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门脉高压征的药物治疗
门脉高压征是消化系统常见疾病之一,为肝硬化所致,严重胃底、食道静脉曲张破裂出血为并发症.据有关资料验证,如门脉高压征患者门脉压力梯差<12mmHg时,曲张静脉破裂出血机率极小.
-
血管加压素的心血管效应与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血管加压素在临床上又称为精氨酸血管加压素、垂体后叶加压素,属于临床常用的抗利尿激素之一,可有效促进血管收缩,具有较显著的抗利尿作用,该药物主要是通过直接刺激平滑肌V1受体而发挥药效,主要作用为调节机体的渗透压,对保持心血管稳定、维持血流动力学以及维持内环境稳定具有较积极的意义.同时,有研究显示,该药物可在一定程度上调节机体的中枢神经系统、认知功能、记忆功能等.目前,临床常将其用于治疗各类疾病中,其中以心血管疾病较为常见.由于血管加压素的作用机制较复杂,为便于临床更好运用血管加压素,有必要对血管加压素的相关知识进行分析研究.本文将对血管加压素进行分析和综述,主要对血管加压素的作用机制以及血管加压素对严重低血压、心肺复苏、血管扩张性休克、门脉高压征等疾病的应用效果进行详细分析,以此为临床应用血管加压素提供依据.
-
门脉高压征门奇静脉断流术后胃破裂的防治
目的:探讨门奇静脉断流术后胃破裂的原因和防治措施.方法:回顾分析1995.1~2003.2月我院65例门脉高压征行门奇静脉断流术+脾切除术后胃破裂的患者.结果:65例患者中2例患者术后发生胃底破裂,1例经二次开腹修补破裂口痊愈,后因肝功能衰竭死亡,另一例二次术后痊愈出院,随访至今无严重并发症出现.结论:门奇静脉断流术+脾切除术中离断脾胃韧带时尽量靠脾侧切断韧带,近胃侧断端贯穿缝扎并包埋于浆膜腔内,术后持续胃肠减压,同时给予止酸保护胃粘膜药物治疗,可有效防止该并发症的发生.
-
肝硬化诊断与鉴别诊断
1 肝硬化诊断典型患者诊断并不困难,诊断要点如下[1]:(1)有病毒性肝炎、长期饮酒、血吸虫病、营养障碍、中毒性肝炎及慢性肠道感染史等.(2)多有肝掌、蜘蛛痣、黄疸等肝功能减退的表现及脾大、食管-胃底静脉曲张、腹壁静脉曲张、腹水等门脉高压征象.(3)肝脏质硬有结节感.
-
1例原位肝移植病人的围手术期护理
我院于2005年12月成功的施行了首例原位肝移植手术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病人,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1 病例介绍病人,男57岁,自诉5年前因"肝硬化、门脉高压征"在外院行TIPS治疗时彩超检查发现肝脏有两处实性占位,查AFP示:700 μg/mL,诊断为"原发性肝癌、脾功能亢进",遂在外院行脾脏栓塞术,肝癌介入化疗11次,后行彩超检查发现肝脏有三处实性占位,与前相比明显 增大,故来我院要求行肝移植.
-
经腹应用吻合器联合门奇断流32例报告
我院自1992年10月~2002年11月共收治门脉高压征,食管胃底静脉典张(EV)破裂出血病人32例.均采用经腹脾切除加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再以GF-I型(28#)吻合器行食管下段横断再吻合术(EST),治疗门脉高压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大出血32例.
-
多排螺旋CT诊断布加综合征的应用价值
布加综合征(Budd-Chiari syndrome,BCS)是由肝静脉和(或)下腔静脉阻塞引起肝静脉回流障碍的一类疾病,临床上常以腹痛、肝肿大、压痛及腹腔积液或下肢水肿、下肢静脉曲张等为主要表现,临床较为少见,易误诊误治,预后凶险.病理上主要以肝细胞淤血坏死为病理基础的肝后型门脉高压征,可伴有下腔静脉高压征[1-3].既往影像学数字血管减影(DSA)技术在此方面的研究有过报道[4,5],但因其有创、有辐射、费用昂贵等使其应用于临床明显受限.近年来,随着多排螺旋CT(MSCT)的飞速发展,使其在BCS诊断中的价值越来越受到重视旧.本研究通过回顾性分析20例BCS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结合其MSCT平扫及增强的影像学表现,旨在探讨MSCT对BCS诊断及临床治疗前的应用价值.
-
心得安、脑益嗪、心痛定治疗肝硬化门脉高压疗效观察
1996年1月~1998年4月,我们对常用肝硬化门脉高压药--心得安、脑益嗪、心痛定的疗效进行了观察,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均为我院收治的肝硬化患者,且新超有门脉高压征象,门静脉主干>1.3cm,脾门区脾静脉>1.00cm;有门脉高压的体征,腹壁静脉曲张.肝硬化的诊断依靠临床及辅助检查,共150例,随机分成5组,各组门脉高压情况相近,具有可比性.
-
肝源性溃疡63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肝源性溃疡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63例肝源性溃疡患者临床资料.结果 肝源性溃疡以上腹痛多见但缺乏规律性;胃溃疡多于十二指肠溃疡;肝源性溃疡的发生与肝功能损害及食管静脉曲张程度呈正相关(P<0.01).结论 肝源性溃疡症状不典型,发生率高,其发生与肝功能分级及门静脉高压密切相关,难治愈,及时正确诊治肝源性溃疡,可降低病死率.
-
犬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征食管静脉曲张模型的建立及评价
目的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动物模型的建立,对研究如何预防和治疗门脉高压征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目的 在于建立犬门脉高压征食管静脉曲张动物模型并加以评价,为下一步探索临床治疗方法 提供可靠、稳定的模型动物.方法 10条健康成年雄性杂种犬为研究对象,以胆总管结扎术加CCl4法建立门脉高压征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动物模型.同时采用一系列的检查方法 加以评估.结果 10犬存活8条,经胃镜检查证实,所有存活动物均形成食管静脉曲张,其中轻度2例.中度4例,重度2例.与术前相比,肝功能显著异常,门静脉压力明显升高,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门脉高压性胃病达58%.结论 本组方法 简单易行,模型质量可靠,制备周期明显缩短.该方法 可形成稳定的肝硬化门脉高压征食管静脉曲张模型,可用于该方面的相关研究.
-
1例脾亢进引起的三系减少病例分析
不明原因的三系减少的老年病人收入内科,入院后因各种原因未行骨髓穿刺,故病因未明确.如血液病引起的三系减少,像再生障碍性贫血,以及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等.如脾亢引起的三系减少,有肝硬化病史,以及门脉高压征象等.可查上腹部B超明确.
-
彩色多普勒超声监测硝酸甘油对门脉高压征门脉血流动力学影响
本文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监测30例,按child-pugh评分,分级A、B、C级各10例,门脉高压征患者含化0.5mg硝酸甘油(NG)前后门脉主干内径、平均血流速度和血流量,比较用药前后NG对门脉高压各级患者门脉血流的影响.
-
肝源性溃疡100例分析
慢性肝病患者,特别是肝硬化伴门脉高压征患者,发生胃或十二指肠溃疡称肝源性溃疡(Hepatogenic ulcer,HU).HU是肝硬化的主要并发症之一,由于肝硬化症状突出常常掩盖了溃疡的临床表现,临床容易漏诊、误诊,因而延误治疗.
-
手术治疗胃肠肿瘤合并肝硬化门脉高压征
目的 总结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征合并胃肠肿瘤患者围手术期处理经验.方法 对合并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征行手术治疗的胃肠肿瘤患者资料进行临床分析.结果 术前对肿瘤尽可能准确分期,并准确评估肝功能和门静脉高压征的程度,以便制定合理、周密的手术方案,包括胃肠道肿瘤的手术范围,如姑息性切除、根治性切除或扩大根治术等,以及是否必须同期行门静脉高压征的手术.结论 对合并有门静脉高压征的胃肠肿瘤患者,正确掌握其手术适应证和时机,加强围手术期处理,以降低病死率和并发症的发生率.
-
消化道出血致顽固性呃逆治疗(附50例疗效分析)
我院自1994~1999年共收治消化道出血所致顽固性呃逆50例,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50例中男35例,女15例,年龄均在24~68岁,平均年龄46岁.1.2 消化道出血的原因胃十二指肠溃疡出血28例,门脉高压征出血6例,出血性胃炎8例,胃癌出血6例,肝肿瘤致出血2例.
-
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急诊内镜下硬化剂注射治疗体会
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是肝硬化门脉高压征凶险的病发症,沿用的保守和手术治疗均未能解决这问题.自1939年瑞典医生Crafoord和Frenekuer首先报道了经内境注射硬化剂治疗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以来,随着内镜的发展和一些有效硬化剂的问世,现已发展成为治疗食管曲张破裂出血的首选方法,其止血的成功率达97%[1],而被众多的临床医生所采用.我们于2006年1月及3月应用此种方法成功地抢救了2例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病人.以下为相关的临床资料及体会.
-
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门脉高压症并消化道大出血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在门脉高压症并消化道大出血患者的的应用效果,分析其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6年5月治疗的门脉高压症并消化道大出血患者45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25例和对照组20例,对照组采取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进行治疗,实验组采取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实验组治疗后治愈率为96.0%,病死率为4.0%,手术止血率为92.0%,术后再出血率为8.0%,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6.0%;对照组分别为65.0%、35.0%、60.0%、40.0%和45.0%,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在门脉高压征并消化道大出血的应用效果显著,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
不同用量生长抑素治疗门脉高压征出血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常规剂量和加倍剂量生长抑素在门脉高压征所致食管、胃底静脉破裂出血中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48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24例),常规剂量生长抑素(Ⅰ组)250μg缓慢静脉推注约4 min后以250μg/h,静脉滴注,维持72 h;加倍剂量生长抑素(Ⅱ组)即生长抑素250μg缓慢静脉推注约4 min后以500μg/h静脉滴注,维持72 h.结果 两组在治愈率上差别无统计学意义,但常规剂量和加倍剂量的止血时间分别为(14±3)h和(6±2)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用加倍剂量生长抑素比常规剂量治疗门脉高压征所致食管、胃底静脉出血止血时间显著缩短,且药物不良反应无增多.
-
晚期血吸虫病患者寿命与死因调查结果分析
日本血吸虫病是一种严重危害疫区人民身体健康的寄生虫病.晚期血吸虫病(简称晚血)是血吸虫虫卵沉积于肝内、形成内芽肿,导致结缔组织增生而引起血吸虫性肝纤维化和门脉高压征,患者出现腹胀、呕血与黑便,肝脾肿大,腹水等临床症状与体征.虫卵结节沉积于人体结肠引起结肠增殖,年幼感染血吸虫长期不予治疗可以导致侏儒症[1].有研究报道,晚血患者因身体健康损害严重,劳动能力下降或丧失,严重者日常生活不能自理和生命质量显著降低,期望寿命也低于当地平均水平[2,3].为进一步了解晚血在疫区的危害程度、生存率及死亡原因,2005年对江陵县死亡的晚血病例开展了回顾性调查.
-
5例儿童布加综合征介入治疗术的围手术期护理
目的 提高儿童布加综合征介入治疗术的手术效果. 方法 总结近5年来收治的5例儿童布加综合征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经验. 结果 精心护理之后,术后无1例并发症发生. 结论 精心的护理能够提高儿童布加综合征介入治疗术的手术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