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多模式CT指导下静脉和动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效果和安全性比较

    作者:姜大景;胡婷婷;汪华;向明清;郭才华;姜振威

    目的 对多模式CT指导下静脉和动脉溶栓效果和安全性进行比较,寻求安全可靠的急性脑梗死治疗方法.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1月-2014年12月符合动脉溶栓条件的71例颈内动脉系统急性脑梗死患者,根据患者意愿分为两组,愿意接受动脉溶栓治疗的33例患者为动脉组,不愿接受动脉溶栓治疗的38例患者采用静脉溶栓,设为静脉组,记录溶栓前后各时间段患者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和并发症,溶栓治疗1个月后评价疗效.结果 动脉组患者溶栓后不同时间段NIHSS评分均低于静脉组(P<0.05).动脉组患者基本痊愈11例,显著进步13例,总有效率为72.7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44.74% (P<0.05).溶栓1周后动脉组责任血管再通率为63.64%,静脉组责任血管再通率为42.11%,(x2=6.3128,P<0.05).两组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 2=1.2423,P>0.05).结论 多模式CT对判断急性脑梗死缺血半暗带和血管狭窄具有较好的指导作用,动脉溶栓药物浓度高,可提高血管再通率,因此更有助于疗效和生存质量的提高.

  • APRICOT抗血栓药物预防冠状动脉溶栓后再闭塞

    作者:

  • 超选择性动脉溶栓联合支架取栓治疗急性大脑中动脉闭塞

    作者:李粉根;刘大军;那士杰;周银才;丁绪元;申杰;王宝华;钱中琪;杨咏波

    目的 探讨超选择性动脉溶栓联合支架取栓治疗急性大脑中动脉(middle cerebral artery,MCA)闭塞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例初诊并进入绿色通道的急性MCA闭塞病例资料.行急诊头颅CTA或MRA检查,证实MCA闭塞后,经DSA评估,将微导管超选至闭塞部位,以尿激酶溶栓后血管未开通,立即在全身肝素化后行Solitaire AB型支架取栓.比较入院时,治疗后1、7、14 d,以及出院时NIHSS评分.结果 MCA闭塞完全再通10例,部分再通8例;合并出血3例.病人临床症状改善18例,死亡2例.入院时与出院时NIHSS评分分别为10.79±5.84和7.26±5.61,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1).结论 采取超选择性动脉溶栓联合支架取栓救治急性MCA闭塞,能明显提高血管再通率,改善预后,方法安全且有效.

  • 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脑动脉狭窄

    作者:邹建军;梁传声;梁国标;张佩斯;代金凤

    目的总结18例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脑动脉狭窄及结合动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体会.方法单纯颈动脉狭窄9例,椎动脉狭窄6例,颈、椎动脉均有狭窄3例;在急诊动脉溶栓的同时行支架成形术治疗急性脑梗死5例.颈动脉狭窄者应用自膨式支架,椎动脉狭窄者应用球扩式支架.结果支架定位准确,15例病人狭窄完全消失,3例狭窄程度减少70%以上.16例病人术后症状消失;1例急诊溶栓放入支架术后脑出血,对症治疗后存在神经功能缺损;1例术后症状缓解不明显,3个月后因脑出血死亡.对9例病人进行6个月以上随访,无再狭窄发生.结论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脑血管动脉狭窄安全、有效.

  • 动脉溶栓联合机械辅助治疗前后循环大动脉急性闭塞性脑梗死的对比研究

    作者:李水仙;郑维红;林威;陈良义;潘速跃

    目的:研究动脉溶栓联合机械辅助治疗前后循环大动脉急性闭塞性脑梗死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42例大动脉闭塞性脑梗死患者行动脉溶栓联合机械辅助治疗,分为前循环组(24例)、后循环组(18例),评估不同组别治疗前后的NIHSS评分(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GCS评分( Glasgow coma score,GCS)及治疗后血管再通率、BI( Barthel Index)优率、症状性颅内出血率、死亡率。结果前循环组卒中病因分型以心源性栓塞为主(15/24,62.5%),后循环组以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形成为主(5/18,72.2%),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26);前、后循环组患者,治疗后的NIHSS评分(8.3±4.9 vs.8.1±5.7)较治疗前(15.1±5.3 vs.16.8±7.8)明显降低(P=0.001 vs. P=0.001)、GCS评分(13.9±4.4 vs.12.8±4.2)较治疗前(9.5±3.8 vs.9.6±3.7)明显提高(P=0.001 vs. P=0.021),后循环血管再通率(15/18,83.3%)有高于前循环(14/24,58.3%)趋势(P=0.830),前循环组患者颅内出血发生率(5/24,20.8%)明显高于后循环组(0,0%)(P=0.039),两组患者死亡率相似。结论动脉溶栓联合机械辅助治疗脑梗死能改善神经功能缺损,血管再通率高,更适用于后循环脑梗死的治疗。

  • 急性大脑中动脉脑梗死动脉溶栓治疗临床分析

    作者:周俊山;姜建东;王景涛;杨杰;陈亮;顾建平

    目的 评价超选择性动脉溶栓治疗急性大脑中动脉脑梗死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发病6 h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51例,其中动脉溶栓组21例,接受脑血管造影证实为大脑中动脉急性闭塞并进行超选择性动脉溶栓治疗;常规治疗组30例,给予巴曲酶降纤治疗.观察两组NIHSS、Barthel指数(barthel index,BI),并进行疗效评定.结果 动脉溶栓组21例患者中完全再通13例,部分再通5例,症状性颅内出血3例,死亡1例,术后90 d优者(BI≥90)12例,良者(50≤BI<90)6例,差者(BI<50)1例,术后6个月生活状态优者15例,良者3例,差者1例.两组14 d、90d的NIHSS评分,相比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动脉溶栓能够明显提高闭塞血管再通率,改善患者急性期临床症状和远期预后.

  •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动脉内溶栓治疗临床分析

    作者:朱凤水;李慎茂;缪中荣;张鹏;王默力;郭冬梅;凌锋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动脉内溶栓治疗效果.方法411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男238例,女173例,平均为(64±11)岁,发病距接受治疗的时间为2~24 h,采取超选择性接触性溶栓.尿激酶用微量泵以1万u/min持续泵入,总量为80~130万u.在泵入尿激酶的过程中,通过导引导管造影,了解闭塞血管再通情况.结果颈动脉系统血管闭塞273支,椎-基底动脉系统闭塞132支.脑血管造影未见明显异常78例.颈内动脉闭塞再通率为54.72%;大脑中动脉闭塞再通率为65.18%.大脑中动脉分支闭塞再通率为61.68%.椎-基底动脉系统闭塞再通率为67.42%.并有35例因明显的血管狭窄而给予球囊扩张、支架置入术.临床症状完全恢复正常或有明显好转的247例,为60.10%.结论我们认为动脉内接触性溶栓治疗急性脑梗塞还是很值得进行的.随着溶栓经验的积累,溶栓药的开发,脑保护剂的应用,总有效率会不断提高.

    关键词: 卒中 动脉溶栓 支架
  • 超选择性动脉内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32例

    作者:沈霞;董瑞国;刘永海;祖茂衡;徐浩;顾玉明;李国均

    我院1994~1999年间入院的急性脑梗死病人32例,其中男20例,女12例,年龄44~71岁,平均57.8岁.均采用超选择性插管动脉内溶栓治疗,出现急性脑梗死症状至动脉内插管溶栓时间6小时内11例,12小时内14例,18小时内6例,24小时内1例.全部病例均采用超选择性插管至颈内动脉行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根据造影图像给以微导管插管至大脑前、中动脉闭塞处.尿激酶用量为80~100万U.动脉溶栓结束后,持续3天给予抗凝(肝素100 mg/d)、溶栓(尿激酶20万U/d)、脱水及抗生素等治疗.1周后复查头颅CT.结果:32例中血管造影见闭塞血管完全再通12例,部分再通15例,5例无改变.神经系统功能障碍恢复率为87.5%,溶栓后死亡1例(3%).

  • 急性后循环脑梗死三种治疗方法的疗效比较

    作者:陈丽丽;詹红艳;王素洁;李培;刘江;张艳红

    目的 比较急性后循环脑梗死患者行静脉溶栓、动脉溶栓及基底动脉取栓联合支架植入术的治疗效果差异. 方法 对唐山市工人医院神经内科自2005年3月至2013年2月收治的57例急性后循环脑梗死患者,根据患者发病至入院时间分为3组,其中发病时间在6h以内者行静脉溶栓,发病时间为6~24h者行动脉溶栓,超过24h者行基底动脉取栓联合支架植入术.采用治疗前及治疗后24h、7d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差值评估患者治疗效果,采用治疗后3个月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评价临床预后情况. 结果 3种方法在治疗后24 h、7d的有效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动脉溶栓的有效率明显高于静脉溶栓,基底动脉取栓联合支架植入术的有效率明显高于静脉溶栓和动脉溶栓.3种方法在治疗后3个月MR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动脉溶栓的临床预后改善明显优于静脉溶栓,基底动脉取栓联合支架植入术的临床预后改善明显优于静脉溶栓和动脉溶栓. 结论 对于后循环脑梗死患者,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采取各种治疗方法,其中治疗时间窗较长者采用动脉取栓联合急诊支架植入术或许能更明显改善患者预后.

  •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血管内介入治疗疗效分析(附32例报告)

    作者:景英朝;姚晓腾;郑定柯;刘克君;谢乙团;荆国杰

    目的 分析血管内介入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 方法 惠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外科自2010年1月至2013年10月采用血管内介入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32例(大脑中动脉闭塞22例,颈内动脉闭塞10例),其中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及尿激酶动脉溶栓+碎栓14例,溶栓+碎栓+Solitaire支架拉栓18例.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和疗效,总结并发症的预防经验. 结果 本组患者复查头颅CT显示血管完全再通18例,部分再通5例,未再通9例.血管再通率为71%.术后发生症状性脑出血2例(6%),发生大面积脑梗死1例(3.1%).1月后复查MRI脑梗死范围均有所缩小.患者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4~6分,预后良好23例(72%),9例患者遗留较重神经功能障碍,肢体肌力小于Ⅲ级. 结论 血管内介入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可达到较高的血管再通率、获得较好疗效.

  • 支架取栓加尿激酶动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符俊骐;夏鹰;史克珊;林佳

    目的 探讨支架取栓加尿激酶动脉溶栓与单纯尿激酶动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差异. 方法 选取海口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2011年间进行单纯尿激酶动脉溶栓治疗的2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尿激酶组)和2012年间进行Solitaire AB支架取栓加尿激酶动脉溶栓治疗的29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支架组)为研究对象,比较2组患者术后神经功能障碍评分、血管再通率、颅内出血率等. 结果 支架组20例大脑中动脉闭塞再通,3例颈内动脉闭塞再通,4例椎基底动脉闭塞再通,再通率为93.1%;术后均无颅内出血发生,2例颈内动脉闭塞患者死亡.尿激酶组15例大脑中动脉闭塞再通,3例颈内动脉闭塞再通,2例椎基底动脉闭塞未通,再通率为64.2%;术后颅内出血5例,死亡8例(颈内动脉闭塞患者6例,椎基底动脉闭塞患者2例).支架组患者术后14d较术前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差值与尿激酶组比较(13.37±4.26vs 11.40±4.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3个月,支架组预后良好(mRS评分<2)20例,尿激酶组17例. 结论 支架取栓加尿激酶动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优于单纯尿激酶动脉溶栓治疗.

  • 阿替普酶动静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比较性研究

    作者:林念童;杨碧萍;冼树清;潘速跃

    目的 比较阿替普酶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时静脉溶栓和动脉溶栓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的差异. 方法 回顾性分析广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自2005年初至2010年底连续登记在库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患者入院时人口学特征、溶栓时间窗、院内时间延误、溶栓途径、阿替普酶剂量、脑卒中严重程度、各项生化和凝血指标及溶栓前重要生命体征,以及CT表现和脑卒中TOAST分型,评价溶栓后出血性转化、血管再通分级和溶栓后90 d预后及死亡率.采用变量筛选技术挑选影响预后的可能因素,并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独立影响因素.结果 本研究共入选96例患者,1例失访,其中男性43例(44.8%),女性53例(55.2%);年龄中位数72岁,体质量中位数58.5 kg;溶栓时间窗中位数4.3 h;静脉溶栓64例,动脉溶栓32例;溶栓后90 d预后良好率为43.8%,死亡率为17.9%.单因素分析显示,动脉溶栓组较静脉溶栓组男性患者比例较高(71.9%vs 31.3%),总费用明显偏高(47623.6元vs 25699.8元),院内延误时间(3.17 hvs 1.73 h)和溶栓时间窗(5.54 h vs 3.58 h)明显延长,阿替普酶用量明显偏少(20 mg vs 50 m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溶栓后36h内责任血管再通率(64.9%vs 53.8%)、出血转化率(25%vs 31.3%)、90 d预后良好比例(45.3% vs 40.6%)和死亡率(14.7%vs 3.2%)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显示溶栓方式对预后无显著影响(OR=0.54,P=0.824,95% CI:0.00-131.46);血管再通良好是预后良好独立保护因素(OR=0.11,P=0.027,95% CI:0.02-0.78),但不同溶栓方式对血管再通无显著影响. 结论 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溶栓治疗中,阿替普酶动脉溶栓和静脉溶栓后90 d预后良好比例相当,溶栓后出血转化率和死亡率无明显差异,不同溶栓方式对临床结局无影响.

  • 颈内动脉系统超急性期脑梗死不同时间窗动、静脉溶栓的对比分析

    作者:黄翚;杨勇;潘小平;成秋生;邓伟华;周进

    目的 关注颈内动脉系统超急性期脑梗死的溶栓治疗,探讨起病3~6 h动脉溶栓与3 h内静脉溶栓的疗效差异并比较其安全性.方法 选择发病6 h内的颈内动脉系统超急性脑梗死患者66例,其中38例起病3 h内的患者予静脉溶栓治疗(采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0.9 mg/kg静脉溶栓),28例起病3~6 h的患者予动脉溶栓治疗(经股动脉穿刺,经微导管对梗死部位接触性给予rt-PA,总量为0.6 mg/kg).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2 h、24 h、7 d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IHSS)以及治疗前和治疗后7 d、90 d的Barthel指数(BI)进行比较,并记录两组的不良事件.结果两组治疗后2 h、24 h、7 d的NIHSS评分与治疗后7 d、90 d的BI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时间点NIHSS评分与BI评分在动脉溶栓组与静脉溶栓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相当.结论 对于颈内动脉系统超急性期脑梗死,3 h内予静脉溶栓具有与3~6 h动脉溶栓相当的疗效,且未增加出血、死亡等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在具备介入治疗条件的单位,针对3~6 h起病的合并大动脉病变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动脉溶栓治疗可能是理想的治疗策略.

  • 动脉内溶栓联合支架治疗基底动脉闭塞临床报道

    作者:零达尚;王海东;缪中荣

    目的 探讨溶栓后即刻置人支架的方法治疗急性椎基底动脉系统卒中溶栓术后血管重新闭塞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北京宣武医院2003年7月~2004年12月采用动脉内溶栓加支架置人治疗的7例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尿激酶超选择动脉溶栓,溶栓后对血管狭窄行支架成形术.结果 7例溶栓后均再通.基底动脉尾段狭窄1例,主干狭窄4例,头段狭窄2例,动脉狭窄率平均为85%,即刻置人冠脉支架.置入支架后造影显示血管形态良好,残留狭窄率小于20%.术后复查点片状脑出血2例.术后症状好转或消失6例,围手术期死亡1例.结论 超选择动脉溶栓联合支架治疗能够防止血管再闭塞及卒中复发,改善病人预后.

  • 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血管内治疗现状与发展

    作者:徐如祥;张振海

    早期救治对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的预后极为重要.根据AIS的病理生理机制及动态演变过程,其治疗的首要目标是使阻塞血管再通和恢复脑缺血区域的再灌注.循证医学研究证实,发病4.5 h内采用静脉注射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溶栓是治疗AIS的首选方法[1-2].但是,由于静脉溶栓具有严格的时间窗限制,能够在时间窗内到达医院并符合溶栓适应证的患者非常有限(只有不到3%);同时静脉溶栓对合并有大血管闭塞或病情较重的患者效果不佳,其再通率较低,例如大脑中动脉M1段再通率约30%,颈内动脉末端再通率仅6%[3].鉴于静脉溶栓存在的不足,国内外学者一直在致力于AIS血管内治疗的探索.

  • CT灌注指导下对超时间窗前循环缺血性脑卒中动脉溶栓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观察

    作者:孙士富;何国军;左其龙;柯开富

    目的 观察CT灌注指导下发病超过6h的前循环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行动脉溶栓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方法 回顾性收集自2003年7月至2012年12月在盐城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及南通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发病时间>6h与≤6 h的前循环缺血性脑卒中动脉溶栓患者(分别为36例和30例)的临床资料,前组患者均在CT灌注指导下评估缺血半暗带、梗死核心区及其不匹配区,分析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特征、临床转归及并发症情况. 结果 发病时间≤6h组与发病时间>6h患者经CT灌注筛选后早期神经功能改善率(13.3%vs 22.2%)、远期神经功能改善率(86.7%vs 77.7%)、血管再通率(80.0%vs 88.9%)、3个月后死亡率(6.7% vs 16.7%)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665,P=0.665,P=0.639,P=0.607). 结论 对发病时间>6h的前循环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而言,经CT灌注严格筛选并进行动脉溶栓治疗3个月后神经功能改善明显,虽症状性颅内出血发生率较发病时间≤6h组有所增加,但死亡率并未明显增加,表明其安全有效.

  • 时间窗超过3h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动脉溶栓治疗观察

    作者:李思睿;章军建

    目的 评价时间窗超过3 h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动脉溶栓治疗的疗效及影响因素.方法 选择法国南锡大学中心医院神经影像科自2008年1月至2009年1月收治的16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时间窗均达到或超过3 h,颈内动脉系统卒中时间窗不超过6 h,椎基底动脉系统卒中时间窗不超过24h.昏迷不超过6 h),行动脉内药物联合机械溶栓治疗,分析不同因素对疗效的影响.结果 7例患者闭塞血管达到完全再通,7例达到部分再通,另有2例闭塞血管未再通,再通率为87.5%.患者动脉溶栓后与溶栓前NIHSS评分比较明显降低.时间窗大于5 h的前循环系统闭塞患者溶栓前后NIHSS评分无改善,与时间窗较短患者相比较,出院时mRS评分明显较高.5例颈内动脉闭塞患者溶栓前后NIHSS评分无改善,与9例大脑中动脉闭塞患者、2例基底动脉闭塞患者相比预后较差.4例患者溶栓后24h出现症状性颅内出血,3例为颈内动脉闭塞,1例死亡.1例溶栓后发生血管再闭,但因侧支循环血流丰富,终临床预后仍较好.结论 对于时间窗超过3 h大脑中动脉和基底动脉闭塞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动脉溶栓可使闭塞血管达到较高的再通率,短期内使临床神经功能恢复,改善临床结局.临床应用动脉溶栓时应注意个体化选择性治疗,评价其疗效需结合时间窗、血管闭塞部位、侧支循环、并发症等因素,避免出血等并发症.

  • 超选择动脉溶栓治疗80岁以上脑梗死的安全性及疗效评估-两中心研究

    作者:徐浩文;李明华;管生;宋波;付振强;方淳;许予明

    目的 探讨80岁以上高龄脑梗死患者超选择动脉溶栓治疗的安全性、可行性及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86例超选择动脉溶栓治疗的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年龄不同分为高龄组(≥180岁,21例)和普通年龄组(<80岁,65例),并设对照组(同时期≥80岁未行动脉溶栓治疗患者,50例).评估患者动脉溶栓术后血管良好再通率、早期临床改善率,以及各组症状性脑出血发生率、较好转归率及死亡率.结果 接受动脉溶栓治疗的两组患者血管良好再通率、早期临床改善率及症状性脑出血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28,P=0.102,P=0.353).高龄组症状性脑出血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4).高龄组较好转归率为42.9%,低于普通年龄组(50.8%),但高于对照组(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2,P=0.017).高龄组死亡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3.8%vs 28%,P=0.816),但高于普通年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3.8%vs 10.8%,P=0.034).结论 80岁以上高龄脑梗死患者超选择动脉溶栓治疗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可行性和临床疗效,高龄不是脑梗死动脉溶栓治疗的禁忌因素.

  • 经颅多普勒超声辅助动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的临床研究

    作者:张强;徐如祥;罗永春;沈春森;何子俊;张浩;潘文龙;王备备

    目的 观察应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辅助动脉接触性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北京军区总医院附属八一脑科医院自2010年8月至2011年4月收治的22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大脑中动脉闭塞13例,基底动脉闭塞9例)行动脉内超选择插管至闭塞动脉,注入重组人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20 mg进行接触性溶栓治疗,同时应用TCD对闭塞动脉进行低频(2 MHz)、低强度(0.25 W/cm2)超声辅助溶栓治疗.术后即刻及24h时复查头颅CT,观察动脉再通率、颅内出血率,并对术前术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及Barthel指数评分进行比较.结果 22例患者溶栓治疗后动脉再通率为77.27%(17/22),其中完全开通率为22.73%(5/22),部分开通率为54.55%(12/22);出现无症状性颅内出血3例(13.63%),均未发生症状性颅内出血;术后NIHSS评分及Barthel指数评分较术前明显提高,显示神经功能恢复良好.结论 对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在有效时间窗内应用低频TCD辅助小剂量rt-PA动脉接触性溶栓治疗,可显著提高闭塞动脉的再通率,明显减少颅内出血的发生,改善患者的预后,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 尿激酶动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分析

    作者:肖明珠

    目的:评估急性脑梗死患者应用尿激酶动脉溶栓治疗的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选择69例临床诊断急性脑梗死患者,依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研究组,共24例,予以急诊尿激酶动脉溶栓治疗;对照组,共45例,接受急诊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血小板(PLT)、凝血酶原时间(PT)、国际标准化比值(INR)、NIHSS评分和GCS评分。比较两组患者溶栓后脑出血发生率的差异。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患者溶栓后的NIHSS评分较低、GCS评分较高(P<0.05),但两组患者的SBP、DBP、HR、PLT、PT及INR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溶栓后两组的溶栓后黏膜、消化道、泌尿道以及颅脑出血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应用尿激酶动脉溶栓治疗的临床效果良好,且溶栓后脑出血的几率不增加。

374 条记录 15/19 页 « 12...111213141516171819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