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高压氧处理对慢性束缚大鼠行为学和海马区糖皮质激素受体的影响

    作者:麦乃铿;杨晨;孙瑞佼;吕艳;赵津京;潘树义

    目的 观察高压氧(HBO)处理和慢性束缚对大鼠行为学及海马区糖皮质激素受体(GR)表达水平的影响,探讨HBO对慢性束缚大鼠的干预作用.方法 将60只雄性Wistar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单纯束缚组、单纯HBO组、HBO联合束缚组和空白对照组,每组15只.单纯束缚组给予行为限制3 h/d,共21d;单纯HBO组给予2.0 ATA HBO治疗每日1次,共21 d;HBO联合束缚组,每日先后给予HBO处理和束缚处理,共21 d;空白对照组单纯饲养21 d,不做任何干预处理.分别于第1天、第11天和第21天,观察大鼠旷场试验中运动能力(水平得分)及探索行为(垂直得分)的变化,检测第21天海马区GR的表达水平.结果 旷场试验显示,干预第11天,单纯束缚组的水平得分[(131.0±20.6)分]和垂直得分[(26.5±4.6)分]均较空白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与单纯束缚组比较,HBO联合束缚组在第1天到第11天的得分升幅减小(P<0.05).免疫组织荧光染色显示,单纯束缚组海马区GR表达[(0.2187 ±0.0184)%]较空白对照组[(0.2203±0.0140)%]显著减少(P<0.01),HBO联合束缚组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慢性束缚导致大鼠行为能力改变和海马区GR表达减少,HBO能够减轻慢性束缚对大鼠行为学和海马区GR表达的影响.

  • 磁场对抑郁模型大鼠行为学的影响

    作者:刘佳;韩丽莎;胡海;马玉亭;计晶晶;巴图腾格斯

    目的 探讨磁场对慢性不可预知的温和应激(CUMS)模型大鼠行为学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将36只Wistar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模型组、磁场组和对照组,每组大鼠12只.对照组不予任何刺激,常规饲养9周;模型组和磁场组大鼠按照CUMS的方法每日随机给予一种刺激,连续刺激5周.入组5周后,将磁场组鼠置于旋磁机中心,模型组则常规饲养4周.3组大鼠均于入组当天、入组5周后、入组9周后,进行常规、行为学和血尿指标检测.结果 入组5周后,对照组的糖水消耗量为(32.4±16.7)ml/24 h,与模型组的(25.8 ±19.7)ml/24 h和磁场组的(26.2±18.4) ml/24 h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入组5周后和入组9周后,模型组和磁场组大鼠的体重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入组9周后,磁场组大鼠体重显著高于模型组(P<0.05);3组大鼠存活数量比较采用Fisher确切概率法,3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入组9周后,模型组和磁场组旷场、悬尾实验各项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磁场组的穿格次数、理毛时间、悬尾不动时间与模型组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入组5周后,磁场组和模型组尿皮质醇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入组9周后,磁场组血皮质醇含量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400 mT的磁场可减轻慢性应激所致大鼠抑郁状态时行为变化的程度,其机制可能与影响血、尿皮质醇水平有关.

  • 电针对慢性应激抑郁模型大鼠行为学及海马BDNF表达的影响

    作者:王素娥;胡随瑜;张春虎

    目的 观察电针对慢性应激抑郁模型大鼠行为学及海马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表达的影响,初步探讨电针治疗抑郁的机制.方法 将SD大鼠40只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电针组、氟西汀组,除正常组不造模外,其它3组采用慢性轻度不可预见性应激配合孤养复制抑郁模型.通过敞箱试验、糖水消耗量观察抑郁模型大鼠行为学改变情况,并运用免疫组化法检测电针对抑郁模型大鼠海马神经元细胞BDNF表达的影响.结果 抑郁模型大鼠敞箱试验中水平穿越格数、竖立次数、理毛时间、24h糖水消耗量均明显减少,体重增加缓慢,中央格停留时间明显增加,与正常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电针组及氟西汀组大鼠的水平穿越格数、竖立次数、理毛时间、24h糖水消耗量、体重均有明显增加,中央格停留时间明显减少,与模型组比较差异亦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模型组BDNF免疫反应阳性神经元数目明显减少,平均灰度值较正常组明显增加(P<0.05或0.01);而电针组和氟西汀组大鼠海马BDNF免疫反应阳性神经元数目明显增加,平均灰度值明显减小,与模型组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结论 电针能明显改善抑郁大鼠模型的各项行为学指标,增加海马BDNF的表达,与氟西汀同样具有抗抑郁作用.

    关键词: 电针 慢性应激 抑郁
  • 寒冷-束缚应激法对小鼠胃肠功能影响的实验研究

    作者:蔡莹;刘柏炎;蔺晓源;易健;蔡光先

    [目的]探讨寒冷-束缚应激法对小鼠胃肠功能的影响.[方法]30只小鼠随机分成2组,各15只.模型组运用寒冷-束缚、饥饱失常等综合方法刺激小鼠16 d.观察小鼠一般状况、胃肠运动、组织病理学及血清促胃液素(Gas)水平变化.[结果]模型组小鼠胃肠组织病理学检查无器质性病变;饮食量及体质量明显下降,胃排空和小肠推进加快,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清Gas水平升高,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寒冷-束缚为主的慢性应激方法可用于小鼠胃肠功能紊乱模型的研究.

  • 不同时程的慢性应激对大鼠抑郁行为和海马神经再生的影响

    作者:肖玲;舒畅;唐记华;王晓萍;王高华

    目的 观察不同时程的慢性应激对大鼠抑郁行为和海马神经再生的影响.方法 随机将大鼠分为4组:(A)正常对照组(12只);(B)l周慢性应激组(12只);(C)2周慢性应激组(12只);(D)3周慢性应激组(12只),每组大鼠在应激前后用糖水偏好测验和旷场测验评估行为,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大鼠海马齿状回的神经再生数量.结果 (1)行为学结果:大鼠旷场内10 min的总行程、内围场地的行程、直立次数,3组应激组大鼠均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3组应激组大鼠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大鼠总液体消耗量、糖水消耗量、糖水偏好率,3组应激组大鼠均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3组应激组大鼠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各组大鼠海马齿状回内均可以见到溴脱氧尿嘧啶核苷(BrdU)标记阳性的细胞.l周应激组大鼠的海马齿状回BrdU阳性细胞数[(22.19±6.08)个]低于对照组的海马齿状回BrdU阳性细胞数[(31.75±8.48)个,P<0.05],3周应激组大鼠的海马齿状回BrdU阳性细胞数[(19.57±5.28)个]也明显低于对照组的海马齿状回BrdU阳性细胞数[(31.75±8.48)个,P<0.01],1周应激组与3周应激组大鼠的海马齿状回BrdU阳性细胞数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周应激组大鼠的海马齿状回BrdU阳性细胞数[(29.78±6.78)个]与对照组的海马齿状回BrdU阳性细胞数[(31.75 ±8.48)个]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不同时程的慢性应激均可致抑郁行为,但对海马齿状回神经再生有不同的影响.

  • 逍遥散对慢性应激大鼠LC/NE系统的干预效应

    作者:丁秀芳;陶杨;陈磊;陈晓敏;李靖;朱晓霞;孙学刚;范钦;吕志平

    目的 观察慢性应激状态下大鼠行为学改变及蓝斑(LC)内酪氨酸羟化酶(TH)和多巴胺-β-羟化酶(DBH)的基因表达,以及逍遥散的治疗作用.方法 将24只SD健康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逍遥散治疗组和氟西汀治疗组(n=6),采用束缚方法造模,观察大鼠行为学改变.造模后第22天取出大鼠脑干LC,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LC中TH mRNA、DBH mRNA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穿越格数、直立次数和理毛次数均显著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造模后LC中TH mRNA、DBH mRNA表达均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逍遥散治疗组和氟西汀治疗组与模型组比较,大鼠穿越格数、直立次数和理毛次数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对照组比较,逍遥散治疗组、氟西汀治疗组大鼠穿越格数、直立次数、理毛次数,以及LC中TH mRNA、DBH mRNA表达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慢性应激激活了LC-去甲肾上腺素能系统,使其释放儿茶酚胺类神经递质去甲肾上腺素,其合成酶TH、DBH表达增高,进而调控机体兴奋、紧张、焦虑等情绪反应.逍遥散可有效干预,下调其过表达.

  • 抑郁模型大鼠海马区脑酪氨酸激酶受体B活性的变化

    作者:荣华;高志影;董海影;张晓杰

    目的:从基因水平探讨抑郁症模型大鼠海马区脑酪氨酸激酶受体B活性(TrkB)的变化.方法:SD♂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7,14,21 d不同时程慢性应激刺激组,运用敞箱实验(Open-Field-test)与糖水消耗量指标评定大鼠行为学改变,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TrkB蛋白表达,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对TrkB进行定量分析.结果:实验前各组大鼠水平运动得分与垂直运动评分无差异,与正常对照组相比,7,14,21 d应激组水平、垂直运动得分均明显降低(P<0.05),各组间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14,21 d应激组其糖水偏爱度持续减少(P<0.05),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显示,7,21 d应激组海马区TrkB表达与正常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7,21 d应激组TrkB的mRNA含量亦明显低于正常组.结论:提示不同时程慢性应激刺激海马的神经再生变化与TrkB的中介机制相关联.

  • 驱白巴布期胶囊对SD大鼠抑郁模型的作用研究

    作者:杨科;霍仕霞;彭晓明;高莉;何燕;甘萍;闫明

    目的:探讨驱白巴布期胶囊对慢性应激导致的SD大鼠抑郁模型的作用.方法:通过旷场试验筛选合格SD大鼠60只,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氟西汀组、驱白巴布期胶囊低、中、高剂量组,每组10只.正常对照组动物群养,正常饲养;造模动物孤养,接受不同的应激刺激3周.模型建立成功后,采用相应药物灌胃治疗9d,采血,取血清,用ELISA试剂盒测4种神经肽的含量.结果:经过3周刺激后,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的体质量及旷场试验动物活动次数明显降低,灌服药物后,中剂量组恢复效果较好.结论:中剂量组对精神刺激引起的大鼠抑郁有一定的调节作用,为驱白巴布期胶囊疗效的进一步研究做了铺垫作用.

  • 慢性应激对大鼠下丘脑CRHR1基因启动子区域DNA甲基化的作用

    作者:高凯;刘万红;万其容;陈振华;王惠玲;王晓萍;王高华;何小华;刘忠纯

    目的:研究慢性应激所致的动物下丘脑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受体1 (CRHRl)表达和基因启动子区域甲基化状态关系.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抑郁组和对照组各9只,抑郁组进行21 d的慢性不可预见性温和应激.进行行为学观察,用荧光定量PCR、蛋白免疫印迹和亚硫酸氢盐修饰后测序分别检测mRNA及蛋白质表达和DNA甲基化.结果:抑郁组行为学有所改变,mRNA及蛋白质表达升高,均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而DNA甲基化没有明显不同.结论:慢性应激后,CRHR1表达上调,但其非由DNA甲基化机制调控.

  • 地氯雷他定对慢性应激大鼠肠道肥大细胞的影响

    作者:王清;朱尤庆;陈继红;涂亮;常城

    目的:探讨地氯雷他定对慢性应激大鼠肠道肥大细胞的变化的影响.方法:将雄性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慢性应激组、慢性应激+地氯雷他定组,每组10 只,采用长期中等强度应激造成慢性应激大鼠模型,观察各组大鼠的行为学变化及肠道敏感性的变化并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各组大鼠肠道的肥大细胞的变化.结果:慢性应激组比对照组表现出明显的焦虑样行为、肠道运动增强、肠道敏感性增加、肠道肥大细胞数目增加(P<0.05);地氯雷他定干预组比慢性应激组的焦虑样行为、肠道运动和肠道敏感性均明显减轻,同时肠道肥大细胞数目减少(P<0.05).结论:慢性应激大鼠肠道敏感性增加;地氯雷他定能能通过控制肥大细胞的活动减轻慢性应激大鼠肠道高敏感.

  • 老年抑郁大鼠海马CA3区c-fos和Caspase-3蛋白的表达

    作者:侯安继;胡艳;周维;张红卫;唐志佼

    目的:探讨慢性应激老年抑郁大鼠海马CA3区c-fos和Caspase-3蛋白的表达, 以探讨老年抑郁症的发病机制. 方法:将20只Wistar老年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0只.实验组大鼠每天强迫游泳20 min,并每周给予电刺激和强光照射各1次,经过21 d应激制作老年大鼠慢性应激抑郁模型,对照组正常喂养,不给予上述处理.采用特异性抗体标记的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实验21 d后老年大鼠海马CA3区c-fos和Caspase-3蛋白的表达情况,并观察大鼠开场行为和排便情况.结果:①实验组老年大鼠中央格停留时间延长,水平穿越格数减少,修饰行为减少,排便次数增多;② c-fos平均灰度值:实验组(166.56±9.73),对照组(149.62±12.91),有显著差异P=0.000;③阳性细胞数:实验组(41.12±4.72),对照组(31.12±3.25),P=0.000;④ caspase-3平均灰度值:实验组(202.59±2.64),对照组(179.74±8.24),有显著差异P=0.000;⑤阳性细胞数:实验组(24.73±2.57),对照组(18.86±1.13),有显著差异P=0.000.结论:慢性应激老年抑郁大鼠海马CA3区c-fos和caspase-3蛋白表达增加,行为表现异常, 可能与慢性应激所致细胞凋亡增强,海马区脑组织损伤有关.

  • 慢性应激对大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的损害及其机制

    作者:王帮华;余良主

    目的探讨慢性应激对大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的损害及其机制.方法采用电击足底结合噪声建立慢性应激大鼠模型,Morris水迷宫观察动物的空间学习和记忆能力,Fara-2荧光法测海马突触体内游离钙浓度.结果慢性应激引起大鼠空间学习和记忆能力下降,海马突触体内游离钙浓度显著增高.结论慢性应激引起的学习记忆障碍可能与海马神经元突触体内游离钙浓度过度增高有关.

  • 丹栀逍遥丸对慢性应激抑郁大鼠的影响

    作者:白金川;刘巨源

    目的:探讨丹栀逍遥丸对慢性应激抑郁大鼠的影响.方法:采用孤养结合慢性不可预见应激法建立抑郁大鼠模型.将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丹栀逍遥丸高、中、低剂量组(分别为2、1、0.5g/kg),比较各组大鼠的游泳不动时间、旷野实验运动评分以及海马组织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蛋白表达情况.结果:丹栀逍遥丸可有效缩短抑郁大鼠游泳不动时间,提高抑郁大鼠旷野实验水平运动评分和垂直运动评分,增加海马组织中BDNF和VEGF蛋白表达.结论:丹栀逍遥丸可减轻慢性应激抑郁大鼠症状,促进海马组织中BDNF和VEGF表达有可能是其作用机制之一.

  • 银耳提取物抗抑郁活性研究

    作者:金亚香;张研;刘天戟

    目的 研究银耳提取物对大鼠抗抑郁活性的影响. 方法 采用雄性Wistar大鼠(体重180~220 g)建立慢性应激抑郁症大鼠模型,建模成功大鼠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模型组(生理盐水2.0ml/kg),银耳提取物低剂量组(0.5 g/kg),银耳提取物中剂量组(1.0 g/kg),银耳提取物高剂量组(1.5 g/kg),取空白未建模大鼠作为空白组,给予等体积的生理盐水,五组大鼠连续灌胃给药28 d,观察大鼠悬尾不动时间和游泳不动时间,并测定大鼠血浆及下丘脑神经递质多巴胺(DA)、去甲肾上腺素(NE)含量. 结果 1.5 g/kg银耳提取物可以显著提高抑郁大鼠体重(P<0.01),增加大鼠蔗糖偏爱度(P<0.01),同时1.0~1.5 g/kg银耳提取物剂量依赖性的减少大鼠悬尾不动时间和游泳不动时间(P<0.05),增加大鼠血浆及下丘脑多巴胺(DA)含量(P<0.05).1.5 g/kg银耳提取物显著提高大鼠血浆及下丘脑去甲肾上腺素(NE)含量(P<0.01). 结论 银耳提取物具有显著的抗抑郁活性,其作用可能与其增加大鼠血浆及下丘脑神经递质含量相关.

  • 四磨汤有效成分对慢性应激小鼠CCK及VIP的影响

    作者:卿龙丽;蔺晓源;蔡莹;李丹丹;邓娜

    目的:探讨四磨汤有效成分木香烃内酯、槟榔碱、橙皮苷及乌药醚内酯对慢性应激小鼠胃窦CCK(胆囊收缩素)、VIP(血管活性肠肽)的影响.方法:将32只昆明种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阴性对照组、四磨汤组及四磨汤成分组.采用饥饱失常、束缚夹尾等方法制备慢性应激小鼠模型,于应激第15天开始给予药物灌胃,连续7d.采用ELISA法测定胃窦组织匀浆CCK、VIP含量,IHC-P法测定胃窦组织CCK、VIP蛋白表达.结果:阴性对照组胃窦CCK、VIP含量及其蛋白表达均升高,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四磨汤成分组胃窦组织CCK、VIP含量及其蛋白表达均较阴性对照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而与四磨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四磨汤发挥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作用机制可能与其有效成分木香烃内酯、槟榔碱、橙皮苷、乌药醚内酯降低胃窦组织中CCK、VIP水平有关.

  • 电针对慢性应激抑郁大鼠不同脑区cGMP含量及氧化应激水平的影响

    作者:杨利娟;赛音朝克图;赵江豪;牟秋杰;刘俊彤;景泉凯;李可;李志刚

    目的:观察电针对慢性应激抑郁模型大鼠海马和额叶cGMP、MDA和SOD的影响,进一步研究电针干预治疗抑郁症的生物学机制.方法:将32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对照组、模型组、电针组、氟西汀组,每组8只.除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大鼠进行孤养,并接受慢性不可预知性应激刺激方式造模.各组大鼠分别于应激前1d、应激2d后进行开野试验、测量体质量和糖水消耗试验,观察大鼠的行为学变化.应激21d后,断头取脑,采用放射免疫法分别检测大鼠海马和额叶cGMP含量;黄嘌呤氧化酶法测海马、额叶SOD活性;硫代巴比妥酸法测海马、额叶MDA含量.结果:模型组大鼠行为学指标低于对照组(P<0.01);氟西汀组和电针组均高于模型组,大鼠行为学指标高于模型组(P<0.05).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海马和额叶组织cGMP、MDA升高(P<0.01),SOD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氟西汀组、电针组海马和额叶组织的cGMP、MDA含量均低于模型组(P<0.05),SOD的含量均高于模型组(P<0.05).结论:电针可改善慢性应激抑郁大鼠的行为学变化,具有较好的抗抑郁作用;电针可降低模型大鼠不同脑区cGMP、MDA含量、升高SOD含量,这可能是电针治疗抑郁症的可能机制.

  • 四磨汤有效成分对慢性应激小鼠血清Ghrelin、NO、Leptin的影响

    作者:邓娜;蔺晓源;易健;刘柏炎;蔡光先

    目的:探讨四磨汤有效成分槟榔碱、乌药醚内酯、橙皮苷、木香烃内酯对慢性应激小鼠血清Ghrelin、NO、Leptin含量的影响.方法:将144只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8只和造模组136只,模型小鼠给予不可预知的慢性应激造模21 d后随机分为模型组、四磨汤组及四磨汤成分组(15组)共17组;造模第15天起给药7d后,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NO、Ghrelin、Leptin含量.结果:模型组血清Ghrelin水平降低,NO、Leptin水平升高,与正常组及四磨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四磨汤有效成分3药及4药组合组Ghrelin水平升高,NO、Leptin水平降低,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而四磨汤有效成分单药组及两两组合组Ghrelin水平稍升高,NO、Leptin水平稍降低;与四磨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槟榔碱、乌药醚内酯、橙皮苷、木香烃内酯可能为四磨汤的有效物质基础,四磨汤有效成分可以不同程度提高血清Ghrelin水平,降低血清NO、Leptin水平,可能是四磨汤调节胃肠功能的作用机制之一.

  • 四磨汤有效成分对慢性应激小鼠Obestatin 及GLP-1的影响

    作者:蔺晓源;邓娜;蔡莹

    目的:探讨四磨汤有效成分(橙皮苷、乌药醚内酯、槟榔碱、木香烃内酯)对慢性应激小鼠Obestatin、GLP-1的影响.方法:将32只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四磨汤组及四磨汤有效成分组,每组8只;造模第15天起分别灌胃给药,7d后采用ELISA法测定各组小鼠血清中Obestatin、GLP-1含量,免疫组化法检测胃窦组织中Obestatin、GLP-1的阳性表达.结果:模型组血清Obestatin、GLP-1含量及其在胃窦组织中的阳性表达均升高,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四磨汤有效成分组血清Obestatin、GLP-1含量和胃窦中Obestatin、GLP-1的阳性表达均降低,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而与四磨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橙皮苷、乌药醚内酯、槟榔碱和木香烃内酯可能为四磨汤的有效物质基础,其通过调节Obestatin、GLP-1的水平可能是四磨汤调节胃肠功能的作用机制之一.

  • 慢性应激对小鼠行为和免疫功能的影响

    作者:卢莉;李敏芳

    目的:探讨慢性应激对小鼠行为和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束缚制动的方法建立小鼠慢性心理应激模型,通过旷场行为实验检测各组小鼠的行为变化;并处死小鼠检测其血清IFN-γ和IL-4的水平,观察应激对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结果:应激组小鼠在旷场实验中的潜伏期显著延长,探究活动减少及粪便次数增多;IFN-γ、IL-4/IFN~γ比值明显下降,而IL-4水平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慢性心理应激可导致小鼠行为的改变并抑制小鼠的免疫功能.

  • 慢性应激对Ⅱ型糖尿病模型大鼠血清IL-2、IL-4和IL-18表达的影响

    作者:刘娜;梁执群;李治国;燕娟;郭巍伟

    目的:通过测定慢性应激条件下的Ⅱ型糖尿病模型大鼠血清IL-2、IL-4、IL-18含量,揭示慢性应激对Ⅱ型糖尿病大鼠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对应激组大鼠进行为期4周的强迫寒冷游泳与束缚刺激后,比较健康对照组与健康应激组、模型对照组与模型应激组的差异.结果:健康对照组和健康应激组IL-2测定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模型对照组和模型应激组IL-4、IL-18测定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2型糖尿病大鼠的免疫功能更易受到慢性应激影响.

335 条记录 13/17 页 « 12...91011121314151617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