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学前沿(电子版)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the Frontiers of Medical Science(Electronic Version) 중국의학전연잡지(전자판)
- 论文标题 期刊级别 审稿状态
-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和小切口非超声乳化囊外摘除术在高龄白内障患者中的疗效对比分析
目的:对比分析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和小切口非超声乳化囊外摘除术在高龄白内障患者中的疗效。方法将80例高龄白内障患者按照奇偶数字法随机均分为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组与小切口非超声乳化囊外摘除术组,每组各40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视力、散光度、视野缺损值、诱发电位振幅、诱发电位潜伏期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①两组患者术后视力较术前均显著改善(P均<0.05),观察组患者术后1周及术后1个月视力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均<0.05),但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视力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②两组患者术前散光度数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后1周、1个月、3个月两组患者散光度数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③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组患者术后1个月及3个月、小切口非超声乳化囊外摘除术组患者术后1周、1个月及3个月视野较本组术前比较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P<0.01),且术后1周、1个月及3个月视野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均<0.05);④两组患者术前诱发电位振幅、平均标准偏差模式组间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均>0.05);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组患者术后1周、1个月、3个月诱发电位振幅、平均标准偏差模式均显著高于小切口非超声乳化囊外摘除术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P<0.01);⑤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27.50%,小切口非超声乳化囊外摘除术组为15.00%,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与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相比,小切口非超声乳化囊外摘除术治疗高龄白内障疗效更加显著,安全性更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等离子射频消融术结合布地奈德治疗过敏性鼻炎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等离子射频消融术结合布地奈德治疗过敏性鼻炎的效果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本院收治的98例过敏性鼻炎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9例,对照组患者采用氟替卡松鼻喷雾剂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等离子射频消融术结合布地奈德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鼻炎症状评分改善情况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42%,对照组为78.98%,组间对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患者鼻塞评分为(2.31±1.02)分,鼻痒评分为(1.87±0.96)分,喷嚏评分为(3.54±1.26)分,流清涕评分为(3.08±1.17)分;对照组患者鼻塞评分为(4.52±1.64)分,鼻痒评分为(3.45±1.88)分,喷嚏评分为(4.87±1.97)分,流清涕评分为(4.36±1.58)分,组间对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发生鼻出血3例,鼻黏膜干燥4例,口苦5例;对照组发生鼻黏膜干燥5例,口苦3例,组间对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等离子射频消融术结合布地奈德治疗过敏性鼻炎疗效确切,能够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不增加不良反应,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应用。
-
诊断性刮宫术在诊治围绝经期异常子宫出血中的临床应用研究
目的:研究分析诊断性刮宫术治疗围绝经期异常子宫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1月至2014年1月本院80例围绝经期异常子宫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以数字法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诊断性刮宫术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药物性刮宫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出血量以及并发症。结果观察组疗效为优者占70.00%(28/40),优良率为95.00%(38/40),均显著高于对照组[47.50%(19/40),55.00%(22/40)],差异均有显著性(P均<0.05);观察组患者出血量为(50.52±30.15)ml,经期天数为(5.7±2.3)天,均显著少于对照组[(80.57±30.18)ml,(12.4±20.3)天],差异均有显著性(P均<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12.50%,显著低于对照组(57.50%),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诊断性刮宫术是诊治围绝经期异常子宫出血的首选措施,该方法可以明确围绝经期出血的原因,明显提升治疗效果,减少患者出血量,恢复患者的正常月经周期,安全性较好,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左旋氨氯地平联合饱和剂量他汀类药物治疗老年早期高血压的疗效及依从性研究
目的:研究左旋氨氯地平联合饱和剂量他汀类药物治疗老年早期高血压的疗效及依从性,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本院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符合老年早期高血压纳入与排除标准的124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61例患者单纯口服左旋氨氯地平治疗,观察组63例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饱和剂量洛伐他汀片治疗。治疗3个月后,对比分析两组疗效、患者治疗依从性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患者血压、脉压差、血脂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显效43例,有效16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93.7%,明显优于对照组(73.8%),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8%,明显低于对照组(13.1%),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左旋氨氯地平联合饱和剂量他汀类药物能有效降低患者血脂、血压、脉压差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是老年早期高血压患者的理想辅助药物。
-
烧伤早期康复治疗成本-效果观察
目的:分析烧伤早期康复治疗的成本-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本院就诊的烧伤患者84例,根据患者实际治疗情况分为试验组(44例)和对照组(40例),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烧伤治疗,试验组患者在此基础上接受早期康复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成本及效果。结果试验组患者治疗后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温哥华瘢痕评定量表(VSS)评分降低,日常生活能力评定量表(BI)评分升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显著(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VSS和SAS评分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两组患者的VSS、SAS和BI的成本-效果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试验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结论烧伤早期康复治疗可以提高治疗效果,降低医疗成本,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
垂体后叶素治疗剖宫产术中胎盘源性难治性产后出血的疗效
目的:观察并探讨胎盘源性难治性产后出血的剖宫产患者加用垂体后叶素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胎盘源性难治性产后出血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均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子宫按摩、米索前列醇片嚼服、宫内卡前列素肌内注射、宫腔内纱条填塞以及子宫动脉结扎治疗;试验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垂体后叶素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总出血量、术中出血量、术后2小时出血量以及临床疗效。结果试验组患者总出血量、术中出血量、术后2小时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于胎盘源性难治性产后出血的剖宫产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垂体后叶素治疗可显著降低产后出血量,有效控制子宫切除率,对女性生理功能与生殖健康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
B超监测与口服米非司酮预防人工流产并发症分析
目的:分析并探讨B超监测与米非司酮口服预防人工流产并发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来本院要求终止妊娠孕妇63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A组和对照B组。对照A组孕妇全程B超监测,对照B组孕妇术后口服米非司酮,观察组孕妇B超监测联合米非司酮口服。统计三组孕妇人工流产不全发生率、阴道出血时间、月经失调、月经恢复时间。结果观察组孕妇人工流产不全0例(0.00%),明显低于对照A组[6例(2.86%)]和对照B组[7例(3.33%)],差异显著(P<0.05),对照A组与对照B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孕妇平均阴道出血时间[(6.12±2.13)天]明显短于对照A组[(10.34±3.03)天]和对照B组[(8.24±2.67)天],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孕妇月经恢复时间[(29.89±3.13)天]与对照A组[(30.05±3.12)天]和对照B组[(29.97±3.05)天]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孕妇月经不调6例(2.86%),明显低于对照A组[26例(12.38%)]和对照B组[31例(14.76%)],对照A组与对照B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B超监测联合米非司酮口服可以更精准地对孕囊、胎盘、是否存在宫内残留组织进行定位,降低人工流产不全发生率,更加彻底地将胎盘剥离,缩短阴道出血时间,月经恢复快,尽可能地保留孕妇良好的生育能力,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戈舍瑞林联合阿那曲唑治疗绝经前高危乳腺癌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戈舍瑞林联合阿那曲唑治疗绝经前高危乳腺癌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3月至2012年7月本院经病理检查确诊为乳腺癌的患者90例,均给予戈舍瑞林联合阿那曲唑治疗,观察患者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肿瘤客观缓解率(ORR)为17.8%,临床获益率(CB)为68.9%;内脏转移患者的生存率明显高于非内脏转移患者;分析可能影响患者生存率的相关因素显示,内脏转移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7.8%,以潮热、恶心为常见,程度均在患者耐受范围内。结论戈舍瑞林联合阿那曲唑治疗绝经前高危乳腺癌安全有效。
-
左西孟旦治疗失代偿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分析
目的:探讨左西孟旦治疗失代偿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将80例失代偿性心力衰竭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盐酸多巴酚丁胺注射液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左西孟旦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心功能、左室射血分数(LVEF)、下肢水肿情况,治疗后主要临床症状改善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等。结果①对照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67.50%(27/40),显著低于观察组[90.00%(36/40)],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②两组患者治疗后心功能、LVEF、下肢水肿情况较治疗前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且治疗后上述指标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③观察组患者咳喘改善时间、水肿消退时间及心率减慢时间均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④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2.50%(9/40),显著高于观察组[7.50%(3/40)],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左西孟旦治疗失代偿性心力衰竭临床效果显著,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帕金森病的药物治疗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帕金森病的药物治疗效果。方法随机选择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本院门诊及住院部就诊的帕金森病患者60例,将其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单纯服用美多巴,试验组患者在此基础上注射硫酸镁。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效果。结果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90.0%)显著高于对照组(73.3%),差异显著(χ2=4.81,P<0.05)。结论美多巴联合硫酸镁治疗帕金森病能够提高患者治疗的有效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SPECT-CT融合图像评价原发性肝癌骨转移的增益价值
目的:探讨SPECT-CT融合图像评价原发性肝癌骨转移的增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临床诊断为原发性肝癌、排除其他恶性肿瘤病史且行全身骨显像及局部SPECT-CT融合图像检查的25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综合表现诊断为肿瘤骨转移和无肿瘤骨转移,以手术病理或随访结果为终诊断标准。分别计算并比较全身骨显像、SPECT-CT融合图像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正确诊断百分率。结果254例患者中确诊肿瘤骨转移111例,无肿瘤骨转移143例。SPECT-CT融合图像诊断的灵敏度(93.6%)、特异度(93.7%)、阳性预测值(99%)、阴性预测值(100%)、正确诊断百分率(93.3%)均高于全身骨扫描(42.3%、74.8%、95.7%、92.5%、56.7%)。结论评价肝癌骨转移时,SPECT-CT融合图像较全身骨显像更具有增益价值。
-
外伤性肝破裂手术与非手术治疗的临床对比分析
目的:外伤性肝破裂手术与非手术治疗的临床对比分析。方法选取86例临床资料完整的外伤性肝破裂患者,按住院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3例。对照组患者采用非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手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住院时间、恢复饮食时间、肝内血肿变化、丙氨酸转氨酶(ALT)水平、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治愈率。结果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恢复饮食时间及肝内血肿变化分别为(8.9±2.1)天、(3.2±0.6)天、(3.3±0.8)cm,与对照组[(15.7±3.8)天、(6.9±2.3)天、(1.6±0.5) cm]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患者ALT水平变化、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治愈率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手术治疗外伤性肝破裂可有效改善患者肝内血肿症状和ALT水平,缩短患者住院时间,促进患者康复。
-
应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早期静脉溶栓对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
目的:探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早期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本院行rt-PA早期(<6小时)静脉溶栓治疗的1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观察组,另36例常规予肠溶阿司匹林片治疗者纳为对照组。分别比较治疗前、治疗后l、7、2l、90天两组患者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治疗后临床疗效及日常生活质量评分(BI指数)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后21天及90天时观察组患者NIH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90天时观察组患者显效率为72.2%,显著高于对照组(30.6%),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治疗后90天观察组患者BI指数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颅脑脑出血及脑梗死再发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采用rt-PA早期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安全有效。
-
个性化膳食指导治疗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个性化膳食指导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妇产科门诊妊娠期糖尿病患者219例,进行妊娠期糖尿病知识和个性化膳食指导,根据1周后血糖大轮廓筛查结果将其分为血糖控制理想组(119例)与血糖控制不理想组(10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职业、教育程度及治疗依从性。结果血糖控制理想组患者的职业、教育程度、依从性均优于血糖控制不理想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针对血糖控制不理想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知识强化和重复膳食指导,加强血糖监测并根据血糖值和饮食情况进行调整,提高治疗的有效性,降低母婴并发症发生率。
-
白细胞介素-33及其受体ST2在小儿炎性肠病中的免疫调节作用
目的:研究白细胞介素(IL)-33及其受体ST2介导的细胞因子在小儿炎性肠病中的变化,探索IL-33及其受体ST2在小儿炎性肠病中的免疫调节作用。方法将44例患儿分为溃疡性结肠炎(UC)组和克罗恩病(CD)组,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后外周血中IL-33、IL-4、IL-6、IL-5、IL-13、γ-干扰素(INF-γ)、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变化。结果治疗前两组患儿IL-33、IL-4、IL-6、IL-5、IL-13、INF-γ、TNF-α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IL-33、IL-5、IL-13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 IL-6、INF-γ、TNF-α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IL-33、IL-4、IL-6、IL-5、IL-13、INF-γ、TNF-α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炎性肠病患儿肠道组织中浸润的巨噬细胞是IL-33的主要来源,IL-33的增加会使Th2型细胞因子(IL-5、IL-13)明显增加,而Th1型细胞因子(INF-γ、IL-6、TNF-α)明显减少。IL-33可有效缓解炎性肠病的进展。
-
“肿瘤代谢与营养”有奖征文
为了进一步促进我国肿瘤代谢、营养与支持治疗的基础研究与临床应用、规范肿瘤患者的营养治疗、提高营养治疗在肿瘤多学科综合治疗中的重要性的认识,《肿瘤代谢与营养电子杂志》和《中国抗癌协会肿瘤营养与支持治疗专业委员会》决定联合举办“肿瘤代谢与营养”有奖征文活动。具体事宜通知如下。
-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征稿启事
-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第二届编辑委员会
-
《中国肝脏病杂志(电子版)》征稿启事
-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2015年12期重点号安排
-
《中国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征稿、征订启事
-
更正声明
关键词: -
2015东北心血管病论坛会议通知
尊敬的各位同道:
“2015东北心血管病论坛”将于2015年4月17~19日在沈阳市召开。会议由全军心血管内科专业委员会主办,沈阳军区总医院全军心血管病研究所承办,中华心血管病学会和中国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以及东北多家大型医院协办)。本次由百余名国内外著名心血管病专家出席的盛会,将结合行业热点设定以下分论坛:冠心病诊治论坛、心律失常诊治论坛、结构性心脏病诊治论坛、血栓防治论坛、慢性非传染性疾病诊治论坛、东北危重心血管病诊治论坛、基础及动脉粥样硬化防治论坛、肿瘤与心血管病诊治、心内外科联合诊治论坛、心血管护理论坛等,并将进行优秀青年论文评选及专题卫星会。参会者可获得国家级Ⅰ类和(或)军队Ⅰ类医学继续教育学分。热情期盼和欢迎您的支持与参与! -
《发育医学电子杂志》征稿启示
-
《创伤与急诊电子杂志》征稿启事
-
《中华心血管介入操作技术全集》系列教学光盘出版
为了加快心血管介入年轻医师的培养,同时规范临床操作技术,在中华医学会的领导下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与中华医学电子音像出版社联合策划出版《中华心血管介入操作技术全集》系列教学光盘。《中华心血管介入操作技术全集》也是“十二五”国家重点出版物出版规划项目“中华医学会医师培训工程”系列分册之一。该全集集目前国内30多位心血管介入领域知名专家联合编制,共包括14张多媒体光盘,其总编辑为霍勇教授(主任委员)。通过专家讲解、操作演示、动画模拟等多种形式帮助临床医师,特别是年轻医师可以尽快掌握心血管介入操作技能,该套教材可以反复学习,有利于提高临床操作能力与水平。
-
经食管超声心动图在经导管左心耳封堵术中的应用价值
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是临床常见疾病,缺血性脑卒中是该疾病常见的重要并发症,预防脑卒中是房颤治疗的主要目标之一,由于房颤患者和抗凝疗法禁忌证的增多,经导管左心耳封堵术作为一种新的技术已真正成为介入心脏病学治疗的新领域,而经食管超声心动图在经导管左心耳封堵术前筛选、术中监测和引导及术后评价方面发挥很重要的作用。目前比较成熟的经导管左心耳封堵器有两种:WATCHMAN封堵器和Amplatzer Cardiac Plug封堵器。国际上比较公认的经导管左心耳封堵术适应证为抗凝禁忌或抗凝风险高(出血风险高)的慢性房颤患者[1],具体为:①房颤发生时间>3个月,持续性房颤,或长期持续性和永久性房颤患者(非风湿性瓣膜病所致);②CHADS2-VAS评分≥2分;③有华法林应用禁忌证或无法长期服用华法林者,或HAS-BLED评分≥3分。
-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稿约
-
新型影像学技术在痛风中的应用
痛风是嘌呤代谢紊乱和(或)尿酸排泄减少引起的一种晶体性关节炎,典型症状是尿酸盐沉着于关节内或关节旁软组织引起的急性炎症表现。慢性期痛风可在急性发作后若干年出现,表现为持续的外周关节炎,偶尔累及中轴关节,伴有痛风石和骨侵蚀。
-
痛风新诊治指南解析
痛风是一种常见的炎症性关节病,在西方国家男性的患病率约为1%~2%。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痛风的患病率也呈逐年上升趋势,目前已经接近西方发达国家水平。
痛风是由于血尿酸水平持续升高,导致单钠尿酸盐在关节和其他组织中沉积所致。高尿酸血症和痛风与糖尿病、高血压、心血管疾病、慢性肾脏病等密切相关,是上述疾病发生发展的独立危险因素,也直接导致了患者长期生活质量的下降和寿命的缩短。痛风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重要问题。 -
高尿酸血症与肾损害
高尿酸血症是指由于嘌呤代谢紊乱和尿酸代谢障碍导致的血尿酸水平升高。男性血尿酸浓度>417μmol/L(7.0 mg/dl),女性血尿酸浓度>357μmol/L(6.0 mg/dl)称为高尿酸血症。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高尿酸血症的发病率有逐年升高的趋势。20世纪80~90年代我国部分地区高尿酸血症的流行病学数据显示,10年间我国高尿酸血症的患病率增加近10倍。大多数高尿酸血症患者为无症状高尿酸血症,所以该病长期被忽视。但国内外大量流行病学和临床研究显示,高尿酸血症与高血压、冠心病、动脉粥样硬化、心力衰竭和心肌梗死以及脑卒中等众多心血管疾病密切相关,甚至是上述疾病独立的危险因素[1]。
-
痛风难治的原因和治疗现状
痛风作为一种常见的晶体沉积性疾病,可导致关节炎症。目前认为其病因是持续升高的尿酸超过单尿酸盐沉积的饱和度(约404μmol/L),从而形成晶体[1]。流行病学研究显示,美国成人痛风发病率约为1%~2%,男性发病率为5.9%,女性为2%[2]。欧洲成人痛风发病率约为1%~2%[3-5]。老年男性痛风发病率高达7%,85岁以上女性发病率为3%[4,6]。痛风是男性关节炎常见的发病原因之一,具有高度的遗传性,相关危险因素包括代谢综合征(肥胖、高血压、脂代谢异常和糖代谢异常),慢性肾功能受损以及药物(利尿剂等)。
-
本期执行主编
博士,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风湿免疫科主任。曾就读于北京大学医学部及中国协和医科大学,曾于北京协和医院工作17年,在英国及荷兰从事临床科研工作4年。现任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副秘书长,中国医师协会风湿病学分会常务委员,北京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常务委员,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肺血管病学组委员,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国家医学考试中心风湿学组组长,曾获得国家及省部级多项科研课题资助,并获奖多项,在国内外专业学术期刊发表文章近200篇。
年 | 期数 |
2019 | 01 02 |
2018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7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6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5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4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3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2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1 | 01 02 03 04 05 06 |
2010 | 01 02 03 04 |
2009 | 01 02 |
2008 | 01 0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