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对醋氨酚诱导的急性肝衰竭中胃粘膜缺血的前瞻性研究

    作者:周晓黎;田德安

    在英国,过量摄入醋氨酚是急性肝衰竭(ALF)常见的原因,有相当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高动力循环的出现预示着肝坏死及急性肝衰竭综合征的发生.众所周知,高心输出量与低的全身血管阻抗及平均动脉压相关.这种效应对其它器官系统的作用并不清楚.近来的动物实验表明高动力循环可能是由于胃和胰的血流减少而产生的,这些变化与肠道渗透性及细菌易位程度的增加是平行的.这些变化也可能是导致此状态下相当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的部分原因.

  • 莲心总碱对脂多糖和D-氨基半乳糖诱导小鼠急性肝衰竭肝脏的保护作用

    作者:张浪;程卓;黄旭;冯天辉;舒广文

    目的:研究莲心总碱(TAENN)对脂多糖和D-氨基半乳糖(LPS/GalN)诱导小鼠急性肝衰竭肝脏的保护作用及可能作用机制.方法:昆明种雄性小鼠随机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模型组、TAENN高剂量组(100mg·kg-1)、TAENN低剂量组(30 mg·kg-1).腹腔注射LPS/GalN建立小鼠急性肝衰竭模型;通过生存曲线分析、HE组织化学染色、肝脏指数和血清转氨酶活性分析评价动物肝损伤程度;通过检测血清及肝脏内中SOD、GSH、MDA、ROS、CAT、GSH-Px水平评价小鼠整体和肝脏内氧化应激的状况.结果:口服TAENN能有效降低LPS/GalN诱导的小鼠死亡,HE染色观察显示TAENN能明显减轻LPS/GalN诱导的肝脏显微结构变化;此外,TAENN明显缓解了LPS/GalN诱导的肝脏肿大,降低了小鼠血清中ALT和AST活性水平(P<0.01).进一步研究表明,TAENN明显降低了模型小鼠血清中MDA的含量,而血清GSH和SOD水平则明显增加(P<0.01);经TAENN处理后,小鼠肝组织中ROS和MDA的相对含量降低,而肝脏GSH、SOD、CAT和GSH-Px水平则显著增加(P<0.01).结论:TAENN能有效缓解LPS/GalN诱导的小鼠肝衰竭,且这种对肝脏的保护作用与其抑制LPS/GalN诱导的肝脏氧化应激相关.

  • 甘露消毒丹对急性肝衰竭大鼠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

    作者:杨平

    目的 探讨甘露消毒丹对急性肝衰竭大鼠的保护作用.方法 wistar大鼠70只,随机分为4组:正常组、模型组、菌陈蒿汤组及甘露消毒丹组.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给予D-氨基半乳糖(D-Ga1N)和内毒素脂多糖(LPS)制备大鼠急性肝衰竭模型.造模后第2天起,用菌陈蒿汤和甘露消毒丹进行治疗,连用3d.观察血清TBIL、ALT、AST及TNF-α、IL-6的变化,并取大鼠肝左叶常规HE染色,光镜观察肝组织病理学改变.结果 治疗后,甘露消毒丹组和菌陈蒿汤组大鼠血清TBIL、ALT、AST及TNF-α、IL-6水平均较模型组明显降低(P<0.01或P<0.05),甘露消毒丹组血清TNF-α、IL-6水平与菌陈蒿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甘露消毒丹组和菌陈蒿汤组大鼠肝组织损伤均较模型组有改善.结论 甘露消毒丹对D-Ga1N和LPS所致大鼠急性肝衰竭有保护作用.

  • 肝细胞脾内移植治疗大鼠肝衰竭

    作者:柳德兵;李海洋

    目的:优化急性肝衰竭模型的构建方法及探讨经脾内同种异体肝细胞移植治疗大鼠急性药物性肝衰竭的疗效,并观察脾内移植肝细胞的生物学活性.方法:采用D-氨基半乳糖(D-gal)建立大鼠急性药物性肝衰竭模型.腹腔注射不同剂量的(1.0,1.2,1.4,1.6 g/kg)D-gal后,以肝功能指标、病理形态学、死亡率等综合评估肝脏细胞损伤的状态,确定模型构建的佳方案.造模后24 h,随机分为2组进行治疗,Ⅰ组:经脾内移植肝细胞悬液1 ml(4.4×107个);Ⅱ组:经脾内移植不含肝细胞的培养液1 ml.观察大鼠1周的存活率、肝脏功能和病理变化及移植肝细胞的生物学活性.结果:①不同剂量的D-gal可导致不同程度的肝损伤,而以1.2 g/kgD-gal造模组的大鼠死亡率适中,肝功能损害及其肝脏病理组织学改变均符合临界急性肝衰竭的程度,较好地模拟了急性肝衰竭的病理生理改变且稳定性较好.②移植后3 d,Ⅰ组与Ⅱ组大鼠存活率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肝功能指标: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和总胆红素(TBiL)均有明显改善(P<0.01);肝组织病理切片显示:Ⅰ组的肝组织损伤程度明显比Ⅱ组轻.经HE和PAS染色证实,移植的肝细胞在受体脾内结构和功能保持较好.结论:①D-gal1.2 g/kg腹腔注射可较好构建SD大鼠急性肝衰竭模型.②经脾内肝细胞移植能明显提高药物性肝衰竭大鼠的存活率、改善肝功能及肝组织病理变化.

  • shRNA沉默TRAF6基因对急性肝损伤小鼠炎症反应的影响

    作者:陈锋;张芙蓉;何生松;庞然;许娟娟;董继华

    目的:通过 shRNA 沉默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相关因子6(tumour necrosis factor receptor associated factor 6, TRAF6)基因表达,研究TRAF6沉默基因对内毒素/D-氨基半乳糖(LPS/D-GalN)诱导的急性肝衰竭小鼠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通过体外实验筛选针对TRAF6基因的有效小干扰 RNA(siRNA)序列,采用流体力学注射法将 pTRAF6-shRNA表达质粒转染BALB/c小鼠,24 h后重复注射1次。第2次注射后24 h,予 LPS/D-GalN 腹腔注射制备急性肝衰竭内毒素炎症模型。设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空白质粒/LPS组及 RNAi/LPS组。观察各组小鼠肝脏病理变化, Real-time PCR检测TRAF6、IL-6及COX-2 mRNA的表达,ELISA检测血清 TNF-α、IL-1β及 TGF-β1水平变化,West-ern blot检测肝细胞TRAF6、NF-κB p65的表达。结果 Real-time PCR及Western blot检测显示,pTRAF6-shRNA1能有效沉默TRAF6 mRNA 及蛋白表达,其中 TRAF6 mRNA 表达较正常小鼠下降约60.13%,TRAF6蛋白表达降低约52.0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ELISA检测显示各组小鼠TNF-α、IL-1β均于造模后8 h达到峰值,TGF-β1于16 h达到峰值;RNAi/LPS组小鼠血清 TNF-α、IL-1β及 TGF-β1水平明显低于同时间点模型对照组。Real-time PCR结果显示 RNAi/LPS组小鼠IL-6、COX-2及TRAF6 mRNA表达下降,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Western blot 结果显示 RNAi/LPS 组小鼠肝组织总蛋白 NF-κB p65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与模型对照组无差异,而胞核 NF-κB p65明显低于模型对照组(P<0.05)。结论 pTRAF6-shRNA可能通过下调 NF-κB p65水平,抑制炎症相关细胞因子和炎性介质表达水平,从而减轻内毒素/半乳糖诱导的小鼠急性肝损伤。

  • 急性肝衰竭病因与预后分析

    作者:康健;陈悦;杨东亮;孟忠吉

    目的:根据新指南回顾性分析急性肝衰竭(acute liver failure,ALF)病因构成与预后.方法:通过检索及病例查阅共确定61名ALF患者,分析其病因、实验室指标及预后.结果: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为ALF的主要病因,占85.2%.死亡组与存活组比较,除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肌酐(creatinine,Cr)外,其他指标如年龄、白蛋白(albumin,Alb)、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il)、血清钠、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国际标准化比值(international normalized ratio,INR)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BV感染是湖北省及周边地区ALF的主要发病原因.年龄、白蛋白、总胆红素、血清钠、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值等与ALF预后密切相关.

  • 血浆置换治疗急性肝衰竭患儿28例的护理

    作者:姚丽

    目的:总结28例血浆置换(PE)术治疗急性肝衰竭患儿的护理.人工肝支持治疗是近年来开展的治疗肝衰竭的有效手段[1],可提高肝衰竭的治愈率和好转率[2].常用的人工肝支持疗法包括血浆置换及血液灌流等,其中血浆置换是目前国内应用多、广泛的非生物型人工肝治疗方法.通过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快速建立适合于进行血浆置换的血管通路,在血浆置换期间密切观察病情,同时做好管道护理,并发症的观察和处理,保证血浆置换治疗的顺利进行,能有效清除体内代谢毒素,改善急性肝衰竭患者的临床症状,减轻病情,同时为肝细胞再生及肝功能恢复创造有利条件[3].

  • 解毒化瘀颗粒对D-半乳糖胺/脂多糖诱导急性肝衰竭大鼠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

    作者:覃艳新;马玉珍;蒋琴;周玲瑶;龙富立

    目的:探讨解毒化瘀颗粒对D-半乳糖胺/脂多糖诱导急性肝衰竭大鼠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将30只SPF级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治疗组、模型组、空白组,每组各10只.治疗组按10ml/kg体质量子解毒化瘀颗粒灌胃给药,每天2次,共7d;空白组及模型组给予等体积0.9%氯化钠注射液灌胃.于给药第6天,模型组与治疗组大鼠予腹腔注射D-半乳糖胺(600mg/kg)和脂多糖(20μg/kg)进行造模.24h后进行静脉取血,采用全自动生化仪检测血清中总胆红素(TBIL)、谷丙转氨酶(ALT)及谷草转氨酶(AST)水平,血栓止血分析仪检测血清中凝血酶原时间(PT)、血浆纤维蛋白(FIB)、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及凝血酶时间(TT).处死大鼠取肝组织制备肝组织切片,光镜下观察肝组织结构.结果:与模型组比较,治疗组血清中的ALT、AST、TBIL水平明显降低,PT、TT时间缩短,FIB水平升高,2组ALT、TBIL、FIB水平及PT时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大鼠肝细胞正常结构被破坏程度显著高于治疗组大鼠.结论:解毒化瘀颗粒可以通过改善肝功能、纠正凝血功能异常及减轻病理损伤而保护急性肝衰竭模型大鼠,其作用机制可能为通过CD4 T下调OX40表达,抑制CD4 T活化及向Th1细胞分化,从而延缓急性肝衰竭的进一步恶化.

  • 广西地区448例急性、亚急性肝衰竭患者中医证候回顾性分析

    作者:毛德文;盛庆寿;唐农;龙富立;徐刚;王娜

    目的:回顾性调查急性肝衰竭(ALF)、亚急性肝衰竭(SALF)的病因病机、中医证候规律及预后转归,为本病的中医诊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2002年至2013年期间广西地区448例ALF、SALF患者进行病因、中医证候及预后分析.结果:广西地区ALF、SALF常见的病因是病毒(尤其是HBV)、药物、外伤及手术;前3位的中医证型主要集中在毒热炽盛证、毒入营(血)证、热入心包证,与其他证型相比明显多见(P<0.05);ALF、SALF患者总病死率为55.58%,其中Child-Pugh B级患者的病死率明显低于Child-PughC级患者(P<0.01);且SALF患者的中医证候改善程度要优于ALF患者(P<0.05).结论:广西地区ALF、SALF的病因主要是HBV,毒热炽盛证是其中医证候的主要类型,ALF、SALF的病死率均非常高,以辨证论治为基础的中医药介入可望对结局有所改善.

  •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对小鼠急性肝衰竭的保护作用

    作者:徐旭雯;谭德明;鲁猛厚

    目的:观察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ecombinant human granulocyte 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rhG-CSF)对D-氨基半乳糖(D-galactosamine,D-GalN)加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联合诱导的小鼠急性肝衰竭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机制.方法:D-GalN/LPS腹腔联合注射制造小鼠急性肝衰竭模型,治疗组小鼠于造模前4 h,2 h及造模同时予以G-CSF 300μg/kg腹腔注射,观察小鼠24 h存活率.造模后6 h每组随机选择5只小鼠处死,观察肝组织损伤情况,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和TanonGis 3.73软件分析各组小鼠肝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干扰素-γ(IFN-γ)、白介素-6(IL-6)和白介素-10(IL-10)的表达情况.结果:治疗组小鼠24 h存活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造模后6 h治疗组小鼠肝组织损伤明显减轻(P<0.05),肝组织中TNF-α和IFN-γ的mRNA表达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IL-6和IL-10的mRNA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G-CSF对D-GalN/LPS所致的小鼠急性肝衰竭具有保护作用.

  • 生脉散对急性肝衰竭大鼠内毒素诱导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

    作者:马文峰;周小舟;孙新锋;黄俏光;用大桥

    目的 探讨生脉散在不同时间点对急性肝衰竭大鼠内毒素(脂多糖,LPS)诱导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 D-氨基半乳糖腹腔注射建立大鼠急性肝衰竭模型,拟用LPS攻击建立肝衰竭内毒素血症模型,用生脉散治疗与对照组比较.取造模后2 h及8 h两个时间点,检潮大鼠血清LPS与细胞因子如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β(IL-1β)、白介素-6(I-L6)、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一氧化氮(NO)、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和总一氧化氮合酶(zNOS)水平.结果 2 h后生脉散可减低急性肝衰竭内毒素血症大鼠血清LPS、TNS-α、IL-1β、IL-6、I-CAM-1和NO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8 h后生脉散可减低急性肝衰竭内毒素血症大鼠血清LPS、TNF-α、IL-1β和ICAM-1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急性肝衰竭状态下,可存在不同程度的内毒素血症,并引起细胞因子水平变化的炎症级联反应,生脉散通过调节细胞因子水平起到治疗作用.

  • 重组腺病毒介导HIP/PAP治疗小鼠实验性急性肝衰竭

    作者:刘海艳;李长顺

    目的 观察以重组腺病毒载体介导肝肿瘤-肠道-胰腺基因(HIP/PAP)腹腔注射对小鼠D-氨基半乳糖急性肝损害的保护作用,为急性肝衰竭的临床治疗探索新的方法.方法 Balb/C小鼠80只(雄性)随机分成四组,分别是正常组、Ad-HIP/PAP组、Ad-LacZ组及模型组;每组又分成a、b两组.分别予腹腔注射生理盐水、Ad-HIP/PAP、Ad-LacZ、生理盐水,2d后用D-氨基半乳糖(D-Gal)诱导急性肝衰竭模型(1.0 g/kg),后对a组小鼠进行肝功能指标、肝脏病理学、胃肠免疫组化的检测.b组观察14d,记录小鼠死亡时间及死亡数.结果 免疫组化证实Ad-HIP/PAP腹腔注射后,肠壁可测到HIP/PAP的表达,而正常组未检测到.Ad-HIP/PAP组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含量明显低于Ad-LacZ组、模型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d-LacZ组及模型组肝组织坏死严重,Ad-HIP/PAP组肝组织病变稍轻.观察14 d后,Ad-LacZ组及模型组小鼠全部死亡,Ad-HIP/PAP组小鼠死亡较少.结论 重组腺病毒介导HIP/PAP腹腔表达具有能显著保护肝细胞,预防D-Gal所致小鼠急性肝衰竭作用.腺病毒介导HIP/PAP表达有可能成为急性肝衰竭的治疗手段之一.

  • 急性肝衰竭小鼠Occludin表达与血脑屏障通透性的关系

    作者:周莹;王文;吕飒;刘沛

    目的 探讨乙酰氨基酚/扑热息痛( acetaminophen/paracetamol,APAP)导致的急性肝衰竭(acute liver failure,ALF)小鼠模型中血脑屏障(blood brain barrier,BBB)通透性与脑组织紧密连接(tight junction,TJ)蛋白Occludin表达的关系.方法 应用APAP复制ALF小鼠模型,检测脑中伊文思蓝(evans blue,EB)的含量反映BBB通透性,电镜下观察TJ的结构变化.应用Western blotting方法检测脑组织中Occludin蛋白的表达.结果 小鼠脑组织EB含量于2h开始升高(2.29±0.42)μg/g,6h达到峰值(3.61±0.33)μg/g,脑组织中Occludin 蛋白表达2h开始下降,6h表达低,同时电镜下观察到TJ结构出现破坏.结论 在APAP所致的ALF动物模型中,BBB通透性增加,表明血管源性脑水肿机制参与脑水肿形成,与其相反,Occludin表达呈下降趋势,提示脑水肿的发生与Occludin表达下降引起TJ结构破坏有关.

  • 银杏叶提取物对急性肝衰竭大鼠FADD表达的影响

    作者:王树芳;徐海英;李萌;康静;许重杰;李永海

    目的 观察银杏叶提取物(ginkgo biloba extract,GBE)对硫代乙酰胺(TAA)损伤的大鼠肝脏的作用及对FADD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实验分5组,GBE低、中、高剂量组(50、100、200 mg/kg连续灌服GBE 30 d,1次/d,正常对照组和模型组分别给与等体积的生理盐水;模型组、GBE低、中、高剂量组第28 d用TAA(300mg/kg)腹腔注射,正常对照组腹腔注射等体积的生理盐水.用试剂盒检测血清中AST、ALT的水平,并分别用RT-PCR和Western blot的方法检测各组肝脏FADD在mRNA和蛋白水平的表达情况.结果 模型组与正常组相比,血清中ALT、AST水平明显升高,肝组织中FADD在mRNA和蛋白水平均上调;而GBE组与模型组相比,血清中ALT、AST水平明显降低,肝组织中FADD在mRNA和蛋白水平均下调.结论 肝衰竭过程中FADD参与肝细胞的凋亡,GBE可通过FADD抑制急性肝衰竭大鼠肝细胞凋亡,从而对肝脏起到保护作用.

  • 急性肝衰竭大鼠肝匀浆蛋白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肝细胞的分化

    作者:朱海鹏;高志良;彭亮;谢婵;郑玉宝;陈桂轩

    目的 研究D-氨基半乳糖/内毒素介导的急性肝衰竭大鼠肝匀浆蛋白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分化的影响.方法 将D-氨基半乳糖/内毒素腹腔注射制备而成的肝衰竭大鼠肝匀浆蛋白加入培养液中培养BMSCs,通过观察BMSCs形态以及检测ALB、AFP、糖原、尿素氮的合成来观察它对细胞分化的影响.结果 肝衰竭大鼠肝匀浆按分子量的大小可以分为6个部分,其中4个部分的蛋白可以导致BMSCs转变成较为典型的多角型、卵圆形细胞,并且这些细胞中的AFP、ALB、糖原染色、培养液中尿素氮浓度也有明显增加,以第3、第4部分蛋白更为显著.结论 急性肝衰竭模型肝匀浆蛋白可以促进BMSCs向肝细胞样细胞分化,其中以第3、第4波峰蛋白更为显著.

  • 褪黑素、莫达非尼对小鼠试验性急性肝衰竭的影响

    作者:

    目的研究褪黑素、莫达非尼对小鼠试验性急性肝衰竭的影响.方法雄性昆明小鼠,给予D-半乳糖胺(D-Gal N)和脂多糖(LPS)同时腹腔注射,制备小鼠急性肝衰竭模型;并于造模前2h,治疗组分别给予相应药物灌胃,对照组给予蒸馏水灌胃.比较各组小鼠的24h存活率,血清转氨酶水平,肝脏组织病理学改变,血清中TNF-α、IL-1的水平,肝脏组织中SOD、MDA、GR、GSH、NO、NOS的水平.结果D-Gal N/LPS可以导致小鼠急性肝衰竭;褪黑素可以提高小鼠存活率,减轻肝脏病变程度,降低血清转氨酶活性及TNF-α、IL-1的浓度,增加肝脏组织中SOD、GR的活性,降低NOS的活性及MDA、NO的浓度.莫达非尼可加重肝脏病变程度,升高血清转氨酶的活性及TNF-α、IL-1的浓度,降低肝脏组织中SOD、GR的活性及升高MDA的浓度.结论褪黑素可减轻D-Gal N/LPS所致的急性肝衰竭,提高小鼠的存活率,莫达非尼可加重小鼠的肝损伤.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两药影响睡眠从而影响炎性细胞因子(如TNF-α、IL-1)的释放和机体氧化能力的改变有关.

  • 江西省南昌地区急性肝衰竭病因及临床特点分析

    作者:谢能文;涂慧敏;何金秋;熊墨龙

    目的:分析江西省南昌地区急性肝衰竭(ALF)的病因和临床特点,并且探讨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在评估ALF预后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06年1月-2014年12月该院收治的南昌地区47例成年ALF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包括病因、临床特征、治疗方法和转归等。结果导致南昌地区ALF的病因以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为常见,占本组患者的40.4%(19/47),其次为药物引起10例(21.3%),其中抗结核药引起4例,中草药引起3例,抗肿瘤药引起2例,解热镇痛药引起1例;HBV+戊型肝炎病毒重叠感染3例(6.4%),妊娠急性脂肪肝1例,热射病2例,毒蕈中毒2例,病因不明5例(10.6%)。本组患者死亡34例,病死率为72.3%。ALF存活组与死亡组在血清白蛋白、总胆红素、凝血酶原时间、甲胎蛋白、血氨、MELD等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MELD评分越高,病死率亦越高,但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入院时MELD评分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881,当取Cut- off值为30.2分时,把47例患者分为MELD评分≤30.2和>30.2分两组,两组病死率比较,MELD评分≤30.2分组的病死率较低。结论南昌地区HBV感染是导致ALF的首要原因,MELD评分对评估ALF的预后有一定价值。

  •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阳性与HBsAg阴性甲型肝炎患者的临床特征比较

    作者:徐慧;邓意志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对急性甲型肝炎严重性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0年12月449名急性甲型肝炎住院患者的临床特征,比较其临床结果,探讨HBsAg对其预后的影响.结果 449例患者中,30例患者呈现HBsAg阳性组,419例HBsAg阴性.HBsAg阳性组年龄大于HBsAg阴性组(36.1±8.3 vs 31.8±8.5)岁,P=0.004),两组间其他基线特征无差异.HBsAg阳性组的凝血酶原时间达峰平均值、血清总胆红素、血清肌酐显著明显高于HBsAg阴性组.胃肠道出血,急性肾功能衰竭,急性肝功能衰竭等临床结果在H BsAg阳性组中出现频率更高,尤其是急性肝功能衰竭发病率约为HBsAg阴性组的9倍(23.3%vs 3.3%; [OR],8.80,P<0.001).多因素分析表明乙肝表面抗原(OR,7.43;95%置信度置信区间[CI],2.56~21.57)和年龄(OR,1.07,95%CI,1.02~1.13)是急性肝衰竭的发生的两个独立因素.结论 与单纯急性甲型肝炎患者相比,合并慢性乙型肝炎感染的急性甲型肝炎患者有更严重的临床症状.

  • D-半乳糖胺和脂多糖介导大鼠急性肝衰竭的机理研究

    作者:朱海鹏;高志良;谢婵;郑玉宝;彭亮

    目的 研究D-半乳糖胺和脂多糖导致大鼠急性肝衰竭的发病机理.方法 8周龄雄性SD大鼠,使用D-半乳糖胺(D-GaIN,1 250 mg/kg)和脂多糖(LPS,200 μg/kg)腹腔注射建立急性肝衰竭模型,并研究肝衰竭大鼠血清和肝匀浆的各种生化指标及肝组织的病理学改变.结果 使用1 250 mg/kg的D-GaIN和200 μg/kg的LPS腹腔注射能够导致大鼠出现急性致死性的肝损伤,大鼠血清中TNF-α、IL-1β显著升高;大鼠肝组织中GSH、GR和SOD降低,MDA、NO、T-NOS和iNOS升高;与正常大鼠的肝匀浆蛋白分离图相比,肝衰竭大鼠肝匀浆蛋白的1峰升高较明显,5峰、6峰降低较明显.结论 使用1 250 mg/kg的D-GaIN和200 μg/kg的LPS腹腔注射能够制备急性肝衰竭大鼠模型,其发病机理可能与D-GaIN和LPS能够促进炎症细胞因子TNF-α、IL-1等大量的产生,促进机体过度的氧化反应及氧化产物的产生,导致肝组织中某些分子量范围内蛋白的增加及另外一些分子量范围内蛋白的减少有关.

  • 自然杀伤细胞在四氯化碳诱导的急性肝衰竭中的作用

    作者:熊静;翁伟镇;陈俊峰;曹会娟;曾慧敏;高志良;林炳亮

    目的 探讨自然杀伤细胞(NK)在急性肝衰竭进展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40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腹腔注射四氯化碳诱导急性肝衰竭,对照组则注射橄榄油.分离小鼠外周血、肝脏、脾脏的淋巴细胞,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其NK细胞的比例及相关受体表达情况.结果 急性肝衰竭小鼠肝脏NK细胞比例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7.2±2.8)%vs(15.3±1.5)%,P=0.0004],外周血以及脾脏中NK细胞比例均较对照组下降.急性肝衰竭小鼠肝脏活化性受体NKP46较抑制性受体NKG2A表达升高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8.7±1.5)%vs(4.9±2.3)%;t=3.95,P=0.016)].结论 肝脏局部NK细胞在药物诱导的急性肝衰竭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466 条记录 20/24 页 « 12...161718192021222324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