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血液灌流对急性肝衰竭后肝纤维化进展影响的临床观察

    作者:池向耿;丁德良;蔡琪;许敏玲

    目的 探讨血液灌流治疗后肝衰竭患者肝纤维化进展情况.方法 选取2012年3月-2015年9月在本院住院的37例急性肝衰竭患者,根据不同治疗方案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14例患者在内科治疗基础上联合血液灌流治疗,对照组23例患者只采用内科治疗,分别予治疗2~4周,比较治疗前后生化指标、凝血功能及肝纤维化指标变化,随访1年间两组患者肝纤维化指标进展情况.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治疗组住院时间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治疗后TBil、IBil、ALT均明显下降,血小板明显改善,随访过程中,治疗组肝纤维化指标上升速度低于对照组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治疗组和对照组复发比例分别为21.4%、30.4%,复发比例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液灌流治疗有助于延缓急性肝衰竭后肝纤维化进展.

  • 肝移植合并腓总神经损伤1例临床护理

    作者:陈素红;邵艳玲;张丽冰;李焕新

    2009年12月,我院收治1例肝移植合并腓总神经损伤患者,经积极治疗和精心护理,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患者女,48岁,体重50 kg.术前诊断:①慢加急性肝衰竭,重型乙型病毒性肝炎合并胸水,腹水,电解质紊乱,肝性脑病Ⅲ期;②药物性肝损害;③尿路感染;④口腔真菌感染;⑤高血压.

  • TNF-α在D-GalN/LPS诱导急性肝衰竭中的作用研究

    作者:郑侠;范启林;许露露;张淼;张玉彬

    急性肝衰竭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之一,其特征表现为机体短期内出现大面积炎症反应和大量肝细胞死亡.D-氨基半乳糖联合脂多糖常被用于构建急性肝衰竭动物模型.大量的研究证实,肿瘤坏死因子-α与急性肝衰竭密切相关.本文拟就肿瘤坏死因子-α在D-氨基半乳糖/脂多糖诱导肝损伤发生、发展中所起的作用进行综述,重点讨论了肿瘤坏死因子-α的表达机制、诱导肝细胞凋亡途径及药物干预作用,以期对急性肝衰竭的防治提供新的靶点和方向.

  • 肝细胞系Chang liver细胞移植对改善 急性肝衰竭存活率的作用的研究

    作者:杨涛;王静;李玉明;于兴泉;孙庆磊;朱君;宋丙潭

    目的 通过体外实验及体内急性肝衰竭模型验证其肝细胞功能,为生物人工肝支持系统寻找一种可用的细胞源.方法 通过Western-Blotting和激光共聚焦检测Chang Liver细胞的肝细胞特异性蛋白表达,在体外评估其肝细胞功能.采用RT-PCR从基因水平检测肝细胞功能相关基因的表达情况.采用大鼠90% 肝切除术诱导急性肝衰竭模型(ALF).取生长良好的Chang Liver细胞移植入脾脏内,并于移植后24 h行90% 肝切除术诱导急性肝衰竭,每隔24 h采血1次,测定肝功能指标变化情况.结果 在体外,Chang Liver细胞表达肝细胞特异性标志蛋白,如白蛋白(ALB)、葡糖醛酸基转移酶(UGT)及细胞色素酶P450(CYP3A4).RT-PCR同样可检测到相关基因在mRNA水平的表达.在体内,实验组接受Chang Liver细胞移植,其长期生存率达到40%,而对照组的生存率为0.移植Chang Liver细胞的大鼠的肝功能在急性肝衰竭后24 h较对照组获得明显的改善,表现为血样标本中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胆红素和碱性磷酸酶(ALP)等肝功能指标的下降.结论 Chang Liver细胞可像正常肝细胞一样表达功能蛋白,明显改善急性肝衰竭大鼠的肝功能,改善存活率,可以作为生物人工肝支持系统较好的细胞源.

  • 急性肝衰竭并发肝性脑病患者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变化

    作者:张贵贤;于万友;曹武奎;袁桂玉;李谦

    目的:检测急性肝衰竭并发肝性脑病( HE)患者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探讨甲状腺激素水平变化与HE分级的关系。方法选择急性肝衰竭并发HE患者72例(观察组)和急性重症肝炎患者76例(对照组)。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两组血清总甲状腺素( TT4)、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 TT3)、游离甲状腺素( FT4)、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 FT3)、促甲状腺素( TSH),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HE分级与血清甲状腺激素的关系。结果观察组血清TSH低于对照组,FT4高于对照组,P均<0.05;两组血清TT4、TT3、FT3比较,P均>0.05。观察组中,HE分级2、3、4级患者血清TSH依次降低,P均<0.05;HE分级与血清TSH呈负相关(r=-0.661,P<0.001),与血清FT4无关(r=0.089,P>0.05)。结论急性肝衰竭并发HE患者血清TSH降低,并与HE病情有关。

  • 人工肝支持系统在急性肝衰竭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徐昌青;杨宏丽

    各类重型肝炎及肝硬化患者终多出现肝功能不全或肝功能衰竭(HF),病死率高达70%~80%.人工肝支持治疗可清除机体内各种有害物质,替代肝脏部分代谢功能;病变的肝脏可望通过再生而恢复其原有结构和功能.人工肝支持系统分为非生物型、中间型、生物型和混合型.

  • 脂肪间充质干细胞治疗急性肝衰竭机制的研究进展

    作者:赵高远;谭雪莹;王占春

    肝细胞移植是将分离纯化的肝细胞植入患者体内暂时性地对遗传性代谢性肝病和急性肝衰竭等患者提供代谢性支持,具有价廉、操作简单、可重复进行、移植细胞可体外培养增殖及冷冻保存等优点,还可进行基因修饰,是目前的研究热点.脂肪组织中的间充质干细胞可分化为神经元、内皮细胞、肌细胞、成骨细胞、成软骨细胞等,并可横向分化为肝前体细胞和肝细胞,其具有取材容易,增殖能力强,体外培养、传代及扩增容易,可以直接取材于患者本人,能避免移植后免疫排斥反应的发生等特点.近年来脂肪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急性肝功能衰竭用于临床并其作用机制的研究取得了一定进展.

  • 请您提防肝衰竭

    作者:郑素军;段钟平

    2007年12月19日,中央电视台生活频道一则专题报道,深深打动了每位观众:北京工业大学学生,年仅21岁的美丽姑娘王彤患上了亚急性肝衰竭,处于重度昏迷状态,并伴有深度黄疸、凝血功能障碍和肾功能不全,而且其血型是稀有的RH阴性O型血,生命危在旦夕!所幸的是,广大市民及网友积极为王彤献血、捐款,北京佑安医院组织好的专家,为王彤顺利地进行了"内科一人工肝一肝移植"综合治疗,使这个年轻的姑娘得以完全康复.

  • 急性肝衰竭患儿细胞免疫及肠黏膜屏障功能临床研究

    作者:张敬;王跃生;李小芹;张迎辉

    目的 探讨急性肝衰竭患儿细胞免疫及肠黏膜屏障的功能变化.方法 急性肝衰竭患儿30例为肝衰竭组,体检健康儿童30例为对照组,检测2组细胞免疫、调节性T细胞、血浆内毒素、二胺氧化酶水平变化.结果 肝衰竭组患儿CD4+细胞比率[(21.6±8.7)%]、CD4+/CD8+比值(1.33±0.42)、CD4+ CD25+ FOXP3+调节性T细胞比率[(4.22±1.33)%]较对照组[(59.7±9.2)%、3.75±0.53、(8.35±2.89)%]明显减少(P<0.01),CD8+细胞比率[(29.8±5.4)%]、血浆内毒素[(21.71±4.47) EU/mL]、二胺氧化酶[(18.91±4.03) u/L]水平较对照组[(23.1±4.4)%、(3.10±1.73)EU/mL、(3.59±1.99)u/L]明显增高(P<0.05).结论 急性肝衰竭患儿存在细胞免疫紊乱,参与肝衰竭的发生、发展,并加重肠道黏膜屏障功能受损.

  • PPARα激活保护小鼠急性肝衰竭对CHOP的调节作用研究

    作者:房忠军;徐玲;田原;靳海英;时红波;任锋;张向颖

    目的 探讨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α(PPARα)激活对小鼠急性肝衰竭(acute liver failure,ALF)肝损伤保护过程中对内质网应激凋亡蛋白标志物C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同源蛋白(CHOP)信号分子的影响.方法 以C57BL/6小鼠为研究对象,腹腔注射D-氨基半乳糖(D-GalN)联合脂多糖(LPS)建立小鼠ALF模型.PPARα激活剂Wy-14643及siRNA分别对ALF小鼠模型进行干预,检测小鼠肝脏病理改变、血清转氨酶ALT、AST评价肝脏功能,免疫印迹、实时荧光定量PCR及免疫荧光方法检测CHOP的基因及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D-GalN/LPS诱导ALF小鼠中,肝损伤程度及转氨酶水平随着时间延长逐渐加重,PPARα水平下降,CHOP水平上升.Wy-14643干预降低肝组织CHOP的表达水平,PPARαsiRNA干预增加肝组织CHOP的表达水平.结论 ALF肝损伤过程中,PPARα可通过调节CHOP参与内质网应激诱导的肝细胞凋亡,PPARα-CHOP信号通路可能是ALF致病分子机制之一.

  • 血浆置换联合血浆灌流治疗急性肝衰竭的临床疗效分析

    作者:王盖昊;刘凯辉;张潇艺;翟卫春;惠玲;于晓辉

    目的 研究分析血浆置换(plasma exchange,PE)联合血浆灌流(plasma perfusion,PP)治疗急性肝衰竭(acute liver failure,ALF)患者治疗前后的疗效.方法 31例ALF患者共行治疗95例次,分析治疗前与治疗结束后患者临床症状、白细胞计数、肝功能、凝血功能及血氨主要指标变化,同时观察治疗过程中及治疗后24 h内不良反应及后治疗效果.结果 ALF患者治疗后丙氨酸氨基转氨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白蛋白(ALB)、总胆红素(TBIL)、白细胞计数(WBC)和血氨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凝血酶原时间活动度(PTA)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1);PE联合PP治疗ALF总有效率为61.3%(19/31),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3.1%(22/95).结论 PE联合PP可显著改善ALF患者临床症状,且不良反应少,是治疗ALF安全、有效的一种联合方式.

  • 罗格列酮对D-氨基半乳糖联合脂多糖诱导的小鼠急性肝衰竭的保护作用

    作者:陈海鸥;谢玉桃;傅爱

    目的 观察罗格列酮对D-氨基半乳糖(D-GalN)联合脂多糖(LPS)诱导的小鼠急性肝衰竭的保护作用,并研究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雄性昆明小鼠随机分为三组:正常组、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和治疗组以D-GalN/LPS腹腔注射构建小鼠急性肝衰竭模型,正常组则相应予以生理盐水腹腔注射;治疗组于造模前2 h予以罗格列酮灌胃,正常组和对照组则相应予以生理盐水灌胃.比较各组小鼠24 h存活率,检测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水平,肝组织病变程度及肝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天冬氨酸特异半胱氨酸蛋白酶-3(Caspase-3)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 治疗组小鼠24 h存活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ALT、AST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肝组织炎性细胞浸润明显减少,肝细胞以变性为主,未见明显坏死;治疗组小鼠肝组织中TNF-α、Caspase-3 mRNA表达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罗格列酮对D-GalN/LPS小鼠急性肝衰竭有保护作用,可改善肝细胞炎症和坏死,降低急性肝衰竭的死亡率,其机制可能与罗格列酮下调TNF-α、Caspase-3的表达有关.

  • 实验性急性肝衰竭大鼠TNF-α和IFN-γ/IL4的表达

    作者:赵中夫;李水仙;杨苏敏;武延隽;张芸

    目的 研究TNF-α和Th1/Th2型细胞因子(IFN-γ/IL-4)在D-氨基半乳糖/内毒素所致急性肝衰竭大鼠血清和肝、肺组织中的表达,方法取30只Wistar大鼠腹腔内注射D-氨基半乳糖/内毒素诱导大鼠急性肝衰竭模型(AHF组,n=30),于造模3、6、12、24、48、72 h各取5只检测其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肝组织的病理形态学变化,血清巾TNF-α和IFN-γ/lL-4水平的变化,肝、肺组织内TNF-α和IFN-γ/IL-4的表达,另取30只Wistar大鼠腹腔内注射等量生理盐水为正常对照(N组,n=30).结果 AHF组各时间点血清ALT的增高和N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肝内炎细胞浸润、坏死明显;AHF组血清内TNF-α 3、6 h分别为0.255±0.133、0.150±0.061,比N组相应时间点均增高(P<0.01,P<0.05);Th1型细胞因子(IFN-γ)与N组相比3、6 h均增高(P均<0.01);Th2型细胞因于(IL-4)水平在各时间点无明显变化(P>0.05);AHF组肺组织与N组相比TNF-α的表达在3、6、12 h均明显增高(P均<0.01).结论 TNF-α和IFN-γ在急性肝衰竭大鼠模型的早期阶段起重要作用;IL-4可能不参与此动物模型的病理过程;肺组织TNF-α增高与肝衰竭的关系值得探讨.

  • 内毒素性肝衰竭大鼠TLR4mRNA表达、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及肝细胞凋亡的动态变化

    作者:赵军;刘旭华;陈煜;张晶;丁美;段钟平

    目的 观察急性内毒素性肝衰竭大鼠肝组织中TLR4mRNA表达变化规律及其与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肝细胞凋亡的关系.方法 雌性Wistar大鼠给予D-氨基半乳糖/脂多糖同时腹腔注射,计算动物死亡率及生存时间,动态观察给药后4、8、12 h肝功能、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肝组织TLR4mRNA表达及病理变化,以TUNEL法检测原位细胞凋亡,计算凋亡指数.结果 80%大鼠死于急性肝衰竭,平均生存时间15.6 h±1.8 h,病理表现为肝脏大块或亚大块坏死.给药后4、8、12 h血清TNF-α增高含量及肝细胞凋亡均增加,血清TNF-α变化早于肝细胞凋亡指数的增加,肝组织TLR4mRNA的表达与血清TNF-α含量呈正相关(γ=0.709.P=0.000).结论 内毒素通过单核吞噬系统TLR4介导TNF-α大量产生,激活炎症级联反应并诱导肝细胞凋亡是内毒素性肝衰竭的重要病理机制之一,阻断肝内外单核吞噬系统TLR4介导的的生理学作用,可能会对内毒素性肝衰竭起到一定防治作用.

  • 反应停对急性肝衰竭的的预防作用

    作者:刘树人;郑茉莉;李灼亮;余宙耀;陆汉明

    目的探讨反应停(Thal)对急性肝衰竭的预防作用.方法用D-半乳糖胺(D-GalN,600mg/kg,ip)和细菌脂多糖(LPS,5μg/只,H)复制大鼠急性肝衰竭模型,观察Thal对急性肝衰竭死亡率、细胞因子、转氨酶、肝组织形态学和单个核细胞TNFα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Thal可降低急性肝衰竭的死亡率、TNFα和转氨酶的水平(P<0.05),减轻肝细胞坏死的程度,抑制单个核细胞TNFαmRNA的表达.结论 Thal对实验性肝衰竭的预防和治疗有重大的意义.

  •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ACY1215对急性肝衰竭小鼠肝脏炎症反应的影响

    作者:刘扬;张海月;焦方舟;张文斌;陈倩;龚作炯

    目的 观察D-氨基半乳糖/脂多糖(D-GalN/LPS)诱导的急性肝衰竭(acute liver failure,ALF)模型小鼠在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ACY1215的作用下,炎症相关指标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高迁移率族蛋白B1 (high mobility group box 1,HMGBl)、微小RNA-141(microRNA-141,miR-141)的表达情况.方法 将18只SPF级C57BL/6雄性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n=6)、ALF模型组(n=6)、ACY1215干预组(n=6),ALF模型组和ACY1215干预组采用D-GalN/LPS联合诱导ALF小鼠模型,其中ACY1215干预组在造模前2h腹腔注射ACY1215.24 h后检测各组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和总胆红素(TBIL)水平,取肝组织进行HE染色观察肝组织结构变化并检测肝组织PCT、HMGB1、miR-141的表达情况.结果 与ALF模型组相比,ACY1215干预组小鼠肝组织结构破坏程度明显减轻,炎性细胞浸润明显减少;血清AST、ALT、TBIL水平显著下降,肝组织HMGB1及PCT表达显著降低,miR-141表达显著升高.结论 ACY1215对ALF小鼠肝组织具有保护作用,可能与其能减轻肝组织炎症反应有关.

  • 体内抑制库普弗细胞对D-氨基半乳糖所致大鼠肝损伤的影响

    作者:刘明颖;杨加彩;王英杰

    目的 观察体内抑制库普弗细胞对D-氨基半乳糖(D-Gal)所致大鼠肝损伤的影响,为急性肝衰竭(acute liver failure,ALF)的防治研究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80只SD实验大鼠随机分为造模对照组和抑制库普弗细胞组,均以D-Gal 10 mg/kg腹腔注射诱导制成ALF模型,抑制库普弗细胞组24 h后经尾静脉按10 mg/kg注入氯化钆.72 h后分别检测造模对照组和抑制库普弗细胞组大鼠的肝功能、炎性因子,1周后切取肝脏组织行光镜及流式细胞凋亡检测.结果 抑制库普弗细胞组大鼠血清ALT、AST和TBIL及血清免疫学指标IL-6、IL-1β、TNF-α明显低于造模对照组(P<0.05);抑制库普弗细胞组大鼠肝脏病变及肝细胞坏死程度显著低于造模对照组;抑制库普弗细胞组存活率显著高于造模对照组(P<0.05).结论 体内抑制库普弗细胞可明显减轻D-Gal所致大鼠的肝损伤,避免或抑制库普弗细胞激活可成为ALF治疗的策略之一.

  • 以急性肝衰竭为首发症状的自身免疫性肝炎的临床分析

    作者:侯环荣;尚佳;康谊;李玉魁;毛重山;曾艳丽;丁岗强;肖二辉

    目的:探讨分析以急性肝衰竭为首发症状的自身免疫性肝炎( autoimmune hepatitis, AIH)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河南省人民医院2009年7月-2015年4月收治的16例以急性肝衰竭为首发症状的AIH患者,总结分析其临床特点。结果16例患者中男5例,女11例,中位年龄53.7岁,平均年龄(56.23±9.29)岁,病程3~14 d,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严重的消化道症状、黄疸,胆红素和转氨酶均明显升高、IgG升高、抗核抗体为阳性,予以激素、免疫抑制剂等治疗有效,好转率为75.00%。结论以急性肝衰竭为首发症状的AIH患者起病突然,病情发展快,并发症多且凶险。

  • 氧化应激介导糖原合成酶激酶-3促进D-氨基半乳糖联合脂多糖诱导的急性肝衰竭肝损伤

    作者:郭媛媛;任锋;张向颖;温韬;朴正福;郑素军;张晶;陈煜;陈德喜

    目的 探讨糖原合成酶激酶3(GSK3)在氧化应激促进D-氨基半乳糖联合脂多糖诱导小鼠急性肝衰竭肝损伤中的作用.方法 以C57BL/6小鼠为研究对象,腹腔注射D-氨基半乳糖(D-GalN)联合脂多糖(LPS)建立小鼠急性肝衰竭模型.氧化应激抑制剂N-乙酰半胱氨酸(NAC)或GSK3特异性抑制剂SB216763分别对急性肝衰竭小鼠模型进行干预.检测小鼠血清转氨酶ALT、AST评价肝脏功能,检测肝脏组织中谷胱甘肽(GSH)、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SOD)及丙二醛(MDA)水平评价氧化应激程度,免疫印迹方法检测肝脏组织p-GSK3、p-JNK蛋白表达.结果 D-GalN/LPS诱导急性肝衰竭引起肝组织GSH和SOD水平降低,肝组织MDA水平上升.NAC干预改善急性肝衰竭损伤(血清ALT、AST水平明显下降),同时增加肝脏组织GSK3β的磷酸化水平(降低GSK3β的活性).SB216763抑制GSK3β活性增加急性肝衰竭小鼠肝组织GSH和SOD含量,降低肝组织中MDA含量.GSK3β抑制下调肝脏中p-JNK的表达.结论 GSK3β是氧化应激促进急性肝衰竭损伤中的一种重要信号分子,抑制GSK3β活性,减轻氧化应激可以改善急性肝衰竭损伤.

  • 急性肝衰竭大鼠血浆D-乳酸、二胺氧化酶和内毒素的变化及其意义

    作者:徐智媛;尧颖;程宇;吴华美;尤丽英;杨晋辉

    目的探讨血浆D-乳酸、二胺氧化酶(DAO)和内毒素水平在急性肝衰竭大鼠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 选取健康雌性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15只)和实验组(25只),采用分光光度法检测血浆中D-乳酸、DAO和内毒素水平,分别用HE染色及电镜观察大鼠回肠的组织形态和超微结构.结果 实验组大鼠血浆D-乳酸、DAO和内毒素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大鼠回肠黏膜明显萎缩,部分绒毛断裂、脱落.结论 急性肝衰竭大鼠肠黏膜屏障出现明显障碍.

466 条记录 17/24 页 « 12...14151617181920...2324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