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吃什么药有效与基因有关
对于每一个药物来说,大约都有10%~40%的人没有疗效,又有百分之几的或更多的人有副作用.一些临床上经常出现的现象,例如两患者诊断相同、一般症状相同、血药浓度相同,但疗效却大相径庭,这些用传统的药代动力学原理是无法解释的.
-
忘了吃药怎么补救
药物发挥作用依赖于适当的血药浓度,血药浓度过高会产生毒性,过低会没有效果.由于不同药物在人体内的代谢速度不同,因此每种药物都有特定的服药频率和服药剂量,按时按量服用药物可以维持适当的血药浓度,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那么,漏服药物该怎么办呢?需要补服吗?
-
氟哌酸并非止泻“万能药”
腹泻吃片氟哌酸,几乎大多数人都知道.氟哌酸又叫诺氟沙星,是一个抗菌谱广、抗菌作用强的第三代喹诺酮类药物.由于它在肾脏、膀胱和前列腺中的浓度远高于血药浓度,所以经常用于泌尿道、肠道、妇科、外科和皮肤科等感染性疾病,用途广泛且疗效确切.但专家提醒,氟哌酸并非治疗腹泻的万能药,在选用的过程中还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
多磺酸黏多糖乳膏治疗5-氟尿嘧啶带泵所致静脉炎的疗效分析
静脉化疗是治疗恶性肿瘤的常用手段,5-氟尿嘧啶(5-FU )是一种常用的治疗结/直肠癌患者的一线化疗药物,该药的血浆半衰期短,为细胞周期特异性药物,有显著的时间依赖性特点,长期持续注药剂量强度高,能维持恒定的血药浓度,增加5-Fu抗癌活性[1],但5-FU对血管的刺激性较大,其外周静脉炎的发生率高达44.1%[2],易造成局部疼痛、红肿,局部条索状改变,严重影响患者以后的静脉给药治疗。2012年8月至2013年4月,我科共有60例患者应用便携式输液泵连续注射5-FU 的方案进行化疗,其中40例患者采用多磺酸黏多糖(喜疗妥软膏)预防连续注射5-FU引起的静脉炎,效果满意,其余20例患者采用50%硫酸镁湿敷静脉炎皮肤,现将疗效分析报告如下。
-
儿童联用卡马西平苯巴比妥血药浓度的相互影响
癫痫是大脑神经元突发性异常放电,导致短暂的大脑功能障碍的一种慢性疾病。迄今为止,大多数癫痫患者需要长期服药治疗。卡马西平(CBZ )和苯巴比妥(PB )是临床一线抗癫痫药物,尤其PB因其作用广、毒性低、易于小儿吸收,被视为癫痫儿童首选药。对于难治性癫痫,医生常联合使用2种以上抗痫药物,有关CBZ与PB联用时影响血药浓度和疗效国内外均有报道,但结论不尽相同,有报道联用时CBZ血药浓度及疗效下降[1],有报道CBZ血药浓度不变[2]。对于儿童联用CBZ和PB血药浓度相互影响的报道鲜见。本文就3~12岁的48例患儿联用CBZ与PB的血药浓度进行统计,并与同年龄段单剂量组血药浓度进行比较,旨在探讨两药联用时药物相互作用对血药浓度的影响。
-
麻醉意识深度监测仪与靶控输注中低血药浓度指导患者苏醒质量的比较
全身麻醉苏醒期质量在保证围术期患者安全以及患者满意程度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术后剧烈疼痛以及认知功能障碍是2个常见的临床症状同时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和不良情绪;另外如果患者术后较快苏醒,减少在复苏室停留时间,提高术后安全,随着靶控输注(target controlled infu‐sion ,TCI)静脉输注系统的应用普及,麻醉医生按不同需要选择所要求的靶血药浓度,通过调整靶浓度来控制麻醉的深浅,以满足临床麻醉的需要,麻醉意识深度监测仪(Narcotrend ,NT )是一种新型的以脑电图(EEG )分析为基础的麻醉深度监测仪,可以减少术中知晓发生率,减少麻醉药物用量,实现麻醉药物使用个体化,避免因为麻醉过深导致复苏时间过长以及麻醉苏醒期一些并发症的发生[1]。本文观察对比了 N T 与 TCI系统中低有效药物浓度2种静脉麻醉指导方法对患者全麻苏醒质量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
抗生素的合理应用
合理应用抗生素是每位医务工作者所遵循的原则,因其对疾病转归意义重大.抗生素具有双重性,即有治疗疾病的一面,又有能引起不良反应的一面,现在临床工作中确实存在着合理应用的抗生素的少,药物配伍乱,药源性疾病多的现象,应予引起每位医务工作者的重视.
-
赖氨匹林退热疗效观察
发热是呼吸系统常见的临床表现,持续发热可引起体内调节功能紊乱等一系列不良反应,因此,对发热病人应采取积极降温措施.目前呼吸科降温以口服及肌注的方式,常用药物为扑热息痛、安乃近、安痛定,降温效果不太理想.注射用赖氨匹林可供口服、肌注及静注,具有起效快,血药浓度高,毒副作用小等优点.我院于98年~99年对50例发热病人的病例进行临床观察.
-
头孢布烯治疗细菌性感染
头孢布烯(头孢布坦,ceftibuten;商品名:先力腾,Cedax)为第三代口服头孢菌素,具有广谱抗菌活性,对革兰氏阳性细菌如化脓性链球菌、肺炎链球菌及其他链球菌属的MIC(90)为0.5~4mg/L,对嗜血流感杆菌、大肠杆菌、肺炎克雷白菌、变形杆属、奈瑟菌属、沙门菌属有较强抗菌作用。头孢布烯对β—内酰胺酶稳定,对临床β—内酰胺酶致病菌有较强抗菌作用,它口服方便,血药浓度较高,半衰期较一般头孢菌素长,有抗生素后效应,服药期间血药浓度始终保持在MIC以上。 Schito等比较了头孢布烯和其他头孢菌素对呼吸道和泌尿道常见病原菌的药物敏感性,发现头孢布烯对呼吸……
-
老年人用药要谨防不良反应的发生
老年人用药易出现的问题就是发生药物不良反应.一是老年人往往多病并存,病情复杂,用药品种较多,用药时间较长,具统计有80%以上的老年病人需长期用药维持治疗,有34%每日用药可达3-4种,故易致不良反应的增加;二是由于老年人对药物代谢动力学的改变,使对很多药物的代谢及排泄速度减慢,使血药浓度常保持在较高的水平;三是人体内的自我稳定功能随年龄的增长而减弱,药物效应相对增强,易产生不良反应;四是老年人各系统尤其是中枢神经系统,对多种药物的敏感性增高,不良反应的发生也随之增高;五是随年龄增长机体免疫功能发生变化易出现变态反应.
-
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治疗下呼吸道感染疗效观察
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注射液是第三代头孢类抗菌药,具有抗菌谱广,抗菌活性强,组织分布广能迅速进入血液获得较高血药浓度,较快发挥药效.
-
硫酸奈替米星血药浓度的测定
硫酸奈替米星是半合成的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氨基糖苷类药的毒性反应与其血药浓度有密切关系,在用药过程中宜进行药物监测.因此,建立其体内血药浓度监测方法,实行个体化给药很有必要.我们试用短小芽胞杆菌作为检定菌测定硫酸奈替米星在血液中的含量,获得满意结果,现报道如下.
-
对两种常用抗心律失常药物的认识
1 盐酸胺碘,属于Ⅲ类抗心律失常药药动学:妥左酮口服吸收慢而少,生物利用度约40%,个体差异大.口服后6-8小时血药浓度达峰值.
-
癫痫儿童丙戊酸钠剂量与血药浓度相关性分析
丙戊酸钠(Valproic acid,VPA)是治疗小儿癫痫的常用药物之一,因其抗癫痫谱广、临床效果好、起效快、复发率低等优点而被临床广泛应用.由于机体的药代动力学受多种因素的影响,血药浓度与剂量并非完全呈正相关.为确定二者的相关性,我们对使用不同剂量的三组患儿及其测得的血药浓度进行对照研究.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异烟肼固体制剂血药浓度
本文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异烟肼栓剂、片剂的血药浓度监测方法进行了研究,用C18柱,以20%甲醇-水(含十二烷基硫酸钠)为流动相在254nm测定,用外标法定量.异烟肼在2-20μg/m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9),低检出量为0.2μg/ml.
-
互为内标法测定奈替米星和链霉素的血药浓度
目的:建立人血清中硫酸奈替米星和硫酸链霉素的浓度的HPLC测定方法.方法:采用色谱柱Kromnsil C18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磷酸盐缓冲液(10:90,pH2.5,含10 mmol/L庚烷基硫酸钠),流速0.8 mL/min,柱温40℃,检测波长205 nm.奈替米星和链霉素互为内标.结果:本法奈替米星和链霉素的线性范围分别为:2 mg·L-1~20mg·L-1(r=0.9995,n=6)及1 mg·L-1~60mg·L-1(r=0.9992,n=6).回收率分别为100.9%及99.8%,奈替米星的日内日间RSD分别为3.95%、5.10%;链霉素的日内日间RSD分别为4.22%、5.09%.结论:本法灵敏度较高,结果准确可靠,操作简便,适合临床常规血药浓度盐测.
-
大鼠体内兰索拉唑血药浓度测定方法的研究
本文建立大鼠血浆测定的HPLC法,研究大鼠血浆中兰索拉唑的药动学.应用HPLC法,替硝唑为内标,用C18柱分离,用乙醚-二氯甲烷(3∶2)提取处理,流动相:乙腈-水(36∶64,0.2%三乙胺)磷酸调pH9.0,流速0.7mL·min-1.兰索拉唑在大鼠血浆中线性为20.0~20000ng·mL-1,日内、日间RSD均小于15%.本方法专属、稳定.
-
676例环孢素A血药浓度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分析影响环孢素A(CsA)血药浓度的因素,为环孢素治疗药物监测和个体化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收集并记录2013年01月—2015年12月我院676例检测环孢素A血药浓度的血液病患者的资料,包括性别、年龄、体重、临床诊断、环孢素药物(厂家剂型)、用法用量、合并用药、肝功能(ALT,AST)及饮食情况等,根据异常因素评价标准,分析各种因素对CsA血药浓度的影响.结果:性别、年龄、合并用药变化、饮食变化、服药依从性、肝功能、体重变化对CsA血药浓度均有显著的影响(P<0.05),而其中服药依从性是所有观察影响因素中差异显著性大的(x2=99.144;P<0.001).结论:影响CsA血药浓度的因素众多,我们不能仅简单根据血药浓度结果更改用药方案,临床药师应该深入临床,开展血药浓度的解释、利用工作,帮助医师调整个体化用药剂量,保证患者用药安全、有效.
-
清热解毒类中药对环孢素血药浓度的影响研究
目的:研究金银花、板蓝根等中成药作用于肾移植术患者后对环孢素血药浓度产生的影响.方法:搜集2010年1月~2012年12月于省人民医院移植中心进行肾移植手术的患者32例,随机将患者分为治疗组16例和对照组16例.治疗组患者在手术后主要服用金银花、板蓝根等中成药,持续服用时间维持在1.5~3.5d之间,以本次测定的血药浓度为测定1,禁止患者在30天内服用大青叶、板蓝根等中成药,第31天测量和统计患者CsA 血药浓度结果,标识为测定2.对照组患者尚未服用过上述任何中成药,以首次测量血药浓度结果和31天后结果为测定1和测定2.结果:治疗组测定1数值为75.11±3.92,均小于组内测定2数值141.55±14.99和对照组测定1数值161.23±55.06,均具备显著差异(P<0.05),具备统计学意义.使用线性模型方程分析法显示组间和组内的交互作用均存在明显差别.结论:以金银花、板蓝根为代表的清热解毒类中药作用于患者体内能引起环孢素血药浓度的显著改变,为临床治疗提供了有效的帮助,使用患者服用中成药后发生不良反应的概率要低于强效免疫抑制药.
-
供试品检测在GLP研究中的意义及规范化要求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于2003年9月1日颁布实施了《药物非临床研究质量管理规范》,并于同一年开始对国内药物安全评价机构进行GLP认证;2006年在其官方网站通知要求自2007年1月1日起,新药临床前安全性评价研究必须在经过GLP认证的实验室进行.药品非临床研究质量管理规范简称为GLP(Good Labora- tory practice for non - clinical study),其目的是为了确保药品非临床安全性研究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