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研究杂志
Journal of Medical Research 의학구잡지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 中国医学科学院
- 影响因子: 0.70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673-548X
- 国内刊号: 11-5453/R
- 论文标题 期刊级别 审稿状态
-
老年垂体腺瘤的临床特征及显微外科治疗
目的 总结分析老年垂体腺瘤的临床特征、治疗及预后情况.方法 回顾分析2010年1月~2012年12月北京协和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年龄≥60岁的经鼻蝶窦入路手术的垂体腺瘤患者131例,对其临床特征、治疗及预后情况加以分析.结果 131例患者中男性61例(46.6%),女性70例(53.4%),患者年龄60 ~83岁,中位年龄65.38岁.临床表现主要为视力障碍或视野缺损(35.9%).肿瘤大径线平均26.04±10.72mm,其中58例侵犯海绵窦.131例患者中生长激素增高的15例(11.5%),IGF-1增高15例(11.5%),血ACTH增高8例(6.1%),血清泌乳素增高30例(22.9%).所有患者均行经鼻蝶窦入路显微外科垂体腺瘤切除术.患者术前合并症主要为高血压病(45.0%).术后平均随访时间39.6±10.6个月,随访中有19例(16.8%)肿瘤复发,16例(14.2%)行放疗治疗,2例(1.8%)2次于笔者医院行手术治疗,失访18例(15.9%).结论 老年垂体腺瘤患者手术效果、围术期病死率、并发症发生率与一般人群无明显差异,只要患者一般情况评估可以耐受手术及麻醉且术前准备完善,高龄并不是垂体腺瘤的手术禁忌证.
-
老年继发性胆总管结石患者的外科治疗和微创手术分析
目的 通过对比分析老年患者和非老年胆囊结石继发胆总管结石患者治疗情况,特别是外科手术和微创手术的疗效和安全性,探索老年患者继发胆总管结石外科治疗的策略和微创手术方式的选择.方法 回顾2010年1月1日~ 2014年12月31日间,首都医科大学北京宣武医院普通外科胆囊结石合并继发性胆总管结石的住院患者,建立数据库,录入所有诊疗相关数据.分组分析不同年龄(70岁上下)继发胆总管结石患者的治疗措施分布情况及治疗效果,分组分析不同年龄(70岁上下)继发胆总管结石患者LCBDE手术治疗,特别是微创手术疗效和安全性.结果 纳入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622例,患者年龄25 ~93岁.≥70岁患者281例,占45.2%,非手术治疗114例,EST或ENBD治疗11例(4%),手术治疗156例(55.5%).<70岁患者341例,占54.8%,非手术治疗132例,EST或ENBD2例(0.58%);接受手术患者207例(60.7%).更多≥70岁老年患者伴发多种全身性疾病,更多老年患者接受了内镜引流或取石治疗.≥70岁手术患者中腹腔镜手术109例(69.9%),中转开腹手术18例,完成LCBDE手术91例,开腹胆总管探查手术(OCBDE) 47例.<70岁手术患者中腹腔镜手术138例(66.7%),中转开腹手术3例,完成LCBDE135例,OCBDE手术69例.老年和非老年患者采取外科手术治疗和微创手术治疗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老年患者具有更高的腹腔镜中转开腹率,可能与老年患者既往有腹部手术病史的比例明显增加有关.老年手术患者住院时间延长,住院花费增高.微创手术并发症,主要是全身外科并发症发生率增高.老年患者病死率随着年龄增长而升高.结论 年龄是影响治疗胆囊结石继发胆总管结石预后的重要因素.老年患者,特别是伴发急性梗阻性胆管炎的患者,治疗效果差,手术风险高,住院时间长,住院花费高.更多老年患者伴发多种全身性疾病和腹部手术病史,可能会影响选择治疗方式的选择.更多的老年患者选择了内镜治疗的方法,采取腹腔镜胆总管探查微创手术治疗时,应当全面评估患者情况,注意减少术后并发症.
-
CXCR1调控STAT3信号通路对结肠癌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
目的 探讨化学趋化因子受体1(CXCR1)对结肠癌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及机制.方法 收集结肠癌组织和对应的癌旁组织,提取组织蛋白,Western blot法检测组织中CXCR1表达水平.以人结肠癌细胞HCT116为研究对象,细胞转染CX-CR1小干扰RNA(CXCR1 siRNA组),同时转染siRNA对照组.设置对照组,对照组中只加入转染试剂.培养48h后,Westernblot法检测细胞中CXCR1、Bcl-2、Bax、STAT3、p-STAT3表达水平,MTT检测细胞增殖情况,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情况.人结肠癌细胞与STAT3信号通路抑制剂AG490作用后,检测细胞增殖凋亡情况.结果 CXCR1在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癌旁组织(P<0.01).CXCR1 siRNA组细胞中CXCR1、p-STAT3、Bcl-2蛋白水平和细胞存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CXCR1 siRNA组细胞中Bax水平和细胞凋亡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siRNA对照组细胞中CXCR1、Bcl-2、Bax、STAT3、p-STAT3水平和细胞凋亡率、细胞存活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抑制剂作用后的细胞增殖凋亡趋势与CXCR1 siRNA组细胞相一致.结论 CXCR1在结肠癌组织中表达上调.抑制CXCR1的表达可以抑制结肠癌细胞增殖,促进结肠癌细胞凋亡,作用机制与STAT3信号通路有关.
-
儿童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临床特征及其年龄差异分析
目的 探讨儿童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及不同年龄发作的特点,以预防及控制其发作.方法 收集2013年1月~2015年12月笔者医院哮喘急性发作住院患儿395例,分成<5岁组和≥5岁组两组,对患儿的一般资料、流行病学、诱发因素、呼吸道感染及病原谱、过敏原、并发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入组病例平均年龄4.25 ±2.51岁,男女性别比例为2.06:1,住院高峰季节为秋季,合并呼吸道感染367例(92.91%),入院前已确诊哮喘113例(28.61%),长期规范治疗随访31例(7.85%).与≥岁组比较,<5岁组易合并呼吸道感染(x2=9.856,P=0.007),且更易合并肺炎(x2=9.846,P=0.002).<5岁组呼吸道合胞病毒检出率明显增高(x2=10.870,P =0.001),但支原体感染检出率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3.090,P=0.079).并且<5岁组住院前诊断哮喘率(x2=16.742,P=0.000)、长期规范治疗随访率(x2=12.948,P=O.000)均明显低于≥5岁组.结论 呼吸道感染、未早期规范诊治是儿童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主要诱因.<5岁幼儿哮喘急性发作更易并发呼吸道感染,易合并肺炎及呼吸合胞病毒感染,并且住院前诊断率及长期规范治疗依从性均较低.
-
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相关性胃炎外周血Th17/Treg水平检测及意义
目的 探讨儿童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相关性胃炎外周血Th17/Treg主要效应因子的水平及意义.方法 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收集笔者医院儿科门诊自2015年1月~ 2016年6月间收治的40例Hp感染性相关胃炎患儿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在笔者医院健康体检的40例Hp阴性患儿作为健康对照组,对两组Th 17/Treg主要效应因子的水平和观察组治疗前后主要效应因子水平变化进行比较,并对Th17与Treg主要效应因子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观察组和健康对照组血浆IL-17、IL-10及TGF-3水平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0天,观察组治疗前后血浆IL-17、IL-10及TGF-p水平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观察组血浆IL-17与IL-10及TGF-β水平进行相关性分析,IL-17与IL-10呈负相关(r=-0.778);IL-17与TGF-p呈负相关(r=-0.767).结论 在儿童Hp感染性相关胃炎的发生、发展过程中,Th17和Treg相关细胞因子参与了免疫病理过程.为儿童Hp感染相关性胃炎免疫防治提供新的思路.
-
前列地尔联合强化阿托伐他汀预防糖尿病肾病患者对比剂急性肾损伤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前列地尔联合强化阿托伐他汀能否减轻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糖尿病肾病(DN)患者由对比剂引起的急性肾损伤.方法 选取拟行PCI且伴DN的19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入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强化阿托伐他汀组、前列地尔组及联合治疗组4组,每组49例.入选所有患者常规给予抗血小板、抗凝、降血脂、降血压、控制血糖、扩冠等基础治疗.4组患者分别均于术前12h至术后12h内给予相同水化治疗.前列地尔组及联合治疗组患者术前30min,术后12、36、60h分别静脉注射前列地尔20 μg,对照组及强化阿托伐他汀组则在对应时间点应用等剂量安慰剂(0.9%氯化钠注射液2ml).强化阿托伐他汀组及联合治疗组患者于术前3天起每日加服阿托伐他汀20mg(总量至40mg/d).观察4组患者术前及术后48、72h CysC、Scr、β2-MG、hs-CRP的变化情况,并比较这4组患者对比剂肾病(CIN)的发生率.结果 4组患者PCI前CysC、Scr、β2-MG、hs-CRP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前列地尔组、强化阿托伐他汀组及联合治疗组3组患者PCI后48及72h的CysC、β2-MG、hs-CR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而联合治疗组CysC、β2-MG、hs-CRP水平较其他组都低(P<0.05).PCI后72h前列地尔组、联合治疗组及强化阿托伐他汀组患者Scr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联合治疗组患者Scr水平低(P<0.05).联合治疗组患者对比剂肾病发生率为36.7%,明显低于其余3组(P<0.05).结论 静脉注射前列地尔联合强化阿托伐他汀可减轻由对比剂引起的急性肾损伤,并降低CIN发生率.
-
miR-138在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及其机制
目的 观察miR-138在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60只成年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RIRI组、RIRI+空载体(vector)组、RIRI+ miR-138(miR-138)组、RIRI+miR-138 shRNA(sh miR-138)组,每组15只,通过夹闭双侧肾蒂建立肾脏缺血再灌注组损伤模型.采用检测血清中肌酐、尿素氮比较各组肾功能差异、Tunel染色检测细胞凋亡、荧光定量PCR检测p53及下游基因变化等方法研究miR-138对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及其机制.结果 与假手术组比较,缺血再灌注组的肾脏功能BUN、Cr水平,凋亡水平均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上调miR-138后,以上指标均显著升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下调miR-138则保护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进一步研究发现miR-138可能通过抑制p53信号通路发挥作用.结论 miR-138对大鼠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明显的加重作用,其机制可能与p53信号通路密切相关.
-
芹黄素对肾缺血再灌注损伤后Fas/FasL介导凋亡反应的影响
目的 探讨芹黄素抑制大鼠肾缺血再灌注损伤凋亡Fas、FasL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 建立大鼠肾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将60只大鼠分为5组: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芹黄素低浓度组(2mg/kg)、芹黄素中浓度组(10mg/kg)、芹黄素高浓度组(50mg/kg),每组大鼠各12只.检测血清肌酐(Cr)和尿素氮(BUN),测定肾组织氧化损伤和抗氧化指标(SOD、MDA和GSH-Px)含量,观察肾组织病理学变化,免疫组化检测FasL、caspase-3和Bcl-2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Fas、FasL和Bcl-2表达水平.结果 与假手术组比较,缺血再灌注组Cr和BUN水平均明显增高;SOD和GSH-Px含量明显降低,MDA含量显著升高;病理组织显示肾小管损伤严重;免疫组化示FasL、caspase-3蛋白表达增强,Bcl-2表达降低;Western blot法检测结果显示Fas和FasL表达水平明显升高,Bcl-2表达水平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缺血再灌注组比较,芹黄素组Cr和BUN水平均明显降低;SOD和GSH-Px含量明显升高,MDA含量显著下降;病理组织显示肾小管损伤显著改善;免疫组化显示FasL、caspase-3蛋白表达较表达下调,Bcl-2表达上调;Western blot法检测结果显示,Fas和FasL和表达水平明显下降,Bcl-2表达水平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芹黄素能减轻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其机制可能与其上调Bcl-2基因和阻断Fas/FasL系统有关,从而抑制肾缺血再灌注损伤后所造成的细胞凋亡.
-
早期目标乳酸清除率治疗严重脓毒症或脓毒性休克的Meta分析
目的 评价早期目标乳酸清除率对严重脓毒症或脓毒性休克患者的治疗作用.方法 检索2016年3月5日之前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CNKI和万方的文献.纳入标准:研究类型为随机对照试验(RCT);研究对象为严重脓毒症或脓毒性休克患者;结局指标为28天病死率、ICU住院时间以及总住院时间.采用Revman5.3软件对所提取文献资料进行Meta分析.结果 终纳入5篇RCT,包含860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表明早期目标乳酸清除率治疗可以降低严重脓毒症或脓毒性休克患者的28天病死率(RR =0.73,95%CI:0.60~0.88,P<0.01),缩短ICU住院时间(WMD=-2.41,95%CI:-4.68~-0.14,P<0.05),但是对总住院时间无影响(WMD=-0.13,95%CI:-4.58~4.31,P=0.95).结论 早期目标乳酸清除率治疗可以降低严重脓毒症或脓毒性休克患者的28天病死率,缩短ICU住院时间,但是不影响总住院时间.
-
普萘洛尔凝胶治疗小儿血管瘤的病理分析
目的 从病理学角度探讨普萘洛尔凝胶治疗婴幼儿血管瘤的优越性.方法 选取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普外科2012年6月~ 2014年9月手术切除的13例血管瘤标本进行分析,所有患儿手术前均进行过激光、冷冻或普萘洛尔凝胶治疗,对比不同治疗方式治疗后的病理表现.结果 经普萘洛尔凝胶治疗的瘤体表面未见明显瘢痕形成,病理切片下见少量管腔狭窄,管壁薄的血管,血管周围纤维组织少量增生,增生的组织排列较整齐.畸形的静脉少且细小,尽管血窦仍不规则,但血窦较小,且血窦之间腔隙相通较少.而激光和冷冻疗法后复发的患者,病灶表面可见瘢痕形成,光镜下纤维组织增生杂乱,可见炎性细胞密集浸润.同时,在较厚的纤维组织下可见密集的微血管管腔,管腔内血窦相通.结论 普萘洛尔凝胶治疗婴幼儿血管瘤较激光、冷冻治疗具有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等优势.
-
黄芪汤对人体代谢的影响及其在疾病防治中的辅助作用
目的 本研究采用代谢组学技术和方法,研究健康成人口服黄芪汤前后血浆代谢谱的变化,为黄芪汤的药效研究提供依据和参考.方法 联合采用气相色谱质谱和液相色谱质谱两个平台,结合单变量和多变量统计分析方法,考察服用黄芪汤前后人体血浆中内源性代谢物的波动情况.结果 主成分分析和正交偏小二乘法判别分析结果均显示,服药前和服药后2h,人体血浆代谢谱有明显的分离趋势,内源性代谢物发生了显著的波动.借助单维和多维统计分析方法,筛选出了49种服药前后的差异代谢物.黄芪汤中的主要成分芒柄花素及其代谢产物芒柄花素葡萄糖苷的水平在服药后均显著升高.色氨酸、苯丙氨酸和胆酸等物质显著降低.结论 服用黄芪汤后人体氨基酸代谢、脂肪代谢、糖类代谢和胆酸代谢均有波动,这些代谢物与肝病和糖尿病的防治有紧密关联.
-
榄香烯同步放化疗治疗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适型调强放疗同步PF方案化疗治疗局部晚期鼻咽癌的过程中联合应用榄香烯的临床疗效、毒性不良反应及生活质量.方法 48例确诊为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各24例.两组患者均接受适型调强放疗同步PF方案化疗的综合治疗,放疗采用适型调强放疗IMRT技术,放疗过程中及放疗后共行6周期PF方案化疗,21天为一个周期.观察组在每周期化疗过程中联合应用榄香烯注射液,每天1次静脉滴注,10天为一个周期.治疗期间每周行相关化验,每周记录及评估相关不良反应.6周期化疗结束后1个月评价48例患者近期临床疗效、毒性不良反应及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结果 48例患者均完成所有治疗,对照组和观察组近期疾病完全缓解率分别为37.50%和54.17% (x2=1.343,P>0.05),有效缓解率分别为79.17%和87.50%(r=0.150,P>0.05),观察组完全缓解率及有效缓解率均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毒性不良反应方面,观察组在血液学毒性及消化道反应方面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经治疗后观察组生活质量改善情况好于对照组.结论 榄香烯联合同步放化疗的方案治疗局部晚期鼻咽癌,可降低患者的毒性不良反应,提高生活质量,且不影响疗效,可在临床中进一步推广应用.
-
脆性骨折及骨关节炎松质骨中经典Wnt通路相关基因表达差异的研究
目的 比较经典Wnt通路相关基因在股骨颈脆性骨折和髋关节骨关节炎病例中的表达差异,探讨相关基因对骨强度的影响.方法 入选病例分为脆性骨折(fragility fracture,FF)组及骨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组,其中,FF组共14例,女性占71.4%,患者平均年龄74.64±6.98岁;OA组共13例,其中女性占76.9%,患者平均年龄66.9 ±6.98岁;所有标本均来自单侧髋关节置换术患者自愿捐献的新鲜股骨头;咬取股骨头与股骨颈交界中点并远离骨折线处的松质骨,提取总RNA并反转录成cDNA,使用实时荧光定量(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qRT-PCR)分别检测SOST、DKK-1、Ctnnb1、LRP5、FZD1等基因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 脆性骨折组与骨关节炎组比较,SOST基因mRNA水平较高,而Ctnnb1较低,P均<0.05;DKK-1、LRP5、FZD1等基因的mRNA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骨强度的降低可能与SOST基因表达增强以及Ctnnb1基因表达的减弱有关.
-
血小板计数与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相关性分析
目的 探讨血小板计数与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AOSC)有无相关性及可能性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笔者医院2012年10月~ 2015年10月收治的57例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acute obstructive suppurative cholangitis,AOSC)患者(AOSC组)及同时期收治的60例普通急性胆管炎患者(普通急性胆管炎组)的临床资料.分析血小板计数减少(<100×109/L)与AOSC之间是否存在相关性,AOSC组患者再根据血小板计数减少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将患者的年龄、性别、既往有无胆管手术史、入院后6h内白细胞(WBC)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EU%)、降钙素原(PCT)等6个因素作为考察对象,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以探讨AOSC患者血小板计数减少的可能性影响因素.结果 血小板计数减少在AOSC组和普通胆管炎组中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与对照组两组相关因素分析比较,血NEU%、PCT两个因素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性别、既往有无胆管手术史、入院后6h内白细胞(WBC)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AOSC时血NEU%、PCT是血小板减少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 AOSC与血小板计数减少存在相关性,且可用来评价急性胆管炎的严重程度,AOSC时血NEU%、PCT是血小板减少的独立预测因素.
-
建立小鼠哮喘模型两种不同方法的比较
目的 比较两种小鼠哮喘模型建立方法的优缺点.方法 30只BALB/c小鼠随机正常对照组、OVA组、OVA/RSV组分为3组:采用卵白蛋白和氢氧化铝混悬液致敏,予以卵白蛋白持续雾化以及RSV多次滴鼻激发分别建立OVA组及OVA/RSV组哮喘小鼠模型,对照组采用无菌注射用水致敏和雾化激发.末次激发24h后,测定肺功能,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细胞分类计数,HE染色观察其肺组织病理改变.结果 各模型组与对照组相比较,均有明显的哮喘症状,病理学结果显示气道壁增厚明显,管腔可见狭窄,管壁及其周围大量炎性细胞浸润,而且OVA/RSV组小鼠肺组织病理损害较OVA组明显加重.增强呼气间歇(Penh)值OVA/RSV组小鼠较OVA组小鼠明显升高(P<0.05),其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中性粒细胞计数、单核细胞、淋巴细胞及嗜酸性粒细胞计数显著高于OVA组(P<0.05).结论 通过OVA致敏并予以RSV诱导建立哮喘小鼠模型,是一种更好地模拟人类哮喘发病机制的建模方法.
-
二维斑点追踪技术评价2型糖尿病患者左心房功能
目的 探讨二维斑点追踪显像技术评价2型糖尿病患者左心房功能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60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左心室舒张功能正常组(A组,Ve/Va≥1)、左心室舒张功能减低组(B组,Ve/Va<1)以及30例健康志愿者组(C组).应用二维斑点追踪显像技术测量各组左心房前壁、下壁、后壁、侧壁、房间隔的应变率(SR).结果 A组与C组相比,A组SSR、ESR均减低(P<0.05),ASR增加(P<0.05);B组与C组相比,B组SSR减低(P<0.05),ESR明显减低(P<0.01),左ASR增加(P<0.05);A组与B组相比,B组SSR减低(P<0.05),ESR减低(P<0.05),AS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左心室舒张功能正常时左心房功能已出现损害.2型糖尿病患者左心室舒张功能轻度减低时,左心房助力泵功能增加,左心房储存器功能和管道功能进一步减低.
-
心力衰竭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患者止鼾枕治疗的有效性研究
目的 探讨止鼾枕对心力衰竭合并不同严重程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47例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和12例单纯性鼾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3组,分别为对照组(单纯性鼾症组)12例、轻中度OSAHS组26例和重度OSAHS组21例.每组夜间均在睡眠监测同时使用止鼾枕治疗,记录分析治疗前与治疗期间的睡眠参数.结果 重度及轻中度OSAHS组患者止鼾枕矫正期间AHI、RI、OAI、ODI及鼾声指数均显著降低,平均SpO2%明显改善(P<0.05).而单纯鼾症组,治疗期间除了有效减少打鼾之外,其余睡眠监测参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止鼾枕能够显著降低鼾声指数,并且明显改善心力衰竭合并OSAHS患者AHI及缺氧情况,但对于严重OSAHS患者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及夜间低氧血症改善不及轻中度OSAHS患者显著,不能替代传统气道正压通气治疗.
-
中老年人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参考值的地理分布规律
目的 研究我国健康中老年人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参考值与地理因子之间的关系,为制定不同地域的标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66个市县5038例健康中老年人的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参考值,运用相关分析的方法研究其与地势、气候、土壤有关的25项地理指标之间的关系,并且推导出参考值与地理指标之间的回归方程:Y=4.029+ 0.7140X3-0.002000X4+0.9240X5+0.8760X9-0.9130X13 +4.599X14±3.29.运用克里金插值法拟合出参考值的空间分布趋势图.结果 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参考值与地理指标间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从大体上看,参考值的分布图呈现出东部高西南低的分布特征.结论 若已知中国某地的纬度(X3)、年日照时数(X4)、年平均气温(X5)、年平均风速(X9)、表土碱度(X13)、表土盐分(X14),可用此方程计算出该地区健康中老年人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参考值,也可以通过查询参考值地理分布图得出某地区该参考值的范围.
-
维生素D受体基因多态性与青藏高原藏族儿童结核病的对照研究
目的 探讨维生素D受体基因两种多态现象与青藏高原藏族儿童结核发病间的关系.方法 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分析的方法分别对162例藏族儿童活动性肺结核患者及167例有分枝杆菌接触史的同民族健康者进行维生素D受体基因Apa Ⅰ、Bsm Ⅰ多态性的基因型,根据不同基因型对样本分组进行统计学分析以研究两种多态性与青藏高原藏族儿童肺结核易感性的关系.结果 病例组中,AA、Aa与aa 3种基因型别为10例(6.2%)、72例(44.5%)、80例(49.4%),健康对照组的相应基因型则为22例(13.2%)、79例(47.3%)、66例(39.5%),病例组aa基因型频率高于对照组(OR=1.493,95% CI:0.964~2.312,P<0.05).病例组中,BB、Bb、bb 3种基因型分别为2例(1.2%)、24例(14.8%)、136例(83.9%),健康对照组的相应基因型则为l例(0.6%)、20例(11.9%)、146例(87.4%),x2检验表明两组的基因型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1.009,95% CI:0.560~1.引6,p>0.05).结论 维生素D受体的Apa Ⅰ的多态性与高原藏族儿童肺结核易感性相关,其aa基因型可能是发病风险因素,而Bsm Ⅰ的多态性则无关.
-
IRAK4对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
目的 探讨白介素-1受体相关激酶-4(interleukin 1 receptor-associated kinase-4,IRAK-4)对心肌肥厚诱导的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本研究采用野生型(C57)和IRAK4基因敲除型(heterozygous IRAK4 knockout,IRAK4 HET)两组小鼠,行胸主动脉缩窄术(aortic banding,AB)建立动物模型.术后4周取材,用TUNEL法检测心肌组织细胞凋亡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Bcl-2、Bax、C-caspase-3的表达水平.观察IRAK4基因敲除对压力负荷诱导的小鼠心肌组织中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采用H9C2细胞(对照组)和IRAK4过表达的H9C2细胞(pcDNA3.1-IRAK4),使用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分别刺激0、15、30、60min,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细胞中Bcl-2、Bax、C-caspase-3的表达水平;AngⅡ组和pcDNA3.1-IRAK4组细胞经AngⅡ刺激48h后,用TUNEL法检测心肌细胞凋亡水平.观察IRAK4过表达对AngⅡ诱导的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 AB术后,与C57组小鼠相比,IRAK4 HET小鼠Bax、C-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增高,Bcl-2蛋白表达水平降低,心肌细胞凋亡水平明显增加;AngⅡ刺激后,与AngⅡ组细胞比较,PC DNA3.1-IRAK4组细胞Bcl-2的表达水平上调,Bax、C-caspase-3的表达水平下调,细胞凋亡数量明显降低.结论 IRAK4对心肌肥厚所诱导的心肌细胞凋亡具有保护作用.
-
血清8-羟基脱氧鸟苷在川崎病患儿合并冠脉损害中的变化及意义
目的 探讨血清8-羟基脱氧鸟苷(8-Hydroxy-2'-deoxyguanine,8-OHDG)与川崎病(Kawasaki disease,KD)的相关性,判断其在冠脉损害中的预测价值.方法 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分别检测30例川崎病(KD)患儿急性期(其中冠脉扩张者10例,冠脉正常者20例)、恢复期及12例正常对照组儿童和12例发热组儿童血清8-OHDG水平,并进行相互比较.将KD患儿分为有冠脉损伤(CAL)组与无冠脉损伤(NCAL)组,检测两组血清8-OHDG和脑钠肽水平,后运用ROC曲线比较8-OHDG和脑钠肽在川崎病冠脉损害中的预测价值.结果 KD急性期血清8-OHDG水平较恢复期、正常对照组、发热组比较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KD急性期合并CAL组患儿8-OHDG较NCAL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KD急性期合并CAL组患儿脑钠肽亦较NCAL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清8-OHDG的AUC为0.820,诊断界值为57.02pg/ml,阳性预测值64.3%,阴性预测值93.8%.脑钠肽AUC为0.745,诊断界值为815pg/ml,敏感度为100%,特异性为45%,阳性预测值47.6%,阴性预测值100%.结论 血清8-OHDG对KD患儿合并冠脉损害的预测价值大于脑钠肽,可作为早期预测川崎病冠脉损害的标志物.
-
右美托咪定对老年直肠癌根治术患者围术期应激和免疫功能的影响
目的 评价与分析右美托咪定对老年行腹腔镜下直肠癌根治术患者围术期应激反应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4年1月~ 2016年1月笔者医院收治的择期行腹腔镜下直肠癌根治术的老年患者180例为研究对象,ASA分级Ⅰ~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上述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90例)和对照组(90例),观察组通过在麻醉诱导前30min给予负荷剂量的右美托咪定(0.5 μg/kg),然后以维持剂量0.3μg/(kg·h)的速率输注至手术结束.而对照组患者给予等负荷量和维持剂量的生理盐水.分别在不同时间点,包括麻醉前(T1)、患者手术结束时(T2)、患者手术结束后30min(T3)及患者手术结束后24h(T4)记录其血流动力学指标如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及外周血氧饱和度(SpO2)水平.通过运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两组患者各时间点应激指标如血浆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及皮质醇(COR)水平,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其T淋巴细胞亚群和NK细胞水平.结果 与T1时点比较,对照组T2、T3时点的MAP显著升高,HR显著加快,而观察组MAP明显降低,HR显著减慢(P<0.05).通过与对照组患者比较,观察组T2、T3时点MAP显著降低,HR显著减慢(P<0.05),两组患者各时间点Sp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在T2、T3和T4时点应激指标包括血糖、皮质醇、血浆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水平明显降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在T2、T3和T4时点CD3+、CD4+、CD4 +/CD8+和NK细胞水平显著升高(P<0.05).结论 右美托咪定可显著降低老年行腹腔镜下直肠癌根治术患者围术期的应激反应,改善其机体细胞免疫功能,有利于促进患者术后康复.
-
中药制剂对代谢综合征干预效应的Meta分析
目的 系统评价中药制剂治疗代谢综合征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检索PubMed、VIP、WanFang date、CBM、CNKI等数据库,纳入中药制剂治疗代谢综合征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按照纳排标准对文献进行筛选、资料提取,并根据《Co-chrane干预措施系统评价手册》进行文献质量评价,采用RevMate5.3软件对空腹血糖、甘油三酯、胆固醇、收缩压、舒张压进行Meta分析,并进行安全性评价.结果 终纳入12个RCT,共计纳入1129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西药标准化治疗或常规治疗相比,中药制剂在治疗代谢综合征过程中,可以改善甘油三酯水平(MD=-0.51,95% CI:-0.73 ~-0.28)、胆固醇(MD=-0.84,95%CI:-1.47 ~-0.21)、低密度脂蛋白水平(MD=-0.21,95%CI:-0.41 ~-0.01)、收缩压水平(MD=-4.12,95%CI:-7.29 ~-0.95),表明联合中药制剂具有调节脂质代谢和降低收缩压的作用;对空腹血糖(MD=-0.045,95%CI:-0.95 ~0.05)及舒张压(MD=-2.58,95%CI:-5.86 ~0.69)的作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2个研究中有4个研究报告了不良反应,1项研究报道了治疗组有5例在治疗开始后出现大便次数增多,减量或继续治疗3天后症状消失.1项研究报道了治疗组出现胃脘不适3例,改饭后服药或中药加减治疗后缓解.其余的文献未对不良反应做系统报告.结论 与西药标准化治疗相比,中药制剂在治疗代谢综合征方面有一定的干预效应,具有降低血压及调节脂质代谢的作用,安全性尚可,不良反应少见.但纳入的研究方法学质量偏低,上述结论需要后续开展更多高质量的研究予以验证.
-
Keap1-Nrf2/ARE信号通路介导黄连素调节氧化应激改善小鼠糖尿病肾病
目的 采用小鼠糖尿病肾病的模型并结合氧化应激,探讨黄连素改善糖尿病并发症中肾脏病变的作用和机制.方法 将糖尿病肾病(DN)小鼠分别灌胃给予二甲双胍(0.2g/kg)、黄连素低、中、高剂量(0.036、0.072、0.144g/kg)8周.检测血清中相应指标;检测肾脏中活性氧(ROS)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Kelch样环氧氯丙烷相关蛋白-1(Keap1)、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及还原型辅酶Ⅱ氧化酶4(NOX4)蛋白表达;检测24h尿蛋白等指标.结果 黄连素可显著降低DN小鼠血糖,增加胰岛素分泌,降低24h尿蛋白、血清尿素氮和肌酐、上调SOD和Nrf2水平,下调ROS、Keap1及NOX4水平.结论 黄连素具有改善小鼠糖尿病肾病的作用,且中、高剂量作用较优,其相关机制可能与调控Keap1-Nrf2/ARE信号通路,从而改善氧化应激有关.
-
新生儿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的外科治疗及效果分析
目的 评价完全性肺静脉移位引流患儿在新生儿期实施手术的效果,分析手术的危险因素.方法 收集笔者医院自2010年6月~ 2016年6月实施肺静脉移位引流纠治手术的新生儿21例,其中男性15例(71%),女性6例(29%),年龄中位数为20天,体重中位数为3.5kg,其中心上型10例,心内型6例,心下型4例,混合型1例;用Logistic回归方法对可能导致手术死亡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住院死亡4例(19%),心上型1例,心内型1例,心下型2例;2例死于低心排,2例死于肺部感染;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术前肺部感染、解剖分型、主动脉阻断时间、体重分级为影响手术后治疗效果的危险因素.结论 完全性肺静脉移位引流患儿在新生儿期实施手术治疗,可以取得比较满意的效果,术前肺部感染、解剖分型、主动脉阻断时间、体重分级是影响手术效果的危险因素.
-
节段设计原则在小切口入路坚固内固定治疗颌面部骨折的应用
目的 探讨节段设计原则在小切口入路坚固内固定治疗颌面部骨折的应用效果.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择2012年9月~2016年4月在笔者医院诊治的颌面部骨折患者172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100例与对照组72例,两组都给予小切口入路坚固内固定治疗,观察组在术前设计中遵循节段设计原则,其他手术过程同对照组.结果 所有患者均完成手术,骨折均为Ⅰ期愈合;术后3个月,在总有效率上,观察组达到98.0%,对照组达到83.3%,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3个月的感染、面神经损伤、涎瘘、螺钉松动等并发症发生率为3.0%,对照组为20.8%,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咬合关系与张口正常率分别为99.0%和98.0%,对照组为93.1%和90.3%,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节段设计原则在小切口入路坚固内固定治疗颌面部骨折的应用具有很高的成功率,能提高治疗效果,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咬合关系与张口正常率,是治疗颌面部骨折较理想的方法.
-
清瘟败毒饮对大鼠急性腹膜炎炎性因子的影响
目的 探讨中医温病经典名方清瘟败毒饮在治疗盲肠穿孔急性腹膜炎脓毒血症时对急性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 将96只成年SD大鼠适应性饲养1周后随机分为4组,即对照组(A组)、盲肠结扎穿孔组(CLP模型组)、清瘟败毒饮低剂量组(B组)及清瘟败毒饮高剂量组(C组).实验组分别于模型制备后12、24、36、48h给SD大鼠用生药4ml灌胃(低剂量组30.8g/kg,高剂量组40.8g/kg).对照组及CLP模型组在相同时间点给予等量生理盐水4ml.各组大鼠在相应时间点处死取材.并留取血液标本.进行血清IL-8、IL-10、TNF-α检查.结果 C组12、24、36、48h的血液标本中TNF-α、IL-8明显低于B组及CLP模型组;而IL-10明显高于B组及CLP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C组实验室资料均明显优于CLP模型组及B组,清瘟败毒饮在盲肠穿孔、急性腹膜炎、脓毒血症时对急性炎性因子具有正面的影响效果.
-
3.0T TOF-MRA在颅内动脉瘤弹簧圈栓塞术后随访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 评价时间飞跃法磁共振血管成像技术(3.0T TOF-MRA)在颅内动脉瘤弹簧圈栓塞术后随访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48例在笔者医院行颅内动脉瘤弹簧圈栓塞术后1~2年的患者进行影像学随访,均行3.0T TOF-MRA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以DSA结果为金标准,对MRA的影像质量及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3.0T TOF-MRA对判断动脉瘤复发的敏感度为85.7%,特异性为95.7%,总准确率为93.8%;对判断载瘤动脉通畅性的准确率为93.8%,两种方法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3.0T TOF-MRA在判断弹簧圈栓塞术后患者动脉瘤栓塞效果及载瘤动脉通畅性上,与DSA结果比较有高度的一致性,可作为颅内动脉瘤弹簧圈栓塞术后随访的常规手段.适当调整扫描参数可获得更优质的图像,以提高诊断准确率.对于MRA阳性及不确定性结果应个体化分析,必要时行DSA检查.
-
高龄患者脑卒中后肺炎病原学特点及耐药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高龄患者脑卒中后肺炎病原学特点,分析其耐药相关因素,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以2013年9月~ 2016年9笔者医院收治的154例高龄患者脑卒中后肺炎为研究对象,对痰液标本进行病原学检测及药敏试验,分析其病原学特点及耐药的影响因素.结果 154例痰液标本中,细菌培养阳性率为59.7%,其中革兰阴性菌(G)占66.4%、革兰阳性菌(G+)占29.0%,真菌占2.8%.G-菌前3位依次是肺炎克雷伯菌(22.4%)、大肠杆菌(18.7%)、铜绿假单胞菌(15.0%).耐药患者53例,耐药率34.4%.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抗生素预防性使用、意识状态均是高龄患者脑卒中后肺炎发生耐药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高龄患者脑卒中后肺炎以G-感染为主,且多合并耐药性,临床上应根据病原学特征,选择合适的抗菌药物,加强耐药性监测.
-
microRNA-140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及鉴定
目的 构建miR-140真核表达载体并检测其在兔软骨细胞中的表达情况.方法 以人全血标本基因组为模板,PCR扩增出带有酶切位点的miR-140序列,将该序列定向克隆入pBudCE4.1载体中,构建pBudCE4.1-miR-140真核表达载体.将核定位信号肽偶联核激酶底物短肽(nucleus localization signal linked nucleic kinase substrate short peptide,NNS)修饰的壳聚糖(NNSCS)分别与pBudCE4.1-miR-140重组质粒及pBudCE4.1空质粒形成纳米复合物,分别瞬时转染体外分离培养的正常兔原代关节软骨细胞,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miR-140的表达情况.结果 构建的pBudCE4.1-miR-140真核表达质粒酶切鉴定和测序结果均正确,表明miR-140成功克隆入pBudCE4.1载体中.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表明,与NNSCS/pBudCE4.1对照组相比,NNSCS/pBudCE4.1-miR-140转染组软骨细胞中miR-140表达升高约14.5倍(P<0.05).结论 成功构建了pBudCE4.1-miR-140真核表达载体,瞬时转染后软骨细胞可以有效地高表达miR-140,为将来探究miR-140在软骨损伤修复中的作用机制奠定了基础.
-
抑郁状态对认知影响的脑功能网络特征研究
目的 用功能磁共振构建功能脑网络,检测伴有抑郁的MCI(MCI-d)患者的脑功能连接强度(FCS)的变化,并进一步探测抑郁与AD之间的关系.方法共纳入27例不伴有抑郁的MCI患者(MCI-nd),19例伴有抑郁的MCI患者(MCI-d)及32例年龄、性别和受教育程度相匹配的健康对照者(HC).采集所有受试的功能磁共振(fMRI)数据,对数据进行常规预处理,构建基于脑图谱AAL-1024模板分区的脑功能网络,计算各脑区的FCS及核心节点(hub),比较3组在FCS上的差异,然后确定差异脑区及其功能连接特征.结果 HC与MCI-nd之间有差异的脑区(P<0.005):左脑背外侧额上回(FCS增强)、右脑楔前叶(FCS减弱);HC与MCI-d之间有差异的脑区(P<0.005):右脑颞下回(FCS减弱)、右脑背外侧额上回(FCS减弱)、左脑颞中回(FCS减弱)、右脑角回(FCS减弱);MCI-nd与MCI-d之间有差异的脑区(P<0.005):左脑额中回(FCS减弱)、右脑额中回(FCS减弱)、左脑角回(FCS减弱)、右脑角回(FCS减弱).其中左脑颞中回、右脑角回为核心节点.结论 情感网络和默认网络在MCI-d中可能同时受损,提示抑郁有可能是临床前期AD的一个潜在的临床标志,可用于识别有可能进展为AD的MCI.
-
血清PIVKA-Ⅱ测定在41例HCC诊断中的应用及其特异性分析
目的 分析人异常凝血酶原即维生素K缺乏或拮抗剂Ⅱ诱导蛋白(protein induced by vitamin K absence or antagonist-Ⅱ,PIVKA-Ⅱ)在慢性乙型肝炎、肝细胞癌及梗阻性黄疸患者血清中的表达特点,评价其在肝细胞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检测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131例患者血清PIVKA-Ⅱ、甲胎蛋白(AFP)浓度,包括慢性乙型肝炎74例,梗阻性黄疸16例,肝细胞癌41例.结果 肝细胞癌组患者血清PIVKA-Ⅱ水平高于慢性乙型肝炎组、梗阻性黄疸组(P均<0.05).PIVKA-Ⅱ诊断肝细胞癌的敏感度和特异性分别为73.17%、85.14%,AFP分别为68.29%、51.35%;平行诊断实验的敏感度为85.37%.在肝细胞癌患者中,肿瘤直径>5cm患者的PIVKA-Ⅱ水平明显高于直径≤5.0cm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3、T4期患者PIVKA-Ⅱ的水平明显高于T1、T2期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梗阻性黄疸患者血清PIVKA-Ⅱ无明显升高.肝炎活动会引起PIVKA-Ⅱ水平变化,但是低于正常上限.血清PIVKA-Ⅱ在诊断肝细胞癌的敏感度和特异性均高于AFP,联合诊断可提高敏感度.外周血PIVKA-Ⅱ水平与肿瘤直径、TNM分期有关.
-
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患者的临床特征分析
目的 分析视神经脊髓炎(NMO)与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NMOSD)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2013年2月~2016年9月选择在海军总医院进行诊治的NMO患者72例(NMO组)和NMOSD患者72例(NMOSD组)作为研究对象,记录两组患者的一般人口学资料、眼部症状、脊髓与头颅MRI影响、NMO-IgG检测结果.结果 两组性别、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MOSD组的临床首发表现、发病频率与病程与NMO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MOSD组中表现为视力下降8例,视野缺损4例,视物变色3例,复视5例;而NMO组中表现为视力下降32例,视野缺损14例,视物变色12例,复视21例,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NMOSD组中,脊髓MRI表现为正常8例,异常64例,头颅MRI中有32例出现脑部病灶.NMO组脊髓MRI都表现为异常,头颅MRI中有28例出现脑部病灶.NMO组的血清阳性率为41.7%,NMOSD组血清阳性率为59.7%.AQP4-Ab抗体诊断NMO的敏感度为44.4%,特异性为75.0%;AQP4-Ab诊断NMOSD的敏感度为61.1%,诊断NMOSD的特异性为75.0%.结论 NMOSD好发于女性,首发症状表现复杂,以脊髓灰质受累为主,能诱发促进出现脑部病灶,NMO-IgG抗体可作为NMOSD的支持诊断依据.
-
新辅助化疗对局部晚期鼻咽癌自适应放疗的影响
目的 研究局部晚期鼻咽癌新辅助化疗前后肿瘤体积变化,对调强放疗鼻咽癌患者腮腺、脑干、脊髓等剂量分布的影响,进而明确新辅助化疗在自适应放疗中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4年5-9月期间15例福建省肿瘤医院收治的鼻咽癌患者,均接受新辅助化疗、同步放化疗,放疗采用调强放射治疗.治疗前和第2周期新辅助化疗结束2周后分别行定位CT扫描,分别进行靶区勾画.根据两次CT制定plan1和plan2,将plan1映射到化疗后CT上获得新的计划plan1',分别对比plan1、plan1'、plan2,分析其解剖学及剂量学分布改变.结果 2周期新辅助化疗结束,GTVnx(P=0.000)及GTVnd(P=0.000)平均体积均明显缩小.将plan1和plan1'对比,颈部转移淋巴结大层面短径≥3cm(N≥3cm)的患者,其腮腺的Dmean、D50剂量明显升高(P<0.05).将plan1'和plan2对比,脊髓的Dmax、D1cc剂量降低,腮腺(N≥3cm)组Dmean、D50剂量明显降低(P<0.05).将6例原发肿瘤靠近脑干的患者进行剂量分析发现,plan1'和plan2对比,脑干Dmax(P=0.001)及D1cc(P=0.038)均降低.结论新辅助化疗后鼻咽肿瘤体积明显缩小,减少放射治疗过程中的解剖学和剂量学分布改变,从而减少放疗过程中实际剂量分布与计划剂量分布的差异,有助于减少自适应放疗过程中修正治疗计划的次数.新辅助化疗有助于N≥3cm的鼻咽癌患者腮腺的保护,也可降低肿瘤靠近脑干患者的脑干损伤.
-
CD19+CD24highCD27+调节性B细胞在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中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 探讨调节性B细胞(Breg)在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53例IM患儿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19+ CD24highCD27+ Breg细胞表达情况.用荧光定量PCR检测血浆EBV-DNA.同时用ELISA方法分析血清IL-10、TGF-β分泌水平.以50例健康儿童为对照.结果 IM急性期组与对照组比较CD3+ CD4+T细胞明显降低(t =19.99,P<0.01),CD3+ CD8+T细胞明显增高(t=17.47,P<0.01),CD4/CD8比值降低(t=16.79,P<0.01).IM恢复期组与急性期组比较,CD3+ CD4+T细胞明显增高(t=21.54,P<0.01),CD3+ CD8+T细胞明显降低(t=17.47,P<0.01),CD4/CD8比值增高(t=16.68,P<0.01).IM急性期组CD19+ CD24“ghCD27+ Breg细胞表达水平13.4%±1.87%,与对照组比较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4.61,P<0.01).IM急性期组CD19+ CD24highCD27+ Breg细胞表达水平与EBV-DNA病毒载量呈负相关(r=-0.52,P<0.01).经治疗后IM恢复期组CD19+ CD24highCD27+ Breg细胞表达水平18.3%±2.11%与IM急性期组比较显著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61,P<0.01).IM急性期组血清IL-10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50,P<0.01).治疗后IM恢复期组IL-10较IM急性期组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40,P<0.01).结论 IM急性期存在明显免疫失衡,即CD3+ CD8+T细胞增多,CD4/CD8比值降低,可能与Breg细胞表达减低导致的免疫抑制功能不足有关.
-
循环肿瘤细胞的富集鉴定及临床应用
循环肿瘤细胞(circulating tumor cells,CTCs)是由实体肿瘤脱落至血液循环中与正常血细胞形态及生物学标志物存在差异的肿瘤细胞.鉴于其取材简便,能反映机体肿瘤负荷,相当于实时活检,日益得到广泛关注.但CTCs在循环系统中数量少,对检测造成困难.CTCs富集和鉴定手段的进步,有助于肿瘤转移的诊断、靶向治疗的疗效判断及预后判断.本文就循环肿瘤细胞的定义、特性、富集和鉴定方法及临床应用逐一阐述.
-
GLP-1类药物对糖尿病肾病肾脏保护作用的研究进展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的常见并发症,对患者健康和生命威胁严重,但目前治疗手段匮乏.GLP-1类药物是近年研发的治疗糖尿病新药,它可促进胰腺β细胞分泌胰岛素,临床用于辅助降糖药物.研究显示除胰岛外,GLP-1受也表达在肾脏,动物实验显示GLP-1对糖尿病肾脏具有明显保护作用,并且这种保护作用与其控制血糖、血压及体重无关,是GLP-1直接作用于肾小球和肾小管起到保护作用.本文针对GLP-1类药物在治疗糖尿病肾病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α与心血管疾病关系研究进展
正常成人心脏以脂肪酸(fatty acid,FA)氧化供能为主,但在病理情况下,心肌能量代谢将会发生转变,主要以FA氧化供能向葡萄糖供能转变,能量代谢的紊乱进一步加重心脏疾病的进展.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α(peroxisome proliferators-activated receptors-α,PPAR-α)广泛表达在心脏组织,促进FA在线粒体进行β氧化,是人体内重要的能量调节因子.PPAR-α还可以通过抗炎、抗氧化等多种方式参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
-
心肌纤维化的内源性负调节因素
心肌纤维化是各种慢性心脏病的终末期表现,其机制非常复杂,多种因素参与了心肌纤维化的发生及发展.但总的来说,这些因素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促进纤维化的因素,为正性调节因素,另一类是抑制纤维化的因素,为负性调节因素,本文主要对研究较多的几种内源性负调节因素做一综述.
-
糖尿病低血糖诱发心律失常的自主神经机制研究进展
绝大部分1型糖尿病患者每周至少经历一次低血糖事件[1].长期高血糖造成的交感神经对低血糖反馈调节能力降低也是重要原因之一,糖尿病患者自主神经对低血糖的敏感度降低,血糖调节能力受损.这种恶性循环增加了临床隐匿性低血糖及复发性低血糖的风险[2,3].此外糖尿病患者的强化血糖控制增加了医源性低血糖及伴随的心律失常事件发生的风险[4].自主神经反应作为血糖调节的重要一环,在低血糖心律失常事件当中也发挥重要作用.现就心脏自主神经的生理特点、糖尿病及低血糖对自主神经的影响及心脏自主神经在低血糖触发心律失常当中的相关机制及调控进行综述,从而探讨糖尿病以及糖尿病低血糖状态下心脏自主神经与心律失常的关系.
年 | 期数 |
2019 | 01 02 |
2018 | 01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7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6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5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4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3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2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1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0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9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8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7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6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5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4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3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2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1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