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为什么丙肝患者易患糖尿病?
肝脏在血糖代谢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各种导致慢性肝实质损害的慢性肝病均可影响正常的糖代谢,甚至可导致糖耐量减退或糖尿病,约有80%的慢性肝病患者存在糖耐量异常.丙肝患者易合并糖尿病近年来,很多流行病学调查证实,慢性丙型肝炎患者中,2型糖尿病的患病率明显高于普通人群和其他原因所致的慢性肝病患者,慢性丙型肝炎及其导致的肝硬化患者,较慢性乙型肝炎及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更容易合并2型糖尿病.美国的一项涉及9000多人的调查研究显示,丙型肝炎患者发生糖尿病的危险较无丙型肝炎者增加3.77倍.而巴基斯坦的一项流行病学调查研究也显示,在那些2型糖尿病患者中,抗-HCV(丙肝抗体)阳性率为13.7%,而对照人群为4.9%.
-
上海市丙肝患者对丙型肝炎认知情况调查分析
目的 了解上海市丙肝患者对丙型肝炎的认知情况,为该市今后开展丙肝防治健康教育干预活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电话问卷调查方法,对上海地区205名丙肝患者,开展了丙型肝炎的认知情况及行为因素调查并进行分析.结果 丙肝患者男性(62.4%)多于女性(37.6%);患者对丙肝感染途径知晓程度:接受输血及血制品、共用注射器、静脉吸毒和母婴传播分别为91.7%、65.4%、58.5%和56.6%;初中学历患者对丙型肝炎病毒感染是主要导致丙肝发生的知晓率较低,占35.3%;高学历患者对共用毛巾、衣物和剃须刀可传播丙肝的知晓率较高,占64.4%;男性对丙型肝炎病毒感染是主要导致丙肝发生和如果肝功能正常也可能感染丙肝的知晓率较高,分别为84.4%和76.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性生活时未使用避孕套(46.8%)、曾有手术史(40.9%)、曾输过血或接受过血液制品(33.7%)已成为丙肝患者行为因素前3位.获得丙肝防治知识信息来源主要为医生(85.4%),其次为宣传资料(25.9%)、网络(23.9%)和电视(22.0%).结论 根据丙肝患者对丙肝防治知识认知程度的差异,积极采取适宜的宣传手段,有针对性开展丙肝防治健康教育干预活动,可提高丙肝防治水平.
-
α-干扰素在丙肝患者临床治疗中的效果观察与评估
目的:研究α-干扰素在丙肝患者临床治疗中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1月至2015年2月丙肝患者80例进行分组回顾分析,所有患者采用α-干扰素进行治疗,根据患者病理情况不同进行分组,慢性组为慢性期患者,急性组为急性期患者.比较两组患者丙肝治疗总有效率.结果:急性组相较于慢性组丙肝治疗总有效率更高(P<0.05),急性组显效27例(67.5%);有效10例(25.0%);无效3例(7.5%);治疗总有效率为92.5%.慢性组显效15例(37.5%);有效15例(37.5%);无效10例(25.0%);治疗总有效率为75.0% 结论:α-干扰素在丙肝患者临床治疗中的效果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病情,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控制肝炎的发展,对患者预后有益,且其对于急性期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慢性期,说明在丙肝急性发作期及时采取α-干扰素治疗可较好控制病情.
-
1997-2010年内蒙古丙型病毒性肝炎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为了解内蒙古地区丙型肝炎(简称丙肝)的流行趋势,探讨流行因素,笔者对1997-2010年丙肝疫情分析如下.一、材料与方法1.材料:患者资料来自历年内蒙古自治区传染病疫情监测资料和中国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1997-2010年内蒙古自治区共报告丙肝患者27 512例.人口资料来自《2010年内蒙古自治区统计年鉴》,用1996-2009年人口数代替1997-2010年人口数,用其中位数代替内蒙古自治区人口总数,为2347.84万.
-
目前治疗慢性肝病的中药新制剂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据国家卫生部不完全统计,我国目前乙型肝炎病毒(HBV携带者已达一亿多人,差不多每10个人中即有1人.世界卫生组织(WHO1998年5月1日发布公报,全球已有1.7亿人受丙肝病毒(HCV感染.其中,绝大多数乙肝、丙肝患者会发展成慢性肝病,加上其它病因导致的慢性肝病,如慢性酒精性肝病、中毒性肝病等,其患病人数甚巨,而目前唯一得到公认的干扰素治疗(针对致病原因为肝炎病毒,由于其药价高昂及无法避免的毒副反应,转向开发价格相对低廉、高效、无毒(低毒的抗肝纤维化中药新制剂,已成为此类新药开发的一个新热点.
-
中药治疗慢性肝病新制剂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世界卫生组织(WH0)1998年5月1日发布公报,全球已有1.7亿人受丙肝病毒(HCV)感染.其中,绝大多数乙肝、丙肝患者会发展成慢性肝病,加上其它病因导致的慢性肝病,如慢性酒精性肝病、中毒性肝病等,其患病人数甚巨,而目前唯一得到公认的干扰素治疗(针对致病原因为肝炎病毒),由于其药价高昂及无法避免的毒副反应,限制了其普及应用,因而转向开发价格相对低廉、高效、无毒(低毒)的抗肝纤维化中药新制剂.目前上市的治疗慢性肝病中药新制剂有:长沙九芝堂"乙肝灵"冲剂,香港陈氏国医馆的"乙肝宝",江苏臣功制药的"草仙乙肝胶囊",加上早几年开发的"灭澳灵"等(以上皆为卫生部"准"字号制剂).
-
抗-HCV、HCVRNA 及肝功能联合检测在丙型肝炎病毒感染检测中的临床应用
丙型肝炎是比较严重的病毒性肝炎之一,WHO 估计全球有1.7 亿人感染丙型肝炎病毒.在我国健康人群中抗HCV 阳性率为0.7-3.1%,约3800 万人.急性丙型肝炎容易慢性化,慢性丙型肝炎不经积极有效治疗易发展为肝硬化和肝癌.因此,早期正确诊断显得龙为必要[1].目前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的检测包括血清学检测和核酸检测,前者包括HCV 抗体(抗-HCV)、核心抗原检测,后者包括定性/定量RNA 检测和基因型/ 亚型检测[2].目前,临床上习惯以检测抗-HCV 抗体来判断患者是否为丙肝患者,但抗-HCV 产生后可长期存在,对诊断和治疗效果的评价并无太在意义[3].丙型肝炎病毒所导致肝脏损伤情况主要靠肝功能各项检测指标.
-
苦参素注射液在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肾移植术后的应用
2005年9月至2007年9月于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肾移植科首次行肾移植的慢性丙肝患者55例,诊断标准参照2000年9月中华医学会传染病与寄生虫分会西安会议制定的<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并符合下列条件:(1)抗-HCV阳性;(2)血清HCV-RNA阳性;(3)排除下列病毒感染:HAV(抗2HAV-lgM阴性)、HBV(HBsAg阴性)、HEV(抗-HEV-IgM阴性)、EB病毒(抗-EBV-IgM阴性)和巨细胞病毒(抗-MCV-IgM阴性).
-
丙肝患者的心理护理与健康教育管理
目的:探讨针对丙肝患者开展心理护理与健康教育管理的价值.方法:选取丙肝患者80例,均为浙江省杭州市职业病防治院2015年2月~2016年2月收治,采用数字表抽取法随机分成对照组40例与观察组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强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对两组患者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选取的丙肝患者,加强针对性的心理护理与健康教育,总遵医率为77.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7.5%(P<0.05).两组干预前心理状况评分差异不明显(P>0.05),干预后均有程度不等的降低,观察组降低幅度较对照组更为显著(P<0.05).观察组转阴率为1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2.5% (P<0.05).结论:针对收治的丙肝患者,加强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和健康宣教,可提高遵医依从率,改善患者心理状况,提高治疗效果,对保障患者预后意义显著.
-
丙肝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分离方法的改进
据陈良标等报道,丙型肝炎病毒(HCV)可感染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并在其中复制.但从外周血中提取单个核细胞(PBMC)进行免疫组化染色时,常有血小板的干扰,影响观察结果;另外,在检测HCV抗原(HCV-Ag)过程中,还存在血浆中HCV对PBMC的污染问题.为此,我们对分离方法进行了改进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
丙肝抗原的检测与抗-HCV及HCV-RNA定量的关系探讨
丙型肝炎呈世界性分布,各国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率为0.1%~10%,平均为3%,1.7亿~2亿人感染了 HCV。我国一般人群 HCV感染率为3.2%[1]。成人感染 HCV后,50%~80%发展成慢性肝炎,其中约20%可发展为肝硬化。肝硬化患者中,每年1%~4%可发展为肝癌[2]。由于目前对丙型肝炎已有有效的治疗方法,因此对 HCV感染者的病毒检测,既有利于控制丙肝的传播和预防,又有利于丙肝患者的治疗。
-
观察丙型肝炎患者用干扰素治疗中干扰素抗体对疗效的影响
干扰素是机体免疫细胞分泌的一种细胞因子,治疗丙型肝炎有较好的疗效.然而部分患者对干扰素无反应或仅有短暂反应,有人发现这与干扰素治疗过程中刺激机体产生干扰素抗体有一定关系.我们采用酶联免疫法观察接受干扰素治疗的丙肝患者血中干扰素抗体的产生情况,分析其对干扰素疗效的影响,以期对治疗方案的选择及疗效的判断有所帮助.
-
聚合酶链反应检测SEN病毒D型和H型方法的建立及初步应用
目的:建立检测SEN病毒(SENV)D和H基因型的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并将其应用到流行调查.方法:从GeneBank下载SENV序列,在SENV开放读码框Ⅰ的高度保守序列内自行设计外引物,参考文献报道合成SENV D型和H型的型特异性引物作为内引物,建立检测SENV D型和H型的巢式PCR方法,并对深圳地区192名健康体检人群、48例急性甲肝患者、1 76例慢性乙肝患者、98例慢性丙肝患者和38例非甲-戊型肝炎患者的血清进行检测.部分阳性PCR产物进行克隆和DNA序列分析.结果:巢式PCR方法的敏感性及特异性均好.SENV D和/或H型在健康成人、急性甲肝、慢性乙肝、慢性丙肝和非甲-戊型肝炎患者中的总感染率分别为30.7%、37.5%、64.8%、57.1%和44.7%.SENV D和/或H型在健康人群中的感染率低于慢性乙肝患者和慢性丙肝患者(P<0.001).非甲-戊型肝炎及急性甲肝患者中的感染率略高于健康人群,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巢式PCR方法可用于检测SENV感染.深圳地区健康人群和急、慢性肝炎患者中存在SENV感染.SENV可能与HBV和HCV有相似的传播途径,其致病性有待进一步研究阐明.
-
HCV干扰素敏感决定区"基因盒"的构建,体外表达及功能探讨
目的:构建对干扰素敏感和不敏感的丙型肝炎患者的干扰素敏感决定区(ISDR)基因;在体外表达含ISDR的丙型肝炎病毒(HCV)NS5A蛋白,探讨表达的NS5A蛋白是否通过ISDR与干扰素诱导的RNA蛋白激酶(PKR)结合来影响干扰素的抗HCV作用.方法:采用合成寡核苷酸,PCR,分子克隆等方法构建ISDR基因"盒",包括3个对干扰素敏感的丙肝患者ISDR及1个对干扰素耐受的丙肝患者ISDR,将含不同ISDR的NS5A基因克隆进原核表达载体PRSET,转染BL21(DE3)细胞后由IPTG诱导表达,获得蛋白过柱纯化及透析去掉高盐后,与经体外转录和翻译系统获得的PKR进行蛋白结合试验.结果:经测序证实获得4个不同ISDR基因,包括1个对干扰素不敏感基因和3个对干扰素敏感基因;体外表达的含ISDR的NS5A蛋白约58 000,体外试验初步证实,无论对干扰素敏感或不敏感的ISDR均可与PKR结合.结论:体外构建的含不同ISDR的NS5A蛋白能在原核细胞系统中获得较好表达;研究显示,ISDR影响干扰素抗病毒作用可能不是由ISDR与PKR直接结合导致的.
-
用ELISA检测丙型肝炎患者HCV-IGM免疫复合物
丙型肝炎免疫复合物的测定对疾病的诊断、疗效观察、预后判断及发病对丙肝患者HCV-IGM免疫复合物进行了检测,报告如下.
-
Zepatier被FDA批准用于慢性丙型肝炎治疗
Zepatier是一个固定剂量组合片剂,含丙型肝炎病毒(HCV)NS5A抑制剂elbasvir 50 mg和HCV NS3/4A蛋白酶抑制剂grazoprevir 100 mg,被FDA批准用于治疗慢性1或4型HCV感染的成年患者,可与利巴韦林联合用药。该药获批基于6项对1373名1和4型丙肝患者的研究评估,结果发现,治疗组中94%~97%的1型丙肝患者和97%~100%的4型丙肝患者可保持较高的持续病毒学反应,提示HCV感染已治愈。副作用包括疲劳、头痛、恶心和贫血等。
-
26例丙型肝炎的巩固治疗
丙型肝炎经治疗愈后复发率高,一直是临床研究关注的重要方面.自1998始,笔者对26例丙肝患者愈后进行院外追踪随访治疗.为探讨丙型肝炎愈后巩固治疗方法和降低复发率的有效药物.
-
丙型病毒性肝炎的非输血途径传播
已证实输血和血制品为引起丙型病毒性肝炎(丙肝)的主要传播途径,但约有1/3的丙肝患者并无输血及血制品史,国内外学者均在探索HCV感染的其他途径.我们在CMB项目基金资助下,于1996~1997年对丙肝病毒非输血传播途径进行了研究,对接受血液透析的肾功能不全患者、梅毒患者及丙肝患者的配偶进行了HCV感染的调查,以探讨性接触及仪器介导传播丙肝的可能性,为丙肝的预防提供依据.
-
血清铁蛋白是慢性丙肝患者对聚乙二醇干扰素-α和利巴韦林联合治疗应答不佳的独立预测因素
慢性丙型肝炎(简称丙肝)是导致肝脏疾病相关死亡和肝移植主要的病因之一.目前标准的治疗方法为聚乙二醇干扰素(PEG-IFN-α)和利巴韦林联合治疗、以及联合丙肝病毒(HCV)非结构性蛋白3-4A蛋白酶抑制剂特拉匹韦或博赛泼维的三联疗法,其疗效均依赖于患者对干扰素(IFN)的敏感性,因此亟需建立病毒动力学模型以预测IFN-α为基础的治疗方案效果.
-
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血清病毒定量研究
丙型肝炎病毒(HCV)在感染者血清中水平很低,尚无灵敏的HCV抗原检测法.随着HCV-RNA定量检测的开展,为研究HCV感染的流行病学及临床特点提供了新途径.笔者对我院1999年6月-2000年5月收治4例的丙肝患者,进行HCV-RNA定量检测,并与其他指标对比,分析临床意义.