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Journal of Wenzhou Medical University 온주의학원학보
- 主管单位: 温州医科大学
- 主办单位: 温州医科大学
- 影响因子: 0.76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2095-9400
- 国内刊号: 33-1386/R
- 论文标题 期刊级别 审稿状态
-
PARP-1蛋白抑制剂降低TNF-α介导的人心肌细胞生长抑制和凋亡
目的:研究PARP-1蛋白抑制剂对由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介导的人心肌细胞生长抑制和凋亡的干预作用.方法:MTT比色法检测TNF-α抑制人心肌细胞HCM细胞株生长的IC50浓度,以及PARP-1蛋白抑制剂干预对HCM细胞生长抑制率的影响;流式细胞术检测TNF-α和PARP-1蛋白抑制剂对HCM细胞的细胞凋亡比率的影响;RT-PCR和Western blot分析PARP-1蛋白抑制剂干预对PARP-1基因的mRNA和蛋白水平表达影响.结果:TNF-α对HCM细胞具有明显细胞增殖抑制和细胞凋亡诱导作用,并且上调PARP-1基因mRNA水平,促进PARP-1蛋白裂解(P<0.05);PARP-1蛋白抑制剂干预后,TNF-α对HCM细胞的生长抑制和诱导细胞凋亡作用均减弱(P<0.05),PARP-1基因表达下调(P<0.05),PARP-1蛋白和其裂解产物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PARP-1蛋白抑制剂阻断PARP-1蛋白活性和基因的转录水平可以减弱TNF-α对HCM的细胞生长抑制和细胞凋亡诱导作用.
-
伴肾小管间质损害的儿童紫癜性肾炎临床病理及预后分析
目的:探讨伴肾小管间质损害的儿童紫癜性肾炎(HSPN)的临床、病理及预后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13年12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育英儿童医院收治的确诊为HSPN并行肾活检的93例患儿资料,根据肾小管间质损害程度进行分组,分析其临床、肾脏病理以及预后特点.结果:根据肾小管-间质病理分级结果将93例患儿分为无肾小管-间质损害组(1组,16例,占17.2%)、轻度肾小管-间质损害组(2组,66例,占71.0%)、中重度肾小管-间质损害组(3组,11例,占11.8%).3组血肌酐高于1组(P<0.05),内生肌酐清除率(Ccr)低于1组和2组(P<0.05).3组系膜基质评分高于1组(P<0.05),球囊粘连评分、纤维性新月体评分、肾小球硬化评分高于1组和2组(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球囊粘连是HSPN患儿肾小管间质损害的危险因素.随访86例,83例(占96.5%)临床恢复正常或有轻度尿异常,3例(占3.5%)进展为肾功能不全,3组预后差于2组(P<0.05).结论:HSPN患儿可伴随肾小管-间质损害,但大部分较轻;肾小管-间质损害无敏感的临床检测指标,需尽早肾活检明确;肾小管-间质损害严重者,常早期出现肾功能受损,且肾小球病理如系膜基质增多、球囊粘连、纤维性新月体形成、肾小球硬化等病变明显,预后不良的可能性更大.
-
苯那普利对单侧输尿管梗阻大鼠肾组织TGF-β1、α-SMA、NOX4表达的影响
目的:观察苯那普利对单侧输尿管梗阻大鼠TGF-β1、α-SMA、NOX4表达的影响,探讨苯那普利对肾间质纤维化的作用机制.方法:将54只SPF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苯那普利组,每组18只.苯那普利组予1.6 mg/kg苯那普利灌胃给药,每天1次,模型组、假手术组予10 mL/kg 0.9%氯化钠溶液灌胃,每天1次.模型组和苯那普利组大鼠均结扎左侧输尿管制备单侧输尿管梗阻肾纤维化模型.各组分别于造模第7、第14、第21天随机处死6只大鼠,取左侧肾脏组织做病理检测,Masson法观察肾纤维化程度,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肾组织TGF-β1、α-SMA、NOX4的表达,PCR检测NOX4的表达情况.结果:与假手术组比,模型组大鼠肾间质纤维化程度加重,且随着输尿管梗阻时间延长而加重(P<0.05);与模型组比较,苯那普利组大鼠肾间质纤维化程度减轻(P<0.05).免疫组织化学染色与PCR结果显示:与假手术组比,模型组肾组织TGF-β1、α-SMA、NOX4表达明显增多(P<0.05);与模型组比,苯那普利组大鼠TGF-β1、α-SMA、NOX4表达降低(P<0.05).结论:苯那普利能下调单侧输尿管梗阻大鼠肾小管TGF-β1、α-SMA、NOX4的表达,可能是其抗肾纤维化作用的机制之一.
-
佳时相单扇区重建技术改善320排CT支气管动脉成像图像质量的可行性
目的:探讨320排CT佳时相单扇区重建技术提高非预期自由呼吸患者支气管动脉及支气管动脉-肺动脉瘘检出能力的可行性.方法:2014年10月1日-2016年8月1日连续收集265例采用320层前瞻性心电门控动态容积CT行支气管动脉成像的患者,将其中55例存在严重移动伪影的多扇区重建图像进行二次单扇区重建,对比研究两种重建算法的成像效果及支气管动脉-肺动脉瘘检出量.用支气管动脉的显示等级(分1、2、3、4四个等级)量化来评价其图像质量.采用配对t检验比较两种重建图像支气管动脉平均CT值、图像噪声、信噪比及对比噪声比.结果:单扇区重建组各级分支显示的数量分别为1级164支(右83,左81)、2级177支(右92,左85)、3级170支(右114,左56)、4级94支(右76,左18),显著高于多扇区重建组的1级131支(右65,左66)、2级114支(右59,左55)、3级76支(右55,左21)、4级39支(右33,左6).单扇区重建组检出16处支气管动脉-肺动脉瘘,显著高于多扇区重建组的的4处(P<0.001).单扇区重建组支气管动脉CT值、图像噪声均高于多扇区重建组(分别为373.3±61.0 vs.331.2±65.0,17.3±2.4 vs.14.0±2.3,P<0.001),信噪比明显低于多扇区重建组(38.5±6.9 vs.48.4±10.6,P<0.001),两种重建算法在支气管动脉主干处的对比噪声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22).结论:佳时相单扇区重建可改善高心率非预期自由呼吸患者支气管动脉图像移动伪影,显著提高支气管动脉细小分支的显示能力及支气管动脉-肺动脉瘘同步检出率.
-
丹酚酸A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
目的:探讨丹酚酸A(Sal A)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线拴法构建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MCA-IR)模型.将正常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对照组)、MCA-IR模型组(MCA-IR组)、Sal A+MCA-IR组(Sal A组);Sal A组于建模前1周每日腹腔注射1.0、2.5、5.0 mg/kg Sal A.于再灌注后24 h取梗死脑组织用TUNEL法检测脑细胞凋亡,Western blot检测磷酸化Akt(p-Akt)和Akt的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海马区胞浆型磷脂酶A2(cPLA2)的表达.结果:Sal A组海马CA1区细胞凋亡率和MDA含量较MCA-IR组降低,而SOD量较MCA-IR组显著增加(P<0.05),MCA-IR组海马区p-Akt表达较对照组显著下降(P<0.05),而cPLA2较对照组显著增高(P<0.05),1.0、2.5、5.0 mg/kg Sal A预处理后,MCA-IR模型大鼠海马区cPLA2表达显著降低(P<0.05),而p-Akt表达显著增加(P<0.05).结论:Sal A降低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细胞凋亡,起到损伤保护作用,其机制与其降低cPLA2表达,激活Akt信号通路有关.
-
包载姜黄素纳米胶束的制备与体外抗肿瘤评价
目的:构建载姜黄素纳米胶束,体外评价其对C6脑胶质瘤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方法:合成新型十一烯酸-接枝-ε-多聚赖氨酸(ε-PLL-UNA)聚合物,并对其结构进行表征,采用芘荧光探针法对其临界胶束浓度进行测定;以ε-PLL-UNA为材料,采用透析法制备载姜黄素纳米胶束,以动态光散射和透射电镜对其粒径、形态进行表征,以动态透析法测定药物释放行为,以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体外细胞摄取性,以肿瘤球模型考察其体外抗肿瘤作用.结果:1H-NMR和FT-IR结果表明ε-PLL-UNA聚合物成功合成,其临界胶束浓度为0.19 g/L,能自发组装成胶束;载姜黄素纳米胶束载药量能达到12.22%±2.13%、包封率则高达85.12%±3.64%,平均粒径为(60.6±2.1)nm、Zeta电位为(28.2±5.6)mV,具有球形微观结构;该纳米胶束48 h释放84%的姜黄素,体外快速被C6细胞摄取;与姜黄素溶液相比,该纳米胶束能明显抑制胶质瘤细胞球的生长.结论:ε-PLL-UNA聚合物胶束对姜黄素具有较高的载药量,粒径小于100 nm、分布均匀,体外缓慢释放药物,提高了C6细胞对姜黄素的摄取,而且对C6细胞球具有有效的杀伤作用.
-
散发性先天性巨结肠与SOX10基因多态性的关联性
目的:探讨先天性巨结肠(HD)患者SOX10基因多态性与HD发病风险的关系.方法:收集散发性HD患者外周血标本95例为病例组,同时选取健康无便秘史患者80例作为对照组.提取外周血DNA,采用PCR和直接测序法分析SOX10基因多态性在病例组和对照组的分布情况.结果:直接测序发现SOX10基因有4个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SNP),这些位点在病例组和对照组中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关联分析未发现SOX10基因的4个SNP位点与HD的发病风险相关.结论:SOX10基因的4个SNPs位点与散发HD的发病风险没有显著相关性,SOX10基因可能不是散发性HD患者的易感基因.
-
丙酮酸脱氢酶复合体E2亚基通过活化Toll样受体4影响单核细胞分泌细胞因子
目的:探讨丙酮酸脱氢酶复合体E2亚基(PDC-E2)是否可以活化Toll样受体4(TLR4)-NF-κB通路,并通过该通路诱导单核细胞分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2(IL-12)和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sTRAIL).方法:培养单核细胞株U937,分为空白对照组、PDC-E2组、PDC-E2+HTA125组和PDC-E2+PDTC组.空白对照组不予任何刺激;PDC-E2组予2、10和50μg/mL的PDC-E2刺激;PDC-E2+HTA125组予10μg/mL的TLR4功能抑制抗体HTA125孵育4 h后,再加入50μg/mL的PDC-E2;PDC-E2+PDTC组加入100 nmol/mL的NF-κB抑制剂PDTC 0.5 h后,再加入50μg/mL的PDC-E2.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TLR4表达,EMSA实验检测NF-κB活化情况,ELISA法检测培养上清TNF-α、IL-12和sTRAIL浓度.结果:2、10和50μg/mL浓度PDC-E2刺激U937细胞24 h,TLR4表达均明显增加,但无浓度依赖性.浓度为50μg/mL的PDC-E2刺激U937细胞1 h,NF-κB即显著活化;至2 h,活化逐渐减少;至4 h,已明显减少.加入HTA125后,NF-κB活性较阻断前显著降低.浓度为50μg/mL的PDC-E2刺激U937细胞24 h,培养上清TNF-α和sTRAIL的浓度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IL-12与空白对照组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至48 h和72 h,TNF-α、IL-12和sTRAIL的浓度均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加入HTA125或PDTC后,各时间点3种细胞因子的浓度均较阻断前显著降低(P<0.05).结论:PDC-E2可以活化TLR4-NF-κB通路,并通过该通路刺激单核细胞分泌细胞因子TNF-α、IL-12和sTRAIL.
-
转录因子SOX7对前列腺癌PC-3细胞生物学活性的影响及其机制
目的:探讨转录因子SOX7对前列腺癌PC-3细胞增殖、细胞周期、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采用脂质体法转染高表达SOX7重组质粒(pCDNA3.1-SOX7),以转染空质粒(Vector)作为对照,检测SOX7对PC-3细胞株增殖、细胞周期、迁移及侵袭的影响,并用Western blot法检测相关蛋白表达水平.结果:pCDNA3.1-SOX7显著抑制PC-3细胞增殖能力,并且诱导细胞周期发生G1期阻滞,同时,使Cylcin D1、E表达量明显下调.此外,pCDNA3.1-SOX7转染后,PC-3细胞迁移距离显著减少,穿透基质胶的细胞数量也显著降低,并且伴随着间质表型标记物MMP-2、MMP-9和N-cadherin蛋白表达减少,上皮标记物E-cadherin蛋白表达增加.结论:SOX7抑制前列腺癌PC-3细胞的增殖、周期、迁移及侵袭能力,其机制可能与调控这些细胞行为的相关蛋白表达有关.
-
预测恶性孤立性肺结节logistic回归诊断模型的建立
目的:建立一个预测孤立性肺结节恶性可能性的logistic回归模型,为临床诊断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温州医科大学附属舟山医院2012年1月至2015年12月期间经胸部CT检查发现且有手术病理证实的良性孤立性肺结节患者90例和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期间经胸部CT检查发现且有手术病理证实的恶性孤立性肺结节患者122例,共计212例的临床资料和CT影像资料.多因素回归分析得出孤立性肺结节恶性可能性的独立预测因素,建立logitic回归预测模型,并用另外242例有明确病理诊断的孤立性肺结节患者验证此logistic回归预测模型.结果:212例孤立性肺结节患者中58%的结节为恶性,42%为良性.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结节类型、边界清楚、分叶、毛刺、胸膜牵拉征等特征在良性结节与恶性结节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是孤立性肺结节恶性的独立预测因素.预测模型为:P=ex/(1+ex),X=-1.252-(0.741×混杂磨玻璃结节)-(3.712×实性结节)+(2.301×边界清楚)+(1.589×分叶征)+(1.269×毛刺征)+(1.528×胸膜牵拉征),e为自然对数.此模型的灵敏度为81.8%,特异度为85.7%,阳性预测值为88.2%,阴性预测值为78.3%.结论:本研究建立的预测模型能准确评估孤立性肺结节恶性可能性,能为孤立性肺结节的临床诊断提供依据.
-
单次短时七氟烷全身麻醉对0~3岁儿童术后早期智能发育的影响
目的:探讨单次短时七氟烷全身麻醉对0~3岁儿童术后早期智能发育的影响.方法:采用Gesell发育量表对200例0~3岁儿童进行麻醉前1 d与麻醉后3个月发育情况的评测与对比;再分别选取与麻醉前1 d和麻醉后3个月同龄的正常儿童各200例为对照组I和对照组II.结果:与麻醉前1 d相比较,麻醉后3个月儿童的4个能区发育龄均有不同程度提高(P<0.001);麻醉前后各能区的发育商数(DQ)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同龄儿童比较,麻醉前1 d及麻醉后3个月各能区DQ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接受单次短时七氟烷全身麻醉对0~3岁儿童术后Gesell发育量表各指标没有明显影响,各能区随着年龄发育均正常.
-
肝移植后特殊类型布-加氏综合征超声表现1例
布-加氏综合征(Budd-Chiari syndrome,BCS)是由各种原因引起的肝静脉和邻近的下腔静脉狭窄或闭塞,导致血液回流障碍,产生肝肿大及疼痛、腹水、肝脏功能障碍等临床表现.研究[1]表明肝移植术后BCS发病率很低,本例特殊类型BCS更为少见,笔者对该病例特征进行分析,旨在提高诊断水平,以助于临床医师选择合适的治疗方式.
-
大学英语混合模式学习多元评价研究
基于混合模式教学实践,通过问卷和访谈调查学生反馈,对多元评价开展反思.研究结果表明,学生认为多元评价更客观合理,重视多元评价方式的实施,因而多元评价可以促进学习投入;性别、专业、英语水平等因素影响学习评价.
-
常用脑出血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
脑出血(ICH)的致死致残率很高,严重危及患者生命健康同时影响患者出血后的生活质量,且目前临床上缺乏对其有效的治疗方法.为了对其生理、病理变化进行深入研究,以及评价出血后相应治疗方法的有效性,迫切需要建立能产生稳定血肿且可重复性较好的实验动物模型.笔者通过介绍大、小鼠以及兔、犬等常用动物的ICH模型制作方法及优缺点,为研究者在探寻ICH发病机制、干预方法和药物筛选等过程中选择合适的模型提供参考.
-
急性胰腺炎凝血功能与疾病预后的关系
目的:探讨急性胰腺炎患者凝血功能、D-二聚体(D-dimer)与疾病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急性胰腺炎患者208例,以及健康体检者50例为对照组,将急性胰腺炎患者分为轻症急性胰腺炎组(MAP组)和重症急性胰腺炎组(SAP组).比较各组凝血指标如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活化凝血酶原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浓度(FIB)、D-dimer、血小板功能等,分析其与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APACHE II)和Ca2+的相关性.结果:急性胰腺炎患者的PT和FIB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SAP组的PT、FIB、D-dimer及APACHE II评分显著高于MAP组(P<0.01);凝血功能指标PT、FIB、D-dimer、CRP均与Ca2+呈显著负相关(r=-0.317、-0.249、-0.392、-0.362,P<0.01);PT、D-dimer与APACHE II评分存在显著正相关(r=0.270、0.203,P<0.01).结论:急性胰腺炎存在凝血功能障碍,以外源性凝血途径为主,且与疾病预后相关;PT联合D-dimer可以更好地预测疾病的严重程度.
-
磁敏感加权成像技术对儿童脑血管畸形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磁敏感加权成像技术(SWI)对儿童脑血管畸形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7月至2015年3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育英儿童医院脑血管畸形患儿38例,分别行常规MRI和SWI检查,其中动静脉畸形11例、脑静脉畸形8例、海绵状血管瘤14例(其中多发5例、单发9例)和毛细血管扩张症5例,7例同时行钆喷酸葡胺增强扫描,比较常规MRI序列与SWI序列对脑血管畸形病灶检测的差异.结果:38例脑血管畸形病灶在SWI均清晰显示.动静脉畸形、海绵状血管瘤、脑静脉畸形、毛细血管扩张症的常规MRI检出率分别为100.0%、78.6%、37.5%和20.0%,而SWI检出率均为100.0%.SWI在显示微出血、引流静脉及髓静脉方面明显优于常规MRI.结论:SWI在儿童脑血管畸形疾病中较常规MRI更多、更清晰地显示病灶情况,避免部分病灶的漏诊,在儿童脑血管畸形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
3.0T高分辨率磁共振成像对脑桥旁正中梗死的诊断价值
目的:应用3.0T高分辨磁共振成像(HRMRI)对基底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进行分析在脑桥旁正中梗死(PPI)中的诊断价值.方法:连续入组孤立PPI患者53例,行头颅磁共振血管成像(MRA)和HRMRI检查,比较两者基底动脉狭窄检出率.应用HRMRI分析基底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分布、成分特点及重构指数(RI)等.结果:MRA上发现19例有基底动脉狭窄(占35.84%),HRMRI发现34例患者有基底动脉狭窄(占64.15%),2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RMRI发现44例患者有基底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占83.01%),斑块位于前壁、左壁居多,偏心斑块占90.91%,不稳定斑块占59.09%.阴性重构15例,无重构12例,阳性重构17例.13例可见斑块位于PPI责任血管的穿支动脉口.结论:HRMRI对基底动脉狭窄的检出率高,PPI患者基底动脉斑块大多分布前壁和左壁,斑块不稳定性高.HRMRI对基底动脉斑块分析在PPI中具有较高诊断价值.
年 | 期数 |
2019 | 02 |
2018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7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6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5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4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3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2 | 01 02 03 04 05 06 |
2011 | 01 02 03 04 05 06 |
2010 | 01 02 03 04 05 06 |
2009 | 01 02 03 04 05 06 |
2008 | 01 02 03 04 05 06 |
2007 | 01 02 03 04 05 06 |
2006 | 01 02 03 04 05 06 |
2005 | 01 02 03 04 05 06 |
2004 | 01 02 03 04 05 06 |
2003 | 01 02 03 04 05 06 |
2002 | 01 02 03 04 05 06 |
2001 | 01 02 03 04 05 06 |
2000 | 01 02 03 04 |
1999 | 01 02 03 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