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VISART1.5T磁共振不能扫描故障分析
故障现象VISART1.5T磁共振成像装置扫描患者时,扫描第一个定位像序列时,经常报告扫描时间超出,扫描失败.反复多次用同一个序列实验,机器能正常扫描.但是更换病人时,尤其是下一个病人与上一个病人扫描部位不同时,更换其他线圈,扫描时显示屏报告扫描时间超出.观察右下角窗口信息,扫描失败,打开窗口显示调谐发射圈及接受线圈不能通过,接受不到信号.我们只能反复调谐线圈,一旦调谐通过,就能顺利扫描T1、T2几个序列,开始几天出现故障现象次数较少,一天发生(2~3)次,到后来频繁发生,以至于根本不能扫描.
-
CT机机架倾斜故障分析与检修
故障现象一台DRH型CT机,按正常方式开机后能进入扫描程序(MSO),在做定位像扫描模式(TOP)时,计算机提示机架(Gantry)不在0°位置上,显示器显示机架角度是-19°,无法做定位片扫描.无论进行任何角度的倾斜,显示器始终显示-19°.在测试程序(TSO)中键入指令:CAN/TIL/CAL(扫描架倾斜角度校准)对机架进行倾斜±20°校准,校正后程序里提示的±20°角度值的模拟量是完全一样的,说明程序调试无效.
-
Brilliance 64排螺旋CT扫描技巧
螺旋CT广泛应用于临床的同时,辐射剂量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本文阐述了Brilliance 64排螺旋CT检查过程中,在保证图像质量、满足诊断要求的前提下,尽量减少患者的辐射剂量的扫描方法.
-
HITACHI AIRIS Ⅱ磁共振故障检修
故障现象:技术员在做头部定位像扫描时,发现重建的矢状位(SAG)中心层图像是略带有头型的噪声图,其他层的图像为一片噪声图.冠状位(COR)图像为H-F方向的一条高亮直线.计算机系统没有显示任何错误信息.再做横断位(TRS)扫描,横断位(TRS)图像为A-P方向的一条高亮直线.
-
CT平扫诊断胸腹膜裂孔疝1例
患者女,65岁,咳嗽1月余.X线正侧位片(图1)示左下肺肿块,诊断为肺癌.CT检查(图2):左肺下叶后基底段见5cm×5cm×5cm肿块,边缘光整无分叶,无毛刺,密度不均匀,CT值在-69~19Hu间,肿块下极前缘以较细的颈与膈肌相连.定位像左上腹有一囊状肿块越过膈肌突于膈上,左侧膈肌形态、位置未见异常.CT诊断左侧胸腹膜裂孔疝.
-
东芝TCT-600HQ CT机图像重建系统故障1例
1故障现象除Scanogram(定位像)扫描时无伪影外,在其他扫描的图像上均出现均匀规则的方格状伪影,比较固定,错误目录中无提示.
-
多层螺旋CT在评价心房颤动导管射频消融电隔离后肺静脉狭窄中的应用
评价多层螺旋CT三维心脏重建技术在诊断阵发性心房颤动导管射频消隔电隔离大静脉肌袖后肺静脉狭窄的作用.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行肺静脉电隔离术3个月后行MSCT检查.使用美国通用电气(General Electric,GE)公司的16层CT机.先做胸部正、侧定位像.肺静脉CT的Z轴扫描范围自主肺动脉水平至心脏隔面.经肘部静脉以3.5ml/s的注射速度注射Ultravist(370)50~60ml,CT扫描的延迟时间设定为13~17s.
-
不同定位像在管电流自动调制技术CT扫描中对辐射剂量的影响
目的 探讨在应用CT管电流调制技术(ATCM)行头部和胸部CT螺旋扫描时,不同定位像对辐射剂量的影响.方法 采用头颈部模体和胸部模体,应用ATCM行头部和胸部CT螺旋扫描.先行定位像扫描,分别采用前后位、后前位、侧位、前后+侧位、后前+侧位5种方式,每种定位像扫描3次.每种定位像再进行1次螺旋扫描.头颈部模体在眼眶中心及C5椎体上缘层面选取ROI,胸部模体在肺尖及气管分叉处层面选取ROI,测量记录对比噪声比(CNR).用热释光剂量计(TLD)测量每次扫描时晶体和乳腺的器官剂量(取3次测量的平均值),计算定位像和螺旋扫描的累积值.记录每次扫描的容积CT剂量指数(CTDIvol),并计算CTDIvol累积值.结果 头颈部模体5种定位像扫描中,后前位定位像晶体累积器官剂量值和CTDIvol高(分别为18.354、26.43 mGy),侧位定位像上述值低(分别为11.847、18.20 mGy);胸部模体定位像扫描中,前后位定位像乳腺累积器官剂量值和CTDIvol高(分别为6.873、9.42 mGy),侧位定位像乳腺累积器官剂量值低(4.592mGy),前后位+侧位定位像CTDIvol低(3.94mGy).后前位定位像晶体累积器官剂量值比侧位定位像高54.9%(6.507/11.847),CTDIvol值高45.2%(8.23/18.20);前后位定位像乳腺累积器官剂量值比后前位+侧位定位像高42.5% (2.051/4.822),CTDIvol值高136.7%(5.44/3.98).头颈部模体眼眶中心层面、C5椎体上缘层面的CNR分别为102.55~ 115.89、161.01 ~ 204.52;胸部模体肺尖层面、气管分叉处层面的CNR分别为82.74~ 164.00、83.12 ~ 121.49.结论 定位像的选择可显著影响CT扫描中辐射剂量和表浅敏感器官剂量.
-
侧位定位像在胸部CT检查中降低辐射剂量的价值
目前,胸部低剂量CT扫描技术已经得到广泛应用,方法有降低管电压、降低管电流和自动曝光技术等[1-4],虽然这些方法都能降低辐射剂量,但是增加了图像的噪声。减少扫描长度是降低辐射剂量的有效方法,但不会影响图像噪声。本研究旨在通过胸部侧位定位像准确定位肺底的位置,从而减少扫描长度,探讨其在胸部CT 检查中降低辐射剂量的作用。
-
DRH CT机机架倾斜角度显示故障的检修
1.故障现象:按正常步骤开机进入扫描程序(MSO),在做定位像扫描模式(TOP)时,计算机提示机架(gantry)不在0°位置上,显示器显示机架角度是-19°,无法做定位片扫描。无论进行任何角度倾斜,显示器上始终显示-19°。在测试程序(TSO)中键入指令:GAN /TIL/CAL(扫描架倾斜角度校准),对机架进行倾斜±20°校准,校正后程序里提示的±20°角度值的模拟量是完全一样的,说明程序调试无效。
-
自制模体对CT机的定位光标进行测试
CT机的断层扫描有3种定位方法:第1种是外定位光标法,定位光在扫描场以外,位置确定后,将扫描床的位置恢复至零位,这时外定位光标所确定的位置就移动至扫描场中;第2种是扫描场中间的定位光标;第3种是在显示器中显示的定位像上,选取断层扫描位置的定位线光标.理论上讲,这3种定位方法,都应在扫描层厚切片的中间位置,并且重合.
-
介绍一种实用的MR头颅轴面扫描定位方法
MR头部轴面扫描的矢状面定位像里无明确骨性标志,作轴面扫描时一般采用自然头位,与扫描床垂直的零角度方向。但因病人头部和扫描床的相对位置易变,即使同一病人,在各次扫描时由于层面和肿瘤中轴间的角度不固定,易造成肿瘤增大或缩小的假象。 近4年,笔者采用前、后联合连线(anterior commissure and posterior commissure, AC、PC)作头部轴面扫描的定位方法,现介绍如下。 在轴面扫描的矢状正中定位像上,AC在Monro孔的前下方、终板和胼胝体喙的连接点。PC在第3脑室后壁,四叠板顶端(图1)。AC和PC虽然结构较小,但均可在矢状正中切面上清楚见到,取其连线定位较准确。有时,若病人因图1 图中箭头分别示前、后联合。前联合在终板和胼胝体喙的连接点,后联合在四叠板顶端肿瘤或手术使原有脑结构位置发生变化,AC和PC可能较难发现。此时,可用胼胝体喙尖和胼胝体压部基底(或流空的导水管顶端)分别代替AC和PC。 AC、PC连线定位法不仅提供了头颅MR轴面扫描的固定角度,可重复性强,操作简单,而且有利于较准确地比较颅内病灶的治疗效果,避免对放射治疗或药物治疗的误导,减轻病人不必要的精神和经济负担。另外,还可为头部冠状面扫描打下较好的基础,笔者认为是一种实用的MR头颅轴面扫描定位法。 (志谢 感谢加拿大阿尔伯塔省肿瘤研究所影像科Dr.Steven Halls大夫的指导)
-
胸椎与胸髓磁共振影像的定位方法
胸椎与胸髓的MRI由于受到扫描线圈大小及扫描野的限制,常常难以准确定位。传统的定位方法是利用MRI上相应的体表影像来定位,如胸骨柄大概相当于第2胸椎水平、胸骨角大概相当于第4、5胸椎水平等。这种方法受到影像清晰度、个体差异、扫描体位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无法准确定位。而对于胸椎肿瘤、胸椎结核及胸椎骨折等患者往往需要比较准确地指出其发生病变的椎体。因此,胸椎与胸髓的MRI需要一种相对比较准确、行之有效的定位方法。 一、材料与方法 笔者借鉴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MR室利用浓缩维生素AD胶丸的方法,并加以改进,总结出C7定位法及L1定位法,2种方法都能很好地解决胸椎的MR影像的定位问题。 1.定位标记的制作:使用浓缩维生素AD胶丸7~8粒(主要成分为维生素D2),用医用胶布横向粘贴成“一字形”。注意AD胶丸应缠牢。胶丸定位标记可以重复使用。 2.L1定位法:将胶丸定位标记横向粘贴于扫描者背部L1处。在常规胸椎MR扫描前加扫腰椎矢状定位像,扫描野不小于42 cm×42 cm,其余扫描参数与常规相同。扫描像上应包括腰、骶椎及定位标记。然后胶丸定位标记位置不动,行常规胸椎MR扫描。胸椎定位像上应包括胶丸定位标记,MR照片上应注意加摄腰椎定位像和胸椎定位像。 3.C7定位法: 将胶丸定位标记横向粘贴于扫描者背部C7处,即隆椎下。常规胸椎MR扫描前加扫颈椎矢状定位像,扫描野一般不小于33 cm×33 cm,其余扫描参数与常规相同。扫描像上应包括寰、枢椎及定位标记。胶丸定位标记位置固定不动,行常规胸椎MR扫描检查。同样,胸椎定位像上应包括胶丸定位标记,照片上应加摄颈椎定位像和胸椎定位像。
-
双定位像结合Care Dose 4D和Care kV技术在降低肺部CT辐射剂量的临床应用价值
目的 探讨双定位像结合Care Dose 4D和Care kV技术在肺部CT检查中的可行性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连续纳入临床确诊为肺部肿瘤行肺部CT扫描的患者60例,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行单定位像(AP)结合Care Dose 4D和Care kV技术扫描,试验组行双定位像(AP和lat)结合Care Dose 4D和Care kV技术扫描.由2位高年资医师采用双盲法对两组图像和病变组织的信噪比(SNR)、对比噪声比(CNR),及整体图像质量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价,同时计算有效辐射剂量.结果 60例患者均成功完成肺部CT检查,试验组整体图像质量评分为4.57 ±0.45,与对照组的4.73 ±0.45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图像SNR、CNR、病变组织SNR、CNR与试验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和对照组的容积CT剂量指数CTDIvol、剂量长度乘积(DLP)、有效剂量(E),差异有统计学意义(£=8.514、8.464、8.464,P<0.001).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有效剂量降低了33.3%.结论 较单定位像(AP)肺部CT检查,双定位像(AP和lat)结合Care Dose 4D和Care kV技术肺部CT检查可获得满足诊断及临床需求图像,同时明显降低辐射剂量,可成为肺部CT常规检查方式.
关键词: 肺部 辐射剂量 Care Dose 4D CARE kV 定位像 -
GE CT/e特殊故障一例
1故障现象开机自检正常,扫描定位像能正常进行,但在轴向扫描时突然中断,同时出现错误代码:50-0204H.
-
Philip Aura螺旋CT旋阳模块故障1例
1 故障现象定位像(TOP)可以做,但其他扫描均无法进行.WARM UP正常,空气校正100 kV的各层扫描正常(因为担心球管打火会损坏配件,故没有全部都做完),按扫描头颅的条件扫描,定位像和轴扫都失败.在"Scanning"主机扫描界面上点击"Scanner",再点击"Log viewer",在弹出"Log file viewer"对话框中右击"Logname",在弹出的菜单中选中"feering",查看出错信息[1]: DBASE Reconstructor X-ray Below Threshold.HVPs Anode Arc.
-
自动剂量控制技术的探讨
介绍了CT自动剂量控制技术的方法和发展过程.现在的CT自动剂量控制技术融合了实时角度调制技术和Z轴管电流调制技术,只要正确使用自动剂量控制技术就可以在小的辐射剂量下优化影像的质量.
-
论螺旋CT定位像的临床应用价值
在螺旋CT扫描中定位像能够明确扫描范围、角度、扫描参数、延迟时间等,制定出详细的扫描计划,为诊断的准确性提供保障.通过对66150例螺旋CT的扫描,我们体会到螺旋CT定位像不仅适用于常规的CT扫描,而且具有多方面临床应用的价值.
-
婴幼儿CT增强扫描17例临床护理
我院于2009年成功地为17例婴儿进行了CT增强扫描,经精心护理,效果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本组患儿17例,男10例,女7例;年龄15 d~1岁.1.2 造影方法本院运用GE双螺旋CT机,使用非离子型造影剂:碘普罗胺注射液(300 mg/ml).将患儿安置于检查床上,取仰卧位,进行定位像扫描,范围在肝上缘和肝下或病灶下缘之间,时间约10 s;然后进行肝区平扫约10 s后,开始由静脉内缓慢推注造影剂,使用剂量以1.5~2.0 ml/kg计算[1].
-
胸部CT深吸气末屏气定位像的扫描方法及临床应用价值
胸部CT扫描定位像是必做的.常用的扫描方法为病人平静呼吸或平静呼吸未屏气扫一定位像.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发现病人深吸气未屏气的定位像优于常杰下的定位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