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凉血化瘀方对急性肝衰竭大鼠肝细胞凋亡的影响

    作者:李卫娜;陈卫平;王陆军;蒋凤荣

    目的:研究凉血化瘀方防治急性肝功能衰竭的作用机制.方法:将SD大鼠36只随机分为6组,除正常组外每组大鼠分别连续灌胃给药4天.末次给药后1小时,每组腹腔注射GalN+LPS,造成大鼠急性肝功能衰竭.6小时后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大鼠肝细胞凋亡,同时采用原位末端标记(TUNEL)法半定量检测肝细胞凋亡情况.结果: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发现凉血化瘀方与阳性对照组细胞凋亡率比较模型组显著下降(P<0.01,P<0.05),并且模型组大量细胞阻滞在S期,G2期细胞减少,凉血化瘀方中剂量组与阳性药物对照组较模型组其细胞周期阻滞改善,凉血化瘀方组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TUNEL半定量检测细胞凋亡与流式细胞仪结果基本一致,凉血化瘀方与模型组比较细胞凋亡率显著下降.结论:凉血化瘀方能够抑制急性肝损伤肝细胞凋亡,调节细胞周期阻滞,其机制可能为修复DNA复制损伤.

  • 正交设计优选凉血化瘀方及其防治肝衰竭的药效研究

    作者:李卫娜;陈卫平;袁冬平;李国春

    目的:探讨凉血化瘀方防治急性肝衰竭的佳配伍.方法:ICR小鼠85只被随机分成17组,包括正常组和16个用药组,根据L16(215)正交表将凉血化瘀方按四因素两水平安排成16种不同的搭配,制成煎剂分别灌胃给药,每组小鼠腹腔注射D-GaIN(500mg/kg)+LPS(4.8μg/kg)造成急性肝功能衰竭,6小时后取血和肝组织,观察不同药物组小鼠的胆红素(TBil)、转氨酶(ALT、AST)水平和肝组织病理损伤程度.结果:赤芍、生地、大黄配伍组比模型组和其他用药组能够显著降低肝衰竭小鼠胆红素水平,减轻肝组织坏死程度.结论:凉血化瘀中药具有很好的防治肝衰竭,保护肝细胞的作用,且由赤芍、生地、大黄配伍组方疗效佳.

  • 茵陈泽兰方对急性肝衰竭模型大鼠细胞因子的影响

    作者:余立敏;张赤志

    目的:研究茵陈泽兰方对防治急性肝衰竭的作用机制.方法:大鼠皮下注射硫代乙酰胺(600mg/kg),制成急性肝衰竭模型,并用茵陈泽兰方干预,检测实验大鼠肝功能相关指标,并用酶联免疫法检测TNF-α和IL-6的水平,探索肝衰竭和肝细胞因子的关系.结果:模型组大鼠肝功能显著降低,TNF-α和IL-1的水平相应升高.茵陈泽兰方高、中剂量均能有效减轻模型动物肝脏的损害,并能降低TNF-α和IL-2R 的水平.结论:TNF-α和IL-2R与肝衰竭密切相关,可能引发肝细胞坏死从而影响肝功能.茵陈泽兰方高、中剂量能有效防治肝损害,其机制可能是通过降低TNF-α和IL-2R的水平而达到减轻肝功能损害的作用.

  • 丹黄方对硫代乙酰胺所致大鼠急性肝衰竭的防治作用

    作者:朱清静;陈锋;盛国光

    目的:探讨丹黄方抗大鼠急性肝衰竭的作用和可能机制.方法:按600mg/kg的剂量经皮下注射硫代乙酰胺(TAA)1次,24小时后按相同剂量重复注射1次,造成大鼠急性肝衰竭模型,于实验前3天至实验结束分别给予各组大鼠生理盐水,不同剂量丹黄方及促肝细胞生长素,观察造模后48小时内大鼠病死率,并于造模48小时后经腹主动脉采血测定ALT、AST、TBil、TNF-α、IL-6,取肝组织作病检.结果:丹黄方能明显降低急性肝衰竭大鼠死亡率、降低ALT、AST、TBil及TNF-α、IL-6水平,改善肝组织病变,与模型组及促进肝细胞生长素阳性对照组比较,P<0.05或P<0.01,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丹黄方具有抗TAA大鼠急性肝衰竭作用,可能与降低大鼠急性肝衰竭的重要介质TFN-α、IL-6有关.

  • 解毒化瘀Ⅱ方对急性肝衰竭大鼠肝线粒体膜电位的影响

    作者:毛德文;邱华;余晶;胡振斌;黄古叶

    目的:观察解毒化瘀Ⅱ方对急性肝衰竭大鼠肝线粒体膜电位(△ψm)的影响.方法:用硫代乙酰胺(TAA)皮下注射构建急性肝衰竭大鼠模型,将84只大鼠随机分为7组:空白组、阳性对照组、解毒化瘀Ⅱ方低、中、高剂量组(9.1g/kg、28.76g/kg、57.55g/kg)、乳果糖组、安宫牛黄丸组.通过机械法分离肝细胞,阳离子染料JC-1染色后分别使用倒置荧光显微镜(Fluorescence Microscopy,FM)、流式细胞仪(Flow Cytometry,FCM)观察各组大鼠△ψm的稳定性.结果:FM检测发现空白组主要呈现点状的红色荧光,阳性组镜下呈现大量弥散性的云雾状绿色荧光,解毒化瘀Ⅱ方组、乳果糖组、安宫牛黄丸组红色荧光量明显多于阳性组;FCM定量分析显示阳性对照组绿色荧光强度为28.4±2.92,解毒化瘀Ⅱ方高剂量组为16.21±2.89,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解毒化瘀Ⅱ方可能是通过稳定肝线粒体膜电位,抑制肝细胞发生异常凋亡来实现其保护肝细胞的作用.

  • 赤芍承气汤对急性肝衰竭大鼠肝细胞凋亡的影响

    作者:吴其恺;杨大国;乐晓华;张炳尧;何清;李晓良

    目的:观察赤芍承气汤对内毒素脂多糖(LPS)致急性肝衰竭大鼠肝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以内毒素(LpS)+D-氨基半乳糖(D-GalN)联合制备大鼠急性肝衰竭模型,模型组用生理盐水、治疗组用复方中药赤芍承气汤分别灌胃,4天后开腹取鼠肝组织作病理检查,以HE染色观察大鼠肝组织病理学变化;以免疫组化法(SP法)检测Fas、FasL蛋白在大鼠肝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并观察赤芍承气汤对肝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LPS+D-GalN可引起严重的急性肝坏死并有广泛的肝细胞凋亡,伴Fas、FasL蛋白在肝细胞中强烈表达;肝细胞Fas/FasL阳性率,模型组为83%:92%,中药组为53%:50%,经统计学分析,P<0.01;其阳性表达率随肝细胞坏死程度加重而增加.结论:赤芍承气汤可减轻肝细胞Fas/FasL的表达,抵抗内毒素诱发的肝细胞凋亡.

  • 急性肝衰竭小鼠肝细胞核脱氧核糖核酸损伤的研究

    作者:刘凤超;贺永文;喻佛定;庞然;陈锋

    目的:研究急性肝衰竭小鼠肝细胞核DNA(脱氧核糖核酸)的损伤变化及影响因素.方法:健康雌性昆明小鼠腹腔注射D-氨基半乳糖(D-Galn)和脂多糖(LPS)制作急性肝衰竭模型,采用慧星实验检测注药后0.5小时、1小时、2小时、4小时、6小时和8小时小鼠肝细胞核DNA的损伤,ELISA检测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浓度.结果:①模型组小鼠于注药0.5小时Olive尾矩值即明显增大,且随时间延伸逐渐增加,与正常组比较,差异均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②模型组小鼠于注药0.5小时血清TNF-α浓度无升高;1小时略有升高,但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2小时以后,升高趋势明显,各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显著性意义.结论:急性肝衰竭小鼠肝细胞核DNA较早出现损伤,并随时间延伸逐渐加重,终可能诱发了肝细胞凋亡;血清TNF-α浓度的升高与肝细胞核DNA的损伤不完全同步,但其可能具有促进肝细胞DNA损伤的作用.

  • 慢加急性乙型肝炎相关肝衰竭发病机制进展

    作者:池肇春

    慢加急性肝衰竭( acute-on-chronic liver failure , ;ACLF)是临床独特的肝病综合征,预后不良。 ACLF是在原有肝病基础上的重症慢性肝炎,绝大多数患者同时有肝硬化,即在肝功能不良、全身情况不佳的情况下发生的急性肝衰竭。当前,世界范围内对ACLF的定义及诊断标准尚未达成一致意见。

  • 以急性肝衰竭为主要表现的热射病1例

    作者:苏艳伟;杨继鑫;黄焕军

    1 病例介绍患者,男,39岁,搬运工人.2007年8月8日下午三点于高温环境工作时,突然全身抽动,倒地昏迷,呼之不应,无汗,牙关紧闭.予冰敷降温后抽动有所减轻.即入住当地医院,T 40.2℃,血生化ALT 1 540U/L,AST 4 128U/L,TBil 87.2μmol/L,DBil 47.7μmol/L,TBA 160μmol/L,SCr 308μmol/L,血钾5.56mmol/L,血氨124μmol/L.予补液对症支持治疗,仍昏迷,并出现黑便及血尿,抽搐及发热症状逐渐消失.8月11日以"中暑,热衰竭,肝功能不良"转入我院,体检:T 36.6℃,P 88次/分,R 20次/分,Bp138/57mmHg.

  • 浅析分期论治乙型肝炎相关性慢加急性肝衰竭的辨治思想

    作者:骆建兴;扈晓宇;张扬;陈果;林武

    乙肝病毒(HBV)感染呈世界性流行,全球约20亿人曾感染过HBV,其中3.5亿人为慢性HBV感染者[1].有关自然史研究表明,如不给予有效干预,约25%~40%的慢性HBV感染者终将死于包括肝衰竭在内的HBV相关严重疾病[2].我国近一项1 977 例肝衰竭研究证明,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仍是我国急性肝衰竭(ALF)、亚急性肝衰竭(SALF)、ACLF 3类肝衰竭中常见类型,其中HBV感染所导致的ACLF占肝衰竭总数的82.80%[3],死亡率可达65%~93%.

  • 甘草酸二铵对急性肝衰竭大鼠肝细胞凋亡的影响

    作者:任志元;李德旭;金俊硕;李星;董玉玺

    目的 观察甘草酸二铵对急性肝衰竭大鼠肝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将60只健康雌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对照组、空白对照组,每组20只,实验组大鼠给予天晴甘平灌胃,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灌胃;3h后实验组、对照组腹腔注射D-氨基半乳糖(D-Gal)和脂多糖(LPS)制作急性肝衰竭模型,空白对照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注射后分别于不同时间点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原位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法检测大鼠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浓度和细胞凋亡水平.结果 实验组和对照组大鼠肝组织分别于注射后6h和4h出现TUNEL阳性细胞,凋亡指数均于注射后12h达高峰,实验组为(5.23±0.28)%,对照组为(29.46 ±0.97)%,实验组的凋亡指数显著降低,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比较凋亡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和对照组的血清TNF-α浓度均于注射后2h开始升高,且于注射后8h同步达高峰,实验组为(510.78 ±93.68) μg/L,对照组为(532.53±89.77) μg/L,两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比较TNF-α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甘草酸二铵具有减轻急性肝衰竭大鼠肝细胞凋亡的作用,这种作用并非是通过降低血清的TNF-α浓度而实现的.

  • 大鼠同种骨髓间充质细胞门静脉输注对肝大部分切除肝衰模型术后肝功能、生存率的影响

    作者:彭耀荣;李文滨;褚忠华;梁明娟;林青;王捷

    目的 观察大鼠同种骨髓间充质细胞(BMSCs)经门静脉肝内移植对80%肝切除肝衰竭模型术后肝功能、生存率的影响.方法 通过80%肝切除建立大鼠边缘肝衰竭模型,经门静脉输注绿荧光蛋白(GFP)标记的第5代(P5)大鼠同种MSC,观察BMSCs肝内移植对肝大部分切除边缘肝衰竭模型术后生存率、肝功能的影响.结果 术后7d内的存活率:MSC组72.2%( 13/18)、对照组44.4% (8/18).MSC组的存活率明显高于对照组(72.2%比44.4%,P<0.05;MSC组大鼠术后肝功能恢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MSC组肝组织中可观察到移植的细胞.结论 经门静脉的BMSCs移植可促进80%肝切除边缘肝衰竭大鼠的肝功能恢复和提高生存率.

  • 冻存对大量分离的人肝细胞色素氧化酶P4503A4活性的影响

    作者:邢同海;王兆文;钟林;彭志海

    成功的冻存使人肝细胞有可能用于暂时替代肝脏治疗急性肝衰竭和多次、反复治疗肝代谢性疾病.P4503A4是肝细胞色素P450氧化酶系中重要成分,在内外源化合物的代谢中起重要作用,包括环孢霉素、FK506[1].所以,该酶可衡量肝细胞冻存后功能保存,对肝移植后肝功能检测有重要意义.我们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P450A4酶活性,观察冻存对大量分离的人肝细胞P4503A4酶活性的影响.

  • 一种内毒素诱发的大鼠急性肝衰竭模型

    作者:唐波;乔海泉;马立新;孙亮

    内毒素血症是扩大肝切除术后出现急性肝衰竭的主要原因之一[1,2].我们建立了一种大鼠70%肝切除术后24 h外源性内毒素诱发的急性肝衰竭模型,现报道如下.

  • 聚乳酸-O-羧甲基壳聚糖纳米粒子培养的猪肝细胞移植对急性肝衰竭大鼠肝再生的影响

    作者:陈钟;官伟军;汤飞;蔡鸿宇;祝文彩

    我们将聚乳酸-O-羧甲基壳聚糖乔(PLA-O-CMC)纳米粒子培养的猪肝细胞移植到急性肝衰竭(ALF)大鼠腹腔内,观察移植后血浆中肝细胞生长因子(H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变化及受体肝脏病理改变,探讨其对ALF大鼠肝再生的影响.

  • 一种新型生物人工肝系统对急性肝衰竭犬的治疗效果

    作者:陈钟;田鹏鹏;徐庆祥;余德才;李根喜;丁义涛

    我们在构建了1种新型生物人工肝(BAL)系统并建立了1种犬急性肝衰竭(ALF)新模型的基础上,应用新型BAL系统对ALF犬进行治疗,以评价新型BAL对ALF犬提供肝支持作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 急性肝衰竭患者外周血调节性T细胞比率及活性变化

    作者:褚小刚;陈辉;王鲁文;龚作炯;李艳

    目的 观察调节性T(Treg)细胞在急性肝衰竭(ALF)患者外周血中的比率、活性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名ALF患者及10名健康对照者,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患者PBMCs中CD4+ CD25+ CD127low Treg细胞占CD4+细胞的比率.通过单向混合淋巴细胞反应(MLR),观察从各组患者PBMCs中分离的CD4+CD25+CD127lowTreg细胞抑制淋巴细胞增殖的能力变化.同时检测外周血中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血沉(ESR)、免疫球蛋白(Ig)等水平.结果 ALF患者PBMCs中Treg细胞占CD4+细胞的比率明显低于健康对照者[(4.20±1.34)%比(8.34±0.89)%,t=8.81,P<0.01].加入ALF患者分离得到的Treg细胞的MLR,Treg细胞抑制同源性PBMCs细胞增殖的能力被明显削弱,cpm=(21.48±4.14)×103;与健康对照者cpm=(6.32±1.18) x10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26,P<0.01).而ALF患者外周血hsCRP、ESR、Ig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者(P<0.05).ALF患者外周血Treg细胞下降与hsCRP和1gG升高呈负相关(r=-0.634,P<0.01;r=-0.596,P<0.01).结论 ALF患者存在Treg细胞数量及活性的下降,Treg细胞等免疫调节因素可能在ALF的发病机制中发挥作用.

  • 载肝细胞生长因子的纳米粒子对大鼠移植肝细胞生存的影响

    作者:常仁安;陈钟;李志峰;钱海鑫

    目的 探讨载肝细胞生长因子(HGF)的聚乳酸-氧-羧甲基壳聚糖(PLA-O-CMC)纳米粒子对大鼠肝细胞移植后移植肝细胞生存的影响.方法 Seglen原位两步灌流法分离大鼠肝细胞,培养24 h后分别将5ml常规胶原大鼠肝细胞悬液(5.0×107个细胞,下同)(A组)、5 ml PLA-O-CMC纳米粒子大鼠肝细胞(B组)、5 ml载HGF的PLA-O-CMC纳米粒子大鼠肝细胞(C组)移植到大鼠腹腔内,5 ml PLA-O-CMC纳米粒子大鼠肝细胞腹腔移植加每日静脉注射HGF 10 μg/kg ×7 d(D组).观察各组培养1d和腹腔肝细胞移植后移植肝细胞的超微结构变化.观察移植前培养液和受体腹腔渗液丙氨酸转移酶(ALT)和门冬氨基转移酶(AST)水平变化.流式细胞仪检测培养和移植肝细胞凋亡率、坏死率及存活率.结果 移植肝细胞的存活时间以C组长,达7d,术后3~7 d移植肝细胞的电镜变化A组核质浓缩为明显,C组内质网为丰富.移植后1d时腹腔渗液ALT A组>C组(1 002.68 ±229.37) U/L比(770.62 ±120.77) U/L,P<0.05].移植后1、3、5d,活率B、C、D组>A组(P<0.05),其中5d时C组[(59.51±1.59)%]>D组[(55.98±2.27)%,P<0.05];移植后3、5d凋亡率A组>B、C、D组(P<0.05);移植后1、5d,坏死率A组>B、C、D组.结论 载HGF的PLA-O-CMC纳米粒子培养的大鼠肝细胞腹腔内移植后有提高移植肝细胞活率的作用,延长其生存时间并促进其功能表达.

  • 载肝细胞生长因子的纳米粒子治疗急性肝衰竭大鼠

    作者:常仁安;陈钟;李志峰

    目的 观察载肝细胞生长因子(HGF)的聚乳酸-O-羧甲基壳聚糖(PLA-O-CMC)纳米粒子培养的大鼠肝细胞腹腔内移植对急性肝衰竭(ALF)大鼠的治疗效果.方法 分别将5 ml培养24 h的大鼠肝细胞(5.0×107个)(Ⅰ组)、PLA-O-CMC纳米粒子培养的大鼠肝细胞(Ⅱ组)、载HGF的PLA-O-CMC纳米粒子培养的大鼠肝细胞(Ⅲ组)移植到ALF大鼠腹腔内,以PLA-O-CMC纳米粒子培养的大鼠肝细胞腹腔移植加每天静脉注射HGF 10 μg/kg×7 d(Ⅳ组)和5 ml RPMI 1640培养基腹腔内注射(Ⅴ组)作为对照.观察受体大鼠存活率、肝功能、肝组织光镜和电镜变化.结果 移植后14d大鼠的存活率Ⅰ~Ⅴ组分别为50.00%、68.75%、81.25%、75.00%和18.75%,各移植组高于对照组,Ⅲ组高.移植后24 h,Ⅱ~Ⅳ组各项肝功能指标开始好转,至移植后7d,各组间除谷丙转氨酶(ALT)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Ⅲ组的肝功能和肝脏病理损害恢复快,其次为Ⅳ、Ⅱ、Ⅰ组,Ⅴ组恢复慢、差.结论 应用载HGF的PLA-O-CMC纳米粒子培养的大鼠肝细胞腹腔内移植治疗ALF大鼠能逆转肝功能,提高生存率,较静脉途径给予HGF的治疗效果更好.

  • 白细胞介素1受体拮抗剂联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猪急性肝衰竭

    作者:施晓雷;檀家俊;肖江强;任昊桢;丁义涛

    目的 观察白细胞介素1受体拮抗剂(IL-1 Ra)联合同种异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移植对猪急性肝功能衰竭的协同治疗作用.方法 采用D-氨基半乳糖(D-Gal)诱导建立猪急性肝功能衰竭模型.21只中华实验小型猪随机分为3组(n=7),对照组(A):诱导24h后,门静脉移植生理盐水40 ml;单纯MSCs移植组(B):诱导24h后,门静脉移植8×10 7个MSCs;联合治疗组(C):诱导24h后,门静脉移植8×107个MSCs.分别在移植前6h、移植后1、3d猪耳背大静脉推注IL-1Ra共10 mg.移植后4周内定期检测肝功能、病理改变和炎性因子变化并监测移植细胞体内存活转化情况.结果 联合治疗组在促进肝功能恢复、改善炎症环境和减轻肝脏损伤方面较对照组和单纯MSCs移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组织化学显示联合治疗组肝细胞增殖率在1周后分别为67.70±9.47、71.80±9.45和40.04±4.60,显著高于对照组和单纯移植组,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组织化学和荧光染色法均可见联合治疗组干细胞植入数要高于单纯移植组.IL-1Ra在改善肝衰竭炎症内环境中发挥重要作用,通过对宿主炎症反应的有效控制可以显著提高移植细胞的植入率,促进肝细胞再生.结论 IL-1Ra联合MSCs移植治疗具有协同作用,可以显著改善D-Gal诱导的猪急性肝衰竭的肝功能指标,促进肝组织再生.

466 条记录 19/24 页 « 12...161718192021222324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