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父子二代同患脓疱型银屑病2例

    作者:王蕾;邓伟平

    例1.男,18岁.因全身反复出现红斑,脓疱伴发热2月余于1988年1月7日入院.患者2月余前无明显诱因于右大腿出现大片红斑及脓疱并形成脓湖 ,未予诊治皮疹便自行消退,后多次反复发作.近1个月,皮疹蔓延至全身并发高热,自搽皮康霜、皮炎平霜后皮疹有所消退,停药后再次复发.为进一步诊治而收住我科.既往史无特殊.体查:体温39.9 ℃, 臀部,双大腿及左肘关节伸侧,左小腿见大片鲜红斑,红斑基础上见大量密集的针头至粟粒大的脓疱, 疱壁薄,部分融合成脓湖,红斑表面见片状脱屑及黄色脓痂.实验室检查:血尿便常规、肝肾功能、乙肝两对半及心电图、胸片均正常.查血沉60 mm/h.皮肤组织病理:表皮可见角化不全,棘层增厚,表皮突延长,棘层上kogoj海绵状脓疱形成.真皮乳头水肿,并向上延伸呈杵状, 其顶端棘层变薄,真皮毛细血管扩张、充血.上述病理改变符合脓疱型银屑病.后诊断 : 脓疱型银屑病.治疗:静滴维生素C,肌注庆大霉素16万u 10 d,叶酸5 mg 3次/d, Vit A 2 .5万u 3次/d,外搽0.5% 新霉素软膏及5%氧化锌软膏,治疗1个多月皮疹全部消退出院.出院后每年冬季仍间有复发,1994年因脓疱泛发全身予银屑灵30 mg/d维持治疗至1996年停药, 至今无再次发作.

  • 肠病性肢端皮炎1例

    作者:谢永武

    患儿,女,5个月,因皮疹伴腹泻20余天,颜面、下肢浮肿1周于1999年4月15日入院。20多天前四肢肢端出现小水疱疹,周围发红,在家用肤轻松、皮康霜等软膏外擦,皮疹结痂后出现皮损,扩大至双下肢,臀部、外阴、口周亦出现皮损,色红,伴腹泻,约4~5次/d,无黏液,无脓血,便量中等。1周前出现颜面、下肢浮肿。体查:营养不良貌,颜面肿胀、发硬,口周有放射状褐色皮损,双下肢肢端、臀部及下肢皮肤可见大片潮红、糜烂,部分结痂,心肺未见异常;肝脾不大,双下肢轻度浮肿、凹陷性。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示WBC 30.0×109/L,N 0.61, Hb 89 g/L,心肌酶无异常;肝功能示:TP 40 g/L, Alb 21.3 g/L, ALT 61 U/L, AST 91 U/L, GGT 198 U/L;血清Na+ 123 mmol/L, K+2.37 mmol/L, Cl- 89 mmol/L,抗HAV IgM、抗HCV、乙肝两对半无异常。入院诊断:肠病性肢端皮炎,蛋白质营养不良。入院后予口服补锌,外用硼酸、氧化锌糊膏,输新鲜全血,补白蛋白,抗感染等处理,腹泻、皮疹等症状消失后出院。

  • 326例乙肝两对半检测结果分析

    作者:李程

    目的探讨年龄、职业是否使用过血液或血液制品与乙肝两对半检测结果关系.方法将参加检测的人员按年龄、职业、是否使用过血液或血液制品进行分类,对每一类的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按年龄分组HBsAg阳性成人组>儿童组>新生儿组,儿童组的高比例(39.60%)说明了在我地区的人群中,儿童期是HBV感染的高峰期;从HBeAg阳性和HBe阴性率上看,儿童组61.01%高于成人组54.49%,说明儿童组的HBV感染者具有更高的传染性.按职业分组HBsAg阳性公职人员>企业人员组>无岗人员组;从HBeAg阳性和HBe阴性率上看.企业人员组55.72%高于公职人员组51.32%,说明企业人员组的HBV感染者具有更高的传染性.按是否使用过血液或血液制品分组,HBsAg阳性未使用组>使用组;但是,从HBeAg阳性和HBe阴性率上看,使用组66.66%高于未使用组56.10%,说明使用组的HBV感染者具有更高的传染性.

  • 不同血液成份乙肝两对半结果比较

    作者:雷秀霞;陈小辉

    用ELISA法测定176例病人血液不同成份乙肝两对半结果.表明除血球溶血液不宜作HBsAb、HBcAb测定外,其他各成份结果与血清测定结果无显著差异,P>0.05.

  • 乙型肝炎病毒大蛋白的临床检测意义

    作者:谭旭明

    目的 通过临床检测乙型肝炎病毒大蛋白(LHBs)、乙肝两对半(HBVM)以及HBV DNA,探讨乙型肝炎病毒大蛋白在临床的检测意义.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LHBs、HBVM,采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HBV DNA.结果 LHBs吸光度(OD值)与HBV DNA呈正相关关系(γ=0.982);乙肝大三阳患者中LHBs与HBV DNA检出率无显著性差异;135例小三阳乙肝患者血清中LHBs阳性率与HBV DNA阳性率无显著性差异,二者的检出一致率为84.44%[(63+51)/135].结论 乙型肝炎病毒大蛋白与HBV DNA有良好的正相关关系,在乙肝大三阳患者以及小三阳患者中检出率和HBV DNA有较高的一致性,LHBs可以很好地反映临床乙肝病毒复制水平,特别是在HBeAg阴性乙肝患者体内病毒复制情况有重要的意义.

  • 梅毒树胶肿误诊为胸壁结核1例

    作者:李延龙;吴兆芬;李宗洲

    患者女,57岁,工人,已婚,因胸壁肿物半年入院,入院前半年,无意中发现胸壁正中有一圆形肿物生长,约“鸟蛋”大小,略有增长趋势,无胸闷,无明显咳嗽、咳痰,无咯血,无发热、寒战,无乏力,无盗汗,无声音嘶哑及饮水呛咳,无腹痛。曾在某医院住院治疗,诊断胸壁结核,系统抗结核治疗3个月,病情无明显好转伴局部疼痛来院,门诊以“胸壁肿物”收入院。病程中饮食及睡眠良好,大小便正常,体重无增减。既往史:无输血史;过敏体质,青霉素、头孢、安痛定、去痛片等药物均过敏;海鲜、花粉过敏。30年前卵巢手术史,否认“肝炎、结核”等传染病病史。体格检查:T 36.5℃,P 84次/min,R 20次/min,BP 157/85 mmHg,发育正常,营养中等,神清语明,自动体位,查体合作。全身皮肤及结膜无苍白,未见皮疹及出血点,皮肤弹性正常。颈部及腋下淋巴结未触及肿大。气管居中,无偏移,胸廓对称,两侧肋间隙无明显增宽及变窄。左侧胸壁锁骨中线近肋弓上方见1.0 cm ×1.5 cm 溃疡灶,有淡黄色渗出液,深度约2.0 cm。肿物界限欠清楚,活动性差,无波动感,质地中等,无明显压痛,两侧触觉语颤无明显增强及减弱。叩诊双肺为清音,听诊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啰音。右下腹部可见陈旧性手术瘢痕。实验室及其他检查:血常规 WBC 6.58×109/L,Hb 116 g/L,RBC 4.93×1012/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63.1%,血凝常规、肝功能、肾功能、血糖、尿分析无明显变化,乙肝两对半均(-),TPPA (+),TRUST 1:32(+),TB-AbI(-),血沉70 mm/h,痰液结核杆菌-DNA 阴性。浅表肿物超声:左锁骨上窝见范围约9.6 cm ×4.1 cm ×1.8 cm 不规则无回声区,透声差,加压后前后径明显变小,CDFI 其内未见血流信号,提示左侧锁骨上窝不规则无回声(脓肿可能性大)。肺CT见气管主支气管及各叶支气管通畅,双肺门结构清晰,纵隔居中,其中脂肪间隙清晰,未见肿大淋巴结,双侧胸腔未见异常,左侧锁骨上区见不规则囊性低密度灶边缘清楚,其内呈液性密度影密度均匀,CT值约16 HU。结论:左侧锁骨上区囊性占位病变。超声引导下浅表肿物穿刺活检:左锁骨上肿物组织内血管增生,炎细胞浸润,并见有坏死,诊断梅毒Ⅲ期,左侧胸部皮肤树胶肿,给予手术切开引流,碘伏棉球浸泡切口内,置引流管,并接负压吸引气囊,缝合切口,加压包扎。每天清洁换药,0.9%氯化钠注射液500 mL,注射用多西环素0.3 g,每日1次静脉点滴,疗程15 d ,好转出院。术后病理回报:组织内炎细胞浸润,血管增生,并见坏死及多核巨细胞。

  • 激素联合血液净化治疗自身免疫性肝病重叠综合征1例

    作者:何志云;蒋莉

    患者男,77岁,以"眼黄、尿黄、乏力5 d"为主诉于2012年9月26日入院,并有反复皮肤瘙痒史8年,目前仍明显瘙痒,无酗酒,无长期服药史.查体:神清,睑结膜无苍白,巩膜、皮肤黄染,心肺无异常,腹平软,无压痛,肝脾未触及,墨菲氏征阴性,肝脾区无叩痛,移动性浊音阴性.入院时肝功能:ALT 938 IU/L,AST 740 IU/L,ALP 217 IU/L,GGT 241 IU/L 1,总胆红素(TBIL)338 μmol/L,直接胆红素(DBIL)231 μmol/L,间接胆红素(IBIL)106 μmol/L,胆汁酸(TBA)206 μmol/L,白蛋白(ALB)33 g/L,球蛋白(GLB)35 g/L,PT正常,入院后查乙肝两对半及甲、丙、戊肝抗体均阴性,FT3、FT4正常,AFP、CEA、CA125、CA199均正常,ANA 1:1000阳性,IgG 18g/L,IgA、IgM正常,ANCA阴性,AMA-M2阳性,B超及上腹CT:肝囊肿,胆胰脾均无异常.诊断自身免疫性肝炎与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重叠综合征.

  • 肝豆状核变性表现为肝硬化1例

    作者:方军;黄昭穗;黄胜立;刘开渊

    患者女,11岁,学生.因头晕、乏力2周于2003年10月4日入院.缘于2周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头晕、全身乏力,纳差,中上腹闷痛,到地方医院就诊,查肝功示AST81 U/L、GGT 175 U/L,胃肠钡餐示慢性胃炎,乙肝两对半阴性,拟"慢性肝炎、胃炎"给予口服药物治疗,症状未见好转,转诊我院.家族中无类似疾病患者.

  • 肾病综合征合并HbeAg(-)HbeAb(+)2例

    作者:何志红;袁峰;胡文

    病例1 患者男,26岁,因颜面水肿1周入院.既往体健.查体:T 36.4℃,P80次/min,R20次/min,BP 110/80 mmHg,神志清楚,颜面眼睑水肿,查体合作,浅表淋巴结未及肿大,双肺未闻及干湿啰音,心律整齐,腹平软,无压痛反跳痛,移动性浊音阳性,双下肢膝以下凹陷性水肿.辅助检查:胸片:双肺未见实质性病变.B超:左肾92mm × 44mm × 49mm,右肾104 mm × 42 mm × 50 mm,双肾肾实质改变,腹腔积液,肝、脾、胰、输尿管、膀胱未见异常.心电图正常.乙肝两对半:HbeAb(+),余阴性.

  • 乙肝两对半——教您"对号入座"

    作者:张禹

    一提到乙肝,"两对半"、"大三阳"、"小三阳"一定是出现频率高的几个词.但是要问"两对半"究竟是一种什么检查?

  • 肝淀粉样变1例

    作者:黄伟强;唐国都;秦荔荣;陈振侬

    患者女,50岁,因右上腹胀痛、纳差半年于2000年8月15日入院.诉2000年2月始出现右上腹持续胀痛,伴厌油、纳差.在当地行CT检查后按脂肪肝治疗无好转,拟诊"原发性肝癌(弥漫型)"收入我院.既往有肾炎病史及原发性肝癌家族史.体检:T36.4oC,P78次/min,R20次/min,BP18.7/12.0 kPa.消瘦,皮肤巩膜无黄染,无肝掌,右上肢有一颗蜘蛛痣,浅表淋巴结无肿大,无巨舌征,心肺未见异常.腹壁静脉显露,肝于右肋下7 cm可触及,质硬,表面尚平,边缘稍钝,无压痛,脾未触及,肝区有叩痛,肝上界位于右锁骨中线第5肋间,移动性浊音(+),双下肢轻度凹陷性水肿.辅助检查:尿蛋白定性(+++),尿镜检可见红细胞、白细胞及透明管型.乙肝两对半、抗HCV、抗HDV、抗HEV为阴性.凝血酶原时间: 31.4 s.总胆红素17.1 μmol/L,直接胆红素5.3 μmol/L,间接胆红素11.8 μmol/L,总蛋白62.4 g/L,白蛋白22.2 g/L,球蛋白40.2 g/L,谷氨酰转肽酶716 IU/L,总胆汁酸14.2 μmol/L,谷丙转氨酶 31 IU/L,谷草转氨酶79 IU/L,碱性磷酸酶552 IU/L,核苷酸酶197.8 IU/L.甲胎蛋白定性:阴性(连续3次).肝脏CT诊断:肝硬化并少量腹水,脂肪肝.

  • 血清标本存放时间对乙肝两对半结果的影响

    作者:何印蕾;黄跃斌

    目的探讨血清标本存放时间对乙肝两对半定性结果的影响.方法采用ELISA法对血清标本进行乙肝两对半定性检测,用酶标仪进行吸光度检测及S/ CO值记录.通过对290例血清标本在不同时间、存放条件进行乙肝两对半定性检测.结果在室温下保存的血清标本HBsAg从第9d、HBsAb从第5d、HBeAg从第7d开始发生明显变化(P均<0.01);在4~8℃保存的血清标本HBsAg从第14d、HBsAg从第7d、HBeAg从第14d开始发生明显变化(P均<0.01).在-80℃低温冰箱保存的血清标本HBV血清标记物在4个月内均保持稳定(P均>0.05).结论血清标本保存时间及条件直接影响乙肝两对半结果的准确性.

  • 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法定量测定乙肝两对半

    作者:邓志峰;韦祖兴;刘行超;彭芬

    目的:探讨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技术(TRFIA)定量测定乙肝两对半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用TRFIA与ELISA对96例临床标本同时检测,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种方法检测结果经配对卡方检验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TRFIA测定乙肝两对半具有灵敏、特异、定量、试剂稳定、无放射性污染等优点,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 孕产妇血液中四种传染病检测结果分析

    作者:陈彩菊

    目的 对孕产妇产前检测感染性病原体血清标志物,了解怀孕妇女传染性疾病的感染状态.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对1924例孕产妇检测乙肝两对半、丙肝抗体(抗-HCV)、艾滋病病毒1/2抗体(抗-HIV1/2),用梅毒血清学(TPPA、TRUST)法检测梅毒螺旋体抗体.结果 1924例孕产妇中,HBsAg阳性者306例(15.9%),丙肝抗体阳性者6例(0.31%),艾滋病病毒1/2抗体初筛阳性者0例,梅毒螺旋体抗体(TPPA)阳性者10例(0.52%),其中TRUST阳性者7例(0.36%).结论 对孕产妇进行产前血清标志物的检测,能够及早发现阳性患者,对优生优育及提高人口素质,预防和控制母婴垂直传播,为减少和避免医院感染及医疗纠纷的发生,避免医务工作者职业感染等,具有重要的意义.

  • TRFIA与ELISA法对乙肝两对半测定的比较分析

    作者:罗斌;曾永龙;滕元姬;黄艳新;易雪丽

    目的 研究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ELISA)与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技术(TRFIA)两种方法检测乙肝两对半的符合程度,了解两种方法的灵敏度、特异性,探讨TRFIA定量测定乙肝两对半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用TRFIA与ELISA对1340例临床标本同时检测,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两种方法检测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两种方法在检测准确性等方面均较好,而TRFIA技术具有灵敏度高、特异性强、稳定性好、定量、试剂稳定、无放射性污染等优点.

  • 惠州市2005~2007年临床实验室室间质控结果分析

    作者:杨剑英;吴菊如;陈紫鸾

    目的 加强实验室的质量管理.开展室间质评活动,发现实验室可能存在的误差[1],提高实验室测定结果的准确性[1]. 方法 乙肝两对半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全血细胞计数采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BC3000仪器法. 结果 根据广东省临床免疫宣问质评和广东省全血细胞计数室间质评反馈结果;三年中,共参加45批次乙肝两对半质控考核,HBsAg结果符合率为96%,HBsAb结果符合率为93%,HBeAg结果符合率为98%,HBeAb结果符合率为89%,HBcAb-E结果符合率为98%.共参加30批次全血细胞计数质控考核,白细胞计数(WBC)有两批次偏离靶值,红细胞计数(RBC)、血小板计数(PLT)、血红蛋白(Hb)全部落在可接受范围. 结论 对相关人员进行适当的培训.检测仪器定期计量检定与维护,并有详细的运行记录,结果处于临界值时必须进行不确定度的评审.

  • 410例海洛因依赖者感染乙型肝炎病毒调查

    作者:何家武;彭晓兰;周文杰

    日常生活中,乙型肝炎已经严重威胁着国人的健康.本文根据乙肝两对半结果,对2001年5月~2002年5月收治的410例海洛因依赖者感染乙型肝炎病毒情况进行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 乙肝两对半检测中使用酶联免疫反应加速仪与传统方法的对比

    作者:黎毓光

    四川诺亚医疗科技公司即将于近期推出一种新型医疗器械--酶联免疫反应加速仪.此仪器可广泛应用于加速酶联免疫反应.它利用免疫反应中抗原、抗体结合部分形状互补、凹腔内氨基酸侧键的位置要有利于产生各种次级键同时有序施加的高频电磁波能促使离子迁移和偶极子转动引起免疫分子振转的原理,从而使酶联免疫反应时间由原来得几十分钟甚至数小时在十分钟内完成,特作介绍.

  • 补中益气汤加减治疗慢性乙肝40例

    作者:王巧凡

      补中益气汤原为金元四大家之一李东垣先生在《脾胃论》中,为饮食劳倦内伤元气,内生虚热,属气虚发热而设的著名方剂,后世医家阐发颇多,临床应用广泛。笔者用此方加减治疗慢性乙肝40例,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情况  本组患者40例,均来自门诊,年龄小15岁,年龄大50岁,其中男性25例,女性15例,疗程短15年,长20年。  1.2诊断标准  (1)根据1987年全国乙型肝炎诊断标准,临床诊断为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  (2)实验室检查:乙肝两对半为大三阳(即HBsAg(+),HBeAg(+),抗-HBc(+);肝功能异常,其中ALT>40u/L。  1.3临床表现及中医辩证  患者临床表现有肝区不适,身热心烦,自汗或手足多汗,体倦肢软,纳差,大便溏烂。舌质淡红苔白,脉弦细或细弱。中医辩证:脾胃气虚。

  • 乙型肝炎病毒前S1抗原与乙型肝炎"两对半"不同模式间的关系

    作者:姜世辉;李红春;刘芳;李清明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病毒前S1(HBV-Pre-S1)抗原与HBV不同模式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对333例血清标本进行乙型肝炎"两对半"、Pre-S1抗原检测,并进行类统计学分析.结果 Pre-S1抗原在"大三阳"模式中阳性率为100%,在"小三阳"模式中阳性率为95.45%,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BsAg为阳性的标本中Pre-S1抗原阳性率为90.91%,因此Pre-S1/HBsAg相对比值水平的变化可作为HBV治疗效果和判断预后的评价指标结论 Pre-S1抗原不仅是HBV复制的标志,而且还是乙型肝炎早期感染的标志,对乙型肝炎的早期诊断和传染性有辅助诊断的意义.

270 条记录 10/14 页 « 12...67891011121314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