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点按三阴交及悬钟穴防治小儿抽风30例

    作者:费裕朗;费嘉

    目的:用简便有效方法辅助治疗患儿抽风.方法:30例在接受正规治疗的过程中点按三阴交及悬钟穴.结果:显效8例,有效15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76.7%.结论:点按三阴交及悬钟穴对防治抽风有较好效果.

  • 调神疏肝针刺法治疗郁证1例

    作者:刘艳玲;赵晓峰

    郭某,女,68岁,2014年9月22日初诊。1年前因情志不遂而精神不振、心悸、胸闷,夜间入睡困难,于多地就诊,口服中药(具体不详)治疗效果不佳。3个月前因老伴去世深受打击,症状加重,且时时欲哭,默默不语,睡眠时间短,每晚睡眠时间仅约2h,且易惊醒,于当地门诊针灸治疗,并自服舒乐安定每晚1片,但症状并未明显改善。神清,精神不振,面色晦暗,时时欲哭,默默不语,心悸,胸闷,汗出,乏力,纳差,夜间入睡困难,睡眠时间不足2h,且易惊醒,小便调,大便干,舌淡苔薄白,脉弦细。中医诊断为郁证(肝气郁结型)。西医诊断为抑郁症。治以调神疏肝。以“醒脑开窍”法主穴配合疏肝理气穴太冲为主方,并膻中麦粒灸。针刺主穴取内关、人中、三阴交、百会、印堂、太冲,配穴取风池、完骨、天柱、神门、膻中、合谷、中脘、天枢、气海、足三里、丰隆、申脉、照海。患者取坐位,针刺风池、完骨、天柱,行小幅度高频率捻转补法,双手同时操作,每穴1min,留针15min。起针后取仰卧位,先针刺双侧内关,直刺0.5~1寸,行提插捻转泻法1min;人中向鼻中隔方向斜刺0.3~0.5寸,施重雀啄手法,至眼球湿润为度,3天后改为百会、印堂,百会向后平刺0.5寸,施小幅度高频率捻转补法1min;印堂提捏进针0.5寸,施小幅度高频率捻转补法1min;三阴交直刺0.5~1寸,施提插补法1min;太冲直刺0.5寸,施提插捻转泻法1min;照海用捻转补法;合谷、申脉捻转泻法;余穴常规平补平泻。留针25min。起针后于膻中穴处施麦粒灸。将艾绒制成麦粒大小的纺锤形艾炷,于膻中穴表面涂少量耦合剂,然后放置麦粒灸,以线香点燃艾炷顶端,待感觉局部灼痛时,用镊子取掉残灶,再快速换另一壮施灸,每次5~7壮,以局部皮肤潮红且无皮损为度。治疗每周3次。西药继续服舒乐安定每晚1片。治疗5次后心悸、汗出较前缓解,睡眠时间延长至约2.5h。15次后面色有光泽,精神可,心悸、汗出症状较前进一步缓解,纳可,夜间易入睡,且睡眠时间延长至约4h。20次后面色红润,精神可,且能主动与他人交流,心悸、胸闷、汗出、乏力症状较前明显好转,夜间易入睡,睡眠时间达6h,且不易惊醒,纳食正常,二便正常,舌淡红苔薄白,脉和缓。自行停服安眠药。继续治疗1个月巩固疗效。随访半年未诉明显不适。

  • 针刺结合TDP照射治疗痉挛性斜颈1例

    作者:王琳;王锐;管素梅

    患者,女,59岁,2015年5月10日初诊。2个月前感受风寒后出现颈部僵硬不适,右侧肩背部拘紧疼痛,劳累后加重,1周后出现头部不自主向右侧扭转,生气及劳累后加重,休息或睡眠时症状减轻,时有头晕,易烦躁,曾于当地服用西药(具体药物不详)治疗效果不佳,并进行性加重。头部转向右侧,触诊见左侧胸锁乳突肌肌腹痉挛僵硬,眠差,纳可,二便调,舌暗红苔薄白,脉弦细。颈部MRI示C2/3、C3/4、C4/5、C5/6、C6/7椎间盘突出并椎管狭窄,以C4/5为著。中医诊断为痉证(风寒痹阻,阴虚肝旺)。西医诊断为痉挛性斜颈,颈椎间盘突出症。取百会、风池、C4~C6颈夹脊、灵台、神道、肩井、太溪、昆仑、扶突、合谷、外关、阳陵泉、三阴交、太冲。用0.35mm×40mm毫针。先取俯卧位,灵台、神道向上斜刺20~30mm,使针感向前胸或侧胸部放射,用震颤法快速小幅度行针1~2min后起针。肩井向天髎穴方向直刺15~20mm,施行小幅度提插手法,使局部肌肉出现跳动为佳,不留针。百会向后平刺15~20mm,风池向对侧眼球针刺20~30mm,颈夹脊穴、太溪、昆仑均直刺15~20mm,使产生局部酸胀感。配合TDP照射颈项部,留针20min。后取仰卧位,扶突向水突方向斜刺20~30mm,合谷、外关、阳陵泉直刺20~30mm,使产生局部酸胀感。刺三阴交时针尖沿胫骨内侧缘与皮肤呈45°斜刺,进针15~25mm,使针感下达足底。太冲向涌泉方向直刺20~30mm。配合TDP照射颈项部,留针20min。每日治疗1次,12次为一疗程。针刺1个疗程后疼痛程度明显缓解,头部仍不自主右转,但右转次数、持续时间、转动幅度均有所减轻,继续治疗2个疗程后,诸症基本恢复正常。随访1个月疗效巩固,嘱慎起居、避风寒、适劳逸、畅情志、调饮食。

  • 针刺配合穴位注射治疗眼睑下垂验案

    作者:孟迪;张永臣

    患者,男,62岁,2015年7月9日初诊。5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左眼闭合无力,次日左眼睑下垂,未行任何治疗,近2天症状明显加重,来我科就诊。现症见左上眼睑下垂,不能抬起,以致左眼视物困难,复视,觉眼中有异物感,伴有流泪。神疲纳呆便溏,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专科检查右眼正常,左眼活动度正常,唯上眼睑下垂,遮盖下睑缘。头部核磁、脑血管造影检查无异常。全身检查排除糖尿病、重症肌无力等。西医诊断为左眼麻痹性上睑下垂。中医诊断为睑废(脾胃气虚,升阳无力)。治以健脾益气,升阳举陷。予以针刺配合穴位注射治疗。针刺穴位均采用托尼牌0.25mm×40mm一次性毫针,穴位常规消毒。患者仰卧位,取患侧攒竹、睛明、阳白、鱼腰、太阳、承泣、四白、百会;双侧外关、三阴交、申脉、照海。针刺时,患侧攒竹透睛明,从眉头陷中以15°左右平刺目眦内侧3mm;鱼腰透针阳白,四白透承泣。均左手捏起针刺部位,右手持针以15°左右平刺20mm;百会平刺,三阴交向胫骨后缘斜刺,太阳、外关、申脉、照海均采用常规直刺法。针刺得气,留针30min,每日1次。针刺结束后,每次交替取双侧足三里、手三里穴,严格消毒后,予注射用甲钻胺(国药准字H20050352)0.5mg×2支用2mL注射用水稀释后穴位注射,选用一次性2mL无菌注射器(针头规格0.45mm×16mm,RW-LB),每穴注射1mL,刺入有酸胀感后,回抽无血时注射。隔日1次,每周3次。穴位注射部位不按揉、不热敷,让药物自然吸收。1周为一疗程。治疗期间注意休息和保暖。治疗1个疗程后,左上眼睑可大幅度抬起,复视减轻。治疗2个疗程后,左上眼睑功能明显好转,眼睑抬举基本正常。治疗3个疗程后,左上眼睑抬举完全正常,左右睑裂等宽,左眼睑开合自如,左上睑提肌功能完全恢复,复视消失。3个月后随访未复发。

  • 针刺治疗胃下垂1例

    作者:胡雅芳;杨白燕

    患者,男,36岁,身高183cm,体质量60kg,2015年12月10日就诊。2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腹部胀痛沉重感,超声检查示胃小弯角切迹低于髂嵴连线5cm,诊断为中度胃下垂,给予中药汤剂(以补中益气汤为基础方加减)治疗1年余,症状时轻时重。现腹部胀痛沉重感,进食后加重,纳差,体型瘦高,无恶心呕吐,偶有呃逆,夜寐安,二便调,舌淡苔白腻,脉细。超声检查示胃小弯角切迹低于髂嵴连线7cm。西医诊断为胃下垂。中医诊断为胃缓。治以补中益气。取穴先取上星、百会,次取双侧阳陵泉、足三里、阴陵泉或三阴交、复溜或太溪、太冲(阴陵泉与复溜为一组,三阴交与太溪为一组,两组穴隔日交替使用),后取左侧天枢、梁门、水道、关元四腹部穴或双侧肝俞、胆俞、脾俞、胃俞四背部穴(四腹部穴与四背部穴隔日交替使用)配以双侧外关。患者仰卧位,暴露相应腧穴部位,予常规消毒,取0.30mm×40mm毫针,阳陵泉、足三里、阴陵泉或三阴交行捻转补法(拇指向前),行九数,其余腧穴行传统刺法,留针30min,期间不行针,每日1次,连续治疗5天间隔2天。针刺7次后腹部不适感明显减轻,进食量较前增加,超声检查示胃小弯角切迹低于髂嵴连线3cm。效不更法,共治疗21次,腹部胀痛沉重感消失,超声检查提示未见明显异常。嘱节制饮食,注意保暖,进食后尽量取坐位或平卧位。随访3个月,有2次进食过多后出现上腹部重坠感,但经节制饮食、仰卧休息数日后自行缓解。

  • 温针灸治疗产后压力性尿失禁1例

    作者:徐丽;王健

    压力性尿失禁是指腹压的突然增加导致尿液不自主流出,由非逼尿肌收缩压或膀胱壁对尿液的张力压引起。我们用温针灸治疗产后压力性尿失禁效果较好,介绍如下。
      王某,女,33岁。3年产后出现压力性尿失禁,日常无明显症状,偶尔咳嗽,大笑时尿液不自主流出,2年前于省立医院就诊,确诊为压力性尿失禁轻型,服用药物治疗(具体药物不详)效不显。近两个月来因劳累致症状加重,尿液不自主流出。查面色苍白,舌质淡苔薄白,脉细。中医诊断为尿失禁。辨证为气血亏虚。西医诊断为压力性尿失禁。取百会、天枢(双)、气海、关元、中级、肺俞(双)、脾俞(双)、肾俞(双)、膀胱俞(双)、次髎(双)、足三里、三阴交,各穴常规消毒。俯卧位取背部肺俞(双)、脾俞(双)、肾俞(双)、膀胱俞(双)、次髎(双),毫针针刺得气后行补法,出针不留针。然后仰卧位取百会、天枢(双)、气海、关元、中级、足三里(双)、三阴交(双),将艾柱(用艾绒自制艾柱,艾柱为底面约2cm,高约1cm,重约2~3g,可燃烧15~20min)置于天枢(双)、气海、关元,足三里(双)、三阴交(双)腧穴的针柄上,点燃艾柱,灸约40min(即燃烧两桩艾柱),1周1次。治疗4次之后,尿液不自主流出次数明显减少,继续治疗2次后症状消失,继续治疗2次以巩固疗效。

  • 针药并用治疗呕吐1例

    作者:胡紫景;胡瑜景;杭鑫;郑星宇;林忠华;廖洪涛;胡添巧;郭进华;骆杰伟;任林

    呕吐为胃失和降,气逆于上所致。我们针药并用治疗反复呕吐1例。效果较好,介绍如下。
      患者,女,15岁,2014年1月29日初诊。5天前无明显诱因夜间出现上腹疼痛、胸闷、呕吐,于当地私立医院住院治疗,查心电图、心脏彩超、胸片、胃镜、全腹B超,血、尿、粪常规等均未见异常。予缓解疼痛、止呕、营养支持等治疗未见明显好转,仍每日呕吐口涎10余次。现反复呕吐口涎,胸闷,纳差,大便5日未通,舌淡苔薄白脉滑。取曲泽(双)、梁丘(双)、内关(双)、足三里(双)各1次。另用黄连6g,黄芩10g,干姜10g,甘草10g,党参15g,陈皮10g,藿香10g,大黄15g (后入),枳实10g,厚朴10g,延胡索10g,蒲黄10g,生姜3片。3剂,日1剂,水煎,每4h服1次。2014年1月30日二诊,诸症缓解,上腹不适,胸闷,呕吐次数减少,舌淡苔薄白脉滑。取中脘、足三里(双)、合谷(双)、三阴交(双),针刺。中药继服,日1剂,水煎分2次服。2014年1月31日三诊,诸症好转,上腹胀闷不适,无胸闷、胸痛,大便已通,纳食好转、寐可,舌红苔少脉细滑。取中脘、合谷(双),三阴交(双)、太冲(双),针刺。中药继服,日1剂,水煎分2次服。2014年2月1日四诊,无呕吐,偶胃胀,舌红苔白脉滑。用茯苓15g,半夏10g,枳实10g,竹茹10g,陈皮10g,当归10g,柴胡15g,白芍10g,干姜10g,厚朴10g,薏苡仁10g,生姜3片。2剂,日1剂,水煎分2次服。2014年2月2日五诊,胃脘胀,呕吐5次,舌红苔白脉滑。取至阳、灵台、膈腧,针刺。中药继服,日1剂,水煎分2次服。2014年2月3日六诊,胃不适,无呕吐,舌红苔白脉沉滑。用麦芽15g,谷芽15g,山楂15g,砂仁6g,木香9g,黄芩10g,干姜10g,党参15g,苏叶5g,生姜3片。服3剂,日1剂,水煎分2次服。2014年2月5日七诊,病愈,嘱节饮食、慎起居。

  • 针药并用治疗五更泻1例

    作者:余翔;李惠斌;温速女

    1 病例李某,男,68岁,2012年6月4日初诊.近1个月来无明显诱因出现泄泻,晨起即泻,夹有不消化食物,未予治疗,近1周来泄泻加重.晨起即泻,夹有不消化的食物,遇事烦劳则泄泻加重,脐腹冷痛,得温痛减,遇寒加重,形寒肢冷,面色皫白,舌胖而淡苔白,脉沉细.中医诊断为五更泻.证为肾阳亏虚.治以温肾健脾,涩肠止泻.取天枢、大肠俞、上巨虚、三阴交、肾俞、命门、关元穴,针刺得后留针30min.并用四神丸加减,肉豆蔻10g(煨)、补骨脂15g(盐炒)、五味子10g(醋制)、吴茱萸6g(制)、生姜10g、大枣10g(去核)、白术10g、陈皮10g、山楂10g、莱菔子10g.用法:600mL水煎成200mL水,分早晚两次饭前服,1日1剂.服7剂后病情大有好转,效不更方,继续服药1个月余后痊愈,至今无复发.

  • 针刺治疗不寐临床研究概况

    作者:郭梦丽;李佩芳;舒大江;张传茂

    近年来针刺治疗不寐报道较多,综述如下。
      1针刺不寐四穴
      陈晓军等[1]取“不寐四穴”(申脉、照海、大椎、关元)为主穴,针刺治疗不寐21例;肝郁化火型加期门、太冲、足窍阴,痰热内扰型加曲池、丰隆、内庭,阴虚火旺型加大陵、三阴交、太溪,心脾两虚型加心俞、脾俞、肾俞,心胆气虚型加心俞、肝俞、胆俞,伴头晕头痛者加太阳、印堂、风池,伴眼眶胀痛者加印堂、攒竹、太阳,伴记忆力下降者加百会、四神聪、神庭。总有效率95.2%。

  • 针灸治疗失眠概况

    作者:温学民

    失眠是以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特征的病症,失眠的发生多与饮食不节、情志失调、病后体虚等有关,现将近年来针灸治疗失眠概况归纳如下.1 体针王军等针刺治疗失眠32例,主穴取百会、三阴交、内关、丝竹空透率谷、神门.配穴取心脾两虚型加心俞、脾俞、足三里、阴陵泉,用捻转补法;心胆气虚型加心俞、胆俞,用捻转补法;肝郁化火型加风池、合谷、太冲、行间,用捻转泻法;阴虚火旺型加肾俞、太溪,用捻转补法;痰热内扰型加阴陵泉、丰隆,用捻转泻法;胃气不和型加中脘、足三里,用泻法;心火亢盛型加心俞、灵道,少冲点刺放血,病程较长者加血海.

  • 针灸治疗冠心病临床研究进展

    作者:庄国立

    近年来,针灸治疗冠心病研究取得较大进展,综述如下.1 传统针刺魏瑞仙等[1]用子母补泻法治疗瘀血阻络型冠心病,分组分别取双侧神门(本经子穴)或太白(子经子穴)针刺,每隔10min用捻转泻法行针1次,30min后起针.孙国胜等[2]用郄门穴配合额旁1线治疗心绞痛,取双侧郄门直刺1~1.2寸,针感达到胸部时采用提插捻转平补平泻法运针.取双侧额旁1线,与头皮呈30°角快速将针刺入头皮下,当针尖达到帽状腱膜下层时,指下感到阻力减小,然后使针与头皮平行继续捻转进针,刺入1寸,行平补平泻手法,留针30min,中间每隔5min行针1次.痰盛者加丰隆,急躁易怒者加太冲,气虚血瘀者加血海、足三里.临床总有效率87.5%.刘丽莉[3]治疗冠心病合并抑郁症,主穴取百会、膻中,肝气郁结型选太冲、期门,气郁化火型选行间、内庭,忧郁伤神型选内关、通里,心脾两虚型选足三里、三阴交,阴虚火旺型选太溪、三阴交,针刺.心电图疗效及临床疗效总有效率分别为90.0%、83.3%.

  • 针灸治疗单纯性肥胖病研究概况

    作者:刘东明

    针灸治疗单纯性肥胖病具有显著疗效,并且安全,副作用少,不反弹.现对针灸治疗单纯性肥胖病的进展概述如下.1治疗方案体针以局部取穴为主,由于肥胖易发生于脐周腹部,故常用取穴为脐周8穴,即天枢(双)、水分、阴交、滑肉门(双)、外陵(双).同时,结合辨证取穴,脾胃气虚型取足三里、三阴交、支沟,肾气不足型取太溪、关元、气海,肠胃湿热型取中脘、阴陵泉、丰隆、上巨虚、曲池[1-3].耳针取穴以饥点、内分泌、脾、胃、三焦为主穴,便秘加大肠,月经不调加肾区、卵巢,气虚加肺区[2~4]

  • 针灸治疗癫痫研究进展

    作者:朱晓辉;李佩芳;舒大江

    约有75%的癫痫可以通过抗癫痫药物进行控制,25%反复复发而成为难治性癫痫[1]。针灸治疗癫痫可改善症状。现将针灸治疗癫痫的进展综述如下。
      1毫针刺法
      赵云雁等[2]针刺任督脉结合辨证取穴治疗60例,取百会、神庭、大椎、膻中、关元、鸠尾6穴为主穴,痰火内盛加心俞、肝俞、行间,风痰闭阻加肝俞、丰隆、太冲,肝肾阴虚加肝俞、肾俞、三阴交、太溪。总有效率93.3%。焦宝娟等[3]以双侧风池、曲池、足三里为主穴,配百会、印堂针刺。治疗38例,痊愈28例,显效9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7.4%。杨白燕[4]用针刺治疗105例,主穴取百会、四神聪、风池、水沟、内关、合谷、后溪、申脉、太冲,配头皮针、血海、丰隆、三阴交。总有效率92.38%,脑电图改善率78.10%。

  • 针刺与推拿从脾论治髌下脂肪垫损伤40例

    作者:李秀

    髌下脂肪垫损伤表现为膝关节疼痛,常见于运动员及膝关节活动较多者,其中以女性为多.一般针刺治疗多以肝肾不足、肾阳虚为临证选穴原则.笔者经过多年探索,治疗本病以调理脾的功能为主,现总结如下.治疗方法本组患者均采用针刺与推拿拔罐的方法进行治疗,治疗期间未服用各类药物.针刺时患者平卧,近端取穴以膝关节周围腧穴为主,配用阿是穴,远端取穴以脾经所过腧穴为主,用胃经的腧穴.内外膝眼直刺,鹤顶、犊鼻平刺,配血海、阴陵泉、三阴交、公孙穴;气短局部肿胀者加丰隆穴.迅速进针,以泻为主,留针25~30 min,接华佗牌电针治疗仪,连续中波激强度.

  • 针刺与超声波治疗乳腺增生病81例

    作者:再努尔;迪力木拉提

    乳腺增生症以乳房胀痛、肿块为主要临床表现,我科近年来采用针刺配合超声波治疗乳腺增生病.局部消毒后,用40 mm毫针,快速刺入乳根、膺窗、膻中、期门、足理、太冲等穴位,月经不调加三阴交.

  • 中药口服或新斯的明穴位注射治疗肛门病术后尿潴留68例

    作者:崔如森;崔希同

    我院采用中药口服或新斯的明穴位注射治疗肛门病术后尿潴留68例,总结报道如下.临床资料:本组68例均为混合痔、肛裂、肛瘘术后尿潴留患者,均采用腰俞穴麻醉或局部麻醉.其中男45例,女23例;年龄18~68岁,平均45.5岁.治疗方法:68例患者均先予中药口服.选用八正散合五芩散,药物组成:瞿麦10g,萹蓄10g,滑石15g,木通6g,车前子10g,栀子10g,大黄6g,桂枝10g,云苓12g,泽泻10g,白术10g或小茴香、车前子各30g,水煎服.中药口服无效者,给予新斯的明0.5mg两侧足三里或三阴交穴位注射.以上方法无效者,给予导尿处理.

  • 四神丸配合针刺三阴交治疗五更泻21例

    作者:崔树君

    近年来我院运用四神丸结合针刺三阴交治疗五更泻患者21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总结报道如下.

  • 中药湿热敷加针刺三阴交治疗围绝经期干眼症的临床观察

    作者:刘素清

    目的 研究中药湿热敷加针刺三阴交治疗围绝经期干眼症的临床观察.方法 对60例门诊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及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传统的玻璃酸钠滴眼液滴眼,治疗组采用中药湿热敷加针刺三阴交结合玻璃酸钠滴眼液点眼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方法的有效率.结果 中药湿热敷加针刺三阴交结合玻璃酸钠滴眼液点眼治疗方法有效率明显高于传统眼药水治疗方法.结论 针刺三阴交能健脾利湿、补肝益肾、调和营血从而改善眼周及其组织的气血运行,结合中药湿热敷更能促泪液分泌的增加及其泪膜稳定性的增加,缓解眼部不适症状.

  • 温针阴陵泉、三阴交穴治疗原发性肝癌腹水疗效观察

    作者:招柏明;张昆

    目的:观察温针阴陵泉、三阴交穴治疗原发性肝癌腹水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利尿、补充白蛋白等;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温针阴陵泉、三阴交穴.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0.5%,对照组有效率为8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针阴陵泉、三阴交穴对原发性肝癌腹水能促进腹水消退,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降低腹水复发率.

  • 新期的明注射三阴交穴位治疗产后尿潴留58例体会

    作者:徐雪峰;徐涛

    产后尿潴留在临床上比较常见,有应用新期的明肌内注射、针刺疗法及穴位注射疗法者,临床报道均有一定疗效。为了比较上述3者疗效的需要,我们自2009年12月到2012年12月随机抽取168例患者进行治疗并对比观察,报道如下。

542 条记录 27/28 页 « 12...202122232425262728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