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中医学 > 双足与保健杂志

双足与保健

双足与保健杂志

China Reflexology

国家级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 主办单位: 中国足部反射区健康法研究会
  • 影响因子: 0.00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4-6569
  • 国内刊号: 11-3086/R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82-634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92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双足与保健》杂志社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廖海涛
  • 类 别: 中医学
期刊荣誉:
  • 妊娠期下肢深静脉血栓栓塞的护理方法与施行心得研究

    作者:杨华;李瑞玉;王永静

    目的 研究分析妊娠期下肢深静脉血栓栓塞的临床护理方法及施行心得研究.方法 选择2016年11月—2017年11月治疗的妊娠期下肢深静脉血栓栓塞患者58例为研究对象,经超声检查和静脉造影确诊为下肢深静脉血栓栓塞,开展有针对性的护理具体内容包括:心理护理、疼痛护理、饮食护理、健康教育等,比较护理前后患者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 经过护理后患者非常满意度65.5%高于护理前非常满意度43.1%,护理后患者不满意度6.9%低于护理前不满意度18.90%,组间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妊娠期下肢深静脉血栓栓塞开展有针对性的护理后患者护理满意度提高.

  • 大隐静脉曲张术后深静脉血栓护理分析

    作者:吕万娟

    目的 探讨分析大隐静脉曲张术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的护理效果.方法 该文调查时间为2016年7月—2018年6月,60例患者均行大隐静脉曲张术,按照随机原则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依次进行常规护理和术前术后护理,对比其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满意、较满意分别为17例、12例,护理满意度为96.7%,对照组患者满意、较满意分别为13例、10例,护理满意度为7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护理后,观察组患者SF-36评分为(96.5±1.7)分,而对照组患者SF-36评分为(80.2±3.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优质护理应用在大隐静脉曲张术后深静脉血栓患者护理中具有显著性的效果,对其症状的改善较为明显,减轻患者的痛苦,改善其生活质量,进一步满足患者的护理需求,值得在临床护理中推广应用.

  • 优质护理用于骨科下肢手术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预防中的效果观察

    作者:王秋香

    目的 研究优质护理对骨科下肢手术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效果.方法 经过对该院2017年6月—2018年6月收治的100例骨科下肢手术患者临床资料展开回顾分析,随机分为两组(均50例),对照组选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优质护理,对比两组手术前后的疼痛评分、血栓形成率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手术前,两组疼痛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观察组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栓形成率(4.00%)明显低于对照组(1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6.00%)显著高于对照组(8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取优质护理可以显著地缓解下肢骨科手术患者的疼痛、预防深静脉形成并提升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

  • 分析心力衰竭并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西医结合治疗效果

    作者:叶晓岚

    目的 为了进一步的分析心力衰竭并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在中西医结合治疗后的临床效果.方法 经伦理委员会审批,在征得患者本人及其家属的同意后,通过对该院2012年12月—2017年12月间所收治的心力衰竭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患者中,选取60例,并随机分成对照组30例以及观察组30例.对两组均给予扩冠、抗凝血的西药(如肝素钙溶液等)注射治疗3~6个月,而观察组额外给予中药内服外敷治疗.治疗后,结合两组的临床效果以及不良反应,运用统计学,进行两组的比较.结果 无论是症状体征的消失时间,还是总体治愈率上,包括疗效比较,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心力衰竭并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临床治疗中,通过中西医结合治疗,比起单纯一种治疗方式,具备更好的质量效果,且安全性较好,值得在临床进行推广和普及.

  • 手足口病患儿应用热毒宁联合干扰素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作者:孙晓红

    目的 探讨手足口病患儿应用热毒宁联合干扰素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研究时间段是在2015年2月—2016年7月,选择随机号码表法在该院收治的手足口病患儿中纳入60例为对象,采用单盲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采用常规药物和干扰素治疗对照组患儿,再结合热毒宁治疗观察组患者,比较两组患儿的围治疗指标数值和治疗总有效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患儿的疱疹消失和口腔溃疡消失、体温恢复以及住院时间均比对照组短,治疗总有效率96.67%比对照组80.00%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6.67%与对照组10.0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手足口病患儿临床治疗时,采用热毒宁联合干扰素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不仅能够在短时间内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且用药安全性高.

  • 高位结扎加点式抽剥术治疗下肢大隐静脉曲张疗效分析

    作者:王涛

    目的 分析高位结扎加点式抽剥术治疗下肢大隐静脉曲张,从而为下肢大隐静脉曲张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将该院2013年1月—2018年6月收治的64例下肢大隐静脉曲张患者随机分为32例对照组和32例研究组,研究组行高位结扎加点式抽剥术治疗,对照组行传统抽剥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效果、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研究组总有效率为100.00%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4.37%,研究组术中出血量低于对照组,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以及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6.25%低于对照组28.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下肢大隐静脉曲张患者,应用高位结扎加点式抽剥术治疗,疗效显著,术后并发症少,该手术方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 足趾断趾的显微外科再植治疗观察

    作者:陈伟

    目的 分析足趾断趾的显微外科再植的治疗效果.方法 抽取2014年5月—2017年5月该科室收治的足趾断趾患者42例,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21例,两组共断趾64例.对照组的患者在全身麻醉后,扎止血带,在断趾末端予2%利多卡因麻醉后进行清创消毒、断端修整、复原缝合等非断趾再植治疗.实验组的患者在同样麻醉后,在显微镜下进行断端清创消毒,注意分离神经、血管,并采用无损伤缝合线进行标记,行断端骨复位,用克氏针固定骨质,吻合血管、修复神经,根据需要取足背神经移植修复,修复肌腱、皮肤,松开止血带观察血运.术毕均进行抗凝血、抗痉挛治疗,并加强消毒,预防感染.术后6周拔除克氏针,然后进行关节功能锻炼.对比两组的成活率;关节活动度、两点辨别觉,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实验组的成活率为93.75%,对照组的成活率为75.00%,两组对比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关节平均活动度为(62.3±3.5)°,对照组的关节平均活动度为(49.3±5.9)°;实验组的两点间距辨别觉是(5.9±0.3)mm,对照组的两点间距辨别觉是(6.8±0.5)mm.这两组数据对比分析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的患者中3例出现趾端触痛,8例出现指甲缺损,并发症发生率为18.00%,实验组2例指甲缺损,并发症发生率为3.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显微镜下,足趾断趾患者行断趾再植治疗,能提高移植成活率和关节活动度,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 撕脱皮肤修薄后原位回植联合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修复足部皮肤撕脱伤的临床效果分析

    作者:钱源源

    目的 观察撕脱皮肤修薄后原位回植联合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修复足部皮肤撕脱伤的临床效果分析.方法 选取了2016年6月—2018年6月被该院收治的足部皮肤撕脱伤的患者30例,平均且随机分配,其中15例采用撕脱皮肤修薄后原位回植联合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修复作为实验组,另外15例采用常规的手术修补足部皮肤撕脱作为对照组,观察各组的治疗有效率,皮肤存活率,手术进行时间、住院时间、抗菌药物使用天数、伤口愈合时间等.结果 观察到实验组比对照组治疗有效率要高,差异显著;实验组皮肤的存活率比对照组也要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比对照组手术进行时间、住院时间、抗菌药物使用天数、伤口愈合时间都要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撕脱皮肤修薄后原位回植联合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修复足部皮肤撕脱伤的效果较好,皮肤存活率得到提高,患者不良反应减少,伤口感染率也明显下降,住院时间得到大大缩短,患者的满意度更高,值得推广.

  • 高频彩色超声对糖尿病老年患者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诊断价值

    作者:孙春晨

    目的 探究对糖尿病老年患者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诊断时,应用高频彩色超声的价值.方法 在2017年6月—2018年6月之间选择25例糖尿病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对患者实施高频彩色超声检查,观察患者的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情况,并分析其检查结果和应用价值.结果 应用高频彩色超声对25例老年糖尿病患者共计检测出140处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其中股总分叉动脉的占比高为26.42%,其次为股前动脉占比为22.14%,此后为腘动脉和胫后动脉等.结论 对糖尿病老年患者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诊断时,应用高频彩色超声可检出其斑块部位和数量,对于临床及时治疗具有重要意义,因此高频彩色超声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张淑华

    目的 该文主要就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患者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方法 选取该院于2017年5月—2018年5月收治的110例COP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55例合并DVT患者视为观察组,55例不合并DVT患者作为对照组,就DVT的形成危险因素进行探讨.结果 观察组患者在吸烟、机械通气、PaCO2以及D-二聚体等指标上跟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吸烟、机械通气、PaCO2以及D-二聚体均是DVT发生的危险因素.

  • 急性脑出血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治疗效果

    作者:闫红静;习旭涛

    目的 对临床治疗急性脑出血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效果进行分析.方法 截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该院收治的70例急性脑出血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为研究主体.以随机的方式平均成为两组,即研究组与比较组(各35例).其中,比较组患者施予常规性静脉药物溶栓进行治疗,研究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又施予经导管接触溶栓进行治疗,对比分析二组患者临床治疗前后患肢的周径差与治疗效果.结果 经过治疗,研究组患者患肢的膝盖上、下15 cm周径差皆小于比较组;研究组患者临床治疗的总有效率(97.14%)明显高于比较组(71.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临床治疗急性脑出血全并下肢深静脉血栓的过程中,经导管接触溶栓的治疗方式可以取得显著效果,有效地抑制了并发症的发生,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 循证护理在预防骨科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作用

    作者:徐飞雁

    目的 分析循证护理在预防骨科病人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该院收治的骨科手术患者随机抽取60例,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则采取循证护理模式.观察两组患者住院期间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情况,同时询问两组患者对临床护理的满意度.结果 使用循证护理的观察组患者住院期间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明显低于使用常规护理的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对循证护理的满意度要高于对照组患者对常规护理的满意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循证护理在骨科手术患者中的应用能够降低住院期间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风险,提高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情况,可在临床推广使用.

  • 护理干预预防子宫次全切除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评价

    作者:胡秀华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预防子宫次全切除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实际价值.方法 以2015年11月—2018年10月为研究时段对照组子宫次全切除术患者术后予以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相关常规护理服务,研究组子宫次全切除术患者术后行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相关常规护理服务基础上加用护理干预措施.结果 研究组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0.00%)显著低于对照组(10.67%),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子宫次全切除术患者护理满意度调查表(自拟)评分结果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用护理干预措施可显著降低子宫次全切除术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概率,有利于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

  • 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剥脱术治疗原发性大隐静脉曲张的临床研究

    作者:黄顾明

    目的 于原发性大隐静脉曲张患者中应用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剥脱术实施治疗,研究分析其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2016年11月—2018年8月,于该院选取100例原发性大隐静脉曲张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匀将其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于对照组患者内应用常规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剥脱术实施治疗,于观察组患者内应用改良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剥脱术实施治疗,对治疗效果、手术情况以及并发症发生率予以比较.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组间实施比较,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较高,对照组与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是34.00%、9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较,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住院时间等各项手术情况指标均较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组间实施比较,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其中对照组和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是28.00%与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于原发性大隐静脉曲张患者中应用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剥脱术实施治疗的效果显著,改善了患者的手术情况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 脑瘫尖足内翻畸形的功能重建、A型肉毒毒素联合治疗价值分析

    作者:刘丽丽;王薇

    目的 分析对于脑瘫尖足内翻畸形者以功能重建配合A型肉毒毒素的临床疗效.方法 以2013年1月—2017年12月为时间范围,两组患者均采取功能重建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联合采取A型肉毒毒素注射治疗.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之前CSS下肢挛缩评分均较高,两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个月和3个月观察组患者的CSS下肢挛缩评分改善效果均较对照组显著更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小腿三头肌肌张力、踝背伸肌力、踝关节内翻角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小腿三头肌肌张力、踝背伸肌力、踝关节内翻角度改善效果均较对照组显著更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脑瘫尖足内翻畸形患者以功能重建配合A型肉毒毒素治疗,有助于缓解患者肌张力并改善其踝背伸肌力,有助于提高脑瘫患者足部畸形的改善效果,该联合治疗方案值得临床应用并推广.

  • 小剂量比重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在老年下肢骨折手术中的应用

    作者:姜荣

    目的 探究在老年下肢骨折手术中,应用小剂量比重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的效果.方法 选择该市中心医院40例老年下肢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均为2017年1月—2018年1月该院收治的病例,骨折确诊后均拟行手术治疗;按照入选顺序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20例、硬膜外麻醉)和观察组(20例、小剂量比重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麻醉后观察两组患者麻醉起效时间、麻醉药物使用剂量等情况,并实施组间对比.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麻醉用药少、麻醉见效快,且麻醉阻滞完善时间短于对照组,观察组麻醉良好所占比例为95.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5.0%,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老年下肢骨折手术中,应用小剂量比重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的效果好于单纯的硬膜外麻醉,在减少麻醉药物剂量的同时可快速达到麻醉要求,因此值得临床推广.

  • 踝关节脱位合并下胫腓联合分离的手术治疗方案

    作者:曾胜

    目的 为观察踝关节脱位螺钉内固定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 分析手术治疗踝关节脱位患者的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 患者术后踝关节功能恢复可.结论 螺钉手术治疗下胫腓分离效果肯定.

  • 关节置换术患者围手术期应用激素的临床效果分析

    作者:陈晓超;马民亮;刘艳武;李志全;赵轶男;党海峰

    目的 探讨关节置换术患者围手术期采用激素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随机将2015年1月—2018年9月收治的80例采取关节置换术的患者分为两组,甲组术中采用生理盐水治疗,乙组患者术中采用地塞米松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两组患者术前VAS评分、ALB、CRP水平、Harris评分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乙组患者术后ALB、CRP水平高于甲组,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VAS评分明显低于甲组,Harris评分明显高于甲组,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关节置换术患者围手术期采用激素药物治疗,能有效减轻患者术后疼痛感,改善患者的髋关节功能,且术后并发症较少,治疗安全性较高,适合在临床上应用.

  • 复杂性胫骨平台骨折采用锁定钢板、双切口双钢板治疗的临床效果比较

    作者:金晓晨

    目的 该文就锁定钢板以及双切口双钢板对于复杂性胫骨平台骨折(CTPF)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了探究.方法 就该院2009年6月—2018年6月收治的50例CTPF患者作为该次研究的目标对象,进行随机分组,25例观察组患者运用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2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双切口双钢板内固定法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指标、疗效进行对比.结果 观察组患者在手术时间、完全负重时间、住院时间跟骨折愈合时间等方面的指标跟对照组相比有了显著的提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膝关节功能评分的优良率也要显著优于对照组,但差异不显著.结论 在进行CTPF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应用锁定钢板内固定术能够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跟预后效果,并促进患者的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得到有效的优化,因此值得在临床上进行广泛应用.

  • PFNA治疗不同AO分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围手术期隐性失血的差异

    作者:唐伟华;倪昀皓;王磊;陈俊峰

    目的 探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治疗不同AO分型股骨粗隆间骨折中患者围手术期隐性失血的差异.方法 选取2014年1月—2016年3月就诊于该院行PFNA治疗的80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按AO分型分为两组,A1型组35例,A2型组45例.比较两组隐性失血量、围术期指标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A1组隐性失血量为(281.3±37.4)mL,A2型组隐性失血量为(356.8±43.2)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1型组术中出血量、输血量及首次下地时间等围术期指标均优于A2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1型组褥疮、下肢深静脉血栓、坠积性肺炎、泌尿系感染、切口愈合不良等发生率与A2型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1型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A2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FNA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时隐性失血不容忽视,与A2型骨折患者相比,A1型骨折患者的隐性失血量较低且术中输血量少、恢复快、并发症少.

  • 锁定钢板固定、解剖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疗效比较

    作者:周柯新

    目的 比较锁定钢板固定、解剖钢板固定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疗效.方法 选取该院2017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胫骨平台骨折患者80例,将其随机分为2组,各40例.采取解剖钢板内固定治疗对照组,采用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观察组.比较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骨折愈合、住院、完全负重等时间、HSS评分、胫骨平台畸形PA(后倾角)、TPA(内反角)等变化以及恢复效果.结果 在围术期指标上,术中出血量、手术、骨折愈合、住院、完全负重等时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1年,在HSS评分上,两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1~2年,在胫骨平台畸形PA、TPA上,两组术后即刻、2、6个月时对比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观察组92.5%VS对照组90.0%)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锁定钢板固定、解剖钢板固定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疗效相当,因此需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对手术方式予以合理选择,且术前需对患者骨折分类、分型加以明确,对膝关节周围软组织情况予以充分掌握,并对手术入路予以严格仔细涉及,以确保手术疗效.

  • 对比PFNA、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对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

    作者:张述东

    目的 对PFNA以及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予以对比分析,旨在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 将该院2016年7月—2017年7月所收治的42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纳为该次实验研究对象,根据住院顺序予以编号,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21例.其中试验组患者实施PFNA予以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内固定术进行治疗,并对两组研究对象的手术情况、并发症以及治疗效果予以观察记录.结果 两组研究对象在骨折愈合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治疗显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在手术时间以及术中出血量上均优于对照组患者,且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治疗之中,PFNA与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内固定术均具有十分突出的疗效,不过PFNA具有手术时间更短,术中出血量少等优势,可于临床之中予以进一步研究推广.

  • 两种内固定方法治疗髌骨粉碎性骨折的效果比较

    作者:程玉达

    目的 比较两种内固定方法治疗髌骨粉碎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该文选该院2017年10月—2018年10月收治110例髌骨粉碎性骨折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均55例,观察组应用镍钛聚髌器内固定方式进行治疗,对照组选择钢丝克氏针张力带内固定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优良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经过镍钛聚髌器内固定方式进行治疗之后,观察组的优良率为96.36%,对照组的优良率为81.82%,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手术时间方面,观察组与对照组没有明显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没有出现并发症,对照组出现了10例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为18.18%,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髌骨粉碎性骨折进行治疗中,通过镍钛聚髌器内固定治疗,可以帮助及患者尽早恢复关节功能,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在临床治疗中,具有应用价值.

  • 外固定支架在复杂胫腓骨骨折中的应用

    作者:张华俊;王树金;王遥伟;周立建

    目的 该文主要就复杂胫腓骨骨折中外固定支架的应用效果进行了探究.方法 对该院2015年3月—2017年12月收治的30例复杂胫腓骨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观察组患者15例应用外固定支架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15例采用内固定支架进行治疗,随后就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并发症发生概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该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在治疗效果以及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凝血功能恢复时间等治疗指标上均要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并发症发生率较之于对照组患者也得到了明显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外固定支架模式来对复杂胫腓骨骨折患者进行治疗时,还可以对患者的临床症状起到良好的改善效果,并且提升手术效果,避免术后并发症对于患者造成的影响,因此值得进行临床应用以及推广.

  • 减重步态训练系统在下肢骨折术后早期负重患者中的应用探讨

    作者:龚敬敬

    目的 探究减重步态训练系统在下肢骨折术后康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8年1—10月中心康复的44例下肢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2组,每组22例,两组均接受早期负重训练,但对照组应用常规负重训练方法,而观察组运用减重步态训练系统辅助训练,观察两组的骨折愈合情况.结果 术后1个月、3个月,观察组骨折处的肿胀评分、疼痛评分均较对照组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骨折愈合时间以及负重训练时间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发生关节僵直、畸形愈合、压疮、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的概率均较对照组要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骨折康复患者早期负重锻炼中应用减重步态训练系统既可有效缓解骨折处肿胀、疼痛症状,同时还可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概率,缩短患者的负重训练时间,这对于促进骨折愈合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 综合护理在老年下肢骨折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作者:张婷婷;郭建平

    目的 探讨老年下肢骨折患者在治疗过程中,重视综合护理干预的实施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老年下肢骨折患者60例,均为该院骨科2016年1月—2018年1月收治.随机分组,就治疗期间行常规护理(对照组,n=30)与行综合护理干预(观察组,n=60)预后展开对比.结果 观察组术后离床活动时间、导尿管留置时间、平均住院天数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干预前,Fugl-Mcyer量表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均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评分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干预前,ADL量表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均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评分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1例,占3.3%;对照组6例,占20.0%,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临床收治的老年下肢骨折患者,重视综合护理干预的实施,可缩短康复时间,促进下肢运动工能恢复,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保障临床安全.

  • 胫骨骨折应用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临床效果观察

    作者:刘振军

    目的 对胫骨骨折患者采取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并分析其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0年1月—2015年12月到该院进行治疗的50例胫骨骨折患者,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25例,采取经皮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观察组25例,采取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透视时间、完全负重以及骨折愈合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膝关节(92%VS96%)、踝关节功能(96%VS88%)恢复优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胫骨骨折术后关节功能恢复情况与经皮锁定钢板内固定相当,但交锁髓内钉内固定能够缩短治疗及骨折愈合时间,具有一定优势.

  • 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分析及康复评价

    作者:王盛贤;马丹志

    目的 探讨应用骨水泥型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的可行性,并进行疗效分析及康复评价.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7月—2016年11月应用骨水泥型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24例,其中男10例,女14例;年龄75~92岁,平均年龄80.3岁.骨折分类按Evans-Jensen分型,Ⅱ型4例,Ⅲ型8例,Ⅳ型6例,Ⅴ型6例.结果 术后全部患者随访12~24个月,平均随访时间16.5个月.术后3个月,16例患者行走能力基本恢复至伤前水平.末次随访时Harris评分为70~95分,其中优8例,良12例,可4例,优良率83.3%.转子部骨折愈合时间3~6个月,平均愈合4.2个月,1例出现大转子固定钢丝松脱,但骨折端获得良好愈合.结论 应用骨水泥型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是一种有效的方法,术后患者可早期下床活动,避免长期卧床所致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

  • 小腿骨折术后威利坦缓解肿胀效果比较

    作者:牟洪臻

    目的 分析小腿骨折术后威利坦缓解肿胀效果.方法 筛选2017年3月—2018年3月该院骨科收治的96例小腿骨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接受常规的综合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威利坦施治.对比两组肿胀缓解情况和各项指标.结果 治疗组针对肿胀治疗起效时间短于对照组;治疗组患者存在无肿胀即Ⅰ度肿胀患者均多与对照组;治疗组患者肿胀缓解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小腿骨折术后应用威利坦缓解肿胀效果显著,用药安全且能够帮助患者更快的减轻肿胀程度,提高康复效率.

  • 手术室干预性护理防止术后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分析

    作者:王燕君

    目的 探讨手术室干预性护理防止术后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分析.方法 选择从2017年1—12月期间收治的100例腹腔镜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命名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有50例患者.对照组行手术室常规护理模式,研究组行手术室干预性护理模式.对比分析两组术后下肢情况、术后栓子检出情况、术后栓子大小情况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研究组的下肢疼痛发生率(4.00%)、下肢肿胀发生率(6.00%)、浅静脉曲张发生率(6.00%)、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4.00%)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1617,8.5755,10.9812,9.4902,P<0.05);研究组的栓子检出率(4.00%)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3056,P<0.05);研究组的栓子大小[(0.20±0.08)cm]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4204,P<0.05);研究组的护理满意度(90.00%)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3360,P<0.05).结论 腹腔镜术患者应用手术室干预性护理模式可以有效预防术后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提高手术疗效,促进术后早日康复.

  • 中药熏蒸治疗膝骨关节炎疗效观察

    作者:刘静

    目的 观察分析中药熏蒸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6年2月—2017年2月期间在该院接受治疗的膝骨关节炎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合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使用玻璃酸钠注射液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则在玻璃酸钠注射液治疗的基础上结合患者病情实施中药熏蒸,在此基础上观察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关节疼痛缓解情况和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同时对比两组患者相关血清指标的变化.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IL-lβ/pg/m L、TNF-α/pg/m L、MMP-3/pg/m L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均得到改善,其中观察组改善幅度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关节疼痛评分和功能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均得到改善,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膝骨关节炎患者采用中药熏蒸进行治疗能够取得良好效果,能够有效缓解患者关节疼痛,改善关节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 针灸结合柴胡桂枝汤治疗下肢风湿的疗效观察

    作者:李天宇;张春芳;焦爽

    目的 观察针灸结合柴胡桂枝汤治疗下肢风湿的疗效.方法 纳入患者110例,以针灸结合柴胡桂枝汤治疗方法为实验组,患者每日都治疗1次,连续10次则为1个疗程,一般治疗2~4个疗程为准.以甲氨蝶呤片结合针灸为对照组,进行对比验证,根据患者的总体疗效、体征变化、不良反应率等方面进行比较.结果 实验组在疗效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率远低于对照组,其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针灸结合柴胡桂枝汤治疗下肢风湿的疗效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有推广使用的意义.

  • 艾箱灸配合针刺治疗膝骨关节炎疗效观察

    作者:计成

    目的 探讨艾箱灸与针刺配合在治疗膝骨关节炎中的效果.方法 选择2017年1月—2018年4月到该院就诊的膝骨关节炎患者130例,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均65例患者,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针刺治疗,观察组采用艾箱灸配合针刺治疗,(两组患者治疗疗程同为14 d)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WOMAC积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IL-1、TNF-α、TGB-β、BMP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艾箱灸与针刺配合治疗可有效降低膝骨关节炎患者的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改善患者的炎症状态,减轻患者的临床症状,治疗效果确切,值得推荐.

  • 针灸推拿联合中药熏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分析

    作者:倪燕鹏

    目的 分析联合应用针灸推拿和中药熏蒸方法对腰椎间盘突出症进行治疗干预的价值.方法 随机选取该院2017年2月——2018年2月接收的54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作为研究样本,分为研究组和参照组,分别采用针灸推拿+中药熏蒸、骨伤愈合剂+腰痛宁胶囊治疗.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较高,下腰痛缓解较为明显,生活质量更高.结论 针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应联合应用中药熏蒸以及针灸推拿方法进行干预,促进患者下腰痛症状的缓解,提升治疗效果.

  • 中医针灸推拿结合中药治疗面瘫的临床分析

    作者:朱憬

    目的 浅析中医针灸推拿结合中药治疗面瘫的临床效果.方法 研究时间段是2017年5月—2018年8月,采用随机号码表法在该院收治的面瘫患者中纳入98例为对象,单盲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9例.采用中医针灸推拿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中医针灸推拿+中药治疗观察组患者,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中医证候积分和H-B面神经功能评分以及临床治疗效果,统计两组患者的治疗起效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和治疗费用,详细分析各项指标获得的数据.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14.50±5.47)分、H-B面神经功能评分(8.32±2.14)分比对照组的(25.48±4.92)分、(12.59±2.05)分低,治疗总有效率95.92%比对照组81.63%高,治疗起效时间(10.94±3.51)d、住院时间(18.71±5.38)d、治疗费用(4975.16±200.39)元,比对照组患者的(15.75±3.90)d、(25.62±4.01)d、(6021.78±184.06)元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面瘫患者临床治疗时采用中医针灸推拿与中药结合的效果显著,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促使其面部神经功能得以恢复,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 产后中药足浴配合足部按摩促进产褥期康复的疗效评价

    作者:丁玉霞

    目的 研究中药足浴配合足部按摩用于产褥期康复的疗效.方法 经过对该院2017年4月—2018年4月进行家庭访视的300例产褥期产妇临床资料展开回顾分析,随机分为两组各150例,对照组采取中药足浴治疗,观察组采取中药足浴、足部按摩联合治疗,对比两组疗效与焦虑、抑郁评分.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6.00%)明显高于对照组(9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焦虑、抑郁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取中药足浴、足部按摩联合治疗可以显著地提升康复疗效并缓解抑郁、焦虑等负性情绪,值得推广应用.

  • 中医骨科康复治疗膝骨性关节炎效果分析

    作者:朱京州

    目的 探讨分析中医骨科康复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2月—2017年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膝骨性关节炎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口服布洛芬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则实施中医骨科康复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效果、VAS评分和JOA评分,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等指标.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VAS评分和JOA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均得到一定程度改善,但是观察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膝骨性关节炎患者采用中医骨科康复治疗能够取得良好效果,有助于提高治疗有效率,缓解患者疼痛症状,恢复患者关节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同时还可以降低相关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值得推广应用.

  • CPM锻炼结合护理康复对膝部骨折术后膝关节功能的影响研究

    作者:杨宪章

    目的 对CPM锻炼结合护理康复对膝部骨折术后患者膝关节功能的影响效果进行分析和研究.方法 该院2016年2月—2018年2月收治的66例西部骨折术患者进行分析,依据随机数表法对患者进行分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3例.对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CPM锻炼,对实验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联合护理康复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关节活动角度和术后HSS评分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实验组中患者在膝功能活动方面显著优于对照组,且其术后HS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对膝部骨折术患者进行CPM锻炼联合护理康复,能够显著改善患者膝关节功能,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伴随足部麻中医、药理论木11例的护理探讨

    作者:张思琴

    目的 探究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足部麻木患者的护理要点.方法 该院2016年1月—2018年5月收治的选择11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足部麻木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均在确诊后于我院接受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治疗,手术同时对患者实施相应护理,并总结护理实施的效果和注意事项.结果 本组患者平均出院时间为(6.57±0.32)d.结论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足部麻木患者接受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治疗时,同时配合以有效的护理可促进患者恢复,因此值得临床推广.

  • 探讨针灸推拿治疗膝关节损伤的临床护理措施和效果

    作者:杨丽;郝区平;刘霞

    目的 探讨针灸推拿治疗膝关节损伤的临床护理措施和效果.方法 选取136例于2017年1月—2018年1月在该院接受诊疗的膝关节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治疗方法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分别行常规康复治疗与针灸推拿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膝关节功能变化情况与临床疗效,并总结其护理方法.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膝关节功能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总有效为94.1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47%,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灸推拿治疗膝关节损伤具良好临床疗效,辅以优质护理,还可加快患者膝关节功能的恢复,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 膝关节镜手术患者的干预化护理及对膝关节功能恢复影响分析

    作者:张静;王辉

    目的 了解膝关节镜手术患者的干预化护理及对膝关节功能恢复影响.方法 将该院收集2017年11月—2018年8月收治的78例膝关节镜手术患者,随机分组,常规组用护理常规,干预组用干预化护理.比较两组满意度;膝关节镜手术时间、膝关节镜手术术后住院时间、膝关节功能锻炼依从性;护理前后膝关节功能评分、生活能力;膝关节功能障碍率.结果 干预组满意度、膝关节功能评分、生活能力、膝关节镜手术时间、膝关节镜手术术后住院时间、膝关节功能锻炼依从性、膝关节功能障碍率方面相较常规组更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膝关节镜手术患者实施干预化护理效果理想.

  • 预见性护理干预老年下肢骨折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分析

    作者:马钦惠

    目的 分析预见性护理干预老年下肢骨折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效果.方法 2017年9月—2018年7月该院骨伤科老年下肢骨折患者106例,根据入院时间随机分为预见性护理干预组和常规护理组,比较两组患者DVT健康知识掌握程度、住院期间Wells评分等量化指标.结果 干预组各项量化指标较之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老年下肢骨折患者DVT预防,采用预见性护理能够降低住院期间Wells评分,提高健康知识掌握率,具有预防DVT发生的临床意义.

  • 老年长期卧床患者下肢护理对预防深静脉血栓的影响探究

    作者:李秀艳

    目的 探究老年长期卧床患者下肢护理对预防深静脉血栓的影响.方法 选择于2016年9月—2017年9月进入该院治疗的108例老年长期卧床患者为研究主体对象,利用双盲法将所有患者划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组49例;对照组患者实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实行下肢护理,对比2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及静脉血栓发生率.结果 经对比,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为75.93%与观察组96.30%相比差异较为明显,2组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对比,对照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20.37%与观察组1.85%相比差异较为明显,2组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长期卧床患者实行下肢护理的效果良好,能明显提高护理满意度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值得在临床护理领域中使用及推广.

  • 玻璃酸钠联合盐酸氨基葡萄糖治疗老年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疗效

    作者:罗毅;马壮;高峰光

    目的 探讨玻璃酸钠联合盐酸氨基葡萄糖治疗老年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OA)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7年3月—2018年3月该院收治的老年KOA患者10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有50例患者.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抗炎镇痛治疗.给予对照组患者膝关节腔内注射玻璃酸钠注射液,治疗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盐酸氨基葡萄糖片.两组均治疗5周,其后评价患者的疼痛程度和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患者治疗后3、6个月的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88.0%)显著高于对照组(7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氨基葡萄糖胶囊联合玻璃酸钠治疗老年KOA的疗效显著优于单纯玻璃酸钠治疗,明显降低VAS评分,安全性较高.

  • 改良后外侧入路外侧钢板固定治疗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

    作者:乔广奎

    目的 探讨改良后外侧入路外侧钢板固定治疗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该院2015年9月—2017年11月收治的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患者15例为研究样本,采取改良后外侧入路外侧钢板固定治疗,观察患者治疗效果.结果 患者手术时间(85.27±4.25)min,骨折愈合时间(17.21±2.34)周,完全负重时间(17.19±2.26)周,膝关节总屈伸度(116.32±3.23)°,HSS评分(84.52±3.48)分,优良率为93.33%,包括优13例,良1例,可1例.结论 改良后外侧入路外侧钢板固定治疗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具有创伤小、暴露清楚,内固定钢板安放便捷等优势,且复位效果良好,可作为临床理想术式.

  • 妇科盆腔手术围手术期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

    作者:陈青;金媛媛;王德玲

    目的 分析妇科盆腔手术围术期预防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4月—2018年4月该院进行妇科盆腔手术患者8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研究组则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综合护理干预,对两组的护理效果进行比较.结果 研究组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妇科盆腔手术患者而言,在围术期通过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有效预防下肢静脉血栓形成,且患者护理满意度非常高,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 16层螺旋CT血管成像检查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中的诊断价值

    作者:彭杨

    目的 探讨16层螺旋CT血管成像检查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2016年12月—2017年12月该院收治的疑似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30例,给予16层螺旋CT下肢血管成像检查,图像处理后分析评价,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手术检查对比.结果 30例患者血管重建图像显示良好.患者分型:广泛型、小腿动脉型、股腘动脉型、髂动脉型、腹主动脉型分别7例、4例、13例、2例、3例,1例患者未出现异常.5例同期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1例16层CT中未能清楚显示病变段,手术治疗9例患者术中检查与16层CT检查结果相一致.结论 16层螺旋CT血管成像检查能够实现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病变情况的准确清楚显示,临床应用价值高,值得推广应用.

  • 观察在ICU患者中运用综合护理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预防效果

    作者:李梅

    目的 分析应用综合护理对于ICU患者下肢神经脉血栓形成(DVT)预防的影响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该院早2016年11月—2018年11月期间收治的200例ICU患者,采用双盲法将其分为对照组100例与观察组100例,给予对照组患者主要以常规的方式护理,观察组则在此基础上应用综合护理的方式.比较两组患者DVT的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DVT的发生率为5例(5.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9例(19.00%),比较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关于临床ICU患者应用综合护理干预的方式,对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效果显著,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关键词: ICU 综合护理 DVT 预防
  • 复杂踝关节骨折脱位患者开展系统化护理的可行性研究

    作者:郭蕾

    目的 研讨复杂踝关节骨折脱位患者接受系统化护理的可行性.方法 按随机模式对2016年7月—2018年7月收治的68例复杂踝关节骨折脱位患者进行分组,Ⅰ组(n=34)接受常规基础护理,Ⅱ组(n=34)在基础护理下接受系统化护理,对两组护理的实施情况进行评估与分析.结果 Ⅱ组在术后下床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及各项生活质量指标评分上对比Ⅰ组均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复杂踝关节骨折脱位患者中推行系统化护理可行性较高,值得推荐.

  • 三乙醇胺乳膏治疗下肢皮肤溃疡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研究

    作者:金召英

    目的 探析下肢皮肤溃疡患者行三乙醇胺乳膏治疗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该次70例研究对象均为2017年4月—2018年5月接收的下肢皮肤溃疡患者,以患者入院先后顺序完成平均分组,分别是35例,对照组行藻酸盐敷料治疗,研究组则接受三乙醇胺乳膏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结果 研究组生活质量评分及治疗总有效率较对照组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下肢皮肤溃疡治疗期间,应用三乙醇胺乳膏,不仅可以改善患者生活质量,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同时有助于患者临床症状的改善,在临床中值得不断推广和应用.

  • 缓慢下蹲肌肉控制训练治疗帕金森病患者下肢运动功能障碍的疗效观察

    作者:刘艳琳;李晓慧;魏先悦

    目的 探讨缓慢下蹲肌肉控制训练治疗帕金森病患者下肢运动功能障碍的疗效观察.方法 选择2017年8月—2018年8月在该院治疗的帕金森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2组,各4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相同的常规药物治疗,此外对照组采取基础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缓慢下蹲式康复训练.比较两组下肢运动功能及肌张力.结果 治疗前,比较两组Fugl-Meyer(FMA)评分、临床痉挛指数(CSI)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个月,两组FMA评分均增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CSI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帕金森病患者进行缓慢下蹲肌肉控制训练治疗能够明显提高下肢运动功能,改善肌张力.

  • 糖尿病足患者98例临床特点分析

    作者:王世娟

    目的 总结糖尿病足患者的临床特点并分析综合治疗方法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2013年3月—2018年5月该院住院治疗的98例糖尿病足患者临床资料.结果 98例糖尿病足患者经过内科综合治疗后,显效50例,有效39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为90.82%.结论 以药物治疗为主的内科综合治疗方法对糖尿病足具有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为重要的是早期预防,积极治疗,才能提高治疗效果,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分析手术坚强固定后踝骨折块影响踝关节骨折后关节功能恢复的效果

    作者:陈海峰

    目的 分析对于踝关节骨折患采取固定后踝骨折块对于促进患者踝关节功能恢复的临床效果.方法 以2014年1月—2016年12月为研究时段,观察组患者采取后踝骨折块固定治疗,而对照组患者并未实施后踝骨折块固定治疗.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后踝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是87.50%,较对照组的62.50%具有显著优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的平均骨折愈合时间为(10.21±3.06)周,较对照组的(12.62±4.26)周显著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踝关节骨折患者采取后踝骨折块固定治疗,有助于促进患者术后踝关节功能恢复,同时可缩短骨折愈合时间,该治疗方式值得在踝关节骨折患者中应用推广.

  • 小剂量尿激酶溶栓联合抗凝治疗中危肺栓塞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的近期疗效

    作者:李淑桓

    目的 探讨小剂量尿激酶溶栓联合抗凝治疗中危肺栓塞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的近期疗效.方法 以2017年11月—2018年8月对照组给予低分子肝素序贯华法林抗凝治疗,观察组联合使用小剂量尿激酶溶栓治疗.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更好,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中危肺栓塞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联合使用抗凝与小剂量尿激酶治疗的效果好.

  • 分析糖尿病足感染患者血清降钙素原、超敏C-反应蛋白及血浆纤维蛋白原的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

    作者:肖佳梅;乔以凤

    目的 分析血清降钙素原(PCT)、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血浆纤维蛋白原(F b g)水平变化与糖尿病足感染(DFI)病情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该院2016年3月—2018年10月治疗糖尿病足(DF)患者66例,其中合并感染组32例,未合并感染组34例,同时选取糖尿病患者40例,所有患者均进行相关指标检测.结果 合并感染组患者PCT、h s-CRP、 血浆Fbg表达均明显高于未合并感染组患者及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FI组PCT与F b g、h s-CRP与Fbg呈正相关,且与疾病严重性相关.结论 对血清PCT、h s-CRP、血浆Fbg等指标进行积极监测有利于早期控制病情,预防糖尿病足并发症的发生、发展.

  • 湿性愈合理论在糖尿病足换药中的疗效观察

    作者:赵娜

    目的 探究在糖尿病足换药中,应用湿性愈合理论的疗效.方法 将2016年1月—2018年6月作为该次研究时间段,以该时间段内该院收治的60例糖尿病足患者为对象展开该次研究,以随机方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常规干性换药法,观察组、湿性愈合理论换药);分别干预后观察其效果并实施组间对比.结果 观察组换药间隔时间长、平均各伤口换药时间短、住院时间短,且和对照组比较均存在显著差异;此外观察组总有效率100.0%高于对照组的7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糖尿病足换药中,应用湿性愈合理论的疗效良好,可促进患者及时恢复,提高治疗总有效率,因此值得临床推广.

  • 薄芝糖肽注射液联合前列地尔治疗40例糖尿病足临床分析探析

    作者:杜媛媛;高惠娟;袁辉;高燕;张宁

    目的 分析薄芝糖肽注射液联合前列地尔治疗糖尿病足效果.方法 选择2017年6月—2018年6月该院收治的糖尿病足患者4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所有患者均给予常规血糖控制措施,对照组患者给予前列地尔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薄芝糖肽注射液联合前列地尔治疗,记录两组患者住院时间,对比两组患者截肢率,评价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 在住院时间方面,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明显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截肢率方面,对照组截肢治疗占20%,大范围截肢占10%,观察组截肢治疗占10%,大范围截肢占5%,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观察组患者截肢率明显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效果方面,对照组有效率75%,观察组有效率90%,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有效率明显更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糖尿病足患者给予薄芝糖肽联合前列地尔治疗,疗效确切,可缩短患者治疗时间,降低截肢率,值得推广应用.

  • 硫辛酸对糖尿病足患者的辅助治疗价值及对全身氧化应激、局部炎症反应的影响分析

    作者:蒋兰太

    目的 关于硫辛酸对糖尿病足患者预后的应用探究.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0月收治的80例来该院进行疾病诊疗的患者进行研究,待确诊为糖尿病足后,指导患者接受常规药物预后,之后分组对于其中的观察组患者再次应用硫辛酸治疗,记录以及对比两组患者用药干预疾病期间的各项数据,评价药物治疗价值与用药后患者机体全身氧化应激、炎症反应(局部)的好转情况.结果 经过常规药物+硫辛酸治疗的观察组患者治疗效果好,数据较之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治疗糖尿病足期间,要求医生结合患者机体基本情况选用应用价值高的硫辛酸药物,促使患者疾病得到良好控制,缓和机体氧化应激状态,抑制炎症反应,强化疾病预后的有效性以及安全性,显著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

  • 精细化护理在糖尿病足患者的康复治疗中效果探讨

    作者:鲁雪花

    目的 对糖尿病足患者采用精细化护理,探究其对患者康复的治疗效果.方法 2017年6月—2018年6月间,选取在该社区接受治疗的糖尿病足患者42例作为实验对象,按护理方式不同分为研究组(21例)与对照组(21例),研究组患者采用精细化护理模式,而对照组只采用常规护理,将两组患者护理满意评分、服药遵从程度来进行对比.结果 经过护理后,研究组患者的满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且护理结果也是如此,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精细化护理对糖尿病足患者的康复效果有着明显的推进作用,更好地提升了患者满意度,帮助患者生活质量有所提高,临床值得推广.

  • 足浴联合下肢按摩对宫颈癌根治术后下肢水肿的预防效果研究

    作者:李玉华

    目的 研究足浴联合下肢按摩用于宫颈癌根治术后下肢水肿的预防效果.方法 经过对该院2016年7月—2018年7月收治的80例宫颈癌根治术后下肢水肿患者临床资料展开回顾分析,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仅采取足浴治疗,观察组采取足浴、下肢按摩联合治疗,对比两组大腿中段周径、主观不适感发生率、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以及凝血/纤溶水平.结果 观察组大腿中段周径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下肢疼痛、下肢肿胀感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D-二聚体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宫颈癌根治术患者而言,采取足浴、下肢按摩联合治疗可以对下肢水肿起到显著的预防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 中药穴位贴敷联合肾衰胶囊治疗非透析期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临床疗效

    作者:张喜珍;冯乔林

    目的 探讨中药穴位贴敷联合肾衰胶囊治疗非透析期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7年1月—2018年7月期间该院收治的非透析期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100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每组50例.对照组口服肾衰胶囊,研究组在此基础上联合中药穴位贴敷治疗,两组均持续治疗3个月.评价临床疗效、肾功能及治疗安全性.结果 研究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肾功能指标Scr、BUN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药穴位贴敷联合肾衰胶囊治疗非透析期慢性肾功能衰竭疗效确切,安全性高,可有效改善患者肾功能.

  • 冬病夏治理论下穴位贴敷治疗慢阻肺的效果分析

    作者:章洁

    目的 分析冬病夏治理论下穴位贴敷治疗慢阻肺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104例2015年7月—2017年9月在我院治疗的慢阻肺患者,采用随机的方法将本组患者分为观察组(52例)与对照组(52例).给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西医治疗,给观察组患者给予冬病夏治理论下穴位贴敷治疗,观察两组患者肺功能改善情况、治疗效果等,并对其结果进行详细的比较.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肺功能指标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不同的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FVC、FEV以及IC等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在治疗有效率方面,观察组(96.15%)优于对照组(82.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上治疗慢阻肺患者时,可采用冬病夏治理论下穴位贴敷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肺部功能,效果显著,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 穴位贴敷治疗功能性便秘临床研究

    作者:封以生;陆月红

    目的 探讨研究穴位贴敷治疗功能性便秘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该院自2015年10月—2018年10月这一阶段内接收诊治的功能性便秘患者85例进行临床研究,将之以随机对照分组法分成两组:观察组有45例,均采用穴位贴敷治疗;对照组有40例,均采用乳果糖口服液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近期疗效、远期疗效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近期总有效率为86.7%,对照组患者的近期总有效率为72.5%,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观察组患者的近期总有效率明显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远期总有效率为80.0%,对照组患者的远期总有效率为60.0%,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观察组患者的远期总有效率明显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中无一例出现不良反应,对照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5.0%,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穴位贴敷治疗功能性便秘,可以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并且不易出现不良反应,值得在临床上大力应用及推广.

  • 物理疗法联合运动康复治疗髌骨骨折术后功能障碍效果观察

    作者:吴春利

    目的 探究物理疗法联合运动康复治疗髌骨骨折术后功能障碍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月间该院收治的髌骨骨折术后功能障碍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均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为30例,实验组患者采用物理疗法联合运动康复治疗,对照组患者仅采用物理疗法,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疼痛评分、关节肿胀积分、关节活动度积分.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与对照组患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疼痛评分、关节肿胀积分、关节活动度积分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物理疗法联合运动康复治疗髌骨骨折术后功能障碍效果显著,可降低患者的疼痛感,可促进患者关节恢复,该种治疗方式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双足与保健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2 03 04 05 06
2000 02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