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Integrated Traditional and Western Nephrology 중국중서의결합신병잡지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
- 影响因子: 1.06
- 审稿时间: 3-6个月
- 国际刊号: 1009-587X
- 国内刊号: 14-1277/R
- 论文标题 期刊级别 审稿状态
-
CAPD患者腹膜透析置换液及肝硬化患者腹水的蛋白质组的研究
目的:分析持续性非卧床腹膜透析(CAPD)患者24 h时腹膜透析置换液及肝硬化患者腹水的蛋白质组,找出差异蛋白.方法:分别收集4位CAPD患者24 h腹膜透析置换液及肝硬化患者1 000~1 500 ml腹水进行超滤浓缩后行2-D胶双向电泳检测及图像、质谱分析.结果:实验成功得到了两组病人的蛋白电泳图,电泳图中存在明显差异蛋白点,选取20个点行质谱分析后得到15个点的肽指纹图,在蛋白质组数据库中将获得混合物肽片段质量数据输入数据库中进行检索.结果表明12、13、14点为视黄醇结合蛋白,17点为糖基化蛋白HC.结论:腹膜透析置换液和腹水之间确实存在蛋白质组的差异,经质谱分析证实视黄醇结合蛋白是其中之一,即腹膜透析置换液中存在视黄醇结合蛋白.
-
病理呈局灶性肾小球硬化的IgA肾病216例临床病理分析
IgA肾病(IgA-nephrophthy,IgAN)在我国是导致终末期肾脏病的常见原发性肾小球疾病.我们以往的研究显示局灶性肾小球硬化(focal glomerulosclerosis,FGS)为IgAN的常见病理类型之一[1].本文报告我院216例病理类型呈局灶性肾小球硬化的IgAN(IgAN-FGS)的临床病理表现,并通过临床病理联系分析,对反映IgAN病程进展的临床参数进行探讨,旨在了解IgAN-FGS的进展机制及探讨其防治对策.
-
维持性腹膜透析患者中医证型研究和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研究维持性腹膜透析患者的中医证型和相关因素.方法:125例维持性腹膜透析患者通过问卷调查和中医四诊观察中医正虚证、邪实证分布情况,及其与透析病程、透析方式、理化指标的关系.结果:维持性腹膜透析患者的中医辨证分型以脾肾气虚证和脾肾阳虚证为常见,其次为肝肾阴虚证和阴阳两虚证,气阴两虚证较少;邪实以湿浊、血瘀为常见;中医本虚证型和各项理化指标、腹透病程、腹膜转运特性等有相关性;肾性贫血、低蛋白血症、慢性炎症、心血管疾病的合并症发生率占总研究人群的45.6%,表现为脾肾阳虚证、阴阳两虚证和脾肾气虚证为主.结论:维持性腹膜透析患者以脾肾气虚和脾肾阳虚两证为主,并普遍存在贫血、低蛋白血症、慢性炎症和心血管疾病的合并症.
-
应变率成像评价慢性肾衰竭患者左室心肌局部收缩及舒张功能的价值
目的:探讨应变率成像评价慢性肾衰竭患者左心室局部收缩与舒张功能的价值.方法:采集正常人30例和慢性肾衰竭患者45例的动态组织多普勒图像后,分别测量其不同心肌节段在收缩期、舒张早期和舒张晚期的大应变率,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慢性肾衰竭组收缩期应变率、舒张早期应变率及舒张晚期应变率明显低于正常组(P<0.05).结论:应变率成像可快速、无创地定量评价慢性肾衰竭患者左室壁节段收缩及舒张功能,为临床评价心功能提供了又一有效方法.
-
来氟米特对大鼠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的作用
来氟米特是新型免疫抑制剂,近几年它在肾脏病领域中的应用日益受到重视.临床已有报道提示来氟米特在治疗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MsPGN)方面有肯定的疗效.本研究的目的在于观察来氟米特对大鼠抗Thy-1 MsPGN的治疗效果,并探索其作用机制.
-
IgA-Ⅰ号对IgA肾病小鼠肾及肝脾肺组织病理的影响
目的:观察IgA-Ⅰ号对IgA肾病小鼠肾脏及肝、脾、肺组织病理的影响.方法:用金黄色葡萄球菌细胞膜20肽抗原决定簇(20PADSA)诱导IgA肾病模型.病理鉴定模型成功后,随机分为模型组、Ⅰ号高剂量组、Ⅰ号低剂量组、肾炎四味片组,并另设正常组,每组10只.治疗4周后处死全部小鼠,取双肾及部分肝、脾、肺组织进行组织病理检查.结果:(1)模型组的免疫荧光:IgA表达很强,IgG和C3次之;光镜:肾小球系膜细胞和基质增生;电镜:系膜区可见电子致密物沉积,表明模型建立成功;且肝、脾、肺组织的病理损害很轻.(2)IgA-Ⅰ号组和肾炎四味片组小鼠的肾脏病理损害均明显减轻,前者优于后者,Ⅰ号低剂量组优于Ⅰ号高剂量组.结论:IgA-Ⅰ号对IgAN小鼠疗效确切,值得进一步研究.
-
黄芪对激素抵抗型肾病综合征患儿外周血单个核细胞GRβ表达水平的干预及机制探讨
目的:探讨黄芪对激素抵抗型肾病综合征(SRNS)患儿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内糖皮质激素受体亚型β(GRβ)表达水平的干预以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1)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41例PNS患儿正规激素治疗前PBMC内GRβ表达水平,8周时根据激素治疗效应将其分为激素敏感组26例、激素抵抗组15例.(2)15例激素抵抗组患儿再将其分为黄芪治疗组8例、西药对照组7例,检测治疗前及治疗3个月后两组患儿PBMC内GRβ表达及血清IL-4、IFN-γ水平.另选8例正常健康体检儿童为正常对照组.结果:(1)激素抵抗组患儿PBMC内GRβ表达明显高于激素敏感组(P<0.01).(2)黄芪颗粒治疗前,黄芪治疗组PBMC内GRβ的表达、血清IL-4、IFN-γ水平与西药对照组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与正常对照组比较,黄芪治疗组PBMC内GRβ的表达、血清IL-4水平均明显升高(P均<0.01),而IFN-γ水平显著下降(P<0.01).治疗3个月后,黄芪治疗组PBMC内GRβ的表达与西药对照组及治疗前比较仍然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仍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而黄芪治疗组血清IL-4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及治疗前(P<0.05,P<0.01),接近正常对照组水平(P>0.05);IFN-γ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及治疗前(P均<0.05),但仍低于正常对照组水平(P<0.05).结论:(1)SRNS患儿存在GRβ的高表达,黄芪不能下调SRNS患儿PBMC内GRβ的表达,可能与疾病状态下多种炎症因子的共同作用有关.(2)黄芪可能可通过调节免疫功能的途径减少激素抵抗.
-
川芎嗪对高糖致人腹膜间皮细胞TGF-β1和bFGF分泌与表达的影响
目的:探讨川芎嗪对体外培养的人腹膜间皮细胞(HPMCs)在高糖刺激下转化细胞生长因子-β1(TGF-β1)和碱性成纤维细胞因子(bFGF)分泌和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胰蛋白酶消化法从人腹膜组织中分离间皮细胞;MTT法检测各组间皮细胞的活性;半定量RT-PCR检测细胞内TGF-β1和bFGF mRNA表达情况;ELISA法检测细胞上清液中TGF-β1和bFGF的蛋白质水平,细胞部分用BCA蛋白检测方法测定细胞蛋白质含量,用以校正ELISA结果.结果:川芎嗪能显著降低高糖所致的腹膜间皮细胞TGF-β1和bFGF的表达(P<0.05),且两者在蛋白质和基因水平均呈剂量依赖关系;另外,川芎嗪显著改善高糖环境下细胞活性(P<0.05).结论:川芎嗪可能通过抑制高糖所致的TGF-β1和bFGF过度分泌和表达以预防或延缓腹膜纤维化的发展.
-
来氟米特对糖尿病肾病大鼠PKC表达的影响
目的:通过建立糖尿病肾病(DN)大鼠模型来研究来氟米特对大鼠肾脏PKC表达的影响,以进一步探讨来氟米特对DN大鼠的治疗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健康雄性Wistar大鼠30只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DN组及来氟米特组,应用链脲佐菌素(STZ)诱导左肾切除大鼠DN模型,来氟米特组在成模后每日灌胃来氟米特5 mg/kg.于实验第8周、12周末各组分别取5只动物测24 h尿量及24 h尿蛋白定量;心内采血测肌酐(Scr)、尿素氮(BUN);电镜标本观察肾组织病理改变,放免法检测肾组织中PKC的活性.结果:随着病程的延长,DN组大鼠肾重增加,内生肌酐清除率增高,并出现蛋白尿,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来氟米特组大鼠尿蛋白、Scr、BUN与同期DN组相比明显减少,有统计学差异(P<0.05).病理组织学观察来氟米特组较DN组肾小球基底膜增厚明显减轻,系膜细胞增生及细胞外基质沉积减少.DN组细胞质PKC活性与对照组同期相比,明显降低,但细胞膜PKC活性则明显升高(P<0.05),经来氟米特治疗后,与DN组同期相比,细胞质PKC活性升高,细胞膜PKC活性下降(P<0.05).结论:来氟米特可通过抑制PKC的活性,从而保护DN大鼠肾组织.
-
临床路径在社区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的应用评价
目的:评价应用临床路径在社区早期糖尿病患者诊疗过程中的实用性、可操作性及效益,为规范基层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的诊疗,合理控制医疗费用提供借鉴.方法:对住院的早期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进行分组,经社区转入住院接受临床路径者作为实验组(n=30),同期住院的同种疾病住院未接受临床路径者作为对照组(n=30).实验组患者均接受相同的临床路径实施方法,并进行严格质量控制.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住院天数、再住院率、住院医疗总费用、分项费用,病人满意率,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平均住院天数、再住院率、住院医疗总费用间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住院除治疗费间无统计学差异外,在化验费、检查费、西药费、床位费间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在住院天数、再住院率、住院医疗总费用方面及在分项费用上,实验组患者明显低于对照组,说明临床路径在社区糖尿病及高血压病诊疗中有一定积极意义.
-
肾移植后脑血管病的诊断与防治
肾移植后10年内脑卒中的患病率是7.97%,从接受肾移植到发生卒中的平均时间是49.3个月[1~4].移植前所患肾脏疾病为糖尿病肾病和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多囊肾(ADPKD)、外周血管疾病、年龄>40岁、高血压是发生卒中的危险因素.其中糖尿病肾病、外周血管疾病和年龄超过40岁是卒中的高危因素[4~15].肾移植后,应根据不同原发疾病、不同器官损害程度以及并发症的不同,从全身多个系统进行脑血管病的综合防治.
-
非对称性二甲基精氨酸与慢性肾脏疾病
慢性肾脏疾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患病率高,知晓率低,治疗困难,医疗费用大,如不及时加以有效的干预和治疗,终会进入尿毒症期.
-
阿霉素肾病动物模型的国外研究进展
阿霉素肾病动物模型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由国外文献报道,是目前公认的能较好模拟人类慢性肾脏病的动物模型,在肾脏病研究领域已广泛应用.根据期建立方法和病理表现,可分为急性模型和慢性模型,急性模型类似于人类微小病变型肾病(MCN),而慢性模型类似于人类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FSGS).
-
从虚、瘀、风湿论治IgA肾病123例临床分析——附69例5型辨治及65例本虚为主辨治的疗效对照
目的:优化IgA肾病(IgAN)的中医辨治方案,验证从虚、瘀、风湿3型论治IgAN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3例IgAN患者按虚、瘀、风湿3型辨证论治,并与5型辨治方案及本虚为主辨治方案进行历史性对比.结果:3型辨治组治后中医证候总积分、24 h尿蛋白定量及尿红细胞均较治前明显减少(P<0.01),肾功能稳定.3型辨治组肾病理Lee'sⅠ~Ⅱ级的61例患者,临床缓解率明显优于65例本虚为主组(59.0% vs[20]0%,P<0.01);甚至前者62例Lee's≥Ⅲ级的患者,其缓解率亦优于后者Lee'sⅠ~Ⅱ级的患者(45.2% vs [20]0%,P<0.01).3型辨治组较之5型辨治组虽然缓解率略高(Lee'sⅠ~Ⅱ:59.0% vs 57.1%;≥Ⅲ级:45.2% vs 29.3%),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虚、瘀、风湿3型辨治方案更符合IgAN的证候谱、病机及其演变规律,具有执简御繁、实用有效的优点.
-
转化生长因子-β和碱性成纤维细胞因子在儿童原发性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肾组织中的表达
目的:通过检测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在儿童原发性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FSGS)肾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肾小管间质病理变化的关系,以了解TGF-β与bFGF在原发性FSGS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选择肾活检明确诊断为原发性FSGS患儿的肾组织共43例,其中不伴有肾小管间质病变的FSGS肾组织共16例,设为实验1组;伴有肾小管间质病变的FSGS肾组织共27例,为实验2组.另将同期因孤立性血尿入院肾活检证实为非FSGS、病理改变较轻的肾组织作为对照组,共17例.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细胞/生长因子TGF-β、bFGF在各组中的表达.通过方差分析(ANOVA)和相关分析法分析细胞/生长因子的表达与FSGS肾组织病理变化的关系以及细胞/生长因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结果:TGF-β、bFGF在各组肾组织中均有表达,表达量在对照组、实验1组和实验2组中依次升高,各组间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TGF-β和bFGF的表达与肾小管间质指数呈正相关,相关系数依次为0.763和0.661.此外,TGF-β和bFGF两者的表达量经相关分析也显示呈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587.结论:TGF-β和bFGF在原发性FSGS患儿肾组织中高表达;随着FSGS的发展,它们在肾组织中表达量不断增加,促使肾小管间质向纤维化发展,而且两者在促进肾脏纤维化具有一定的协同作用.
-
超声稀释法在血液透析血管通路功能评价中的初步应用
目的:探讨超声稀释法在血液透析血管通路功能评估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并观察血管通路血流量与患者心输出量的相关性.方法:选择在我院血液净化中心透析龄为3~6月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82例,病情稳定,已排除急性活动性疾病,均采用自体动静脉内瘘作为血管通路.使用TransonicHD02型血液透析监护仪对患者的血管通路进行检测,随访期为6个月,分别监测内瘘再循环率、内瘘通路血流量及心输出量等,并观察血管通路血流量与患者心输出量的相关性.结果:(1)观察0个月,内瘘血流量平均为(994.41±434.98)ml/min,心输出量平均为(6.38±3.14)L/min;随访6个月后复测相关指标,血液透析患者的血管通路血流量和心输出量均有所下降,内瘘血流量平均为(96[1]19±420.92)ml/min,心输出量平均为(6.12±4.17)L/min,但观察6个月与0个月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4例(4.88%)患者出现再循环,均大于5%.(2)观察0个月,血管通路狭窄的发生率为9.76%;观察6个月后,血管通路狭窄的发生率为26.83%,二者比较,血管通路狭窄的发生率有统计学差异(P<0.05).(3)血管通路血流量与心输出量呈正相关(P<0.05),提示患者低心输出量可能导致血管通路血流量的下降.结论:超声稀释法操作简便、非创伤侵入性、安全实用,适用于血液透析患者血管通路的功能评估,可以前瞻性监测血管通路血流动力学意义上的狭窄,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
血管生成素-1在5/6肾切除大鼠微血管病变中的表达变化及意义
目的:探讨促血管生成素-1(angiopoietin-1,Ang-1)在5/6肾切除大鼠肾脏中的表达变化及其与肾脏微血管病变的关系.方法:复制5/6肾切除大鼠模型,设假手术组和5/6肾切除模型组,在1、2、4、8和12周,采用免疫组化观察肾脏Ang-1和CD31表达变化以及RT-PCR观察肾脏Ang-1mRNA表达.结果:模型组2、4和8周时肾脏Ang-1mRNA表达显著上调,12周时低于假手术组;模型组2周~8周免疫组化显示肾小球Ang-1阳性着染均显著高于假手术组,峰值在4周~8周,12周后逐渐下调;模型组2周~12周肾小球CD31表达逐渐减少.结论:5/6肾切除大鼠肾脏存在Ang-1和CD31表达的改变,此改变参与了残肾微血管结构的变化.
-
参附注射液对肾小管上皮细胞缺氧再复氧损伤的改善作用及机制探讨
目的:探讨参附注射液(SF)对肾小管上皮细胞缺氧再复氧损伤的改善作用及机制.方法:将人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系HK-2细胞分为5组:正常对照组、单纯缺氧再复氧模型组、低浓度参附组(1%)、中浓度参附组(2%)、高浓度参附组(5%).观察各组细胞在缺氧4h再复氧8h刺激下的反应.用流式细胞仪碘化丙啶(PI)染色法和TUNEL检测细胞凋亡比例,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经Fluo-3AM标记的细胞内钙浓度,ELISA检测细胞培养液中MCP-1的浓度.结果:经流式细胞仪检测,缺氧再复氧刺激后细胞凋亡率达(3[2]97±[1]19)%,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SF可显著降低细胞凋亡率,并呈剂量依赖性(P<0.01),5%SF组凋亡率低,与单纯模型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1);TUNEL检测的细胞凋亡率变化趋势与流式细胞术一致;缺氧再复氧刺激后细胞内钙荧光值升高,达140.18±3.62,SF可降低胞内荧光值,并呈剂量依赖性(P<0.01),5% SF组荧光值低6[1]77±4.82,与单纯模型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1);HK-2细胞正常情况下分泌少量的MCP-1(1[2]04±0.44)pg/ml,在缺氧再复氧刺激下分泌量增加至(27.12±3.83)pg/ml.SF有抑制肾小管上皮细胞分泌MCP-1的作用(P<0.05),但未观察到剂量依赖性(P>0.05).结论:参附注射液通过降低缺氧再复氧诱导的肾小管上皮细胞的凋亡率、钙超载及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的分泌发挥改善肾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
-
骨碎补总黄酮对急性肾衰竭大鼠ICAM-1基因表达的影响
目的:研究骨碎补总黄酮(AFFDR)对大肠杆菌脂多糖(LPS)诱导的急性肾衰竭大鼠肾组织细胞间黏附因子-1(ICAM-1)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用LPS(30 mg/kg)腹腔注射建立急性肾衰竭大鼠模型,分模型组(LPS组)、骨碎补总黄酮治疗组(LPS+AFFDR组)、正常对照组(Control组)和骨碎补对照组(AFFDR组).实验第7天测定各组大鼠血清肌酐(Scr)的含量,观察肾脏的超微结构和ED-1阳性巨噬细胞的浸润,并用半定量RT-PCR方法检测AFFDR对肾组织ICAM-1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LPS引起大鼠Scr明显升高,肾脏近曲小管出现明显病理改变.AFFDR有效降低LPS攻击大鼠Scr的含量,明显减轻近曲小管的损伤.LPS组肾组织ED-1阳性巨噬细胞浸润和ICAM-1mRNA的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而LPS+AFFDR组肾组织ED-1阳性巨噬细胞的浸润和ICAM-1mRNA的表达明显低于LPS组.结论:AFFDR防治内毒性急性肾衰竭的作用机制可能与其抑制肾组织ED-1阳性巨噬细胞浸润和ICAM-1的表达有关.
-
圣地红景天对糖尿病大鼠尿微白蛋白排泄率及肾脏TGF-β1表达的影响
目的:观察圣地红景天对1型糖尿病大鼠尿微白蛋白排泄率及肾脏TGF-β1表达的影响并探索其机制.方法:SD雄性大鼠45只,单侧肾切除后随机分为:对照组15只(NC组),模型组30只,后者按55 mg/kg体重单次腹腔注射1%链脲佐菌素(STZ)制作糖尿病模型.待造模成功后随机分为糖尿病模型组(DC组)、糖尿病治疗组(DR组)各15只.分别于第4、8、12周时检测各组血尿素氮、肌酐及尿肌酐、尿微白蛋白排泄率,同时测肾组织中丙二醛(MDA)含量,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Cu-Zn-SOD)及谷胱甘肽过氧化酶(GSH-Px)活性,留取肾脏组织分别作光镜、电镜检查及免疫组化检查TGF-β1的表达.结果:与NC组相比,DR组24 h尿微白蛋白排泄率下降,肾组织中NDA含量下降,Cu-Zn-SOD及GSH-Px活性升高;与DC组相比,DR组尿蛋白排泄率减少,早期肾小球高滤过减轻,病理检查示系膜增生明显减轻,电镜示肾小球毛细血管基底膜增厚轻于DC组,免疫组化分析示DR组TGF-β1表达较DC组明显减少.结论:圣地红景天可以有效减轻糖尿病大鼠的肾脏损害,其对糖尿病肾脏的保护作用可能与其抗氧化应激及降低肾组织TGF-β1的表达有关.
-
缓衰方对肾大部切除大鼠肾内微血管重塑的影响
目的:探讨益气养血活血的中药复方--益肾缓衰口服液对肾大部切除(SNX)大鼠残肾内微血管重塑的影响.方法:雄性Wistar大鼠76只,随机分为4组.假手术组(n=16):假手术+自来水10 ml*kg-1*d-1灌胃;模型组(n=20):5/6肾切除+自来水10 ml*kg-1*d-1灌胃;缓衰口服液组(n=20):5/6肾切除+益肾缓衰口服液10 ml*kg-1*d-1灌胃;氯沙坦钾组(n=20):5/6肾切除+氯沙坦钾40 mg*kg-1*d-1灌胃.分别于术后2、4、8、12周取肾组织PAS染色观察病理改变;免疫组化SP法进行APP、FN和Col-Ⅳ染色,结合图像分析,评价肾小球微血管面积和肾间质微血管数动态变化及其与细胞外基质(ECM)成分(FN和Col-Ⅳ)表达的关系.结果:在大鼠SNX模型中,残余肾间质毛细血管数和肾小球毛细血管襻相对面积随时间呈逐渐下降趋势,肾小球的毛细血管襻相对面积与Col-Ⅳ、FN的表达水平呈负相关(r分别为-0.598和-0.601,P<0.001);缓衰口服液组和氯沙坦钾组其微血管丢失和ECM积聚程度较轻.结论:在SNX大鼠中,缓衰口服液与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氯沙坦钾)具有相似的减少肾内微血管丢失从而减轻肾小球硬化的作用.
-
AGE与RAGE相互作用通过活性氧引起足细胞凋亡
目的:探讨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AGE)对足细胞凋亡的影响,及氧化应激在其中的作用.方法:小鼠足细胞株由美国纽约西奈山医学院Peter Mundel教授馈赠.用钙磷脂结合蛋白Ⅴ-荧光异硫氰酸盐(FITC)和碘化物(PI)标记细胞,采用荧光激活细胞分类(FACS)法来计数凋亡和坏死的足细胞.Dharmacon On TargetPlus SMARTpool siRNA试剂和Amaxa RNAi nucleofection试剂盒成功转染siRNA到足细胞.绿荧光蛋白载体证明转染的有效性,分别采用Western Blot 和实时定量PCR(RT-PCR)方法来检测siRNA转染足细胞后AGE受体蛋白(RAGE)靶基因蛋白质和mRNA的表达.用LS50B型荧光分光光度计测活性氧,根据波长485 nm在530 nm发射的荧光来判断活性氧(ROS)的产生.观察活性氧的清除剂N-乙酰基-半胱氨酸(NAC)能否减少AGE-BSA诱导的足细胞凋亡.结果:AGE引起足细胞的凋亡呈剂量依赖性,随AGE浓度的增大,凋亡的发生率逐渐升高;RAGE siRNA能减少60%~70%RAGE mRNA和蛋白质的表达;ROS的清除剂NAC可明显减少AGE-BSA引起的ROS的产生和足细胞凋亡.结论:AGE与RAGE作用后活性氧产生增加,活性氧的增加可能是AGE引起足细胞凋亡的途径之一,可通过抗氧化减少ROS的产生延缓糖尿病肾病的进展.
-
尿毒清颗粒对糖尿病大鼠足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研究
目的:探讨尿毒清颗粒对糖尿病大鼠足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将SD大鼠制备成STZ糖尿病模型,实验分3组:正常对照组、糖尿病未干预组、尿毒清颗粒治疗组([2]6 g*kg-1*d-1灌胃),于实验第4周、8周末检测血糖、血肌酐、尿肌酐及尿白蛋白排泄率,光镜、电镜下观察肾组织病理改变并计数足突宽度,免疫组化观察足细胞相关蛋白分子nepherin、podocin的表达,Real time-PCR检测肾皮质nepherin、podocin mRNA表达.结果:尿毒清颗粒可以改善糖尿病大鼠肌酐清除率,降低尿白蛋白排泄,改善肾脏病理,减轻足突融合,维持足细胞相关蛋白分子的分布与表达.结论:初步证实尿毒清颗粒能通过上调足细胞相关蛋白分子水平减轻足细胞损伤,对糖尿病大鼠足细胞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
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治疗海洛因中毒及横纹肌溶解致急性肾衰竭1例
横纹肌溶解(rhabdomyolysis,RM)是指在创伤、缺血、代谢异常、药物和毒素作用下肌纤维坏死崩解,细胞内容物释放入血引起的一组临床综合征.严重的RM可导致急性肾衰竭(acute renal failure,ARF),预后恶劣.我科使用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continuous venovenous hemofiltration,CVVH)成功抢救海洛因中毒、RM致ARF 1例,报道如下.
-
六味地黄汤加减治疗小儿海绵肾1例
病例患儿,女,6岁,因"反复蛋白尿、血尿1年半余伴多饮、多尿"于2004年7月3日就诊.查体见其身高和体重低于同龄儿童的2个标准差,其余未见异常.
-
孟如教授辨治狼疮性肾炎常见症状的临证经验
孟如教授是全国第二批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云南省名中医.孟教授从医40余年,治学严谨,理论功底深蕴,临床经验丰富,临证辨证准确,用药精当,尤善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孟教授通过多年的临床经验,对中医药治疗狼疮性肾炎有深入研究和体会,现将其辨治狼疮性肾炎常见症状的用药经验介绍如下.
-
老年急性肾损伤后的肾功能恢复
在各种文献中,急性肾损伤(AKI)后终末期肾病的发生率从1%~40%不等.目前尚不清楚年龄本身在这种较大差异中的意义,既往的有关老年人AKI预后的相关研究是有争议的,而且样本量较小.然而,在人口老龄化的趋势中,AKI发生率也在上升,明确年龄是影响AKI后肾功能恢复与否的预测指标非常重要,它可帮助判断老年AKI存活者中具有终末期肾病危险的患者是否需要密切随访.本文旨在讨论AKI后肾功能未恢复的患者中,年龄对其的影响.
-
原发性慢性肾病综合征的治疗历程与体会
原发性肾病综合征(PNS)在我国十分常见,治疗方案较多,但复发率较高,如治疗不彻底,多数病人后发生不可逆性肾衰竭(K/DOQI-5期).因此,必须早期积极治疗,应从K/DOQI-2期~3 期抓起.从肾功能储备降低期开始积极治疗,这是上策,这也是我治疗原发性慢性肾病综合征52年的经验和体会.
年 | 期数 |
2019 | 01 |
2018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1 12 |
2017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6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5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4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3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2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1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0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9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8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7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6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5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4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3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2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1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0 | 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