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载抗菌肽KSL对钛合金种植体体内骨结合的影响

    作者:陶玉娇;肖月;李慕勤;焦玉凤

    目的:为进一步提高钛合金口腔种植体的植入成功率,缩短愈合时间,减少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率,引入抗菌肽KSL观察其骨结合能力.方法:钛合金种植体微弧氧化膜层(A组)、微弧氧化-硅烷复合膜层(B组),微弧氧化-硅烷-抗菌肽KSL复合膜层(C组).将三组种植体分别植入家兔下颌骨中2周、4周、8周,采用锥形束CT(CBCT)、扭力实验、扫描电镜及能谱分析检测种植体-骨界面成骨情况.结果:CBC T观察随着植入时间的增加,种植体周围尤其是种植体-骨界面处的低密度影逐渐缩小,C组表现为明显;扭力实验C组的骨结合力是A组的2倍,B组介于两者之间.扫描电镜观察植入8周,C组新生骨带宽,骨结合好,Ca/P比高,已有部分新生骨转化为成熟骨,且C组不同时间点的新生骨均多于A、B组.结论:以硅烷为偶联剂载抗菌肽KSL的钛合金微弧氧化种植体具有较高的骨结合能力,并能促进早期骨形成.

  • 纯钛微弧氧化载杜仲提取物生物膜层动物相容性研究

    作者:张野;肖月;姚海涛;迟艳侠;李慕勤

    目的:通过动物实验研究纯钛超声微弧氧化载杜仲提取物复合生物膜层对纯钛种植体骨结合的影响.方法:以纯钛超声微弧氧化(Microarc oxidation,MAO)为空白对照组A组,Ti-MAO-多巴胺为实验组B组,Ti-MAO-多巴胺-杜仲提取物绿原酸为实验组C组.扫描电镜观察3组种植体与周围骨组织结合的膜层的表面形貌及能谱分析,锥形束投照计算机重组断层影像设备(Cone beam CT,CBCT)从三维角度观察钛植入体与周围骨组织结合情况.结果:通过CBCT三维观察其骨结合情况效果好的为8周时的C组,B组优于A组.通过扫面电镜 、能谱 、分析出8周的效果优于4周和2周,且C组效果好,B组次之.结论:纯钛经超声微弧氧化-多巴胺-杜仲提取物改性获得复合生物膜层后,具有更佳的生物相容性,促进其骨结合的能力.

  • 口腔种植即刻修复技术的临床应用研究

    作者:孙烨;阮国宪;李宇;肖亮

    目的探讨前牙种植即刻修复技术的临床可行性并观察其近期效果。方法选用CDIC种植系统SGN型可调磨锥状螺纹种植体为112例患者行151枚种植体植入,均于10 d内完成冠修复。所有患者于术后1,3,6个月复查。结果112例151枚种植体即刻种植稳定性良好,经6个月~60个月观察,种植体能正常发挥功能,牙周组织健康,无进行性骨吸收。结论严格掌握适应证,选用符合即可终止要求的种植系统,应用改良的种植外科和修复技术对前牙区牙缺失患者行种植即刻修复,近期疗效满意。

  • 自体骨移植在种植牙技术中的应用

    作者:李丽;李志宏

    口腔种植技术的骨结合理论认为:种植牙应当在负载的种植体表面与周围发育良好的骨组织间形成结构和功能上的直接结合[1].达到良好的骨结合的必要条件是保证植入区有足够的牙槽骨.然而许多原因会导致缺牙区骨量不足,影响了种植牙的应用和效果.尤其在因牙周病而拔牙的病例中,牙槽骨会逐渐变平、变低和变窄[2],这种骨量不足的部位主要见于上颌窦、下颌管、鼻腔底等部位.目前,解决这一问题的骨重建以及骨移植的方法有许多种.自体骨移植技术自1810年首次报道以来,凭借其独特的优点,至今仍广为应用,在口腔种植领域的研究更是如火如荼,其效果被誉为骨代用品中的"金标准".本文就自体骨移植在口腔种植技术的进展作一概述.

  • 血脂紊乱与口腔种植体稳定性相关性研究进展〔1〕

    作者:郝磊;何东宁

    随着时代的发展,口腔疾病越来越困扰着许多患者,其中牙列缺损或缺失的情况尤为多见,患者在面对诸多选择时,种植义齿已渐渐成为患者修复功能和满足美观需求的首选。1977年,Branemark等[1]提出了为现代口腔种植医学奠定了基础的骨结合理论,骨结合理论是正常的改建骨和种植体直接接触,无光镜下可见到的软组织长入,种植体的负荷可以持续传导并分散在骨组织中,从而保证了骨内种植体负载的功能性[2]。获得良好的骨结合是种植体取得临床成功重要的影响因素[3]。而种植体骨结合良好很关键的影响因素在于种植体植入区牙槽骨的质量[4]。随着现代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血脂紊乱成为一种常见的代谢性疾病,有研究发现血脂紊乱使骨化细胞的分化和增殖抑制,而使种植体的稳定性受到影响[5]。近年来关于血脂紊乱对种植体的稳定性的研究逐渐增多,尚未形成一致的看法,本文就血脂紊乱对种植体的稳定性造成的影响做一总结,综述如下。

  • 骨挤压技术在低密度种植床的应用

    作者:刘夏青;李英

    近几十年,人工牙种植技术发展迅速,成为了牙列缺失和缺损的常规修复方法之一。种植部位骨的质和量是影响种植体成功率及远期效果重要的因素,牙缺失后牙槽骨会出现骨萎缩和吸收,出现牙槽骨的骨密度降低和骨质疏松,这些都可能导致种植体获得初期稳定性不足而影响骨结合,甚至造成种植失败[1]。目前,对骨质较疏松的Ⅳ类骨质上颌后牙的缺失采用骨挤压技术后植入种植体已逐渐普及应用。

  • 自攻型不锈钢正畸微种植体的组织学研究

    作者:杨秀峰;陈岩;乌兰其其格;包雪梅;成全;刘晓晨;李晓晖

    目的:组织学研究不锈钢微螺旋种植体作为正畸支抗源的可行性.方法:16枚不锈钢微种植体,种植于一岁半大的迷你猪的下颌骨颊侧牙根间隙区,在开放的环境下愈合.种植后,即刻检查种植体的稳定性和体周袋.10wk后,检查微种植体的成活率和体周袋.脱钙的组织块进行HE染色,不脱钙的组织块进行Villanueva染色,普通光学和荧光光学显微镜下观察种植体周围骨组织的愈合情况.结果:全部微种植体有良好的初期稳定性.10wk后,部分种植体稳定性良好,种植体成活率43.88%.组织学分析显示成功的种植体与骨组织形成良好的骨性结合,中间没有纤维结缔组织干扰.高倍镜下见骨结合是不完全的.结论:不锈钢微种植体与骨组织有一定的生物相容性,可以作为正畸支抗源.但是,成活率低,使用应慎重.

  • X线数字化曲面断层与锥体束CT在牙种植应用中的比较

    作者:胡辉;王瑞梅;张伟

    目的:比较X线数字化曲面断层与锥体束CT在牙种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临床上准备进行口腔种植,符合种植术适应证的患者45例(共56颗种植牙),分别在种植前后行锥体束CT及X线数字化曲面断层检查,由2名有经验的放射科医师对图像进行分析,并由2名临床经验丰富的口腔科医师检查种植体骨结合情况.结果:锥体束CT可准确测量种植区域骨量的多少,在诊断种植术后骨结合方面,锥体束CT较X线数字化曲面断层准确.结论:锥体束CT在了解种植区域骨质密度、骨量多少、牙槽骨的宽度和高度、临近解剖结构关系、术后骨结合情况等方面均优于X线数字化曲面断层.

  • Cage植骨结合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固定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围手术期护理

    作者:程宗英

    腰椎退行性疾病是中老年患者的常见疾病,手术治疗方法有多种术式.用传统的脊柱融合术治疗,融合后存在腰部活动受限,发生脊柱动力学改变和邻近节段加速退变,导致腰椎不稳和椎管狭窄的复发[1].随着现代脊柱外科理念的不断更新,椎弓根螺钉技术和Cage(椎间融合器)植骨融合术在脊柱外科领域的广泛运用,腰椎退行性疾病的治疗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我科自2009年3月至2011年8月采用Cage植骨结合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固定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65例,疗效满意,现将围手术期护理报告如下.

  • 低功率激光对Beagle犬胫骨种植体周骨愈合的影响

    作者:范芹;徐世同;刘建国;吕聪

    背景:低功率激光照射对种植体周骨愈合及骨结合的影响尚无确切的结论.目的:探讨低功率氦氖激光局部照射对骨内种植体周骨愈合的影响.方法:取6只Beagle犬,每只犬两侧胫骨分别植入3枚种植体,植入后分别采用低功率氦氖激光局部照射1周,2周或不照射.分别于第4,8,12周随机处死2只Beagle犬取材.结果与结论:亚甲基蓝-酸性品红染色显示,给予低功率氦氖激光局部照射的种植体周骨组织愈合优于未照射者.骨形态计量学分析结果显示,随着种植体植入时间的延长,种植体-骨结合率逐渐增高;在相同时间点,种植体-骨结合率以照射2周组高,照射1周组次之.提示低功率氦氖激光局部照射能显著促进种植体周骨组织愈合及其改建成熟,同时增加种植体骨结合面积.

  • 局部应用阿伦膦酸钠对非负荷期种植体骨结合影响的X射线观察

    作者:纪林林;柳忠豪;周文娟;许胜

    背景:阿伦膦酸钠作为第3代二膦酸盐,具有很强的抑制骨吸收的能力.目的:研究阿伦膦酸钠对非负荷期种植体周围骨结合的影响.方法:取健康成年Beagle犬6只,随机等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选取每犬的双侧下颌第二、四前磨牙共计24牙位,于实验第1,29,43,50天分别行即刻种植手术.实验组于种植体周围局部注射阿伦膦酸钠,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每周2次.结果与结论:于实验第57天进行X射线显示种植体骨结合情况良好,实验组2周时即可见到种植体周围骨小梁的形成,明显早于对照组.提示阿伦膦酸钠可促进种植体周围骨组织中骨小梁的早期形成,从而影响种植体周围骨改建,提高非负荷期种植体周围骨结合.

  • 离体时间对非血管化骨牙种植体骨结合影响的组织学观察

    作者:于开涛;刘宝林;韩泽民;高瞻;刘瑞峰

    目的:研究非血管化自体移植骨离体时间差异对非血管化骨牙种植体同期植入术中植骨块与种植体形成骨结合的影响.方法:2004-03/09于第四军医大学口腔颌面外科实验室,采用西安地区成年杂种狗12条,随机分为2组,分别拔除其一侧四颗前磨牙,6周后在下颌骨拔牙区制作长约3 cm中断性缺损,分别在非血管化骨离体后40 min以内和80 min以上行非血管化骨+牙种植体同期植入术修复下颌骨缺损,术后4,12,24周分别处死每组两条狗,进行组织学观察.结果:24周时,所有非血管化骨与种植体之间均形成了良好的骨结合;但4,12周时,非血管化骨离体时间在40 min以内组新骨形成比离体时间在80 min以上组多,非血管化骨与种植体形成骨结合情况优于离体时间在80 min以上组.结论:无论非血管化骨离体时间<40 min还是>80 min,非血管化骨移植同期种植体植入终均能形成良好的骨性结合,只是离体时间越长可能新骨形成和骨结合形成越晚.

  • 生物玻璃和生物胶原膜联合应用于即刻义齿种植

    作者:马连峰;王业岗;车宗刚;刘凌云;宋乐军

    目的:建立即刻种植动物模型,观察生物玻璃和生物胶原膜在即刻种植中引导骨组织再生、促进骨愈合效果.方法:实验方法:取成年家犬12只,随机编号后分为4个组,在全麻下分别拔除双侧下颌第一双尖牙,制备近中拔牙窝并即刻植入种植体.前3个组分别应用生物玻璃填塞种植体与拔牙窝骨壁之间的间隙,或在种植床上方覆盖生物胶原膜,并尝试两种方法的联合应用,空白组不采用特殊处理.②观察指标:术后观察记录种植床愈合情况.术后4,8,12周分批处死动物并取其下颌骨标本,采用大体观察、X射线、普通光镜组织学方法和扫描电镜方法观察其在种植床中引起的骨组织再生变化过程和骨结合率,统计比较各种方法的成功率.结果:①即刻种植成功率:总体成功率为95.8%,其中应用生物玻璃填塞种植体周围间隙可以诱导骨组织再生,其成功率均为100%,在种植床上方覆盖生物胶原膜者成功率为91.7%.②诱导骨组织再生作用:单用生物玻璃或两种方法联合应用诱导骨再生效果均较快,8周时表现骨质沉积量明显较多,其成骨呈多中心性,12周时可以诱导再生成熟的骨组织,并使种植体达到骨结合;应用生物胶原膜成骨呈向心性,成骨速度稍慢,12周时可以引导再生成熟的骨组织,并使种植体达到骨结合;空白组12周时在种植体的上部仍有较大部分软组织存在.结论:在即刻种植中应用生物玻璃和生物胶原膜均可以诱导骨组织再生,促进骨愈合,获得较高的种植成功率;两者联合应用的成骨效果较单独应用生物胶原膜好.

  • 唑来膦酸在骨质疏松状态下影响口腔种植体骨的结合

    作者:黄晓林;姚超;程余婷;李芳;王永;廖健

    背景:唑来膦酸能有效促进口腔种植体周围骨结合形成,但其也可能会影响种植体周围软组织及血供状况,进而导致双膦酸盐相关性颌骨坏死,这也是种植修复中高度重视的一个问题.目的:综述唑来膦酸在骨质疏松状态下口腔种植领域中应用的研究进展.方法:由第一作者应用计算机以"bisphosphonate,zoledronic acid,implant,osseointegration"为英文检索词,以"双膦酸盐,唑来膦酸,种植体,骨结合"为中文检索词,检索PubMed、CNKI数据库中发表的相关文献,从唑来膦酸影响种植体骨结合的机制及其在体内外研究中的应用两个方面进行总结.结果与结论:无论是全身或局部应用、单独或联合应用唑来膦酸,均可抑制骨吸收,促进新骨形成.唑来膦酸对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均有影响,可通过抑制骨吸收、促进成骨能力来发挥潜在作用,但其抑制破骨细胞的作用特点与剂量、作用时间相关,不同浓度、不同作用时间的唑来膦酸在细胞水平的具体作用机制还有待进一步深入探究.还应通过更多临床研究进一步阐明导致颌骨坏死的风险因素和决定性路径,寻找更多降低颌骨坏死风险的方法,大优化唑来膦酸在口腔种植方面的积极作用.

  • 神经支配与种植体骨结合和骨感知的相关性

    作者:王承勇;陈伟辉;林海;曲延征

    背景:完善的神经支配在骨形成过程中起决定性的作用.神经损伤后可能影响正常的骨代谢,而骨的再生在一定程度上依赖其支配区域神经的再生.通过改良种植体表面结构或局部使用生长因子等可促进骨结合.目的:对神经系统支配骨代谢、失神经支配对骨骼重建的影响以及种植体植入后骨结合过程中神经支配的建立、骨感知等方面的研究进行回顾分析.方法:由第一作者检索1990/2008 PubMed数据(http://www.ncbi.him.nih.gov/PubMed)及万方数据库(http://www.wanfangdata.com.cn)有关神经系统支配骨代谢、失神经支配对骨骼重建的影响以及种植体植入后骨结合过程中神经支配的建立、骨感知等方面的文献,英文检索词为"bone metabolism,innervation,osseointegration osseoperception",中文检索词为"骨代谢,神经支配,骨结合,骨感知".排除重复性研究.计算机初检得到54篇文献,根据纳入标准保留28篇进一步归纳总结.结果与结论:神经系统发出的信号对破骨细胞和成骨细胞功能施加强有力的作用.骨膜表面普遍存在神经支配,其功能紊乱将影响骨骼的重建.骨骼中可检测出多种神经肽、神经激素、神经递质及其相关受体,揭示神经系统参与了骨的代谢和再生.种植体周围软硬组织神经支配的建立可能与骨结合、骨感知的形成密切相关.未来的研究需要进一步探索骨感知形成的解剖和神经生理病理学基础.

  • 骨挤压后种植体愈合期稳定性变化的趋势

    作者:张晓东;杨永勤;石飒飒;马瑞朝;廖丽斐

    背景:种植体稳定性是骨结合的基本条件及判断种植体成功的重要参数之一.一般认为种植体初期稳定性与种植体受植区骨质量(骨硬度及骨密度)、种植体外形、直径和长度等因素密切相关.目的:利用共振频率分析仪连续监测骨挤压后种植体骨愈合期稳定性变化的趋势.方法:收集于2010至2011年在中国兵器工业五二一医院口腔科进行治疗的Ⅳ类骨牙列缺损患者,上颌后牙植入 ITI 种植体(4.8 mm×12 mm).植入时以及植入后第1,2,3,4,6,8,12周利用共振频率分析仪测量种植体的稳定性.结果与结论:所有种植体在 12 周均实现骨结合,并成功完成种植修复.在种植体植入时,平均种植体稳定系数为69.66±4.75.植入后种植体稳定系数均上升,植入后1周到达高点后又呈下降趋势,至植入后第2周时达到低点,与植入时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5).从植入后第 3 周开始种植体稳定系数逐渐上升,8周时已达到延期稳定期.提示通过共振频率测量仪连续监测可以定量反映出骨挤压后种植体稳定性的变化,且采用骨挤压可获得较高的种植体初期稳定性.

  • 具有微弧氧化-硅烷-褪黑素复合膜层钛合金种植体的体内骨结合

    作者:李德超;刘惠萍;李慕勤;刘苗

    背景:钛合金种植体与骨界面结合的强度不理想,延长了种植体与周围骨组织的愈合时间.目的:为进一步提高钛合金口腔种植体的早期愈合能力,对钛合金种植体进行表面改性,观察其骨结合能力.方法:分别制备具有微弧氧化膜层的钛合金种植体(设为A组)、微弧氧化-硅烷复合膜层的钛合金种植体(设为B组)与微弧氧化-硅烷-褪黑素复合膜层的钛合金种植体(设为C组).将3种种植体分别置入新西兰大白兔下颌骨中,置入后2,4,6周,采用锥形束CT、荧光显微镜、扭力实验检测种植体-骨界面早期成骨情况.结果与结论:①锥形束CT检查结果:置入后6周,A组种植体与下颌骨结合不紧密;C组种植体与下颌骨结合紧密,骨结合好;B组骨结合情况介于两者之间;②荧光显微镜观察结果:3组种植体置入4周的荧光强,6周时稍有减弱,C组不同时间点的荧光强度高于A、B组;③扭力实验结果:随着置入时间的延长,3组种植体骨结合力逐渐增强,C组不同时间点的骨结合力高于A、B组(P<0.05);④结果表明:具有微弧氧化-硅烷-褪黑素复合膜层的钛合金种植体具有较高的骨结合能力活性,可促进早期成骨.

  • 流体剪切力作用下阿司匹林对不同钛表面MG-63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

    作者:梁仲朗;刘长虹;李世轶;杨晓喻

    背景:近有国内外临床试验、动物实验和体外细胞学实验证明,适宜浓度阿司匹林能上调成骨细胞的增殖及成骨功能.目的:探讨流体剪切力作用下不同浓度阿司匹林对成骨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①采用含体积分数10%胎牛血清与不同浓度阿司匹林(0,0.023,0.046,0.062 5,0.125,0.25,0.5,1.0,2.0,4.0 mmol/L)的DMEM低糖培养液培养MG-63人成骨样细胞,1-7 d后,MTS法检测细胞增殖;②将MG-63人成骨样细胞分别接种于高度抛光钛板、喷砂酸碱处理钛板及光滑载玻片上,培养1d后,再分别以含不同浓度阿司匹林(0,0.5 mmol/L)的培养液培养3d,施加流体剪切力,加力0,0.5,1,2,4h后,MTS法检测细胞增殖.结果与结论:①不同浓度阿司匹林对细胞增殖的作用:培养1-3 d时,0.023,0.046,0.062 5,0.5 mmol/L的阿司匹林可促进MG-63人成骨样细胞的增殖;培养1-7 d,1,2,4 mmol/L的阿司匹林抑制MG-63人成骨样细胞的增殖;②流体剪切力作用下阿司匹林对细胞增殖的作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阿司匹林药物处理因素对细胞增殖影响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8.349,P=0.004),0.5 mmol/L阿司匹林可降低MG-63人成骨样细胞的增殖活性;材料表面处理对细胞增殖影响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2.826,P=0.064);不同流体剪切力加载时间对细胞增殖影响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893,P=0.406);③流体剪切力下0.5 mmol/L阿司匹林对细胞增殖的作用:材料表面处理对细胞增殖影响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803,P=0.171);0.5 mmol/L阿司匹林可显著抑制玻片组MG-63人成骨样细胞的增殖(P=0.003),对高度抛光钛板及喷砂酸碱处理钛板组MG-63人成骨样细胞增殖无显著抑制作用(P=0.891,P=0.051):④结果表明:不同浓度阿司匹林对MG-63人成骨样细胞增殖有明确的影响作用,且有浓度依赖性;不同钛表面处理可降低阿司匹林对MG-63人成骨样细胞增殖的影响作用.

  • 珊瑚人工骨表面贴附移植与钛种植体形成骨结合后的形态学观察

    作者:赵晋龙;何黎升;刘宝林;马秦

    目的:研究珊瑚人工骨表面贴附移植后与同期植入的钛种植体的结合情况.方法 :10只杂种犬被随机数字表法分为 5组,每组 2只.将复合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 (rhBMP-2)的珊瑚块置于下颌骨表面,按标准方法植入纯钛种植体 2枚,使种植体一半位于珊瑚块内,另一半位于下颌骨内, rhBMP-2珊瑚块固定.共植入材料 2块,种植体 4枚.同法作对侧下颌骨,植入单纯珊瑚块作为对照.术后于不同时间点取材,制作组织学切片,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并行组织形态学测量.结果 :单纯珊瑚成骨较少,未成骨区域由软组织充填,珊瑚与种植体之间可形成部分骨结合;复合材料组成骨明显多于单纯珊瑚,近下颌骨区与种植体形成更完善的骨界面,界面骨成熟.组织形态学测量,珊瑚组成骨量 (2.32± 0.27)mm,骨结合率 23.92%; rhBMP-2珊瑚组成骨量 (2.61± 0.14)mm,骨结合率 50.73%.结论 :单纯珊瑚与 rhBMP-2珊瑚表面贴附移植后二者成骨量差别不大,均可与种植体形成骨结合,但骨结合率有明显差别.

  • 纯钛表面淫羊藿苷/TiO2纳米管复合涂层制备与药物早期释放的分析

    作者:王非凡;宋云嘉;吴文孟;吕武龙;李莺;李长义

    背景:对纯钛进行表面改性,提高钛种植体早期骨结合能力是目前研究的热点.目的:在TiO2纳米管表面加载淫羊藿苷形成复合涂层,研究其载药量及早期释放规律.方法:通过阳极氧化在光滑纯钛表面形成TiO2纳米管,用扫描电镜、原子力显微镜、接触角测定仪对光滑纯钛及TiO2纳米管进行表征.通过浸泡法在纯钛及TiO2纳米管表面加载淫羊藿苷,使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两种材料的早期药物释放量,计算出载药量,绘制累积释放量曲线和累计药物释放量百分比曲线.结果与结论:①TiO2纳米管径为80 nm,其粗糙度大于纯钛(P<0.05),接触角小于纯钛(P<0.05);②淫羊藿苷TiO2纳米管组前14 d的累计药物释放量和前4h的药物累积释放曲线明显高于淫羊藿苷/纯钛组;与淫羊藿苷/纯钛组相比,淫羊藿苷/TiO2纳米管组累计药物释放量百分比曲线更为平缓,释放时间更长;③结果表明,淫羊藿苷/TiO2纳米管复合涂层可提供较高的药物加载量并具有缓释功能.

361 条记录 6/19 页 « 12345678...1819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