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食物成分影响肿瘤转移的研究进展
肿瘤转移是一个复杂的过程(metastatic cascade),包括:肿瘤细胞增殖(proliferation)与基底膜(basement membrane,BM)及ECM中的一些大分子蛋白质成分粘附(adhesions),向细胞外基质(extra cellular matrix,ECM)浸润(invasions)、移动(migration)、蛋白水解作用(proteolysis)和次级生长(secondary growth).
-
烧伤油治疗婴儿擦烂与尿布皮炎
目前在我国农村及偏远地区婴儿擦烂与尿布皮炎还广泛存在[1].由于新生儿及小婴儿表皮和真皮之间的基底膜发育不全,细嫩而松软,其中的结缔组织和弹力纤维发育较差,与表皮和真皮的联系不够紧密,因此表皮较易脱落.皮肤皱褶处及臀部受汗液及尿液的刺激较多,皮肤易发红、表皮脱落或糜烂,并可向周围蔓延.擦烂和尿布皮炎常合并细菌和真菌感染,加重病情,给患儿造成极大痛苦,是临床常见婴儿剧烈哭闹的原因.
-
MMP-2、MMP-9与膀胱肿瘤关系的研究现状
膀胱肿瘤是临床中一种常见的疾病,占泌尿系肿瘤的第1位,其发生、发展和侵袭转移与其细胞外的微环境的改变有密切的联系.大量实验表明:膀胱癌细胞的分化,浸润及转移与其诱导产生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MMPs)的能力密切相关,而其中的MMP-2和MMP-9参与降解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和基底膜(basement mambrance,BM)的主要成分Ⅳ型胶原,是为重要的两种水解蛋白酶,在癌细胞的侵袭和转移过程中有重要的作用.
-
uPA/uPAR/PAI 纤溶酶原激活系统与哮喘
纤溶酶原激活系统包括纤溶酶原激活物(PA)及其特异性受体(PAR)和抑制剂(PAIs),参与细胞外基质及基底膜中多种成分的降解,是调控细胞外基质动态平衡的一种反应系统.uPA 系统可能参与了哮喘的炎性过程和慢性哮喘所致的气道重构,包括内皮下的纤维化和 ECM 在气道内的沉积过程.uPA 系统与哮喘的气道炎症和气道重构密切相关,对尿激酶型 PA(uPA)和 PAI-1 作用机制的深入研究可为以后哮喘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
外阴癌前病变的中医证治是什么?
答:外阴上皮内瘤样病变(VIN)是一组外阴上皮内基底膜之上的病变,是外阴癌的前期病变.多见于绝经前后妇女,近年来年轻患者的发病率有上升趋势,中医证治有一定特色,需注意如下几方面.
-
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浆一氧化氮、ET-1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糖尿病肾病(DN)是糖尿病(DM)的严重并发症,也是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以早期肾小球高灌注、肾小球肥大、系膜区扩张、基底膜增厚,晚期肾小球毛细血管腔闭塞、硬化为特征。近年来美、日和欧洲等发达国家和地区DN的发病率逐年增高,它已成为终末期肾脏疾病(ESRD)的首位病因(约占35%)[1]。然而DN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了,认为它主要与高血糖、蛋白非酶糖化、多元醇通道活性增高、肾小球滤过屏障功能障碍、血管活性物质参与等有关。其中一氧化氮(NO)和内皮素-1(ET-1)的作用,近年来受到广泛关注。为了解DN进展的可能机制,本文对DN患者不同阶段NO和ET-1的含量进行了检测,现报道如下。
-
肝病患者IL-6、TNF-α和LN联合检测的临床意义
白细胞介素6(IL-6) 、肿瘤坏死因子(TNF-α)是单核细胞产生的在免疫应答中起重要作用的细胞因子,层粘蛋白(LN)参与形成基底膜的骨架,调节细胞的生长和分化,本文对145例不同类型肝病患者血清IL-6、TNF-α及LN的水平进行检测,旨在了解不同类型肝病患者血清IL-6、TNF-α及LN的水平及其与肝脏损害程度之间的关系.
-
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血层粘连蛋白和α1-微球蛋白测定的意义及评价
层粘连蛋白(laminin,LN)是细胞外基质成分中的一种非胶原糖蛋白,主要存在于基底膜的透明层,与Ⅳ型胶原等共同维持基底膜的结构和功能.自从Timpl等人于1979年首次从EHS肉瘤中发现LN并命名以来,已相继发现LN在某些疾病中可以异常增多,如肝病[1]、肿瘤[2]及微血管病[3]等.
-
常见的听觉滤波器
听觉滤波器在理解听觉形成机制、听觉系统建模、语音压缩和语音识别等很多方面都有着很重要的应用.本文系统地综述了几种常见的听觉滤波器,包括它们的定义、幅频曲线,以及各自在模拟基底膜的非线性、频率选择特性及滤波特性上的优缺点.在此基础上,本文也对这些听觉滤波器进行了比较,阐述了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
新型可降解性镁金属合金的骨组织反应评价
目的 探讨组织工程用镁金属合金在大鼠体内的降解过程. 方法 1月龄SD大鼠15只,麻醉后股骨干钻孔,植入表面修饰后的镁合金金属棒,术后皮下注射庆大霉柰预防感染并每周皮下注射钙黄绿素.术后6、9、15、26和80周分别随机处死3只大鼠,并取出植入有金属棒的股骨,各组材料经体视显微镜、光镜、扫描电镜、倒置荧光显微镜观察并行能量色散谱元素分析. 结果 体视显微镜及光镜下观察,可见6、9、15、26周大鼠股骨髓腔中金属移植物周围包裹有新生骨,接触髓腔的金属界面受到不同程度的侵蚀,且侵蚀或降解程度随取材时间的延长而加大.倒置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可见移植物周围有新骨生成.能量色散谱元素分析表明,含有碳、氮、氧元素的基底膜层在金属移植物周围形成.术后80周大鼠股骨上,植入的金属材料全部降解,基底膜层消失,新生骨层裂解并逐渐被改造吸收. 结论 含有锌和锰元素的镁合金是一种新型体内可降解性金属合金,对体内诱导骨生成有良好作用.
-
基底膜和肿瘤转移
基底膜是一种特化的细胞外基质,是肿瘤转移过程中必须穿越的物理屏障.基底膜的组成成分通过和细胞表面受体整合素相互作用,在调节肿瘤转移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另一方面,肿瘤细胞通过分泌基质降解酶类破坏基底膜的组织结构,同时调节细胞外基质受体整合素的表达,为穿过基底膜和在靶器官粘附、增殖创造有利条件.了解细胞和基底膜的相互作用可以为抗转移药物的研发提供新的策略.
-
层黏连蛋白和Ⅳ型胶原在前列腺不同疾病中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探讨层黏连蛋白(LM)和Ⅳ型胶原在前列腺不同疾病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将100例诊断明确的前列腺标本分为5组,即正常组、良性增生组(BPH)、高级别上皮内瘤组(HPIN)、偶发癌组和前列腺癌组,每组20例.应用SP法检测LM和Ⅳ型胶原在5组标本中的表达.结果LM和Ⅳ型胶原的表达基本一致,在正常组、BPH及大部分HPIN组织中呈棕黄色连续环线状包绕前列腺腺泡及导管外周,且分布均匀;但在部分HPIN组织中排列不规则、分布不均匀或紊乱;在偶发癌病灶区有片状缺失、间断或分布杂乱;在前列腺癌组织中均呈大片状或多灶性缺失,或杂乱排列.结论LM和Ⅳ型胶原在前列腺不同疾病中的表达有差异,偶发癌和前列腺癌的基底膜损伤明显.提示LM和Ⅳ型胶原的表达不仅有助于预测HPIN的癌变潜能,也对前列腺良、恶性疾病的鉴别有帮助.
-
微波辐射PAS染色显示声带鳞状细胞癌早期的基底膜改变
目的 观察微波辐射PAS染色法显示声带鳞状细胞癌早期基底膜改变的效果.方法 对89例声带早期鳞状细胞癌改变的病理切片进行微波辐射PAS染色和传统PAS染色,比较两者显示基底膜的效果,并通过层黏连蛋白的免疫组化EnVision二步法对两种PAS染色结果进行验证.结果 两种PAS染色结果与层黏连蛋白的染色结果一致.HE染色怀疑有微小浸润者52例,其中PAS染色显示43例可疑微浸润灶周边基底膜样物质消失或部分缺失,证实有微浸润;9例疑似微浸润灶周边有完整的基底膜着色,证实为上皮脚横切或斜切面造成的假象.另外,微波辐射PAS染色时间为15 min,传统PAS染色时间为56 min,微波辐射PAS染色显示基底膜较传统PAS染色清晰(P<0.001).结论 微波辐射PAS染色显示声带鳞状细胞癌早期改变基底膜的结果可靠,并可显著缩短显示时间,提高传统PAS染色显示基底膜的效果.
-
色素痣Ⅳ型胶原和S-100蛋白表达的三维关系研究
色素痣是一种常见的良性皮肤肿瘤,其细胞巢有完整的基底膜包绕,自20世纪70年代中期,人们利用各种染色方法在形态学水平对色素痣基底膜的分布特点进行了研究,并在超微结构水平进行了三维重建,从而认为无论哪种类型的色素痣,其痣细胞巢周围均有较连续的基底膜包绕,即仍位于表皮内,并没有真正突入真皮[1].
-
肾穿刺标本六胺银-马松三色套染法介绍
目前用于显示肾小球基底膜的染色方法有六胺银、PAS、马松等,染色后的基底膜虽然可见但不够清晰[1,2].本实验采用六胺银-马松三色套染法,结果显示比单独用2种染色法效果好.1 材料与方法1.1 材料 本院送检肾穿刺组织286例.经4%中性甲醛固定,常规脱水、透明、浸蜡和包埋,切片标本厚1~2 μm.1.2 试剂配制 ①储备液(4℃保存):3%六次甲基四胺溶液100 ml,5%硝酸银溶液100 ml,5%四硼酸钠溶液100 ml.②六胺银工作液:取六次甲基四胺溶液18 ml,加入硝酸银溶液2 ml,此时溶液变为乳白色悬浊液;加入蒸馏水27 ml,溶液将转变成清亮透明或略微乳白浑浊;后加入四硼酸钠溶液3 ml.③复合液:丽春红0.7g,酸性品红0.3g,冰醋酸1ml,蒸馏水99 ml.
-
六次甲基四胺-硝酸银基底膜染色改良法在肾活检组织中的应用
在肾小球肾病的肾活检病理诊断中,观察与研究肾小球系膜、小球毛细血管基底膜及球囊增生新月体的形态具有极为重要的诊断价值.目前常用的基底膜染色方法多从霉菌染色的六胺银法演化形成,该方法存在试剂浓度不当、染色深度不易掌控等缺点.为此,我们经大量实验,对此法的试剂浓度、比例关系及染色条件等方面进行了一些调整,收到较好的染色效果.
-
原发性呼吸道淀粉样变二例
例1 男,56岁。因咳嗽、咳痰20余天,加重伴发热4 d于1999年11月29日入山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就诊。胸部CT示右肺下叶片状阴影,边缘不清,密度不均,考虑右肺下叶炎症。体检:两肺呼吸音低,右下肺肩胛部深吸气时可闻及少许湿罗音。入院后行抗感染及对症治疗2周后患者症状消失。但复查胸部CT仍显示两肺下叶炎症。为查明病因行纤维支气管镜活检术。 病理检查:术中发现右上支气管尖后段充血水肿明显,呈缝隙样狭窄,下叶粘膜苍白、变皱,呈放射状;左主气管开口轻度充血,舌叶支气管开口呈鸭嘴样狭窄,色泽正常,光滑,下叶背段关闭,颜色深暗,无水肿。病变处无渗出、坏死及钙化。分别于左肺下叶背段及右上支气管尖后段取活检组织。镜下观察:支气管上皮下及粘膜下腺体基底膜周围有淀粉样物沉积,无定形、嗜酸性、玻璃样,呈带状分布,刚果红染色呈粉红色,支气管粘膜上皮及腺上皮细胞正常。肺泡基底膜、血管壁及其周围淀粉样物沉积,肺泡上皮增生。
-
改良Masson染色法在肾穿刺活检组织染色中的应用
肾穿刺活检组织常规特殊染色有3种染色:过碘酸雪夫反应(PAS)、高碘酸-乌洛托品银(PASM)、Masson染色.其中Masson三色染色主要是用来观察肾小球嗜复红蛋白沉积物(免疫复合物)及肾脏内胶原纤维增生等.但常规的Masson三色染色法对肾小球内免疫复合物显色颜色浅淡,基底膜、系膜、胶原纤维及胞质、红细胞颜色对比不鲜艳.我们采用改良的Masson三色染色法,通过组织切片的补充固定法、试剂浓度的改良组合、调整染液的染色时间,对肾穿活检切片进行了改良法、常规法两种方法的实验比较,取得了较为满意的三色显色对比效果.
-
DQ明胶原位酶谱分析方法在检测乳腺癌组织中明胶酶活性的应用
基质金属蛋白酶家族(MMPs)在肿瘤的侵袭和转移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其中重要的是明胶酶类,包括MMP-2和MMP-9.由于能特异性的降解基底膜的主要成分Ⅳ型胶原而发挥作用,因此又称为Ⅳ型胶原酶[1].明胶酶以酶原形式分泌,在细胞外被活化后才能发挥作用,促进肿瘤细胞的侵袭和转移[2].但是以往在明胶酶的检测方法中[3],未能既检测其活性又能对其进行定位,本实验中所采用的DQ明胶原位酶谱分析的方法可以兼顾这两个方面.
-
网状纤维和α-平滑肌肌动蛋白/ED-1免疫组织化学双重染色方法
在同一张组织切片上探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组织成分或抗原成分的相互关系时,可以采用双重染色方法.网状纤维是构成组织的网状支架,广泛分布于实质性脏器中,其中丰富的区域是肝、脾、淋巴组织、骨髓、基底膜和血管等处.网状纤维染色方法是一种组织化学方法,利用此方法可以显示和判定病变组织支架的破坏情况及纤维组织的增生情况[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