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杂志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중의잡지
- 主管单位: 北京中医;新医药学杂志
- 主办单位: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 影响因子: 1.46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1-1668
- 国内刊号: 11-2166/R
- 论文标题 期刊级别 审稿状态
-
泻肝安神方治疗广泛性焦虑症患者100例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泻肝安神方治疗广泛性焦虑症(GAD)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30例GAD患者按照3∶1比例随机分配到治疗组100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给予泻肝安神方颗粒,每日1次,每次12g;对照组给予帕罗西汀片,每日1次,每次10或20 mg,两组患者均治疗6周后观察临床疗效.两组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第2、4、6周进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治疗后第2、4、6周进行副反应量表(TESS)评分.结果 两组患者HAMA评分治疗第2、4、6周后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94.0%,对照组为93.3%,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2、4、6周后TES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 泻肝安神方治疗GAD与帕罗西汀片疗效相当,但泻肝安神方不良反应少、程度较轻.
-
脐灸治疗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30例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脐灸治疗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康复训练及脊髓损伤护理,治疗组加用脐灸治疗,将茯苓、苍术、炮附片、干姜、炒白芍等中药制成脐灸粉施灸于神阙穴,2或3天1次,3次为1个疗程,治疗2个月.分别于治疗前后各1周B超监测两组患者平均膀胱容量、残余尿量、日均单次排尿量,并进行生存质量评分和下尿路症状(LUTS)评分.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膀胱容量、残余尿量、日均单次排尿量及生存质量评分和LUTS评分均明显改善(P<0.05),且治疗组各项目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脐灸可以有效改善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膀胱功能,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982例心脑合病患者发病特点分析
目的 探讨心脑合病(冠心病心绞痛合并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患者的发病特点.方法 收集2009年5月至2010年7月11家三级医院(辽宁地区为主)的心脑合病患者982例,对其性别、年龄、民族、工作性质、教育程度、发病节气、发病部位顺序、既往史、常见证型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982例患者中男性525例,女性457例;平均年龄(67.92 ±9.86)岁,其中60 ~ 75岁患者比例高,共481例占48.98%;汉族964例占98.17%,少数民族17例占1.73%;工作性质以离退休人员多,共407例占41.45%;教育程度以初中程度多,共328例占33.40%;发病节气排在前10位的为小雪、小寒、霜降、寒露、春分、立冬、惊蛰、大寒、白露、立春,共598例占60.92%;心脑合病多由心病发展而来;既往史以高血压病史为多,共724例占73.73%;常见证型为痰瘀互结证、气虚血瘀证、风痰阻络证、气阴两虚证、风痰阻络兼气阴两虚证,共441例占44.91%. 结论 心脑合病患者发病年龄大、合并症多、证候复杂,且多在冬季和冬春交替、秋冬交替时节发病.
-
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术联合补肾、疏肝对不孕症患者活化素受体样激酶5的影响
目的 观察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术(IVF-ET)分别联合补肾调经方、逍遥散方治疗不孕症的临床疗效及可能机制.方法 40例不孕症患者辨证分为补肾组、疏肝组各20例,另设单纯控制性超排卵20例为对照组.各组均接受IVF-ET治疗,补肾组同时服用补肾调经方,疏肝组同时服用逍遥散方.治疗后检测各组患者卵巢颗粒细胞中活化素受体样激酶5(ALK5)mRNA的表达,观察患者获卵数、受精率、优质胚胎率和临床妊娠率. 结果 对照组优质胚胎率、临床妊娠率分别为29.3%、45.0%,补肾组分别为50.3%、65.0%,疏肝组分别为50.6%、60.0%,补肾组、疏肝组优质胚胎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各组临床妊娠率以及获卵数、受精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补肾组、疏肝组ALK5 mRNA表达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补肾调经方、逍遥散方均可以上调不孕症患者颗粒细胞膜受体ALK5mRNA的表达,促进颗粒细胞的增殖,从而调节卵巢功能而治疗不孕症.
-
中医阴阳寤寐学说探析
中医关于睡眠与觉醒机制的阴阳寤寐学说是在阴阳学说的基础上提出,得到了历代医家的不断补充完善和发展.阴阳相合,寤寐调适;阴阳失调,寤寐失常.阴阳寤寐学说对临床指导睡眠障碍的辨证施治具有深远意义.
-
从左归丸与右归丸探究张景岳之阴阳观
通过探讨张景岳名方左归丸与右归丸的配伍特点及其理论基础,阐述了张景岳阴阳一体和阴阳互生、互根的学术思想,以及其“阴中求阳”、“阳中求阴”的制方思想,浅析了张景岳阴阳理论的学术渊源,希望当今医学工作者能进一步了解中医学的阴阳基础理论,为临床辨证论治、纽方加减提供依据.
-
中药外洗联合西药治疗儿童过敏性紫癜皮肤型113例
目的 观察中药外洗联合西药治疗儿童过敏性紫癜皮肤型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221例过敏性紫癜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113例和对照组108例.对照组在一般治疗基础上静脉滴注维生素C注射液,每次0.2g,每日1次;芦丁片口服,每次20 mg,每日3次;山莨菪碱片口服,每次5 mg,每日3次.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药外洗,每日2次,每次15 min.两组均治疗14天后观察临床疗效,并记录两组皮疹消退时间.结果 观察组皮疹消退天数短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97.3%,高于对照组的86.1%(P<0.05). 结论 中药外洗联合西药治疗儿童过敏性紫癜皮肤型疗效确切,可缩短患儿皮疹消退时间,提高疗效.
-
李凫坚辨证治疗抗结核药物致药物性肝损害经验
介绍李凫坚教授治疗抗结核药物导致药物性肝损害经验.认为本病为先天秉赋虚弱、感染痨虫或本身有肝脏基础疾病如乙型肝炎、酒精性脂肪肝等,复被药物副作用影响而致,以肝脾失和、肝郁气滞兼湿热内蕴为病机,治疗以疏肝健脾解郁、清化湿热为法,临床可取得良好疗效.
-
从神经血管单元探讨中医药治疗帕金森病的思路
帕金森病(PD)临床治疗主要以多巴胺(DA)替代疗法为主,疗效并不理想.近年来研究表明,神经血管单元包括脑血管内皮转运机制异常所导致的神经毒性物质清除障碍以及与DA能神经元、胶质细胞相互作用功能异常可能是PD发病的重要原因.重视神经血管单元中各成分的相互作用,将其作为一个功能性整体来研究,并运用中药多组分、多层次、多靶点和多机制的优势,在诸多靶点中选择有效的干预,是中医药治疗PD的新思路.
-
从中医整体、动态、平衡观论脉诊客观化研究
脉诊是中医特色诊法,传统脉诊受医师临床经验、主观感悟等诸多因素影响,其临床应用与继承发扬受到限制.近几十年来脉诊客观化研究受到关注并取得一些成绩,但存在偏离中医理论、反映信息不全面、检测分析标准不统一等问题.在系统分析脉诊客观化研究现状的基础上,提出结合中医整体观、动态观、平衡观及现代脉诊技术,将新型三探头中医脉诊信息系统与中医特色的脉象信息采集、分析方法相结合的研究新思路,搭建中医脉学理论与临床实践之间的桥梁,使脉诊客观化研究能真正有效地服务于中医临床.
-
《伤寒杂病论》的临床路径思想
《伤寒杂病论》按照患者患病时间、症状、体征、脉象、体质、既往疾病、饮食嗜好以及疾病变化、传经、变异等情况制订疾病治疗的标准流程,对医生规范治疗方法、详细护理方法、患者饮食起居等注意事项都详尽列出.其条文中体现出注重个体差异,遵从整体规律的思想,使单次、零乱的处方变为可重复的具有循证医学特征的临床路径雏形,具备了临床路径思想的典型要素,对当代临床路径的实施具有很好的借鉴价值.
-
本草文献中益髓中药性能规律初探
通过对古代主流本草文献中收载的105味益髓中药的系统整理,并按性味、归经、功能主治等进行分类,从理、法、方、药和临床应用角度初步统计分析,总结得出益髓药物以辛温、甘温为主的性味特点和多归入肝、肾两经的规律,为益髓类药物作用机理研究和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
人体研究的方法论挑战
人体研究是社会为关注的研究领域之一,至今已经取得长足的进步.但是人体是所有研究领域中为复杂、困难的研究对象之一,因此人体研究面临着观念、方法、理论、技术等方面错综复杂的挑战.其中方法论的挑战是这一切矛盾的焦点,成为当今和未来人体研究能否取得重要进展的关键问题,因而值得特别关注.本文旨在具体论述人体研究所面临的方法论挑战以及面对这一挑战的应对策略.
-
肾络通对梗阻性肾病大鼠炎性介质及血清糖皮质激素诱导蛋白激酶1表达的影响
目的 探讨肾络通拮抗肾间质纤维化的可能机制.方法 将48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依普利酮组和肾络通组,每组12只.除假手术组外,其余各组大鼠结扎左侧输尿管造成梗阻性肾病大鼠模型,依普利酮组每天灌胃依普利酮100 mg/kg,肾络通组每天灌胃肾络通26 g/kg,治疗10天,假手术组及模型组灌胃等体积生理盐水.观察各组大鼠肾脏组织形态学改变,检测血清醛固酮、肿瘤坏死因子(TNF-α)、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白介素-1β (IL-1β)、血清糖皮质激素诱导蛋白激酶1(SGK-1)及其mRNA表达情况.结果 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肾脏胶原沉积显著增加,大量炎性细胞浸润;血清醛固酮、TNF-α、iNOS、IL-1β含量显著升高(P<0.05或P<0.01);SGK-1 mRNA及蛋白表达明显增强(P<0.01).与模型组比较,肾络通组、依普利酮组胶原沉积及炎性细胞浸润均减轻,血清TNF-α、iNOS、IL-1β含量明显减少(P<0.05或P<0.01),SGK-1 mRNA及蛋白水平明显下调(P<0.01);肾络通组血清醛固酮含量亦减少(P<0.01).结论 肾络通能减缓梗阻性肾病模型大鼠肾间质纤维化进程,其可能机制为通过阻断SGK-1信号通路抑制醛固酮活性,从而减轻炎症损伤及炎性介质的表达.
-
益气养阴方及其拆方对急性髓细胞白血病小鼠骨髓细胞hTERT及其启动子甲基化表达的影响
目的 探讨益气养阴方治疗急性髓细胞白血病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 40只NOD-SCID小鼠经60Co照射后,尾静脉注射KG1a细胞1×106个,建立急性髓细胞白血病动物模型后随机分成4组,每组10只.模型组予生理盐水灌胃;扶正组予扶正方浓缩药液(1.08 g/ml)灌胃;祛邪组予祛邪方浓缩药液(0.92 g/ml)灌胃;全方组予益气养阴方浓缩药液(2 g/ml)灌胃.各组均0.2ml/次,每日2次,共28天.采用PCR-ELISA法检测骨髓细胞端粒酶活性;荧光定量PCR法检测人端粒酶逆转录酶(hTERT)-mRNA及其启动子甲基化的表达. 结果 扶正组、祛邪组和全方组小鼠骨髓细胞端粒酶活性、hTERT-mRNA和hTERT启动子甲基化的表达较模型组明显降低(P<0.05或P<0.01),全方组端粒酶活性、hTERT-mRNA和hTERT启动子甲基化的表达低于扶正组与祛邪组(P<0.05或P<0.01). 结论 益气养阴方治疗急性髓细胞白血病的机制可能与降低端粒酶活性、hTERT及其启动子甲基化的表达水平有关.
-
疏血通脉胶囊对颈总动脉血栓大鼠血浆纤维蛋白降解产物及D-二聚体的影响
目的 探讨疏血通脉胶囊对颈总动脉血栓大鼠动脉血栓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将5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生理盐水组、曲克芦丁组(0.1 mg/g)、疏血通脉胶囊低(2.5 mg/g)、中(5mg/g)、高(10 mg/g)剂量组,每组10只,连续灌胃20天后,制作左侧颈总动脉血栓模型,2h后从各组大鼠右侧颈总动脉抽血检测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D-二聚体(D-D)含量,同时取左侧颈总动脉血栓称血栓湿重、干重. 结果 与生理盐水组比较,各给药组大鼠血栓湿重、干重均明显减轻(P<0.01),血浆FDP、D-D含量明显下降(P<0.01),其中疏血通脉胶囊高剂量组改善程度较疏血通脉胶囊低、中剂量组及曲克芦丁组更为明显(P<0.01). 结论 疏血通脉胶囊能防治大鼠动脉血栓的形成及发展,其机制可能与降低血浆FDP、D-D的含量有关.
-
徐景藩运用升降理论诊治脾胃病经验
脾胃为气机升降的枢纽,脾以升为健,胃以降为和,脾胃升降失常,则诸病丛生.国医大师徐景藩教授认为,升清、降浊为脾胃病治疗学中的重要理论与大法,并归纳为降气、通腑、补气升阳、升阳举陷等,临床可合理运用.
-
徐珊治疗慢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经验
介绍徐珊治疗慢性胃炎经验,认为慢性胃炎兼有肠上皮化生病理表现的患者大多有脾胃虚弱的基础证候.如何抓住肝胃不和、肝胃郁热、肝胃蕴热等证型是对慢性胃炎肠上皮化生不同证型分型论治的主要策略.治疗强调辨证论治,通过调理脾胃与运化浊滞相结合,采取标本兼治的方法治疗慢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各种证型.
-
再生障碍性贫血中医证治思路概述
再生障碍性贫血(再障)是临床常见的血液病,急性再障病死率高,慢性再障迁延难愈,中医对本病有独到的见解和治疗手段.结合各家对再障的证治异同,从病因病机、辨证施治及发热、出血等并发症治疗方面总结分析本病的中医证治思路.
-
以毒攻毒法治疗原发性肝癌获长期生存1例
原发性肝癌起病隐匿,发展迅速,临床确诊时多已达中晚期,失去手术机会,预后极差,治疗十分棘手.本例患者2003年确诊原发性肝癌,后行经皮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3次,病情稳定;2007年因病情进展,改用FOLFOX4方案化疗7周期,期间评价疗效达到部分缓解,但因出现严重骨髓抑制、血小板持续呈Ⅲ度下降,无法继续化疗,改以中医药以毒攻毒法维持治疗而获得良效.2013年5月31日随访,患者无不适症状,生活质量良好,总生存期已近10年.
-
中医药随机对照试验中盲法的应用与评价
目的 分析中医药随机对照试验(RCT)中盲法的应用现状,并对盲法的设计与报告进行评价.方法 系统检索中国知网、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纳入所有中药治疗肠易激综合征和针刺治疗失眠的RCT.参考Cochrane协作网系统评价员手册5.0.2版中关于研究入选的方法,由两名研究者根据纳入标准独立进行文献筛选,并按照资料提取表进行文献资料提取,采用SPSS17.0对资料进行统计描述.结果 共获得1041篇,包括864篇中药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RCT和177篇针刺治疗失眠的RCT,其中有32篇RCT使用盲法,总应用率为3.1%.中药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RCT中有24篇应用了盲法(应用率为2.8%);应用盲法的RCT中4篇(16.7%)报告了施盲对象,3篇(12.5%)报告了盲法实施细节.针刺治疗失眠的RCT中有8篇应用了盲法(应用率为4.5%);应用盲法的RCT中2篇(25.0%)报告了施盲对象,无一报告盲法的实施细节. 结论 以两个中医药治疗的代表性疾病为例,中医药RCT盲法应用率很低,且报告不够完整,导致试验设计的质量低下.
-
103例原发性肝癌患者围手术期舌象变化规律
目的 观察原发性肝癌患者手术前后舌象特征变化,探讨肝癌围手术期患者证候特征.方法 收集103例拟行手术的原发性肝癌患者,于术前1天及术后1、3、5天上午6:30-8:00观察患者舌象,填写中医舌象调查表,用数码照相机留取舌体图片,采用中医舌诊综合信息处理系统分析舌质及舌苔颜色平均RGB各分量值.结果 定性及定量结果均提示,术前患者以青紫舌为主,术后1天以红舌为主,术后3、5天青紫舌占居首位(P<0.05);术后舌质颜色R分量值升高,以术后第1天明显,术后3、5天舌质颜色R分量值逐渐下降(P<0.05).术后3、5天较术前1天舌苔R、G、B各分量值逐渐下降(P<0.05).术后舌形胖大、齿痕、点刺舌有增多趋势(P<0.05).手术前后皆以厚腻苔为主,且术后较术前比例逐渐上升(P<0.05).术后1、3、5天较术前1天舌下络脉宽度明显降低(P<0.05).结论 血瘀、水湿、气虚证舌象贯穿原发性肝癌患者围手术期,术后5天内阴虚内热舌象比例有所增加.
-
寻常型银屑病(白疕)中医药循证临床实践指南(2013版)
银屑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复发性炎症性皮肤病,典型皮损为鳞屑性红斑.本病病程较长,病情易反复,缠绵难愈,给患者的身心健康带来严重的不良影响.银屑病临床分4种类型,包括寻常型、红皮病型、脓疱型和关节病型,其中以寻常型常见,占全部患者的97%以上[1-2].本指南的内容主要是寻常型银屑病的中医辨证分型和中医药的治疗.
关键词: -
新发、突发传染病中医药诊疗方案的制定及启示
中医药诊疗方案是确保中医药疗效的基础.近年来,新型流感等新发、突发传染病不断增多,在多次防控过程中,中医药遵循中医理论并借鉴循证医学指南制定方法,形成了新发、突发传染病中医药方案制定与更新的机制,为中医药临床疗效的提高与疗效评价的规范提供了重要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