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杂志
World Science and Technology-Moderniz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세계과학기술-중의약현대화
- 主管单位: 世界科学技术-中药现代化
- 主办单位: 中国科学院
- 影响因子: 1.17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1-5699/R
- 国内刊号: 王瑀
- 论文标题 期刊级别 审稿状态
-
中医证候分类中常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及应用评析
为避免主观因素对中医辨证的影响,迫切需要运用现代技术及信息科学的理论和方法进行中医诊断信息获取与处理的理论与技术研究,促进中医诊断学的客观化、规范化.指出多元统计方法在中医证候研究领域的应用为中医证候的研究引入了规范化和量化的数学描述,也能对证候规律作出一定的解释.对近20年中医疾病证候分类中需用的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因子分析、判断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隐类分析等多元统计分析方法进行了介绍,并对这些方法在使用中的各自特点作了分析和评价.
-
郁金香现代化之误
中药来源采用正确的拉丁名是现代化的重要前提,然而象郁金香这样公元3世纪就很知名的中药却一直被误解为20世纪30年代才引进的百合科观赏植物Tulipa gesneriana.万震<南州异物志>记载郁金香的产地和有用部位特征恰恰表明郁金香应该是鸢尾科植物Crocus sativus,梵文称Kumkuma,汉译茶矩摩,佛经明确记载茶矩摩即郁金香,外国学者在研究汉唐文化和香料时均认为郁金香就是Saffro Crocus sativus.由于郁金香昂贵而稀有,在原产地和原使用地常以红花、郁金之类代替,在名称上也混淆,以至于某些中国研究者不知真郁金香是什么,甚至产生上述误解.因此有充分理由恢复以郁金香之名来使用Saffron(即番红花、西红花、藏红花),这对于safranal、"Tulip Revolution"、"Saffron Revolution"这类名称术语的准确翻译也是十分必要的.
-
茵陈四逆汤在阴黄证治疗体系中的历史沿革考辨
本文以历代医家著述为主线,考证了茵陈四逆汤伴随着阴黄证诊治体系的萌芽、争鸣和完善,也经历了从无到有、由为人质疑到广为接受的渐进发展历程,说明茵陈四逆汤在阴黄证治疗体系中作为基础方剂的重要地位.
-
中药多糖的药理学研究进展
多糖广泛存在于植物、动物中,现代研究证实多糖具有多方面的药理活性.本文从免疫调节、抗肿瘤、降血糖等几个方面综述了中药中多糖的新研究进展,为多糖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
HPLC法测定大鼠体内血浆和唾液中槐果碱含量的方法学建立
目的:建立测定大鼠体内血浆和唾液中槐果碱含量的HPLC分析方法.方法:采用色谱柱:Diamonsil(R)C18柱150mm×4.6mm,流动相:甲醇-0.1‰三乙胺水溶液(60:40,v:v),检测波长:220nm,柱温:30℃,流速:0.8ml/min.结果:槐果碱血浆和唾液的相对回收率分别为92.7%~96.6%和94.8%~113.0%,日内、日间精密度RSD<10%,血浆和唾液中槐果碱浓度在8~160μg/mL和2~40μg/mL范围内相关系数分别为0.9994和0.9995,线性关系良好.结论:首次建立槐果碱唾液样品检测方法以及用HPLC法同时测定大鼠体内血浆和唾液中的含量方法,为槐果碱的临床药动学研究提供了新的方法学基础.
-
粉防己碱的抗氧化能力与心肌保护作用的相关性研揪
目的:探讨粉防己碱(tetrandrine,TET)的体内外抗氧化作用及该作用与其心肌保护药理功能的关系.方法:测定TET的体外清除DPPH自由基能力以及对过氧化氢(H2O2)损伤的H9c2大鼠心肌细胞活力的影响.并利用皮下注射异丙肾上腺素(ISO),在大鼠体内造成心肌损伤模型,从死亡率和心电图两方面观察TET的心肌保护作用.再初步检测TET对大鼠左心室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GSH)以及丙二醛(MDA)4个体内抗氧化能力指标的影响.结果:TET能够显著性地、呈剂量依赖性地清除体外DPPH自由基、降低H2O2对H9c2细胞的生长抑制率.并且,预先腹腔注射TET能够降低ISO引起的大鼠死亡率和心电图sT段电压上抬的幅度,初步检测后发现.TET亦能够升高大鼠左心室SOD、CAT和GSH水平,降低MDA含量.结论:TET具有良好的心肌保护功能,其作用可能与它抗氧化的能力有关.
-
丹芪葛酮对SHR肥厚心肌中Ang Ⅱ、ET含量的影响
目的:通过对肥大心肌组织中Ang Ⅱ含量的对比分析,探索中药丹芪葛酮逆转心肌肥厚的机理.方法: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24只,随机分为生理盐水组(NG);卡托普利组(CAP);丹芪葛酮组(DGH),每组各8只,另设立正常的Wister大鼠为对照组(CG).于连续用药8周后取材,测定全心重/体重(HW/BW)、左室重/体重,心肌血管紧张素Ⅱ(Ang Ⅱ)和内皮素(ET)含量.结果:丹芪葛酮组使左心指数降低,与NG相比P<0.05.丹芪葛酮组左心室Ang Ⅱ、ET与NG组相比表达下降(P<0.05).结论:丹芪葛酮组方具有通过降低大鼠心肌Ang Ⅱ含量而达到逆转心肌肥厚的作用.
-
不同海拔青蒿生长及青蒿素累积的动态变化研究
对青蒿在不同海拔的生长及青蒿素累积动态变化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海拔青蒿植株高度、生物量及青蒿素的累积都有显著差异,海拔1000m以下的青蒿生长快,青蒿素含量及产量也高.青蒿素含量及产量与海拔高度呈负相关,与生育期日均温呈正相关,青蒿素产量与植株含水量呈正相关,青蒿素含量与植株含水量呈负相关.综合分析表明,海拔1000m以下适度高温、低湿环境有利于青蒿素的累积.
-
55种中药材的有机氯农药残留状况调查报告
目的:在全国范围对55种药材中的16种有机氯农药(四氯硝基苯、五氯硝基苯、六氯苯、α-BHC、β-BHC、γ-BHC、δ-BHC、p,p'-DDE、o,p'-DDT、p,p'-DDD、p,p'-DDT、七氯、环氧七氯、艾氏剂、反式氯丹、顺式氯丹)残留状况进行调查研究.结果:总体检出率74.8%,超标率5%.根类药材污染较其他药材严重,尤其种植历史较长病虫害发生严重的药材如人参;动物药材水蛭也有较高的污染.结论:应尽快制订更多药材的农药残留标准,加强检验监督,提高药材整体质量.
-
RP-HPLC法测定川楝子药材中川楝素的含量
目的:建立川楝子药材中川楝素的HPLC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Phenomenex Luna C18柱(4.6mm×150mm,5 μm),乙腈-水(35:65)为流动相,检测波长:210nm,流速:1.0ml/min,测定川楝素.结果:川楝素平均回收率为95.7%,RSD=1.91%(n=6).结论:12批样品测定结果表明,该方法简便、准确,可用于川楝子药材中川楝素的含量测定.
-
百菌清在大青叶中的残留动态研究
目的:测定百菌清在大青叶上的残留动态,确定百菌清在大青叶上的安全间隔期.方法:采用气相色谱电子捕获检测器测定百菌清在大青叶上的残留量.结果:百菌清三个浓度的回收率分别为88.41%、100.09%、85.28%.百菌清高、低浓度在大青叶上的降解符合双室降解模式,且高、低浓度百菌清在大青叶上的安全间隔期均为17天.结论:本方法具有选择性强,操作简便,灵敏度高等特点.
-
葛根素对心肌梗死大鼠心肌iNOS,eNOS蛋白表达及AKT磷酸化水平的影响
目的:探讨葛根素诱导血管生成的分子机制.方法:通过大鼠心肌梗死动物模型,运用Western-blot的方法检测心肌iNOS、eNOS,AKT,p-AKT的蛋白表达.结果:葛根素120mg/kg腹腔注射四周能不同程度增加心肌梗死大鼠缺血区域和非缺血区域心肌eNOS蛋白表达以及AKT磷酸化水平,而对iNOS蛋白表达没有明显的影响.结论:葛根素诱导血管生成作用的分子机制与其促进AKT磷酸化水平,从而激活eNOS,使NO生成增加有关.
-
工艺控制对复方丹参片抗心肌缺血作用的影响
目的:控制工艺条件制备了有效成分含量不同的复方丹参片,考察其对心肌缺血大鼠T波高度及心率变化的作用.方法:以有效成分含量不同的复方丹参片(工艺参数不同)对大鼠连续灌胃给药3d,末次给药后20min,腹腔注射乌拉坦1g/kg麻醉,测定Ⅱ导联心电图.20min后,正常对照组尾静脉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其余静脉注射(iv)垂体后叶素(Pit),5s内注完.记录iv Pit前及iv Pit后的心电图变化,并测量T波高度及心率的变化.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工艺A、工艺B三个剂量组、工艺C中剂量在15s时均能显著对抗垂体后叶素引起的T波变化(P<0.05;P<0.01),且工艺B三个剂量组之间存在一定的量效关系,而工艺C低剂量组无此作用;工艺B、工艺C均有缓解垂体后叶素所致的心率减慢的倾向,工艺A无此作用.结论:工艺参数的调整影响复方丹参片有效成分的含量,有效成分需在一定限度以上才对心肌缺血有较稳定的作用.
-
中药冰片在动物体内转化为樟脑的研究
目的:给小鼠等动物灌服冰片后,对冰片在其体内转化为樟脑的情况进行初步的定性研究.方法:将天然冰片、冰片(合成龙脑)和异龙脑配成混悬液后,给小鼠灌服,30min后处死小鼠,取肝脏和血浆,经过(肝脏匀浆、)萃取、离心等处理后,取上清液注入GC-MS进行定性分析;给小鼠、大鼠、家兔灌服天然冰片后,在不同时间点取样,经处理后对樟脑进行分析.结果:GC-MS法可很好的分离和定性龙脑、异龙脑和樟脑等成分;小鼠灌服天然冰片、冰片(合成龙脑)和异龙脑后30min,小鼠体内均检测到樟脑色谱峰;灌服天然冰片后在不同动物体内樟脑的含量基本都随着时间的延长而呈一定规律性的变化.结论:冰片(天然冰片、冰片(合成龙脑))和异龙脑在小鼠、大鼠、家兔体内有转化为樟脑的趋势,动物体内的樟脑含量随时间而呈规律性变化.
-
针刺和加热合谷穴对大肠经线上经皮氧分压和微循环灌注量的影响
目的:联合同步观察大肠经上的皮肤微循环灌注量和经皮氧分压,初步确定针刺时经脉线上组织氧分压变化的原因.方法:应用PeriFlux System 5000经皮检测5名健康志愿者大肠经脉线上的偏历上一寸、手三里和手五里的皮肤微循环灌注量和经皮氧分压,观察这两个指标针刺合谷穴时的变化.在此基础上又观察了8名志愿者在相同情况下,加热刺激合谷穴时的变化;为进一步探讨经与非经能量代谢的差别.还观察了10名志愿者的手三里和手五里两个穴位及其两侧旁开非经对照点的皮肤微循环灌注量,以便比较分析.结果:在针刺合谷穴的实验组中,对三个水平微循环灌注量和经皮氧分压针刺前和针刺时的平均值进行同体配对t检验,结果微循环灌注量针刺时略高于针刺前;而经皮氧分压则显著降低(P<0.01).在加热刺激合谷穴的实验组中,对三个水平微循环灌注量和经皮氧分压加热前和加热时的平均值分别进行t检验,结果加热刺激时经皮氧分压低于加热刺激前(P<0.01);微循环灌注量则略有升高.在非经旁开对照实验中,经线上的微循环灌注量略高于两侧旁开对照部位.结论:针刺穴位时经脉线上经皮氧分压降低是由于相关组织的能量代谢增强,耗氧量增加所引起,而非血氧供应减少所致.
-
不同产地牛蒡子药材质量评价
目的:对不同产地牛蒡子药材进行质量评价.方法:用HPLC法测定了不同产地牛蒡子药材中牛蒡子苷和牛蒡子苷元的含量.结果:苷含量为2.85%~7.82%,以天水低,建德高,苷元含量为0.03%~1.37%,以会川低,金陵高.结论:该方法快速准确,可同时测定牛蒡子药材中牛蒡子苷和牛蒡子苷元的含量,可作为牛蒡子药材的质量评价方法.
-
双黄连的提取精制工艺研究
采用亚沸态水提,絮凝和醇沉相结合的方法实现双黄连的提取精制,达到提高中药有效成分的目的.得到佳方案为:经超临界萃取后的100g药材,加入10倍体积的水,在90℃下煎煮2h,过滤,滤液浓缩至80mL,在50℃下,加入1.5%的絮凝剂133mL,搅拌5min,离心,上清液浓缩至16mL,加入95%乙醇至含醇量为80%,过滤,滤液蒸干,得率约为5~6%.
-
中药复方新药创制及技术支撑体系
随着人类疾病谱的变化,复方药物日益得到包括国际主流医药界的重视和认可.中医药以其在慢性复杂多因素性疾病的治疗方面具有的显著优势备受关注.以确有疗效的中医方剂和名优中成药为源头,研究开发成为中医药特色明显、配伍科学合理、药效成分基本清楚、机理基本明确、安全有效、质量可控的复方中药创新药,有望国际主流医药市场的认可,并在未来创新药物国际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本文根据中医药的特点提出了中药复方新药创制的技术路线,对其技术支撑体系的建设提出了有关建议和方案,并对中药复方新药创制的发展趋势和方向进行了展望.
-
氧化应激反应在过度训练致急性肾损伤中的作用及山莨菪碱、旋覆花素、苦碟子的影响
目的:过度训练可引起急性肾损伤(OTIAKI),为了解氧化应激反应在过度训练致急性肾损伤中的作用,本文研究了过度训练大鼠血清及肾组织SOD和MDA的改变,观察了山莨菪碱、旋覆花素、苦碟子对上述变化的影响.方法:将8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安静对照组(CN)、力竭运动组(ES)、山莨菪碱干预组(AD)、旋覆花素干预组(IB)、苦碟子干预组(IS).采用大鼠游泳至力竭建立过度训练致急性肾损伤模型.采用黄嘌呤氧化酶法检测血清和.肾组织SOD和MDA的改变.结果:力竭后即刻和力竭后6h大鼠血清和肾组织SOD明显降低(P<0.05),MDA明显升高(P<0.05);血清SOD和MDA两个指标于力竭后24h恢复达到对照组水平,肾组织SOD和MDA与力竭后6h比较均有所恢复,但未达到对照组水平.于力竭后6h,山莨菪碱、旋覆花素及苦碟子三种药物对过度训练引起的大鼠血清和肾组织SOD活性的降低和MDA含量的增高均具有不同程度的逆转作用;于力竭后24h,三种药物组大鼠血清和肾组织SOD和MDA均恢复到对照组水平.结论:氧化应激反应主要参与力竭后早期引起的肾损伤过程,山莨菪碱、旋覆花素及苦碟子在OTIAKI早期可通过抗氧化应激反应来发挥肾脏保护作用.
-
复方丹参滴丸一次性预给药对缺血再灌注后大鼠心脏血流量和心肌损伤的改善作用
目的:探讨复方丹参滴丸一次性预给药对缺血再灌注后大鼠心脏血流量和心肌损伤的改善作用.方法:SD雄性大鼠(230g±10g)麻醉后,用3/0缝合线结扎大鼠冠状动脉左前降支,30min后解除结扎,建立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用激光多普勒血流量仪测定缺血前和再灌注60min时心脏表面的血流量.在再灌注90min后,用氯化2,3,5-三苯基四氮唑(TTC)染色法测定心肌梗塞面积;用原位凋亡细胞(TUNEL)染色法和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心肌细胞的凋亡.一部分大鼠在手术前90min,一次性灌胃给予复方丹参滴丸(0.8g/kg).结果:缺血再灌注后大鼠心脏血流量显著降低,心肌梗死面积和心肌细胞凋亡显著增加.复方丹参滴丸一次性预给药可以显著地抑制大鼠心脏血流量的降低,减少心肌梗死面积,抑制心肌细胞的凋亡.结论:复方丹参滴丸一次性预给药可以预防缺血再灌注引起的大鼠心脏血流量的降低,减少心肌细胞的损伤.
-
复方黄黛片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前后舌微循环观察
应用WX-6型多部位微循环显微仪进行舌微循环观察.对舌乳头状态、微血管形态、血流状态、微血管周围状态,综合定量评价分为五度:即正常(加权积分值≤2.0)、大致正常(加权积分值>2.0)、轻度改变(加权积分值>4.0)、中度改变(加权积分值>6.0)、重度改变(加权积分值≥8.0).临床分析45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服用复方黄黛片前、一个月后、两个月后舌微循环状态.结果示用药前舌乳头增大,上皮层变薄,微血管管袢多,管径扩张.加权积分总值8.06±3.89,微循环障碍重.用药后一个月加权积分总值7.61±3.80,用药后两个月舌菌状乳头大小正常或偏小,丝状乳头增多,上皮层增厚,可见外层水肿现象.微血管较初治患者明显减少,仍有管径增宽,边缘模糊不清.加权积分值6.37±2.73,微循环障碍减轻.证明复方黄黛片对舌微循环有一定影响.
-
注射用益气复脉(冻干)后给药对脂多糖引起的大鼠肠系膜微循环障碍的改善作用
观察注射用益气复脉(冻干)后给药对脂多糖(lipopolysacchride,LPS)引起的大鼠肠系膜微循环障碍的改善作用.方法:用微循环观察系统记录Wistar雄性大鼠肠系膜微循环动态.静脉滴注LPS20min后,静推注射用益气复脉(冻干)(小剂量30mg/kg、中剂量80mg/kg、大剂量160mg/kg),90min后计数肥大细胞脱颗粒率.结果:注射用益气复脉(冻干)的小剂量后投入,在投入60min时抑制LPS引起的细静脉过氧化物的产生.中剂量和大剂量的后投入抑制了细静脉血管壁白细胞的粘附和过氧化物产生.三个剂量的后投入均能显著抑制肥大细胞脱颗粒.结论:注射用益气复脉(冻干)后投入通过抑制白细胞与细静脉的粘附,抑制过氧化物产生和抑制肥大细胞脱颗粒改善了LPS引起的大鼠肠系膜微循环障碍.
-
三七总皂苷、三七皂苷R1、人参皂苷Rb1、人参皂苷Rg1对光化学反应诱导的大鼠肠系膜细静脉血栓的抑制作用——三七主要成分抑制细静脉血栓
目的:三七总皂苷(PNS)、三七皂苷R1(R1)、人参皂苷Rb1(Rb1)、人参皂苷Rg1(Rg1)是三七的主要水溶性成份.含有PNS、R1、Rb1、Rg1的中药复方制剂复方丹参滴丸(CP)能抑制光化学反应诱导的大鼠肠系膜细静脉血栓的形成.但是有关PNS、R1、Rb1、Rg1对血栓形成的在体影响尚不清楚.本研究探讨PNS、R1、Rb1、Rg1对光化学反应(PR)诱导的大鼠肠系膜细静脉血栓形成的抑制作用.方法:将麻醉的雄性SD大鼠(200~250g)的肠系膜展开至观察板上,经大鼠股静脉注入血啉甲醚(HMME,1mg/kg),用倒置荧光显微镜100瓦汞灯作光源经蓝光滤光片照射在选定的大鼠肠系膜细静脉上.在照射开始时,设定显示器的时间为0分,在血栓达到细静脉管径的1/2时停止照射,通过连接在显微镜上的CCD连续观察并记录30min内细静脉血栓出现的时间、血栓到达细静脉直径一半的时间、血栓与照射的血管面积比.一部分大鼠在光化学反应前10min,经颈静脉分别一次性注入PNS、R1、Rb1、Rg1(各10mg/kg.BW)、或阿斯匹林(AsP,200mg/kg.BW)提前60min灌胃.结果:光化学反应组在照射13.67±2.67s后细静脉开始出现血栓,血栓与血管径的面积比迅速增加.PNS、R1、Rb1、Rg1、ASP可以延长由照射开始到血栓出现的时间,减少血栓的面积.结论:PNS、R1、Rb1、Rg1可以抑制光化学反应后细静脉血栓的形成,其效果与AsP近似.
-
丹参提取物F对乙醇诱导的大鼠胃粘膜损伤和胃粘膜微血管损伤的抑制作用及对脂质过氧化物的影响
目的:观察丹参提取物F(DSE-F)对乙醇诱导的大鼠胃粘膜损伤及其微血管损伤的抑制作用及对脂质过氧化物的影响.方法:160-200g Wistar系雄性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对照及丹参提取物F组,实验前24hr禁食不禁水,经胃管向胃内分别灌注生理盐水、无水乙醇、及DSE-F(1mL/100g),0.5hr后处死动物.测定了胃粘膜损伤、胃粘膜微血管的损伤、胃粘膜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及丙二醛(MDA)含量.结果:1)对照组及DSE-F组的大鼠胃粘膜损伤面积(%)分别为7.57±0.50,2.53±0.22;光镜下Ⅲ级损伤(%)分别为51.88±11.20,20.67±5.05;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DSE-F对乙醇致胃粘膜损伤具有抑制作用.2)对照组及DSE-F组的胃粘膜伊文斯蓝EB含量(ng/g湿重)分别为12.46±0.70,8.05±1.86;单星蓝MB染色面积(%)分别为4.54±0.83,0.90±0.10;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DSE-F可减轻乙醇致胃粘膜微血管的损伤作用.3)与空白对照组的大鼠胃粘膜的SOD(Nu/mg pro)和GSH-Px(u)的活性分别为7.68±0.68(Nu/mg pro),52.67±21.32(u)相比,对照(无水乙醇)组的SOD及GSH-Px的活性为3.18±0.59(Nu/mg pro),31.52±14.65(u),均显著降低(P<0.01).DSE-F组的SOD及GSH-Px的活性为6.11±0.54(Nu/mg pro),49.31±15.82(u)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而空白对照组的MDA含量(nmol/mg pro)为0.90±0.05,对照组及DSE-F组的MDA含量则分别为1.38±0.19,0.92±0.06.结论:丹参提取物F具有对乙醇致大鼠胃粘膜损伤及胃粘膜微血管损伤的抑制作用,该作用与其促进胃粘膜SOD及GSH-Px的活性及抑制MDA的作用相关.
-
过度训练致大鼠肾组织超微结构的变化及山莨菪碱、旋覆花素、苦碟子干预的影响
目的:研究过度训练大鼠肾组织结构的变化,观察山莨菪碱、旋覆花素和苦碟子对这些变化的影响.方法:采用大鼠游泳至力竭建立过度训练致急性肾损伤模型;用日立7170A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各组大鼠血清肌酐(Cr)、尿素(Ur)、磷酸肌酸激酶(CK)及尿γ-谷氨酰胺转肽酶(γ-GT);光镜及电镜观察各组大鼠肾组织结构的改变.结果:力竭后即刻大鼠血清Ur、Cr、CK即明显升高,6h达高峰,24h恢复到对照水平;于力竭后6h尿γ-GT也明显升高,力竭后24h尿γ-GT升高更为明显.光镜观察发现,力竭后即刻和力竭后6h大鼠肾组织结构变化轻微,力竭后24h可见肾小管上皮细胞刷状缘不规整,部分脱落,在皮髓质交界处及髓质可见大量细胞的细胞核深染,有固缩现象.电镜观察发现,力竭即刻大鼠肾小球滤过膜足突融合,近曲小管微绒毛排列稍紊乱,上皮细胞质明显水肿,线粒体大部或全部嵴和膜融合或消失,核染色质浓缩,电子密度增高并边集于核膜下,提示有早期细胞凋亡现象;力竭后6h及24h上述变化加重.AD、IB及IS组大鼠游泳至力竭的时间比ES明显延长(P<0.05,P<0.01);AD、IB及IS组大鼠于力竭后6h血Ur、Cr、CK及尿γ-GT均明显低于ES组(P<0.05);于力竭后24h,尿γ-GT也较ES组明显降低(P<0.01);AD、IB及IS 6h及24h组大鼠肾组织结构和超微结构变化减轻.结论:过度训练可引起肾功能和组织结构的损伤;山莨菪碱、旋覆花素及苦碟子均在减轻过度训练大鼠肾组织形态学损伤和改善.肾功能的同时,明显提高了大鼠的运动能力.
-
丹参对缺血再灌注引起的微循环障碍和靶器官损伤的多环节改善作用
缺血再灌注(isclaemia/reperfusion,I/R)是创伤、扩血管药物治疗、溶栓治疗、介入治疗、器官移植和休克复苏治疗后再损伤的主要病理基础.I/R引起的微循环障碍是包括过氧化物产生、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细胞粘附增多、血浆白蛋白漏出、肥大细胞脱颗粒、炎性因子释放等复杂的病理变化过程.对微循环障碍某一环节进行干预的传统疗法,并没有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丹参作为活血中药,临床上广泛地用于心脑肝肾等脏器血瘀的治疗.近年来的基础研究结果表明丹参可以多环节地改善微循环障碍,在预防和治疗微循环障碍和靶器官损伤方面有着重要的应用前景.本文,重点介绍丹参对缺血再灌注引起的微循环障碍和靶器官损伤的多环节改善作用.
-
养血清脑颗粒对双侧颈动脉结扎-再通引起的蒙古沙鼠脑皮层微循环障碍和脑灌流量的改善作用
目的:研究养血清脑颗粒(Cerebralcare Granule ,CG)对双侧颈动脉结扎再通引起的蒙古沙鼠脑皮层微循环障碍和脑灌流量的改善作用.方法:采用蒙古沙鼠双侧颈动脉缺血再灌注(is-chemia/erperfusion,I/R)模型,在正立显微镜微循环观察系统下,观察脑皮层细静脉管径、细静脉红细胞流速、dihydrorhodamine 123(DHR)萤光强度和血浆白蛋白漏出的变化,记录脑表面血流量.一部分沙鼠在缺血前90min灌胃给予CG0.8 g/kg.结果:I/R 30min后,粘附于细静脉壁的白细胞数量、细静脉过氧化物、血浆白蛋白漏出显著增加,脑血流量降低.CG可以显著地抑制上述变化.结论:CG前给药可以抑制双侧颈动脉结扎再通引起的脑微循环障碍和脑灌流量,该作用可能与抑制过氧化物产生有关.
-
复方丹参滴丸及其主要成分丹参、三七对缺血再灌注引起的大鼠肠系膜微循环障碍的多环节改善作用
目的:本研究探讨复方丹参滴丸(cardiotonic pill@,CP)及其主要成分丹参、三七对(is-chemia/repezfusion,I/R)引起的大鼠肠系膜微循环障碍的改善作用.方法:用连接于彩色摄影机、高敏感摄影机的倒置生物显微镜观察和纪录Wistar雄性大鼠肠系膜微循环的动态.将肠系膜动静脉同时结扎10min,然后解除结扎,建立I/R模型.假手术组(Sham)不做I/R处理.I/R处理60分前,Sham和I/R组灌胃给予生理盐水.CP+I/R组、丹参+I/R组、三七+I/R组分别灌胃给予CP、丹参水提物和三七水提物(各0.4g/Kg).结果:丹参水提物可以抑制白细胞的粘附,抑制细静脉血管壁过氧化物,抑制FITC标记白蛋白的漏出.三七水提物可以抑制白细胞的粘附、肥大细胞脱颗粒.CP可以抑制白细胞的粘附、细静脉血管壁过氧化物、肥大细胞脱颗粒和FITC标记白蛋白的漏出.结论:CP多环节改善作用缺血再灌注引起的微循环障碍的作用是其所含有的丹参水提物和三七水提物相须作用的结果.
-
沈阳药科大学发展历程回顾与展望
沈阳药科大学是我国历史上悠久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综合性药科大学,也是全国两所综合性药科大学之一,在我国药学学科教育和研究领域享有很高的声誉.
-
北京大学医学部天士力微循环研究中心
微循环研究中心的学术定位与研究价值与微循环障碍相关的心脑血管疾病和多脏器损伤是威胁民众健康和影响医疗财政的主要病种,改善人们微循环障碍的医学研究具有重要的临床和社会意义.鉴于微循环障碍涉及到过氧化物产生、选择素和黏附分子表达、血小板或白细胞与血管壁黏附、肥大细胞脱颗粒、炎性因子的释放等多个环节.因此,微循环障碍的改善就需要多环节、多靶点的干预.尽管含有多种成分的中药有可能多环节地改善微循环障碍,但由于以往的研究缺少对微循环障碍过程的动态观察和解析,缺少对中药改善微循环障碍作用的客观揭示,影响了国际主流医学对中药改善微循环障碍作用的认同.
年 | 期数 |
2018 | 01 02 03 05 07 08 |
2017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6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5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4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3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
2012 | 01 02 03 04 05 06 |
2011 | 01 02 03 04 05 06 |
2010 | 01 02 03 04 05 06 |
2009 | 01 02 03 04 05 06 |
2008 | 01 02 03 04 05 06 |
2007 | 01 02 03 04 05 06 |
2006 | 01 02 03 04 05 06 |
2005 | 01 02 03 04 05 06 |
2004 | 01 02 03 04 05 06 |
2003 | 01 02 03 04 05 06 |
2002 | 01 02 03 04 05 06 |
2001 | 01 02 03 04 05 06 |
2000 | 03 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