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与乙醇作用相关的CRF对脑功能的影响
乙醇暴露可激活或抑制参与突触传递的功能蛋白,这些蛋白对乙醇的中枢作用至关重要.乙醇具有脂溶性和亲神经性,可迅速通过血脑屏障和神经细胞膜,引起下丘脑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因子(corticotropin-releasing factor,CRF)的释放.CRF对脑内不同区域的神经元有调节作用,改变其突触传递功能、影响机体的情绪和认知等功能.了解与乙醇作用相关的CRF在中脑腹侧被盖区、中央杏仁核、终纹床核所发挥的调节作用,对于研发治疗乙醇成瘾的药物至关重要.
-
与阿片制剂成瘾相关的中枢神经递质及其机制研究进展
近年来国际医学界已把吸毒界定为"以阿片类药物的滥用、成瘾、依赖为特征的反复发作性慢性脑病".因此药物成瘾是严重的社会、医学问题.有关成瘾机制多集中于对伏隔核(NAC)的研究,NAC是一个与动机、奖赏、摄食、药物成瘾等功能相关的脑区,据解剖和生物化学方面的差异可代表性的分为两大部分即核和壳.有确凿的证据证明:NAC的壳和核有着不同的功能.目前一致认为中脑边缘DA系统在调节滥用药物(包括可卡因、尼古丁、安非他明、鸦片制剂等)正性强化发挥关键作用,其解剖学通路起自中脑的VTA,投向包括NAC、杏仁核、中部基底前脑(mPFC)、终纹床核等一些脑区.近期的研究更加支持阿片制剂通过VTA和NAC的GABA能细胞发挥其成瘾效能.当前广泛采用4种行为学方法自我给药(SA)、自身脑刺激(ICSS)、条件位置偏爱(CPP)、条件性位置厌恶(CPA)直接或间接地测定药物强化相关的神经化学机制及相关解剖学脑区.仅在此集中回顾阿片制剂强化相关的神经化学物质DA及非DA物质的作用,包括阿片类物质、GABA、与鸦片强化相关的5-羟色胺、谷氨酸盐、乙酰胆碱和NAC的GABA能神经元功能.
-
应激诱发复吸行为的生物学机制研究进展
复吸是药物依赖的主要特征,也是治疗的首要问题.应激可以诱发复吸.应激诱发复吸的神经生物学机制不同于启动药物诱发复吸的机制.启动药物诱发复吸涉及中脑边缘多巴胺通路的激活;而应激诱发复吸主要涉及脑去甲肾上腺素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因子,终纹床核是两者相互作用的关键部位.去甲肾上腺素外侧被盖核和终纹床核是应激诱发复吸的重要脑区.不同应激源可能通过相关机制诱发复吸.
关键词: 应激和复吸 去甲肾上腺素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因子 终纹床核 外侧被盖核 -
痛情绪的神经回路及其机制研究进展
背景 疼痛是一种复杂的主观感觉和情绪体验,包括感觉分辨组分和情绪动机组分.目前,对痛感觉分辨的机制已有了较为深入的认识,但是痛情绪动机组分的具体机制仍不清楚. 目的 探讨痛情绪组分的中枢神经调控及其机制.内容 分别从痛情绪组分调控相关的前扣带回皮质、杏仁核、终纹床核等几方面阐述了痛情绪的神经回路及其机制研究进展.趋向 慢性病理性疼痛常常伴有心理和情绪功能障碍,研究痛情绪的神经回路及其分子机制对于慢性疼痛的治疗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
吗啡依赖大鼠戒断后的觅药行为与前脑区Fos表达
目的:研究吗啡依赖大鼠长期停药后的觅药行为和前脑区Fos蛋白表达. 方法:大鼠皮下注射吗啡使其成瘾,停药35天后进行条件性地点偏爱实验(CPP),并检测前脑区域Fos蛋白表达. 结果:慢性吗啡处理组大鼠的地点偏爱明显强于对照组,在扣带回前区(Cg)、伏隔核(NAc)、终纹床核腹外侧(BNST-VL)、杏仁核核心部(ACE)和基底外侧部(ABL)的Fos蛋白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 结论:地点偏爱行为与吗啡相关环境暗示引起的前脑区激活有关,预先吗啡处理可影响这种关系.
-
甘丙肽对焦虑和抑郁情绪的影响及其机制
近年来研究发现甘丙肽(Galanin,GAL)等神经内分泌肽对啮齿类动物的多种行为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包括调节啮齿类的多种学习记忆功能及焦虑和抑郁情绪.在一些和焦虑、抑郁相关的脑区,如蓝斑、中缝背核、下丘脑、海马、终纹床核以及杏仁核中GAI高度表达,这暗示着GAL和焦虑抑郁情绪之间可能存在一定关联.
-
中央杏仁核毁损对应激诱导复吸的影响
为了研究应激诱导吗啡复吸,我们采用条件性位置偏爱(CPP)重现模型,通过毁损中央杏仁核(CeA)观察其对终纹床核(BNST)和腹侧背盖区(VTA)Fos蛋白表达及CPP重现的影响.
-
吗啡依赖大鼠长期戒断后的觅药行为与终纹床核Fos表达
目的研究吗啡依赖大鼠长期停药后的觅药行为和终纹床核(BNST)各亚区的Fos蛋白表达.方法大鼠皮下注射吗啡使其成瘾,停药2月后进行条件性位置偏爱试验,并检测终纹床核背外侧区(BNST-DL)和终纹床核腹外侧区(BNST-VL)的Fos蛋白表达.结果吗啡处理组大鼠的地点偏爱明显强于对照组,吗啡处理组在BNST-VL的Fos蛋白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在BNST-DL的Fos蛋白水平却低于对照组.结论地点偏爱行为与吗啡相关环境刺激引BNST-VL的激活有关,预先吗啡处理可影响这种关系.
-
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在大鼠纹状体边缘区内分布及其纤维联系的研究
应用免疫细胞化学ABC法对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在大鼠纹状体边缘区内的分布以及与杏仁核、终纹床核等边缘系统结构之间的联系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1)CGRP免疫阳性纤维在纹状体内存在于纹状体的中部和尾侧,位于尾壳核和苍白球之间,即相当于纹状体边缘区的部位,形成一条明显的背腹方向走行的带状.CGRP免疫阳性纤维分布越靠纹状体尾,则纤维越密集,且阳性带越宽;(2)在纹状体的尾侧,除边缘区外,尾壳核的外侧缘也出现一条致密的阳性纤维带,与边缘区走向一致.并与边缘区的CGRP阳性纤维带之间存在较多的横向联系纤维;(3)纹状体边缘区的CGRP阳性纤维向背侧通过终纹与吻侧的终纹床核联系,向腹侧与杏仁核的CGRP阳性纤维相连,向尾侧和中脑黑质外侧部及其背外侧区的CGRP阳性胞体相连;(4)边缘区的CGRP阳性纤维主要与杏仁中央核相联系,少量与杏仁内侧核相联系;尾壳核外侧缘的CGRP阳性纤维也主要与杏仁中央核相联系.结果提示:CGRP阳性纤维在纹状体边缘区、杏仁核、终纹床核以及黑质背外侧区之间形成了一个相互联系的神经网络,纹状体边缘区与边缘系统之间存在密切的纤维联系.
-
大鼠纹状体边缘区与杏仁核和终纹床核之间相互联系的免疫组织化学研究
为了解大鼠纹状体内的神经活性物质与边缘系统重要结构杏仁核和终纹床核内相应神经活性物质之间的关系。对大鼠脑的连续冠状切片进行了P物质、降钙素基因相关肽、亮氨酸-脑啡肽、胆囊收缩素和神经元型一氧化氮合酶等的免疫细胞化学反应(ABC法)。结果证明:P物质、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和胆囊收缩素在纹状体中主要分布在边缘区;亮氨酸-脑啡肽主要分布在苍白球,其次分布在边缘区;神经元型一氧化氮合酶则主要分布在尾壳核和边缘区。上述神经活性物质同时也集中分布在杏仁核和终纹床核,而且边缘区内的这些神经活性物质与杏仁核和终纹床核内的相同物质存在着纤维联系。本研究结果说明:边缘区与边缘系统之间存在着神经化学的相互关系,边缘区可能属于边缘系统的一部分。
-
大鼠P物质在纹状体内的正常分布及其与脑内其他结构延续的免疫组织化学
目的了解大鼠纹状体内P物质的分布及其与脑内其他重要结构如基底神经节和边缘系统内P物质之间的相互联系. 方法对大鼠脑进行连续冠状 和矢状组织切片,尔后进行ABC法免疫细胞化学染色. 结果冠状切面上,大鼠 纹状体内SP免疫反应阳性物质主要分布在纹状体的边缘区内,主要为背腹走向的阳性纤维. 苍白球的内侧缘亦有一条呈背腹走向的SP免疫阳性纤维带. 杏仁核的SP免疫阳性物质主要分布在杏仁中央核和杏仁内侧核;其中杏仁中央核的SP免疫反应阳性纤维与边缘区内的阳性纤维相联系,而杏仁内侧核的SP免疫反应阳性纤维与苍白球内侧缘的阳性纤维相联系. 边缘区内的SP免疫反应阳性纤维在背侧又与终纹床核内的SP免疫反应阳性纤维相联系. 矢状切面上,黑质网状部和致密部内有较多的SP免疫反应阳性纤维分布,黑质的SP免疫反应阳性纤维向嘴侧通过未定带、底丘脑核跨过内囊与脚内核、苍白球、无名质与纹状体边缘区、斜角带水平部和嗅结节岛内的SP免疫阳性纤维或细胞发生联系. 结论 SP在纹状体、苍白球、杏仁核、黑质等基底神经节和边缘系统存在相互之间的网络状纤维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