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环孢霉素A联合脾内肝细胞移植治疗急性肝衰竭的实验研究

    作者:李武;戴虹;何贵清;黄学惠;陈一晖;王超秀

    目的 探讨应用环孢霉素A (CsA)与同种异体肝细胞脾内移植联合治疗大鼠急性肝衰竭的疗效.方法 采用硫代乙酰胺(TAA)诱导大鼠急性肝衰竭模型,24h后随机分为三组:Ⅰ组:脾内注射浓度约为2×107个/mL肝细胞悬液1mL,肌肉注射CsA 10mg/(kg·d);Ⅱ组:仅脾内注射约2x 10’个/mL肝细胞悬液1mL,不用CsA;Ⅲ组:仅脾内注射生理盐水1 mL,作为空白对照.观察各组存活率、肝功能、肝脏病理变化及脾内移植肝细胞的存活情况.结果Ⅰ组、Ⅱ组1周存活率显著高于Ⅲ组(64.7%vs12.5%,P< 0.01;56.3%vs12.5%,P< 0.01),但Ⅰ组和Ⅱ组之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64.7% vs 56.3%,P> 0.05).肝功能及病理情况在Ⅰ组、Ⅱ组有明显改善,尤以Ⅰ组为显著.结论 CsA联合同种异体肝细胞移植能有效治疗大鼠急性肝衰竭,改善TAA诱导的肝衰竭大鼠的存活率,促进肝功能恢复及改善肝脏病理状况.

  • 急性肝衰竭小鼠线粒体分裂蛋白DRP1在肝脏和大脑皮层的表达变化

    作者:王圣明;拜云虎;吴菲菲;王东辉;王嘉琪;戴春秋;杨雁灵;王亚云

    目的:观察C57小鼠急性肝衰竭(acute liver failure,ALF)过程中线粒体分裂蛋白(dynamic-related protein 1,DRP1)在肝脏和大脑皮层中的变化及与肝衰竭的相关性.方法:C57/BL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ALF1d、4d、7d组.腹膜腔内注射硫代乙酰胺(TAA)建立ALF模型,利用高架十字和旷场实验测定行为学,取血清检测谷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水平;之后取肝组织,HE染色观察肝组织的病理变化;用Western Blot和RT-qPCR检测DRP1在肝脏和大脑皮层中蛋白及mRNA水平的表达变化.结果:(1)行为学结果显示:ALF各组小鼠自发活动及探索行为均明显降低(P<0.05);(2)肝功检测ALF组ALT、AST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3)肝组织病理学检查ALF组1d时肝细胞出现大面积坏死,7d时肝细胞坏死较1d、4d缓解;(4)Western Blot检测DRP1在ALF全肝组织和肝线粒体中明显降低(P<0.05);而在大脑皮层全组织蛋白中明显升高(P<0.05),但在提取的线粒体中则无明显改变(P >0.05);(5) RT-qPCR检测DRP1在肝组织中ALF各组中表达明显降低(P<0.05);而在大脑皮层组织中1d时表达增多,持续到4d,在7d时恢复(P<0.05).结论:DRP1在急性肝衰竭小鼠的肝脏和大脑皮层中对线粒体形态学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 急性肝衰竭大鼠血及胃肠黏膜组织中NT,CGRP含量的变化

    作者:潘巧玲;牛迎花;刘小静;蔺淑梅

    目的:探讨神经降压素(NT)、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在急性肝衰竭(ALF)大鼠时的含量变化及其与肝性胃肠功能障碍的相关性研究.方法:用硫代乙酰胺(TAA)复制出ALF大鼠模型.观察其一般情况、肝脏生化指标、放射免疫分析法(RIA)测定其血浆及胃肠黏膜组织中NT和CGRP含量并与正常对照组相比.结果:①模型组大鼠血浆中及空肠黏膜组织中NT,CGRP含量及胃窦黏膜中NT含量明显升高,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胃窦黏膜中CGRP含量无明显变化;②直线相关性分析显示:模型组大鼠血浆NT,CGRP含量与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水平之间呈显著正相关(r分别为0.56,0.62,0.68,0.70,均P<0.05);③模型组大鼠分别于造模后(12,24,36,48h)随ALF病情的进展NT,CGRP含量呈进行性升高,其含量于造模后48,12 h相比有显著性升高(P<0.01).结论:测定血浆NT,CGRP含量可作为判断肝功能损伤的指标之一;对于判断ALF的病情、肝性脑病、肝性胃肠功能障碍及预后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 TAA致大鼠急性肝衰竭的胃肠功能及病理改变

    作者:潘巧玲;刘小静;叶峰;牛迎花

    目的 了解大鼠急性肝衰竭时胃肠功能及病理组织学变化.方法 以硫代乙酰胺(TAA)腹腔注射SD大鼠制备急性肝衰竭模型,观察其一般情况、肝脏生化指标、肝脏与胃肠组织学变化及全胃肠道钡剂通过时间.结果 模型组大鼠出现典型消化道症状及肝性脑病,肝脏生化指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肝脏组织坏死、肠壁损伤.肠蠕动功能减低,较对照组显著延长(P<0.01).结论 急性肝衰竭大鼠确实存在着胃肠功能的障碍,且胃肠功能障碍与肝衰竭密切相关.

  • 急性肝衰竭大鼠血液及胃肠组织中胃动素、胃泌素含量的变化

    作者:潘巧玲;刘小静;牛迎花

    目的 探讨胃动素(MTL)、胃泌素(GAS)在急性肝衰竭(ALF)大鼠血液及胃肠组织中的含量变化及其与肝性胃肠功能障碍的相关性.方法 用硫代乙酰胺(TAA)复制出ALF大鼠模型,观察其一般情况及肝脏生化指标,放射免疫分析法(RIA)测定其血液及胃肠黏膜组织中MTL和GAS的含量.结果 ①模型组大鼠血液及胃黏膜组织中MTL、GAS含量及肠黏膜组织中MTL含量明显升高,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1),肠黏膜组织中GAS含量下降,但无统计学意义;②直线相关分析显示,模型组血浆MTL、GAS含量与肝功能指标(ALT、AST)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

  • 胸腺素α1对急性肝衰竭大鼠血浆TNF-α与IL-10的影响

    作者:杨雪亮;张凯;孔颖;唐甜甜;张曦;蔺淑梅;刘小静

    目的 探讨胸腺素α1(Tα1)对急性肝衰竭大鼠血浆TNF-α与IL-10的影响.方法 构建急性肝衰竭大鼠模型后分组,干预组大鼠注射Tα1,检测不同时间点大鼠血浆ALT、AST、TBIL含量及血浆TNF-α、IL-10水平,获取的肝组织标本进行HE染色.结果 ①模型组及干预组ALT、AST、TBIL随时间均呈上升趋势,同一时间点,干预组ALT、AST、TBIL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②模型组及干预组肝组织均出现明显肝组织结构紊乱,肝细胞明显坏死,炎性细胞浸润等急性肝衰竭表现,且两组均随着时间不断加重.同一时间点,干预组肝细胞坏死程度较模型组轻,浸润的炎性细胞也较模型组少.③模型组及干预组TNF-α、IL-10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模型组及干预组TNF-α、IL-10随时间均呈上升趋势.同一时间点,干预组TNF-α明显低于模型组;干预组IL-10明显高于模型组.结论 Tα1对急性肝衰竭大鼠具有保护作用,可明显改善肝细胞炎症及坏死,其机制可能与下调炎性细胞因子TNF-α水平,上调抗炎性细胞因子IL-10水平有关.

  • 抗中性粒细胞血清对 D-氨基半乳糖诱导的急性肝衰竭大鼠的作用

    作者:赵鑫;施晓雷;马虎成;丁义涛

    目的:研究 D-氨基半乳糖(D-GalN)诱导的急性肝衰竭大鼠中性粒细胞的改变,探讨以中性粒细胞为靶点的干预手段对急性肝衰竭的治疗作用。方法构建 D-GalN 诱导的 SD 大鼠急性肝衰竭模型,观察造模后大鼠肝功能、炎性因子(TNF-α、IL-1β)及外周血与肝脏中性粒细胞水平随时间的变化。为观察中性粒细胞的治疗作用,将 SD 大鼠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肝衰组及治疗组(造模前24 h 尾静脉注射抗中性粒细胞血清)。生化及血液分析仪检测肝脏生化指标(ALT、AST、TBIL、BA)及外周血中性粒细胞的数量及比率;免疫组化染色和 Tunel 染色分别检测肝脏中性粒细胞数量及肝细胞凋亡水平;RT-PCR 检测肝脏组织炎性因子 mRNA 水平。结果D-GalN 诱导 SD 大鼠急性肝衰竭后6 h 血清 ALT、AST、TBIL 及 BA 较造模前显著升高(P <0.05);肝脏组织中 TNF-α、IL-1β的 mRNA 表达水平在造模后6 h 达到峰值(P <0.001),24 h 仍明显高于造模前水平(P <0.001);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数量、比率在造模后12 h显著增多(P <0.001),并至少持续至24 h(P <0.001)。造模前24 h 尾静脉注射抗中性粒细胞血清后,大鼠外周血及肝脏中性粒细胞数量在造模后24 h 较肝衰组明显降低(P <0.001);同时,血清 ALT、AST、TBIL 及 BA 较肝衰组显著下降(P <0.05),肝脏组织凋亡细胞显著减少,肝脏 TNF-α、IL-1β表达水平也在治疗后明显下降(P <0.05)。结论D-GalN 诱导的急性肝衰竭大鼠可出现外周血及肝脏中性粒细胞聚集,抗中性粒细胞血清可有效改善急性肝衰竭大鼠的肝功能及肝脏免疫微环境。

  • BMSC-肝细胞共培养上清治疗大鼠急性肝衰竭疗效观察

    作者:霍大浪;宁家辉;胡文君;刘明颖;张袁媛;王娜;冯成军;王英杰

    目的 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marrow mesenchymal stemcells,BMSC)-肝细胞共培养上清治疗大鼠急性肝衰竭(acute liver failure,ALF)的疗效,为其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分别利用肝细胞、BMSC、BMSC-肝细胞培养上清治疗腹腔注射D-氨基半乳糖胺(D-gal)诱导的大鼠ALF模型,观察各治疗组动物的1周存活率,肝功能和肝组织病理改变.结果 肝细胞、BMSC及两者共培养上清治疗组大鼠存活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其中共培养上清治疗组大鼠存活率高达80%;各治疗组ALT、AST、TBIL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P<0.01),共培养上清治疗组下降明显;各治疗组肝脏病理组织学损害明显减轻,对照组损害加重.结论 BMSC-肝细胞共培养上清能更有效的救治大鼠ALF模型,有望为ALF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治疗途径.

  • 50例乙肝相关性慢加急性肝衰竭的临床分析

    作者:曹晓强

    目的:观察乙肝相关性慢加急性的肝衰竭因素以及治疗方法。方法选取我院接受治疗的慢性急性肝衰竭患者50例作为此次研究对象,重点研究50例乙肝相关性慢加急性肝衰竭的影响原因。结果所选取的50患者中因为乙肝中毒而发病的患者占绝大多数。诱发因素是院乙肝活动能的患者有26例,药物损伤的患者有16例,酒精损害的患者有4例,其他4例。另外有13例患者是多种因素诱发的结果。结论此次研究乙肝相关性慢加急性肝衰竭其临床的过程相对较为复杂,转归、并发症以及诱发病情相关生化指标改变有关。

  • 1例急性肝衰竭行肝移植术后大出血患者的护理

    作者:谭小庆

    急性肝衰竭(acute hepatic failure,AHF)是指既往肝功能正常的患者,短期内肝脏功能急剧恶化,导致进行性意识改变甚至昏迷和凝血功能障碍的症候群[1]。肝移植技术是目前治疗AHF的佳方法[2],可显著降低患者病死率,提高治愈率和生存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2011年4月28日我科收治1例AHF患者行急诊肝移植术,术后出血量大,各器官受损严重。

  • 慢加急性肝衰竭的研究

    作者:金瑞瑞;李勇

    肝衰竭是多种因素引起的一种严重肝脏损害,导致其功能发生严重障碍或失代偿,出现以凝血机制障碍和黄疸、肝性脑病、腹水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组临床症候群[1]。慢加急性肝衰竭(Acute on chronic liver failure ,ACLF)是在慢性肝病基础上出现的急性肝功能失代偿,具有发病急、病情进展快、病势重、变症多、治疗棘手、死亡率高等特点。ACLF的发生发展是一个复杂的病理过程,因其病变机理的复杂性,决定了临床治疗的难度性。因此从中西医角度认识、分析慢加急性肝衰竭的发病机制与治疗至关重要。

  • 白蛋白在危重病的应用进展

    作者:宋冬梅;曹相原

    白蛋白应用于临床已有50多年的历史.白蛋白可扩充血容量,提高胶体渗透压及稀释血液.白蛋白用于低血容量、休克、烧伤、手术、外伤、心肺旁路术,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血液透析、急性肝衰竭及腹水等多种疾病的治疗[1].多年来,在上述疾病临床应用白蛋白的过程中存在着诸多争议,也是本文讨论的重点.

  • 试述下法在重型肝炎治疗中的运用

    作者:郭恩明

    病毒性肝炎发生肝衰竭称为重型肝炎.急性肝衰竭是迅速发生的严重肝功能不全,凝血酶原活动度降至40%以下,血清胆红素迅速上升而ALT迅速下跌(胆-酶分离),胆碱脂酶活性显著降低.发病10日内出现明显肝性脑病的称急性(暴发性)肝衰竭;10日至8周出现明显肝性脑病的称亚急性(亚暴发性)肝衰竭;8~24周出现明显肝性脑病的称慢性(缓发性)肝衰竭.重型肝炎通常以急性黄疸型肝炎起病,是肝细胞以不同速度大量坏死而陷入肝衰竭的过程,乏力及消化道症状显著,黄疸急剧加深,肝界缩小及明显出血倾向.其治疗效果取决于肝衰竭能否逆转,决定因素是存活肝细胞数量多少.如果肝细胞坏死殆尽,丧失再生基础,欲用药物逆转的机会甚少,所以必须在早期有相当数量存活肝细胞时抓紧治疗.中医文献虽无重型肝炎记载,但在<诸病源候论>所论黄疸二十八候中"急黄候"近似急性重型肝炎、亚急性重型肝炎、慢性重型肝炎,其具有发病急骤,传变快,内毒炽盛特点.后世多将重型肝炎归属于"急黄"的范畴.下法在重型肝炎的治疗中起着重要作用,除清营解毒外,通腑泄利也应为其基本治则,且贯穿治疗的全过程.

  • 人源干细胞分化的肝细胞移植应用于急性肝衰竭动物模型

    作者:刘凯

    背景:对于急性肝脏功能衰竭患者来说,肝细胞移植是挽救生命的一种治疗方法.然而,早期供肝细胞来源不足限制了人源肝细胞移植.本研究评估了干细胞分化的肝细胞样细胞在异种移植的急性肝衰动物模型中的疗效.

  • 小儿肝移植受者的术前评估

    作者:孙超;高伟

    肝移植是小儿终末期肝病有效的治疗方法,患儿肝移植术后可以长期健康生存[1]。婴儿与儿童患者进行肝移植手术治疗的绝对适应证与成年患者类似,包括急性肝衰竭、自身免疫病、胆汁淤积、代谢或者遗传性疾病、肿瘤、血管性疾病及感染性疾病。术前需要对小儿肝移植候选受者进行详尽的评估,并制订手术计划,以获得更好的预后。肝移植受者术前评估主要包括确定肝移植适应证、疾病的严重程度、明确是否有可替代肝移植的治疗方法、排除肝移植手术禁忌证、发现可能的感染、排除肝移植术前需要治疗的心脏畸形及告知家长做好心理准备等。

  • 肝衰竭诊治指南(2012年版)

    作者: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肝衰竭与人工肝学组

    肝衰竭是临床常见的严重肝病症候群,病死率极高.多年来,各国学者对肝衰竭的定义、病因、分类、分型、诊断和治疗、预后判断等问题不断进行探索.2005 年,美国肝病学会(AASLD)发布了<急性肝衰竭处理>的意见书(position-paper) [1].2006 年10 月,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肝衰竭与人工肝学组和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重型肝病与人工肝学组制订了我国第一部<肝衰竭诊疗指南> [2],从定义、诱因、分类、诊断和治疗等方面对肝衰竭进行了系统而精要的阐述,既与国际接轨,又具中国特色,诊断分型突出了实用性,指导和规范了我国肝衰竭的临床诊疗.

  • 甲硝唑致急性肝衰竭2例

    作者:杨爱香;于小五;李保杰

    目的:探讨甲硝唑致急性肝衰竭.方法:总结作者诊治过的甲硝唑引起肝衰竭临床诊断治疗经验.结果:本组患者均死亡.治愈率98%,死亡率2%.结论:甲硝唑致急性肝衰竭诊断成立.

    关键词: 甲硝唑 急性肝衰竭
  • 生物人工肝脏临床研究现状

    作者:丁义涛;施晓雷

    人工肝作为肝移植过渡支持手段,可以改善机体内环境,被广泛应用于肝功能不全、肝功能衰竭等肝脏相关疾病的辅助治疗.生物人工肝具有肝细胞的代谢、解毒和合成功能,是临床应用人工肝的发展方向.本文围绕种子细胞以及生物反应器两大生物人工肝核心技术,论述目前进入临床试验的生物人工肝并探讨其应用前景.

  • 恩替卡韦治疗乙肝相关性肝病的临床研究进展

    作者:陈海霞

    迄今为止,HBV感染仍为全球肝病的主要致病因素,病毒复制活跃的慢性乙肝(chronic hepatitis B,CHB))易进展为慢加急性肝衰竭(约占慢乙肝的1%)、肝硬化(约占慢乙肝的2%~10%)及肝细胞癌(约占慢乙肝的1% ~5%)等严重肝病[1].全球每年约有100万人死于以上严重肝病.目前全球已批准用于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的药物仍然仅有干扰素类(IFN)和核苷(酸)类似物.

  • 非生物型人工肝支持系统在儿童急性肝衰竭中的应用

    作者:周红;李翠霞

    目的:回顾性分析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儿童医院2年来使用治疗性血浆置换联合连续静-静脉血液滤过+透析方法在16例急性肝衰竭儿童中的应用,探讨非生物型人工肝支持系统对儿童急性肝衰竭的治疗作用.方法收集2011年4月至2013年3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儿童医院PICU住院治疗的急性肝衰竭患儿16例.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治疗前后组内两均数间进行方差分析.结果1 6例患儿均行非生物型人工肝治疗,血浆置换时间(7.25±2.25)h,连续血液滤过(+透析)时间(120.75±33.45)h.其中治愈出院12例,死亡2例,自动出院2例.治疗2 d ALT水平明显下降、凝血酶原活动度(PTA)明显上升,3 dPT明显改善,Cr、TBIL水平明显下降,5 d BUN水平明显下降.结论与传统内科保守治疗相比,治疗性血浆置换联合连续静-静脉血液透析+滤过的非生物型人工肝支持系统能明显改善急性肝衰竭患儿的肝肾功能及凝血功能,改善预后.

466 条记录 23/24 页 « 12...161718192021222324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