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小鼠囊胚与肿瘤细胞共培养时的生长行为观察

    作者:后晓南;谭毅;赵吉力;胡凯;白晋;王智彪

    目的观察小鼠囊胚与肿瘤细胞共培养时的生长行为。方法应用胚胎与肿瘤细胞在体外共培养体系,观察小鼠囊胚与肿瘤细胞共培养时生长行为。结果人肺癌细胞株A549对囊胚体外脱带、贴附及扩展的能力无显著性影响。结论在体外小鼠囊胚同人肺癌细胞株A549间的粘附与扩展无明显的种属特异性,并与相作用的细胞的分化水平无关。

    关键词: 囊胚 肿瘤 共培养
  • 猕猴胚胎干细胞的分离培养和鉴定

    作者:马岚;郑萍;季维智

    目的从体外培养成熟囊胚中分离并鉴定猕猴胚胎干细胞(embryonic stem cell,ES cell).方法猕猴卵母细胞经体外成熟培养、体外受精和早期胚胎体外成熟培养后,获得猕猴囊胚.当囊胚由透明带自然孵出后,用细玻璃针剥离囊胚中的内细胞团(inner cell mass,ICM)并与饲养细胞进行共培养.由ICM分离,培养并鉴定胚胎干细胞集落.结果由4只FSH超排猕猴中共取得92个处于GV期的猕猴卵母细胞,选取其中的22个用HECM-10培养基培养后,获得6个高质量的囊胚,由此6个囊胚中分离得到3个内细胞团,并由此终获得1株猕猴ES细胞,即RS5细胞.RS5细胞具高比例核/质比,核仁多,其细胞集落边缘平整,其内各单个细胞清晰.经约5个月的连续传代后,仍保持了正常二倍体的核型,其染色体数目为42条.碱性磷酸酶细胞组织化学染色为阳性,说明RS5细胞为未分化态的胚胎干细胞.经高密度和长时间培养后,RS5细胞可进一步分化为多种类型细胞.结论 RS5细胞株具有自我更新能力和多分化潜能,属于胚胎干细胞.

  • 早期妊娠小鼠荷瘤对胚胎着床的影响

    作者:

    在血绒毛胎盘型动物(包括人和小鼠)中,成功的植入取决于囊胚侵入性和子宫内膜接受性的密切合作[1].早期妊娠荷瘤的机体可能对妊娠的生理产生一定的影响.本研究采用妊娠第1天皮下和腹腔使早期荷瘤小鼠,分别与第4.5天和第5天观察胚胎发育状况、胚胎体外植入能力和体内着床位点数及其子宫内膜的组织学变化.

  • 玻璃化冻融囊胚助孕妊娠妇女娩出胎盘Grb10表达分析研究

    作者:林典梁;全松;康跃凡;易劲松;余爱丽;林元

    目的 对玻璃化冻融囊胚助孕妊娠妇女娩出胎盘中生长因子受体结合蛋白10(Grb10)表达进行分析,评价其安全性.方法 收集2012年1月至2014年5月在福建省妇幼保健院产科门诊玻璃化冻融囊胚助孕妊娠的妇女(观察组)50例及同期自然妊娠妇女(对照组)50例病例数据和胎盘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Western blot检测胎盘Grb10蛋白的表达,Real-time PCR检测Grb10 mRNA表达.对两组妊娠妇女的产科结局及胎盘Grb10的表达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两组孕龄、胎龄,胎儿性别、体质量、身长、头围、腹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娩出胎盘面积、胎盘质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胎盘组织Grb10蛋白表达率、表达强度、免疫组织化学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Real time PCR、Western blot分析结果进一步显示两组胎盘组织中Grb10 mRNA与蛋白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玻璃化冻融囊胚助孕有可能会增加娩出胎盘的面积与质量.但发育相关分子Grb10在胎盘的表达未见明显改变.

  • 囊胚形成的影响因素及应用价值研究

    作者:曹芳;王宇峰;于春梅;夏西洋;戴秀亮;杨海燕

    目的 探讨不同级别第3天(D3)卵裂期胚胎培养至第6天(D6)的囊胚形成情况,分析非优质胚胎继续培养至囊胚的形成率及形成速度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17年1—8月在该中心行辅助生殖技术助孕的180对夫妇患者,共收集1009枚D3卵裂期冷冻后剩余胚胎,分为优质胚胎组(664枚)及非优质胚胎组(345枚),比较2组总囊胚形成率等.同时,据囊胚形成速度分为无囊胚形成亚组、第5天(D5)亚组、D6亚组和D5+D6亚组,根据囊胚形成情况分为A组、B组和C组,分析囊胚形成率和形成速率的影响因素.结果 优质胚胎组中总囊胚形成率和D5、D6、D5+D6亚组优质囊胚形成率均优于非优质胚胎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A组比较,B组、C组卵裂期优质胚胎构成比、长方案构成比、体外受精构成比、人线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日雌二醇(E2)水平较高,而拮抗剂方案构成比、卵细胞浆内单精子注射构成比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无囊胚形成亚组比较,D5、D6、D5+D6亚组卵裂期优质胚胎构成比、HCG日E2水平较高,卵裂期非优质胚胎构成比、排卵障碍因素较低;D6、D5+D6亚组长方案构成比较高,拮抗剂方案构成比较低,而D5亚组输卵管因素构成比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3非优质胚胎仍具有发育至囊胚的潜能,但优质囊胚的形成率、种植率均低于优质卵裂期胚胎.用药方案、授精方式、不孕原因影响囊胚总形成率,总囊胚形成率高的周期胚胎种植率更高.

  • 囊胚培养和移植在输卵管积水中的应用

    作者:朱小凤

    [目的]探讨囊胚培养及移植对输卵管积水结局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2009年1~10月因不孕症在某研究中心行IVF-ET助孕患者145例,分为输卵管积水组,输卵管梗阻无积水组及非输卵管因素组.常规超促排卵,取卵,受精后做囊胚培养移植.观察植入率、临床妊娠率、流产率和异位妊娠率.[结果]3组患者植入率、临床妊娠率、流产率和异位妊娠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囊胚培养移植能提高输卵管积水妊娠率.

  • 胚胎植入前遗传学筛查技术在高龄妇女助孕中的应用

    作者:海溧;王晓红

    高龄妇女(≥35岁)的生育力下降,卵母细胞和胚胎的非整倍体发生率高,流产风险大,出生缺陷发生率高,一直是生殖领域的难题。胚胎植入前遗传学筛查技术( preimplantation genetic screening,PGS)是指在体外受精及胚胎培养过程中,对卵母细胞的第一、第二极体及早期胚胎行染色体结构和数目的检测,选择染色体整倍体的胚胎移植入宫腔,以期改善体外受精-胚胎移植的临床结局。随着辅助生殖技术及现代分子遗传学的发展,新的活检方法及遗传学分析技术不断出现,如囊胚期滋养外胚层细胞活检、微阵列技术、二代测序技术等,使得胚胎植入前PGS的诊断效率和精确度不断提高。本文就胚胎植入前PGS在高龄妇女助孕中的应用及进展进行综述,探讨其在改善高龄妇女妊娠结局中的临床价值。

  • 应用全基因组扩增结合二代测序技术对废弃胚胎进行植入前遗传学筛查

    作者:朱玉蓉;刘春玲;杨胜;刘鹏;沈国松

    目的 应用全基因组扩增结合二代测序技术对废弃胚胎进行植入前遗传学筛查.方法 收集476个废弃胚胎,经继续培养后获得23个优质囊胚.根据Gardner囊胚分级法,对4BC级及以上的囊胚进行活检,在有部分滋养外胚层细胞孵出时用活检针吸取5~10个细胞,于全基因组扩增后进行二代测序,检测胚胎中有无染色体片段的缺失/重复以及染色体数目变异.结果 23个囊胚共吸取滋养外胚层细胞148个.进行单细胞全基因组扩增后,选取其中60个扩增产物进行高通量测序,结果显示有39个细胞染色体存在异常,来源于14个囊胚,即囊胚异常比率为60.87%(14/23).结论 应用全基因组扩增结合二代测序技术对废弃胚胎进行植入前遗传学筛查分析,可筛除染色体非整倍体及染色体结构异常的胚胎,对于改善高危人群试管助孕的效果和减少出生缺陷具有重要的意义.

  • 28卷3期疑难病案

    作者:王秋石;黄薇

    患者,34岁,G0P0,因腹胀13天,并进行性加重;停经,卵细胞浆内单精子注射-胚胎移植(ICSI-ET)术后10天,尿少、气促2天于2009年12月28日入院.患者因原发不孕6年,子宫输卵管造影(HSG)正常,丈夫的精液常规分析为严重的弱精症,因而选择卵细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CSI)和胚胎移植(ET),并于10天前移植2枚囊胚.13天前患者出现腹胀,并进行性加重,2天前出现尿少,呼吸急促.为求进一步诊治入我院.既往无特殊病史,14岁月经初潮,月经周期30天,月经规律,经量中等,末次月经:2009年12月1日.

  • 雌激素快速诱导小鼠囊胚细胞中钙离子增加在囊胚着床中的作用

    作者:张诗茂;喻琳麟;曲婷;袁东智;张金虎;何亚平;岳利民

    目的 观察雌激素快速诱导小鼠囊胚细胞中钙离子增加在囊胚着床中的作用.方法 获取小鼠囊胚,将其分为空白组、耦联牛血清白蛋白的大分子雌激素组(E2-BSA组)和钙离子螯合剂预处理再给予E2-BSA组(BAPTA+ E2-BSA组),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染色结合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囊胚与子宫内膜上皮细胞体外共培养和异体胚胎移植技术研究雌激素快速诱导的小鼠囊胚细胞中钙离子增加对囊胚细胞整合素的表达和定位以及对囊胚黏附和植入的影响.结果 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结果显示E2-BSA可引起囊胚细胞整合素αv、β3的聚集,而BAPTA可阻断雌激素所引起的整合素的聚集和迁移.体外黏附实验结果显示,空白对照组和BAPTA+ E2-BSA组的囊胚黏附率分别为35.5%和26.7%,低于E2-BSA组的囊胚黏附率(65.6%,P<0.05).体内移植实验结果显示,BAPTA+ E2-BSA组的囊胚着床率11.8%低于E2-BSA组(52.9%,P<0.05).结论 雌激素诱导的小鼠囊胚细胞内钙离子的快速增加可引起整合素聚集,并在囊胚的黏附和植入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 小鼠囊胚体外植入恶性肿瘤细胞和容受性子宫内膜上皮细胞的比较性研究

    作者:马芳;王智彪;王媛;赵劼

    目的 在已建立的小鼠囊胚-恶性肿瘤细胞体外共培养的基础上,将小鼠囊胚体外植入恶性肿瘤细胞的生物学行为和小鼠囊胚植入单层容受性子宫内膜上皮细胞的生物学行为进行比较性研究.方法 采用体外小鼠囊胚-恶性肿瘤细胞共培养体系和改进的小鼠囊胚-单层容受性子宫内膜上皮细胞共培养体系,光镜下观察小鼠囊胚在单层恶性肿瘤细胞和容受性子宫内膜上皮细胞贴壁、脱带、粘附及植入过程,HE染色,扫描电镜观察和免疫组织化学对两系统中囊胚植入的生物学行为进行比较性研究.结果 小鼠囊胚在恶性肿瘤细胞Hepa1-6、CHO和B16共培养系统中的脱带率、贴附率和扩展率分别是69.74%、81.49%、90.15%;68.63%、79.86%、90.32%和68.94%、80.21%、89.53%.容受性子宫内膜上皮细胞共培养系统中的脱带率、贴附率和扩展率分别是69.52%、81.25%和91.51%,小鼠囊胚在恶性肿瘤细胞与容受性子宫内膜上皮细胞体外植入比较,其脱带率、贴附率和扩展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植入的形态学和滋养层细胞表达的MMP-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体外贴壁细胞的共培养系统中,小鼠囊胚在恶性肿瘤细胞和容受性子宫内膜上皮细胞共培养系统中的发育和植入行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可能是早期生命在体外高适应和自我组织能力的一种体现.

  • 胚胎干细胞研究进展

    作者:何国平;张莉娟;税青林

    胚胎干细胞(embryonic stem cell,ES细胞)是从哺乳动物的囊胚内细胞群(inner cell mass, ICM)和原始生殖细胞(Primordial germ cells,PGCs)经体外分化、抑制培养并分离克隆出来的一种原始、高度未分化细胞[1].ES细胞是一种具有自我复制、更新和发育全能性并能产生后代能力的早期胚胎细胞.在特定条件下可分化为人体200多种细胞类型,并可构建成心、肝、肾等各种组织和器官,后能发展成一个完整的个体.

  • 基质金属蛋白酶与正常妊娠和子痫前期

    作者:李金科;熊庆

    人类妊娠是一个复杂而精细的过程,从囊胚的着床,到胎盘的形成及胎盘胎儿的发育,都需要滋养层细胞(cytotrophoblast cell)不断侵袭母体的子宫内膜,这一过程类似肿瘤细胞的侵袭行为但又得到很精细的调控,使得这一侵袭行为仅限于子宫.

  • 植入前遗传学筛查中卵裂期与囊胚期胚胎染色体异常的比较

    作者:施文浩;张四林;王永博;师娟子

    目的 通过种植前遗传学筛查患者的胚胎和染色体结果分析,比较卵裂期与囊胚期胚胎染色体数目异常.方法 收集2015年1月1日至2017年4月30日西北妇女儿童医院生殖中心行种植前遗传学筛查(PGS)患者,胚胎培养至卵裂期和囊胚期活检,PGS检测采用array-CGH(BlueGnome 24SureV3),比较卵裂期与囊胚期胚胎染色体的结果.结果 PGS共活检348枚胚胎,其中卵裂期67例,囊胚期281例,囊胚期胚胎的整倍体率高于卵裂期胚胎(43.68% vs 14.75%,P<0.01),卵裂期胚胎中异常染色体的数目≥5条为常见(42.31%),而囊胚中异常染色体数目为1条为常见(53.79%).卵裂期胚胎中20,21,16,14号染色体发生率较高(>5.00%);8,4,12号染色体发生率较低(<3.00%).囊胚中22,16,19,7,1,性染色体,21,15号染色体发生率较高(>5.00%);10,17,12,3号染色体发生率较低(<3.00%).在染色体缺失异常中,20,16,22,1,21号染色体发生率较高(8.14%,6.98%,6.98%,6.59%,5.81%,均>5.50%);3号染色体缺失发生率低(0.78%).染色体重复异常中19,16,22,21,性染色体,7,15,13号染色体发生率较高(>5.50%);12号染色体缺失发生率低(1.46%).结论 囊胚期胚胎的整倍体率高于卵裂期胚胎,卵裂期胚胎中异常染色体的数目≥5条为常见,囊胚中异常染色体数目为1条为常见.卵裂期胚胎中20,21,16,14号染色体发生率较高,而囊胚22,16,19,7,1,性染色体,21,15号染色体发生率较高.

  • 胚胎卵裂期移植与囊胚移植多胎率的比较

    作者:施文浩;张四林;任文娟;张鑫;师娟子

    目的:通过胚胎卵裂期移植与囊胚移植的不同移植胚胎数目间比较,寻找降低多胎率的方法和策略。方法2014年1月1日至2015年6月30日在陕西省妇幼保健院生殖中心行常规体外受精/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胚胎移植( IVF/ICSI-ET)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受精后第三天新鲜移植或解冻胚胎第三天移植为卵裂期组,受精后第五天新鲜移植或解冻后囊胚移植为囊胚期组。根据移植胚胎数目(1~3枚)分别进行两组间临床妊娠及多胎率的比较。结果共计移植7454周期,其中新鲜移植4756周期,冻融胚胎移植2698周期。移植数目相同的情况下,囊胚移植的临床妊娠率比卵裂期胚胎明显增加(移植1枚、2枚、3枚时,P值分别为0.001,0.001,0.033);卵裂期胚胎移植由2枚增加到3枚时,临床妊娠率并未增加反而下降(P=0.002),同时多胎率无明显变化(P=0.252),因此移植3枚胚胎临床妊娠率下降且多胎率无明显变化;囊胚移植由2枚增加到3枚时临床妊娠率略升高(P=0.739),同时多胎率升高(P=0.595),但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卵裂期胚胎移植数目为1~3枚,可通过增加移植胚胎数目维持一定的临床妊娠率,多胎风险并无增加;囊胚移植由2枚增加至3枚时并未显著提高临床妊娠率,相反有增加多胎率的风险。故囊胚移植数目应该为1~2枚,并应禁止移植3枚囊胚。

  • 子宫外孕手术前后的护理

    作者:席星斗;孙树枝

    受精卵发展成为囊胚,在子宫腔以外的器官组织中着床、发育者,称为宫外孕.当胚胎发生流产或破裂时,患者可出现突然无明显诱因的剧烈腹痛、大汗淋漓、脉速、休克等症状.对这种疾病的治疗,主要是手术治疗,而手术的成功与否与术前术后的护理好坏有着密切的关系.做好患者术前术后护理,直接影响患者的生命和手术后的痊愈.笔者将20多年来对宫外孕手术前后的护理经验报道如下.

  • 脐尿管占位性病变的CT诊断及鉴别诊断

    作者:周舒畅;周义成

    脐尿管是尿囊胚内体腔部分的退化残余[1],脐尿管的占位性病变非常少见.本文收集8例经手术证实的脐尿管占位病变的CT及临床资料,旨在探讨其影像学特征及临床诊断价值.

  • 非休眠期成年兔骨髓基质干细胞和脂肪基质干细胞用于核移植构建重组胚

    作者:严泉剑;李六金;杨贵忠;张宇梅;王月凤;王禾;邵国兴

    目的研究非休眠期成年兔骨髓基质干细胞和脂肪基质干细胞作为供体,以体外成熟去核兔卵母细胞作为受体进行核移植构建重组胚胎的可行性及囊胚形成率. 方法首先利用新西兰兔骨髓和脂肪为来源分别培养骨髓基质干细胞和脂肪基质干细胞,然后用他们作为核供体,采用卵细胞胞质内直接注射法构建重组胚胎,7 d后比较囊胚形成率. 结果核移植操作后卵细胞存活率达80.0%,骨髓基质干细胞和脂肪基质干细胞作为供体重组胚胎囊胚形成率分别为88/522 (16.9%)和73/464 (15.7%), (P>0.05, Yates corrected). 结论处于非休眠期的成年兔骨髓基质干细胞和脂肪基质干细胞移植到去核卵母细胞后能够进行早期胚胎发育,两者囊胚形成率无明显差别.

  • 人晚期囊胚体外培养中的动态观察

    作者:张玉兰;陈瑛;杨志鸿

    近几年随着可用于人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Ⅵ-ET)培养液的不断改进,使人受精卵发育至囊胚期移植成为可能.囊胚期移植不仅减少了移植胚胎的数目,降低了多胎妊娠率,提高了临床妊娠率,也使人类胚胎体外发育的形态学研究不断深入[1].但是关于在体外培养条件下,人晚期囊胚自透明带内孵出后的动态描述,尚未见报道.本文将近来观察到的1例患者的卵母细胞在体外培养经过体外成熟、受精、卵裂以及发育至晚期囊胚,共经历176 h的形态学变化报告如下.

  • 激光人工皱缩对囊胚玻璃化冷冻后妊娠结局的影响

    作者:任文娟;师娟子;李明昭;张四林;薛侠;赵皖秋;洪慧慧;周党侠

    目的 探讨囊胚激光人工皱缩预处理方法(LAS)在人囊胚玻璃化冻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1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期间的患者行解冻囊胚周期3859例.根据是否进行激光人工皱缩将其分为激光皱缩组(3176例)和未皱缩组(683例),进一步根据不同年龄分为<36岁组和≥36岁组,主要比较指标:复苏率、临床妊娠率、种植率.结果 激光皱缩组的复苏率、临床妊娠率、种植率分别为97.32%(5453/5603)、66.81%(2118/3170)、53.55%(2912/5438);未皱缩组的复苏率、临床妊娠率、种植率分别为95.13%(1173/1233)、62.70%(427/681)、49.74%(582/1170);二组相比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进一步的亚组分析显示,<36岁激光皱缩组的复苏率高于未皱缩组[97.27%(4887/5024)vs.95.33%(1040/1091)](P<0.05).≥36岁激光皱缩组的复苏率、生化妊娠率高于对照组[97.75%(566/579)vs.93.66%(133/142)]、[65.45%(216/330)vs.50.65%(39/77)](P<0.05).激光皱缩组和对照组的取消移植率分别为0.19% 和0.29%,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冷冻前采用激光人工皱缩技术可提高囊胚解冻后的复苏率、临床妊娠率、种植率.

252 条记录 11/13 页 « 12...567891011121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