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 医学研究杂志

医学研究

医学研究杂志

Journal of Medical Research 의학구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 中国医学科学院
  • 影响因子: 0.70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673-548X
  • 国内刊号: 11-5453/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2-590
  • 曾用名: 医学研究通讯
  • 创刊时间: 1972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信息研究所《医学研究杂志》编辑部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赵瑞芹
  • 类 别: 医药卫生综合
期刊荣誉:
  • 联合使用聚合酶链式反应和培养法可以提高培养细胞支原体的检出率

    作者:卞晓翠;王晓婉;杨振丽;赵晓梅;李姜;刘玉琴

    目的 分析国家实验细胞资源共享服务平台及其他实验室细胞支原体污染的情况,探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和培养法在实验细胞支原体检测中的一致性.方法 通过PCR法对245例细胞培养上清进行了支原体检测,并检测了阳性样品支原体感染的种类;对其中127例新鲜上清同时进行了培养法检测,通过McNemar检验分析了二者的一致性.对二者检测不一致的细胞进行复检,同时使用生物发光法进行验证.结果 国内培养细胞支原体感染率在19% ~ 66%;培养法和PCR法检测支原体只有假阴性,没有假阳性;延长取样前细胞在无抗生素培养基中的培养时间至96h,可以提高低效价支原体感染样品的检出率.结论 PCR法和培养法检测支原体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应联合使用两种方法对培养细胞进行定期检测,提高支原体的检出率.在细胞培养过程中使用合格制剂,严格无菌操作,预防为主.

  • 微波全身热疗辅助立体精确放疗在晚期复治肿瘤中的作用观察及分析

    作者:虞喜豪;朴京虎;王咏梅;姜程远;王建平;吴小艳

    目的 观察并探讨立体定向体部放射治疗(SBRT)辅以微波全身热疗在常见几类复治性晚期肿瘤患者治疗中的临床实际意义及价值.方法 对170余例患者依其主要采用治疗手段以回顾性研究方式,分为单纯放疗组(99例)、热放疗组(37例)及单纯热疗组(34例).放射治疗主要采用60Coγ-刀治疗系统及Rapidac直线加速器精确放疗系统实施治疗.总剂量范围35~65Gy.热疗采用WB-1型高能聚焦微波热疗机行腹部照射透热方式致患者机体体温升高至39.5 ~ 41.5℃,持续60~90min.热放疗联合组为放射治疗周期期间及先后同步予以全身热疗.结果 在各类复治肿瘤患者中,单纯放疗组,热疗放疗组及单纯热疗组肿瘤缓解总有效率(ORR)分别为3.3%、13.5%及2.9%;以放疗结合热疗组略高(与单纯放疗比x2=5.35,P<0.025),其中以泌尿系及头颈肿瘤比例略高.而中位主存期(MST),尤其平均总生存期(0S),在3组不同治疗方式中,以单纯放疗组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4.04,P<0.01)(OS分别为6.32、5.16、5.08个月),但MST 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2.05,P >0.05).另观察发现单纯放疗总生存期(0S)略高的复治患者中以盆腔妇科及肺、消化系肿瘤较高.结论 在复治性晚期肿瘤治疗中,立体定位放疗辅以全身热疗,可部分提高肿瘤缓解有效率,但并非取得明显生存获益.总平均生存期OS以仅予单纯放疗者略高,但各瘤种在3组间MST、OS总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此类晚期癌患者选用单项姑息性减症性治疗(如放疗)可能更有实际临床意义.

  • siRNA沉默HLX基因对AML细胞生长的影响

    作者:朱夏吟;陈伟卫;张丹琼;罗文达

    目的 筛选高表达H2.0样同源盒基因(H2.0-like homeobox gene,HLX)的白血病细胞株,沉默HLX后观察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genous leukemia,AML)细胞株的生长及分化影响,为HLX在AML中的深入研究提供理论基础.方法 实时荧光定量PCR(quantitative real-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qRT-PCR)筛选高表达HLX基因的白血病细胞株,并检测p21活化激酶1(p21-activated kinase 1,PAK1)的基因表达;设计siRNA-HLX沉默HLX基因表达高的AML细胞株中的该基因,运用相差显微镜观察细胞生长情况,MTS/PMS比色分析法检测增殖抑制率.结果 AML细胞株中HLX基因的表达水平显著较高(P<0.01),干扰HLX基因后,可见AML细胞株生长速度减慢,增殖被抑制,并且PAK1 mRNA表达下调(P<0.01).结论 HLX基因可抑制AML细胞株的生长、增殖及分化.

  • 神经干细胞脑出血大鼠脑内移植对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

    作者:高鲁;叶雷;李仲颖;单明;程宏伟

    目的 探讨神经干细胞(neural stem cells,NSCs)移植入脑出血大鼠模型脑内后,观察脑组织内和血液中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方法 选择成年雄性SD大鼠作为模型动物,采用Ⅳ型胶原酶诱导法建立脑出血模型,脑出血后3h移植神经干细胞,3天进行各项指标检测.应用流式细胞仪分析脑组织与血液中的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脑组织与血液中细胞因子的变化.通过组织免疫荧光了解T淋巴细胞与NSCs在脑出血大鼠脑内的分布情况.结果 在血液中,与对照组相比较,NSCs移植组能够增加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 cells,Treg)与CD4+T细胞表达,减少γ8T与CD8+T细胞表达.在脑组织中,NSCs移植组能够增加Treg细胞表达,减少γδT、CD4+T和CD8+T细胞表达.与对照组比较,NSCs移植组增加血液与脑组织中IL-4(interleukin-4)、IL-10(interleukin-10)和TGF-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的表达,并且减少IL-6(interleukin-6)与IFN-γ(interferon-γ)的表达.结论 脑出血早期NSCs脑内移植促进保护性的T细胞亚群和抑制破坏性的T细胞亚群表达,提示移植的NSCs可能通过发挥免疫调节作用起到神经保护作用.

  • HLX基因的表达与急性髓系白血病相关性

    作者:应丽梅;朱夏吟;罗文达

    目的 研究HLX表达水平与AML的临床变量及AML不同危险度分层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32例初治AML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中HLX表达量,分析其与患者FAB分型、血象、骨髓原始细胞、分化程度及AML不同危险度分层关系.结果 初治AML患者HLX表达量在AML-M3中明显降低(P<0.01),AML-M5中明显升高(P<0.05);HLX表达水明与骨髓原始细胞数呈负相关(P<0.01),与外周血血小板水平呈正相关(P<0.05),且AML-M3HLX表达量与外周血白细胞水平呈正相关(P<0.05),AML-M5 HLX表达量与外周血白细胞水平呈负相关(P <0.05);AML-M5组中分化不良组HLX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分化良好组,(P<0.05),病例组及非M3组初治AML患者中,低危组与中危组HLX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LX表达水平在部分亚型(如AML-M5)中表达升高,且在不同的FAB分型中有差异.该基因与白血病细胞的增殖、分化和成熟相关.本研究暂无证据表明HLX在不同AML危险度分层中有差异,仍需进一步实验研究.

  • IL-10启动子区基因多态性与神经梅毒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罗涟;郭莉丽;李昆;周佳君

    目的 研究白细胞介素-10(IL-10)基因启动子区的多态性与神经梅毒发病风险的相关性.方法 随机选择2013年4月~ 2016年8月期间笔者医院收治的150例梅毒患者作为研究组,其中包括48例神经梅毒患者和102例非神经梅毒患者,另招募同期在笔者医院门诊处的健康体检者15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Sanger测序法检测IL-10基因启动子中-592和-1082位点的SNP基因型,并分析-592和-1082位点的基因型与IL-10水平和神经梅毒发病风险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神经梅毒患者的CSF中IL-10水平明显比非神经梅毒患者高(7.94pg/ml vs 0.71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与对照组IL-10启动子区-592位点各基因型各等位基因频率和-1082位点的G、A等位基因频率以及单倍体G/C和A/A频率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神经梅毒组患者IL-10启动子区-592位点的CC基因型频率和-1082位点的GG基因型频率明显比非神经梅毒组患者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082位点GG基因型携带者患有神经梅毒的风险明显高于其他基因型携带者(OR=10.21,95%CI:1.94 ~53.04,P=0.001).非神经梅毒组的患者中1082位点AA基因型频率明显高于梅毒患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92位点CC基因型的携带者患神经梅毒的风险明显高于其他基因型携带者(OR =7.65,95%CI:1.38 ~42.55,P=0.004).-1082/-592 G/C单倍体具有很高的神经梅毒患病风险(OR=45.14,95%CI:2.34 ~421.15,P=0.000).-1082位点GG基因型的患者的CSF中IL-10水平明显比A等位基因携带者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8.15pg/ml vs 0.81pg/ml,P=0.000).-592位点CC基因型、CA基因型和AA基因型患者CSF中的IL-10水平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24pg/ml、1.00pg/ml和0.82pg/ml,P>0.05).结论 IL-10基因启动子区的多态性与神经梅毒发病风险相关,携带-592C和-1082G等位基因的患神经梅毒的风险更高,脑脊液中IL-10水平也更高.

  • Caveoline-1蛋白在慢性神经痛大鼠背根神经节和脊髓背角表达的变化

    作者:韩坤;高丽

    目的 观察Caveolin-1蛋白在神经痛大鼠中不同作用时间脊髓背角和背根神经节表达量的变化.方法 实验动物分组和动物模型制作:对照组28只,神经痛模型组(L5脊神经结扎)28只,按处理时间不同又各分为1、3、5、7、10、14、21天共7组,每组各4只,制备动物模型.痛行为学检测:术后1、3、5、7、10、14、21天,测定各组机械撤足阈值和热撤足潜伏期,神经痛模型组和对照组对比,确定疼痛模型制作成功.神经痛模型组和对照组大鼠均在第22天处死,按同侧和对侧分别提取L5脊髓和背根神经节组织总蛋白,利用蛋白印迹法检测Caveolin-1在各实验分组脊髓背角和背根神经节同侧和对侧的表达量.结果 同侧背根神经节Caveolin-1的表达量在L5脊神经结扎后的第5、7、10、14、21天与对照组比较,分别升高了40.4% ±3.67%、126.9%±5.46%、159.7%±4.89%、119.1%土5.77%和91.4%±5.31%,其中术后第10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同侧脊髓背角Caveolin-1的表达量在L5脊神经结扎后的第5、7、10、14、21天与对照组相比分别升高了33.3%±4.89%、152.8%±3.56%、142.1% ±5.43%、103.2%±6.21%、175.6%±4.81%,其中第10、14、21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之间Caveolin-1的表达无明显变化.结论 慢性神经痛可诱导Caveolin-1在同侧脊髓背角和背根神经节表达量的增加.

  • 右美托咪定和瑞芬太尼对七氟烷吸入全身麻醉患者苏醒期恢复质量影响的对比观察

    作者:孙海涛;许梅;陈国莲;何静

    目的 观察对比右美托咪定和瑞芬太尼对七氟烷吸入全身麻醉患者术后苏醒期恢复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择择期全身麻醉下行胸腔镜肺叶切除手术、ASA Ⅰ~Ⅱ级、年龄37 ~ 65岁患者100例,按照不同麻醉维持方案随机将其分为两组:七氟烷+右美托咪定(D组,n =50),七氟烷+瑞芬太尼(R组,n=50).常规静脉诱导气管插管后,D组患者吸入1.5%七氟烷+静脉输注右美托咪定[0.2~1.0μg/(kg.h)],R组患者吸入1.5%七氟烷+静脉输注右美托咪定[4~ 10μg/(kg·h)].测量比较患者术中血流动力学指标.记录所有患者清醒和气管拔管的时间,统计患者恢复期严重咳嗽和躁动发生率.统计患者恢复室内严重疼痛、恶心、呕吐的发生率.测量比较患者术中血流动力学指标.结果 两组患者各时刻的血压和心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组清醒时间(4.2±2.1min)和气管拔管时间(4.8 ±3.1min)显著短于D组(11.9±3.6min和14.2土4.3min,P<0.05).两组患者躁动和严重咳嗽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组患者恢复室内镇痛数字评分者和自述尿管相关膀胱不适症状发生率显著低于R组(24% vs 52%,12% vs 30%,JP<0.05).结论 七氟烷全身麻醉患者术中联合输注右美托咪定或瑞芬太尼在控制苏醒期严重呛咳、躁动发生率方面具有类似的效果,瑞芬太尼在缩短清醒时间和气管拔管时间方面具有优势,右美托咪定在减少术后疼痛和尿管相关膀胱不适方面效果更好.

  • hTERC基因与宫颈癌发生、发展相关性

    作者:牛艳昕;王楠

    目的 探讨分析人染色体端粒酶基因(hTERC)与宫颈癌发生、发展相关性.方法 选取笔者医院妇科收治的经阴道镜宫颈活检结果异常的患者173例,再选择同期行宫颈检查无异常的40例作为正常对照,采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ISH)检测受试者宫颈脱落细胞标本hTERC基因的表达情况,并分析HPV感染与hTERC阳性率之间的关系.结果 正常对照组hTERC阳性率7.50%、CIN Ⅰ患者hTERC阳性率15.79%、CIN Ⅱ患者hTERC阳性率46.15%、CIN Ⅲ患者hTERC阳性率68.63%、宫颈癌患者hTERC阳性率91.11%,随着宫颈脱落细胞病变的进程,hTERC阳性率显著递增(P<0.05);高危型HPV感染合并hTERC阳性患者其癌前病变及癌比例为100.00%,显著高于高危型HPV感染的hTERC阳性患者以及无高危型HPV感染患者(P<0.05).结论 hTERC基因扩增参与到了宫颈癌的发生、发展过程当中,随着宫颈病变分级的增加而呈上升趋势,hTERC基因阳性表达对宫颈癌的早期诊断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 幽门螺杆菌毒力基因与克拉霉素耐药基因突变相关性

    作者:章月桃;陈伟燕;朱临江;刘云惠;孟飞

    目的 分析浙江省台州地区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cagA和VacA为主的毒力基因型分布,探讨其与克拉霉素耐药基因突变类型的关系.方法 招募存在上消化道症状患者,并行胃镜检查活检患者胃黏膜组织.通过Hp分离培养方法,培养出216株Hp.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检测并分析cagA和VacA的分型情况.采用PCR扩增和Sanger测序技术检测克拉霉素耐药基因(23S rRNA)2142和2143位碱基点突变情况.结果 CagA基因的阳性检出率为99.54% (215/216),其中CagA-D为95.83% (207/216)、CagA-C为3.70% (8/216).VacA基因阳性检出率为97.22% (210/216),s1、s2、m1、m2亚型分别为97.22% (210/216)、0、35.19%(76/216)、60.65%(131/216).本研究发现,浙江省台州地区毒力基因以CagA-D和VacAs1m2型为优势基因型.此外,23S rRNA基因2142和2143位点均未突变的有93株.突变的有123株,其中A2142G位点突变4株、A2143G位点突变119株.毒力基因型与23S rRNA基因2142和2143位点突变类型无相关性(P>0.05).结论 台州地区为HP高毒力地区,且以CagA-D和VacAs1m2型为主,其分布与克拉霉素耐药基因突变无密切相关性.

  • VM、VEGF在子宫内膜癌中表达的意义及预后影响

    作者:李美艳

    目的 检测子宫内膜癌(endometrial carcinoma,EC)组织标本中是否存在血管生成拟态(vasculogenic mimicry,VM),探讨VM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在EC中的表达情况及关系,并讨论二者与患者术后生存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CD34-PAS双重染色法,检测EC组织、不典型增生和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VM的表达,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VEGF蛋白的表达情况,并分析二者与EC患者临床病理因素及术后生存之间的关系.结果 VM和VEGF的阳性表达率在EC组织中分别为39.59%和68.02%,在不典型增生子宫内膜中分别为4.71%和21.18%,在正常子宫内膜中分别为1.59%和4.76%,二者表达在EC组较其他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60.668,P<0.05;x2=98.976,P<0.05).VM和VEGF蛋白均与手术-病理分期、组织学分化有关(P<0.05),二者表达呈正相关关系(r =0.293,P=0.000).EC患者预后的Kaplan-Meier单因素分析显示,VM阳性和VEGF过表达患者5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66.67%和79.10%,低于VM阴性和VEGF低表达患者的95.80%和95.24%(P均<0.05).EC患者预后的Cox多因素分析显示,手术-病理分期、组织学分化、淋巴结转移、VM阳性和VEGF过表达是影响EC预后的显著因素.结论 EC组织标本中存在VM,联合检测VM、VEGF对EC患者侵袭、转移及预后判断有重要意义,二者可能作为诊断和评估EC预后的参考指标.

  • 两种手术切口治疗腋臭疗效及并发症分析

    作者:倪彬婷;李力群;潘盛盛

    目的 观察不同手术切口直视下顶泌汗腺修剪术治疗腋臭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探讨和寻求疗效佳的手术方法.方法 对笔者医院2011年1月~2017年5月收治的352例腋臭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观察不同手术方法的远期疗效及并发症.手术方法分为微线形切口直视下顶泌汗腺修剪术和微梭形切口直视下顶泌汗腺修剪术,对观察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微线形切口直视下顶泌汗腺修剪术190例中,切口中位愈合时间为11.6天,愈合天数11.2±0.6天,手术切口1期愈合170例,1期愈合率89.5%,远期疗效治愈188例(98.9%),显效2例(1.1%).微梭形切口直视下顶泌汗腺修剪术162例,手术切口中位愈合时间为18.5天,愈合天数18.3±0.4天,手术切口1期愈合125例,1期愈合率77.2%,远期疗效治愈158例(97.5%),显效4例(2.5%).微线形切口直视下顶泌汗腺修剪术和微梭形切口直视下顶泌汗腺修剪术治疗腋臭均能取得良好效果,两者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微线形切口治疗腋臭较微梭形切口治疗腋臭其创口愈合快,1期愈合率高且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微线形切口直视下修剪顶泌汗腺治疗腋臭可以作为治疗腋臭的首选手术方法.

  • 胃溃疡患者血管活性肠肽水平对兰索拉唑临床应用疗效的影响

    作者:宋嗣恩;陈露嘉;覃月秋;周喜汉

    目的 探讨胃溃疡患者血清血管活性肠肽(vasoactine intrestinal peptide,vIP)水平对兰索拉唑临床应用疗效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3年2月~2015年12月间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消化内科诊治的79例胃溃疡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予以兰索拉唑、果胶铋胶囊、甲硝唑和阿莫西林联合治疗,每周为1个疗程,持续3个疗程;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治疗前血清VIP水平,以VIP测得值的中位数120.36pg/ml为分界值,≤120.36pg/ml的为低VIP组(40例),>120.36pg/ml的为高VIP组(39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指标变化.结果 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体重指数、溃疡直径和平均病程方面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VIP组患者的总体有效率为94.87%,显著高于低VIP组的7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972,P=0.026);而且,高VIP组疼痛、烧灼感、恶心、呕吐、嗳气和腹胀的评分值也均显著低于低VI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清VIP水平在胃溃疡发病中发挥重要作用,且兰索拉唑对高VIP水平胃溃疡患者的临床疗效更佳.

  • ICU肺部感染并鲍曼不动杆菌分离阳性患者临床特征及预后

    作者:张娆娆;徐瑞华;石宗华

    目的 通过分析下呼吸道分泌物中分离出鲍曼不动杆菌的肺部感染患者其临床特征、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及预后,探讨其死亡相关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 2017年6月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ICU下呼吸道分泌物分离出鲍曼不动杆菌的肺部感染患者其临床资料,包括人口学资料、基础疾病、细菌耐药性、发病时APACHE Ⅱ评分、抗菌药物治疗方案;依据患者28天预后结果分为死亡组和存活组;通过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死亡相关的危险因素.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98例患者,共分离出110株鲍曼不动杆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耐药率较低(17株);对美罗培南(88株)、亚胺培南(80株)的耐药率较高.28天病死率54.1%;死亡危险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合并冠心病(OR =38.3,95% CI:1.81~720.10,P=0.019)、高APACHE Ⅱ评分(OR=3.47,95% CI:1.30 ~ 12.81,P=0.043)、高降钙素原水平(OR =2.78,95% CI:1.30 ~7.02,P=0.023)、APTT延长(0R=1.32,95% CI:1.03 ~ 1.71,P=0.037)为患者28天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APACHE Ⅱ评分与死亡组患者鲍曼不动杆菌培养阳性后的生存时间呈负相关(r=-0.601,P=0.000);是否应用对鲍曼不动杆菌敏感的抗菌药物未明确影响预后.结论 肺部感染并鲍曼不动杆菌分离阳性患者合并冠心病、高APACHE Ⅱ评分、高降钙素原水平、APTT延长为患者28天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尤其是合并冠心病及基础疾病的严重程度决定患者的预后.

  • 双歧杆菌脂磷壁酸对多发性骨髓瘤患者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作者:秦卫玲;赵玉洁;邢会茹;武金日;窦敬芳;贺立山

    目的 探讨双歧杆菌脂磷壁酸对多发性骨髓瘤患者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及细胞因子分泌情况的影响.方法 应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别获取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及对照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应用流式细胞仪确定间充质干细胞表型,EDU法和ELISA法分别检测不同质量浓度(0.5、1.0、2.0、4.0、6.0g/L)的双歧杆菌脂磷壁酸共培养后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率及培养液上清中IL-17及IL-6含量变化.结果 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与对照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形态及表型表达完全相同,当双歧杆菌脂磷壁酸干预质量浓度为1.0g/L和2.0g/L时,多发性骨髓瘤组间充质干细胞的增殖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质量浓度为4.0g/L和6.0g/L时,细胞增殖率反而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多发性骨髓瘤患者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IL-17和IL-6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人,应用0.5、1.0、2.0和4.0g/L双歧杆菌脂磷壁酸干预后,其细胞因子的表达水平显著下降(P<0.05).结论 一定质量浓度的双歧杆菌脂磷壁酸可以促进多发性骨髓瘤患者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增殖且降低其IL-17和IL-6的表达水平.

  • 我国男性HPV流行病学特征的描述性评价

    作者:靳大川;武淑芳;郭师;杨亚琦;李聪;王同单

    目的 分析评价我国男性普通人群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的流行学特征.方法 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重庆维普(VIP)、万方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Pubmed、Embase、OVID中关于我国男性普通人群HPV感染流行病学研究文献.采用Excel软件对提取的数据进行列表和综合分析.结果 共纳入相关研究文献5篇.综合分析显示,我国男性总的HPV感染率为8.00% ~ 16.90%,其中高危HPV(HR-HPV)的感染率为5.50%~9.40%.与同一地区的女性人群相比,新疆墨玉县和广西林州的男性HPV感染率低于女性,而河南安阳男性的HPV感染率则高于女性.新疆和河南常见的HR-HPV亚型均为HPV16亚型,而广西男性常见的前3种HPV亚型依次为HPV58、52、39.新疆和河南男性的HPV多重感染率分别为1.00%和1.43%,均为当地女性HPV多重感染率的1倍以上.结论 国人男性HPV感染率低于西方国家,并存在较大的地区性差异,同一地区男性和女性常见的HR-HPV亚型分布基本一致.但是纳入的研究有限,且多为农村居民,缺乏纵向研究和对相关影响因素的研究数据,需要后续进行更全面、系统的研究.

  • 缬沙坦用于心房颤动伴高血压射频消融术后的疗效观察

    作者:徐晓红;王丽娟;沈利水;胡晓锋;唐礼江

    目的 观察心房颤动(以下简称房颤)伴高血压患者磁导航引导下射频消融术后应用缬沙坦的临床疗效.方法 入选46例房颤伴高血压患者在磁导航引导下行射频消融术,术后分为实验组(缬沙坦+氨氯地平)和对照组(氨氯地平),术后随访1年,记录心功能改善及房颤复发情况.结果 术后3个月、1年随访,两组收缩压均较术前改善,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分别为0.29、0.68);术后3月时实验组CRP明显低于对照组(5.8±1.8mg/L vs7.9 ±2.5mg/L,P<0.01),房颤复发率有减少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 vs 10,P=0.060),左心房前后径(LA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7);术后1年时实验组LAD(36.1±2.9mm vs 38.2±3.3mm,P=0.02)、房颤复发率(2 vs 8,P=0.040)明显低于对照组.术后3个月房颤复发14例、术后1年复发10例,复发组患者的持续性房颤比例、术前LAD、随访时LAD均高于未复发组(P均<0.05).结论 房颤类型、左心房大小是房颤伴高血压患者射频消融术后复发房颤的预测因子之一,缬沙坦可减少术后1年房颤复发率,特别是可以减少术后3个月CRP及术后1年LAD,其疗效独立于缬沙坦的降压作用.

  • 气滞胃痛颗粒联合乌贝散治疗青年军人十二指肠溃疡的临床观察

    作者:李涛;王泳;陆敏

    目的 观察气滞胃痛颗粒联合乌贝散治疗青年军人十二指肠球部溃疡(duodenal ulcer,DU)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84例经胃镜和13C呼气试验确诊的非幽门螺杆菌感染的DU青年军人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对照组44例.治疗组服用气滞胃痛颗粒和乌贝散,对照组服用埃索美拉唑镁肠溶片,共4周.记录治疗前后患者的中医症状评分,以及治疗期间出现的不良反应.治疗4周后复查胃镜,评估溃疡愈合疗效.结果 4周后,治疗组溃疡愈合率为87.5%,有效率为95.0%;对照组溃疡愈合率为86.4%,有效率为97.7%,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074,P>0.05).治疗组临床症状改善有效率为95.0%,对照组为88.6%,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 =0.793,P>0.05).经过治疗,两组胃脘痛、腹胀暖气和嘈杂反酸等单项临床症状均得以良好改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治疗组胸闷太息、烦躁易怒和口苦食欲不振等症状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5%、13.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1,P>0.05).结论 气滞胃痛颗粒联合乌贝散治疗青年军人非幽门螺杆菌感染DU安全有效,其疗效和埃索美拉唑镁肠溶片相近.与埃索美拉唑镁肠溶片相比,还可显著改善溃疡相关的精神及全身症状.

  • SLC39A6基因表达与膀胱癌的关系研究

    作者:苏娟

    目的 探讨SLC39A6基因在膀胱癌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荧光定量PCR检测54例膀胱癌患者手术切除的病理标本中膀胱癌组织和相应的癌旁正常组织中SLC39A6基因的表达情况,并分析膀胱癌组织中SLC39A6基因的表达量变化与肿瘤的分级和临床病理分期之间的关系.结果 SLC39A6基因在癌旁正常组织中呈低表达,相对表达量为0.353±0.057;在膀胱癌组织中高表达,相对表达量为0.592±0.069,两组SLC39A6基因相对表达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膀胱癌组织中,SLC39A6基因相对表达量与癌组织的临床分期、分化程度呈正相关(P=0.000).结论 人膀胱癌组织中SLC39A6基因的表达水平较正常膀胱组织增高,并可能促进了膀胱癌细胞的侵袭和转移.

    关键词: SLC39A6 膀胱癌 分期
  • 云南彝族Fetuin A基因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合并下肢动脉硬化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刘娜;杨秋萍;张健伟

    目的 研究云南彝族人群中Fetuin A基因rs4917、rs4918、rs1071592、rs2248690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SNPs)的基因型、等位基因频率分布特征,及其与2型糖尿病合并下肢动脉硬化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和等位基因特异引物-聚合酶链反应(ASP-PCR)技术检测120例健康对照组、61例2型糖尿病组、67例糖尿病合并下肢动脉硬化组Fetuin A基因4个位点的SNP.结果 Fetuin A基因rs1071592(C/A)位点的C/C型基因频率及C等位基因频率在2型糖尿病合并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组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rs4917 (C/T)、rs4918(C/G)、rs2248690(A/T)在3组中其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糖尿病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与Fetuin A基因rs1071592位点CC基因型相关.结论 在中国楚雄地区彝族中存在Fetuin A基因rs4917(C/T)、rs4918 (C/G)、rs1071592(C/A)、rs2248690 (A/T)多态性.在云南彝族人群Fetuin A基因rs1071592位点CC基因型可能是糖尿病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

  • 磁敏感加权成像检测脑微出血及其与脑出血/腔隙性脑梗死研究

    作者:金美玉;金洪国;严金岗;陈雅青;范艳芬;杨榕;寇雪莲

    目的 本研究明确脑出血/腔隙性脑梗死与脑微出血之间的关系.方法 搜集55例既往磁共振磁敏感成像显示脑微出血的患者,通过回顾性分析,评估脑出血/腔隙性脑梗死的位置是否与既往检测到的脑微出血位置一致.结果 其中34例脑出血,21例腔隙性脑梗死.腔隙性脑梗死位置与脑微出血相对应仅有1例(4.8%),脑出血相对应21例(61.8%).在脑出血患者中,深部脑出血组对应比例(19/24,占79.2%)高于脑叶出血组(2/10,20%).结论 脑出血和脑微出血之间的紧密位置关联表明,脑微出血代表容易出血的微血管病变.此外,深部脑出血组和脑叶出血组之间的不同的对应比率,可能归因于不同的发病机制.

  • 妊娠期发生附件扭转的高危因素及早期诊断研究

    作者:张欣欣;林凤;郑飞云

    目的 探讨妊娠期发生附件扭转的高危因素、临床特征,为早期诊断妊娠期附件扭转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5月~2016年8月间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经手术证实为妊娠合并附件囊肿发生附件扭转(扭转组)的患者40例及同期收治的94例妊娠合并附件囊肿未扭转的患者(对照组)的临床病例资料.比较两组资料的高危因素、临床特征.结果 附件扭转好发于孕周6 ~14周;扭转组患者中,附件囊肿直径为5~ 10cm的比例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扭转组患者中,接受辅助生殖技术后并发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的比例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血清白细胞数、中性粒比值、B超提示卵巢血流信号异常比例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结论 妊娠期合并附件囊肿患者,孕周6 ~14周、囊肿直径于5~10cm之间、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是妊娠期发生附件扭转的高危因素.具有以上高危因素的妊娠合并附件囊肿患者应得到及时处理.联合检测血清白细胞数、中性粒比值、B超有助早期诊断妊娠期附件扭转.

  • 小檗碱的神经保护作用及其相关机制的研究进展

    作者:万瑾舒;张孟仁

    小檗碱,又称黄连素,是中药黄连的主要成分.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小檗碱具有抗菌、抗炎、降血糖、治疗心血管系统疾病,抗肿瘤等多种作用.近年来,关于小檗碱的神经保护作用的研究越来越多,作为一种多靶点治疗的药物,小檗碱对脑缺血、阿尔茨海默病、多发性硬化、帕金森病等多种神经损伤动物/细胞损伤模型均有保护作用,涉及抗神经炎症、抗氧化应激、抗凋亡、调节神经递质的多种机制.本文综述近年来小檗碱神经保护作用的相关研究及其分子机制,提出小檗碱作为神经保护药物的可能,希望对临床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 DNA甲基化在常见自身免疫性疾病中的作用

    作者:李夏;张程

    自身免疫性疾病是指在某些因素刺激下,机体的免疫系统针对自身抗原发生免疫应答,形成自身抗体而导致机体受损所引起的疾病,如1型糖尿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系统性硬皮病等.目前表观遗传学为当今医学研究一大热点,其中DNA甲基化作为重要组成部分,在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生中起到重要作用.本文以常见自身免疫性疾病为例,重点阐述DNA甲基化在自身免疫性疾病中的作用,从而加强对该类疾病的认识,为临床治疗提供新线索.

  • 诺如病毒及其疫苗的研究进展

    作者:段素琴;和占龙

    诺如病毒(Norovirus,NoVs)是引起世界各地急性胃肠炎的主要病原体,由于该病毒分子进化快、剂量感染低、持续排毒久、传播途径多等原因导致其流行较为严重,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统计,每年有超过1亿人感染诺如病毒,并且引起数万人死亡,是严重危害全球公共卫生的主要病原体之一,因此对于该病毒及其疫苗的研究刻不容缓.迄今,研究者们已经克服了技术障碍,在诺如病毒生物学等方面的研究已取得较为显著的成果,开发了诺如病毒检测的滴液微流体技术、开展了人类诺如病毒体外培养、诺如病毒恒河猴动物模型建立、NoVs病毒样颗粒疫苗研究等,为今后的诺如病毒及疫苗研发奠定重要的研究基础.但是,由于诺如病毒存在着基因多样性、难以体外培养、缺乏有效的动物模型等问题,使得其疫苗的研发目前仍处于瓶颈期.本文在介绍NoVs病原学和流行病的基础上,着重从病毒感染检测方法、体外培养、动物模型、疫苗研发进展等几个方面对诺如病毒的研究现状进行全面综述和展望.

  • 荭草苷的药理作用机制研究

    作者:万思琦;刘立亚;刘梦思;黄秀兰

    荭草苷是一种黄酮类单体化合物,主要存在于竹叶、圣罗勒、乌蕨、金莲花等多种药用植物中.本文全面综述了荭草苷的现代药理研究作用,包括保护心血管、抗衰老、抗肿瘤、抗炎、镇痛、抗病毒、抗菌等,为荭草苷的进一步开发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 病理性哭笑的发病机制及临床诊治进展

    作者:金平;王英强;林康;杨任民

    病理性哭笑(pathological laughing and crying,PLC)可引起患者的严重窘迫、尴尬、社会残疾,临床上可出现在多种神经系统疾病中,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疾病康复、社会职业功能.PLC临床发作具有情境不匹配、无因果孩刻板性3个特点.其发病机制涉及的神经病理解剖存在多种假设,涉及的神经递质有5-羟色胺、多巴胺、谷氨酸等,这为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elective serotonin reuptake inhibitors,SSRIs)等治疗提供了一个突破口.临床上准确及时的诊断和治疗PLC对患者基础神经系统疾病的预后有着重要影响,因此PLC的识别与管理十分必要.

  • ETS-1在自身免疫性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邢璐;张瑞仙;李晓岚

    自身免疫性疾病由免疫系统对自身抗原失去耐受引起,并进一步诱发炎症和组织损伤.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转录因子在自身免疫性疾病巾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ETS-1是ETS转录因子家族的重要成员之一,它主要通过与靶基因的顺式作用元件结合激活或抑制其转录过程,从而影响多种免疫细胞的生长发育和机体的免疫调节功能.因此转录因子ETS-1可能成为自身免疫性疾病的一个潜在的治疗靶点.本文结合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对转录因子ETS-1和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等多种自身免疫性疾病间的关系做一简要综述.

  • 非细胞机制介导的肿瘤微环境与肿瘤多药耐药

    作者:唐雪瑶;邱艳艳;殷佩浩

    肿瘤微环境已经成为肿瘤发生、发展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肿瘤的耐药不仅是肿瘤细胞遗传物质的改变,也与肿瘤所处的微环境相关联.而肿瘤微环境是一个复杂的体系,它即由各种细胞介导产生的微环境,同时也包括各种生理因素而造成的微环境,如缺氧、微酸、较高的肿瘤组织间隙液压(IFP).在肿瘤耐药的发生过程中他们相互交叉地共同改变着肿瘤内环境而终导致肿瘤耐药的形成.本文将从非细胞机制介导的肿瘤微环境所致的肿瘤耐药做一综述.

  • 炎症与肿瘤微环境在肿瘤发生中的作用

    作者:杨晓宇;苏秀兰

    炎症为肿瘤的发生提供可能的条件,目前已经有充足的证据支持这一科学假设.在免疫应答的精确过程中发生的任何误差所导致的炎症都会进一步扰乱细胞微环境,进而导致肿瘤相关基因和一些关键的细胞蛋白翻译后修饰的改变,包括细胞周期,DNA修复和细胞凋亡蛋白.肿瘤微环境与炎症过程的相互作用所涉及的机制和分子可能成为抗癌干预治疗的有力靶目标.本文综述了炎症与微环境在肿瘤进程中的作用,为深入理解炎症与肿瘤间的相关性提供科学数据.

  • 细胞衰老与肿瘤发生、发展的关系

    作者:李艺辉;饶青

    衰老是生物界普遍存在的现象,衰老进程的发生往往会伴随着一系列退行性疾病的出现;而另一方面特别是在脊椎动物中,衰老也会促进一些增生性疾病的发生,这其中为致命的就是肿瘤.衰老所引起的退行性和增生性疾病都经历了细胞衰老这一细胞应激反应,衰老反应在以往被认为是一种有效的肿瘤抑制机制.然而,近几年的研究认为衰老反应有可能通过促进慢性炎症的发生进而促进肿瘤的发生、发展.本文主要就细胞衰老与肿瘤发生、发展的关系做一综述.

  • PD-1/PD-L1在三阴性乳腺癌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宋林霞;吕水萍;马虎

    三阴性乳腺癌由于缺乏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及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的表达,而不能从内分泌治疗及靶向治疗中获益.干扰程序性死亡因子-1/程序性死亡配体-1已成为抗肿瘤新启发的免疫治疗,为三阴性乳腺癌的治疗提供新靶点.现有的临床研究表明PD-1/PD-L1抑制剂治疗体现出一定疗效,其良好的耐受性、有效的药物反应及明显的生存获益为TNBC的免疫治疗开拓了新途径.本文就PD-1/PD-L1在三阴性乳腺癌治疗中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 CAR-T细胞免疫治疗在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治疗中的应用及进展

    作者:冯佳巍;李丽敏;于洪娟;周晋

    复发难治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ALL)的病死率居高不下,新型治疗方法的研究迫在眉睫.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免疫治疗(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CAR-T细胞免疫治疗)近年来在肿瘤治疗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本文将简要介绍靶向CD19的CAR-T细胞的人工构建和临床应用,以及CAR-T细胞免疫治疗的前景与发展.

  • 双镜联合手术在治疗胃肠道肿瘤中的应用

    作者:王孟奇;刘洋;金也;魏云巍

    近些年,胃肠道肿瘤的发生率在我国连年攀升,人们的身心健康受到危害.胃肠道肿瘤从广义上分为良性肿瘤、恶性肿瘤、交界性肿瘤3种,多数肿瘤医治措施以手术切除为主.胃肠道肿瘤的传统手术方法一般为3种:开腹手术、内镜手术、腹腔镜手术.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创伤较大的开腹手术将被逐渐减少,瘤体较小的肿瘤内镜下切除即可达到治疗效果,现如今内镜技术也成诊治胃肠道良性病变和早期恶性病变的“金标准”.一些不适合内镜治疗的肿瘤,腹腔镜微创的优势又成为了肿瘤切除治疗的首选.但内镜、腹腔镜及开腹手术都存在着各自的缺点与劣势,随着医学微创技术及理念的发展,腹腔镜结合内镜手术在临床医师们的探索实践下,成为了治疗胃肠道肿瘤的新方式.双镜联合手术在发挥了腹腔镜和内镜优势的同时,对内镜、腹腔镜及开腹手术的缺点进行了良好的互补,双镜联合手术现已逐渐变为治疗胃肠道肿瘤的首选.

医学研究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2018 01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