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青霉素皮试假阴性结果分析及预防

    作者:李春红;傅翠英

    青霉素作为一种古老的抗生素因其价廉物美,抗菌谱广,疗效高,毒性低,剂量选择幅度大,至今临床使用仍常兴不衰.青霉素是一种半抗原,进入人体后可以引起机体过敏反应,使用青霉素前作皮试及皮试阳性者不能使用青霉素已成护理操作常规,有关青霉素皮试假阳性及如何降低阳性率的探讨也屡见报道,但关于青霉素皮试假阴性问题及临床意义并未引起护理界足够的重视;就其假阴性结果而言,轻则给病人增加痛苦,重则危及病人生命,因此,做好假阴性结果的预防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本人就临床工作中遇到的11例青霉素过敏反应结合有关报道进行分析,认为青霉素过敏反应多属青霉素假阴性结果所致.现介绍如下.

  • 氟甲砜霉素人工抗原的合成与鉴定

    作者:曾华金;李楠;屈凌波;孙武勇;师明霞

    目的:制备氟甲砜霉素(FF)的佳人工抗原并鉴定.方法:采用琥珀酸酐将FF的羟基活化后制备出半抗原氟甲砜霉素半琥珀酸(FF-HS),并经质谱(MS)鉴定合成成功.采用碳二亚胺法将FF-HS与牛血清白蛋白(BSA)偶联,采用混合酸酐法将FF-HS与卵清白蛋白(OVA)偶联,采用羰基二咪唑法将FF直接与BSA偶联,制备了3种人工抗原(FF-HS-BSA、FF-HS-OVA和FF-BSA).采用紫外吸收光谱分析和动物免疫实验(3种偶联物选择前2种分别作为免疫原与包被原进行抗血清制备及ELISA实验)鉴定3种人工抗原.结果与结论:紫外吸收光谱分析初步证实3种人工抗原合成成功.在动物免疫实验中FF-HS-BSA与FF-HS-OVA得到了效价较高的特异性抗体,IC50分别为150、300ug/L.FF-BSA免疫原免疫效果不理想.

  • 中药小分子化合物人工抗原的制备及鉴定

    作者:赵宁毅;张婷

    免疫学分析技术突破了常规的仪器分析方法在检测中药小分子化合物中的局限,近年来已被逐渐应用于中药的质量评价研究中.制备具有良好免疫原性的人工抗原是建立免疫学分析方法用于中药活性成分定性定量检测的首要前提和关键所在.该文主要介绍了中药小分子半抗原的设计思路;载体蛋白的选择;不同结构类型的中药小分子化合物半抗原和载体蛋白偶联的方法及原理;并阐述了半抗原和载体蛋白偶联物的鉴定及偶联率的测定方法.

  • 龙胆苦苷人工抗原的合成与鉴定

    作者:钱卫东;吴启航;刘婵婵;王婷;曾桥;蔡长龙

    目的 为建立龙胆苦苷免疫检测方法,需合成龙胆苦苷(GTP)的免疫抗原和包被抗原.方法 将琥珀酸酐与龙胆苦苷中的羟基进行反应,再利用混合酸酐法将龙胆苦苷半抗原与载体蛋白(BSA和OVA)偶联形成龙胆苦苷-载体蛋白人工抗原,进而利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法(UV)、红外光谱法(IR)、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SDS-PAGE)鉴定人工抗原,结合三硝基苯磺酸法(TNBS)测定人工抗原的偶联比率,并免疫小鼠,后用间接ELISA方法检测免疫小鼠血清中抗体效价.结果 IR、UV和SDS-PAGE法检测结果均表明龙胆苦苷与载体蛋白偶联成功,TNBS结果表明GTP-BSA(免疫抗原)和GTP-OVA(包被抗原)偶联比分别为9∶1和6∶1,间接ELISA结果表明免疫小鼠血清中抗龙胆苦苷抗体效价均达到1∶12800以上.结论 本实验成功合成并鉴定了龙胆苦苷人工抗原,为龙胆苦苷免疫分析提供了实践基础.

  • 雌酮人工抗原的制备与鉴定

    作者:巩月红;冯晓辉;高晓黎;齐新伟;张静萍;温浩

    目的 制备雌酮人工抗原.方法 采用碳化二亚胺法将雌酮半抗原与载体蛋白牛血清清蛋白连接制备免疫耦联物,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耦联率,并测定兔抗体血清效价.结果 测得耦联率比为12:1,血清抗体效价为6.4×103.结论 该方法简便、结果准确可靠,可应用于雌酮免疫原合成.

  • 半抗原诱导C57BL/6小鼠特应性皮炎模型的建立

    作者:赵巍;刘俊峰;吴卿;莫秀梅;陈达灿

    目的 探索使用半抗原2,4-二硝基氟苯(DNFB)诱导C57BL/6小鼠建立特应性皮炎模型的方法.方法 将12只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和对照组各6只,实验第1天小鼠背部分别使用0.5% DNFB(丙酮/橄榄油4:1)溶液及单纯丙酮/橄榄油溶液外涂,第5、8、11、14天耳部及背部分别外涂0.2% DNFB溶液及单纯丙酮/橄榄油溶液,共涂药5次,14 d过后(第15、16天)48 h内处死,检测病理生理各项指标.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背部皮肤表现出明显炎症性皮损,耳部明显肿胀,病理提示表皮增厚、真皮炎症细胞浸润,血清IgE、IL-4明显升高,皮损内IL-4 mRNA表达升高.结论 外用半抗原DNFB诱导C57BL/6小鼠能产生特应性皮炎样皮损,其模型可以成为研究特应性皮炎发病机制及研发新药的有效工具.

  • 半抗原DNP修饰自体肿瘤疫苗治疗晚期恶性黑色素瘤的临床研究

    作者:陈殿君;李晓松;赵辉;付艳;胡佳;祁楠;石秀丽;杜楠

    目的:探讨半抗原二硝基氟苯(dinitrophenyl,DNP)修饰自体肿瘤疫苗在晚期恶性黑色素瘤治疗中的作用。方法84例Ⅲ期或Ⅳ期可切除恶性黑色素瘤患者随机分为半抗原DNP修饰瘤苗组和半抗原DNP未修饰瘤苗组,每组42例,分别采用半抗原DNP修饰的自体肿瘤疫苗和半抗原DNP未修饰的自体瘤苗联合化疗进行治疗,采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两组患者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 cell,Treg)数量及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观察迟发型超敏反应(delayed type hypersensitivity,DTH)及随访生存情况。结果治疗后半抗原DNP修饰瘤苗组患者CD4+-IFN-γPE、CD8+-IFN-γPE淋巴细胞亚群较治疗前及半抗原DNP未修饰瘤苗组明显升高(P均<0.05),而CD4+CD25+Treg数量减少(P<0.05),半抗原DNP未修饰瘤苗组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P>0.05);半抗原DNP修饰瘤苗组患者较半抗原DNP未修饰瘤苗组DTH明显增强,硬结明显增大,两组DTH达到阳性结果(≥5 mm)的百分比分别为94.6%和45.0%(P<0.05)。半抗原DNP修饰瘤苗组患者1年、2年和3年生存率分别为95.0%、73.0%和65.5%,总生存率(overall survival,OS)为79.3%,无疾病生存率(disease free survival,DFS)为81.1%;半抗原DNP未修饰瘤苗组患者1年、2年和3年生存率分别为90.1%、59.0%和43.5%,OS为64.2%,DFS为74.0%,两组患者生存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半抗原DNP修饰的自体瘤苗可增强恶性黑色素瘤患者特异性细胞介导的免疫反应,抑制机体免疫耐受,从而延长患者生存时间。

  • 甘油-氢氧化钙糊剂用于根管消毒的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农晨

    近年来对根管药物的生物相容性和免疫学的研究发现,传统使用的许多根管消毒药都有较强的细胞毒性和成为半抗原引起机体免疫损害的可能,因而对这些根管消毒药的继续使用已引起疑虑[1,2].而氢氧化钙因为其在杀灭微生物和减轻两次约诊之间的症状以及减低对根尖组织的毒性等方面表现出更优良的效果,氢氧化钙根管消毒剂近年备受重视.

  • 氢氧化钙消毒根管的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邓文正;李兰

    随着根管消毒药物研究的深入,发现传统使用的许多根管消毒药物如酚、醛类消毒剂,都具有较强的细胞毒性,还可成为半抗原引起机体的免疫损害.而使用抗生素及卤素类药物也存在耐药性及过敏反应的问题.笔者1997年2月至1999年12月将氢氧化钙甘油糊剂用于根管消毒,并与传统的根管消毒剂甲醛甲酚(Formocresol,FC)作对照观察,以评价氢氧化钙消毒根管的临床疗效.

  • 药物过敏性休克的预防和抢救

    作者:刘西宁

    药物过敏性休克是典型的Ⅰ型过敏反应,由IgE所介导发生在已致敏的患者,再次暴露于同一异种抗原,或半抗原时通过免疫机制可于短期内发生剧烈的全身过敏反应,累及多种器官,常可危及生命,过敏以青霉素、先锋霉素类多见,近年来,中药制剂莪术油、双黄连、清开灵针剂的广泛应用,发生过敏者并不少见.我院自1990~2005年5月因静注射引起急性过敏反应39例,报道如下:

  • 甲氰菊酯人工抗原的合成和鉴定

    作者:卢希勤;施海燕;王鸣华

    目的 合成与鉴定甲氰菊酯的人工抗原.方法 通过水解、酰化、酯化等反应合成了甲氰菊酯的半抗原2,2,3,3.四甲基环丙烷羧酸-a-(N-丁酸基)-甲酰氨-3-苯氧基苄酯(Ⅳ)和2,2,3,3-四甲基环丙烷羧酸-a-羧基-3-苯氧基苄酯(Ⅲ).通过碳二亚胺法将半抗原Ⅳ与牛血清蛋白(BSA)偶联制备免疫抗原,通过混合酸酐法将半抗原Ⅲ与卵清蛋白(OVA)偶联制备包被抗原.结果 用质谱和核磁共振对Ⅲ和Ⅳ进行结构表征,合成产物为目标物.紫外光谱法鉴定结果表明,免疫抗原和包被抗原都发生了有效偶联,偶联比38:1和15:1,免疫抗原通过免疫新西兰大白兔得到的抗体效价为5.12×105.结论成功的合成了甲氰菊酯的人工抗原,为其免疫方法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 玉米赤霉烯酮半抗原及全抗原的合成与鉴定

    作者:曹欢;祭芳;王秀宇;史建荣

    目的:合成玉米赤霉烯酮(ZEN)半抗原及全抗原,并鉴定其是否合成成功,为制备ZEN抗体奠定基础.方法:将ZEN与羧甲氧基胺半盐酸盐(0-( carboxymethyl)hydroxylamine hemihydrochloride)反应,合成半抗原ZEN-6-羧甲氧基胺(ZEN-oxime),采用TLC、HPLC和液相-质谱联用技术进行半抗原的纯化、鉴定;通过活泼酯法将半抗原与载体蛋白偶联制备ZEN全抗原,采用紫外光谱法、TNBS法结合比的测定以及免疫学方法进行全抗原鉴定.结果:鉴定结果表明目标半抗原及全抗原合成成功.结论:本研究采用多种方法进行半抗原及全抗原的鉴定,结果皆表明目标半抗原及全抗原合成成功,说明本研究合成ZEN半抗原及人工抗原的技术路线是可行的,为进一步研制ZEN的抗体奠定良好基础.

  • 抗β2-受体激动剂盐酸克伦特罗抗体的制备

    作者:贺铁明;王武康;胥传来

    目的: 制备抗盐酸克伦特罗(clenbuterol, CL)抗体.方法: 采用重氮化方法, 将其与牛血清蛋白(BSA)和卵清蛋白(OVA)交联, 分别合成免疫抗原(CL-BSA)和包被抗原(CL-OVA).结果: 兔抗血清中确证含有针对CL的抗体, 效价为1∶ 32×105竞争ELISA法检测表明, CL标准液的浓度为0.1 μg/L时, 其阻断率已达93.4%, 50%阻断率为1.2 μg/L.结论: CL抗体可用于ELISA试剂盒的研究.

  • 有机膦半抗原诱导的抗神经性毒剂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鉴定

    作者:徐勤惠;赵毅民;荣康泰

    目的:制备新化合物1-羟基-1-对胺基苯基甲磷酸单频哪基醇酯(P4) 的单克隆抗体(mAb).方法:以P4为半抗原,与血蓝蛋白(LPH)化学偶联制备人工抗原(P4-LPH),并以其免疫BALB/c小鼠,制备抗P4的mAb.用竞争抑制酶免疫分析法,测定mAb对梭曼等7种配体的结合活性,结果以mAb与P4-BSA的结合被抑制50%时的配体浓度(IC50),表示mAb的交叉反应性.结果:建立了9株对P4-BS A阳性反应的mAb,它们分属3种Ig亚类; 6株(2B2、3A10、3D5、4F1、6C9和6H4)为IgG1,1 株(3B9)为IgG2b,2株(1B3和6H5)为IgM.9株mAb中,8株具有与半抗原P4的结合的特异性.4株(1B3、2B2、3D5和4F1)具有梭曼结合活性,其IC50值分别为10-3、1 0-3、10-5和10-6 mol/L; 1株(4F1)具有与对氧磷结合的特异性,其I C50值为10-5 mol/L .4株腹水的mAb鼠滴度高,分别达10-6(1B3和2B2 )和10-8(3D5和4F1).结论:用新的半抗原P4成功地制得抗梭曼和抗对氧磷的mAb,可用于梭曼抗体酶、梭曼的免疫抗毒和免疫检测研究.

  • 抗醋酸甲羟孕酮抗体的制备及初步鉴定

    作者:郭金花;胥传来;金征宇;王武康;彭池方;余德河

    目前, 我国使用的检测醋酸甲羟孕酮(Medroxyprogesterone acetate, MPA)的ELISA试剂盒主要依靠国外进口, 因其价格非常昂贵, 不可能在国内推广使用.本研究旨在提供原料研究了相关抗原的合成以及研制合格的抗MPA的抗体, 组装检测MPA的ELISA试剂盒.

  • “复方三黄汤”面部护理治疗化装品性皮肤病的临床观察

    作者:罗洁;吴军;胡玫瑰

    伴随化妆品市场和网购市场的迅猛发展,化妆品的使用更加广泛,由化妆品引起的不良皮肤病也逐渐增多,给美容患者增加痛苦。化妆品性皮肤病是一种接触性皮炎,化妆品中的颜料、香精、脱色剂、避光剂、制汗剂、皮质激素等对皮肤有着不同程度的刺激,作为抗原、半抗原而引起皮肤的变态反应,部分化妆品中的化学成分还具有光敏性,可使皮肤对紫外线的敏感性增强,皮肤出现红斑或色素沉着,化妆品性皮肤病中医称“粉花疮”,治疗棘手,2009年8月---2013年8月间,我科应用“复方三黄汤”面部护理治疗化装品性皮肤病60例,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 半抗原诱导特应性皮炎小鼠模型的研究进展

    作者:赵巍;刘俊峰;陈达灿;莫秀梅;吴卿

    特应性皮炎为皮肤科常见慢性难治性皮肤疾患,严重危害患者及家庭生活,通过使用半抗原诱导特应性皮炎小鼠模型探讨其发病机制或研发新的药物具有重要意义.

  • 甾体激素人工抗原合成概况

    作者:巩月红;高晓黎;齐新伟;冯晓辉;温浩

    目的 介绍运用免疫学方法分析甾体激素时,人工抗原合成的设计及合成方法、合成的影响因素、与载体蛋白偶联方法及佳结合比的研究概况.方法 查阅国内外文献资料,整理、归纳甾体激素化合物人工抗原合成的研究情况.结果 与结论甾体激素合成是小分子药物免疫学检测的基础,将直接影响抗体的特异性和亲和性,对建立甾体激素化合物灵敏、简便、快速的、超微量的免疫检测法非常关键.

  • 脉络宁注射液致过敏反应1例

    作者:李文燕

    脉络宁注射液是一种由多味中药提取物制成的复方中药制剂,成分复杂,其中的半抗原与体内血浆蛋白结合成全抗原,从而易诱发过敏反应[1].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呼吸系统损害,如呼吸困难、憋气、喉水肿等;心血管系统损害,如胸闷、紫绀、低血压、高血压等;全身性损害,如过敏样反应、寒战、发热、过敏性休克等.其中呼吸困难、过敏性休克例次居多[2].现报告1例脉络宁注射液致过敏反应病例如下.

  • 半抗原免疫分析研究进展

    作者:吴瑜;胡昌勤;金少鸿

    随着免疫分析技术的发展,对具有反应原性而无免疫原性的半抗原的检测技术得到了不断发展,广泛应用在生物医学、药物残留检测等方面.本文即对半抗原的结构特点、载体的选择、偶联方法以及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胶体金层析技术方面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83 条记录 4/5 页 « 12345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