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祛湿止痒洗剂的质量控制

    作者:李砚章;郑光明

    目的:建立祛湿止痒洗剂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定性鉴别苦参、白鲜皮、黄柏.结果:祛湿止痒洗剂波层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薄层色谱同一位置显相同颜色斑点.结论:该质控方法简便准确、灵敏度高,可用于祛湿止痒洗剂的质量控制.

  • 自拟白鲜皮汤治疗外阴鳞状上皮增生32例临床分析

    作者:张志晓

    1997年7月~2005年8月,我院采用自拟白鲜皮汤治疗女性外阴鳞状上皮增生症,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告结如下.

  • 白鲜皮水提液的杀菌效果观察

    作者:陈羽;徐威;马淑坤;徐世义

    白鲜(Dictamnus dasycarpus Turcz)为芸香科白鲜属植物,生长于山坡丛林中,我国辽宁、甘肃、陕西、安徽、河北等省均有分布.白鲜的干燥根皮即为传统中药白鲜皮,具有抗菌抗癌、祛风解毒、清热燥湿等作用,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湿热疮毒、黄水淋漓和湿疹等,并对心血管及血液病有一定的疗效[1,2].本研究以白鲜皮水提液作为研究对象,对其杀菌效果进行了实验室观察.

  • 治鹅掌风验方

    作者:宝廷

    方药组成:蛇床子、苦参、百部、地肤子、明矾、木槿皮、藿香、苦楝皮、白鲜皮各20克,大风子、川椒、石榴皮、蜂房各15克,陈醋1000克.痒甚加防风20克,干燥皲裂加白芨、当归各15克.

  • 白鲜皮中白鲜碱的分离及抗炎活性

    作者:时东方;郑梅竹;赵立春;张红晶;李丽;刘春明

    目的:提取分离白鲜碱单体,对白鲜皮醇提物及白鲜碱单体进行抗炎效果检测.方法:采用高速逆流色谱分离的方法分离得到白鲜碱单体;利用小鼠耳廓肿胀及小鼠腹腔毛细血管渗透性实验确定待试物抗炎活性.结果:选择正己烷-乙酸乙酯-乙醇-水(1∶1∶1∶1)溶剂系统对白鲜皮醇提物进行分离,经HPLC检测,所分离白鲜碱纯度达98%.白鲜皮粗提物的各剂量组可显著抑制由二甲苯引起的小鼠耳廓肿胀,抑制率分别为44.26%,52.46%,44.26%,差异显著(P<0.05);白鲜碱中剂量组对小鼠耳廓肿胀亦有抑制作用,抑制率为25.00%,且差异显著(P<0.01);但在抑制醋酸致小鼠腹腔毛细血管渗透性增高方面,低剂量组效果不明显.结论:高速逆流色谱分离白鲜碱,简单快速易于操作,且具有较好的分离效果;白鲜皮醇提物及白鲜碱单体具有很好的抗炎作用,不同抗炎模型对抗炎效果表现出一定的差异性.

  • 白鲜皮饮片-标准汤剂-配方颗粒的HPLC指纹图谱相关性分析

    作者:冀艳花;高晗;常云凤;李雪利;马浩;孙福仁;李军山

    目的:建立白鲜皮饮片-标准汤剂-配方颗粒的HPLC指纹图谱,对其质量相关性进行评价.方法:采用HPLC,InertSustain C18色谱柱(4.6 mm×250 mm,5μm),以乙腈-水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检测波长228 nm;流速1.0 mL·min-1,柱温30℃.以对照指纹图谱对白鲜皮饮片-标准汤剂-配方颗粒进行相关性评价.结果:白鲜皮15批饮片、标准汤剂、配方颗粒指纹图谱呈现了10个共有峰,且具有良好的相关性.此外,从10个共有峰中指认出白鲜碱、黄柏酮、梣酮3个化学成分.结论:建立了白鲜皮饮片、标准汤剂、配方颗粒的指纹图谱,全面反映了三者的多组分情况,为白鲜皮配方颗粒质量标准的建立及其全程质量控制提供了参考.

  • HPLC法测定白鲜皮中白鲜碱的含量

    作者:张玲;李云涛;王丽娜;栾杰

    目的:测定白鲜皮中自鲜碱的含量.方法:样品加甲醇回流提取60 min,提取液蒸干,定容于25 mL容量瓶.采用HPLC法测定白鲜皮中白鲜碱的含量,使用C18色谱柱,乙腈.水(37:63)为流动相,检测波长228nm,流速1mL·min-1,柱温40℃.结果:白鲜碱线性范围0.05~1.2μg,r=0.999 7,平均回收率为99.9%.结论:样品处理方法合理,方法学考察符合定量要求,结果准确,可用于白鲜皮中白鲜碱的含量测定.

  • 痔血胶囊肝毒性药物因素分析

    作者:范琼尹;赵保胜;张晶璇;李品;贾旭;王停

    目的:通过均匀设计法安排大鼠长期毒性拆方实验,比较痔血胶囊5种拆方对大鼠肝毒性的影响,寻找引起痔血胶囊肝毒性的药物因素.方法:Wistar大鼠,雌雄各半,随机分为正常组、痔血胶囊1~5号拆方组,灌胃给予相应的药物,连续给药30 d.末次给药后,取材测试大鼠血清的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碱性磷酸酶(ALP),总胆红素(TBIL),y-谷氨酰转移酶(GGT)等指标情况,并同时观察各组大鼠肝脏色泽、质地、肿块等形态情况,摘取肝脏和脑,计算肝脏绝对质量、脏器系数;取肝脏大叶同一部位肝组织,做苏木素-伊红(HE)染色后进行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与正常组比较,痔血胶囊各拆方组一般状况良好,血清生化学检测拆方5号组GGT显著升高(P<0.01),拆方3,4,5号组肝脏绝对质量、脏器系数明显升高(P<0.05,P<0.01),肝脏组织病理学主要表现为肝小叶周边带肝细胞小泡型脂肪变性;根据肝脏脂变评分回归分析,白鲜皮可能为痔血胶囊肝毒性的主要药物因素.结论:建立一种新的中药安全性评价模式,发现潜在毒性中药,为今后完善中药安全性基础数据提供支撑,同时指导临床安全用药及中药新药研发.

  • HPLC法对不同来源白鲜皮中白鲜碱含量的测定

    作者:马光;吕文军;柏学敏

    目的 研究不同地区自鲜皮药材及饮片中白鲜碱的含量.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为Agilent C18(150×4.6nm,5μm),流动相为甲醇.水(55:45);检测波长236 nm.结果 加样回收率为99.57%:RSD为0.51%:相关系数r=0.9999;不同地区的白鲜皮药材与白鲜皮饮片白鲜碱的含量范围为0.10~0.33 mg·g-1.结论 不同地区白鲜皮药材与相应饮片白鲜碱含量基本相同.

    关键词: HPLC 白鲜皮 白鲜碱
  • RP-HPLC测定白鲜皮中梣酮含量

    作者:原春兰;杨得锁

    目的:建立RP-HPLC测定白鲜皮中梣酮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RP-HPLC,色谱条件:分离柱AT-LICHROM C18(4.6 mm×250 mm),流动相甲醇-水(70:30),检测波长240 nm,柱温25℃,流速0.5 mL·min-1.结果:0.018~0.18 mg·mL-1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98.9%,RSD 1.2%(n=4).结论:该方法简便、快速、重复性好,适用于白鲜皮中梣酮的定量分析.

  • RP-HPLC同时测定白鲜皮中3种活性成分的含量

    作者:杨晓娟;刘艳芳;鲍忠;姜勇;屠鹏飞

    目的:建市同时测定白鲜皮中白鲜碱、黄柏酮和梣酮含量的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为中药白鲜皮标准的制定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甲醇热回流提取,以Kromasil C_(18)(4.6 mm×250 mm,5 μm)为固定相,甲醇-水(60:40)为流动相,检测波长236 nm,流速1 mL·min~(-1),柱温为25℃.结果:该3种成分分离良好,线性范围依次为0.002 1~0.106 0,0.020 1~0.920 0和0.010 2~1.020 g·L~(-1),加样回收率分别为100.5%,99.2%和100.2%.结论:本方法操作简单、快捷、重现性好、准确率高,可用于白鲜皮药材的质量控制.

  • 基于特征碎片离子的质谱导向策略用于中药白鲜皮中喹啉类生物碱成分的追踪分离

    作者:郭茜茜;毕启瑞;汪哲;谭宁华

    白鲜皮作为一味传统中药,常应用于中药复方、临床以及实验研究中.喹啉类生物碱为其中一类主要活性成分,具有抗肿瘤、抗炎、抗菌、抗氧化、抗血小板聚集等多种活性.该研究首先对白鲜皮中生物碱成分进行化学分离,得到8个喹啉类生物碱(1~8),发现常规化学分离手段已难以再分离得到喹啉类生物碱成分,期望通过建立质谱分析策略用于指导靶向性获得白鲜皮分离剩余部分Fr.8中更多喹啉类生物碱成分.该研究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离子源串联质谱(UPLC-ESI-MS/MS),以白鲜皮中分离得到的8个喹啉类生物碱为对照品,研究该类成分的裂解规律,基于其特征离子m/z 200建立母离子扫描策略,再用于剩余部分Fr.8中喹啉类生物碱的靶向分析与分离,终又得到2个喹啉类生物碱8-methoxyflindersine (9)和N-metilatanina(10),其中化合物10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结果表明,该方法不仅能快速、灵敏地对白鲜皮中喹啉类生物碱成分进行分析,还能够有效指导目标化合物的分离.

  • 妇康洗剂中大黄素的测定

    作者:倪惠媛;吴渊;刘艳;竺叶青;朱帅

    本院应用的妇康洗剂是由大黄、黄芩、蛇床子、白鲜皮与八角莲等纯中药组成的妇科外用洗剂,具有清热解毒,抗菌消炎,止痒止痛,凉血活血等功效,临床使用证明,该洗剂对各种原因引起的妇女外阴瘙痒、白带增多、阴道及宫颈充血等均有显著的疗效.大黄为该洗剂的君药,主含蒽醌类衍生物[1],大黄素(emodin)为其主含的游离蒽醌之一.大黄素的测定方法有比色法[2],TLC-UV法[3],TLCS法[4~6]等.本文对妇康洗剂所含大黄素行薄层层析鉴别,并采用双波长薄层扫描法[4~6]测定大黄素的含量,测定结果为制定本制剂的质量标准提供科学依据.

  • 中药外洗治疗肛周湿疹60例临床对比观察

    作者:寇玉明

    肛周湿疹是一种常见的过敏性皮肤病,其病变多局限于肛门口及其周围皮肤,临床以瘙痒、局部分泌物增多、皮疹呈多形性,易复发为主要特点,皮损可呈局部皮肤潮红、丘疹、渗液、糜烂、瘙痒剧烈,或皮损表而粗糙、肥厚、苔藓样变、色素脱失等表现.中药外洗由白鲜皮、地肤子、蛇床子、百部、生地、生甘草、赤芍、川芎等中药组成,具有清热利湿,活血止痒之功效,在临床使用中对肛周湿疹具有确切的疗效.为了进一步明确其具体疗效,我院于2004年8月~2007年2月对180例肛周湿疹患者进行了系统的临床观察.

  • 基于整合证据链的白鲜皮粉末致肝损伤病例实验研究

    作者:黄奕雪;郭玉明;周永峰;章从恩;景静;刘士敬;张娜娜;宋经元;肖小河

    针对白鲜皮可能导致肝损伤的问题,该文对1例典型的单独服食白鲜皮粉末导致肝损伤病例进行临床和实验室系统研究.按照《中草药相关肝损伤临床诊疗指南》推荐的整合证据链方法对该病例进行诊断研究.通过临床病史、生化学和影像学等检查,排除基础疾病以及病毒性、自身免疫性、酒精性等易混淆肝病对诊断的影响;通过服药史调查,排除其他药物对诊断的影响,该患者仅服食1种药物,怀疑该患者为"白鲜皮粉末"导致药物性肝损伤.进一步按照《中国药典》对患者服食药物进行质量检查,符合白鲜皮项下规定;采用DNA条形码鉴定,ITS2序列BLAST比对,与植物白鲜Dictamnus dasycarpus相似度为100%;检测外源性有害物质,重金属、农残、微生物毒素均未超过相关标准的规定;采用液相高分辨质谱联用仪及Agi-lent Fake TCM-Drugs数据库检查,未发现化学药物添加.综上,确定该病例为单独服用白鲜皮粉末(15 g/日,超过药典规定用量)导致药物性肝损伤.该文按照《中草药相关肝损伤临床诊疗指南》,从临床到实验室系统检查,确认了1例单独服食白鲜皮粉末致药物性肝损伤的典型病例,为后续研究白鲜皮及其相关制剂的肝损伤风险提供了直接和可靠证据.

  • 补骨脂外用治疗外阴营养不良

    作者:张新

    补骨脂,辛、苦、大温,归脾肾经,口服具有壮阳补肾,固精缩尿,温脾止泄之功效.近年来,笔者在临床中以补骨脂为主外用,治疗外阴营养不良28例,取得较好疗效.其方法是,将补骨脂50g,丹参20g,百部10g,白鲜皮20g,皂角5g,浸泡30分钟,文火水煎10分钟,取药汁1000ml,坐浴20分钟,每天1次,每剂药用2~3次,5剂为1个疗程,经3个疗程治疗,痊愈21例,好转7例.

  • 乌梅治疗荨麻疹

    作者:于海平

    乌梅酸平,功效敛肺涩肠生津安蛔.笔者临床以乌梅为主与祛风燥湿凉血药配伍组方治疗荨麻疹等疾病,效果颇佳.处方:乌梅15g,苍术15g,苦参10g,白鲜皮20g,柴胡10g,牡丹皮10g.

  • 中药治疗皮肤黑癍1例

    作者:郎维卓;齐艳杰

    张某某,女,47岁,1997年5月30日初诊。患者自述1个多月前无明显诱因皮肤起黑色癍点,日渐加重。曾在某临床学院诊查。病理报告:表皮角质疏松,真皮乳头层血管周围少量淋巴细胞浸润,伴较多之噬色素细胞。曾服诸多脱敏药,病症无好转。诊见:面部呈紫黑色,四肢、躯干皮肤满布散在性圆形黑癍,大小不等,以四肢尤多。小癍点与皮肤平,大癍略高出皮肤,癍之轮廓清晰,大癍直径约1.5cm,皮肤奇痒,正常皮肤处起白屑。同时伴见头痛口干,胸闷气短,心烦易怒,舌紫暗、苔薄黄而干,脉弦细。仔细询问病史,患者曾于2个月前做过FEA6油染发。综合考虑,患者素体忧思过度,抑郁不遂,日久化火,燥热伤阴;气滞伤脾,血虚不华,瘀而不畅,终致火燥瘀滞而成本病。治疗以行气化瘀,清热润燥,解毒止痒为法。处方:当归20g,柴胡15g,赤芍15g,牡丹皮15g,红花10g,郁金15g,香附15g,党参20g,黄芩15g,天花粉25g,黄连10g,紫草15g,白鲜皮15g,地肤子15g,紫花地丁20g,甘草6g,4剂,水煎服,每日1剂。

  • 白鲜皮对急性微循环障碍大鼠血管内皮分泌的细胞因子和黏附分子表达的影响

    作者:杨骥;张毅;杨雪

    目的观测实验性急性微循环障碍大鼠血管内皮分泌的细胞因子和黏附分子表达情况及白鲜皮对其的作用.方法以腹腔注射肾上腺素,冰水浸泡的方法制备SD大鼠急性微循环障碍模型,通过酶联免疫方法和硝酸还原酶法分别检测血清中的内皮素-1(ET-1)、P-选择素(P-selection)、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一氧化氮(NO).结果造模后模型组血清ET-1表达显著增加(P<0.05),NO表达减低(P<0.05);P-selection表达显著增加(P<0.01),且与ET-1的表达呈正相关性;VEGF表达增加(P<0.01);白鲜皮治疗高剂量组ET-1减低(P<0.01),NO增加(P<0.05);白鲜皮低、中、高剂量组P-selection、VEGF都显著减低(P<0.01).结论该实验性急性微循环障碍模型存在血管内皮功能障碍,存在血管舒缩功能的紊乱、通透性的增加和黏附分子的异常表达.而白鲜皮治疗组有显著的改善作用,表明白鲜皮可保护血管内皮功能.

  • 二月兰籽水煎剂对白鲜皮所致小鼠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

    作者:战奕巍;徐子茜;郭新慧;李荣佳;沈金平;许旭东;张宝旭

    目的:研究新天然药物二月兰籽对传统中药白鲜皮所致小鼠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连续4 d,小鼠ig给予二月兰籽水煎剂36,54和72 g·kg-1。第4天给药后3 h,ig给予白鲜皮水煎剂70 g·kg-1,24 h后麻醉小鼠,内眦静脉取血,取肝组织。测定血清中谷丙转氨酶(GPT)、谷草转氨酶(GOT)和乳酸脱氢酶(LDH)的活性;测定肝组织中丙二醛(MDA)、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和氧化型谷胱甘肽(GSSG)的含量,计算GSH/GSSG比值。肝组织病理切片,经HE染色后于光学显微镜下观察病理变化,并对病理图片进行坏死和变性组织面积半定量分析。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白鲜皮模型组血清GPT,GOT和LDH活性分别升高500,140和40倍(P<0.01);二月兰籽水煎剂能明显降低白鲜皮水煎剂引起的血清GPT,GOT和LDH活性的升高(P<0.05,P<0.01),其中二月兰籽水煎剂36,54和72 g · kg-1组血清GPT水平分别下降62%,75%和99%,GOT水平分别下降70%,82%和98%,LDH水平分别下降55%,75%和96%。白鲜皮模型组肝组织MDA含量为(1.39±0.58)μmol·g-1组织,较正常对照组升高近10倍(P<0.01);GSH/GSSG比值为3.53±1.27,较正常对照组下降约40%(P<0.01);二月兰籽72 g · kg-1组肝组织MDA含量为(1.09±0.29)μmol·g-1组织,较白鲜皮模型组下降22%(P<0.05);二月兰籽水煎剂组GSH/GSSG比值较白鲜皮模型组分别升高47%,42%和54%(P<0.05)。对各组肝组织进行病理检查,正常对照组和二月兰籽水煎剂72 g·kg-1组未见明显肝损伤,白鲜皮模型组肝损伤面积达总面积的(64.1±8.5)%,二月兰籽水煎剂36和54 g·kg-1组肝组织损伤面积均较白鲜皮模型组减少,分别为(37.5±7.1)%和(20.0±0.8)%(P<0.01)。结论二月兰籽水煎剂对白鲜皮所致小鼠急性肝损伤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147 条记录 1/8 页 « 12345678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