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肝移植术后免疫抑制剂的个体化用药

    作者:李瑞东;王正昕

    尽管过去五十余年中肝移植技术日臻完善,各种强效免疫抑制剂相继应用于临床,肝移植的成功率和术后存活时间取得了巨大进步,但是如何维持肝移植受者合适的免疫状态,避免免疫抑制过度增加机会性感染、药物毒性和肿瘤发生的风险或免疫抑制不足造成排斥反应的发生,仍然是移植术后所面临的主要挑战.肝移植受者对于免疫抑制剂的反应个体差异性大,而且免疫抑制剂的血药浓度与免疫抑制效力之间并无线性相关性[1-2],术后免疫抑制方案的个体化调整缺乏有效的参考.量化评估肝移植受者的免疫功能是指导免疫抑制剂个体化应用的基础,本文以此为中心进行讨论.

  • 斑点追踪技术检测乳腺癌术后化疗药物对心肌的毒性作用

    作者:韩勇;陈明;曲俊朴;夏良华;董云;徐旻

    目的:采用斑点追踪成像技术(STE)检测心肌应变及心脏扭转获得心肌综合指数(MCI),探讨其对乳腺癌术后蒽环类药物化疗患者心肌毒性的临床检测价值。方法选择2012年2月至2013年2月在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肿瘤科就诊的33例女性乳腺癌术后辅助化疗患者纳入研究,并选择36名健康女性志愿者作为健康对照组。分别采集受试者在不同时点的常规超声心动图指标:左心室舒张末容积(EDV)、收缩末容积(ESV)、室间隔厚度(IVSTd)、左心室后壁厚度(PWTd)和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并用体表面积标化获得左心室舒张末容积指数(EDVI)、左心室收缩期末容积指数(ESVI)。采用STE技术获得左心室整体纵向应变(GLS)、整体径向应变(GRS)、左心室旋转角度(LVtw)和MCI。利用受试者操作特性(ROC)曲线分析各指标对乳腺癌患者化疗后心脏毒性的临床价值。结果化疗组患者在完整5个化疗周期结束后同化疗前基础状态和健康对照组比较发现:(1)三组间的常规超声心动图参数EDV、ESV、IVSTd、PWTd和LVEF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35、2.04、1.28、2.34、2.16,P均>0.05),而三组间的ESVI和EDVI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73、6.86,P均<0.05);(2)化疗组患者在完整5个化疗周期结束后ESVI和EDVI较化疗前基础状态和健康对照组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同化疗前基础状态比较:t=6.10、5.13,同对照组比较:t=5.26、4.24,P均<0.05);(3)三组间的GR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23,P>0.05),而三组间的GLS、LVtw和MCI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29、5.02、12.35,P均<0.05);(4)化疗组患者在完整5个化疗周期结束后GLS、LVtw和MCI均较化疗前基础状态和健康对照组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同化疗前基础状态比较:t=5.33、13.94,同健康对照组比较:t=4.97、4.46、7.18,P均<0.05);(5)MCI曲线下面积为0.894,MCI以-265.7(%×度)为乳腺癌化疗患者的截断值时,其敏感度为82.6%,特异度为78.7%。结论采用STE技术检测乳腺癌化疗患者所获得的MCI,将心肌应变和心脏扭转结合起来,对早期检测化疗药物的心脏毒性作用具有较高的临床参考价值。

  • 重视溃疡性结肠炎的维持治疗

    作者:江学良

    防止溃疡性结肠炎复发,维持治疗至关重要.如何提高溃疡性结肠炎维持治疗的疗效至今仍是临床上等待解决的难题.奥沙拉秦钠胶囊、柳氮磺胺吡啶对减少复发均有效,但是奥沙拉秦钠胶囊耐受性较好.对大部分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而言,5-氨基水杨酸类药物是安全、有效的用药选择,但高危患者和对5-氨基水杨酸治疗无效的患者应换用其他药物.糖皮质激素无维持治疗效果,在症状缓解后应逐渐减量,尽可能过渡到氨基水杨酸类药物维持.免疫抑制剂硫唑嘌呤或6-巯基嘌呤可试用于对上述药物不能维持或对糖皮质激素依赖患者,但这些药物毒性较5-氨基水杨酸大,疗效并不肯定,因此尚待研制耐受性更好、疗效更佳的药物以维持病变缓解.维持治疗的时间-般不应少于1 a.奥沙拉秦钠胶囊的维持剂量-般为口服1-2 g/d,柳氮磺胺吡啶-般为1-3 g/d.益生菌和其他生物治疗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 94例肺结核患者抗结核药物所致不良反应的分析

    作者:薛浩;张红军;印伟;周志芹

    目的 分析2012年盐城市肺结核患者应用抗结核药物所致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方法 对盐城市各结核病防治机构收治的3842例肺结核患者中的抗结核药物所致不良反应者进行及时处理的同时,填报抗结核药物不良反应个案表,主要包括性别、年龄、不良反应发生日期、持续时间、严重程度、类别、实验室检查、处理措施和结果、治疗转归等内容,并且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共报告发生抗结核药物不良反应94例,发生率为2.45%(94/3842);男66例,女28例,男∶女=2.4∶1.研究发现:(1)<20岁、20~岁、30~岁、40~岁、50~岁、60~岁、70~95岁年龄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64%(2/122)、2.14%(11/513)、2.82%(9/319)、3.06%(17/556)、2.94%(22/748)、2.28%(19/835)、1.87%(14/749);其中男性和女性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2.38%(66/2772)和2.62%(28/107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1800,P>0.05);高峰年龄组分别为50~岁和30~岁年龄组,达3.06%(17/556)和3.60%(4/111).(2)患者不良反应中,肝损害者占72.34%(68/94),肝损害合并胃肠道反应者占31.91%(30/94),≥2种不良反应者占40.43%(38/94).(3)不良反应平均发生时间、持续时间分别为(35.4±28.7)d、(21.2±21.0)d,发生在服药60 d内者占87.23%(82/94),发生在30 d内者占50.00%(47/94).有87.50%(7/8)的单纯过敏反应发生在10 d内;72.72%(8/11)的单纯胃肠道反应发生在20 d内;28.57%(10/35)、88.57%(31/35)的单纯肝损伤分别发生在30 d、60 d内.(4)有93.62%(88/94)的患者治愈或完成疗程,63.83%(60/94)的患者改变了治疗方案或服药方式.结论 盐城市抗结核药物所致不良反应处于低水平状态,以肝损害居多,常伴随胃肠道反应发生,30~59岁年龄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男性高峰年龄组比女性要高.

  • 主要高危人群抗结核治疗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分析

    作者:邓国防;孙丽珍;唐怡敏;张培泽;詹森林;陈涛;叶涛生

    目的 分析主要高危人群结核病患者抗结核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为预防和处理其不良反应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来自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2011年1月至2014年12月住院和门诊随访的结核病患者,从病案室和门诊电子病历资料数据库查阅结核病患者有无出现不良反应并进行分类登记,纳入患者总数8492例.依据《2014年结核病诊疗年度回顾》分为普通人群结核病患者6689例(简称“普通人群组”)和主要高危人群结核病患者1803例(简称“高危人群组”).其中主要高危人群组又分为合并糖尿病组732例、艾滋病组267例、慢性乙型肝炎组697例.记录各组患者抗结核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主要药物不良反应,使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采用x2检验比较各组主要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差异,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普通人群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13.9%(929/6689),高危人群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26.4% (476/180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3.785,P<0.0001);普通人群组患者的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率1.1%(73/6689),高危人群组患者的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率6.4% (116/1803),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6.012,P=0.198);高危人群组中糖尿病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24.7% (181/732),艾滋病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36.3% (97/267),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28.4% (198/697),三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7.30,P=0.068).结论 主要高危人群结核病患者抗结核药物总不良反应发生率比普通人群高,需注意预防和处理其主要不良反应.

  • 1200例儿童进行结核病化学预防的不良反应观察

    作者:魏晓慧;靳晓伟;段海霞;靳鸿建

    目的 观察儿童应用利福喷丁(L)和异烟肼(H)方案进行预防性结核病化疗中的不良反应.方法 对新密市2012-2014年1200例结核菌素试验强阳性的6~15岁儿童应用L和H进行预防性结核病化学治疗,治疗前和治疗后1、2、3个月末分别进行血常规和肝功能检查,观察其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1)预防性治疗1个月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0%(84/120),男女分别为7.2%(44/614)和6.8%(40/586),不同性别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5,P>0.05).其中,胃肠道反应1.2%(14/1200),肝功能异常2.8%(33/1200),白细胞下降3.1%(37/1200).(2)预防性治疗2个月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1%(34/482),男女分别为7.5%(19/254)和6.6%(15/228),不同性别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15,P>0.05).其中胃肠道反应0.6%(3/482),肝功能异常2.5%(12/482),白细胞下降3.9%(19/482).(3)预防性治疗3个月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2%(27/439),男女分别为7.0%(16/228)和5.2%(11/211),不同性别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62,P>0.05).其中肝功能异常1.4%(6/439),白细胞下降4.8%(21/439).(4)预防性治疗月均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8%(145/2121),男女分别为7.2%(79/1096)和6.4%(66/1025),不同性别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49,P>0.05).(5)6~15岁儿童不良反应发生率依次是11.6%(13/112)、9.1%(17/187)、7.2%(11/152)、5.4%(7/129)、6.7%(8/119)、3.3%(3/92)、7.1%(10/141)、7.1%(8/112)、5.7%(3/53)和3.9%(4/103),各年龄组之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 =7.86,P>0.05).结论 6~15岁儿童应用L和H方案进行预防性结核病化疗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属正常反应水平,但在预防治疗期间须定期进行肝功能和血常规检查,以免发生过重反应.

  • 环丝氨酸在治疗耐多药肺结核患者中的不良反应分析

    作者:程武;谭守勇;李艳;邝浩斌

    目的 观察环丝氨酸在治疗耐多药肺结核患者中的不良反应,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决策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治疗耐多药肺结核患者中使用环丝氨酸的情况,总结发生不良反应的类型、发生时限、处理后的结果.患者总例数为61例,其中,可统计的使用含环丝氨酸方案治疗的耐多药患者50例.患者年龄在18~78岁之间,中位年龄42.5岁.结果 多达84.0%(42/50)的患者能完成长达24个月的疗程.发生不良反应患者8例,大多发生在神经、精神方面.不良反应发生率16.0%(8/50),此8例患者均在出现不良反应后停用了环丝氨酸,停药率16.0%.停药后不良反应均缓解.结论 环丝氨酸是比较安全的治疗耐多药肺结核的药物.在使用环丝氨酸的过程中,需要警惕神经、精神方面的症状.

  • 40例复发性肺结核患者抗结核药物治疗不良反应的临床分析

    作者:张云玲;阚晓红

    目的 探讨复发性肺结核患者抗结核药物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s,ADR)的发生特点及其对治疗的影响,加强对抗结核药物引起ADR的重视.方法 搜集2009年7月至2011年12月符合“十一五”国家科技重大项目《复发性结核病治疗的研究》课题标准的40例患者,在全程密切督导下进行抗结核药物治疗时出现的ADR情况和结果并进行分析.结果 40例复发性肺结核患者的ADR发生率为97.50%(39/40);其中高尿酸血症发生率高[85.00%(34/40)],其次依次为血液系统损害[70.00%(28/40)]、肝功能损害[40.00%(16/40)];整个治疗过程中,患者发生1、2、3及4次ADR的比率分别为:2.50%(1/40)、40.00%(16/40)、30.00%(12/40)和22.50%(9/40);其中轻度ADR 77.27%(85/110),中度ADR 22.73%(25/110),重度ADR 0.00%(0/110).50.91 %(56/110)发生ADR的患者不需要特别处理;36.36%(40/110)发生ADR的患者不需要停药仅需对症处理;11.82%(13/110)发生ADR的患者需要停用相关抗结核药物,同时给予对症处理;只有0.91%(1/110)发生ADR的患者不能耐受原方案的治疗而退组.结论 复发性肺结核化疗的ADR发生率高,发生次数多,致使患者治疗期间依从性下降,给患者病情和结核病疫情的控制带来了困难.因此必须引起临床的高度重视,及时发现、诊断、处理ADR,保证患者治疗的连续性.

  • 人免疫缺陷病毒合并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的诊治进展

    作者:余学清;姜爱萍

    结核病(TB)一直是世界范围内感染性疾病引起死亡的主要病因,并且是人免疫缺陷病毒(H IV)感染患者机会性感染和致死的主要原因[1].我国TB疫情十分严重,在全球22个结核病高负担国家中仅次于印度,位于第二位[2].感染HIV的患者较未感染人群,潜伏性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复燃和获得新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的风险增加,并且较少表现为经典的TB临床或放射学特征[3-4].此外,由于抗逆转录病毒治疗和抗TB治疗之间的重叠药物毒性和药物相互作用,以及可引发免疫重建炎症性疾病,使得HIV感染合并TB的治疗较为复杂.

  • 成人门冬酶相关胰腺炎的临床诊治

    作者:李梦洁;何牧卿;沈益民

    目的 探讨成人门冬酶相关胰腺炎(AAP)的临床特点及诊治过程,旨在提高AAP诊治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5年6月间浙江医院血液内科及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血液科收治的384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给予含培门冬酶或左旋门冬酰胺酶(L-asp)的多药联合化疗,分析AAP的发生情况、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转归.结果 384例ALL患者中18例发生AAP,发生率为4.7%,其中轻症AAP (MAAP) 13例,重症AAP(SAAP)5例.16例AAP发生在诱导化疗期,2例发生在维持强化期.腹痛为主要临床表现,血淀粉酶及脂肪酶活性均升高.治疗后,MAAP患者的腹痛症状缓解,血淀粉酶及脂肪酶活性明显下降,继续使用培门冬酶或L-asp化疗,未见胰腺炎复发.5例SAAP患者血淀粉酶及脂肪酶反复升高,其中1例因合并重症感染及囊肿破裂出血而病死.结论 成人ALL患者在门冬酶化疗期间出现腹痛症状应考虑AAP可能,加强血淀粉酶及脂肪酶检测,辅以B超和CT检查有助于早期诊治AAP,并改善患者预后.

  • 生物芯片技术在药物筛选及开发过程中的应用

    作者:杨旭;刘玉清

    生物芯片技术是90年代中期以来影响深远的重大科技进展之一,是融微电子学、生物学、物理学、化学、计算机科学为一体的高度交叉的新技术,具有重大的基础研究价值,又具有明显的产业化前景.其高度并行性、高通量、微型化和自动化的独特优势,使得药物筛选、靶基因鉴别和新药测试的速度大大提高,成本大大降低,在新药研究与开发领域展示着无穷魅力.

  • 关注抗肿瘤治疗的心血管毒性

    作者:张瑞生

    恶性肿瘤和心血管病都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也是我国居民死亡的主要原因。心血管病是癌症治疗常见的不良反应之一,是癌症存活者早期致死致残的重要原因[1-2]。

  • 克拉霉素不宜与他汀类药物联用

    作者:闫睿

    《内科医学年鉴》(Ann Intern Med)杂志2013年6月17日在线发表了一项基于人群的队列研究,该研究指出,老年人联合使用克拉霉素(或红霉素)和经细胞色素P450同工酶3A4(CYP3A4)代谢的他汀类药物时,会增加服用者出现他汀类药物毒性的风险。
      他汀类药物主要用于血脂异常及心血管疾病的防治,每年接受他汀类药物治疗的患者达数百万。尽管总体而言他汀类药物具有良好的安全性,但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FDA)已发出警告,要求人们注意常用的他汀类药物与用于HIV感染和肝炎治疗的抗病毒药物之间潜在的相互作用。此外,与阿奇霉素不同,克拉霉素和红霉素可抑制CYP3A4,而且这种抑制可导致那些经由CYP3A4代谢的他汀类药物血药浓度增加。

  • 培氟沙星在老年肺炎并肾功能障碍患者体内研究

    作者:马利军;孙长义;吴纪珍;谷学军;马厚志

    目的研究培氟沙星在老年肺炎同时伴有肾功能不同程度障碍患者中的血、痰药物浓度,临床效果及药物毒性.方法按肾功能障碍程度分4组,均以培氟沙星400 mg静脉滴注,间隔12h 1次,疗程10 d.记录临床表现、实验室指标;生物法测定用药后血、痰中药物浓度,进行对比分析.结果4组患者血及痰药物浓度依肾功能障碍程度而不同.肾功能正常及轻度障碍组,血药浓度与痰药浓度接近,临床有效率分别是83%及80%,细菌清除率均为86%.肾功能中度及重度障碍组血药浓度与痰药浓度随肾功能障碍加重而差距增大,临床有效率分别为66%及53%,细菌清除率分别为57%及36%,不良反应增多,该药对中、重度肾功能障碍者有肾毒性.结论中度肾功能障碍者应用该药时应改善肾功能及延长给药间隔,重度肾功能障碍者应避免使用.

  • 浅谈老年人用药事项及选用中医药保健的建议

    作者:韩宇;雷杨;金立弟

    老年人由于机体内环境改变,肝肾功能下降,再加上多种疾病共存,同服药物较多,因此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提示老年人用药应慎之又慎.同时,老年人也应增强保健意识,从根源上调理身体,预防疾病的发生.依据中医药基础理论对老年人身体进行调理会有更好的效果.本文对老年人用药时需要注意的事项以及在中医药保健方面的建议进行了综述,以期提高老年人晚年生活水平,延龄益寿.

  • 组合式血液净化联合甲泼尼龙治疗别嘌醇超敏综合征1例

    作者:孙琪;沈淑琼;高素琴;龚春水;梁萌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患者男性,77岁,既往有糖尿病病史14年,高血压病史5年余,糖尿病性肾病史3年,2012-03-21因血尿酸高服用别嘌醇(allopurinol,0.1g/d),既往血肌酐160μmol/L左右,于2012-05-01突发双手及腹部针尖大小皮疹,伴瘙痒,发热,体温高38℃,无关节肿痛,门诊查血尿酸159.6μmol/L,停用别嘌醇,抗过敏、抗感染、保护毛细血管、补钙及对症处理,症状好转不明显,逐渐出现全身红疹伴瘙痒,体温高38.4℃,于2012-05-14入住厦门大学附属成功医院。

  • 药物相互作用和用药安全

    作者:柯元南

    药物治疗是各种疾病治疗的主要方法之一.但是,所有药物都有副作用,使用时应当严格掌握适应证和禁忌证,使用不当,可能会产生严重问题.在某些情况下,即使有使用某药物的适应证,但是由于多种药物合并使用,在体内可产生意想不到的不良反应.

  • 卡泊芬净治疗高龄患者侵袭性真菌病的疗效和安全性

    作者:王丽莉;诸葛欣;肖广辉;张蕴

    卡泊芬净是一种新型的棘白霉素类抗真菌药,既往研究表明卡泊芬净对白念珠菌和非白念珠菌均具有良好的抗菌疗效[1],但其在高龄患者侵袭性真菌病(IFD)的疗效及安全性方面的报道并不多见.我们回顾性分析我科50例接受卡泊芬净治疗的高龄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其疗效及安全性.

    关键词: 真菌病 药物毒性
  • 药物基因组学网络资源

    作者:孙雪林;陈重建;施红;杨莉萍;胡欣

    药物基因组学是研究遗传变异或个体基因型对药物的反应或药物代谢差异的科学.相比传统的基因组学研究,药物基因组学的研究与临床实践联系更密切.药物基因组学可有效地帮助临床医生和卫生保健提供者为每一位患者提供正确的药物和适当的剂量,帮助避免药物不良反应,提高药物治疗.目前,药物基因组学的方法证明其在心血管药物、抗肿瘤药物等的应用中有效.快速发展的测序技术和全基因组关联研究已开发了大量数据资源,极大改善了药物基因组学研究现状和前景.本文介绍相关网站和数据库资源,包括网站/数据库名称、链接、主要内容和关联性评分,供相关人员学习参考,帮助更多研究人员和医务工作者学习和理解药物基因组知识.

  • 老年人合理用药策略的研究进展

    作者:代明彬;吕洋

    目的 不合理用药在老年人中是常见、严重现象,容易导致不良的医疗结果如药物不良反应、相关住院率和病死率增加和药品经济的损失;临床老年不合理用药的因素混杂,为老年人处方的医师面临老年人合并症多、多药共用或多重用药等困难现状,合理和优化用药成为当前临床工作的一个挑战.实用有效的用药策略和干预方法是老年人合理药物治疗的关键,本文将从多个方面阐述老年人药物合理应用的策略,以促进老年人药物的合理应用.

    关键词: 药物毒性 药物监测
852 条记录 3/43 页 « 12345678...424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