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非小细胞肺癌中的循环肿瘤细胞

    作者:Rogier Boshuizen;Peter Kuhn;Michel van den Heuvel;郭晓纲

    肺癌是世界上致命的癌症类型.仅仅在美国,每年就有超过225000人被确诊为肺癌,2012年预计死于肺癌的患者大约有16万[1].与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在结肠癌以及前列腺特异抗原(prostate specific antigen,PSA)在前列腺癌中的作用不同,在肺癌患者诊治过程中,肿瘤标志物的应用并不广泛.肺癌的诊断依赖于影像学检查,而不是体液中的肿瘤标志物.然而在近的研究中,循环肿瘤细胞(circulating tumor cells,CTCs)的潜在价值被发现.基于CTCs的分析已经被视作“液相活组织检查”,它将有助于我们对恶性肿瘤进行定性和定量的分析[2].

  • 肺癌循环肿瘤源性生物标志物

    作者:Aline Taenzer;Catherine Alix-Panabières;Harriet Wikman;Klaus Pantel;王欢欢;袁光金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生物标志物定义工作组将生物标志物定义为“一种具有能客观测量同时可用于评价一般生物过程、发病过程或医疗干预相关药物反应的指示物”[1].大量正在进行的肺癌相关研究致力于探讨用于早期诊断和高风险预测的气道上皮细胞、痰液、呼气、尿液和血液中的生物标志物.在此,着重评述肺癌的循环生物标志物,尤其是循环肿瘤细胞(circulating tumor cells,CTCs)与循环核酸(circulating nucleic acids,CNAs).

  • 循环肿瘤细胞:新的肺癌相关肿瘤标志物

    作者:Edward H.Cho;邢西迁;徐毅

    循环肿瘤细胞(circulating tumor cell,CTC)计数与乳腺癌、大肠癌和前列腺癌的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 free survival,PFS)和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不佳相关.在肺癌治疗过程中,需要大量可以监测患者疾病进展的多功能肿瘤生物标志物.研究[1-2]发现,肺癌的主要治疗方法一一手术治疗,可引起CTC的增加.这有可能造成不同的残留病灶,即使是在全肿瘤切除的成功病例中也是如此.在有关肺癌的CTC研究中,CTC计数作为患者疾病进展的监测手段并不具有说服力,因为在许多肺癌患者中没有发现CTC,而且发现CTC的肺癌患者中CTC数量远远低于其他部位的癌症[3-5].为了使CTC成为肺癌的有效生物标志物,不应考虑CTC的数量,而应了解CTC的分子特征,以及其来源肿瘤的相似点和区别.在分子标记的基础上迅速确定患者疾病或者明确患者是否对治疗响应的能力可能是针对快速进展疾病的强有力的临床工具.

  • 循环肿瘤细胞的生物学和临床意义

    作者:Louise Carter;Robert Metcalf;Fiona H.Blackhall;Caroline Dive;Matthew G.Krebs;徐毅;刘政呈

    循环肿瘤细胞(circulating tumor cells,CTCs)评估为探索肿瘤生物学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CTCs也有可能作为有临床意义的生物标志物.长期以来,人们一直在猜测CTCs的存在以及它们在转移中的作用.近年来,可靠分离CTCs技术的出现,使这个领域重新获得关注.CTCs多常见于恶性肿瘤患者的血液中,在健康志愿者和良性疾病患者的血液中比较罕见[1].随着CTC分离技术的发展,可以在分子水平研究CTCs,有助于更好地了解转移生物学;CTCs可作为一种微创“液体活检”在患者的治疗过程中进行纵向监测.特别是这种方法还可用于描述肿瘤进展,评估药物研发的药效学生物标志物.以往连续对肺癌患者进行活检非常困难,因而了解肿瘤耐药机制是很有挑战性的课题,CTCs亦有助于揭示此机制.

  • 推进循环肿瘤细胞和肺癌的发展

    作者:T.Jeroen N.Hiltermann;Anthonie J.van der Wekken;Harry J.M.Groen;王慧娟;董艳鹏

    肺癌仍然是世界上致命的肿瘤.每年有超过100万人因此病丧生[1].(肺)癌常见的死因是转移癌.肿瘤细胞在起病部位之外的组织中传播和生长,肿瘤负荷迅速增加[2].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rcinoma,NSCLC)约占所有肺癌病例的85%,并且是全球癌症相关死亡的首要原因.约70%的患者在就诊时已达疾病晚期,无法开展有效治疗[3].近十年中已经研发出用于肺癌特殊亚型的新药物.针对致癌基因突变蛋白的靶向治疗是当前的研究重点[4].靶向治疗以从原发部位肿瘤样本中获得的活检标本特点为基础.具有此类特征的佳实例为内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mutations,EGFR)的突变和棘皮动物微管样蛋白4-间变淋巴瘤激酶(echinoderm microtubule-associated proteinlike4/anaplastic lymphoma kinase rearrangements,EML4/ALK)的重排,目前已研发出针对它们的特异性药物[合称为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s,TKIs).主要针对肺腺癌中非吸烟患者的抗活化激酶域(EGFR)的特异性TKIs的研发,是治疗非吸烟患者肺腺癌的一个重大进展[5].

  • 循环肿瘤细胞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临床应用:我们达到目标了吗?

    作者:Milica Kontic;Miodrag Ognjanovic;Dragana Jovanovic;Simona Ognjanovic;朱珉

    早在140年前,人们就在患者循环系统中发现了与患者原发肿瘤细胞形态学相似的肿瘤细胞[1].循环系统中的这些细胞很可能是患者原发肿瘤中脱落的,这个观点随着细胞遗传学技术的进步而得到了证实,表明这些循环细胞同样携带了原发肿瘤中检出的基因突变[2].然而直到近,这些循环肿瘤细胞(circulating tumor cells,CTCs)才开始被作为癌症患者诊断或预后的潜在标志物进行研究.由于CTCs数量非常稀少,研究进展较慢.此外,起源于原发性肿瘤或转移性播散的这些肿瘤细胞可能是具有较高异质性.过去十年中CTC分离新技术的发展使得CTCs受到大量关注,但这些方法的变化性以及在不同实验室中重现性的缺乏使数据解释变得困难[3].迄今为止,被认为能够在临床研究中提供可靠和可再现的CTC计数的唯一经验证的检测方法是CellSearch系统(Veridex,Raritan,NJ).由于CTCs在这些适应症中表现出的预后意义,以及治疗中CTC数量改变被证明是预测性生物标志物,这项技术获得了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的批准,作为转移性乳腺癌、结肠癌和前列腺癌患者检测的辅助手段.

  • 肿瘤患者循环肿瘤细胞(CTCs)的分离工具:细胞角蛋白包被磁珠

    作者:Clara Mayo;Francisco G. Ortega;Ana Giménez-Capitán;Miguel A. Molina-Vila;Maria José Serrano;Santiago Viteri;Carlota Costa;Amaya Gascó;陈芳芳

    多种癌症患者的外周血中均可检测到循环肿瘤细胞(circulating tumourcells,CTCs),它在肿瘤转移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此外,伴随CTCs检测技术的逐步发展,其敏感度和可重复性逐步提高,进而可充分发挥其在肿瘤诊断中的潜能.近,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FDA)已批准CellSearch?检测系统用于检测外周血CTCs,该系统采用的是上皮细胞粘附分子(EpCAM)抗体包被的磁珠.尽管它能有效检测出CTCs,但同样可因为上皮—间质转化中上皮抗原的丢失而错失CTCs,数据显示只有30%~50%的晚期NSCLC外周血CTCs检测阳性.为了克服这些缺点,研究人员正探索新的检测方法.本研究建立了细胞角蛋白(CK)包被的磁珠检测系统来分离肺癌临床病例外周血中的CTCs,并评估该系统所分离的CTCs是否可作为基因检测的有效材料来源.纳入研究的30例患者中,17例检测到CTCs (57%),细胞数从1~7个,其中2例患者中,仅存在EMT形式的CTCs.CTCs检测阳性率与恶性肿瘤的临床病史相关.在III-IV期肺癌患者首诊时或术后血标本中,超过80%可检测到CTCs.对化疗或TKIs治疗有效的患者,其检测阳性率下降到13%,肿瘤进展后又上升至57%.后,我们对其中8例患者的CTCs进行EGFR和K-ras突变检测,但只有3例CTCs≥4个的患者基因扩增成功.

  • 分化型甲状腺癌围手术期循环血微转移相关因素分析

    作者:刘勤江;马世红;田尤新

    目的:探讨分化型甲状腺癌围手术期循环血微转移存在状况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FCM)对327例手术治疗的分化型甲状腺癌,围手术期检测外周血微转移并对其进行相关因素分析.结果:分化型甲状腺癌术前循环血微转移阳性93例(28.4%),其中74例(74/93)术后l周持续阳性、35例(35/74)术后4周仍呈阳性.循环血微转移在术前及术后1周阳性率与肿瘤大小、淋巴结分期有关(-P<0.05),与病理分化程度无明显关系(P>0.05);在术后4周时微转移阳性率仅与肿瘤的病理分化程度有关(P<0.05).在术前微转移阴性者中,有34例(17.3%)术后1周转呈阳性,其阳性率仅与肿瘤大小有关(P<0.001).结论:分化型甲状腺癌循环血微转移与肿瘤大小、淋巴结分期及手术刺激密切相关,肿瘤分化程度是循环血微转移阳性持续存在的主要因素.

  • D-D、FIB、PLT等凝血功能指标与肺癌患者外周血CTC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于佳弘;于雪娇;杜晓雪;王江元;郭志鹏

    目的 探讨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FIB)、血小板(PLT)等凝血功能指标与肺癌患者外周血中循环肿瘤细胞(CTC)、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选取我院经病理学确诊的肺癌患者118例作为研究组,选取同期在我院进行体检的健康志愿者60例作为对照组,分别检测两组D-D、FIB、PL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以及研究组的外周血CTC,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研究组患者D-D、FIB、PLT、PT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APTT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Ⅲ+Ⅳ期肺癌患者D-D、FIB、PLT、PT水平均显著高于Ⅰ+Ⅱ期肺癌患者(P<0.05),APTT水平显著低于Ⅰ+Ⅱ期肺癌患者(P<0.05);CTC阳性肺癌患者D-D、FIB、PLT、PT水平均显著高于CTC阴性肺癌患者(P<0.05),APTT水平显著低于CTC阴性肺癌患者(P<0.05);肺癌分期越高,患者CTC阳性表达率越高,CTC阳性率与肺癌分期呈显著正相关(r=0.622,P<0.05).结论 肺癌患者血栓形成风险增加,并且各项凝血功能指标与TNM分期、外周血CTC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 负向富集联合EpCAM识别法检测上皮性卵巢癌循环肿瘤细胞与病理参数及临床疗效关系分析

    作者:杨飏;莫生娣;罗嘉;侯世敏;徐静

    目的 检测上皮性卵巢癌患者循环肿瘤细胞的数量,分析其与肿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和患者临床疗效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本单位收治的上皮性卵巢癌患者60例,抽取患者外周静脉血7.5 mL,采用负向富集联合EpCAM识别法检测患者循环肿瘤细胞的数量,并分析其与患者临床病理指标及近、远期疗效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循环肿瘤细胞数量是否>2与EOC患者的年龄、分化程度、是否存在淋巴结转移均无显著相关性(P>0.05),与是否出现复发、远处转移、临床TNM分期明显相关(P<0.05).循环肿瘤细胞数量≤2组患者有效率为76.2%,中位生存时间为(28.1±3.5)个月,明显高于循环肿瘤细胞数量>2组患者(P>0.05).结论 采用负向富集联合EpCAM识别法检测EOC患者循环肿瘤细胞数量有助于其病情评估和预后预测.

  • 循环肿瘤细胞在肝癌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作者:夏明智;刘浔阳

    肝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高,死亡率高.术后复发及转移率高严重影响了肿瘤切除或肝移植治疗效果.循环肿瘤细胞是存在于外周血中的少量恶性细胞,起源于原发肿瘤或转移灶.新技术的发展使分离和鉴定循环肿瘤细胞成为可能.循环肿瘤细胞检测已被认为是一个可靠的预后指标.该文就循环肿瘤细胞在肝癌应用中的检测方法、分子标记物和临床意义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外周血CTC与肿瘤组织EGFR表达的相关性

    作者:朱颖;江波;杨承纲;金从国;涂长玲;何文杰;刘坤

    目的 探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外周血循环肿瘤细胞(CTC)与肿瘤组织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表达的一致性.方法 利用流式细胞术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配对检测66例NSCLC患者外周血CTC和肿瘤组织EGFR的表达水平.给予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治疗1个月后进行疗效评价.比较CTC与肿瘤组织EGFR表达的一致性,并分析其与患者临床因素、疗效及预后的相关性.结果 外周血CTC与肿瘤组织EGFR表达一致率为69.7%.CTC与肿瘤组织EGFR的表达在不同组织学类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不同性别、年龄、分期、体力活动状态评分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GFR高表达组疾病控制率高于低表达组(CTC:87.5%vs 35.3%;肿瘤组织:72.7%vs 36.4%)(P<0.05).生存分析结果显示,EGFR高表达组有更长的无进展生存期(CTC:8个月vs 2个月;肿瘤组织:6个月vs 2个月)和总生存期(CTC:20个月vs 13个月;肿瘤组织:16个月vs 14个月)(P<0.05).结论 晚期NSCLC患者外周血CTC和肿瘤组织EGFR表达的一致性好,两者对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治疗的疗效及预后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外周血CTC作为肿瘤组织的替代检测标本是可行的.

  • TACE联合利卡汀治疗对肝癌患者病理指标及CTCs检出数的影响

    作者:吴润芝;张为群;王信成;程庆保

    目的 探讨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联合利卡汀治疗对肝癌患者病理指标及循环肿瘤细胞(CTCs)检出数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4年1月-2016年6月在沭阳中山医院介入科接受治疗的12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作为该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治疗意愿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其中对照组52例,仅给予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实验组68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利卡汀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肿块大小、甲胎蛋白(AFP)水平、血象、肝功能、CTCs以及CD147不同分子表型患者.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肿瘤大小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AFP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低于对照组;治疗后,两组白细胞计数和丙氨酸转氨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白细胞计数实验组低于对照组,丙氨酸转氨酶实验组高于对照组;治疗后两组CTCs检出数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均降低,且实验组低于对照组;实验组CD1472种表型患者治疗前后CTCs数目变化值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CD1472种表型患者治疗前后CTCs数目变化值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利卡汀联合TACE治疗肝癌,临床效果优于单纯TACE治疗,此外,利卡汀对于CD147+肝癌患者治疗效果优于CD147-患者.

  • 外周血捕获循环肿瘤细胞的有效方法研究

    作者:周洲;李良平;高采平;钟应佳;翟祎星;赖兵

    目的 建立有效获取肿瘤患者外周血中单个循环肿瘤细胞(CTC)的方法.方法 预先将经DiI染色的SW480细胞混入健康成人的抗凝全血中,分别单独采用密度梯度离心(OncoQuick)、淋巴细胞分离术(Fi-coll)、“玫瑰花富集”(RosetteSep)、免疫磁珠(CELLection)及淋巴细胞分离术联合免疫磁珠联用(Ficoll+CEL-Lection)富集这些肿瘤细胞,统计回收率并观察纯度以进行比较.再使用显微操作仪捕获单个NCI-H460、HCT-116、DLD-1、SW480、TF-1等探测细胞及从肝癌患者外周血中富集获得的CTC,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技术分析单细胞的CD45 mRNA表达水平.结果 5组方法的肿瘤细胞回收率分别为(52.5±3.5)%、(46.6±1.9)%、(36.9±5.5)%、(14.1±3.1)%和(8.8±1.4)%;单因素方差分析表明,5组方法回收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SNK q检验表明,除OncoQuick组和Ficoll组(P>0.05)、CELLection组和Ficoll+CELLection组(P>0.05)外,其他各组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富集的肿瘤细胞,发现CELLection组及Ficoll+CELLection组的纯度更高.qRT-PCR结果显示,总循环数60,GAPDH Ct均值为(29.94±0 59),除了单个TF-1细胞的CD45 Ct均值为(34.21±0.22),其他单个探测细胞及CTC的CD45均无表达.结论 CELLection即免疫磁珠法配合显微操作能有效获取肝癌患者外周血中的单个CTC并保留其原始的分子特性,适用于后续单细胞分析与研究.该方法为CTC运用于剖析肿瘤分子的特征、评价靶向治疗药物的药效以及监控肿瘤的复发与转移等临床问题奠定了基础.

  • CTC和肿瘤标志物在监测转移性乳腺癌疗效及预后中的价值

    作者:江晓聪;潘秀花;蓝玉宏

    目的 探讨外周血循环肿瘤细胞(CTCs)和肿瘤标志物在监测转移性乳腺癌疗效及预后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0年5月至2014年5月在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诊治的88例转移性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给予化疗、靶向治疗或内分泌治疗等,检测治疗前后所有患者CTC和肿瘤标志物的变化情况以监测疗效,同时进行随访(6~36个月),分析其与疗效及预后的关系.结果治疗后CTC阳性率(37.50%)明显低于治疗前(59.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癌胚抗原(CEA)和糖类抗原153(CA153)低于治疗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TC阴性组总生存率为32.73%,中位生存期为31.84个月;0

  • 晚期食管癌放化疗中循环肿瘤细胞的临床意义

    作者:刘珂;徐成胜;张余飞

    目的 探讨局部晚期食管癌患者进行放化疗过程中循环肿瘤细胞(CTCs)与患者病理特征以及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3年1月-2016年1月期间安徽省肿瘤医院收治的120例行放化疗局部晚期食管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记录患者放化疗前临床特征,检测患者放化疗前后CTCs和2年生存情况,对CTCs与放疗前临床特征以及2年生存情况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 CTCs阴性患者与CTCs阳性患者在性别、年龄、肿瘤位置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TCs阳性患者的T分期、N分期以及临床分期显著高于CTCs阴性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在放化疗治疗后CTCs阳性率显著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放化疗前后CTCs阳性患者死亡率显著高于CTCs阴性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Kaplan?Meier分析患者死亡情况,发现放化疗前后CTCs阴性患者累积生存率显著高于CTCs阳性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Cox回归分析患者死亡情况发现CTCs阳性是局部晚期食管癌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结论 CTCs能够有效反映局部晚期食管癌病情进展情况,同时也是预后判断的重要标准.

  • 循环肿瘤细胞及其在肠癌治疗中的应用进展

    作者:陈刚;曲义坤;姜威;韩桂华;武荣国;罗兰

    肠癌患者的预后不良与肠道疾病频繁和早期的传播以及因原发肿瘤特异性症状不明显而导致的诊断延误密切相关.肠癌多进行肝、肺、以及骨转移,提示肠癌细胞一定能侵入血管壁并且随着血液循环到远处的器官处.循环肿瘤细胞(CTCs)是能进入循环系统的肿瘤细胞.这些细胞终负责转移到远处的器官并且发育成转移灶.本文综述了CTCs不同的富集手段和检测方法.有证据表明CTCs的存在与肠癌患者的预后不良有关.

  • 泌尿系肿瘤患者外周血循环肿瘤细胞表达及临床意义的研究

    作者:王延军;陆伟;郭胜杰;李永红;张蒙;蔡志明;周芳坚

    目的 检测泌尿系肿瘤患者外周血中循环肿瘤细胞(Circulating Tumor Cells,CTCs)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4年6月~2015年2月在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泌尿外科就诊的泌尿系肿瘤患者24例,其中睾丸肿瘤6例,肾透明细胞癌4例,前列腺癌8例,膀胱癌6例,分别采外周静脉血5 ~8 mL,利用微流体技术进行外周血CTCs检测.结果 在2例睾丸肿瘤外周血中检测到8个CTCs,3例前列腺癌外周血中检测到11个CTCs,2例膀胱癌外周血中检测到5个CTC,1例肾透明细胞癌外周血中检测到1个CTC.结论 CTCs在未来可能作为泌尿系肿瘤早期诊断、术后随访及预后预测的无创标志物.

  • 基于微流体技术分选循环肿瘤细胞的方法研究

    作者:王正源;徐秀林;王燕

    循环肿瘤细胞(Circulating Tumor Cells,CTCs)主要来源于肿瘤组织自发脱落的外周血液中,其对恶性肿瘤传播转移具有重要影响,已逐渐被认为是肿瘤远处转移的标志.对外周血中极微量的具有特异性、敏感性的CTCs进行分选、富集及检测,不仅有利于肿瘤的早期诊断、疗效评价及复发转移监控,还可以为后续的CTCs鉴定和下游单细胞基因组和转录组测序提供良好基础,为肿瘤靶向治疗提供新策略,在临床上个性化医疗等领域有重要意义.微流控技术可在微米尺度下整合物理、化学及生物学方法,实现对微量CTCs的高通量、高效率以及低成本分选富集,该技术发展迅速并已被广泛研究应用.本文对微流控芯片进行CTCs分选富集及捕获的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阐述无标记、有标记分选方法的原理及应用实例,分析各种技术的优缺点,对现阶段该领域存在的问题进行讨论,对微流控CTCs分选芯片的应用前景和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 高通量测序技术在检测循环肿瘤细胞中的应用

    作者:许芳;赵阳;武其文

    肿瘤作为一种基因组疾病,常涉及一系列基因组变化.循环肿瘤细胞(circulating tumorcells,CTCs)是原发肿瘤和转移瘤的桥梁,往往可揭示原发肿瘤和转移瘤的遗传特性.目前CTCs的检测方法有很多,但鉴于CTCs在循环外周血中的量非常稀少,纯度低,常规方法的检测不能提供肿瘤形成、分化、转移的本质.基于大规模平行测序的高通量测序技术可从分子层面对CTCs进行基因序列分析,对肿瘤诊断、预后判断、转移、个体化治疗提供更多的信息.循环肿瘤细胞结合高通量测序技术在未来研究中展现出广阔的前景,本文就循环肿瘤细胞的检测方法,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应用成果及进展作一综述.

627 条记录 22/32 页 « 12...19202122232425...313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