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去骨瓣减压术治疗重型脑伤86例临床分析

    作者:邵启卫;康勇;肖开锐;吴金邦;郑重;吴志章

    目的 探讨重型脑伤去骨瓣减压术的治疗时机、手术方法 及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86例重型脑伤(GCS 3~5分30例、6~12分56例)行去骨瓣减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行单侧去骨瓣减压69例,双侧去骨瓣减压17例;死亡34例,存活52例;出院时COS预后标准评分良好33例,中残8例,重残7例,植物生存4例.结论 去骨瓣减压术可快速有效降低重型脑伤患者的颅内压,并发症少,成活率高,致残率低,是简单、安全的治疗方法 ,而及时准确地掌握手术时机和技术要点至关重要.

  • 去骨瓣减压术治疗颅内高压的临床效果观察

    作者:严崇富;张平富;曾勇;蒋艳丽

    目的 探讨去骨瓣减压术治疗颅内高压的手术指征、方法及时机.方法 回顾性分析87例重型脑伤和高血压脑出血等颅内高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87例,治愈22例,轻残16例,重残32例,植物生存3例,死亡14例.12例出现脑穿通畸形,9例出现硬膜下积液,1例癫痫发作.结论 严格掌握手术指征和手术时机,应用正确的手术技巧可取得良好疗效.

  • 大面积脑梗死的研究进展

    作者:周红青;刘鸣

    大面积脑梗死具有起病急、进展快、致残率病死率高、预后差及治疗困难等特点.为进一步了解当前可能有效的治疗措施,促进大面积脑梗死患者预后的改善,为临床提供可参考的研究证据.本文综述了与大面积脑梗死临床处理相关的研究进展.

  • 改良颅骨修补术的临床应用

    作者:杜洪澎;李泽福;李勐;李丽君

    目的 研究设计一种改良颅骨修补术并探讨其临床效果,以期减少并发症发生.方法 对2012年8月-2014年3月手术治疗的颅脑外伤或高血压脑出血患者68例随机分为两组,A组32例采用标准去骨瓣减压术及颞肌下颅骨修补术;B组36例在去骨瓣减压术中于颞肌下放置数枚小骨片作为标志点,颅骨修补时设计颞肌瓣及附着点重建颞肌.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手术侧别、致伤原因、伤后至减压术时间及术后至颅骨修补术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比较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术后两组患者切口均Ⅰ期愈合.两组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 16个月,平均12个月.A组患者并发症包括头颅外观不对称4例(12.50%),颞肌萎缩12例(37.50%)、颞部疼痛及咀嚼不适感6例(18.75%)、癫痫2例(6.25%)、脑脊液漏9例(28.13%)、脑挫裂伤1例(3.13%)及脑出血1例(3.13%);B组仅2例(5.56%)发生颞肌萎缩,无其他相关并发症发生.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未发生并发症患者随访外形对称,功能良好.结论 在去骨瓣减压术中设置骨片标志点及在颅骨修补术中行颞肌重建的改良术式明显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是一种有效手术方式.

  • 自体颅骨瓣修复颅骨缺损的临床应用

    作者:郑定勤;熊小良;罗海斌;张贵涛;刘鸣华

    我院1987年9月~1997年3月,对60例重型及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施行了去骨瓣减压术,并将取下的骨瓣埋藏于患者大腿前内侧皮下,待病情好转后取出再植入修复颅骨缺损,获得满意效果,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男54例,女6例.年龄16~59岁.损伤程度按Gla-ssgow comd scale分类,6分20例,5分30例,4分10例.均为闭合性损伤.其中硬膜下血肿合并脑挫裂伤28例,脑挫裂伤合并硬膜下脑内血肿22例,脑水肿者10例.颅骨瓣平均为12 cm×8 cm;额颞瓣45例,颞顶瓣11例,顶枕瓣4例.带骨膜骨瓣45例,骨瓣15例.埋藏骨时间为1~3个月.埋藏骨瓣表面粘连且有纤维包膜形成,有鲜红色血液渗出,可见新生血管.42例肉眼未见明显骨吸收,15例骨瓣边缘失锐,3例明显吸收.35例于再植术中取少许埋藏骨做病理检查,可见正常骨小梁结构,边缘部分见正常骨细胞.

  • 脑外伤后去骨瓣减压术对病人预后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作者:王均

    去骨瓣减压术(decompressive craniectomy,DC)是通过切除部份颅骨,增加颅腔容积而绘解颅内压力,防止脑疝、重建脑血流灌注的一种治疗方法.他首先在1901年由Kocher描述用于常规内科保守治疗无效的脑外伤后脑水肿,Cushing在20世纪初正式将其作为一种脑外伤后减压理论做介绍,以后普遍认为是同其它治疗方法相比迅速缓解颅内压增高的有效手段,尽管这种手术方式大量运用于临床,但由于大多数的文献报道为回顾性研究,缺乏多中心前瞻性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研究,且目前仍然没有关于去骨瓣减压术明确的手术指征和时间的指南,故对其疗效一直存在争议[1-3].本文就DC的手术益处.预后因素,以及相关并发症做一综述.

  • 预见性双侧平衡去骨瓣减压术治疗重型闭合性颅脑损伤的意义探讨

    作者:徐辉;游朝

    目的 探讨预见性双侧平衡去骨瓣减压术用于治疗重型闭合性颅脑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07年1月~2012年1月间于我院治疗的重型闭合性颅脑损伤160例,其中行预见性一次双侧平衡去骨瓣减压术治疗的患者88例为实验组,行分两次进行双侧去骨瓣减压术治疗72例为对照组,通过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治疗的死亡率、术后恢复情况,判断预见性双侧平衡去骨瓣减压术用于治疗重型闭合性颅脑损伤的临床效果.结果 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恢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预见性双侧平衡去骨瓣减压术用于治疗重型闭合性颅脑损伤,可以明显降低手术的死亡率,对于术后的恢复情况,同样有优势.

  • 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护理体会

    作者:苏晓梅

    1 临床资料本组50例患者中男37例,女13例,年龄36~78岁,嗜睡5例、浅昏迷12例、昏迷33例,其中31例出血量大于50毫升.8例行钻孔引流术,29例行颅骨开窗血肿清除术,13例行去骨瓣减压术,平均住院35天,恢复良好36例,中残8例,重残3例,植物状态1例,死亡2例.

  • 自体颅骨帽状腱膜下保存修补颅骨缺损

    作者:周明森;覃宗明;高晋健

    我院自1996年以来对34例颅脑损伤行去骨瓣减压术,将骨瓣保存于切口附近帽状腱膜下,二期修补颅骨缺损,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 重型脑伤行去骨瓣减压术治疗效果评价

    作者:陈隆益;黄光富;李志立;刘卫东;袁利民

    目的回顾分析去骨瓣减压术对重型脑伤的治疗效果,以评价其应用价值.方法对35例GCS3~5分,57例GCS6~8分的重型脑伤患者实施去骨瓣减压术.结果行单侧减压80例,双侧减压12例.死亡40例,其中GCS3~5分22例,GCS6~8分18例.存活52例.结论去骨瓣减压术能快速缓解颅内高压,且作用持久,并发症少,在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继发的脑水肿、脑肿胀方面仍然是一种不可缺少的手段.

  • 脑室腹腔分流术后肝膈间假性囊肿1例

    作者:周明森;覃宗明;高晋健

    患者,女,46岁.2年前因车祸伤行右硬膜下血肿清除,去骨瓣减压术,之后先后行颅骨修补,右脑室-腹腔分流术.病人生活基本能自理.入院半月前出现术区头胀痛,头颅CT示脑积水,右侧脑室较左侧扩大.检查:右颞顶部术区骨瓣浮起活动.根据CT脑室引流管穿通至左侧脑室,考虑室间孔可能为纤维隔膜封闭,重新做右侧脑室-腹腔分流术,腹腔管置于右肝膈间(左、右引流管).术后右颞顶骨瓣复位.

  • 慢性硬膜下积液术后脑积水2例

    作者:肖华明;王善会;郭庆雷

    例1,女,34岁.因车祸致急性硬膜下血肿入院.在全麻下行硬膜下血肿清除+去骨瓣减压术.术后1个月查头颅CT出现硬膜下积液,全麻下行积液清除及包膜切除,术后第2天病情恶化,CT示脑积水,于是行V-P分流术,3个月时行颅骨修补术,后进行康复治疗病情好转出院,随访半年患者生活能够自理.

  • 去骨瓣减压术在重型颅脑伤的疗效评价

    作者:苑树立;张小强

    目的评价去骨瓣减压术对重型颅脑伤的疗效.方法对95例重型颅脑伤患者施行去骨瓣减压术.其中行单侧去骨瓣减压81例,双侧去骨瓣减压14例.结果存活51例(53.68%),死亡44例(46.32%),其中GCS 3-5分25例,6-8分19例.结论去骨瓣减压术能快速缓解增高的颅内压,作用持久,在对重型脑伤继发脑水肿、脑肿胀等方面的治疗仍不失为一有效措施.

  • 去骨瓣减压术治疗恶性大脑半球梗塞手术时机选择

    作者:刘进平;谭海斌;王振宇;李志立;黄光富

    目的 评价不同手术时机行去骨瓣减压术治疗恶性大脑半球梗塞的临床效果.方法 分析我院神经外科2009年6月~2014年9月收治的55例恶性大脑半球梗塞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发病48小时之内手术者17例,48小时之后手术者15例,单纯保守治疗者23例.通过对比分析患者发病后12个月时的mRS评分(modified Rankin scale) 评价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延迟手术组的死亡率为33.33%,高于早期手术组(23.53%,P<0.05),但是明显低于保守治疗组(69.56%,P<0.05).延迟手术组有效率(mRS评分≤4)低于早期手术组(P<0.05),而高于保守治疗组(P<0.05).结论 恶性大脑半球梗塞患者在发病48小时以后接受手术治疗仍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死亡率,改善神经功能.手术时机的选择应根据患者的意识状态、瞳孔变化以及动态头颅CT检查结果等进行个体化判断,而不以某个时间点作为是否手术的依据.

  • 重型颅脑损伤治疗中去骨瓣减压术的应用进展

    作者:许刚柱

    去大骨瓣减压术应用于重型颅脑外伤的救治有较好的疗效,但对其手术适应证、手术方式、手术时机等尚无统一标准,且对其疗效一直存在争议,本文对近年来重型颅脑损伤治疗中应用去骨瓣减压术的进展作一综述.

  • 去大骨瓣减压术在重型颅脑损伤治疗中的价值

    作者:游潮;杨朝华

    去大骨瓣减压术在重型颅脑损伤治疗中的应用已久,一方面确实有效降低颅内压能够挽救很多生命,另一方面也存在一些并发症甚至是严重的后遗症,因此去大骨瓣减压术在重型颅脑损伤治疗中的价值存在不少争议.本文客观科学地评价去大量骨瓣减压术的作用,并就加强相关的基础和临床研究做一述评.

  • 术中持续颅内压监测在重型颅脑损伤中的运用研究

    作者:孙浩东;匡永勤

    目的 探讨术中颅内压监测在重型颅脑损伤治疗中的意义.方法 收集58例重型颅脑损伤行去骨瓣减压术患者,均予术中颅内压监测,动态记录术前、术中的颅内压情况.术后随访6个月,GOS预后评分4~5为预后良好,1~3分为预后不良.结果 术中发生急性脑膨出3例,迟发性颅内血肿4例,其中2例迟发性颅内血肿出现急性脑膨出.全部病例中,出现减压后颅内压反弹升高超过15 mmHg患者共8例(14.3%);而7例(87.5%)发生急性脑膨出和迟发性颅内出血的病例均出现减压后颅内压反弹升高超过15 mmHg.随访6个月,GOS评分不良者占41.4%;而发生术中并发症的患者评分不良者比例高达85.7% (6/7),且3例死亡均来自发生并发症的患者.结论 去骨瓣减压术中发生严重并发症与不良预后相关,术中监测减压后颅内压反弹升高幅度,有助于预防和控制术中并发症的发生,改善患者预后.

  • 颅脑外伤去骨瓣减压术后并发脑梗死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王上桥;梁定兴;蒲坚;李多;李猛

    目的 探讨颅脑外伤患者去骨瓣减压术后并发脑梗死的相关危险因素,为其预防提供参考.方法 将68例颅脑外伤去骨瓣减压术后并发脑梗死患者作为观察组,另外89例未并发脑梗死患者作为对照组,对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 颅脑外伤去骨瓣减压术后脑梗死发生率为43.3%,病死率为23.5%.单因素分析发现,年龄>60岁、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陈旧性脑梗死、GCS昏迷评分<8分、神经系统阳性体征、休克、急性硬膜下血肿、脑挫裂伤、损伤程度、入院时间与术后脑梗死发生相关.多因素分析发现年龄>60岁、伴高血压、伴糖尿病、伴冠心病、伴陈旧性脑梗死、GCS昏迷评分<8分、有神经系统阳性体征、轻度损伤、中度损伤、入院时间<4 h为相关因素,其中轻度损伤、中度损伤、入院时间<4 h为保护性因素,其余7项为危险因素.结论 年龄>60岁、伴发心脑血管疾病或糖尿病、受伤程度、GCS评分等与颅脑外伤患者去骨瓣减压术后并发脑梗死相关,正确认识这些危险因素对其防治具有指导意义.

  • 高原地区颅脑损伤去骨瓣减压术后并发症分析

    作者:李泽文;潘冬生;邱克军;古如坚才

    目的 分析高原地区颅脑损伤患者经去骨瓣减压手术治疗后的相关并发症.方法 回顾性分析西藏军区总院2007年6月~2012年6月收治的167例经去骨瓣减压手术治疗的高原地区颅脑损伤患者的病例资料,分析去骨瓣减压手术相关并发症的类型和发生率以及相关临床因素.结果 35例(21.0%)减压术后6个月内死亡.78例(46.7%)发生去骨瓣减压术相关并发症,其中39例(23.4%)出现≥2种并发症.在术后并发症中,脑膨出的发生率高(26.9%),其次是硬膜下积液(25.1%).入院GCS评分低和年龄高与并发症的发生相关.结论 高原地区颅脑损伤去骨瓣减压术常见的相关并发症为脑膨出和硬膜下积液.术者应考虑GCS评分和年龄等危险因素,预防和采取有效措施防治并发症,改善高原地区颅脑损伤患者预后.

  • 高血压脑出血脑疝68例手术治疗疗效分析

    作者:冉启山;王贵富;文远超;耿世经;蒋其俊

    于2000年1月至2003年3月对68例高血压脑出血脑疝的病例运用去骨瓣减压术或骨瓣漂浮术进行手术治疗,效果较为满意,总结如下.

726 条记录 31/37 页 « 12...28293031323334...3637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