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骨桥蛋白在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王云萍;张琳;赵华明

    近年来对骨桥蛋白[1]的研究除了在肿瘤方面以外, 还发现其在炎症反应和自身免疫性疾病发病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2,3].本研究通过检测骨桥蛋白在RA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并分析其与RA 疾病活动、功能状态、骨侵蚀以及血清学自身抗体等指标的相关性, 探讨骨桥蛋白在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中的临床意义.

  • 中药痹愈汤对类风湿关节炎骨破坏和修复的实验研究

    作者:董宏生;陈誩;李春红;胡荫奇;王玉明;董占斌

    目的:探讨痹愈汤、甲氨蝶呤(MTX)对SD大鼠类风湿关节炎(RA)骨破坏、修复的作用机制和疗效.方法:建立Ⅱ型胶原蛋白诱导的SD大鼠关节炎模型,将5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大剂量、中剂量痹愈汤组,MTX组,造模后10天,开始给药,30天后取双侧踝关节切片进行骨保护素(OPG)mRNA和核刺激因子-KB受体配体(RANKL)mRNA原位杂交实验.结果:大、中剂量痹愈汤组和MTX组比模型组和正常组明显上调OPG的平均光密度和计数.其中大剂量痹愈汤组优于MTX组和中剂量痹愈汤组.大、中剂量痹愈汤组,MTX组和模型组均比正常组上调RANKL的平均光密度和计数.结论:中药痹愈汤、MTX通过上调OPG的表达,提高了OPG/RANKL的比例,从而竞争性抑制RANK和RANKL的结合,终抑制了破骨细胞生成和活化,延缓关节周围的骨的破坏.

  • 关于中医药阻止类风湿性关节炎骨侵蚀的几点思考

    作者:王义军

    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以关节病变为主的慢性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阻止类风湿性关节炎骨侵蚀是临床研究的重点与难点.本文分析指出湿热毒邪内侵、痰浊瘀血交阻骨骱、正虚邪恋肝肾亏虚与类风湿性关节炎骨损伤密切相关,探讨了清热解毒、利湿通络、化痰祛瘀、补益肝肾方药对类风湿性关节炎骨侵蚀所起的作用.

  • 痹愈汤对类风湿关节炎骨破坏和修复的tunkl实验研究

    作者:董宏生;王和天;李春红;李莉;王玉明;董占斌

    目的:探讨大、中剂量痹愈汤、甲氨喋呤对SD大鼠类风湿关节炎(RA)骨破坏、修复的作用机制和疗效.方法:建立Ⅱ型胶原蛋白诱导的SD大鼠关节炎模型.将5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大剂量和中剂量痹愈汤组及MTX组.造模后10d给药,30d后取双侧踝关节切片进行tunkl实验.结果:正常组、治疗各组大鼠滑膜细胞凋亡率和模型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大、中剂量痹愈汤、甲氨喋呤通过上调滑膜细胞凋亡率,延缓由于关节周围的骨的破坏.

  • 湿热瘀阻与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骨侵蚀

    作者:巩勋;姜泉;曹炜;唐晓颇;焦娟

    类风湿关节炎(RA)引发的骨侵蚀是导致患者关节畸形和功能丧失的主要因素.受《黄帝内经》“肾主骨生髓”理论的影响,后世医家多从“肾”论治RA骨侵蚀.然而现代中医证候研究表明湿热瘀阻是活动期RA的主要病机,磁共振成像等现代影像学检测表明骨侵蚀在疾病早期就可发生.就此提出“非见骨损而独责之于肾”,湿热瘀阻是引发RA活动期骨侵蚀的核心病机.

  • 肿瘤坏死因子-α与类风湿性关节炎

    作者:刘暘

    类风湿性关节炎(RA)是一种病因不明的损害性炎症, 以外周动关节持续性和进行性滑膜炎,继而引起软骨破坏和骨侵蚀, 造成关节畸形为标志. 多种复杂的因子均可参与RA的关节内和全身的免疫紊乱过程.

  • 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与MRI在早期类风湿关节炎诊断中的价值

    作者:王明玉;王宪斌;孙雪辉;刘奉立;黄生传

    目的 探讨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HFUS)及MRI在早期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关节病变检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12月在山东烟台毓璜顶医院确诊的39例RA患者的临床资料,男20例,女19例,平均年龄(51.8±2.2)岁.所有患者双手、双腕均行HFUS、MR检查,重点观察有无骨侵蚀、骨髓水肿、滑膜增殖、滑膜血流、关节积液、肌腱炎等影像表现,并对两种检查方法的结果采用x2检验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共检查关节1 248个,HFUS和MRI在观察骨侵蚀[5.1% (44/858) vs 4.1% (35/858),x2=1.075,P>0.05]、肌腱炎[4.6% (18/390) vs 1.5%(14/390),x2=0.521,P>0.05]、腱鞘水肿[9.5% (37/390) vs 7.7% (30/390),x2=0.800,P>0.05]方面的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FUS在观察关节滑膜增殖[15.4% (132/858) vs 7.7%(66/858),x2=24.870,P<0.01]、关节积液[10.4%(89/858) vs 6.1%(52/858),x2=10.578,P<0.05]方面明显的检出率优于MRI; MRI在观察骨髓水肿方面[0% (0/858)vs 5.5% (47/858),x2=48.324,P<0.05]优于HFUS.结论 HFUS在检测早期RA患者病变关节的骨侵蚀、肌腱炎、腱鞘水肿、滑膜增殖、关节积液等方面,与MRI具有等同、甚至更优异的诊断价值.

  • 类风湿关节炎骨代谢及骨侵蚀的临床研究进展

    作者:邓娟;徐胜前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 ,RA)是一种以慢性进行性关节病变为主的自身免疫病,发病机制未明,是常见的关节炎性疾病之一.在我国,约有四五百万人深受RA 的困扰.该病的特征表现是对称性多关节炎,以双手、腕、肘、膝、踝和足关节受累为常见,病情逐渐发展,后可导致关节畸形、功能丧失,严重威胁着广大人民的健康.研究表明,RA 患者中骨代谢的异常和骨侵蚀的发生是患者致残的主要原因.

  • X线断层融合在类风湿关节炎手腕部病变诊断中的价值

    作者:姜增誉;邓国祥;侯文娜;何生;王军;冯莉

    目的:探讨数字化断层融合技术(DTS)在类风湿关节炎(RA)诊断中的价值,探讨DTS用于评估RA疾病严重程度、疾病活动性及预后方面的可行性,为RA临床诊断、分级、随访、疗效评估提供可靠依据。方法2013年12月至2014年12月就诊于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30例RA患者作为试验研究组,收集和记录试验对象组的实验室检查信息及临床检查信息,包括:红细胞沉降率(ESR)、类风湿因子(RF)、抗环瓜氨酸肽抗体(Anti-CCP)浓度、肿胀关节数、压痛关节数。对试验研究组行手腕部DR、DTS检查,由三位有经验的放射科医师观察、分析和记录两种检查手段的影像学表现。结果 DTS和DR检查RA手腕部病变的特异度、敏感度分别为90.0%、76.7%和96.7%、53.3%,DTS灵敏度显著高于DR,特异度略低于DR。其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33、0.683,Z检验P<0.05,DTS诊断效率高于DR。将手腕部分为4个关节组,各关节组关节间隙变窄、骨侵蚀检出率DTS明显高于DR,掌指关节组的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指间关节组、桡腕关节组、腕骨间关节组均有统计学差异(均P<0.05)。RA患者DTS骨侵蚀评分与活动性评分、Anti-CCP及RF均有正相关性(r值分别为0.565、0.799、0.432),相关系数检验均有统计学差异(均P<0.05)。结论对于RA手腕部骨质改变,DTS可以察觉DR没能检查的骨改变,DTS发现骨质改变的灵敏度显著高于DR。在手腕各关节组部位DTS对于骨质改变的检出能力均高于DR,诊断效率的曲线下面积高于DR。DTS上骨侵蚀评分与反映RA疾病活动性各指标均有显著相关性。DTS检查技术可以作为RA的临床诊断手段,为RA疾病程度的评估、诊断、鉴别诊断、疗效观察提供可靠依据。

  • 肾透明细胞癌颅骨转移一例

    作者:罗卫;胡珍渊;张毅;方永军;周峰;刘建军

    患者男,55岁.因"枕部肿块7个月"入院.查体:神清,精神尚可,顶枕部正中有一4 cm×5 cm大小肿块,质地中等,固定,轻微压痛,无溃破,皮温、皮色及毛发分布正常.头颅CT示:顶枕部正中皮下有一2.5 cm×4.0 cm ×5.0 cm大小略高密度肿块影,局部颅骨侵蚀缺损,缺损边缘略增厚.

  • 抗风湿性关节炎新药——依他奈特

    作者:郭丽颖;王慧嫱

    FDA于1998年11月2日批准的基因工程蛋白质依他奈特(etanercept),商品名Enbrel,是用于改善风湿性关节炎(RA)症状的第一个基因工程产品,由美国Immunex Corporation和Wyeth-Ayerst Laboratories共同开发研制。本品是利用基因重组技术在中国仓鼠卵巢细胞中表达生产。由934个氨基酸组成,相对分子质量为150 000[1]。1 作用机制  已知RA发病率高达1%~2%,但其病因至今尚未阐明,一般认为是在各种因素的诱导下出现的一种慢性的、渐进的、炎症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其中肿瘤坏死因子(TNF)作为致炎细胞因子参与了炎症反应和免疫反应,并在RA患者的炎症进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是导致关节滑膜炎和骨侵蚀的一个重要因素[2]。已经发现RA患者的滑膜与滑液中TNF的水平升高[3]。

  • 早期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骨质疏松与骨侵蚀的关系

    作者:齐姗;徐胜前;肖会;吴颖;刘文;徐建华

    目的 探讨早期类风湿性关节炎(RA)中骨质疏松(OP)与骨侵蚀的特点.方法 收集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427例RA患者,其中早期RA(病程≤1年)139例,非早期RA 288例,427例RA患者均测其股骨和腰椎部骨密度(BMD),早期RA患者行双手X线摄片并进行分期,记录RA患者各临床指标和服用糖皮质激素(GC)等情况.收集158例正常人作为对照组.结果 对照组OP发生率为13.9%,早期RA组为23.5%,非早期RA组为35.4%(x2=24.84,P<0.001).3组间各部位BMD均呈逐渐下降趋势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RA中OP组较无OP组有更高的年龄(P<0.05),而在GC的使用、RF、ESR、CRP、DAS28积分等指标的比较上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RA中总股骨区、各腰椎部位BMD均与双手X线分期呈负相关(P<0.05),L3及L2~4部位BMD还与抗CCP呈负相关(P<0.05).早期RA中骨侵蚀的发生率为13.7%,低于早期RA中OP的发生率(x2 =4.18,P=0.041).早期RA中发生OP患者的平均病程为(0.59±0.35)年,短于发生骨侵蚀的平均病程(0.82±0.29)年(t=2.46,P=0.018).结论 早期RA即出现明显的OP,其发生率高于骨侵蚀,且早于骨侵蚀的发生,因此要重视OP在早期RA中的意义.

  • 中等量激素与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疗效与安全性研究

    作者:张丽颖;陆红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 RA)是一种以对称性、多关节炎为主要表现的慢性、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确切病因不明.近50%患者病初2年内出现关节隙狭窄和(或)骨侵蚀,且多较快发生于疾病早期.可见早期治疗的重要性.

  •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外周血白细胞介素-22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作者:昌路艳;朱芸;李明;李红梅;张竹青

    目的:测定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血清中IL-22的水平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70例初诊的RA患者(RA组)和18例健康体检者(健康对照组)血清中IL-22的水平,其中RA组患者进一步分为RA活动组和RA非活动组,有骨侵蚀组和无骨侵蚀组,类风湿因子(RF)阳性组和RF阴性组,抗环瓜氨酸肽(抗CCP)抗体阳性组和抗CCP抗体阴性组。分析IL-22在不同组别的表达及其与RA患者临床及炎性指标的相关性。结果①RA组患者血清IL-22水平[(80.30±37.73)pg/mL]较健康对照组[(29.29±7.38)pg/mL]明显升高,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RA活动组[(86.58±41.21)pg/mL]与RA非活动组[(63.24±17.98)pg/mL]及健康对照组[(29.29±7.38)pg/mL]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RA组患者有骨侵蚀组[(94.71±42.20)pg/mL]与RA无骨侵蚀组[(56.03±18.16)pg/m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IL-22在RF阳性组、抗CCP抗体阳性组[(84.65±38.47)、(100.3±43.68)pg/mL]明显高于RF阴性组及抗CCP抗体阴性组[(59.48±39.01)、(64.12±18.32)p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RA组患者血清IL-22中水平与DAS28、RF呈正相关性(r =0.2883,P=0.0382;r=0.3670,P=0.0074)。结论 RA患者血清IL-22水平明显升高,可能参与了RA的发病机制,可作为RA病情活动及骨侵蚀的预测指标。

  • 新型影像学技术在痛风中的应用

    作者:邓雪蓉;张卓莉

    痛风是嘌呤代谢紊乱和(或)尿酸排泄减少引起的一种晶体性关节炎,典型症状是尿酸盐沉着于关节内或关节旁软组织引起的急性炎症表现。慢性期痛风可在急性发作后若干年出现,表现为持续的外周关节炎,偶尔累及中轴关节,伴有痛风石和骨侵蚀。

  • 类风湿性关节炎早期诊断及临床应用

    作者:张春芳

    类风湿关节炎(RA)是一种慢性的、侵犯多系统的疾病,全球发病率约1%,其可导致寿命缩短、残疾和死亡。影像学对于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诊断和治疗有重要意义。本文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早期X线征象进行了分析鉴别,旨在提高对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早期诊断。对于检测RA的滑膜炎、随后发生的骨髓水肿及其所致的骨侵蚀的进展过程,MRI远优于其他影像学手段,被认为是滑膜成像的金标准,也可用于RA的随访以及病变是否缓解的评价。

  • 类风湿性关节炎腕关节骨侵蚀改变影像学分析(30例报告)

    作者:高明达;杜艳英

    对30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腕关节骨侵蚀的X线平片和CT及MRI对照研究,结果表明MRI及CT对早期发现类风湿性关节炎骨侵蚀的敏感性优于X线片有助于早期诊断.

  • 低扫描场磁共振显像有助于诊断未治疗的早期类风湿性关节炎

    作者:

    据Lindegaard H[Ann Rheum Dos,2001,60(8):770-776]报道,低扫描场肢端MRI显像(E-MRI)检测早期类风湿引起的腕部和掌指关节(MCP)发炎和骨侵蚀优于X线显像和临床检查.选择25例未经治疗的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病程≤1年)和3例健康者.在注射对比剂前后对2~5节MCP关节和腕部进行X线和E-MRI显像.在X线和E-MRI显像上计算骨侵蚀数,MCP关节和腕部的滑膜炎做半定量分级.结果E-MRI检出57处骨侵蚀,而X线只检出6处骨侵蚀(9.5:1).具有关节发炎临床症状的RA关节其滑膜肥大者分级(中位数3,5~95个百分点1~4)显著高于无临床症状者(中位数2,5~95个百分点1~3),P<0.001.51%的无临床症状滑膜炎在E-MRI显示滑膜肥大.在MCP关节经MRI检出的骨侵蚀数与滑膜炎的MRI计分之间呈正相关[Spearman r(s)=0.31,P<0.01].健康对照者在MRI上无骨侵蚀或滑膜炎.

  • 早期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影像学研究进展

    作者:陈新娟;吴胜勇

    类风湿关节炎(RA)是一种慢性的、侵犯多系统的疾病,全球发病率约1%,其可导致寿命缩短、残疾和死亡.RA常累及手、腕、膝以及足的小关节.对于检测RA的滑膜炎、随后发生的骨髓水肿及其所致的骨侵蚀的进展过程,MRI远优于其他影像学手段,被认为是滑膜成像的金标准,也可用于RA的随访以及病变是否缓解的评价.介绍RA的诊断、随访表现及MRI的研究进展.

  • 抗环瓜氨酸肽抗体与类风湿关节炎疾病活动及骨侵蚀关系的研究

    作者:牛红青;李小峰;张莉芸;刘雅妮;茹晋丽;胡学芳

    目的 探讨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抗环瓜氨酸肽(CCP)抗体、类风湿因子(RF)与疾病活动度、功能状态及骨侵蚀的关系.方法 入选RA患者218例.健康对照41名,ELISA法检测抗CCP抗体,乳胶凝集法检测RF,同时记录RA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抗CCP抗体、RF阳性和阴性患者中疾病活动指数28(DAS28)、健康评估问卷(HAQ)的变化,并探讨其中124例病程>2年的患者抗CCP抗体、RF与骨侵蚀的关系.结果 RA患者中抗CCP抗体阳性率为76%,RF阳性率为71%.DAS28评分在抗CCP抗体、RF阳性患者明显高于阴性患者(P<0.05);抗CCP抗体浓度与DAS28评分相关(r=0.385,P=0.032);RF滴度与DAS28评分相关(r=0.141,P=0.037);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及HAQ评分在抗CCP抗体、RF阳性和阴性患者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抗CCP抗体阳性患者更易出现骨侵蚀,与阴性患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F阳性和阴性患者之间骨侵蚀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抗CCP抗体、RF与疾病活动度相关,抗CCP抗体阳性患者更易出现骨侵蚀,但RF与骨侵蚀未表现出相关性.

80 条记录 1/4 页 « 1234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