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关于儿童发热治疗的相关问题分析

    作者:赵依娜

    目前,发热已经成为儿童到医院就诊的主要临床症状,也是发热性疾病的重要病理过程和临床表现,儿童家长急盼能够退热.发热是机体对疾病的防御反应,根据热型和热程可以反映出病情的变化,因此,可以将发热作为诊断疾病、评价疗效和估计预后的重要参考.本文探讨发热时常见病因及发热时的机体生理变化,并提出相应的处理办法.

    关键词: 儿童发热 体温 机能
  • 意大利母亲对学前儿童发热的知识、态度和处置方式

    作者:

    发热是儿童常见的医学问题之一。学前儿童的发热常常是由相对无害的自限性的病毒感染引起,包括流感样疾病和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这是人体防御机制抵御感染的有益作用。如果孩子只是发热而没有严重的疾病征象,家长应该放心。儿科医生使用药物降温,并不是要加快痊愈,只不过是要减少患儿的不适。但家长经常为孩子的发热忧虑,他们对发热存在错误认识,常常不必要地过于积极地给孩子退热。1995年2~3月,意大利米兰“Mario Negri”药理学研究所妇幼卫生研究室在意大利北部的米兰市区及南部的两个半农村地区,于公共场所(如购物中心)对1237名有6个月~6岁儿童的母亲进行问卷访谈,其中57%上一个月处理过孩子的发热。上个月发热的707名儿童中65%测的是腋下温度,在年龄小于1岁的47名儿童中有37名测的是肛温。肛温超过37.5℃,腋温超过37℃,母亲便认为孩子发热。有8%的母亲把肛温未达38℃,2%的母亲把腋温未达37.2℃也认为是发热。上次发热的平均体温是38.3℃(37℃~41℃)。416名(17%)母亲十分焦急。刚发热的时候,243名(34%)母亲没有采取任何行动,337名(48%)给予孩子退热药或其他治疗,127名(18%)立刻请医生。在发热期间医生到家出诊的537例(占76%)。在体温37.5℃或者更低些时,32%(43/133)的母亲给孩子退热药,13%(17/133)的母亲立刻叫医生。在发热期间,619名(88%)儿童接受了退热药,由母亲自己给药的儿童237人(38%),由医生处方给药382人(62%)。扑热息痛是常用的退热药,占给所用退热药的93%。除退热药外还用物理方法降温的173例(24.5%),单独使用物理方法的19例(3%)。大多数病例(75%)的母亲没有请教医生即用物理降温的方法,温热的海绵擦浴(72例,10%)和冰包(63例,9%)是应用多的方法。母亲以前从医生那里得到处置发热知识的情况是,有210名(30%)是因其他疾病就诊时获得的,有329名(46.5%)是从上一次孩子发热中得到的,81名(11.5%)从未得到过任何信息,87名(12%)说不清。以前缺乏发热知识的情况与母亲的关心显著相关(OR:2.3,95%CI:2.3~3.8),并与请医生看病显著相关(OR:3.4,95%CI:2.0~5.5)。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5个变量与母亲的关心显著相关:体温在39℃以上、缺乏从前处置发热的知识、母亲文化水平低、孩子是独子以及母亲住在国家的南部。与“立刻请医生看病”有关的变量只有缺乏从前处置热病儿童的知识(OR:2.7,95%CI:1.6~4.8)和母亲的关心(OR:2.3,95%CI:1.4~3.9)。

  • 复方蓼大青叶口服液治疗儿童急性上呼吸道感染62例

    作者:蒋华英;张兆兰;陈红儒;李经聪;王专;高晓林

    目的:观察复方蓼大青叶口服液治疗儿童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23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随机按数字法分为治疗组62例和对照组61例.两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治疗组采用复方蓼大青叶口服液治疗,对照组采用利巴韦林喷雾剂治疗.结果:①治疗组平均退热时间(2.8±1.2)d短于对照组(3.9±1.1)d,P <0.01;治疗组退热起效时间(2.1±1.0)d短于对照组(2.9±1.2)d,P<0.01.②体温疗效观察,治疗组总有效率93.5%,对照组总有效率85.2%,咽痛疗效观察,治疗组总有效率95.2%,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3%,P<0.05.③治疗7d后两组患儿其伴随症状比较,治疗组咳嗽、流涕、鼻塞等症状有效率均多于对照组,P <0.05.结论:复方蓼大青叶口服液治疗儿童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热证具有起效快、疗效好,安全无毒副作用的特点,故可作为治疗儿童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热证的首选药物之一.

  • 儿童急性发热与继发性白细胞减少的相关性分析

    作者:

    小儿继发性白细胞减少并非少见,随着血细胞分析仪的广泛应用,继发性白细胞减少的发现逐渐增多.本文分析了2003~2004年因各种原因所引起的87例白细胞减少的临床资料,以探讨儿童发热与白细胞减少之间的关系.

  • 关于布洛芬和对乙酰氨基酚在儿童发热时的应用问题的疑问和解答

    作者:胡仪吉;孙光茂

    胡仪吉 教授(100045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问:由中国药学会儿科药学专业组主办的<儿科药学杂志>2006年第12卷第4期第34页在儿科用药方面提到:布洛芬及对乙酰氨基酚均属于非甾体抗炎药,为WHO仅推荐的2种退热药.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已在1984年5月批准布洛芬可以在12岁以下小儿非处方(OTC)使用,说明其有相当的安全性.但<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第2616页在解热镇痛药仅介绍了对乙酰氨基酚,并说明3岁以下儿童慎用.<现代临床用药丛书儿科药物手册>则称对乙酰氨基酚新生儿禁用,布洛芬则禁用于14岁以下小儿.关于小儿尤其是新生儿发热又需要用退热药时应该用那种退热药比较安全有效,而又不违背国家的有关规定.

  • 儿科5岁以下发热程度评估与监测的临床运用价值

    作者:

    目的:尽早找出儿科5岁以下患儿发热的相关病因,并练掌握技能.方法:对发热的患儿评估其鉴别护理诊断,对症处理,合理应用抗生素,严密观察病情变化.结果:对发热患儿应用方法与步骤进行详细的明确诊断检查,然后针对病因作出了相应的处理原则.结论:消除与疾病相关的因素,调节新生儿体温功能,避免了药物对胃肠道的刺激,跟进了对小儿发热的处理.

    关键词: 儿童发热 评估 监测
  • 发热患儿家属相关知识水平与健康教育需求的调查及分析

    作者:王祖萍;张捷;李云;石雨薇

    目的:调查及分析发热患儿家属相关知识水平与健康教育需求。方法:以150例发热患儿家属为研究对象,小学及以下学历30例、初中学历50例、高中学历50例、专科及以上学历20例。向患儿家属发放发热知识调查表、发热健康教育需求问卷调查表,分析患儿家属掌握发热知识水平及对发热健康教育的需求。结果:发热患儿家属的发热相关知识水平较低,复诊患儿家属的发热相关知识水平略高于初诊患儿家属。专科及以上学历发热患儿家属对发热健康教育需求人数比例高,小学及以下学历发热患者家属对健康教育需求人数比例低。发热患儿家属相关知识主要源于报纸、杂志、书籍(34.7%)和广播电视(26.0%),经疾病自我积累、医护人员及网络获取发热知识人数比分别为10%、18.7%、10.6%。结论:发热患儿家属相关知识水平普遍偏低,不同学历水平患儿家属对健康教育需求不同,护理人员应根据患儿家属的特点采取多元化、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措施,满足不同类型患儿家属的需求,提高发热相关知识水平。

  • 儿童发热的评价和处理

    作者:金世红

    有一次,一个小患者来就诊.他1岁半,一向很健康,足月出生,生长发育正常,按计划预防接种.一天前突然高热,体温达到了39.3℃,因此他妈妈带他来看病.这个孩子没有咳嗽、流鼻涕,也没有呕吐或腹泻.虽然看上去他状态还好,吃饭、大小便及睡觉都正常,也仍然爱玩,但他妈妈很担心,认为孩子得了很严重的病,要求"点滴"抗生素.

  • 150例发热儿童家长认知调查分析

    作者:黄永辉;李旭

    目的:通过对儿童家长的调查,了解其对儿童发热知识的掌握情况,以便提供正确的健康教育。方法:自制调查问卷对我市某三级甲等医院儿科门诊150例患儿候诊家长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家长们普遍缺乏儿童发热相关的知识,缺乏正确的应对态度及有效的护理措施。结论:医护人员因以健康教育的方式,提高家长对儿童发热的知识普及,提高其应对能力,科学地对患儿进行护理。

  • 儿童发热误区知多少?

    作者:周虹

    有些妈妈一旦发现宝宝的体温超过37℃,就赶快给孩子吃退烧药,认为孩子一定是病了.医生的建议:孩子患病容易发烧,但发烧未必就是有病,因为孩子体温的高低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如吃奶、运动、哭闹、穿得过多等原因均可使小儿体温暂时升高达37.5℃,偶尔达38℃,尤其是新生儿或婴儿更容易受以上条件影响.另外,测体温的方法和时间也影响所测体温的真实数值,如腋下、口腔、肛门体温表所测数值依次相差约0.5℃,即腋表低、肛表高.孩子体温暂时升高,只要全身情况良好,可先观察一段时间,若孩子安静或松解衣被后体温恢复正常,则不必服药.但当孩子体温高于38℃时,需及时进一步寻找原因.

  • 布洛芬混悬溶液治疗儿童发热的疗效和安全性观察

    作者:李兰维;刘长山

    目的:探讨布洛芬混悬溶液(商品名美林)退热疗效及其使用的安全性.方法:对60例发热患儿进行观察,分别记录服用美林前及服用后不同时间患儿的体温及不良反应的出现情况,分析其总体疗效、退热起效时间、退热持续时间、大体温下降值、大体温下降百分率等指标.结果:美林退热总疗效为100.00%,退热起效时间为30~45 min,大体温下降值为(2.34±0.69) ℃,大体温下降百分率为88.2%±24.65%.观察过程中未出现时显不良反应.结论:口服美林吸收快,解热效果显著,持续时间长,安全可靠.

  • 儿童发热与用药

    作者:刘红;李新圣

    目前市场上适合儿童用的解热镇痛药的品种有滴剂、颗粒剂、栓剂、片剂等,但该类药物常伴有一定的副作用,其中有些是很严重的.由于解热镇痛药中多数属于非处方类(OTC)家用成药,家长可以直接从药店买来应用,因此滥用现象比较严重.

  • 发热门诊患儿临床情况分析

    作者:蒋春艳;赵文颖;卢安

    目的 了解以发热就诊儿童的发热原因、流行病学规律及临床特点.方法 将发热门诊患儿就诊登记记录按日期排序,随机抽取1 070例发热患儿进入统计分析.结果 1 070例发热就诊患儿中,胃肠道感染占31.87%,上呼吸道感染占28.97%,气管及支气管炎占24.86%,支气管肺炎占7.01%,扁桃体炎占6.07%;1岁以下及7~岁发热儿童以胃肠道感染居多,幼儿及学龄前儿童以上呼吸道感染发热居多;扁桃体炎患儿的白细胞计数升高明显,而胃肠道感染患儿的白细胞计数升高不明显,各种原因引起的发热儿童中,白细胞计数低于4×109 /L的占4.76%.结论 不同原因发热儿童的性别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而就诊时腋下体温、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 布洛芬混悬液和吲哚美辛栓治疗儿童发热的临床疗效对照

    作者:张云峰

    目的:研究分析布洛芬混悬液和吲哚美辛栓治疗儿童发热的临床疗效.方法:2014年2月—2016年2月期间,选择本院接收的发热患儿92例作为研究对象,将92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46例和对照组46例,对照组患儿采用吲哚美辛栓进行治疗,观察组患儿应用布洛芬混悬液进行治疗,对比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比对照组高,两组数据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对照组低,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吲哚美辛栓相比,布洛芬混悬液治疗儿童发热的效果更理想,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 WONCA 研究论文摘要汇编--儿童发热持续时间预测:一项初级医疗队列研究

    作者:本刊编辑部

    背景初级医疗中,儿童发热通常由感染引起,经常引起家长担忧。了解发热的相关信息、持续时间和预测因子可能会使家长安心,进而减少问诊量。目的判断初级医疗发热儿童发热持续的预测标志和症状,探讨 C反应蛋白是否对这些症状具有附加预测价值。设计和场所选取一家全科医生合作服务诊所进行前瞻性队列研究。方法纳入经父母描述为发热的儿童(3个月~6岁)。排除标准:无法采用荷兰语交流,在研究前两周内纳入同一研究,在诊所就诊后直接入院,不同意参与本研究。主要医疗结局为首次就诊后持续发热(多于3 d)。结果共纳入480名儿童,持续发热患儿占13%(63/480)。结合患儿病史和身体检查结果的多变量分析表明,咽喉痛〔OR =2.8,95% CI(1.30,6.01)〕、淋巴结肿大〔OR =1.87,95% CI(1.01,3.49)〕是持续发热的预测因素,然而该模型预测价值较低(AUC =0.64)。C 反应蛋白〔OR =1.00,95% CI(0.99,1.01)〕并非持续发热的预测因素。结论持续发热相关表征和症状较少,C 反应蛋白不能准确预测儿童持续发热的发生。

  • 布洛芬混悬液联合物理降温治疗儿童发热88例效果观察

    作者:毕永霞

    目的 观察布洛芬混悬液联合物理降温治疗儿童发热的效果,为临床合理应用退热药提供依据.方法 对门诊接诊的88例发热患儿在针对病因治疗的基础上,采用口服布洛芬混悬液联合物理降温的方法进行退热,记录用药后30min、1h、2h、3h、4h、6h和8h体温变化,观察口服布洛芬混悬液联合物理降温的退热效果.结果 服药后30min内可有降温效果,2h达峰值,之后依次递减,维持8h左右;对儿童呼吸道感染发热均有效,对上呼吸道感染发热效果佳;没有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口服布洛芬混悬液联合物理降温治疗儿童发热退热效果好,维持时间长,不良反应小,适于儿科推广使用.

  • 嘟嘟外贴治疗儿童发热280例

    作者:陈超;魏小彦

    发热是儿科中常见症状,它是人体自身的一种防御功能,是对多种致病因素的一种反应,多见于儿童的呼吸道感染和消化道感染等疾患.从病因看,引起儿童发热的致病因素多为细菌、病毒、支原体.笔者于2006年5月~8月,运用病因诊断和临床辨证相结合的方法,对280例以发热为主要症状的患儿采取独辟蹊径的嘟嘟外贴疗法治疗,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总结报道如下,以供同仁参考和指正.

  • 儿科发热护理进展

    作者:王金红;阮正英;冯利平;童夏生

    发热是儿童时期常见的一种症状,也是机体对疾病的一种防御反应,根据体温高低通常分为低热(37.4~38 ℃)、中度发热(38~39 ℃)、高热(39~40 ℃)和超高热(超过41 ℃).由于儿童时期神经系统发育尚未完善,容易出现发热且热退后易迅速回升.因此,加强对儿童发热的监护,做好护理工作尤为重要.为了更好地指导临床护理工作,提高医护人员对儿童发热处理的认识,现对影响发热的年龄、发热的不同时期、不同疾病、待诊患者、治疗措施、心理护理、健康教育、家庭护理及家庭治疗护理的几个误区等作以下综述.

  • 发热患儿的家庭护理

    作者:王宁

    感冒难免引起发热,尤其对于儿童发热,不可大意.发热是机体抵抗疾病的防御机能之一.小儿的正常体温存在个体差异,因体温中枢神经发育尚不完善,易受环境因素影响.小儿正常体温在36℃~37℃之间,03:00~06:00点稍低,17:00~19:OO稍高.体温在37℃~38℃为低热,39℃~40℃为高热,40℃以上为超高热.

  • 护士对儿童发热认知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樊灵艳;程成;李彦卿

    儿童由于自身的防御功能不强,常因各类疾病引起代偿性反应发热,患病程度及身体机能状况是发热的临床表现.因而发热在儿科中是常见情况,也是儿童前来就诊的常见原因[1],在儿科和急诊科的就诊居多,占30%[2].

48 条记录 1/3 页 « 12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