儿童医院等5所医院儿科对应用广州白云山总厂生产的注射用头孢硫脒(商品名仙力素)[批号0106041],进行了多中心开放临床观察,以观察该药用于小儿急性感染性疾病的疗效、安全性等,结果报告如下.
-
兔玻璃体腔注射国产美罗培南的药代动力学研究
美罗培南(meropenem)系新一代碳青霉烯类广谱高效抗生素.国产美罗培南的抗菌谱、抗菌活性与国外的基本一致,对多数细菌性眼内炎常见致病菌均有较强的抗菌活性[1,2].在视网膜毒性研究中,我们观察到兔玻璃体腔注射国产美罗培南1.25 mg后在视网膜电图、光镜、电镜检查中均未出现异常改变[3].我们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观察注药后房水和玻璃体中药物浓度变化,计算药代动力学参数,为眼内合理用药提供实验依据.
-
头孢派酮引起出血16例临床分析
头孢派酮为第三代头孢菌素,抗菌谱广,对G+菌及G-菌均有作用,其毒性低,不良反应少,临床广泛用于各种感染的治疗.由于其副作用小,临床医生常加大剂量,大家对其引起过敏的副作用较为熟悉和重视,而引起出血这方面,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尤其引起大出血的报道较少.笔者收治16例头孢派酮引起出血的病例,现介绍如下:
-
抗真菌药物与真菌感染诊治现状
1新抗真菌药研究方面1.1国际方面由于现有抗真菌药物或毒性大、或抗菌谱窄、或易产生耐药,临床迫切需要新的有效药物.各国进行了大量筛选研究,探索具有新结构与新作用机制的物质.研究的热点集中在寻找β-1,3-葡聚糖合成酶抑制剂.该酶是真菌细胞壁的主要成分,哺乳动物没有细胞壁,因此β-1,3-葡聚糖合成酶抑制剂对真菌具有良好的选择性毒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