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高血糖削弱鼠脂肪细胞糖的转运及PKB活性

    作者:刘慧霞;何碧秀;陈碧莲

    目的:探讨高浓度葡萄糖(高糖)对原代培养大鼠脂肪细胞的糖转运、蛋白激酶B(PKB)活性及葡萄糖转运子4(GLUT4)的影响.方法:分离的大鼠脂肪细胞在不同浓度葡萄糖(5,10,15,25 mmol*L-1)中培养24 h,然后测定糖的转运率,并检测细胞内和细胞膜GLUT4蛋白表达、PKB蛋白表达、丝氨酸磷酸化及活性.结果:高糖使大鼠脂肪细胞的糖摄取率、PKB丝氨酸磷酸化及活性下降,而使细胞膜GLUT4表达上调;对细胞内PKB和GLUT4蛋白表达无影响.结论:高糖能诱导胰岛素抵抗,其作用机制与影响PKB丝氨酸磷酸化、活性及GLUT4功能等因素有关.

  • Akt1在环氧合酶-2抑制剂抑制宫颈癌Hela细胞增殖中的作用

    作者:刘小叶;周建斌;李婷;黄余良

    目的:研究Akt1在环氧合酶2抑制剂NS398抑制宫颈癌Hela细胞增殖过程中的作用。方法以不同浓度的NS398或Akt1选择性激动剂IGF-1与NS398共同处理Hela细胞,采用噻唑蓝( MTT)比色法分析细胞生长抑制率,Western blotting免疫印迹技术分别检测Akt1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不同浓度的NS398处理Hela细胞后,细胞生长抑制率(IR)增加(P<0.05);NS398呈浓度和时间依赖性下调Hela细胞Akt1蛋白质的表达(P<0.05);与单独用NS398组比较,Akt1激动剂与NS398共同处理细胞后,细胞IR值逐渐下降,并且其作用呈浓度依赖和时间依赖性(P<0.05)。结论 NS398呈剂量和时间依赖性抑制Hela细胞的增殖,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下调Akt1蛋白的表达有关。

  • 蛋白激酶B(PKB/AKT1)小干扰RNA通过WNT/β-Catenin通路抑制人胃癌细胞株BGC-823的增殖与迁移*

    作者:李树静;张志成;林佳;高超;王忠利

    目的:观察蛋白激酶B(PKB/AKT1)小干扰RNA(siRNA)对人胃癌细胞株BGC-823增殖与迁移的影响,探讨PKB/AKT1在胃癌发生中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培养BGC-823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阴性对照组和PKB/AKT1 siRNA转染组。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 PCR)和Western blot法分别检测BGC-823细胞PKB/AKT1的mRNA和蛋白表达;噻唑蓝法测定细胞增殖抑制率;划痕实验测定细胞迁移。Western blot法检测β- Catenin,侵袭转移相关的上皮性钙黏附蛋白(E- Cadherin)、神经性钙黏附蛋白(N- Cadherin)和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的表达。结果与两组对照组比较,PKB/AKT1 siRNA转染组PKB/AKT1的mRNA和蛋白表达降低,并抑制BGC-823细胞的增殖和迁移,β- Catenin,N- Cadherin及MMP-9的蛋白表达下降,E- Cadherin表达增加。结论 PKB/AKT1 siRNA抑制胃癌细胞株BGC-823的增殖和迁移,其机制可能与siRNA下调PKB/AKT1表达进而抑制WNT/β- Catenin信号通路有关。

  •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7过表达对人乳腺癌细胞系-7增殖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

    作者:魏丽瑶;岳春燕;彭健

    目的:探究过表达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7(IGFBP7)对人乳腺癌细胞系-7(MCF-7)增殖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采用LipofectamineTM 2000将pIRES2- ZsGreen1- IGFBP7质粒或pIRES2- ZsGreen1空白质粒转染进MCF-7乳腺癌细胞,并用荧光显微镜鉴定细胞转染;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 time PCR)对转染48 h后IGFBP7蛋白进行定量;细胞凋亡实验检测转染24、48和72 h后各组细胞增殖情况;Western bolt检测转染48 h后各组细胞(蛋白激酶B/雷帕霉素靶蛋白)(AKT/mTOR)信号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结果 Real- time PCR的检测结果提示经过IGFBP7转染的细胞IGFBP7 mRNA表达水平明显升高;细胞凋亡实验结果发现,与空白处理组和空白质粒转染组比较,IGFBP7过表达组细胞增殖能力明显降低;West-ern bolt检测结果发现,AKT蛋白的磷酸化水平明显下降,且其下游的mTOR表达明显下降(<0.05)。结论IGFBP7过表达对MCF-7乳腺癌细胞的增殖具有抑制效果,可能是通过对AKT/mTOR信号通路的抑制达到对MCF-7的抑制。

  • Akt/NF-κB信号转导通路在AngⅡ诱导的血管内皮细胞衰老中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单海燕;张四洋;祁慧萌;李婉;赵心;白小涓;陈香美

    目的 研究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衰老的影响及其相关蛋白激酶B(PKB/Akt)、核转录因子-κB(NF-κB)表达的变化,阐明血管内皮细胞衰老对诊治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意义.方法 制备血管紧张素ⅡRPMI 1640培养液(10-6mol/L)培养HUVECs,通过β-半乳糖苷酶(β-gal)染色、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衰老,Western blotting测定Akt、磷酸化Akt、NF-κB蛋白水平.结果 AngⅡ诱导组β-gal阳性细胞数与对照组相比为(80.10±6.81)%;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停滞于G0~G1证实细胞衰老;与对照组相比,16、32和48h Akt磷酸化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增高(P<0.05),Akt磷酸化水平于32 h达到高峰(P<0.01);磷酸化Akt表达呈持续增加时,NF-κB呈显著上升趋势.结论 血管紧张素Ⅱ诱导内皮细胞的衰老可能与Akt/NF-κ B信号转导通路有关.

  • 芹菜素通过Akt信号途径抑制人肝癌细胞活性

    作者:伍尤华;艾小红;戴文香;伍小平;唐三元;姜浩

    目的 探讨芹菜素(apigenin,API)抑制人肝癌Bel-7404细胞活性作用是否涉及Akt信号传导.方法 体外培养Bel-7404细胞,MTT比色法测定细胞活性;PI染色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周期;Western Blot分析细胞p-Akt、cyclin D1蛋白表达.结果 API抑制Bel-7404细胞活性,呈浓度依赖性,其IC50值为59.4μmol/L.API阻滞Bel-7404细胞周期于G1期.API与PI3K特异性阻断剂LY294002均能有效下调Bel-7404细胞磷酸化Akt蛋白和cyclin D1蛋白表达.结论 API抑制Bel-7404细胞活性作用与其抑制Akt信号传导有关.

  • 花生四烯酸显著预防软脂酸诱导HepG2细胞胰岛素抵抗

    作者:吴勉云;王西明;陈培楠;管莎;胡晓雨;卢涛;段秋红

    目的 探讨花生四烯酸(AA)对软脂酸(PA)引起HepG2细胞胰岛素抵抗的预防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培养HepG2细胞,设立对照组(control组)、软脂酸组(PA组)、软脂酸+花生四烯酸组(PA+AA组)、高胰岛素组(HI组).PA组、PA+AA组、HI组分别用250μM PA、250μM PA加20μM AA,5×10-7 M胰岛素孵育24 h.然后葡萄糖氧化酶法测定各组胰岛素刺激后12 h点葡萄糖消耗量,蒽酮法测定胰岛素刺激后3 h点细胞内糖原含量,Western-blotting技术检测15 min点胞内P-Ser473 PKB、P-Ser21/9 GSK-3α/β水平.结果 葡萄糖消耗量PA组与HI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94).葡萄糖消耗量、细胞内糖原含量、P-Ser473 PKB、P-Ser21GSK-3α、P-Ser9 GSK-3β水平均显示,PA组与control组比较显著降低(P<0.05),PA+AA组与PA组比较显著升高(P<0.05).结论 AA(20μM)能显著预防PA引起的HepG2细胞胰岛素抵抗,能在PKB、GSK-3水平上显著维持250μM软脂酸孵育HepG2细胞的胰岛素信号传递.

  • 右美托咪定对胃癌手术患者认知功能及血清IL-6和PI3K/AKT表达的影响

    作者:王根生;卢锡华;杨青存;崔亚萍;李长生

    目的 探讨右美托咪定对胃癌手术患者认知功能保护作用及对患者血清IL-6及PI3K/AKT表达的影响.方法 选取该院收治的80例胃癌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入院先后顺序分为右美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静吸复合麻醉方法,在该基础上右美组患者加用右美托咪定.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认知功能、血清IL-6及PI3K、AKT表达水平.结果 右美组患者术后1 d MMSE评分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 h及术后3 d,对照组患者血清IL-6及PI3K、AKT水平高于右美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MMSE评分与血清IL-6、PI3K、AKT表达水平呈负相关(P<0.05).结论 右美托咪定可有效保护胃癌患者术后认知功能,其机制可能与IL-6介导的PI3K/AKT信号通路有关.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大鼠中磷酸化蛋白激酶B与γ—谷氨酰半胱氨酸合成酶的表达研究

    作者:申严;戴爱国

    目的 通过观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大鼠模型中γ-谷氨酰半胱氨酸合成酶(γ-GCS)与磷酸化蛋白激酶B(p-PKB)的表达,研究p-PKB和γ-GCS在COPD中可能的参与机制.方法 28只健康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COPD组和对照组.采用每日熏香烟和两次气管内注入脂多糖(LPS)法制作COPD大鼠模型.检测肺组织中γ-GCS活性,原位杂交检测肺组织中γ-GCS mRNA的表达,免疫组化和Western印迹分析肺组织中γ-GCS与p-PKB蛋白水平.结果 γ-GCS活性在COPD组大鼠中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原位杂交显示COPD组大鼠支气管、肺泡上皮细胞与小动脉平滑肌细胞γ-GCS mRNA广泛表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OPD组大鼠γ-GCS与p-PKB免疫组化可见肺泡、支气管壁细胞及小血管平滑肌细胞胞浆有较强蛋白阳性信号;图像定量分析显示COPD组γ-GCS与p-PKB蛋白表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Western blot显示γ-GCS与p-PKB在COPD组蛋白表达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PSS10.0直线相关分析得出p-PKB蛋白表达与γ-GCS活性、mRNA及蛋白表达呈正相关.结论 COPD大鼠肺组织γ-GCS蛋白和mRNA表达增高,p-PKB蛋白也有相应高表达,提示p-PKB和γ-GCS可能在COPD的发病机制中起作用,且PKB可能参与了γ-GCS的信号转导.

  • PI3 K/Akt 信号通路在染尘大鼠肺泡巨噬细胞自噬中作用

    作者:王晓艳;宋瑞瑞;张晓雪;沈福海;蒋守芳;李小明;曹燕花;时亚欣;王永斌;金玉兰

    目的:观察大鼠肺泡巨噬细胞株NR8383细胞在染尘处理后的自噬情况,以LY294002阻断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途径,探讨PI3K/蛋白激酶B(Akt)信号通路在其自噬中的调控作用。方法①常规培养NR8383细胞,分为空白组和染尘处理组,分别采用终浓度为0、50 mg/L的矽尘混悬液处理3、6、12、20和24 h后,收集细胞上清液,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法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水平,选择佳染尘时间。②NR8383细胞分为对照组(予等体积不含血清的F-12K培养基处理)、矽尘组(予终浓度为50 mg/L矽尘混悬液处理)和干预组(予终浓度分别为50 mg/L、20μmol/L的矽尘混悬液和PI3K 抑制剂LY294002处理),孵育后收集样品。采用ELISA法检测孵育后20 h时间点细胞上清液中TNF-α和TGF-β1水平;采用蛋白免疫印迹方法测定孵育后20 h时间点细胞中Akt和自噬标记蛋白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 LC3)的水平;采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LSCM)观察孵育3、6、12和20 h时间点细胞自噬免疫荧光表达情况,以及加入溶酶体抑制剂磷酸氯喹( CDP)后细胞的自噬表达情况。结果①离体NR8383细胞染尘模型佳处理时间为20 h。②矽尘组细胞上清液中TNF-α和TGF-β1水平均高于对照组( P<0.05),干预组细胞上清液中TNF-α和TGF-β1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和矽尘组( P<0.05)。干预组细胞中Akt蛋白表达水平分别低于对照组和矽尘组;矽尘组细胞中LC3Ⅱ/Ⅰ蛋白水平分别高于对照组和干预组( P<0.05),干预组和对照组细胞中LC3Ⅱ/Ⅰ蛋白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LSCM观察结果显示:对照组细胞3和6 h时间点自噬表达分别强于同组12和20 h时间点;矽尘组细胞12 h时间点自噬表达分别强于同组3和6 h,20 h时间点自噬表达稍弱于同组12 h,但仍强于同组3和6 h。与同时间点对照组比较,矽尘组细胞3和6 h时间点的自噬表达略减弱,但12和20 h时间点自噬表达明显增强。干预组细胞各时间点自噬表达均弱于同时间点的矽尘组,尤以20 h时间点明显。加入CDP阻断后,各组细胞的自噬表达均呈不同程度的增强。结论矽尘可诱导NR8383细胞自噬增加,PI3K抑制剂LY294002可下调自噬的表达,推测PI3K/Akt信号通路可能参与矽尘诱导肺泡巨噬细胞的自噬过程。

  • 生长激素释放肽通过抑制PI3K/AKT/mTOR信号通路影响自发性高血压大鼠mTOR和Caspase-3表达

    作者:程晶晶;张锐波;王恒东

    目的 研究生长激素释放肽通过抑制PI3K/AKT/mTOR信号通路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mTOR、Caspase-3表达的影响.方法 选择自发性高血压清洁级雄性大鼠12只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将患者分为两组,分别为观察组和对照组,适应性喂养3周后,13周龄起,观察组给予皮下注射生长激素释放肽,对照组每日给予注射相同剂量生理盐水,4周后观察两组大鼠尾动脉舒张压,临床生化指标、血清PI3K、AKT、mTOR、Caspase-3表达水平以及心肌细胞凋亡系数之间的差异.结果 4周后,观察组大鼠尾动脉舒张压明显下降,对照组大鼠舒张压之间的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且随着治疗的延长,观察组大鼠血压明显下降(P<0.05);观察组大鼠临床生化指标BUN、Cr、MDA明显下降,SOD水平明显上升(P<0.05);观察组大鼠PI3K、AKT、mTOR、Caspase-3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大鼠AI(2.67±0.98)%明显低于对照组(4.01±1.03)%.结论 生长激素释放肽通过抑制PI3K/AKT/m TOR信号通路,降低大鼠机体氧化应激反应,降低血清PI3K、AKT、mTOR、Caspase-3表达水平,改善大鼠血压.

  • AMPK和AKT磷酸化与诱导胰腺癌细胞发生自噬反应的关系

    作者:杜汉朋;陈伟;吴铭键

    目的 探讨AMP依赖的蛋白激酶(AMPK)和蛋白激酶B(AKT)磷酸化与诱导胰腺癌细胞发生自噬反应的关系.方法 收集我院诊治和手术切除肿物的胰腺癌组织52例,另取癌旁组织52例,采用免疫组化二步法和荧光抗体染色技术检测组织P-AMPK和P-AKT蛋白水平,同时检测自噬相关蛋白Beclin1和LC3的水平,采用相关分析它们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免疫组化检测显示,Beclin1在胰腺癌的阳性率为26.92%,明显低于癌旁组织的84.62%(P<0.05),LC3在胰腺癌的阳性率为34.62%,与癌旁组织(73.08%)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胰腺癌组织中P-AKT表达增加,AMPK磷酸化水平降低.荧光抗体染色技术显示Beclin1和LC3的阳性率分别为15.38%和19.23%,而P-AMPK和P-AKT阳性率为21.15%和46.15%,与癌旁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分析显示Beclin1和LC3的水平与P-AKT呈负相关,而与p-AMPK呈正相关(P<0.05).结论 自噬相关蛋白Beclin1和LC3在胰腺癌组织中异常低表达,AKT磷酸化水平的升高和AMPK磷酸化水平降低可能参与了自噬的活化和诱导自噬的发生,并促进了胰腺癌的恶性进程.

  • 槲皮素对脑胶质瘤大鼠Akt和CREB表达的影响

    作者:夏春义;唐志鹏;朱瑞;李沿东;李辉

    目的 探讨槲皮素对脑胶质瘤大鼠Akt和CREB表达的影响.方法 雌性Wistar大鼠30只,随机分为3组,即假手术组、模型组和槲皮素治疗组,每组10只.建立大鼠C6胶质瘤模型,于接种后17d处死各组大鼠,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和Western blot法检测肿瘤组织Akt和CREB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 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脑组织Akt和CREB的蛋白表达的平均光密度值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相比,槲皮素治疗组大鼠脑组织Akt和CREB的蛋白表达的平均光密度值显著降低,P<0.01.结论 槲皮素能够降低脑胶质瘤大鼠Akt和CREB的表达.

  • 阿尔茨海默病模型大鼠海马结构Akt磷酸化与caspase3表达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高旭红;赵海花;赖红;唐忠艳;姜薇;李秀明

    目的 探讨Aβ所致阿尔茨海默病(AD)模型大鼠Akt的磷酸化水平与caspase 3在海马结构神经元的表达及其分布.方法 选用24只3月龄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模型组(侧脑室注射10μgAβ25-35).免疫组化方法观察caspase-3在海马结构神经元(海马CA1、CA3和齿状回)的表达;Western blot方法检测海马结构神经元Akt的磷酸化水平.结果 模型组海马结构3个亚区神经元的caspase-3的平均光密度值均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1);模型组P-Akt的表达量较对照组明显下调(P<0.05).结论 Aβ25-35可能是通过下调Akt的磷酸化水平促进caspase-3的表达,进而导致海马结构神经元的凋亡.

  • FAM3 C通过激活Akt促进口腔鳞癌细胞活力

    作者:迟毓婧;李玫;禹祎萌;刘爱禹;郁卫东;莫珩

    目的:探讨FAM3C(family with sequence similarity 3,member C)蛋白在口腔鳞癌细胞中的表达和作用.方法:通过RT-qPCR及Western blot法检测人口腔鳞癌癌前病变细胞DOK和口腔鳞癌细胞WSU-HN6中FAM3C的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在WSU-HN6细胞中分别使用siFAM3C和抗FAM3C抗体处理,在DOK细胞中使用腺病毒过表达FAM3C,分别在处理后24、48和72 h使用CCK-8和Western blot法检测FAM3C对细胞活力及蛋白激酶B(protein kinase B,Akt)激活的影响.结果:(1)与DOK细胞相比,WSU-HN6细胞中FAM3C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2)siFAM3C在转染后48 h和72 h均可抑制WSU-HN6细胞的活力(P<0.05),同时抑制Akt的激活(P<0.05);(3)抗体封闭FAM3C蛋白48 h和72 h也能抑制WSU-HN6细胞的活力,并抑制Akt的激活(P<0.05);(4)过表达FAM3C 48 h和72 h可促进DOK细胞的活力,并激活Akt(P<0.05).结论:FAM3C可能通过激活Akt促进口腔鳞癌细胞的活力.

  • 蛋白激酶B的研究进展

    作者:王华祖;龚兴国

    Ser/Thr激酶蛋白激酶B(protein kinase B,PKB)的发现已将近10年,它是一种分子量约为60 kD的蛋白,在磷脂酰肌醇-3(羟基)激酶(PI3K)等信号转导途径中起着关键作用.在多种细胞中,PKB充当抗凋亡信号激酶的作用.此外,PKB还在细胞存活、细胞增殖、细胞代谢、细胞凋亡等活动中扮演着关键角色.

  • mTORC2通路在苯丙胺致大鼠纹状体损伤中的变化

    作者:王海树;何文姬;宿宝贵;潘三强

    目的:探讨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复合物2( mTORC2)通路在苯丙胺致中枢神经损伤过程中的变化。方法:通过注射苯丙胺建立大鼠动物模型,采用open field方法测试大鼠的自主行为活动,用透射电镜观察大鼠纹状体的超微结构,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mTORC2信号通路的变化,用免疫组化方法观察mTORC2阳性神经元的变化。结果:苯丙胺大鼠在行为学上出现刻板行为,纹状体细胞和神经纤维的超微结构受损,磷酸化的mTORC2和蛋白激酶B( Akt)表达减少,并且磷酸化的mTORC2阳性细胞也减少。结论:mTORC2通路的抑制可能在苯丙胺致纹状体结构的损伤中起重要作用。

  • 血清型A肉毒杆菌神经毒素重链对Neuro-2a细胞的促神经突起再生作用

    作者:高美玲;王红;张彩云;兰婧;李夏青

    目的:观察血清型A肉毒杆菌神经毒素重链( botulinum neurotoxin serotype A heavy chain ,BoNT/A HC)对Neuro-2a细胞的促神经突起再生作用并探讨与其相关的细胞内信号机制。方法:采用体外细胞培养技术,在培养液中加入不同浓度的BoNT/A HC(0.01 nmol/L、0.1 nmol/L、1 nmol/L和10 nmol/L)进行干预,于24 h、48 h和72 h时收集细胞进行免疫荧光染色,再计算细胞突起长度及有突起细胞的百分比;在此基础上,选择有效的BoNT/A HC浓度作为处理剂量加入细胞培养液,于BoNT/A HC作用后不同时点收集全细胞蛋白,采用Western blot检测p-ERK1/2及p-Akt的蛋白水平。结果:当BoNT/A HC浓度为0.1 nmol/L、1 nmol/L和10 nmol/L时,细胞突起的长度及有突起细胞的百分比与对照组相比皆明显增加,差异显著( P<0.05),其中1 nmol/L效果显著。在细胞培养液内加入1 nmol/L BoNT/A HC 后,p-ERK1/2的蛋白水平呈增加趋势,其中BoNT/A HC作用60 min后,p-ERK1/2的增加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与p-ERK1/2变化趋势类似,细胞培养液内加入1 nmol/L的BoNT/A HC后, p-Akt的蛋白水平也呈增加趋势,其中BoNT/A HC作用15 min和60 min 时,p-Akt增加显著(P<0.05)。结论:一定剂量的BoNT/A HC可以促进神经细胞突起再生和生长; BoNT/A HC对Neuro-2a细胞的促神经突起再生作用机制可能通过激活与神经再生相关的信号蛋白ERK1/2和Akt的磷酸化而实现。

  • 番石榴叶总三萜改善3 T3-L1脂肪细胞胰岛素抵抗

    作者:李秀存;马锦锦;赵晶晶;叶开和;吕艳青;王小康;魏崧丞;张晓琦;叶春玲

    目的:观察番石榴叶总三萜(TTPGL)对3T3-L1脂肪细胞胰岛素抵抗(IR)的改善作用,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培养3T3-L1前脂肪细胞并诱导其分化,给予TTPGL(0.3、1、3、10μg/L),并设溶媒(0.1%DMSO)组、阳性药正钒酸钠( Van,10μmol/L)组、正常对照( control)组和模型( model)组,药物作用48 h。 MTT法检测药物对前脂肪细胞活力的影响,油红O染色法观察其对细胞分化的影响。建立IR模型后,药物处理48 h,葡萄糖氧化酶-过氧化物酶法(GOD-POD)检测IR脂肪细胞上清液中葡萄糖消耗量;比色法检测游离脂肪酸(FFA)水平;ELISA法检测脂肪因子分泌水平;real-time PCR检测IR脂肪细胞蛋白酪氨酸激酶1B(PTP1B)的mRNA表达量;Western blot检测磷酸化胰岛素受体底物1/胰岛素受体底物1( p-IRS-1/IRS-1)和磷酸化蛋白激酶B/蛋白激酶B ( p-Akt/Akt)的蛋白水平。结果:与溶媒组比较,TTPGL显著提高了前脂肪细胞的活力并抑制其分化( P<0.01)。与IR溶媒组比较,无论在基础状态下还是胰岛素刺激状态下,TTPGL(1-10μg/L)均显著地促进了IR脂肪细胞葡萄糖消耗(P<0.01);TTPGL(0.3~3μg/L)显著抑制FFA的产生(P<0.01)。与模型组比较,TTPGL(0.3和3μg/L)显著增加IR脂肪细胞脂联素的分泌(P<0.05)并抑制TNF-α的分泌(P<0.01),TTPGL(3μg/L)对抵抗素的分泌有显著抑制作用(P<0.05),对瘦素分泌无显著作用;TTPGL(3μg/L)显著下调IR脂肪细胞PTP1B的mRNA表达(P<0.01);TTPGL(3μg/L)极显著上调p-IRS-1/IRS-1的水平;TTPGL(0.3和3μg/L)显著上调p-Akt/Akt的蛋白水平( P<0.05)。结论:TTPGL具有显著改善3T3-L1脂肪细胞IR的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TTPGL下调了IR脂肪细胞PTP1 B mRNA的表达、同时上调p-IRS-1/IRS-1和p-Akt/Akt的蛋白水平有关。

  • p-Akt和P27的生物学特性及其与鼻咽癌关系的研究进展

    作者:李宇清;杨惠玲

    蛋白激酶B(PKB/Akt)磷酸化后激活为p-Akt,可以促进细胞存活、抑制细胞凋亡,并调控与细胞周期相关的蛋白,磷酸肌醇3-激酶(PI3K)/AKT信号转导通路促进恶性肿瘤转移.P27蛋白作为细胞周期负性调控因子,能抑制各种细胞周期蛋白和激酶的活性.P27表达下降或者缺失,促进了肿瘤的增殖和侵袭.两者都在鼻咽癌的发病和转移中起作用,并对预后有影响.

483 条记录 20/25 页 « 12...171819202122232425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