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针灸杂志
Chinese Acupuncture & Moxibustion 중국침구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中国针灸学会 中国中医研究院针灸研究所
- 影响因子: 1.65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0255-2930
- 国内刊号: 11-2024/R
- 论文标题 期刊级别 审稿状态
-
温针脊神经为主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观察
目的:对比温针颈椎横突后结节前的脊神经和颈夹脊穴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将18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120例)和对照组(60例).两组均采用温针加拔罐的综合治疗,观察组要求通过C2-C7横突后结节为安全进针点刺中病变的脊神经并温针;对照组深刺相应的颈夹脊穴,其余治疗都相同.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有效率分别为96.7%(116/]20)、78.3%(47/60),临床治愈率分别为74.2%(89/]20)、46.7%(28/60),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以温针横突后结节前的颈脊神经为主的疗法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安全有效的方法,疗效优于针刺颈夹脊穴.
-
"镇静安神"针法对心脾两虚型失眠患者脑血流的影响
目的:观察"镇静安神"针法与八脉交会配穴对心脾两虚型失眠患者疗效和脑血流的影响.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镇静安神法组(观察组)和八脉交会取穴组(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镇静安神法",针刺四神聪、神门、三阴交;对照组针刺申脉、照海.观察两组患者疗效、临床症状积分及针刺前后TCD检测各项脑血流参数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3%(28/30),优于对照组的83.3%(25/30)(P<0.05);两组症状积分治疗后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均P<0.01),且观察组治疗后优于对照组(P<0.05);经TCD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后大脑中动脉(MCD)、基底动脉(BA)、椎动脉(VA)的收缩期血流速度峰值(Vp)、舒张期血流速度(Vd)均有所增加(P<0.01,P<0.05);两组治疗后比较,除对左侧椎动脉(LVA)舒张期血流速度改善方面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之外,其余各指标的改善,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P<0.01,P<0.05).结论:"镇静安神法"、八脉交会取穴法均能有效改善失眠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并且针刺对失眠的治疗作用与改善失眠患者脑血流状况有关,但"镇静安神法"的治疗效果较八脉交会取穴更为理想.
-
穴位埋线对脾气虚青少年身高的影响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对脾气虚青少年身高的影响.方法:将300例自愿增高、中医辨证为脾气虚的青少年,先按性别分层,再随机分成观察组、对照组、安慰组,每组100例.观察组用药线行穴位埋线,穴取足三里、脾俞、胃俞等;对照组给予赖氨酸磷酸氢钙颗粒治疗;安慰组给予面粉胶囊.治疗3个月、6个月后,进行身高测量,检测治疗效应.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达95.0%(95/100),优于对照组的49.0%(49/100)和安慰组的0(0/100)(均P<0.05).观察组穴位埋线3个月、6个月后,身高增长明显,与对照组、安慰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穴位埋线对由脾气虚引起的青少年生长缓慢可加快身高增长、改善症状.
-
针刺治疗慢性功能性便秘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针刺治疗慢性功能性便秘(CFC)的疗效.方法:对90例患者采用两组穴位隔日交替针刺,第1组:天枢、气海、上巨虚等;第2组:中髎、下髎、大肠俞等;中髎、下髎、天枢、上巨虚配合电针治疗.每日1次,10次为一疗程.通过便秘患者日记观察患者排便频率、排便费力程度、每次排便时间、排便不尽感、便质、便意感和评估生活质量问卷评分(PAC-QOL),以了解治疗前后的变化.结果:治疗后,患者排使频率、排便费力程度、每次排便时间、排便不尽感、便质、便意感和生活质量各项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均P<0.01),总有效率为67.7%(61/90);不同动力学机制慢性功能性便秘针刺疗效不同,结肠慢传输型优于盆底失弛缓型(P<0.05),肠易激综合征便秘型优于盆底失弛缓型和盆底松弛型(均P<0.05).有效随访52例,治疗后1个月痊愈3例,显效6例,有效23例,无效20例;治疗后3个月痊愈3例,显效5例,有效16例,无效28例.结论:针刺治疗具有明确病因病位和分类诊断的慢性功能性便秘疗效确切,但不同动力学机制CFC疗效有差异.对盆底失弛缓型和盆底松弛型便秘,需进一步优化治疗方案,提高疗效.
-
张力平衡针法改善脑卒中痉挛瘫痪患者残损功能的临床评价
目的:观察张力平衡针法对脑卒中痉挛瘫痪患者残损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脑卒中痉挛瘫痪患者106例,随机分为张力平衡针法组(54例)、常规针法组(52例).张力平衡针法组采用张力平衡针法.分别于上、下肢伸肌、屈肌处取穴,常规针法组采用常规针法,穴取肩髃、曲池、外关等,于治疗前后评定患者肌力、肌张力、肌痉挛状态及关节活动度的变化.结果:治疗30天后,张力平衡针法组总有效率为96.3%(52/54),优于常规针法组的84.6%(44/52)(P<0.01).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肌力、肌张力评分、肌痉挛状态评分、关节活动度均增加,张力平衡针法组与常规针法组比较改善更显著(均P<0.05).结论:张力平衡针法能显著改善脑卒中痉挛瘫痪患者的肌力、肌张力、肌痉挛状态和增加关节活动度.
-
面瘫针刺治疗方案的优选
目的:优选面瘫的针刺治疗方案.方法:将63例面瘫患者按正交设计L9(3)4表随机分组、安排试验,采用A(针刺时机)、B(选穴配方)、C(刺激量)、D(电针时间)4因素3水平不同组合方案治疗,观察面神经功能积分的变化,对影响面瘫针刺疗效的A(针刺时机)、B(选穴配方)、C(刺激量)、D(电针时间)4因素3水平组合方案进行优选.结果:B(选穴配方)、D(电针时间)为显著因素(P<0.05),其中B(选穴配方)为主要的影响因素;在B(选穴配方)、D(电针时间)各自3水平中,B3(交替针刺两组穴位)、D3(电针疏密波治疗30 min)为佳.结论:交替针刺两组穴位,电针疏密波治疗30 min为本试验的佳方案.
-
电热针加穴位贴敷治疗单纯性肥胖症疗效观察
目的:比较电热针加穴位贴敷与口服西药治疗脾虚湿阻型单纯性肥胖症的疗效差异.方法:121例患者按就诊顺序分为针刺穴贴组(80例)和西布曲明组(41例).针刺穴贴组采用电热针和穴位贴敷治疗,选择带脉、中脘、足三里等穴位进行针刺;选取神阙、中脘、关元等穴位进行药物贴敷.西布曲明组采用口服西药盐酸西布曲明胶囊治疗,两组均治疗4周后观察疗效.结果:针刺穴贴组总有效率为97.5%(78/80),西布曲明组总有效率为70.7%(29/41),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热针加穴位贴敷治疗脾虚湿阻型单纯性肥胖症疗效优于盐酸西布曲明.
-
头部穴位埋线配合足底按摩治疗顽固性失眠疗效观察
目的:评价头部穴位埋线配合足底按摩治疗顽固性失眠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9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5例)和对照组(24例).观察组采用穴位埋线法,穴取百会、神庭、四神聪等,同时配合足底按摩;对照组口服艾司唑仑治疗.评定两组临床疗效和治疗前后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2.0%(23/25),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83.3%(20/24),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在治疗后PSQI各因子得分除对照组日间功能障碍一项外,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P<0.05,P<0.01).观察组在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障碍、日间功能障碍等项目中优于对照组(P<0.05,P<0.01);对照组在延长睡眠时间方面优于观察组(P<0.05).结论:头部穴位埋线配合足底按摩能显著改善失眠患者的睡眠质量和日间功能.
-
针药结合治疗特发性震颤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针刺结合西药对特发性震颤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特发性震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针药组针刺百会、四神聪、太溪等穴位,同时口服普萘洛尔;药物组单纯口服普萘洛尔.治疗30天后分别观察两组综合疗效及震颤评分.结果:针药组总有效率为90.0% oA(27/30),明显高于药物组的56.7 %(17/30)(P<0.01);针药组震颤评分明显优于药物组(P<0.05).结论:针刺结合口服普萘洛尔治疗特发性震颤相对单纯口服普萘洛尔具有较好的疗效.
-
电针按摩为主治疗交感神经型颈椎病32例
颈椎病临床通常分成5型,交感神经型颈椎病属其中1个分型,该型症状复杂、表现多样.其中表现出冠心病症状和颈椎病症状者称颈心综合征,又叫颈椎病性类冠心综合征、颈源性假性心绞痛、颈源性心绞痛.笔者自1998年以来共收治32例该病患者,采用电针、按摩配合颈椎牵引治疗,现报告如下.
-
风池穴合谷刺为主治疗颈型颈椎病62例
笔者于2006年1月-2008年6月以风池穴合谷透刺疗法为主治疗颈型颈椎病患者62例,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62例患者均来自针灸科门诊,其中男35例,女27例;年龄18~62岁,平均(28.68±9.35)岁;病程1周~5年.
-
耳针预防输血反应90例
输血是临床治疗和抢救工作中的重要措施,但在输注过程中和输血后常会发生不良反应.自2005年笔者采用耳针预防输血反应90例,现报告如下.
-
电针治疗动眼神经麻痹28例
笔者于2004年2月-2008年12月用电针治疗动眼神经麻痹28例,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28例均经眼科或神经内科明确诊断为动眼神经麻痹患者,其中男18例,女10例;年龄小24岁,大63岁;病程短10周.长6个月;由脑血管病所致5例,头眼外伤所致15例,糖尿病所致4例,脑肿瘤所致4例.
-
穴位按压终止心绞痛急性发作48例
2006年10月-2008年11月笔者采用单穴按压膻中或配合内关、郄门用于终止心绞痛急性发作,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全部患者均为我院心内科住院的患者,按心绞痛发作的先后顺序单、双号随机分组,单号为穴位按压组,双号为硝酸甘油组.
-
针刺夹脊穴为主治疗胸腰椎楔形骨折疼痛42例
笔者2003年以来采用针刺夹脊、外用膏药配合局部TDP照射、腰固定带固定等外治法治疗胸腰椎楔形骨折42例,现报道如下.
-
扭转痉挛案
患者,女,26岁.初诊日期:2008年7月4日.主诉:头颈向左后扭转,右上肢不自主向内侧扭转5年.病史:患者2003年12月无明显诱因突发头项部颤动后仰,右上肢内旋,于他院就诊查CT、MRI均示脑部无异常,予安坦、索美多巴等药物治疗,症状稍缓解.
-
抗精神病药物所致迟发性肌张力障碍案
患者,男,42岁.病史:因凭空闻语、被监视、被跟踪体验感20余年,加重伴头阵阵后仰、斜颈2年,于2007年11月20日住院治疗.患者既往在多家医院诊治,均诊断为"精神分裂症",先后口服多种抗精神病药物,如盐酸氯丙嗪片(大剂量可达600 mg/日)、氯氮平片(大剂量达400 mg/日)、舒必利、博思清、利培酮等.
-
基于MRI图像三维重建人体上肢经络
探索中医经络的物质基础和解剖学构成并探讨经络的实质.在3.0T核磁共振获取的图像上,标记出人体上肢筋膜结缔组织的聚集处,通过图像分割和三维重建,与传统中医记载的经络走行线进行对比分析,发现两者有相似性.中医经络的解剖学基础可能是分布于全身的筋膜结缔组织.
-
针灸治疗动眼神经麻痹经络辨证的研究
通过对动眼神经麻痹针刺治疗的临床观察和古代相关经络文献整理研究,以循行、病候、功能为指标,对<内经><奇经八脉考>中的相关经脉进行对比分析,动眼神经麻痹(风牵偏视)主要症状与<内经>中的目不开、目黄、目锐眦痛相吻合.结果提示:①调节跷脉功能是治疗动眼神经麻痹的重点;②十二正经与奇经八脉治疗本病的途径不同.正经治其标,奇经治其本,配合使用可体现中医标本兼治的理论思想和特色;③经筋病与动眼神经麻痹的病理变化关系密切,对完善治疗原则和研究方法具有参考价值.
-
简易穴位埋线对哮喘大鼠ICAM-1和NF-kB表达及气道炎症的影响
目的:探讨简易穴位埋线对哮喘大鼠的作用机制.方法:Wistar大鼠32只,随机分为简易穴位埋线组(A)、地塞米松组(B)、模型组(C)、对照组(D),每组8只.卵蛋白(OVA)致敏制造大鼠哮喘模型,A组:在实验第1天开始造模前埋线1次,穴取"肺俞""膻中""肾俞".B组:自实验第15天开始腹腔注射地塞米松1.5 mg/kg;C组:于实验第15天起腹腔注射灭菌注射用水20 mg/kg;B、C组均1次/日,连续2周.D组:不做任何处理.观察4组大鼠哮喘发作症状,对各组大鼠支气管肺泡灌洗液进行细胞计数及分类,并对大鼠气道病理组织学改变进行观察;免疫组化方法观察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和核因子-kB(NF-kB)的核着色情况.结果:①简易穴位埋线组大鼠哮喘发作症状减轻,支气管周围炎细胞浸润明显减少.肺泡灌洗液总细胞数及其他炎细胞数模型组明显高于简易穴位埋线组.简易穴位埋线组气道腔内炎性细胞渗出和气道壁炎性细胞浸润明显低于模型组.②模型组肺组织ICAM-1、NF-kB的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③地塞米松组、简易穴位埋线组肺组织ICAM-1、NF-kB的表达与模型组相比显著降低(P<0.05,P<0.01).结论:简易穴位埋线可抑制ICAM-1、NF-kB表达,减轻气道炎症.
-
逆灸对自然更年期大鼠热休克蛋白及应激激素的影响
目的:观察逆灸"关元"穴对自然更年期大鼠体内与应激相关的激素及蛋白、基因的影响,探讨其保护作用机制.方法:选健康SD雌性大鼠共128只.其中4月龄16只,作为年轻对照组;另将112只已出现动情周期紊乱的10月龄SD雌性大鼠随机分为7组:10、12、14、16月龄对照组;12、14、16月龄逆灸组,每组16只.采用放射免疫、免疫组化、原位杂交方法,观察在10月龄逆灸"关元"穴(2次/周,连续8周)对随后12、14、16月龄大鼠下丘脑不同核团热休克蛋白70(HSP 70)、HSP 70 mRNA、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RH)、β-内啡肽(β-EP)及血浆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的影响.结果:各自然月龄组室旁核、弓状核、视上核HSP 70及mRNA表达呈总体升高趋势.CRH、β-EP各自然月龄组呈波动性下降趋势,ACTH总体升高.逆灸组较同月龄对照组比较:室旁核HSP 70在14月龄降低,其mRNA在12、16月龄升高(均P<0.05);弓状核HSP 70在12、14月龄,HSP 70 mRNA在12月龄均明显升高(P<0.05,P<0.01);视上核HSP 70在14月龄,HSP 70 mRNA在12、16月龄均明显下降(均P<0.05).CRH、ACTH在14月龄均显著降低(P<0.05,P<0.01);β-EP含量在12月龄明显上升(P<0.05).结论:逆灸"关元"穴对随后自然更年期大鼠下丘脑内应激蛋白、基因及体内应激激素的调节作用,可能是该疗法实现保护作用的途径之一.
-
李世珍合谷穴配伍运用经验
合谷穴善治急性热病、外感表证、神志病,是治疗气虚病证的常用穴.针刺用泻法,可疏风解表、清热宣肺,清阳明经以及气分之邪热,强刺激可通关启闭、开窍醒志.用补法,能补气固表、益气固脱,如针补合谷,配补足三里、百会,可补中益气、升阳举陷,具有补中益气汤之功;针补合谷,配补三阴交,可气血双补,具有八珍汤之效;针补合谷,配泻内庭,可清阳明气分之邪热,具有白虎汤之功效.
-
吕大谷教授"脾升胃降法"临床应用总结
介绍吕大谷教授在临床中运用"脾升胃降法"治疗高血脂、脂肪肝、肥胖症及代谢综合征等慢性代谢性疾病的临床经验.该针刺疗法具有调节改善脾胃功能的功效,其针灸处方共选用20个腧穴,其中16个腧穴属于足太阴脾经和足阳明胃经.吕教授根据中医阴阳学说以"左阳右阴"的规律取穴,并以"阴升阳降"的顺序针刺,同时特别注重不同部位腧穴的针刺深度和刺激手法的运用,同时要求患者有意识地控制饮食的摄入总量,并明确提出了"饮食摄入过量"是现代人群的首要问题.
-
骑竹马灸疗效的心理应激免疫机制探讨
从医学心理学、免疫学角度探讨骑竹马灸的取效机制.考察骑竹马灸操作过程中患者存在的急性短暂性心理应激状态,并借用现代医学心理学、免疫学的研究结果,探讨急性短暂性心理应激对免疫系统的影响.骑竹马灸患者存在急性短暂性心理应激反应,对天然免疫系统造成良性刺激,可能是骑竹马灸疗效的起效机制之一.古人将心理与生理的相互干预运用于针灸疗法,在现代针灸临床中应加以发掘运用.
-
穴位贴敷治疗支气管哮喘时间因素的研究概况
参阅近15年来国内有关文献,针对穴位贴敷治疗支气管哮喘时间影响因素,从患者分期、贴敷时机选择、药物贴敷时间、贴敷次数与疗程进行初步分析与比较,发现多数研究认为,贴敷法多选取哮喘缓解期患者;贴敷时机大多沿袭三伏天治疗,亦有选择三九或日常天者,药物贴敷时间长短不一,疗效比较结果莫衷一是;贴敷效果可能与贴敷次数及疗程成正比.今后应通过严谨的设计,充分考虑各时间因素的影响,才能科学地揭示贴敷治疗支气管哮喘的时间影响因素.
-
针刺留针时间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
留针作为针灸临床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被历代医家所重视.本文从病程、病种、病情和针刺部位等方面对近年来有关留针时间影响因素的相关文献进行了归纳总结.现代相关研究在一定程度上证实并发展了古人对留针的认识,但符合循证医学要求的随机对照试验较少,大多只停留在观察阶段.今后,临床研究应采用科学严谨的设计方法,设计符合中医特色的研究方案,对留针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从而把握针刺治疗中留针的规律,确定各种疾病的佳留针时间,以利于构建规范化、系统化的针刺治疗临床指导模式.
-
活蜂螫刺治疗急性面神经炎13例
我院采用活蜂螫刺治疗急性面神经炎13例,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3例急性面神经炎患者均为2008年9月-2009年3月自愿接受活蜂螫刺治疗的门诊患者,其中男8例,女5例;年龄31~49岁,平均41岁;病程短1天,长5天,平均2.5天;左侧急性面神经炎6例,右侧7例.
-
针刺大陵穴治疗踝关节损伤
2002年以来,笔者运用针刺大陵穴为主治疗踝关节损伤.66例患者均来自本科门诊,其中男31例,女35例;年龄小11岁,大65岁;病程短1天,长16个月.所有患者表现为踝关节肿胀、瘀血、疼痛、活动受限;均经过X线检查排除骨折,诊断为踝关节软组织损伤.
-
耳穴贴压配骆氏推拿法治疗胸部软组织损伤
1983-2008年间,笔者以耳针配骆氏推拿法治疗胸部软组织损伤753例,现介绍如下.1 一般资料753例均是我院门诊患者,其中男652例,女101例;年龄19~59岁;病程1天~6个月.多因打球被撞击或运动不慎或搬抬重物"憋气"所致.临床体征:急性期为突发胸廓疼痛,活动时加重,以咳嗽或深呼吸时疼痛尤甚,甚者彻夜难眠;检查:胸廓对按试验阴性;X线片示胸、肋骨无病理性改变.慢性期为急性损伤半月后,疼痛时重时轻,痛处不定,呈游走性,常在上肢活动时突发放射性胀痛,痛苦感很强.
-
单灸膻中穴治疗心动过缓
笔者自2000年起采用单灸膻中穴治疗心动过缓,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63例来源于我院就诊患者,男47例,女16例;年龄33~67岁,平均(46.0±3.7)岁;病程3个月~6年,平均(12.89±3.46)个月;窦性心动过缓伴间歇性Ⅰ度房室传导阻滞32例,窦性心动过缓伴室早18例,窦性心动过缓伴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13例.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 21709.5-2008)针灸技术操作规范第5部分:拔罐
1范围GB/T 21709的本部分规定了拔罐的术语和定义、操作步骤与要求、注意事项与禁忌.本标准适用于拔罐技术操作.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GB/T 21709的本部分的引用而成为本部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部分,然而,鼓励根据本部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新版本适用于本部分.
-
拔罐技术的标准化研究——国家标准《针灸技术操作规范第5部分:拔罐》研制体会与说明
从标准制定依据、技术参数及其确定、核心内容、难点问题及其解决办法、规范化思路等方面,重点讨论国家标准<针灸技术操作规范第5部分:拔罐>的研制体会,其中着重论述了拔罐规范化定义确立的过程和方法、火罐吸拔方法的选择与操作规范以及标准的中医特色等;同时论述了本标准的适用范围和注意事项等;也对针灸技术标准的研发提出了一点未来的设想.
年 | 期数 |
2019 | 01 02 03 |
2018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7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6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5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4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3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2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1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0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9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8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7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6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5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4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
2003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2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1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0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