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法莫替丁预防ERCP术后胰腺炎的临床研究

    作者:卫金歧;吕卫华;周怀力;王文栋;李智;陈雪梅;杨巧玲

    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目前已成为胰胆疾病有效的诊治方法.随着ERCP在临床的广泛应用,其并发的急性胰腺炎及高淀粉酶血症越来越受到临床医师的重视.国内外学者对此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发现生长抑素、奥曲肽及H2受体阻滞剂西咪替丁对ERCP术后胰腺炎及高淀粉酶血症有一定的预防作用.

  • β受体阻滞剂发明者:James Whyte Black

    作者:周白瑜

    James Whyte Black(1924年~),苏格兰药理学家,发明心血管药物普萘洛尔(propranolol)和治疗溃疡类疾病的西咪替丁(cimetidine),这些成就让他在1988年获得诺贝尔医学奖,并被誉为当代药理学的奠基人.

  • 胆心综合征致完全房室传导阻滞一例

    作者:郑偕扣;赵英强

    1 临床资料患者男性,84岁,既往体健,无心脏病史.主因感冒3 d,伴心慌头晕以"心动过缓原因待查?"于2011年7月18日10:00收入我科.现病史:患者入院前3 d自觉周身酸懒不适,轻微恶寒,无发热,进食减少,次日外院就诊,给予西咪替丁、左氧氟沙星静脉滴注,恶寒减轻,仍觉周身酸懒,并出现恶心欲吐,心慌头晕,发作性头部出汗.故至我院门诊就诊,心电图显示完全房室传导阻滞.为系统治疗收入院.

  • 口服泮托拉唑治疗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70例

    作者:余飞跃

    我们对70例老年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给予口服泮托拉唑胶囊(商品名:健朗晨)进行治疗,并与同期以静脉注射西咪替丁治疗的39例患者进行对照,现报道如下.

  • 西咪替丁引起肌肉剧烈疼痛一例

    作者:夏斌;赵瑛;王玉宇

    患者男 ,32岁,农民.因双下肢无力20余天于2001年10月8日入院.患者9月15日出现双下肢无力,当地医院诊断为格林-巴利综合征,9月28日予地塞米松15mg/d静滴,症状无好转.既往身体健康.入院体检:T 37.6℃, P78次/min,R16次/min,BP155/105mm Hg(1 mm Hg=0.133 kPa),心肺听诊无异常.神经系统体检:双侧额纹消失,鼓颊示齿困难,双下肢肌力近端3级,远端0级,肌张力低,双下肢远端深浅感觉减退,双上肢肌腱反射减退,双下肢肌腱反射消失,双上肢共济运动正常,除腓肠肌有轻压痛外,其他部位肌肉无压痛.

  • 多潘立酮的作用机制及临床应用新进展

    作者:郭建强;谷成明

       多潘立酮(吗丁啉)是一种合成的苯丙咪唑类衍生物,结构上与丙基甲酮苯基相似。它是一种具有抗呕吐作用的多巴胺受体拮抗剂,不易通过血脑屏障而进入大脑。多潘立酮作用于血脑屏障外的化学受体触发区,因此几乎不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多潘立酮选择性阻断多巴胺2(DA2)受体,主要作用于周围神经系统。由于DA2受体也同样是胃肠道的主要受体,因此DA2受体拮抗剂可减少多巴胺介导的胃平滑肌松弛。在胃肠道中,多潘立酮作为一种促动力药,能增加消化道的动力。  目前,世界上已有58个国家在应用多潘立酮。今年,在美国可能获准将其用于治疗有糖尿病性胃轻瘫症状的患者。因此,对于临床工作者而言,了解多潘立酮与其他促动力药的异同之处是非常重要的。  一、 药代动力学  关于人类多潘立酮药代动力学的大部分资料,来源于20世纪80年代早期的一些研究。那时,多潘立酮经常通过静脉或肌肉给药,这些途径目前不再被推荐。美国正在研究通过口服给药后多潘立酮的药代动力学。  1.吸收及生物利用度:多潘立酮可被很快吸收。与胃肠组织具有较高的亲和力,已经发现多潘立酮在食管、胃和小肠也具有较高浓度。多潘立酮达血浆峰值浓度的时间在口服给药后和直肠给药时分别为30 min和约1 h。  多潘立酮的生物利用度因给药途径不同而变化很大。口服给药为13%~17%,可能因首过效应及肠壁代谢不同而有差异。重复口服给药不会引起该药在体内的蓄积。餐后90 min服用,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可增加到23%。相反,服用西咪替丁、碳酸氢钠后,因胃内呈碱性而导致多潘立酮的生物利用度下降。

  • 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秋季腹泻的疗效观察

    作者:王亚丽

    目的 观察参苓白术颗粒与西咪替丁联合治疗小儿秋季腹泻的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儿科2013年6月~2014年11月收治的秋季腹泻患儿533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267例与对照组266例.所有患儿均给予营养支持、抗感染治疗,观察组患儿给予参苓白术颗粒与西咪替丁联合治疗;对照组患者仅给予西咪替丁进行治疗.对两组患儿的疗效、临床症状改善情况、不良反应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3.3%、74.1%,参苓白术颗粒联合西咪替丁治疗小儿秋季腹泻的疗效更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止泻快、退热快,住院时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两组患儿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参苓白术颗粒与西咪替丁联合治小儿疗秋季腹泻,疗效明显,可促进患儿体温的恢复,减少腹泻次数,止泻迅速、安全.对于治疗小儿秋季腹泻,帮助患儿恢复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 西咪替丁辅助治疗儿童过敏性紫癜的效果分析

    作者:潘超峰

    目的:探讨西咪替丁辅助治疗儿童过敏性紫癜的效果。方法:过敏性紫癜患儿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西咪替丁治疗。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有效率分别为97.5%和87.5%,观察组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消化道出血消失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西咪替丁辅助治疗儿童过敏性紫癜能提高疗效,促进临床症状的恢复,值得推广应用。

  • 抢救口服阿米替林、西咪替丁及地西泮中毒1例报告

    作者:崔青松

    1临床资料:患者,男,27岁,于2013年9月11日0:20由120急救中心送入我院急诊科。患者因家庭变故于9月10日23:00在自家中被同事发现昏迷,既往体健,但性格内向,有抑郁症病史,身旁发现阿米替林、西咪替丁、复方地西泮药瓶及药盒,疑诊药物中毒。当时查血压90/55mmHg,呼吸表浅,全身紫绀,立即建立静脉通路给予输液、行气管插管简易呼吸器辅助呼吸、经鼻胃管插入并清水洗胃5000ml(胃内容物呈粉红色)后转入我科。查体:体温36.5℃,脉搏124次/min,血压116/70 mmHg,呼吸机辅助呼吸(无自主呼吸)。昏迷,皮肤及粘膜无黄染,无紫绀。双侧球结膜轻度水肿,瞳孔直径2.0mm,光反射消失,压眶反射消失,角膜反射消失。颈软,气管居中,双肺呼吸音粗糙,双肺中、下可闻及湿罗音,心率124次/min,律齐,各瓣膜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及心包摩擦音。腹软,肝脾肋下未及。肌张力低,双侧巴彬斯基征阴性。四肢及脊柱无畸形。在呼吸机辅助治疗下动脉血气分析示吸入氧浓度50%时,PH7.22,二氧化碳分压55 mmHg,氧分压81 mmHg,碳酸氢根22.5mmol/L,钾3.3 mmol/L,钠134 mmol/L,乳酸1.9 mmol/L,血糖9.3 mmol/L。入院后急查白细胞10.47×109/L,NEUT%83.71%,BUN5.5 mmol/L,CREA77.3umol/L。CT检查示颅脑CT平扫未见异常;胸部CT双肺见斑片状边缘模糊影,境界不清,密度不均匀,其内可见支气管气相。心电图检查示窦性心动过速,继发性ST-T改变。气管插管处经纤支镜检查,镜下见双侧支气管内可见食物残渣,考虑呕吐物误吸,给予吸出并灌洗。临床诊断为药物中毒,合并中枢神经系统、呼吸系统功能衰竭,吸入性肺炎,酸碱平衡及电解质紊乱。入院后给予洗胃、补液、利尿、降颅压、促醒、抗感染、呼吸机纠正呼吸衰竭、保护脏器功能、纠正酸碱平衡及电解质紊乱等治疗,并给予血液灌流+CRRT清除药物及毒物。在急诊科及入院后静注氟马西尼,患者神志未见改善。经过积极治疗,患者入院26小时后出现自主呼吸、瞳孔光反射,神志为浅昏迷,60小时后患者神志完全转清,试脱机后心率维持在90~100次/min,呼吸频率16~20次/min,血氧饱和度维持在95%以上,动脉血氧分压124 mmHg,给予拔出气管插管。血液灌流共行3次,CRRT连续行80小时。患者未出现消化道出血、严重心律失常及传导阻滞。患者神志转清、拔出气管插管后述自服阿米替林300片(25mg/片)、西咪替丁12片(0.2g/片)、复方地西泮100片(每片含地西泮1.25mg,谷维素40mg,维生素B110mg)。入院第5天复查血常规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比率恢复正常范围,肾功无异常,心肌酶LDH245IU/L,CK1169 IU/L,AST69U/L,肝功ALT82U/L。复查肺CT示双肺斑片状影较前明显吸收,密度变淡。患者病情好转而转出ICU,到普通病房巩固治疗3天,于入院第8天,复查化验肝功及心肌酶异常指标均恢复正常范围,痊愈而出院。

  • 西咪替丁联合叶酸治疗腹泻的临床分析

    作者:张杰

    目的:对应用叶酸与西咪替丁联合对患有腹泻的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抽取96例患有腹泻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平均每组48例。采用常规腹泻治疗方案对对照组患者实施治疗;在常规方案基础上加用叶酸与西咪替丁对治疗组患者实施治疗。结果:治疗组患者腹泻病情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腹泻症状消失时间和用药方案实施总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出现不良反应的人数明显少于对照组;停止治疗后腹泻病情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应用叶酸与西咪替丁联合对患有腹泻的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 云南白药、维生素C联合西咪替丁用于口腔溃疡治疗疗效观察

    作者:孙建芳

    目的:探讨观察对口腔溃疡患者采取云南白药、维生素联合西咪替丁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口腔溃疡患者203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取云南白药、维生素联合西咪替丁治疗,对照组采取云南白药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4.12%,对照组总有效率73.27%,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对口腔溃疡患者采取云南白药、维生素C联合西咪替丁治疗效果显著,且无严重的并发症发生,安全可靠。

  • 山莨菪碱、更昔洛韦和西咪替丁治疗小儿秋季腹泻临床效果观察

    作者:袁华

    目的:探讨山莨菪碱、更昔洛韦和西咪替丁治疗小儿秋季腹泻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09 年10 月~2011 年10月秋季腹泻患儿共200 例,上述患儿随机分为2 组,观察组和对照组.2 组患儿均给予静脉补液,纠正脱水、纠正水电解质紊乱,维持酸碱平衡,同时给予蒙脱石散口服,对患儿饮食进行指导.对照组同时给予炎琥宁注射液静脉滴注,每天3~5mg/kg.观察组患儿给予更昔洛韦、上莨菪碱和西咪替丁静脉滴注.其中更昔洛韦每天10mg/kg、上莨菪碱每天0.15mg/kg、西咪替丁每天10mg/kg.2 组患儿均连续治疗5 天.治疗期间观察2 组患儿大便改变情况,记录止泻时间和退热时间.结果:观察组止泻时间和退热时间均早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山莨菪碱、更昔洛韦和西咪替丁治疗小儿秋季腹泻临床效果显著,值得借鉴.

  • 奥美拉唑与西咪替丁在应激性胃溃疡治疗中的临床探讨

    作者:鞠纪玲;李廷;秦绪英

    目的:探究美拉唑和西咪替丁治疗应激性胃溃疡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10月~月2013年10月期间治疗的86例应激性胃溃疡患者。结果:观察组患者止血时间、治疗总有效率远远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奥美拉唑治疗应激性胃溃疡具有显著疗效。

  • 奥美拉唑与西咪替丁在应激性胃溃疡治疗中的临床探讨

    作者:丰莉;武玲

    目的:探究美拉唑和西咪替丁治疗应激性胃溃疡的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10月~2013年10月期间治疗的86例应激性胃溃疡患者。结果:观察组患者止血时间、治疗总有效率远远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奥美拉唑治疗应激性胃溃疡具有显著疗效。

  • 泮托拉唑与西咪替丁治疗急性胃粘膜病变并出血的疗效观察

    作者:邵爱玲

    目的:评估泮托拉唑与西咪替丁治疗急性胃粘膜病变并出血的止血率及平均天数.方法:采用随机平行对照临床研究,将1 00例急性胃粘膜病变随机分为治疗组(泮托拉唑组),对照组(西米替丁组)各50例,治疗组给予泮托拉唑40mg,1天1次静滴,对照组给予西咪替丁400mg,1天2次静滴,疗程3~5天.结果:治疗组:在发病治疗24小时内出血停止总例数33/50(66%),对照组在治疗24小时内出血停止总例数为18/50(36%),经统计学处理,X2=9,P<0.01,2组有显著性差异.治疗组在发病3天内出血停止总例数为42/50(84%),对照组在发病3天内出血停止总例数为32/50 (64%),x2=5.20.01< p<0.05,2组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在治疗急性胃粘膜病变并出血中,治疗组发病24小时内止血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止血快,可明显缩短出血时间.用药24小时、3天、5天,泮托拉唑组的止血率明显高于西咪替丁组,治疗组5日45/50住院率,对照组5日住院率34/50明显低于西米替丁组,X=7.29p<0.01,用药5天泮托拉唑组的胃粘膜糜烂面愈合率45/50明显高于西米替丁组34/50愈合率,p<0.05,可见泮托拉唑提高了急性胃粘膜病变的止血率,减少其住院率.

  • 西咪替丁联合阿昔洛韦治疗小儿水痘临床效果评价

    作者:张梅梅

    目的:探究小儿水痘患者采用西咪替丁联合阿昔洛韦的临床效果和特点。方法:从我院2012年5月至2014年8月接收并治疗的小儿水痘患者中随机性抽取8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探究,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的是利巴韦林治疗,研究组则采用的是西咪替丁结合阿昔洛韦的综合治疗法,对比两组患者采用不同治疗方法的治疗效果和特点。结果:研究组患者通过治疗后退热时间和结痂时间均明显短语对照组(P<0.05),且研究组的治疗效果也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小儿水痘患者的治疗,临床上采用西咪替丁联合阿昔洛韦的综合治疗法治疗,效果显著,恢复时间短,值得应用和推广。

  • 阻塞性黄疸病人术后应用西咪替丁对红细胞免疫功能及IL-2的影响

    作者:丁佑铭;严际慎;王卫星;王竹平

    本文研究西咪替丁(甲氰咪胍)对阻塞性黄疸(以下简称阻黄)病人红细胞免疫功能及IL-2活性的调节作用.1.材料与方法:选择行胆道引流手术的29例阻黄病人,分组:阻黄组15例,治疗组14例(术后第1天开始静滴西咪替丁0.02 g/kg.d),连用14 d,对照组26例(无黄疸胆系手术病人).分别在术前1 d, 术后1,7,14 d清晨抽取静脉血,用酵母菌花环法检测红细胞C3b受体花环率(RC3bRR)、红细胞免疫复合物花环率(RICR),放免法检测IL-2.

  • 西咪替丁对大肠癌肝转移的预防和辅助治疗价值

    作者:尚培中;贾国洪;李晓武;苗建军;崔丽;李永庆;朱习琴;张金江;谷化平

    目的 研究西咪替丁预防大肠癌肝转移临床疗效以及与唾液酸化Lewis X(SLeX)蛋白表达的关系.方法 应用微波-链霉菌素-生物素(微波-LSAB)法检测80例大肠癌SLeX蛋白表达水平.患者分3组,将SLeX阳性表达的73例随机分为2组:①组43例,每天口服氟尿嘧啶 200 mg和西咪替丁800 mg;②组30例,仅每天口服氟尿嘧啶200 mg;③组为SleX阴性表达者7例,治疗方法同①组.手术后第3周开始治疗,时间均为1年.对Dukes C期患者,3组均在施行LFP方案化疗基础上进行上述治疗.平均随访时间为(10.4±2.6)年.结果 以B超、CT发现肝转移灶为比较标准,在10年随访中3组共发现肝转移27例,总体转移率为33.8%,其中①组为20.9%(9/43),②组为53.3%(16/30),③组为(2/7),①组与②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①组与③组,②组与③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共实施肝切除治疗转移灶21例,术后①组+②组肝转移灶SLeX免疫组化染色阳性17例,阳性率89.5%(17/19);③组2例均阴性.对肝转移灶施行切除和继续分组治疗之后,①组、②组和③组1年生存率分别为5/7、5/12和1/2,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西咪替丁对SLeX蛋白高水平表达的大肠癌有一定的抗肝转移辅助治疗作用,有利于延长患者生存期.

  • 西咪替丁预防大肠癌复发转移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尚培中;贾国洪;苗建军;崔丽;李永庆;李晓武;朱习琴;李霞;谷化平

    目的 研究西咪替丁预防大肠癌复发转移临床疗效以及与唾液酸化Lewis X(SLeX)蛋白表达的关系.方法 应用微波-链霉菌素-生物素(微波-LSAB)法检测80例大肠癌SLeX蛋白表达水平.将阳性表达的73例随机分为两组:西咪替丁治疗组43例,对照组30例.手术后第3周开始,对Duke's A期和B期患者,治疗组每天口服氟尿嘧啶 200 mg和西咪替丁800 mg;对照组仅每天口服氟尿嘧啶200 mg.对Duke's C期患者,两组均采用LFP方案化疗,同时,分别采取上述方法对照治疗.服药时间均为1年.平均随访时间为(10.4±2.6)年.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10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83.7%和50.0%,Duke's C 期生存率分别为84.6%和22.2%,SLeX蛋白表达III级生存率分别为92.3%和29.4%,肝脏转移率分别为20.9%和53.3%,上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Duke's A+B期生存率分别为82.4%和91.7%,SLeX蛋白表达II级生存率分别为70.6%和76.9%,局部复发率分别为25.6%和43.3%,上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西咪替丁对SLeX蛋白高水平表达的中晚期大肠癌有一定的抗转移治疗作用,有助于降低转移率,延长患者生存期,提高生存率.

  • 西咪替丁致精神症状1例

    作者:黄亮;张伶俐

    患儿女性,10岁1个月,体重为25.5 kg.2008年9月22日因"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进食呕吐,在外院接受西咪替丁治疗致精神症状"后转入本院.病史采集:9月20日,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体温39.8℃,头胀痛,予"抗病毒冲剂"口服,无好转.

1224 条记录 6/62 页 « 12345678...616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