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电针对慢性应激抑郁模型大鼠额叶皮层及海马Caspase-3基因表达的影响

    作者:梁佳;卢峻;崔善福;王俊仁;图娅

    目的 观察电针对慢性应激抑郁模型大鼠额叶皮层及海马半胱氨酸蛋白酶-3(Cysteinyl aspartate specific protease-3,Caspase-3)表达的影响,探讨电针治疗抑郁症的作用机理.方法 将Sprague-Dawley (SD)大鼠48只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空白组、模型组、模型+电针组(电针组)、模型+阳性药组(帕罗西汀组),12只/组;采用旷场实验进行行为学评价;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PCR)方法检测大鼠额叶皮层及海马Caspase-3 mRNA含量.结果 ①旷场实验:与空白组大鼠[分别为水平(66±13)格、竖立(10±2)次]相比,模型组大鼠水平穿越格数[(29±7)格]、竖立次数[(6±2)次]均有减少(P<0.05、P>0.05).与模型组相比,电针组大鼠水平穿越格数[(61±9)格]、竖立次数[(13±1)次]均明显提高(P<0.01);帕罗西汀组大鼠水平穿越格数[(39±10)格]、竖立次数[(8±1)次]有所增加,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RT-PCR: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大鼠额叶皮层、海马Caspase-3 mRNA含量明显升高(P<0.05).与模型组相比,电针组与帕罗西汀组大鼠额叶皮层Caspase-3 mRNA含量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电针组与帕罗西汀组大鼠海马Caspase-3 mRNA含量有下降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慢性应激抑郁模型大鼠额叶皮层及海马Caspase-3 mRNA含量增加,电针可以从基因水平下调其表达,这可能是电针发挥抗抑郁治疗作用的途径之一.

  • 丰富环境对慢性应激大鼠抑郁样行为的影响

    作者:张磊;章军建;孙慧敏;杨英;刘晖

    目的 观察丰富环境干预对慢性应激大鼠抑郁样行为的治疗作用.方法 成年大鼠随机分为应激组( stress)和对照组(control),21d后给予丰富环境(EE)和标准环境(SE)干预28d.采用旷场试验、糖水偏爱试验和强迫游泳试验评估大鼠抑郁样行为.结果 (1)旷场试验:与control组比较,stress组大鼠穿越格数、直立次数和修饰次数减少[分别为( 13.88±4.38)格,(45.00±10.19)次,(9.13±2.54)次;(16.38±4.11)格和(4.78±1.39)次,(10.51±2.52)次;n=8),有显著性差异(均P<0.01);而stress+ EE组大鼠穿越格数和直立次数较stress+ SE组增加[分别为(41.61±10.53)格,(26.25±6.18)次和(16.79±3.49)格,(11.25±3.12)次;n=8),有显著性差异(P<0.01,P<0.05).(2)糖水偏爱试验:与control组比较,stress组大鼠糖水消耗量和偏爱率%下降[分别为(5.22±0.94)%,(10.61±2.59)%和(49.11±6.77)%,(63.38±8.36)%;n=8),差异有显著性(均P<0.01).(3)强迫游泳试验:与control组比较,stress 组大鼠静止时间明显增加[(19.5±5.43)s,(12.75±3.9)s;n=8;P<0.05];而stress+ EE组大鼠静止时间较stress+ SE组明显减少[(10.25±3.57)s,(17.75±5.45)s; n=8; P<0.05].结论 慢性制动应激可以导致抑郁样行为,而丰富环境干预可以改善慢性应激导致的抑郁样行为.

  • 四逆散对慢性应激大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

    作者:吉云鹏;徐志伟;敖海清;陈攀;吴皓萌;胡海燕

    目的:观察四逆散对慢性应激大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应激模型组、四逆散低剂量组和四逆散高剂量组,每组10只.建立慢性心理应激动物模型,正常对照组给予0.9%氯化钠溶液2 mL· d-1灌胃;应激模型组给予0.9%氯化钠溶液2mL·d 1灌胃;四逆散低剂量组给予四逆散低浓度药液2mL· d-1灌胃;四逆散高剂量组给予四逆散高浓度药液2mL·d-1灌胃.采用Morris水迷宫实验检测大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结果:定位航行实验结果示,各组大鼠逃避潜伏期组间存在显著差异(P<0.01);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应激模型组、四逆散低剂量组和四逆散高剂量组逃避潜伏期明显延长(P<0.01,P<0.05);与应激模型组比较,四逆散低剂量组逃避潜伏期明显缩短(P<0.05).空间探索实验结果示,入水后前20 s,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应激模型组及四逆散低剂量组大鼠穿越原平台区域次数明显减少(P<0.05),四逆散高剂量组无明显变化(P>0.05);与四逆散高剂量组比较,应激模型组和四逆散低剂量组明显减少(P<0.01或P<0.05)入水120 s后各组穿越原平台区域次数高低次序没有变化,仅四逆散高剂量组较四逆散低剂量组穿越原平台区域次数明显增加(P<0 05),其余各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长期慢性应激刺激可引起大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损伤,导致空间学习记忆障碍;四逆散可减轻慢性应激对大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的损伤,提高慢性应激大鼠空间学习和记忆能力;不同剂量的四逆散对慢性应激大鼠空间学习和记忆能力的保护作用也有变化.

  • 电针对慢性应激抑郁模型大鼠学习记忆行为的影响

    作者:张敏;图娅

    目的:探讨电针对慢性应激模型大鼠学习记忆行为的影响及作用机制. 方法:40只SD大鼠分为空白组、模型组、电针组和氟西汀组,应用孤养合并慢性复合应激方法造模,观察大鼠Open-field实验和"Y"型电迷宫实验成绩的变化;免疫组化方法检测海马内PKA(蛋白激酶A)、CREB(环磷酸腺苷反应单元结合蛋白)表达情况. 结果:模型组大鼠自主运动和学习记忆能力显著降低(P<0.01),电针组行为学成绩较模型组提高(P<0.01);模型组大鼠海马内PKA、CREB含量较空白组显著降低(分别P<0.05,P<0.01),电针组与模型组比较海马内PKA、CREB含量有所提高(P<0.01),与氟西汀组比较无显著意义(P>0.05). 结论:提示电针作为早期干预手段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对抗慢性应激所致的学习记忆行为改变,其机制可能与海马内PKA、CREB信号物质变化有关.

  • 帕罗西汀对慢性应激诱导大鼠结肠c-fos caspase-3表达的影响

    作者:王宝仙;贾锡莲

    目的 探讨帕罗西汀对慢性应激模型大鼠结肠c-fos、caspase-3表达的影响.方法 建立SD大鼠的慢性应激模型,共24只,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帕罗西汀组,每组8只.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大鼠结肠c-fos及caspase-3蛋白的表达.结果 对照组大鼠结肠c-fos表达为阴性,caspase-3染色呈弱阴性;模型组大鼠结肠c-fos及caspase-3在粘膜层呈强阳性表达;帕罗西汀组大鼠结肠c-fos及caspase-3均呈中性表达;模型组大鼠结肠粘膜c-fos及caspase-3和肠肌间神经丛c-fos表达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及帕罗西汀组(P<0.01).结论 应激刺激可诱导c-fos、caspase-3在结肠组织表达,帕罗西汀能下调结肠c-fos、caspase-3蛋白的表达,对慢性心理应激造成的结肠粘膜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 双歧杆菌、酪酸梭菌及谷氨酰胺对慢性应激模型小鼠肠黏膜屏障的影响

    作者:王玉玉;张军;郑鹏远;李付广;刘志强;陈东晖

    目的:探讨双歧杆菌、酪酸梭菌和谷氨酰胺对慢性应激模型小鼠肠黏膜屏障的影响。方法:60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双歧杆菌干预组、酪酸梭菌干预组、谷氨酰胺干预组、联合干预组6组。采用避水实验构建小鼠应激模型。 ELISA法测定小鼠血清 D-乳酸、二胺氧化酶( DAO)含量,评价小鼠肠道通透性;RT-PCR和Western blot 法测定小肠、结肠组织中ZO1-、Occludin mRNA和蛋白的表达。结果:模型对照组小鼠血浆D-乳酸和DAO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小鼠;双歧杆菌、酪酸梭菌、谷氨酰胺及联合干预后,小鼠血清D-乳酸和DAO含量较模型对照组明显下降,且联合干预组下降明显( F=5.950,13.214,P<0.001)。模型对照组小鼠小肠、结肠组织中ZO-1、Occludin mRNA和蛋白表达量较正常对照组显著降低;各干预组小肠、结肠组织中的ZO-1、Occludin mR-NA和蛋白表达均较模型对照组显著升高,联合干预组的表达量高(小肠:F=741.007,511.112,291.083,607.764, P<0.001;结肠:F=527.769,411.688,1244.748,583.786,P<0.001)。结论:在慢性应激条件下,小鼠肠道功能紊乱、通透性增高,双歧杆菌联合谷氨酰胺可以有效缓解上述症状。

  • 益气补肾活血方对慢性应激模型大鼠过氧化物酶活性的影响

    作者:钱妍;吴整军;刘屏;仝战旗;陈利平;臧倩

    目的:观察益气补肾活血方对慢性应激模型大鼠血清过氧化物酶活性的影响.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益气补肾活血方高剂量组、中剂量组、低剂量组(7.26 g·kg-1、4.84 g·kg-1、3.23 g·kg-1),除正常组外其余组都采用慢性不可预知应激温和刺激造模.采用旷场实验、糖水消耗实验评价大鼠抑郁行为,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GSH-PX)水平.结果:应激刺激3周后,与正常组糖水偏嗜度[(80.3±9.9)%]比较,各应激刺激组[模型组(51.4±19.9)%,中药各剂量组(53.5±21.2)%、(53.6±24.7)%、(65.7±8.0)%]大鼠糖水偏嗜度均显著下降(P<0.05),说明大鼠慢性应激模型建模成功.给药8d后,中药各剂量组大鼠糖水偏嗜度[(74.8±7.6)%、(73.3±8.4)%、(71.1±7.0)%]与模型组[(58.2±9.7)%]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旷场实验中,模型组大鼠运动总路程[(31.00±26.47) m]明显低于正常组[(136.85±44.51) m] (P<0.01).中药各剂量组运动总路程[(105.20±48.59)m、(106.85±66.88)m、(72.42±38.79) m]均明显高于模型组[(31.00±26.47) m] (P<0.01).模型组血清中MDA水平(7.1±0.53)μmol·L-1高于正常组[(5.7±0.72) μmol·L-1] (P<0.05).与模型组MDA水平[(7.1±0.53)μmol·L-1]比较,中药各剂量组MDA水平[(5.7±1.3) μmol·L-1、(5.4±1.1) μmol·L-1、(5.5±0.69) μmol·L-1]均明显降低(P<0.05).模型组大鼠血清中SOD水平[(168.7±12.7)U·mL-1]低于正常组[(188.9±13.5)U·mL-1](P<0.05).与模型组SOD水平[(168.7±12.7)U·mL-1]比较,中药各剂量组SOD水平[(193.3士15.8)U·mL-1、(189.3±9.2)U·mL-1、(202.7±9.8)U·mL-1]均明显升高(P<0.05).各组大鼠血清GSH-PX酶活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气补肾活血方可改善慢性应激大鼠的抑郁症状,其机制与清除体内过多的自由基、抗氧化作用有关.

  • 加味四逆散颗粒对慢性应激小鼠额叶和海马CA1区神经元线粒体的影响

    作者:谢忠礼;刘道新

    目的:观察加味四逆散颗粒对慢性应激小鼠额叶及海马区CA1区神经元线粒体的影响,探讨加味四逆散颗粒防治慢性应激所致疾病的结构神经学机制.方法:70只昆明种小鼠,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加味四逆散颗粒大剂量组、加味四逆散颗粒小剂量组、人参组、盐酸帕罗西汀组.除对照组外,各组小鼠共接受49 d各种不同的应激,包括电针、力竭游泳、暗箱旋转、悬尾、24 h剥夺睡眼,平均每种刺激各6次.第49天开始给药,加味四逆散颗粒小剂量组以8.64 g·kg-1体质量灌胃,加味四逆散颗粒大剂量组以25.91g·kg-1体质量灌胃,人参组以0.026 g·kg-1体质量灌胃,盐酸帕罗西汀组以0.052 mg·kg-1体质量灌胃,对照组和模型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治疗7d后处死动物,取额叶和海马CA1作电镜观察.结果:①额叶神经元:对照组线粒体外膜光滑清晰,线粒体嵴清晰可见,且排列整齐;模型组线粒体外膜模糊、不完整,部分线粒体嵴水肿、甚至消失,线粒体数目相对较多;加味四逆散颗粒大剂量组线粒体外膜光滑清晰,线粒体嵴清晰可见,且排列整齐;加味四逆散颗粒小剂量组线粒体数目较少,膜边缘光滑,线粒体水肿,线粒体嵴数目少;人参组线粒体外膜光滑,线粒体嵴肿胀,部分线粒体嵴消失;盐酸帕罗西汀组线粒体膜光滑,线粒体水肿,嵴消失.②海马CA1区神经元:对照组线粒体内外膜光滑,线粒体嵴清晰可见且排列整齐,椭圆形线粒体较多,线粒体嵴未见肿大等病理异常表现;模型组细胞内出现线粒体外膜损伤模糊不清、嵴水肿、线粒体形状多不规则,部分线粒体膜缺失,数目增多等线粒体损伤的表现;加味四逆散颗粒大剂量组线粒体膜清晰,线粒体嵴清晰可见;加味四逆散颗粒小剂量组线粒体膜清晰,线粒体嵴较清晰;人参组线粒体膜及嵴清晰可见,未见水肿等表现;盐酸帕罗西汀组线粒体外膜部分模糊,线粒体嵴水肿部分消失,出现巨型线粒体,数目增多.结论:慢性应激诱发机体的慢性疲劳状态与额叶和海马CA1区神经元线粒体的损伤有关,加味四逆散颗粒治疗慢性应激的机理可能与保护额叶和海马CA1区神经元线粒体的损伤,改善能量代谢有关.

  • 疏肝补肾法对慢性应激肝郁证模型小鼠子宫内膜容受性的影响

    作者:黄紫微;赵嘉梅;王希浩;张爱华;魏伟峰

    目的:观察疏肝补肾法对慢性应激肝郁证模型小鼠子宫内膜容受性的影响.方法:105只6周龄KM雌性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逍遥丸组、左归丸组、逍遥丸加左归丸组、疏肝补肾中药高剂量组、疏肝补肾中药低剂量组.除空白组外,其余各组均接受21 d的应激刺激,各组给药按10 mL·kg-1,每日1次.行为测试并合笼后,以见到阴道栓作为受孕第1天,孕后小鼠持续接受慢性应激刺激,于孕第5天处死,检测各组小鼠血清雌二醇(estradiol,E2)、孕酮(progesterone,P)、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uman chorionic gonadotropin,HCG)及子宫内膜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的水平.结果:①与模型组比较,空白组、逍遥丸加左归丸组、疏肝补肾中药高剂量组小鼠体质量增长较快(P<0.05);②空白组、疏肝补肾中药高剂量组中央格停留时间显著短于模型组(P<0.05);③空白组、逍遥丸加左归丸组、疏肝补肾中药高剂量组血清E2、P、HCG及子宫内膜组织中VEGF水平显著高于模型组(P<0.05);④空白组、逍遥丸加左归丸组及疏肝补肾中药高剂量组的阴道见栓率、胚胎数明显高于模型组(P<0.05).结论:①慢性应激可导致小鼠子宫内膜容受性降低;②疏肝补肾方能改善慢性应激雌性小鼠的应激状态,调节慢性应激雌性小鼠的性激素水平,提高血清中E2、P及内膜VEGF表达,促进胎盘分泌HCG,进而改善子宫内膜微环境.

  • 刺五加注射液对抑郁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

    作者:袁晓勇;赵阳

    目的 探讨刺五加注射液对抑郁模型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将40只健康Sprague-Dawley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正常+刺五加注射液组、抑郁模型组、抑郁+刺五加注射液组.正常组大鼠8只,平分为2笼饲养;正常+刺五加注射液组大鼠10只,也分2笼饲养;抑郁模型组和抑郁+刺五加注射液组大鼠各1 1只,单笼饲养.抑郁模型制作前,观察各组大鼠体质量变化、糖水消耗量以及旷场实验中行为学情况.抑郁模型制作后第2天,正常+刺五加注射液组、抑郁+刺五加注射液组大鼠腹腔注射刺五加注射液2.5 mL,正常组、抑郁组大鼠给予等量的生理盐水.抑郁模型制作后第22天再次行旷场实验评分,观察大鼠在旷场实验中行为学情况,并进行糖水消耗实验.造模成功后观察并比较各组大鼠Moms水迷宫内的空间学习记忆能力;观察各组大鼠处理后海马组织中总一氧化氮合酶(NOS)、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活性的变化并进行比较.结果 模型制作前4组大鼠体质量和24 h糖水消耗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制作后抑郁组和抑郁+刺五加组大鼠体质量和24 h糖水消耗量均显著低于正常组、正常+刺五加组(P<0.05),抑郁组大鼠体质量和24 h糖水消耗量均显著低于抑郁+刺五加组(P<0.05),正常组和正常+刺五加组大鼠体质量和24 h糖水消耗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制作前4组大鼠水平运动次数、垂直运动次数和粪便粒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制作后抑郁组大鼠水平运动次数、垂直运动次数均显著低于正常组、正常+刺五加组,粪便粒数显著多于正常组、正常+刺五加组(P<0.05),抑郁+刺五加组大鼠水平运动次数显著低于正常组、正常+刺五加组,高于抑郁组,垂直运动次数显著高于抑郁组(P<0.05).正常组、正常+刺五加组大鼠前5d各天逃避潜伏期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抑郁组、抑郁+刺五加组大鼠前5d各天逃避潜伏期显著长于正常组、正常+刺五加组,且抑郁组大鼠逃避潜伏期均显著长于抑郁+刺五加组(P<0.05).正常组、正常+刺五加组大鼠海马组织中总NOS、iNOS活性显著低于抑郁组和抑郁+刺五加组(P<0.05),抑郁组大鼠海马组织中总NOS和iNOS活性显著高于抑郁+刺五加组(P<0.05),正常组和正常+刺五加组大鼠海马组织中总NOS、iNOS活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刺五加注射液可提高抑郁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清除细胞内氧自由基,增加机体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从而起到保护神经元的作用.

  • 逍遥散对应激损伤大鼠糖皮质激素受体(GR)的调控

    作者:富文俊;敖海清;孙琪;徐志伟

    目的 用逍遥散和GR-受体阻滞剂干预慢性应激损伤大鼠,观察其海马区糖皮质激素受体(GR)亚型表达情况.方法 以逍遥散(5.265 g· kg-1)和糖皮质激素受体(GR)受体阻滞剂RU-38486(12.5 g.kg-1)为干预药物,应用慢性不可预知应激对大鼠进行为期3周的造模,在造模的同时给予实验药物,3周后停止刺激,于第22天处死大鼠取材 采用荧光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各组大鼠海马区GR表达.结果 GR受体阻滞剂RU-38486与中药复方逍遥散可显著上调慢性应激损伤大鼠海马区GR阳性表达.结论 逍遥散可以通过促进慢性应激损伤大鼠海马区NR表达上调,从而达到部分恢复慢性应激大鼠HPA轴负反馈功能的作用,起到缓减诸应激症状的疗效.

  • 道地药材湘西龙山百合对慢性应激抑郁模型小鼠脑内5-HT表达影响的研究

    作者:尹玲珑;彭察安;张宜;何丕龙;林湘东;刘朝圣

    目的 观察百合煎剂对抑郁模型小鼠行为学和脑组织5 - HT神经递质的影响,探讨其抗抑郁作用机理.方法 将雄性小鼠[体质量平均(20g±2g)]72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阳性对照(文拉法辛)组、百合煎剂高、中、低剂量组,每组12只.采用孤养结和慢性不可预见性温和刺激制备抑郁小鼠模型.通过体质量增长变化、敞箱实验,评定百合煎剂对慢性应激抑郁模型小鼠的行为学改变,并用免疫组化测定小鼠脑内5 - HT神经递质的含量.结果 模型大鼠出现了明显的行为学异常,脑内5-HT的含量与正常组有显著差异,百合煎剂高剂量组可显著提高抑郁大鼠的敞箱实验评定、脑内5-HT的含量,其疗效与西药文拉法辛相当.结论 孤养结合慢性不可预见性的温和刺激可制备比较理想的抑郁症模型,百合煎剂的抗抑郁作用可能与增加脑内5-HT含量有关.

  • 慢性应激大鼠海马组织Stk32c基因表达及逍遥散干预的表观遗传学机制初探

    作者:孙琪;郭维;江东;马会明

    目的 通过中药复方逍遥散干预慢性应激损伤模型大鼠,对Stk32c基因表达进行验证,并对其基因启动子区DNA甲基化修饰变化进行探索,以期从表观遗传学角度阐释慢性应激损伤机制及逍遥散对慢性应激损伤的干预机制.方法 9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慢性应激模型组、逍遥散治疗组三组,每组30只.除空白对照组外,其他两组造模采用Cart多相慢性应激大鼠模型并加以改进,逍遥散治疗组在造模同时每只每天给予逍遥散2 ml,连续造模21天.采用RT-PCR一步法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测定各组大鼠海马区Stk32c基因及其蛋白表达情况,采用SequenomMassARRAY法检测Stk32c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水平.结果 慢性应激损伤大鼠海马Stk32c mRNA及其相应蛋白表达较空白对照组显著下调,其基因启动子区某些特定位点(特别是引物方案2的CpG_6、CpG_27.28、CpG_39位点)的甲基化程度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逍遥散治疗能够明显逆转慢性应激引起的Stk32c mRNA及其相应蛋白的表达变化,相应位点DNA甲基化程度较慢性应激模型组显著下调.结论 Stk32c基因启动子区特定位点甲基化程度升高可能是慢性应激造成大鼠海马神经元损伤的机制之一,逍遥散可能通过干预相应区域DNA甲基化修饰发挥抗慢性应激损伤作用.

  • 逍遥散影响慢性应激T2DM大鼠糖脂代谢机制的初步研究

    作者:陈欢;张铭珈;倪慧;敖海清;朱艳芳

    目的 研究比较慢性应激对2型糖尿病(T2DM)大鼠胰岛素抵抗(IR)和糖脂代谢相关指标的影响及逍遥散的干预作用.方法 以高糖高脂饲料喂养联合链脲佐菌素(STZ)诱导T2DM大鼠办研究对象,建立慢性心理应激动物模型.将成模的T2DM大鼠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逍遥散组、应激对照组、应激加逍遥散组等4组.观察比较各组大鼠血糖(BG)、糖化血红蛋白(HbAlc)、空腹胰岛素(FINS)、胰岛素敏感指数(ISI)、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C)的水平.结果 与模型对照组相比较,应激对照组的体重和ISI下降(P<0.01),BG及HbAlc升高(P<0.01),逍遥散组大鼠BG降低(P<0.01),血脂水平降低(P<0.01,P<0.05),与应激对照组相比较:应激加逍遥散组体重增加(P<0.05),BG降低(P<0.05),HbAlc与ISI均显著降低(P<0.01),TC、TG降低(P<0.01,P<0.05).结论 慢性应激能显著加剧T2DM大鼠IR和糖脂代谢紊乱;逍遥散能影响慢性应激大鼠的糖脂代谢,其机制可能与提高慢性应激T2DM大鼠的胰岛素敏感性有关.

  • 逍遥散对慢性应激大鼠模型血清肿瘤标志物的影响

    作者:郭维;孙琪;桂牧微;江东

    目的 探讨逍遥散对慢性应激模型大鼠血清肿瘤标志物的影响.方法 Wistar大鼠30只,随机分作模型组、空白组和治疗组,常规饲养,模型组在常规饲养基础上另外给予对应的慢性应激刺激,治疗组在模型组处理基础上给予中药逍遥散煎剂灌胃,21天后采血清,Elisa法测定血清CEA、CA19-9、CA724、AFP.统计学处理,用线性回归分析肿瘤标志物与慢性应激的相关性,方差分析比较三组血清肿瘤标志物差异.结果 肿瘤标志物测定值如下,空白组:CEA:9.07±1.43,CA19-9:321.01±35.95,CA724:8.43±1.02,AFP:7.20±0.80;模型组:CEA:22.73±1.6,CA19-9:729.11±57.68,CA724:18.66±1.11,AFP:15.83±0.89;治疗组:CA19-9:521.16±34.73,CA724:12.91±1.18,AFP:7.63±1.20.回归分析提示CA19-9、CA724、AFP与慢性应激有相关性,且以AFP相关性高.方差分析三组间比较,CA19-9、CA724、AFP三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LCE-T检验两两组间比较,CA19-9、CA724治疗组与空白组,治疗组与模型组,模型组与空白组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AFP治疗组与模型组,模型组与空白组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与空白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慢性应激损伤能刺激大鼠血清肿瘤标志物升高,有直接诱发肿瘤发生的可能性.慢性应激可能与消化系统肿瘤(特别是肝癌)的发生,关系较为密切.中药方剂逍遥散能够有效降低慢性应激诱发的肿瘤标志物升高,有望预防慢性应激诱发的癌变.

  • 消郁安神胶囊对慢性应激抑郁模型大鼠海马神经元形态的影响

    作者:蒋渝;王天文;黄文涛;何沛霖;张莉

    目的 观察消郁安神胶囊对慢性应激抑郁模型大鼠海马神经元形态的影响.方法 对抑郁模型大鼠灌胃消郁安神胶囊,然后观察大鼠的空间学习记忆行为和海马神经元形态.结果 慢性应激抑郁模型大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明显下降,还能使海马CA1区和CA3区锥体细胞层变薄,细胞排列紊乱、疏松,胞浆尼氏体减少,并且出现大量神经元缺失,药物组动物改善明显.结论 消郁安神胶囊能抵抗抑郁模型大鼠海马神经元的形态改变.

  • 三黄煎剂改善乳腺癌患者慢性应激状态30例临床研究

    作者:卞卫和;陈佳静;唐甜;王聪;冯泽宇;姚昶

    目的 探讨三黄煎剂干预乳腺癌患者慢性应激状态的临床功效.方法 将30例绝经后雌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病例数各15例.对照组口服内分泌治疗,治疗组在原主治方案基础上加用三黄煎剂口服,每日一剂,3个月为1个周期,连续观察2个周期;两组患者每月观察记录应激症状积分、治疗前后分别检测血清氧化应激指标一氧化氮(NO)、超氧化歧化酶(SOD)、总抗氧化能力(T-AOC)含量.结果 2月后,治疗组应激症状积分较对照组具有显著差异(P<0.01),6月后,应激积分降至3.03分,完全缓解应激状态;6月后,对照组患者血清氧化应激指标较治疗前NO上升,血清抗氧化指标SOD水平及T-AOC水平较治疗前稍有下降,提示机体处于慢性应激状态;治疗组血清NO明显降低,显著低于治疗前及对照组(P<0.05);而血清SOD水平及T-AOC水平呈明显上升,高于治疗前及对照组,各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 =0.02或0.01).结论 三黄煎剂可有效改善绝经后乳腺癌慢性应激状态,对乳腺癌内分泌治疗疗效与控制复发转移起到一定的辅助干预作用.

  • 慢性应激触发帕金森病神经损伤的分子生物学机制及调肝方药逍遥散保护作用的探讨

    作者:富文俊;曹国平;富丽俊

    新研究发现慢性应激是触发帕金森病(PD)的重要因素,神经可塑性改变是其中的重要环节.课题组前期发现疏肝解郁方药逍遥散治疗慢性应激疗效显著,相关机制在于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在糖皮质激素受体(GR)的介导下,对神经可塑性产生影响.文章探讨了慢性应激基于BDNF/GR信号通路,引起神经可塑性改变,进而触发PD的相关机制,并试图揭示调肝方药逍遥散调节慢性应激触发帕金森病的分子机制,为寻求防治帕金森病的新靶点提供理论和实验依据.

  • 烧伤后慢性应激大鼠血液ACTH、CRF及皮质醇的变化

    作者:何梅;覃霞;杨国渝;冯正直;杨宗城

    目的:探讨烧伤后并发抑郁,其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HPA轴)的调节机制.方法:Wistar大鼠46只,分为烧伤组(30%深Ⅱ度烧伤)10只,抑郁组(给予慢性不可预见性中度刺激)、并发组(烧伤+抑郁)及正常组各12只,观察大鼠的行为变化及放射免疫方法测定大鼠血浆ACTH、CRF及皮质醇水平.结果:实验22天,与正常组比较,烧伤组、抑郁组及并发组大鼠旷场行为明显减少;抑郁组CRF及皮质醇、并发组ACTH、CRF及皮质醇水平较正常组及烧伤组均显著升高(P<0.05).结论:烧伤后并发抑郁与HPA轴功能亢进有重要的联系.

  • 重复经颅磁刺激对慢性应激抑郁模型大鼠行为学及HPA轴的影响

    作者:任慧聪;张朝辉;赵琳;谷世娜;李文强;宋景贵

    目的 观察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慢性应激抑郁模型大鼠行为学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神经内分泌机制.方法 筛选40只同质均一的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8只)和造模组(32只).对照组正常饲养条件卜群养,每笼4只,不给予任何干预处理;造模组大鼠采用联合慢性温和不可预知应激(CUMS)方法孤养制备大鼠抑郁模型.运用体重测量、蔗糖水消耗实验及旷场实验行为学评估指标筛选出造模成功的大鼠,将造模成功的大鼠再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模型组、rTMS组和伪刺激组,每组8只大鼠.rTMS组和伪刺激组分别接受rTMS和假rTMS刺激干预,为期3周.分别于造模后和干预结束后,运用上述行为学评估指标对各组大鼠行为学改变进行评估,应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大鼠血浆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和皮质酮(CORT)的含量,采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检测下丘脑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RH) mRNA表达量.结果 ①CUMS处理后(造模后)大鼠体重增长率[(24.784± 13.879)%]、蔗糖水消耗量[(2.102±0.998) ml/100 g]、旷场实验垂直运动次数[(3.500±2.207)次]及修饰次数[(8.792±2.889)次]均较对照组[(39.810±11.739)%、(3.510±0.878) ml/100 g、(10.875±4.357)次、(18.125±4.853)次]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rTMS干预后,与模型组相比,rTMS组大鼠体重增长率[(36.520±6.469)%]、蔗糖水消耗量[(4.130±0.917) ml/100 g]、旷场实验的垂直运动次数[(7.000±3.742)次]及修饰次数[(16.250±3.012)次]均显著增高(P<0.05);②干预后,模型组大鼠血浆ACTH和CORT含量[(204.014±13.915)和(203.053±18.502) μg/L]显著高于对照组[(108.705±12.808)和(104.611±5.099) μg/L],而rTMS组的ACTH和CORT水平[(131.964±12.172)和(129.378±8.806) μg/L]均明显较模型组降低,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③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下丘脑CRH mRNA的表达显著增高[(1.92±0.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rTMS组下丘脑CRH mRNA表达较模型组有明显降低[(1.12±0.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rTMS刺激能够改善慢性应激抑郁模型大鼠的抑郁样行为,其机制可能与下调亢进的下丘脑-垂体-肾上腺(HPA)轴有关.

335 条记录 12/17 页 « 12...91011121314151617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