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Physical Medicine and Rehabilitation 중화물리의학여강복잡지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
- 影响因子: 1.64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0254-1424
- 国内刊号: 42-1666/R
- 论文标题 期刊级别 审稿状态
-
激光照射足三里穴对慢性萎缩性胃炎大鼠胃酸分泌及NO含量的影响
目的:探讨氦氖激光照射足三里穴对慢性萎缩性胃炎( CAG)大鼠胃液pH值、胃黏膜壁细胞超微结构及血清中一氧化氮( NO)含量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0只健康雄性Wistar大鼠分成正常对照组、模型组、药物组、针刺组及激光穴位组。通过给予水杨酸钠、酒精灌胃并结合禁食禁水、跑步劳累等干预将模型组、药物组、针刺组及激光穴位组大鼠制成CAG动物模型。确认造模成功后,药物组、针刺组及激光穴位组大鼠分别给予药物(如延参健胃胶囊、康复新液灌注)、针刺、激光穴位照射干预。于治疗14 d后断头取血,采集稀释胃液及部分胃组织;利用硝酸还原酶法检测血清中NO含量,采用酸度计测定胃液pH值,通过透射电镜观察胃黏膜超微结构变化。结果模型组大鼠胃液pH值、血清中NO含量均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 P<0.05),其壁细胞胞膜结构缺失、部分溶解,线粒体肿胀。药物、针刺足三里穴及激光照射足三里穴均能降低胃液pH值及血清中NO含量,并且以激光穴位组胃液pH值及血清中NO含量的改善情况尤为显著,与模型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其壁细胞胞膜结构完整,胞浆细胞器基本恢复正常。结论激光照射足三里穴能促进CAG大鼠壁细胞结构及功能恢复,提高胃酸分泌并降低血清NO水平,对缓解CAG病情具有较好疗效,该疗法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推广。
-
经鼻给予神经生长因子联合运动训练对AP P/P S1转基因小鼠神经保护作用及学习记忆的影响
目的:探讨经鼻给予神经生长因子( NGF)联合运动训练对APP/PS1转基因小鼠神经保护作用及对其学习记忆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4只6月龄APP/PS1转基因小鼠分为对照组、NGF组、运动组及NGF联合运动训练组(简称联合组)。对照组小鼠每日给予50μl生理盐水滴鼻;NGF组小鼠每日经鼻滴入50μl含NGF(0.1 mg/ml)生理盐水溶液;运动组小鼠每日给予50μl生理盐水滴鼻,同时辅以小强度跑台运动,每次持续训练30 min;联合组小鼠每日8∶00经鼻滴入50μl含NGF(0.1 mg/ml)生理盐水溶液,下午14∶00辅以小强度跑台运动,持续训练30 min。采用Morris水迷宫检测各组小鼠学习记忆能力变化;于实验进行21 d时取各组小鼠脑标本进行免疫组化染色,观察大脑皮质APP、Ki-67及海马区NeuN阳性细胞表达情况。结果 Morris水迷宫定向航行实验中4组小鼠找到平台的潜伏期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NGF组、运动组及联合组潜伏期分别为(21.8±5.9)s、(20.2±5.6)s、(12.3±4.2)s,均明显短于对照组水平[(30.7±9.6)s],并且联合组潜伏期亦显著短于NGF组及运动组(P<0.05);空间探索实验中各组小鼠目标象限时间百分比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其中联合组目标象限时间百分比[(36.3±6.6)%]明显大于NGF组[(27.1±11.9)%]及运动组[(26.7±8.5)%],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免疫组化检查结果显示,联合组与其他3组比较,其神经元排列整齐、细胞致密,APP蛋白表达明显减弱,Ki-67及NeuN阳性细胞表达均显著增强。结论 NGF滴鼻联合运动训练能显著提高APP/PS1转基因小鼠空间学习及记忆能力,其治疗机制可能与抑制APP表达、减少神经元损伤、促进内源性神经细胞增殖及存活有关。
-
早期跑台及转轮训练对大鼠脊髓损伤后的功能恢复及ED1表达的影响
目的:观察早期跑台及转轮训练对大鼠脊髓损伤后的功能恢复及ED1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22只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8只)、训练组(8只)和假手术组(6只)。对照组和训练组制备T9大鼠脊髓挫伤模型,假手术组只进行T9椎板切除术,而不损伤脊髓。去除死亡及造模失败大鼠,终17只大鼠完成本研究并纳入统计分析,其中对照组6只、训练组5只、假手术组6只。术后第2天开始进行BBB评分,以后每周进行BBB评分。训练组术后第2天开始转轮及跑台训练,每周5次,持续8周;8周后处死各组大鼠,用多聚甲醛心脏灌流固定,包埋后行冰冻切片,损伤处脊髓切片行尼氏染色、ED1及GFAP免疫荧光染色检测脊髓空洞及损伤面积及炎症细胞表达。结果①术后第2天,假手术组的BBB评分为(20.58±1.44)分,得分高;对照组和训练组大鼠的后肢失去运动能力或仅残存一个或两个后肢关节轻微运动,2组大鼠的BBB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评定后训练组开始治疗,术后1周与对照组相比,训练组显示更高的BBB评分( t2,29=6.13,P<0.001),而术后3周、5周直到术后8周,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术后第7周和第8周时,训练组的BBB评分分别为(13.60±1.71)和(14.60±1.26)分,而对照组评分较低[(11.83±0.72)和(12.17±0.94)分];但术后2周和4周时,对照组与训练组相比,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组织形态学分析,显示脊髓挫压伤会导致空洞,局部组织结构的丧失,损伤中心白质和灰质均发生变化,空腔会延伸几个毫米,尚存完好的组织淡染并显示部分脱髓鞘变化和小的空腔;假手术组脊髓很完整。与对照组相比,训练组能显著减小损伤面积(P<0.05),但不能减小空洞面积(P>0.05);脊髓损伤后ED1阳性细胞数明显增多[(1905.08±807.38)个],主要表达在空洞周围,与对照组相比,训练组的ED1阳性细胞数明显降低[(687.20±458.02)个],且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结论康复训练可以促进脊髓挫压伤后大鼠运动功能的恢复,其可能机制与康复训练可以减少损伤面积及损伤处炎症有关。
-
经颅磁刺激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观察
近年来脑卒中已成为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常见疾病之一,其发病率、致残率均较高,约超过70%的脑卒中患者会遗留不同程度神经功能缺损,直接影响其日常生活质量[1]。大量研究发现,在脑卒中急性期介入适当的康复干预,可显著降低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对提高患者临床疗效、生活质量等具有重要作用[2]。嵩县人民医院于2014年4月至11月期间在常规内科治疗基础上辅以经颅磁刺激(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 TMS)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发现临床疗效满意。
-
脉冲短波治疗血友病伴膝关节出血患者的疗效观察
血友病是一种X染色体连锁的隐性遗传性出血性疾病,患者主要表现为关节、肌肉及深部组织出血,关节出血是血友病患者常见且具有特征性的临床表现之一。由于血友病患者出血时间长、出血量大,并且出血后血液在关节腔内不能及时吸收是导致血友病患者关节损伤的主要原因[1]。大量研究发现,短波治疗能促进血肿吸收、缓解疼痛,但禁用于有出血倾向的患者[2]。本研究采用脉冲短波治疗血友病伴膝关节出血患者,发现治疗后患者关节功能明显改善,且治疗安全性较好。
-
穴位注射联合放射状冲击波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疗效观察
放射状冲击波疗法( radial shock wave therapy,RSWT)是近年来国内、外逐渐兴起的一种非侵入性物理治疗技术,主要用于治疗肩周炎、网球肘、腱鞘炎及跟痛症等慢性骨骼肌肉疼痛性疾病,然而在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avascular necrosis of femoral head,ANFH)方面却鲜见临床报道。2008年3月国际骨肌系统冲击波疗法联合会( 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Medical Shockwave Treatment,ISMST)正式将ANFH纳入其治疗适应证范围。目前国内采用穴位注射治疗ANFH已有文献报道,具有疗效肯定、治疗风险低、费用低等优点。基于上述背景,本研究联合采用穴位注射及RSWT治疗ANFH患者,发现临床疗效满意。
-
格林-巴利综合征的康复治疗进展
格林-巴利综合征( Guillain-Barrè syndrome,GBS)又名急性炎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 acute inflammatory demyelinating polyneuropathy,AIDP),是神经系统常见病、多发病之一,严重危害人类的生命健康。 GBS常产生运动、感觉、呼吸、自主神经等功能障碍,因此病后的康复治疗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过程。本文对GBS患者在疾病的不同阶段遇到的康复问题及相应的康复治疗进展做一综述,以期为GBS患者的康复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使得临床康复治疗更加有效。
-
FM肌筋膜手法(意大利CC点)培训通知
-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稿约
关键词: 物理医学与康复 -
关键词:
-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第七届编辑委员会组成名单
-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第七届编辑委员会通讯编委名单
-
关键词:
-
关键词:
-
关键词:
-
关键词:
-
关键词:
-
创新与循证并进中枢与外周交融--ISP RM 2016上肢及手功能康复研究专题报道
随着现代临床医学与康复医学的发展,疾病后患者的功能康复与生存质量愈加为人们所重视。上肢及手的功能占据人体全部功能活动的60%以上,各类疾病和创伤所致的上肢及手功能障碍严重影响了患者日程生活、作业活动及社会参与。因此,上肢及手功能障碍的康复治疗越来越被学界所重视。笔者于2016年6月参加了在马来西亚吉隆坡举办的第十届国际物理医学与康复医学大会( the 10th World Congress of International So-ciety of Physical and Rehabilitation Medicine,ISPRM2016),了解到目前国际上肢及手功能障碍康复治疗技术和临床研究的有关进展。本文将从中枢与外周的角度,归纳总结并分析上肢及手功能康复的临床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
弥漫性轴索损伤后的康复评定与康复治疗
弥漫性轴索损伤( diffuse axonal injury,DAI)[1]是击打暴力或旋转暴力致使脑组织产生旋转加速度或角加速度,从而在脑组织各部间发生剪应力作用,使脑组织在受压及复位过程中产生相对运动,导致神经轴索损伤伴或不伴小血管撕裂的一种弥漫性脑损伤。 DAI主要损伤部位为脑内各部连接处或不同密度交接部,原发性脑干损伤是严重的类型。 DAI患者伤后即处于昏迷状态,症状严重,多预后较差。本文报道我科收治的1例DAI病例,主要表现为肌张力增高和运动功能障碍,通过精确的功能定位、精准的康复评定和治疗,达到满意的康复治疗效果。
年 | 期数 |
2019 | 02 |
2018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7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6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5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4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3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2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1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0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9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8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7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6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5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4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3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2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1 | 01 02 03 04 05 06 |
2000 | 01 02 03 04 05 06 |
1999 | 01 02 03 |
1998 | 01 02 03 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