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血细胞形态学检验在发热疾病诊断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 研究血细胞形态学检验在发热疾病诊断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以2016年10月至2017年10月我院收治的发热患者36例作为试验组,对其进行血细胞形态学检查,另选取同期到我院接受血细胞形态学检查的36例健康人群为参照组,对比两组受检者血液样本外周血细胞形态学指标水平及血细胞形态学异常情况.结果 试验组受检者血液样本中外周血细胞形态学指标MCHC、RDW-SD及MCV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受检者血液样本总异常率为47.2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33%(P<0.05).结论 血细胞形态学检验可作为发热疾病诊断及治疗依据,具有很好的应用价值,应予以临床推广.
-
温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体系现状与对策研究
温州作为沿海开放城市,经济高速发展,人口多、流动频繁,面临的疾病预防控制形势十分严峻.2004年发生各类传染病、群体性不明原因发热疾病、食物中毒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62起,发病4 173人,死亡1人,波及118 056人;此外,职业中毒、尘肺病、毒奶粉、注水肉事件、苏丹红等等公共卫生问题也接二连三地发生.但是由于温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明显滞后于社会发展的需求,使得疾病预防控制部门疲于应付,已是力不从心.分析、研究温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体系的现状,发现存在的问题,从中找出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无疑对完善温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体系的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
HPLC测定双黄连口服液中黄芩苷的含量测定
双黄连口服液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用于治疗流感、上呼吸道感染及各种发热疾病,由金银花、黄芩、连翘等组成,黄芩苷是其主要有效成分.中国药典2005年版[1]采用HPLC法测定黄芩苷含量作为控制制剂质量的指标.笔者在原有检测基础上通过改变流动相比例,结果分离效果好,重复性好,可用于本制剂的质量控制.
-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清热解毒口服液中栀子甙含量
清热解毒口服液是由栀子、生石膏、连翘、黄芩等十二味药物组成的复方制剂.具有清热解毒,治疗流感,上呼吸道感染及各种发热疾病,已收载于<中国药典>1995版一部.本文应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清热解毒口服液中栀子甙的含量,作为控制该中成药的质量标准之一,具有操作简便,快速灵敏,准确,重现性好等优点.
-
SARS的鉴别诊断与早期中医症状学特征
在2003年4月下旬至5月上旬,我院发热门诊在18天之内共接诊了1605人次的发热病人,终确诊为SARS的病人有12例.以下就我院所诊治的发热病人的病因学进行分析,并探讨SARS与常见发热疾病的鉴别诊断要点及针对不同病因发热的应对措施,以提高诊断正确率.
-
发热门诊发热疾病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发热门诊发热疾病的临床流行病学与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发热门诊2009年1月至2011年6月接收过的发热状态的病例资料共1200例的临床资料.结果:男性700例,女性500例,男女之比1.40∶1.在发病月份中,4-7月高,共550例.在发病类型中,呼吸道疾病720例,非呼吸道疾病480例.年龄小3个月,大87岁,平均年龄11.5岁.660例肺炎患者就诊时体温在38-39℃之间,500例体温在39.1-40℃之间,,40例在40℃以上.780例患者白细胞计数均升高(10.0-64.0)×109/L,200例淋巴细胞计数升高(4.1-10.14)×109/L.通过电话对所有发热患者进行跟踪随访,都经过相关对症处理后痊愈,无死亡患儿.结论:发热门诊发热疾病以4-7月多,儿童居多.大多数患者白细胞计数随着体温增高而增高.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不明原因肺炎对防控发热门诊发热疾病有预警作用.
-
第二届杜怀堂、宋乃光、姜良铎名老中医经验传承会议通知
由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承办的第二届杜怀堂、宋乃光、姜良铎名老中医经验传承会议定于2016年6月25日(周六)举行,由杜怀堂名老中医工作室、宋乃光名老中医工作室、姜良铎名老中医工作站联合举办,旨在传承名老中医经验,深入中医药治疗复杂发热疾病、疑难危急重症的研究,促进学术交流。本次会议免会务费,授予I类学分3分。
-
血细胞形态学检验在发热疾病诊断中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血细胞形态学检验在发热疾病诊断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河南省商丘市第四人民医院收治的49例发热患者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正常体检无发热患者50例作为对照组,对两组研究者进行血涂片染色显微镜检查及血细胞常规分析,比较两组红细胞压积(HCT)、红细胞分布宽度标准差(RDW-SD)、平均细胞体积(MCV)、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MCH)及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结果观察组患者MCH为(31.28±1.02)pg,参考组患者MCH为(30.84±1.31)pg,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HCT、RDW-SD、MCHC、MCV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细胞形态学检验能够为发热疾病的诊断提供准确的实验室依据,反映患者病情的变化。
-
43例高热患儿惊厥急救及中西医结合的护理措施
惊厥是指全身或局部骨骼肌群突然发生不自主收缩,伴意识障碍,是小儿时期的常见急症,以婴幼儿多见,以上呼吸道感染引起的高热惊厥为常见.高热惊厥的患儿大多预后良好,常发生于6个月至4岁小儿,惊厥多在发热早期发生,常在发热12小时内发生,持续时间短暂,在一次发热疾病中很少连续发作多次,发作后意识恢复快,无神经系统阳性体征.高热惊厥属于中医的"急惊风"范畴,中医认为小儿高热惊厥的发生是由于感受外邪,入里化热,热极生风所致.
-
薄层扫描法测定银黄胶囊中黄芩苷的含量
银黄胶囊由黄芩、金银花、栀子、石膏等药材组成,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用于流感、上呼吸道感染及各种发热疾病.黄芩为本方的主药,其主要活性成分黄芩苷具有明显的清热解毒作用.本实验采用薄层扫描法测定黄芩苷的含量,以其作为该制剂的质量控制标准.
-
血细胞形态学检验在发热疾病诊断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目的:研究分析针对发热疾病患者的血细胞形态进行检验的效果以及作用.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4月至2016年4月期间在检验科接受检验的60例发热病人作为实验观察组,另取60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常规对照组,使用显微镜对两组受检者血样实施检查,对比两组结果.结果:实验观察组中检查出形态异常的比率显著高于常规对照组中的形态异常率(P<0.05),在红细胞指标MCV以及Hct指标方面,实验观察组显著高于常规对照组(P<0.05),而在MCH指标当中,两组之间并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临床上针对发热疾病患者开展血细胞学检验有着重要的作用,尽早开展有效的血样检验有利于确定病因,并且能有力的指导临床治疗.
-
血细胞形态学检验在发热疾病诊断中的价值
目的:研究血细胞形态学检验对临床发热疾病诊断的指导意义,进一步指导临床诊治工作。方法选取该院2011年1月-2012年1月收治的40例发热疾病患者作为研究组,选取同期健康体检正常者40例作为对照组,2组均进行血细胞形态学相关检验,对各项检测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研究组患者血细胞形态异常阳性率高于对照组;红细胞压积( HCT)、细胞平均体积( MCV)、红细胞分布宽度标准差( RDW-SD)、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2组红细胞血红蛋白(MCH)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细胞形态学检验结果可较为敏感的显示发热疾病的病情发展和变化情况,可作为诊断的有效依据。
-
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以及红细胞沉降率检验在诊断小儿发热疾病中的应用
目的:对小儿发热疾病临床诊断中展开红细胞沉降率+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联合检验方案的应用价值进行分析。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01月~2015年12月接收的高热患儿共80例,根据患儿临床表现与疾病特征,将46例细菌感染患儿设作研究组,同时将34例其他感染患儿设作对照组,均实施红细胞沉降率+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联合检验。结果:入选的患儿中,研究组患儿红细胞沉降率、降钙素原水平以及C反应蛋白值均比对照组高(P<0.05)。结论:将红细胞沉降率+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联合检验方案应用于诊断高热患儿具有可行性,不仅能够帮助医师准确辨别患儿高热诱因,还能提升诊断结果敏感度,值得推广。
-
长程发热30例病因分析
导致发热的病因众多,当发热持续时间超过2周以上者即称为长程发热.由于其病因复杂,临床表现多样,常常会给诊断及治疗带来闲难.本文对1992年~2002年10年间经我科确诊的30例长程发热病例的临床及病因作一分析,旨在找出近年来山西南部地区长程发热疾病的病因及诊治规律.
-
进行血细胞形态学检查在诊断发热疾病方面的价值研究
目的:研究进行血细胞形态学检查在诊断发热疾病方面的价值.方法:将2017年1月至2017年9月期间大邑县人民医院收治的50例发热疾病患者和同期在该院进行体检的50例健康人作为本文的研究对象.将50例发热疾病患者设为研究组,将50例健康人设为对照组.对两组研究对象均进行血细胞形态学检查〔检查的具体指标包括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红细胞压积(HCT)和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标准差(RDW-SD)〕,然后比较其检查的结果 .结果:研究组患者的HCT、MCV、RDW-SD和MCHC均高于对照组健康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细胞性贫血的发生率、淋巴细胞异常的发生率、白细胞异常的发生率及红细胞异常的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健康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发热疾病患者进行血细胞形态学检查,对诊断其病情具有重要的意义.
-
基于数据挖掘技术建立的BP神经网络模型鉴别儿童川崎病与发热性疾病的研究
目的 以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指标建立诊断川崎病(KD)的BP神经网络模型并考察其诊断性能.方法 收集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我院)2007年1月至2016年1月电子病历系统中出院诊断为KD的连续病例和待鉴别发热疾病病例,使用R 3.2.3软件中的随机抽样函数分为训练集和测试集.截取病历中一般情况、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指标的共51项信息,单因素分析后提取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以此分别构建Logistic回归和BP神经网络模型,比较两种模型的诊断性能.结果 905例KD患儿和438例待鉴别发热疾病患儿进入数据模型分析,训练集1 042例,其中KD 700例,待鉴别发热类疾病342例;测试集301例,其中KD 205例,待鉴别发热类疾病96例.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7项信息.Logistic回归分类模型有16个变量纳入佳回归方程.BP神经网络输入层、隐含层和输出层分别有37、24和1个节点.Logistic回归分类模型对训练集和测试集的分类正确率为84.1%和82.1%,ROC曲线下面积为0.91和0.89;BP神经网络模型对训练集和测试集的分类正确率为96.4%和86.0%,ROC曲线下面积为0.94和0.92;2个模型的敏感度均很好,BP神经网络模型的特异度优于Logistic回归分类模型.结论 本文建立的BP神经网络诊断模型对KD有较好的诊断辅助功能,有待进一步通过临床检验.
关键词: 川崎病 发热疾病 Logistic回归 BP神经网络 诊断模型 -
医院船上处置突发传染病应急预案探讨
为应对医院船工作人员、护航官兵及其他医疗服务对象可能发生的突发肠道、呼吸道传染病及其他不明原因发热疾病,顺利完成"和谐使命-2010"及其他医疗任务,医院船制定了"海上医院处置突发传染病应急预案".
-
穿琥宁针剂治疗感染性发热疗效观察
发热是临床常见的症状,也是患者就诊的主要原因.感染性发热是发热疾病的主要病因之一.为进一步寻找能迅速改善症状缓解发热的有效药物,避免抗生素的不合理应用,我们将具有清热解毒、抗菌抗病毒等双重作用的穿琥宁针剂用于不同感染性疾病50例,与对照组进行了对比观察,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
发热儿童应避免过度治疗
发热是儿科常见的门诊,急诊原因,一旦儿童发热,不管是父母,或者是祖辈家长,都会很紧张,焦虑,家长往往缺乏正确处理的方式,过度应用退热药,过度使用抗生素,频繁就医,导致患儿被迫接受不必要的检查和伤害,并大大增加院内感染的风险.说到发热,首先要知道产生发热的原因,在大多数情况下,发热是机体抵抗外界侵袭的一种方式,按大类分,可以分为感染性发热及非感染性,根据笔者工作经验,多数情况是感染性发热引起的.下面介绍常见发热疾病的原因及表现,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
-
血细胞形态学检验在发热疾病诊断中的价值
目的:探讨血细胞形态学检验在发热疾病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郑州市中医院2015年7月至2016年9月期间收治的发热疾病患者中抽取39例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39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对两组受检者实施血细胞染色镜检,评估血细胞形态学检验对于发热疾病的临床诊断价值.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异常血细胞形态阳性率是61.54%,与对照组的5.13%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受检者的红细胞分布宽度标准差(RDW-SD)、红细胞压积(HCT)、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1),而两组受检者在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MCH)的比较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细胞形态学检验在发热疾病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显著,临床医师可通过观察发热疾病患者的血细胞形态变化,判断其病情,从而合理制定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